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
这是一本在诸多收集旅游回忆的方法中,谈论有关摄影的书。面对我心怡的风景,我感觉我确曾在那儿,或者,我应当去那儿。罗兰・巴特说,“对我而言,风景相片(城市或乡野)应是可居,而非可访的。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希望可以居住在巴涂、桑塔格、本雅明的照片里。 -
书店风景(增订版)
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人的,还是书店风景。 二十年来,本书作者游走于东西方书业,走访上千家书店,撰写这部引领潮流的《书店风景》,使它成为爱书人、藏书家、出版者、书店迷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圣经。历经1997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数度修订,这部华文世界第一本以西方书店为报导主题的图文书在两岸共出版了五种繁体字和简体字版本。如今,完美的句号就画在我们眼前。 本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作者对西方书店的观感与采访,详尽叙述了数十家重要书店的历史变迁。全书分为四大板块,分为“地标书店”、“主题书店”、“古书店·二手书店”及“附录”的关于超级书店、独立书店与网络书店的竞争。三十篇主题报道,又增加了数十篇后续笔记,时空交错,宛如一部立体的书店发展史。文后详尽提供了这些书店的地址、电话及网址等信息。尤其特别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些YouTube、Google等网站上书店视频,拉近了读者与西方书店的距离。 2008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倾力打造此书的终结典藏版。终结版的体例采用历史档案的形式,保持1997、1999、2002、2007各版的全部内容,并增补了三联版中删掉的“同性恋书店”部分,保留了各版的序言,分为初版正文、后续笔记2002、后续笔记2007、Note 2002、Note 2007、Note 2008等。全书400多幅精美图片,大部分是新增的。 -
近世古琴逸话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 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却兼顾了内容的严谨。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依据的文献出处;在全书之后,都列出了征引、参考书目及版权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对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因此,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辈的风范。 给古琴界编这么一本掌故书,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通过书中揭示的近世文人与古琴的纠结来聆听传统中国文化的遗响,则是更有深意的事。书中另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插图,有人物,也有实物,不但可以增益阅读之趣,本身也很有史料价值。 -
日下散记
作者旅日二十年,冷眼心热看扶桑,大至中日文化比较,小至东京的胡同、食肆、书坊,远至山冈庄八与德川家康,近至村上春树的创作密码,无不娴熟于心,落诸笔端,实为“知日者”的一席流动盛宴。 -
半如童话.半如陷阱
遥远的黑白,清淡的感动,《半如童话,半如陷阱》是著名女作家洁尘的随笔集,收集了她近年的书评及影评,凝结了她独特的观感,用生动而温暖人心的文字评论世界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萨丰、帕慕克等名家的代表作,同时也浅谈了她观赏由这些名作改编的电影的感受。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洁尘那种一贯的抽身于外的冷静与从容,文字的华丽与唯美。 -
旅美小事
这是一本很好看的小书,都是作者在美国亲历的小事,完全是朴实的白描,作者自称“用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视角来观察和记录的”。既然感到值得写下来,总是有所触动。多数“小事”在美国人看来理所当然,天天视而不见,而在中国人眼中就有其新奇之处,通篇串起来,就显出了“美国特色”,也就是美国人行事处世与中国人不一样的地方。 ——资中筠 -
空谷幽兰
《空谷幽兰》内容简介:空谷幽兰,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波特的问题。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 《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1972年去往台湾。在一个佛教寺庙里生活了三年。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天亮前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一日三餐素食,一个房间,一张床,一顶蚊帐,没有钞票。如果我的腿太痛,我就读书。 三年后,他离开寺庙,隐居在一个山村里,开始着手翻译一些中国古代隐士的著作:寒山,拾得,丰干,石屋和菩提达摩。但最终,他决定自己亲自去寻访中国隐士,即使岁月流迁,他根本无法预知自己是否能够找到他们。或这种与宗教联结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1989年,他找来自己的朋友,摄影师史蒂芬,两个人一起踏上去往终南山的路途。 后来他写了一本书。《空谷幽兰》。翻译出版是2001年,印了四千册。曾在一本先锋杂志上见到封面。是路途中拍下的照片。作者拄着登山的拐杖,穿蓝布衬衣,摄影师戴斗笠,身上斜背着包袋。两个对东方文化充满激情的成年美国男人。旁边站着年轻的和尚,路途装束,光头,浓黑的眉,左手手腕上绑着白毛巾。他们似正经过峻峭山顶的灌木丛,背后是尖耸的山峰和浓雾。 点击链接进入: 《禅的行囊》 《空谷幽兰》 《寻访终南隐士》 -
相遇而已
十年来,姚谦以其身份的特殊性,游走于不同的城市之间,穿行于过去和当下的罅隙中, 以敏感而灵动的笔锋,写着世事的沉浮、人情的可贵、人与人相逢时所产生的霎那光亮。 这本书记录的都是我过往心中的一道道风景——姚谦 赵薇思绪丰富而飘忽,像个诗人般的哲学家;张信哲恋慕旧物芳华,是个收藏家;袁泉沉静的外表下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刘小东作画挥汗如雨,把我画成了一个清瘦的少年;与妹妹跃过大半生的青春与中年后的手足相依;那个没有被我签约的歌手,十几年后因为一首新歌再相遇,她却到了生命的边缘;与三毛谈笑宴宴,共话合作,转眼就阴阳两隔…… 姚谦说,没有与他们的相遇,也就没有现在的我。 -
斗室中的天下
《斗室中的天下》是著名学者资中筠近年来所写随笔、杂文的结集。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专业研究之余的所思、所感,信笔写成;还有一些演讲稿和采访录,思考和心得就是在讲话和对话中形成。眼界开阔,题材广泛,都是近年作者来心之所系,萦绕于怀的几个领域,有一以贯之之道,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吾土吾民的挚爱、对民族命运的忧思、对文明和正义的呼唤,彰显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胸怀。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是一部不可多的优秀读物。 -
孤独的敏感者
《新民说:孤独的敏感者》是一个有关闲逛者的故事:闲逛是一种诗意的思考;闲逛是一种收藏,将其所闻、所见,哪怕仅是一缕思绪都攥在手里;闲逛者想象力丰富,生性敏感,内心尊贵,他只听从没有目的地的乌托邦的召唤;闲逛者喜欢的孤独,是置身于夜色的孤独,是一个人在黑夜里的狂欢。有趣的是,虽然作者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宪政学者(《南方周末》),但他却说:专业性的学术在他这里,那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是人为挤出的一个地方,而剩下的那一大片空地,却被一个叫“闲逛者”的主人所占据。他没有固定的姿态,没有专注的事物,其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闲逛。闲逛既可以在挤满人群的街道,以漫无目的的游走姿态背离人群,同时又被人群推挤;也可以远离人群,在黑夜的世界里,在那些声色光影以及漂浮于心底的记忆中游荡。他偏爱的是后一种。黑夜中的漫游是一种无聊的快乐。鲁迅、本雅明、竹内好、北野武都是他造访的主人。其实,也不是造访,算是一种顺道的路过,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探头探脑。闲逛者在黑夜里漫无目的的游荡,这与那些白天匆忙有致的人们形成对照。任何有规则的忙碌,都是一种冗余。这是闲逛者遵守的基本价值。要说明一点的是:闲逛者并不提供娱乐,也不提供教诲,更不想用自我的剖白来换取冰冷的金钱。他呈现的只是漫游的快乐和收藏的热情。 -
家国天下
如果在政人员看了,可能有帮助,对人民有好处…… 著名独立学者、网络评论家、作家杨恒均博士汇集多年博文精华,首度出版简体字本! 才学兼备,媲美龙应台、林达的力作! 杨恒均潇洒、睿智、俏皮、机锋的笔锋,尤其是与众不同的视角和出人意外的结论,都让读者有极大的惊喜。 本书情文并茂、庄谐并重,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以小见大,丝丝扣紧安邦治国之道。细读这些文字,可以感染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情怀,可以感触与世界共振的中国新时代脉搏,可以感受求道、闻道、行道的刚毅与睿智。 ●封面创意: 本书封面创意来自唐德刚先生“历史三峡论”。唐教授把人类历史发展比作水过三峡,在历史的潮流中,必然有其转型期,此转型期就是瓶颈,是为“三峡”。“三峡”从不是顺流直下的,但“三峡”过后,百川归海,大势却是任谁也无法扭转的。 ●推荐语: 我是杨恒均的粉丝。他见多识广,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揭示怎样的制度先进,怎样的制度腐朽;读着,读着,就让你点头信服了。现在初露锋芒,了得!要得! ——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知名近代史专家 袁伟时 杨恒均先生的文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立下了一个标杆。常识、优美、智慧和担当是这些文字给我的最为基本的感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法学博士 于建嵘 杨恒均穿行体制内外的经历,游走世界各国的阅历,是大多数写作者不可能具 备的,但成就他最根本的,除了天赋的悟性,我以为是两点:一是坚守真诚善良正直的良知。二是勤勉。 ——知名公共知识分子,著名杂文家、时评家 鄢烈山 -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精选了2001—2014年,王小峰在《三联生活周刊》任文化部记者期间重要的采访、报道共51篇,收录了对李宗盛、崔健、许巍、汪峰、王朔、贾樟柯、崔永元…… 等近百位文化圈的焦点人物的深度访谈。作者犀利地剖析了十五年来蝉噪鸟鸣的中国流行文化现象,涵盖文化音乐、电影、电视、戏剧、相声、小品、文学等各方面的重要议题,不仅展示了一个媒体人对文化产业的持续关注与独立思考,更为我们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历史深处的忧虑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这套制度已付出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
記得
可是書還是要寫,要出。一連幾個深宵我都在整理牛津大學出版社林道群打印的一堆清樣,收了去年二月到今年一月三日我的四十六篇隨筆,書名我套用米勒的《 Remember to Remember》題為《記得》。是聖誕前後的一個侵晨,我睡醒忽然想起亨利·米勒,想起《北回歸綫》和《南回歸綫》,想起 Leonora駡我讀米勒的書,想起那本《 Remember to Remember》。起床開燈找遍書架找不到那本書。翌日翻遍書箱還是找不到,只好上網訂購。過不了三、四天書寄來了,連夜翻讀,真像跟烽火中失散的老朋友重逢,兩鬢斑白,一臉風霜,昔日那份矜貴的關愛猶在:米勒畢竟念舊。他說他和他的女人匍伏在地上看巴黎地鐵地圖,指着地圖上的站名辨認他住過的地方,順着手指的游移回憶他熟悉的地區他走慣的木橋他買醉的酒館。過不了幾年巴黎淪陷了,他說他默默坐在廣場櫈子上餵鴿子,「少不了還有希特勒,胃口比鴿子大多了」。偶然走進小鎮幽暗古舊的咖啡館,兩盞吊燈照亮桌球檯面的綠絨布,兩個士兵彎腰對壘,他說那是梵谷的畫了:"The mission of man on earth is to remember"。厚古而不敢薄今,浪漫而不忘務實,米勒懷舊懷的是文化那炷幽明的香火和儒林那份執着的傳承。三十四年前威爾遜送我《 The Colossus of Maroussi》的時候皺着眉頭補了一句話:「世界太喧鬧了,我們差點錯過了這樣遠古的一聲喟嘆!」我記得那年冬天倫敦連下幾場大雪,冷得要命。 -
偶然写成的日本野史
《偶然写成的日本野史》是作者多来在日本工作生活期间的观察、访谈记录,以千字文居多,共三十八篇,八万五千字左右,内容涉及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本的女儿节、日本的著名冤案、日本的三公消费、日本的春运、日本的劳动保护等等。 -
人间滋味
也斯好吃,更好餐桌菜肴与人情交会的滋味,他会写留学时想念的一锅明炉白粥、令自己健康起来的新鲜蔬菜与贴心字条、有历史重量的柏林荨麻菜汤、代表和平舒畅生活的山区手信、还有仿如宗教行列的法国电影的盛宴…… 也斯说:“我不会写别人的食谱。”因为最好的食谱都得由自己体验。但盛宴不能没有人客,因为这一席滋味得有人分享才有意思。 “生命中的种种重大的困扰和起伏,都是通过自己私隐的思考与写作,自己明白过来。更好的食谱与药方,我得自己体验,自己选择。” 香港也斯是诗人中的美食家,更是美食家中的诗人。这本书中色、香、味俱全,但更令我既感动又莞尔的是字里行间的人情味。——李欧梵 也斯的餐桌,不仅是五味纷陈,还是五湖四海的。《人间滋味》最好看正是那道人间风景,如此千回百转,在他笔下有愁肠有伤心有脾气有各种人情味道,必得细细咀嚼慢慢消化,过后淡淡回味。——陈宁 -
闲情记美
本书所收文章写于1980—2010年间。和《资中筠自选集》其他作品相比,本书所收文章时间跨度很大。内容涉及作者所写的序跋或者读书随笔、域外风情、关于音乐的随感和记忆等较为私人化的问题。作者所谈所思所想,反映了作者在美学、文学、艺术、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独特视角和观念,呈现了作为学者之外的性情的一面。 -
南非之南
南非是一个充满着许多激烈矛盾的地方,这里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土地和最宜人的气候,却也有着最危险的城市;这里是出大英雄大豪杰的地方,但也有无数最消极不抗争宿命的民众;它是彩虹民族,有十一种官方语言,有最完美的宪法,但是因肤色而存在的歧视仍根深蒂固;这里空气最干净,蔬果最新鲜,自来水都是甜的,但是每个星期六盛行的不是婚礼而是葬礼,最短缺的是墓地。南非能让你兴奋地手舞足蹈,也能让你的心为之流血。在南非的字典中,是没有中庸,单调,厌倦,无聊这样的字眼的。 本书为旅居南非作家恺蒂的随笔集,记录了她在南非的所见所闻所感,包括她对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大主教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还有中国读者比较陌生的南非小说,以及南非大地上生机勃勃的风土人情。无论是津巴布韦总统大选,种族隔离,还是爱滋病孤儿的关注,都显示了她宽阔的国际视野。《南非的良心》中谈到的真相与和解、Ubuntu和图图所谓的四大恶人(希特勒、萨达姆、布什、拉登)都很有意味。她的文字不像董桥那么老练,也不像余秋雨那么铺张,而是细腻而清澈,温婉而不失敏锐 -
呀,美利坚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南方都市报》、FT中文网等多家媒体的专栏文章及未发表过的精华文章。 在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细节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令人感受到美国民主的真实以及“美国梦”的魅力。如“近距离看美国(林达著,三联畅销书)”和《民主的细节》一样,读后让人拍案叹息,茅塞顿开。透过这些朴素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和对美国文化的深切思考。 -
佛祖在一号线
全新封面及内文设计,附有20幅精美插画,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精装归来。 这些小文章来自李海鹏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上的专栏。它们的略微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有一种声音,发出声音的家伙还算机灵,幼稚又天真,有着执拗的主心骨,觉察了生活 的荒诞,养成了滑稽和嘲讽的态度。他是个嘴巴里含了一颗糖,就敢于嘲笑世界的家伙。除了正义、智识、艺术和灵魂之外,简直没有什么值得他去尊重,倘若有人胆敢冒犯这四样,他却要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