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城記
世界上每座城市終有其興衰,然而,一個偉大的城市,卻會永遠活在人們的故事裡。北京、台北都失去了過去的城牆,也都建起了現代的高塔,但城市的未來呢?誰來構築可以世代流傳的城市故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城市,如北京城這般,擁有這樣大氣魄的建築總佈局。 然而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日令人唏噓的「看不見的北京城」? 是歷史的滄桑與無奈,還是人為的偶然與必然?從古至今,無數的故事在北京城上演, 但都不如梁思成、林徽因、陳占祥、華攬洪......等人來得勇敢、悲切。 他們幾乎扭轉了今日北京城的風貌, 他們的知識良心與道德勇氣,代表了中國知識份子一貫的風骨與堅韌, 而這份使命感是中國歷經朝代更迭,文化仍綿延存續的根源所在。「城記」是一部精采深刻的歷史文獻、人文典範、建築講義, 也是城市文明史的滄桑縮影。 身為知識份子,不可不讀! -
性史1926
1926年,北大教授張競生利用寒假徵稿,收集各大學生的性經歷,出版了一本《性史》,這算是中國人最早的性學報告,比金賽所著的《男性性行為》,還早了22年。正因為觀念太過前衛,第一集出版後馬上引起軒然大波。究竟是淫書還是史料?沒有定論,書倒是越圍剿越紅。張競生推出第一集後,見苗頭不對,趕緊追回已經付印的第二集,不敢再有下文了。然而坊間卻是熱鬧滾滾,不肖書商打著張競生的名號,盜版橫行,還一連出到第十集(什麼性史外集、性史補、性史補外補都來了),內容水準不一,而且悖離了張競生原有的立意。然而這些帳通通算在張競生頭上,就算他想自清,也已經聲名狼籍了。 性史第一集與第二集,收錄有十二篇真實的性經歷,投稿者皆為大學生。他們所描述的內容,有懵懂的性啟蒙、青春期的衝動與自慰的心情;情節上則有偷情、偷窺、嫖妓等等,相當真實的反映出當時的性觀念。而在每一篇文末,則有張競生撰寫的按語,提出中肯的評論。這些敘述與評論,現在觀來或許已經保守過時,但是書中保留了民初時期的民情背景與敘述口吻,卻成了這本書最珍貴的特色與趣味。而張競生在書中不斷提出女性的「第三種水」之說,也就是現在性學專家們至今仍在研究的「女性射潮」現象,足見其觀念之新。 這本書當年台灣曾有小本流傳,但內容並不齊全;大陸的廣州出版社在1995年出版張競生文集,但是裡面的篇章同樣不完整。大辣出版這次將還原其原來風貌,除了原先的第一集,並收錄了傳聞中的第二集,推出完整版的《性史1926》。 -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這是一部海內外從未出版過、資料最豐富、內容最翔實的武俠小說參考書。它是台灣近半個世紀武俠作家、作品的縮影。舉凡1950年以來台灣知名武俠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皆有重點式評述。不但可做為一般讀者分辨真偽、優劣武俠小說的指南,更可提供學者專家做為參考研究之用。通過這部武俠史,任何人都能輕鬆地掌握台灣武俠小說界主流、作家生平、作品特色、影響大小,及其「爭雄武林」的來龍去脈。凡是想要了解台灣武俠小說發展概況者,都可在這部書裡得到解答。 本書共約三十萬字,收入50張珍貴的原刊本封面書影,並附錄台灣武俠小說總目,達3000多種,便於讀者查考。 -
信任
《信任》一书中,作者认为信任是一种简化机制。为什么人类的生活需要这些简化机制呢?因为包围人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太复杂了,必须找出一些简化机制来对应。卢曼说我们的生存需要很多的简化系统。信任也是这样一个简化系统。信任是一个将包围着我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为一个二元的:可以相信还是不可以相信。目前有关“信任”问题的讨论很多,却很少有从结构功能主义层面来探讨的。这本有关“信任”的大师之作,可为讨论奠定很好的理论基础。 -
我们是谁
《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包括特性/身份问题、美国特性、对美国特性的挑战、重振美国特性四部分。将“文明冲突”的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家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剖析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 -
The Tipping Point
"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the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of unknown books into bestsellers, or the rise of teenage smoking, or the phenomena of word of mouth or any number of the other mysterious changes that mark everyday life," writes Malcolm Gladwell, "is to think of them as epidemics. Ideas and products and messages and behaviors spread just like viruses do." Although anyone familiar with the theory of memetics will recognize this concept, Gladwell's The Tipping Point has quite a few interesting twists on the subject. For example, Paul Revere was able to galvanize the forces of resistance so effectively in part because he was what Gladwell calls a "Connector": he knew just about everybody, particularly the revolutionary leaders in each of the towns that he rode through. But Revere "wasn't just the man with the biggest Rolodex in colonial Boston," he was also a "Maven" who gathered ext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He knew what was going on and he knew exactly whom to tell. The phenomenon continues to this day--think of how often you've received information in an e-mail message that had been forwarded at least half a dozen times before reaching you. Gladwell develops these and other concepts (such as the "stickiness" of ideas or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size on information dispersal) through simple, clear explanations and entertainingly illustrative anecdotes, such as comparing the pedagogical methods of Sesame Street and Blue's Clues, or explaining why it would be even easier to play Six Degrees of Kevin Bacon with the actor Rod Steiger. Although some readers may find the transitional passages between chapters hold their hands a little too tightly, and Gladwell's closing invocation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social engineering sketchy, even chilling, The Tipping Poin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books on science for a general audience in ages. It seems inevitable that "tipping point," like "future shock" or "chaos theory," will soon become one of those ideas that everybody knows--or at least knows by name. --Ron Hogan, Amazon.com -
兵书十二卷
《兵书十二卷》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从十六个大方向对摄影器材与技术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如:闲聊顶级镜头,旅游摄影师的秘密,曝光和测光知识进阶,你外出拍片需要带什么型号相机、镜头、胶片,如何构图、用光。如何使用家中近景,特写;使用传统单反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后期怎样制作等。都可从书中得到精彩的答案。 -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考察、介绍了基督教自诞生起两千年来如何深刻影响着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功过是非,自有评述。西方文化大肆鼓吹的人权、民主、自由、法治正是来源于基督教。如果西方文化在倡导多元文化的今天,丢弃了基督教这个源头,它又能怎样自圆其说呢? -
美国思想史
这部中译本厚达1100多页、长达110万字的大著,分为三卷,第一卷写的是1620—1800年:殖民地精神;第二卷写的是1800—1860年:美国的浪漫主义革命;第三卷写的是1860—1920年:批判现实主义的端倪。在第一卷中,作者审慎地检验了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给殖民地留下的遗产,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移植到美国的旧世界的自由主义;旧世界进入美国的一些理想和制度,最终屈服于新环境的压力,以至推翻了君主立宪和贵族政治的原则,确立了共和主义的原则。在第二卷中,作者研究了“新大陆”的新事物,其间有两次战争——1812年的战争加速了19世纪各种理想的发展,南北战争则彻底根除了“纯真年代”里的各种野蛮现象;作者认为,在美国的建国之初,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哲学和英国的自由主义哲学为赢得美国的霸主地位而争斗。在第三卷中,那是一个变化的美国,从镀金时代的自由景象开始。“冒险创业的心灵脉动,务实求实的文化策略,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理念,惨烈激越的意识形态斗争,所有这些铸就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意识,编织了一个时幻时灭的美国梦。” -
阴翳礼赞
名家名作名译——悦经典系列 17 . 阴翳美学的极致诠释 古典东方的诗意礼赞 唯美主义文学大师 谷崎润一郎 散文代表作 著名翻译家 野间文艺翻译奖获得者 陆求实 卓越呈现 . 《阴翳礼赞》以细腻的笔触和对日本传统之美的深刻体悟,给读者带来东方美学感受之时,也有令人深思的人生智慧。纵然阳光美好,阴翳却不可或缺。与明朗耀眼的西方美学不同,东方美感存在于那片朦胧的明暗之中,离开阴翳的作用,一切魅力则会消失殆尽…… 本书还收录了《懒惰说》《恋爱与情色》《我眼中的大阪与大阪人》《关于“白痴艺术”》《故里》《幼少时代的美食记忆》。七篇散文均为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散文代表作。大师笔下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在字里行间慢慢晕染开来,余韵悠远。 …………………… 谷崎润一郎擅长在描写真实事物中融入细腻的自我感观,构建出一种凌驾于一般想法之上的独特魅力。 ——三岛由纪夫 在明治文坛上,谷崎润一郎成功地开拓出一片谁也不曾插手,或者说谁也不能插手的艺术领域。 ——永井荷风 -
恋物物语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以充满真情的文字与摄影,记录爱不释手的日常物品,细述生活中每一份温暖情意。 每件日常物品如果充满爱意地使用,就会被赋予灵魂,成为生命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对我来说,真心握住一个人的手温暖他,就是爱一个人最极致最无私的表现。对待爱物也是如此,紧紧握住一件日常小物,就像握住一个人的手,不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吗? 我记下自己每天把玩、温暖的随身物品和它们与我息息相关的情谊,希望大家体会到,我虽说不出口单想要努力传达的“爱”。 -
论巴赫
本书是研究巴赫的经典作品,作者以“传”与“经”结合的方式介绍巴赫的各个层面的作品。本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领域带来了曙光。 -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这是一本介绍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与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欧几里得、蒙田、洛克等大师的著作—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谓方法论的指导;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当代启示,经典阅读是学术和理论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问题意识却是现实的。在大力推行通识教育的今天,这本关于人文教育的著作很有启发意义。 -
设计不是闹着玩
大卫·巴林杰像构思小说一样,创作了这本有趣的设计随笔。书中探讨了隐藏在生活和设计背后的一些问题。问题虽小,对设计师却影响巨大,他们的设计灵感和方案,以及最后的作品呈现,都与之息息相关。为什么很多设计师 与天才的创意擦肩而过?大卫·巴林杰从生活中为人熟知的问题 和具体故事入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这个被许多设计师忽略的问题,有利于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使其对生活中的细节更加关注,并能从一些全新的角度审视这些细节,从而找到改进设计的灵感与方法。 -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普及本)同本社已出版的《澄》书“线装收藏本”,采用同一母版——此版取自私人珍藏原典,八册集全、品相颇佳。扉页书“光绪岁次辛丑孟冬月,澄衷蒙学堂四次石印”,可知是初版石印,相较于其后出现的扩印、盗印、杂版更显难得。 “普及本”仅在装帧形式上去繁就简,将八册按卷次合为五册(总目、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内容、版式与线装本、母版高度一致;而其选纸轻盈,平装胶订,更适合携带,更方便阅读。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
“牛津艺术史”系列第五本! 权威学者打破神话,全方位生动还原文艺复兴辉煌背后的人性真相! 近160幅文艺复兴代表作精美插图 附全球相关博物馆、美术馆及主题网站全面指南 这里有众多的艺术品类型,绘画与雕塑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里是名门望族林立的意大利,神话般的美第奇家族只是其中的一个。 这里有势力庞大的各商业行会,其赞助手笔毫不逊色于宫廷权贵。 这里当然有的是名垂青史的顶级艺术家,但他们的工作室可能杂乱无章,状况百出,而一山多虎也必导致极其残酷的明暗竞争。 就算是达•芬奇,在学徒时期也会为了争取资助而极尽赞美之能事。 就算是教皇的亲自委托,在教堂庄严威仪的青铜大门背后,艺术家还是秘密刻上了自娱自乐的戏谑场景,为后人留下永恒的玩笑。 我们现在将他们视为伟大的艺术家,但他们却更多视自己为工匠。 我们以为他们会因为才华不被承认而感到脸上无光,但他们却更多因为得不到所承诺的报酬而焦急失望。 …… 这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打破了传统上对文艺复兴的神话阐释,从宝石、青铜、石材、玻璃等创作材料与壁画、版画等创作手法开始,切实再现了那些辉煌艺术品的制造过程;此外,作者还带领我们深入窥探了艺术家行会及各工作室之间的激烈竞争或亲密合作,解读出艺术家与赞助人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还原出当时的观众会在何时何地消费艺术品,以及这些艺术品又是如何满足了皇亲贵戚、宗教权威与政府显要的私心目的,让我们看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一本博学而又意义非凡的书。其涉猎之全面,论述之完美,我不知道还有哪本书能做到。——乔治•赫尔姆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荣休教授) 全新的研究,清晰的观点,丰富的文献,流畅的行文,每个人都应该读它。——尼古拉斯•曼恩(伦敦大学荣休教授) 对于文艺复兴早期图像的研究,本书提供了极其新颖的视角和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料。 ——马丁•坎普(牛津大学艺术史系名誉教授) 韦尔奇的研究涉猎广泛,观点清晰新颖,对传统视角有创造性突破,对文艺复兴文献研究领域有极其重要的贡献。 ——《图书馆杂志》 权威可信。——《阿波罗》杂志(国际权威艺术杂志) -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
得艺术,乃终生之事,爱慕艺术,起于孩童。 看画、听乐、读书,须“从娃娃抓起”。今日的少年有福了! 我小时候休想获得这样一本美丽的画册。 如今读了无数好画册,我仍愿意好好阅读这本献给孩子的书。 ——陈丹青 艺术与儿童从未分离,不仅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还因为他们渴望并 且能够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作品。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正满足了儿童在西方艺术名作审美方面的内在需求,我相信童书作家的讲述和真实动人的故事一定会把孩子们带入美不胜收的艺术王国,而其中的景象将令他们受益匪浅并难以忘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项目艺术教育专家 胡晓珮 166 件伟大艺术作品,49 个经典艺术主题,一间开放的纸上博物馆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到西方艺术史长河中最伟大的艺术家: 达·芬奇、拉斐尔、丢勒、伦勃朗、高更、沃霍尔…… 通过法国童书作家贝亚特丽斯·丰塔内尔的娓娓讲述,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巨匠,而是一个个像孩子一样,本能地喜欢涂涂画画,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人,读着他们的故事,如同拜访老朋友一样亲切。 这本书就是以这样生动、有趣的口吻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如何在花园中庭的雕像前消磨了一个下午,如何画着画着忘记了吃饭,如何为艺术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这本书也提醒我们注意凝视美妙的细节,带领读者在画中找一个角落坐下,细细体会颜色、形状、光线和气氛。 书中珍藏着大量精美的图片,像一间可以随身携带的纸上博物馆,无论何时何地,翻开它,就可以开始漫游、做梦、浮想联翩…… 这间纸上博物馆,曾陪伴了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小朋友们成长,如今,它也向中国的大小读者们打开了大门。 漫游其间,你会发现: 对于孩子来说,艺术和创造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如此亲近。 -
中国哲学小史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 《中国哲学小史》乃冯友兰的一本小书,言简意赅,把数千年的中国哲学思想“浓缩得可以一口吞”。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泰山一般的人物,本书实可谓“大家小书”。正文后附有两篇长文。一篇是其女宗璞谈其身世,一篇是著名的冯友兰思想研究者钟肇鹏谈其一生的学术生涯。使得该书也成为全面了解冯友兰思想与人生的特殊小传。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