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礼仪中的美术
本书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学界中,这些文章对近年中国古代美术的研究已产生重要影响。本书是国内首次对巫鸿教授学术成果的系统介绍。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史前至先秦美术、汉代美术、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及古代美术沿革。书后附有访谈录、论文出处。书中插配古代美术品照片、拓片、线图,地图等图像600余帧。 -
大学的理想
《大学的理想》(TheIdeaofaUniversity)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综合、全面地论述大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名著。作者约翰•;亨利•;纽曼(JohnHenryNeman,1801-1890)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1851年,纽曼应邀出任新创办的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1852年,他在都柏林为宣传这所新办的大学作了一系列演讲。这些演讲后经修改,再加上他在其他场合所作的有关大学教育的演讲,合成《大学的理想》一书。本译本根据梅•;亚德利编的节本译出,该节本选录了原著中的几篇演讲及其他一些演讲中的精彩章节。纽曼是19世纪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在他写作《大学的理想》时,构成自由教育的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开始发生变革: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和美国的政治革命,宣布人人都应有政治自由;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人人都能从业,且闲暇时间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学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逐渐上升,科学知识精英开始取代传统的宗教知识精英成为社会的主导。为了顺应这些变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英国资产阶级把目光投向了高等教育。但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的英国大学固守传统,注重理性培养和性格养成,排斥科学教育。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大学采取了一条迂回的发展道路,在传统的大学之外建立专门实施科学教育的新大学和学院,出现了所谓的“新大学运动”。这些新大学效仿苏格兰的大学模式,以市场为驱动,具有收费低、入学要求低、不要求学生住校、排斥宗教教育、不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等特征。这些新大学的产生危及了英国高等教育几百年来形成的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使传统的英式大学理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以斯宾塞和赫奇黎以及爱丁堡评论派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倡导者,不断抨击牛津和剑桥的保守和封闭,要求这两所大学进行改革,废止宗教考试,把自然科学成果吸收到大学教育的内容之中,设置自然科学的课程,并建立科学实验室。英国传统的大学理想已发发可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纽曼以人文主义者的身份,全面、综合地对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纽曼把整个论述的逻辑起点建立在他对大学的性质所作的解释,以及他对所有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的认识基础之上。他从词源学的角度认为,“大学(university)是传授普遍(universal)知识的地方”。他主张大学应平等、完整地传授各种知识。据此,他认为大学的目的是两方面的。首先,大学教育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理智训练,发展人的理性。其次,大学教育重在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综合这两方面,他认为大学教育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智能力。既然大学应以传授知识、培养理性为己任,那么传授什么知识,如何培养理性便是问题的关键。他认为大学教育应提供普遍性的知识(具有普通意义的真理)和完整的知识(不能把神学排除在大学教授的知识之外),而不是狭隘的专业知识。他所说的知识既包括具体的科学真理,也包括经过抽象、被科学化了的哲学知识。他认为,“知识是一种心智状态和条件”。因此,追求知识必然是一种精神追求,而精神追求的最大目的也在于精神本身。所以,他主张,“知识本身即为目的”。大学只有把哲学知识包括在其传授的知识范畴之内,并且为知识而知识,才能更适于理智培养。在对大学的功能定位上,他明确提出科学研究与教学相分离。既然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就应为传授知识而设,为学生而设,以教学为其惟一功能。对教学功能的强调,实际上意味着纽曼对牛津、剑桥等老牌大学的学院制的看重,只是他的谈论重点在知识,因而几乎看不到他对学院制的论述。总之,在他眼里,大学的存在既不是为了使人变得有学问(非研究性),也不是为了工作作准备(非专业性),也无法使人变得崇高神圣(非道德性),而是为获取知识作准备(为知识而知识的理性),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纽曼在第二至第四篇演讲中表明了上述立场。他实际上是在驳斥为中产阶级建立只提供专业教育的世俗大学的功利主义思想。他依据所有知识构成一个整体,以及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这两点,认为大学若不把神学包括在内,不传授普遍知识,那就不能称其为大学。基于这样的认识,他认为大学教育应为自由教育而设。纽曼所说的自由教育是”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动”,以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为目标。自由教育的具体体现,是集智慧、勇敢、宽容、修养等于一身的绅士。为知识本身的目的而追求知识,是进行这一教育的重要途径。他反对在大学里进行狭隘的专业教育,用他的话来说,”知识按其程度变得越来越特殊时,知识就越不能成其为知识”。换言之,一个人如果掌握的知识越具有特殊性和经验性,那么他就越没有知识,教育就越不是自由的。他运用“好”与“实用”两者的关系,来论证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用的并不总是好的,但好的却必定是实用的。”由于自由教育的目的是理智培养,而“理智培养本身是好事,并且是其自身的目的”,因而也是一种实用的教育。尽管“实用”与“好”分属于工具层面与价值层面的概念,但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矛盾,因为自由教育培养的人有能力马上从事相关的科学和专业工作。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虽不以追求功利和实用为目的,但并不否认其功利性和实用性,是对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有力反驳。纽曼在第五至第八篇中主要讨论了自由教育的性质及其功利、实用的一面。为了实现这种自由教育,除了必须坚持为知识而知识的原则外,他主张学生应真实主动地进入知识领域,拥抱它,掌握它。维必须行动起来,半道迎接迎面而来的事实,……你不是仅仅来听讲座或读书的,你是为了问答教学而来的。这种教学存在于你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中。他的理想大学中的学生,不仅要主动、积极、开放、交互式地进行学习,还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他主张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分析、分类、对照、协调、匹配、整合等手段,使新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实现学生的才智增长。由于学生不可能攻读每一门向他开放的学科,为了实现大学应提供普遍的与完整的知识的教学目标,他主张使大学成为教育场所而不是教学场所,也即让学生生活在代表整个知识领域的人之间,强调学生在一种洋溢着普遍知识的益智团体氛围中进行自我教育。纽曼曾在牛津生活了二十余年。牛津的精髓一一学院制、寄宿制、导师制一一构成了他的大学理想的重要内容.此外,他的宗教生涯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大学理想。纽曼曾是英国国教徒,后于1845年版依罗马天主教.他对当时新兴的大学和学院把神学排斥在外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他在前言中指出,大学相对于教会是独立的。但如果离开了教会的帮助大学就不能充分地完成其目的,因为教会对实现大学的完整性是必要的,神学作为宗教真理应是这种完整的知识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宗教的介入非但不会改变大学的特征,反倒会使大学在履行其智育职贵的过程中表现得更稳健。在第九篇演讲中,纽曼讨论了宗教对大学的责任,认为大学为实现其目的就应接受宗教的道德影响,他还讨论了应如何恰当地施加这些影响。这里,纽曼虽然过分强调了宗教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神学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但也可以看出他的大学自治的思想。实际上,当他意识到教皇任命他为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只不过是让他把大学变成一座受到精心保护的天主教温室时,他毅然辞去了校长职务。纽曼充满激情、合乎逻辑的雄辩没有挽救英式传统大学理想的命运。一方面,纽曼的大学理想本身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在大学职能方面,他主张把科学研究排斥在大学之外,没有看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积极一面,从而未能像洪堡那样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作出较为全面和积极的评价。在大学如何处理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上,纽曼完全站在自由教育的立场上,而没有结合专业教育本身进行综合考虑,忽视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未能对科学革命作出积极的反应;即使就自由教育本身而言,他也十分看重古典学科,特别是文学(本节本的最后一章即是关于文学的)的学习,把自由教育严格地限制在理智培养上,而把美德的培养排斥在外(在他看来,良知与美德只能来自宗教).在对大学的制约因素方面,他夸大了教会的影响,忽视政府的作用及与社会的联系。在方法论,纽曼的许多教育思想以假设为起点,他对大学一词的可能的词源学解释构成了他立论的基础,对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的论述建立在理智培养本身是好的这一假设基础上,直接影响了其思想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纽曼写作《大学的理想》的时候,高等教育的世俗化与专业化已是大势所趋;加之,新的大学理想已在德国形成,且被广为效法,对此,纽曼并不是不知道。他的大学理想只能在传统、现实与希望这三者之间寻找某种平衡。 -
中国秘密语大辞典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完备,最权威的秘密语大辞典之一。本书所收词条为古今全国各地书面文字记载以及大量口头流传的秘密语。包括:(1)帮会、秘密社团和犯罪集团内部通行的黑话;(2)诸工百业(包括江湖杂业)内部使用的带有隐秘性的行话;(3)某些社会附层中使用的特殊用语(书中标注为“市井”)。共31000条。它辑录了从唐代至当代一千多间、全国范围之内数百种行当及群体。释义兼具语言的溯源与民俗的文化意象,有较高的权威性。是研究者可贵的参考工具书,亦可为公安人员加深对犯罪集团的了解提供帮助,还可供普通读者查阅。 -
张充和小楷
张充和系著名美籍华人学者、艺术家,张氏三姐妹在中国近现代文坛、艺坛有较大的影响。抗战时期,张充和旅居大后方重庆,向著名书法大师沈尹默学习书法,使之在书法创作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充和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其书以小楷见长,得晋唐小楷雅逸、俊美的风神。本集所收系张充和小楷代表作品《白石词》、《淮海词》,从中可以小楷艺术独具的魅力和张充和在小楷创作上的较高成就。 -
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
前言 致谢 仙人掌花幻想曲:梅毒画像 第一章 哥伦布:第一位得梅毒的欧洲人? 第二章 美洲的复仇 第三章 螺旋体简史 第四章 光照暗毒 第五章 从毒物治疗到神奇药物 第六章 医生的观点 第七章 热心侦查:追溯诊断的精细艺术 第八章 贝多芬 第九章 舒伯特 第十章 舒曼 第十一章 波德莱尔 第十二章 玛丽·塔德和亚伯拉罕·林肯 第十三章 福楼拜第十四章 莫泊桑 第十五章 凡·高 第十六章 尼采 第十七章 王尔德 第十八章 凯伦·布里森 第十九章 乔伊斯 第二十章 希特勒 第二十一章 梅毒名人展 结语 附录一 发现神秘梅毒的十个线索 注释 -
我在我不在的地方
本书是一本北京酒吧指南,它将带你走进几乎所有有意思的处所;或者说是一本平面设计的实验图鉴,一本视觉摄影集,它用镜头记录的风情万种足可以让人醉倒游吟。而且,本书更像是一本北京酒吧夜生活的蜕变写真,以闲文与摄影相得益彰的表达方式,集合时尚另类元素,再现了酒吧扎堆儿的三里屯、后海、朝阳公园、798等地区的灯红酒绿中的欢娱与寂寥。 -
文化的迷宫
本书可与作者另一部著作《寓言的密码——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探源》参照阅读。《寓言的密码》全面探究了中国历史及其文化之最初思想成因。这部新著《文化的迷宫——后轴心时代的中国历史探秘》,则是在前书基础上,对后轴心时代的中国社会和集体无意识的进一步探究。 -
江湖丛谈
本书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 作者连阔如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他同江湖上的一些人又有很深的交往,所以他能透彻地了解江湖内幕,并勇敢地将它书写出来,公之于众,且该书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因而颇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
闲话闲说
閑話閑說 以一個超現實的新中國為號昭,當然凡有志和有熱情的中國人皆會趨之,理所當然,厚非者是事後諸葛亮,人人可做的。 這個超現實,也是一種現代的意思,中國的頭腦們從晚清開始的一門心思,就是為迅速變中國為一個現代國家著急。凡事標明「現代」的一切觀念,都像車票,要搭「現代」這趟車,不買票是不能上的。 「無為而無不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無為」是講在規律面前,只能無為,熱鐵別摸;可知道了規律,就能無不為,佚可以用鏟子,用夾子,總之你可以動熱鐵了,「無不為」。後來的讀書人專講「無為」,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講越酸。 我個人是喜歡孔子的,起碼喜歡他是個體力極好的人,我們現在開汽車,等於是在高速公路上坐沙發,超過兩個小時都有點累,孔子當年是乘牛車握軾木周遊列國,我是不敢和他握手的,一定會被捏痛。 「一人得道,雞犬昇天」,都成仙了,仍要攜帶世俗,就好像我們看中國人搬進新樓,陽台上滿是舊居的實用破爛。 不識字的中國老百姓也曉得「敬惜字紙」,以前有字的紙是要集中在一起燒掉的,類似一種儀式,字,是有神性的。記得聽張光直先生說中國文字的發生是為通人神,是縱向的,西方文字是為傳播,是橫向的。 我想中國詩發生成熟得那麼早,而且詩的地位最高,與中國字的通神作用有關吧。這樣地對待文字,文字焉敢隨便變化? 白西易講究自己的詩通俗易懂,傳說他做了詩要去念給不識字的婦女小孩聽,這簡直就把通俗做了檢驗一切的標準了。 做詩自己做朋友看就是了,為什麼會引起生存競爭?看來唐朝的詩多商業行為的成分,不過商品質量非常高,偽劣品站不住腳。 中文裡的頹廢,是先要有物質、文化的底子的,在這底子上沉溺,養成敏感乃至大廢不起,精緻到欲語無言,賞心悅目把玩終日卻涕泗忽至,《紅樓夢》的頹廢就是由此發展起來的,最後是「落了個白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可見原來並非是白茫茫大地。作者簡介阿城 以《棋王》、《孩子王》、《樹王》小說作品,奠定文壇地位的阿城,誕生於1949年的北京。自1984年起發表創作,早年雖為知青文學的代表,而後風格更形開闊。陸續推出「遍地風流」、「新筆記小說」系列,以及電影劇本、評論、雜文等等。1992年獲義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並應邀旅居威尼斯兩個月,寫成《威尼斯日記》。 一個人能歷得多少世俗?又能讀得多少小說?況且每一篇小說又有不同的讀法。好在人人如此,倒也可以放心來講。世俗裡的「世」,實在是大;世俗之大裡的「俗」,又是花樣百出。我因為喜歡這花樣百出,姑且來講一講看。 阿城是當代華人小說家中的翹楚, 80 年代以《棋王》等作品膾炙海內外,但他不只是個小說家,他的隨筆也極品;他運用中國文字己臻化境,可說是天生的文體家。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位生活家,獨特的生活經歷和犀利的觀察,使他對生活中的事事物物都充滿興味,並有獨到而幽默十足的見解。 -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Post-Contemporary Interventions Series)
Now in paperback, Fredric Jameson's most wide-ranging work seeks to crystalize a definition of "postmodernism." Jameson's inquiry looks at the postmodern across a wide landscape, from "high" art to "low," from market ideology to architecture, from painting to "punk" film, from video art to literature. -
在北京生存的100個理由
a.經過三年策劃,匯集兩岸三地作者與攝影師心血,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本書大部分的作者長期生活在北京,所書寫的是他們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同於多數旅遊書的走馬看花,且作者均為北京文藝界知名人士。 b.這不僅是一本旅遊書,而且是北京的靈魂之書。書中固然有景點與熱門吃喝玩樂場所的介紹,但它同時也掌握北京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變化,在變與不變裡,既有對胡同、四合院、老北京生活方式迅速消失的哀哀之情,也抓住北京幾百年來從未改變的自在寬容的城市氛圍。從古到今,北京吸納五湖四海的人來到這裡,而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縫隙來休養生息。 C. 本書共分八個單元,分別是:化石、天地、人、轉變、新、爽、飄、縫隙 而這八個單元可以簡化成三個我們最想和讀者描述的北京特色。 1.北京是歷史的沉積岩,它充滿了時間化石與人的故事,這是一個有著豐饒過去的地方。 2.北京現在正在新舊擠壓的轉變中,在2008年奧運之前,它的轉變會更快速。因此我們也捕抓北京現在變化的樣貌,並且想像它成為建築師競技場的未來。 3.北京城市氛圍的特色是自在、寬大、從容,就如同縫隙一般,能讓各地的人在這裡找到安身之地,我們試圖描繪那些在北京飄著的人,他們的理想,以及他們汲取養分的所在。 (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product.asp?book=1111CA100) -
英華沉浮錄
詞匯是語言的建築材料。社會不斷演進,語言不斷發展,詞匯因此也處於經常變動的狀態之中:新詞誕生,舊詞消失,甚或舊詞另生新意。眼看詞匯步步豐富、步步充實,自然可喜;反之,一見詞匯受到扭曲、變得累贅,難免憂心。 -
千年一嘆
■ 余秋雨壓卷之作 四萬公里的跋涉、尋訪人類古文明遺趾, 這是前無古人的一次旅行、 也是寫作者從未經歷過的驚嘆與悸動── 余秋雨說: 「這是我的壓卷之作, 也很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本書!」 余秋雨從 1999 年年底開始實施歷時 4 個月的「千禧之旅──從奧林匹克到萬里長城」採訪寫作計畫,以完成古老的中國文明對世界其他四大文明的世紀拜會。整個活動行程有 3 萬多公里,幾乎囊括了世界所有的古老大河文明,包括了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各國宗教文化。途中,余秋雨每天以日記方式記錄見聞感受,這些日記及沿途所拍攝的數十幀發人思古之情的照片,構成了一本不同於傳統書籍形式的書。可以說是文化苦旅的國際版。 這是一份真實的考察日記,記錄余秋雨在 20 世紀最後幾個月的數萬里行程。余秋雨與鳳凰電視台一行於 1999 年 9 月 27 日啟程,尋訪世界的古老文明。旅程開始時,5 輛吉普車從香港海運至埃及亞歷山大港,人員乘坐飛機至希臘雅典,考察完希臘本土和克利特島後至開羅,與吉普車會合,然後由吉普車走完全程,直至返回香港。 此次訪察的重點旨在探訪古文明,考察團決定選擇荒涼,因此沿途所至之處盡是衰落與荒涼,危險、政府管不到的蠻荒之地。旅程由希臘為起點,探訪雅典、邁錫尼等古城;其次來到埃及,憑弔金字塔和法老王;接著,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等中東地區而去,這些神祕的國家,人民常年飽受戰爭摧殘;再來,去到人口爆炸的印度,一探菩提樹與洞窟;最後,抵達終點尼泊爾,從此地回到祖國:中國。 -
汉字的文化史
你每天都在使用汉字,但是你真的了解它么? 你知道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是什么样的?你知道汉字最初的用途是什么?你知道人们常用的隶、楷、行、草四书是什么样的关系?你知道从刻画在甲骨、金石上的汉字到写在简牍上的汉字、写在绢帛上的汉字,再到写在纸上的汉字,最后到印刷在纸上的汉字,其间经历了多少曲折漫长的努力? 在这本小书里,日本著名敦煌学专家藤枝晃教授,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百多幅珍贵的图片,联系汉字载体的材料和形式、制作方式、收藏方式等,饶有趣味地为你讲述了汉字三千五百年的发展与进化。这是一些你或许已经有所耳闻,或许还从未听说过的,但却是应该知道的知识。 本书第一版1971年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翌年,法国学士院给这部著作颁发“朱里安奖”。1991年,这部著作登上岩波书店“同时代藏书版”排行榜,并再版。同年年尾,知识出版社出版此书的中文版,书中的大量资料对中国在该学术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1990年,本著作收入日本“讲谈社学术文库”目录,并发行第三版. -
称谓录
《称谓录(校注本)》在原则上改用现在通行字体,但遇古籍常用的通假字,如“悬”作“县”、“阵”作“陈”、“否”作“不”、“纳”作“内”、“现”作“见”等,以及少数称谓词中的古体字、异体字、为保存古义,概不更动。《称谓录(校注本)》引证用书书名,间用简称。 《称谓录(校注本)》连续引用同一《称谓录(校注本)》,在中国没有间隔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承前省略的办法:第一列举收名,以后仅举篇名(仅系史传,仅举人名,春秋三传,仅举年号)。 新、旧唐书,新、旧王代史,如遇史事两书同有记载,则仅注《唐书》、《五代史》;如为某一书所独有的,则加“新”、“旧”,以资识别。 《三国志》下国别史,曾亦以“志”名,称为《魏志》、《吴志》、《蜀志》,但现行版本已改“志”为“书”。《称谓录(校注本)》则仍用旧称。 《称谓录(校注本)》重在称谓。称谓以外的叙述文字,原作者大都经过删节。我们这次点校,严格要求出处无误,称谓准确;至于其他叙述文字,只要不失原意,从宽要求。为方便读者阅读,理清连环引文的层次关系,这些叙述文字的引文(虽非字字原词原句)仍加引号标示。 -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民间传说
南海出版社编写这套《你不可不知道的英语学习背景知识》丛书的目的就在于揭示英美人的文化“底细”。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揭示,但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更深入、更广泛的工作需要读者日积月累的阅读与感悟。本书英文材料的编写原则是语言简明平实、通俗易懂,使一般大中学生和广大英语爱好者不必借助词典就可读懂大部分内容;英语教师在介绍英美文化时,对书中文字可不加改动,直接用于教学。为便于学习,我们为英文配上了意思大体对应的中文。此外,为使丛书更加活泼有趣,我们还插入了一些“题外话”,以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开阔读者的视野,并启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 ·对纷繁复杂的知识进行简洁明快的处理 ·帮你打开通向英语背景文化的大门 ·英汉对照,插图丰富,“题外话”精彩,使你的阅读趣味盎然 -
大韩细节
本书是作者以韩国风景、饮食、文化、人物为题材的散文作品集,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领会韩国的景致与人文文化,并与中国相对照。 -
大雅村言
著名作家李国文多年来一直以写小说享誉文坛,代表作《改选》、《冬天里的春天》等皆广受读者好评,曾荣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近年来,作者出于对社会与人生问题的关切,兴之所至,有感而发,用散文的笔调创作了不少主题严肃、思想深刻、文化底蕴浓厚的杂感散论,在文坛上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全书共收录其近作45篇,其中:《义和拳百年祭》、《苏东坡戒诗》等文章,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作了重新审视,所抒发的观点发人深省;《犹太人悔》、《吹的学问》等,则对当前文坛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有力抨击;《丫环漫谈》、《屁股的功能》等,鞭辟入里地剖析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此外,《永远的〈红楼梦〉》、《重读〈范进中举〉》等文章,解读的是几部古典文学名著,所揭示的道理颇有启迪意义。 -
人生真相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杂文数篇,他毫无疑问是一位创作实力极强的著名作家。他的创作体裁、题材之广泛,在中国当代文坛确属少见。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方面,梁晓声都有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梁晓声也曾有影响巨大的代表作;而在散文、杂文、社会和国际时事评论方面,梁晓声亦以他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独树一帜。 二十余年间,梁晓声写下了数百篇近二百万字的杂体文章。它们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国内国际大事件到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梁晓声皆有所关注。在杂体文章方面,梁晓声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可被比作为“中国的王尔德”。 二十余年间,梁晓声写下了数百篇近二百万字的杂体文章。它们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国内国际大事件到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梁晓声皆有所关注。梁晓声的杂体文章有如下特点: 爱憎分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情真意切,人间苦乐,皆成文章;从前、现在或将来,世事纷繁,点点滴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皆成文章;猛兽昆虫,生命百态,信笔写来,皆成文章。当然这也是写文章之人擅长的能力;但在梁晓声笔下,却每每写出了故事性、寓言性,使人会不禁地联想到王尔德。在小说方面,有人誉梁晓声为“中国的巴尔扎克”;而在杂体文章方面,梁晓声以其鲜明的风格特点,或可被比作为“中国的王尔德” 吧?而这,乃是我们决定出版这套书的动力。 -
尴尬的气味
《尴尬的气味:人类排气的文化史》作者吉姆·道森以极其诙谐的笔调从科学、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介绍了屁在各个层次和人群中所起的作用。它不同于一般的大众读物,语言风趣幽默,涉及内容涵盖多方面,既是一本文化史,也是一本通俗读物,特别是文中引用了大量人们熟知的名著名片的经典实例,使读者在轻松幽默的语言环境中领略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略带苦涩的欢乐。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