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价值的理由
生活不是科学。我们通过求知领会人生的意义。 哲学解答“什么生活是良好的生活”。要是不知道人这样做那样做的道理,我们就无法理解人类行为;要是不区分有道理的行为和没道理的行为,我们就失去了判别是非曲直的基础。 本书作者陈嘉映被称为中国最有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号的人,影响力巨大,铁杆粉丝众多。本书是他的散文结集,分为三辑。第一辑是从社会热点出发,用思辨的方法探寻如何定义自我、认清自我,比如《就黑熊重要吗》一文,就是从救黑熊这个事件发散开来,探究人的价值观。第二辑关注更多的是人的心理层面,比如快乐,比如宗教观念。第三辑主要是一些采访、演讲。 整体而言,本书探讨的问题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认清你自己,追寻生命的意义,明白什么生活是良好的生活。 思享家系列: 乡关何处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69855/ 半生为人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70586/ 旧山河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97973/ 问道者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97972/ -
大好河山可骑驴
☆一本有趣,有知识,有真性情,有诗词,有爱恨情痴,有快意恩仇的硬货书 ☆少见的将宋词解读,文人生活、历史事件相结合的具有故事的文化随笔 ☆装帧精美,大量体现宋人生活的精美古典人物工笔画与彩色山水画 ☆豆瓣阅读上线,长达近4年保持9分以上的高分作品 ---------------------------------------------- ---------- - ----------------------------------------------------- 作者用幽默、犀利、透彻的文笔,品评诗词,在史料中爬梳披捡,小至词人的生活、个性。大至政治事件、战争,抽丝剥茧,展示出宋时既宏阔有细致入微的社会人文。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巅峰,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南宋灭,日本“举国茹素”。 宋朝令人敬仰尊崇并引进学习的社会文化,到底有什么魅力?那些文人墨客与他们流传千古的诗歌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 四十九岁的陆游骑驴入剑门关; 欧阳修少白头,他早就明白,天命有多无情,人意有多卑微,声明有速朽; 苏东坡,真正旷达之刃,俯仰天地间而无愧; 张汝舟的失败,在于他看轻了李清照,她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勇气与决断,近于壮士断腕。 让当下的我们跟随陆游、欧阳修、苏东坡、姜夔、李清照、陈亮、朱敦儒、辛弃疾、秦观、晏几道等诸多名人的生活与故事、游历各阶世相,领略诗词背后不一样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寻找失落的精致与优雅 …… ----------------------------------------------------------------------------------------------------------- 王这么:宋朝人爱音乐,爱酒,爱花,爱香气,爱美女,爱闲暇,爱每一个民间节日,兴兴头头地去踏青、观灯、赏花,想要快活地度过每一个春秋佳日…… 作为宋代的流行歌曲,宋词不是整个时代的明彻写照。我不自量力地梦想着,能够通过对宋词、人、对历史的解读,将词、史、事相结合,帮读者窥见宋代 社会生活之一斑。 而最希望表达的,是宋代士大夫的风骨,他们诗酒风流背面的仁爱之心,宽袍大袖下的铁肩道义,诗酒风流也心怀天下,他们日常中的优雅。想告诉更多的人,中国人并不是一直沉陷于急功近利和粗糙,我们真切曾有过从容、风流、精致而仁爱的社会生活——虽然它也存在许多历史局限,政治缺陷,人性灰暗。 -
等待香港
《香港制造》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二部,被称作“东方荷里活”的这座娱乐大都会,在林奕华眼中已是明日黄花般的末路穷途。仿佛永远热闹的港产片,其实不过“看上去很美”;信手拈来的一串串偶像、巨星,却发觉是“以前的月亮”;香港还能等到下一个张国荣?谁能接张曼玉、刘嘉玲的班?倪亦舒,黄碧云,香港的故事到底怎么写?香港,真的失掉“创意”力了吗? -
逍遥法外
《逍遥法外》是著名学者贺卫方先生的最新人文类随笔著作。在本书中,除了作者本行——法律——之外,作者或从身边小事写起,或从学术中来,或从读书中来,或从社会历史中来,信手所至,古道热肠,涉笔成趣。与《退步集》、《常识》等文化类文集类似,本书亦为中国当下优秀的人文社科类作品。 -
知识不是力量
网络时代,知识容易得到,见识却未必容易产生。如何分辨两者,还需回归教育本身。苏格拉底曾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反省的教育,恐怕也站不住脚。作者身兼双重身份——美国基础教育里的家长和美国高等教育中的教职工,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师生与课程,将中美教育对比这个庞大的话题拆解为点点滴滴的日常记录,以朴素好看的文字破解当下教育的沉默与困惑。 “‘卧底’美国教育,试图借鉴的人似乎并不少。但不管是在宏观或微观的层面,一些教育者(包括家长)对美国教育的借鉴仅停留在方案和技巧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引进,结果自然淮桔化枳,不伦不类。学其方案而不解其因,就好比买个水龙头带到沙漠,别的什么也不做,却指望一拧就能出水。在和外部世界交往的时候,我们常听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说。这种思维有时候让我们忙于追逐方法上的奇技淫巧,忽略背后的思路和道理,故而往往停留在交往的表层,无法深入。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当然,我们也不应自卑,希望全盘照搬另外一个外来体系。教育事关人的思想和内心的很多东西,和人性一样复杂。没有一个体系,可以打包得齐齐整整,去完全替换另外一个体系。而比较与对照、反省与改进非但必要,甚至应该常规化、制度化。”(南桥) 最近常写专栏的人中,徐贲和南桥的文章我比较愿意仔细读,前者是成名学者不论,后者很年轻、观点也不尽成熟,但那种闲适、自信但不压迫人的风格看起来比较舒服。 ——安替(哈佛大学尼曼学者,专栏作家) 南桥真正理解中美教育的本质和异同。他的随笔汇集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在诙谐幽默中蕴含了真知灼见和一颗赤诚之心。 ——雷静博士(雪城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亚洲教育手册》、《电子铅笔》的作者) 如果说作为译者的方柏林是一个好演员,以精确的字句传达原文之美;那么,作为作者的南桥则像是一个好导演,以亲切的画面,传达他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观察和反思。本书讲的虽然是严肃的教育话题,却如同一部好看的纪录片。 ——张文武(东西网总编) 在中国,教育问题是关注人数最多的话题;在中国,教育问题也是最令人绝望的话题。 南桥有理性,有见识,也很有耐心,掰开了,揉碎了,讲的都是共识和常识。因为他是父亲,不是中国的教育官员,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人,而不是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成才。 ——徐晓(作家、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 南桥是一位深受尊重的教育者、作者和译者,他生活在美国,充分利用了他在这里的生活体验。不论作为一个学者或是父亲,他总有独到眼光,让人从多重视角去理解美国文化。南桥的判断力敏锐,故而其视点也不同一般。交往接触之中,他心态开明,心底良善,这也使得他的观点充满关切,且趣味盎然。 ——埃达维娜•彭达维斯博士(作家、诗人、特殊禀赋教育教授) 南桥是和我有过合作的翻译中最为出色者之一:他思维敏锐,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他也是一个跨国型的人物,对于中国、美国、爱尔兰文化都涉猎深广。和他合作期间,我发觉他能自如而优雅地穿越在各种文化之间。我恭喜他开始出版自己的图书,我相信,他身上和我商谈翻译时所体现的那些品质,也一样会他自己的书里体现。 ——科伦•麦凯恩(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作者) 南桥的写作能力会让大部分人羡慕。他十分熟悉中美两种文化,笔调轻松,风格鲜明。他的文字幽默、精妙、尖锐、轻松,行文中还能看到各样文化地标,这一切将他从一些自以为熟知中美文化的写手中区别出来。他为中美文学的对话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 ——理查德•查瑞特(麦格雷戈家族探险小说作者) -
明镜与风幡
《明镜与风幡:六祖坛经》 葛兆光讲解《坛经》时,从以下几个重点切入。一,六祖惠能所代表的南宗,与神秀所代表的北宗之间的差异。二,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坛经》不同年代出现的版本字数有所不同,越晚出现的版本字数越多,可见我们现在看到的《坛经》除了惠能口述之外,也加上后人整理修订的文字。三,禅宗的中心思想。最重要就是要了解,什么是静坐?什么是空、无?什么是直心、顿悟?为什么要不立文字。 “《坛经》的问世和禅宗分为南北,象征着中国佛教史上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事情,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到了这个时候,完全和彻底地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从印度的禅学发展到了中国的禅宗。”——葛兆光 关于经典3.0N种解释: ●3层精彩内容——导读 + 漫画 + 原典 ●3类阅读元素——文字 + 图像 + 图解表 ●3重阅读收获——演讲 + 互动 + 资料库 ●3种阅读方向——书 + 网络 + 旅行 -
茶当酒集
文字优美,视野高远,是《茶当酒集》的特点。本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文物历史类的专业性的文章、有感而发的随笔文章,以及真情流露的怀念性文章。在作者笔下,原本深奥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无论涉及哪方面的文章,均能带给阅读者不同程度的启迪。 -
论摄影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 对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本版配以60余幅世界摄影史上的珍贵照片,推出极具艺术品位与收藏价值的“插图珍藏本”,使《论摄影》真正成为图文并茂的文化经典。 -
天雨流芳
“天雨流芳”,此四字原是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但如以纳西语发音,其意思却是“去看书吧”。本书集结了李霖灿先生多年涵泳艺术天地的系列文章,他以四十年老博物馆员的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能,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讨论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几个类门,包括绘画、书法、陶瓷、雕塑以及云南么些族的生死观。借由“体物言志”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生活与处世的态度,在书中,作者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且随时提醒大家:生活之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美。 -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
时光可以是流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留住美好的时光,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青年摄影师林帝浣透过掌中的数码相机,呈现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觉“节气歌”。从“立春”的料峭到“夏至”的蝉鸣,从“秋分”的收获到“大寒”的霜雪,从这些镜头下的瞬间让我们再次回味一年中的季节变换,其实人的一生不也是这样的四季吗? -
四十自述
胡适先生一生就写过这么一部自传。四十岁开始成圣。 【内容简介】 《四十自述》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从幼年至青年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民族命运,语言平实晓畅,娓娓述 说。不仅有以小说体追写的“我的父母的订婚”,感人肺腑的“九年的家乡教育”,还有“在上海”的艰辛求学、创办新学、留学前的堕落生活与重新振奋,更有对如何开始“讨论文学革命”的详尽叙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并收录胡适于1931年1、2月份在美国的 Forum 杂志上连载两期的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呈现最真实全面的胡适自传。 【名人推荐】 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本书。——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 《四十自述》是进入胡适生命的第一把钥匙。——潘光哲,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学者 -
论语今读
《论语今读》完成于1989—1994年期间,为李泽厚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先后对二十篇《论语》逐一读解。其书的体例分为译、注、记。译章尽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采用直译,对于专有词汇如“君子”、“小人”则一律不译,而重要的词汇如“仁”“礼”“义”则有专章说明;注则参考朱熹的《论语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陈树德的《论语集释》等多家注,力求精简全面;记是作者的评论、札记和解说。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无一定之规,明白透彻,文体活泼。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 、“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它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仅极大地支配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塑建,构造汉民族之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严重作用。 因为重要,李泽厚重新译注了《论语》,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 -
故乡,心里的风景
【内容提要】 《故乡,心里的风景》共收录原田泰治222幅绘画作品。原田泰治访遍日本47个州道府县,用画笔描绘了自己心中的“故乡”。驶过花丛的轨道车、运河边的石造仓库群、乡村里的烧炭人、海边的曲屋、农民庆祝丰收的场景……无论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还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和传统建筑,在原田泰治的画中都可以找到。在他那朴素自然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情与热爱。 【媒体评论】 原田泰治先生的画中,不只是描绘了日本的风景,还有现在日本人已经迷失的心。 —— 佐田雅志(原田泰治美术馆名誉馆长、作家、歌手) 原田泰治走遍日本全国各地,在他那充满温情的画笔里,关注着那些在我们似乎已经遗忘的地区生活着的人们。 ——日本《长野日报》 我非常喜欢原田泰治先生的绘画。他的画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画中那些令人怀念的日本原风景,让人感觉十分温暖。 ——日本《伊豆新闻》 原田泰治用自己独特的画笔反映出具有浓厚日本特征的风俗人情。他的画中有乡间的祭礼节日、已经在都市消失的交通工具、乡村的邻里温馨等等。这些已远离都市的美丽的大自然,触动了无数日本人的心灵。 ——上海《新闻晨报》 -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本书是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姊妹篇,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水木丁坦言:“这次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我,从一心只想逃离出世,到坦然地入世,这恰恰是写作带给我的潜移默化的转变。” 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辑录了熊培云对生命、爱欲、媒介、美和正义等方面的思考。不曾毫无节制地抒情,也未沉迷于意象的构建,它们以诗或“诗评论”的形式呈现,揭示了人性的幽暗与光亮。当人们喊出“文学已死”的时候,作者却逃向了它。作者相信上帝的语言就是文学的语言,上帝不是真理,是意义,而文学的价值就在于生产和捍卫意义。 -
書店風景
「這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你一定、一定要讓讀者知道,這個地球曾經存在過那麼多家獨特的書店,但是卻一家家的消失了,就像是瀕臨絕跡的生物般。」??紐約「愛狗人書店」博恩.馬科維茨 如同作者一樣,每個人心中都存有一幅幅難忘的書店風景,它跨越時空、網路與媒體、年齡性別及背景,存在生命裡;書店歷史,又豈能為人所遺忘!? 《書店風景》引領當代風潮,如今向十年里程邁進;讓紀錄成為經典,於是來到了一個值得珍藏的時間點…… 隨著時光流去,書店或許消逝,風景因而改變,但歲月不會忘記留下痕跡,陪伴著喜愛書(店)的人們,編織屬於自己的記憶…… 書店風景—我們的人生風景! 十年經典紀念版.封藏限定 .四大主題.多樣報導──累積十年光景、走訪上千家書店 .增訂20篇2007年版<後續筆記>+400餘張彩圖(新增150餘張)+YouTube哈燒網+Video.Google 華文世界第一本以西方書店為報導主題的書籍《書店風景》,於1997年初版問世,在眾聲喧嘩的市場獲得極大的尊重與關注;爾後大陸簡體字版、2002年增訂版陸續推出之後,逛書店、書店風格成為顯學,愛書人、藏書家、書店迷幾乎無人不曉此書。 鄭重增訂「2007十年經典紀念版」,宛如帶著搶救書店的使命,讓書店歷史為人們所記憶,同時也看得到作者之於書與書店的萬般情懷,以及關照的軌跡。 -
千年文化
目录 卷一 文化透视 问卜中华 古道西风 黑色光亮 丛林地带 长寿之谜 六大缺憾 卷二 贬官风骨 洞庭一角 柳侯祠 苏东坡突围 流入者的土地 卷三 小人身影 历史的暗角 遥远的绝响 关于名誉 关于谣言 关于嫉妒 卷四 书院风雨 笔墨祭 风雨天一阁 青云谱随想 藏书忧 千年庭院 -
花间一壶酒
《花间一壶酒》收入的是李零先生近年的杂文和随感。李先生多少算是肯写“小文章”的“大学者”,本行是古文字学,却对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犄角旮旯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认识。他文笔爽利,有意识地用通俗的语言讲大道理———近年来,著名学者有此倾向者,除了北大的李零先生,恐怕就只有华东师大的陈嘉映先生了。李零先生的文字风格,似乎可以从题目以管窥豹:《书不是白菜》、《学校不是养鸡场》、《笨蛋总比坏蛋强》、《天下脏话是一家》、《别让书生搞政治》……其见解每有可取,如果说有不无遗憾的地方,那恐怕要算他对生物学认识有限,却喜欢借用生物学上个别未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不免过于大胆。但在一部分读者看来,这可能正是李零文章的可爱之处。 -
故宫的隐秘角落
《故宫的隐秘角落》是作家祝勇2016年诚挚推出的全新力作,“故宫的隐秘角落”,是故宫魅力的一部分,没有了“隐秘”,就没有真正的故宫。祝勇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史学的态度,带我们一起走进普通游客根本无法进入的未开放区域:武英殿、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等,讲述了这些隐秘角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刻画了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了的那些历史人物及其起伏命运。故宫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这些遥远历史背后的人世变幻,远非普通游客驻足一刻便能洞察知晓的。作家对这些隐秘角落的唯美书写,重温和延续了故宫的历史记忆,也讲述了明清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孝庄、福临、李自成、吴三桂、乾隆……这些人物在作者祝勇的笔下,都变得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生动的故事让历史不再高冷、与人亲近。 -
西风东土
行万里路,写一卷书。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有关“日本是中国之药”的结论,注定这不只是一本日本之书,更是一本中国之书。 日本是中国的一味药。至于药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如果认真学习日本的社会建设,日本将是一味良药,可以医治中国“弱社会”与“强个人”的病灶。如果只是看到日本在向右转、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在街头举旗叫喊,从而继续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来强化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则可能适得其反。倘若良药未成反自制苦果,将是一味毒药。 我之所以仍然热衷于寻访一些我所喜爱的历史人物,固然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与思想上的共鸣,此外还有对历史木已成舟的某种伤怀。我相信这种伤怀不仅是基于古老的悲剧意识,更是我对所有尼布尔意义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回望。我想从黑暗年代里寻回一点光亮,希望那些曾经照亮过去的人也将照亮未来。 大自然馈赠人类太多的恩情。它给了人类免费的死亡,人类却没有耐心等待这份施舍,所以不仅发明了断头台并给刽子手发工资,还制造战争把无数血肉之躯送上战场。然而,我还是要感谢大自然有关生与死的无私的施舍,它教会我们要节制贪欲。因为有了这份免费的死亡,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积极行善,至于除恶的事情交给大自然就好了。 好的观念将人带上康庄大道,坏的观念让人万劫不复。当一个国家被一种坏的观念所笼罩,这个国家也就开始了它的灭顶之灾。日本当年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明治维新”滑向“一亿总玉碎”之疯狂的。在这里,“意义猛于虎”。许多人受意义的激情驱使,最终又被意义吞没。 人类尚未形成。虽然我们名义上同属人类这一物种,并置身于所谓的人类文明之中,但人类从来没有真正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误解与被误解,施虐与受虐,征服与臣服,同胞与异类,只要“我者-他者”这个模式一直存在,人类就永远有两个世界的挫折。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