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作者:朱青生

    本书是部讲演录。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交代立论的前提。第二部分含第一到第四章,论述艺术与传统美术的分离。第三部分,论述现代艺术的功能。第四部分,论述现代艺术的性质。第五部分,论述现代艺术的方法,第六部分,论述现代艺术的目的。
  • 鲁迅与北京风土

    作者:邓云乡

    《鲁迅与北京风土》:邓云乡先生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记录了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抚昔追今,因人寓景,可谓识小而见大。文笔简洁、真诚,游曳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充满浓郁的风土特色。读之可从书中看到鲁迅先生在琉璃厂访书访碑的形象、气氛,怀想鲁迅先生徜徉于北京城的情景,追思鲁迅先生不同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另一种风采。
  • 百炼成精:香水的故事

    作者:曼迪・阿芙特

    香草、野花或者某些树皮、动植物随意而又奇妙地混合在一起,经过提纯和萃取就生产出香水——整个世界的活力之源。早在鸿蒙初开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喜欢用带有香味的东西涂抹肌肤。古往今来,香氛经常弥漫于各种宗教仪式、求医问药、神话传说、战争故事中;而香水更是伴随着人们的祈祷、伤痛、爱情、战争,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在英语中,“激发灵感”的字面意思就是“吸入”。
  •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著,傅敏 编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 1981年初版后,多次再版,并有数种外文译本。此插图本版有精美彩图二百余幅。
  • 中国人的素质

    作者:明恩溥(美)林欣

    本书内容有二十七章,其中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令人警醒与深思。诚然,本书解读的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由于东西方社会经济的差异,书中不免褒少贬多,笑调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也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份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无法摆脱西方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正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和中国晚清政体的腐朽、无可求药等方面,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对此,各位读者应自有判断。 本书的深刻意义和历史地位,引起了鲁迅先生的极大关注。二十一岁的鲁迅先生在日本时,便仔细研读了本书的日译本,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由此致力于揭示和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直到临终前十四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 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中国人。 ――鲁迅
  •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作者:余英时

    本书是继《士与中国文化》之后,经著名华裔学者余英时教授同意,编选而成的他的又一部学术论文集。这些论文,不仅反映出著者作为一位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广泛深入了解研究的深刻的社会思想史专家,力图通过对若干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问题的分析,来把握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从而达到对于中国文化性质的一种整体了解的学术风格,而且也反映出著者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的深层关注和严肃冷静的思考。
  • 世界艺术史

    作者:弗莱明(英).范迪安

    本书自出版以来,即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资料最新、集累最完整的艺术史通史。全卷以人类的文明发展为基础,阐述艺术史流脉;论述具权威性,立场不偏不倚,充满启发性的观点。内容从三万年前原始先民的小雕像,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录像艺术,叙述中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艺术各门类,另外也包括丝织、钱币、陶瓷、镶嵌、印刷、金银器等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内容。本书最重要的是以“世界史”的视角涵盖全球,广纳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欧洲和美洲的艺术。 本书探讨了艺术的功能和意义,甚至偶尔挑战传统的观点,如“进化”观念的负面影响。著者提示:艺术既提供视觉愉悦,更作用于人类的自我认识与全面发展。艺术既让人敏锐于自我,也扩大对其它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了解。 本书见解深刻、思考慎密、行文流畅。全书共928页,1372张插图,包括585张彩色照片,20张地理示意图,122张线图和22张年表。以丰富的视觉形象资料构筑成世界艺术史的宏大结构,引人探微入胜,感受人类艺术创造的伟大气象。
  • 中国文化概论

    作者:张岱年等编,方克立

    本书概论中国文化,在编章展开之前,有必要就全书的核心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等问题预作说明,是为绪论。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课教材,意在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我们不企求读者同意本书的全部特点,但望能启发朝气蓬勃的探索。
  • 茶经述评

    作者:吴觉农

    这本书从1979年开始撰写,由于出现了一些曲折,因而花费了较预想为多的时间。最初,因为《茶经》原文较为古涩,于是用了较多的时间来对照它的版本,研究它的文字,这样,当时所写出的内容,就较侧重于《茶经》的注释,后业才陆续加入了一些新的评述的内容,搞出了第一稿。但这一稿的内容,有的已超越了评述的范围,所以,又加以精简,把述评突出出来,写成第二稿。最后,再加以修改补充,这便是现在出版的第三稿。同时,在第三稿修改过程中,又不时发现新问题需予解决。   这本书的撰写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大都是作者提出个人的看法,委托几位老友执笔。第一阶段的执笔人是张堂恒同志,他所完成的是内容比较简要的《茶经》的译文和注释,另邓乃朋同志,也在《茶经》的译文和注释方面提供了不少意见;第二阶段先由钱梁、陈君鹏两位同志执笔,他们所完成的是内容比较广泛的第一稿,嗣由陈舜年同志执笔,主要是删繁就简,完成了第二稿;第三阶段亦即第三稿定稿阶段的执笔人是冯金炜、恽霞表两位同志,特别是冯金炜同志对最后定稿的撰写和补充工作出力较多。
  • 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

    作者:[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本书是近年来西方描绘阿以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的一部有影响的作品。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美籍犹太人,通晓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1979年作为合众国际社记者被派驻贝鲁特,两年后改任《纽约时报》驻贝鲁特办事处主任,1984年调任该报驻耶路撒冷办事处主任,直至1989年1月。本书即根据作者在中东现场的亲身经历和采访写成。……” ——摘自该书《出版说明》
  • 世界性史图鉴

    作者:刘达临

    人类的性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性,即与生俱来的本能;二是社会性,即后天习得的文化,于是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性=本能+文化。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来的性文化,已经是有些太遥远、太陌生了;对于世界的性文化,人们则更难了解,甚至认为它是海外奇谈。是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文化方面(当然也包括性文化)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各有特色的文化,组成了一个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人类文化之园。可是,如果我们抽丝剥茧,抓隹它的本质方面,就可以看到,人类性文化的基本规律都是相同的,都有一个从开放到禁锢,又从禁锢到开放的发展过程。人类的性,就其本性而言,身体结构、生理功能都是一样的;就其社会性而言,社会对人的影响、社会发展规律又都是相同的。    人类性的自然性要求自由、开放,可是如果过度了就变成性放纵;人类性的社会要求管理和控制,可是管理、控制得不合理,又会形成禁锢,性放纵和性禁锢是人在性发展的两个极端,人类性文明的发展就是在这两极之间找一个最恰当的平衡点。    社会上的纵欲之间是古罗马灭亡的重要原因。
  • 单向度的人

    作者:赫伯特·马尔库塞

  • 儒教与道教

    作者:(德国)马克斯·韦伯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作者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在本书中,韦伯所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韦伯以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韦伯将儒教与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文化的解释

    作者:[美] 克利福德·格尔兹

  • 妆匣遗珍

    作者:杭海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最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谷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的习俗日渐淡化,甚至濒临消亡。 本书是写传统银饰的专著,以总结多年的收藏经历,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书中近千张的首饰图片,令人目不暇接。
  • 细说中国服饰

    作者:高格

    《细说中国服饰(图文版)》主要内容简介:编者运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级制度、文化内涵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服饰,立体展现中国服饰的辉煌成就,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日本论

    作者:戴季陶,蒋百里

    此为为钟叔河、袁大川主编“人人袖珍文库”之一,包括戴季陶著《日本论》(190页)和蒋百里的《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45页)。书前有钟叔河专为该书写的《编者前言》;序中提示读者认真阅读胡汉民所作序,不可以人废言;并指出所附蒋百里之《日本人》,“作者也是名人,文章的深度却未免逊色了”。
  • 城与人

    作者:曾一智

  •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作者:Joseph Campbell

  • 筆記:清明上河圖(盒裝).

    作者:趙廣超

    此書一函兩冊,其一為冊頁裝,以故宮藏宋張擇端本製版印成,配上作者在觀賞《清明上河圖》過程中,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感想。另一冊則是作者以電腦重新摹畫一遍的線圖和精辟獨到的見解,圖與文字粘結在一起,讀者的目光隨著作者的解說而游走,是名副其實的圖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