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老盖仙谈民俗
“老盖仙”夏元瑜于老北京生活近半世纪,对民国风俗浸润颇深,点点滴滴,由《老盖仙谈民俗》呈现,皆沾染一种淡淡美感:吉祥画、聚宝盆、吸大烟、传饭统、老爷升堂、小民聚赌、丧礼、鬼节、扶乩的、要账的……种种可爱与无奈,无不折射出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特性。民间生活习俗,自有一种鸢飞鱼跃的生气,历经现实动乱仍得传承,为百姓生息提供一方绿荫,这也是民俗一再让“老盖仙”牵挂的原因。 --------------------- 目录 掌故新说 土包子考 / 王八蛋考 / 盖仙考 / 拍马屁的来源考 / 长生不老的秘术 / 不腐的尸体 / 北平扶乩的趣闻 北平的财神种种 / 刘海戏金蟾 / 吉祥画儿 / 老爷升堂 / 砍人头…… 讲古论今 吞云吐雾福寿膏 / 人类伟大的发明——赌 / 五彩缤纷刺人皮 / 童发十五式 / 穿皮草的学问 / 看了八百年的历书 / 汉唐百戏 / 告别式 / 简化身后事 / 想当初…… 弘扬饭统 饿人谈吃 / 六十万年传饭统 / 进补说人参 / 千年干海鲜 / 三道古名肴 / 皇上的伙食 / 满汉全席 / 汉魏烹调 / 食其肉不知其味——品尝一百十八道牛羊肉记 / 三千年前的食谱 / 酸梅汤和信远斋…… 奇风异俗 春节闲话 / 财神会议 / 访五月花神 / 七夕离恨天 / 千古大情人 / 鬼节•鬼话•鬼画 / 阴历七月的鬼魅 / 庆中秋,嫦娥降世 / 闲话重阳 / 灶王爷升天 / 八戒禅师来的电话…… 附录 从自己胸中流出 梁实秋 -
20世纪思想史(上、下卷)
《20世纪思想史》(上下)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对整个20世纪发展脉络的洞察和理解,作者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一批塑造和改变了整个20世纪的人和理念为线索,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20世纪思想史。作者倾一己之力撰写的这本百万字的巨著,一经出版便在西方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自2000年初版以来,已多次重印和修订,被誉为从当代视角解读20世纪的最为杰出的作品。伴随作者清新而又内容翔实的描述,我们恣意畅游于20世纪哲学、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并在作者编织的20世纪之网中清楚地看到诸多领域之间细腻的联系,及其与整个20世纪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愉快的阅读中完成对20世纪的一次思想游历,对于21世纪之初的思想界和广大读者而言,的确都是一件幸事。 -
中国现代思想散论
——《中国现代思想散论》新版跋 袁伟时 这部小书从交给出版社算起,整整十年过去了,上海三联书店认为此书仍有可取之处,愿意出个新版。责任编辑彭毅文小姐是个责任心很强的新锐,要求笔者为这一版写个序。我想偷懒,把一篇答记者问《我和我的书》交给她作为代序。她意犹未足,先是发来邮件:“先生,我觉得对话的形式有点老土和矫情,没劲!”。后来不打自招,说: “先生,再版序,你得好好考虑一下!我认为《我和我的书》是不错的,但必须换一种写法——袁氏制造的,袁氏风格的,别什么记者采访,假情假意的哈!”或褒或贬,变着法子逼迫我另写,而且还要什么风格的!害得笔者猪年春节不得安宁,老想怎样完成这个颇为刁钻的任务。 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所谓“袁氏风格”的文字;假如有的话,又有哪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大部分中国人都识字,总会写点什么。但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模子里印出来的,有给人们深刻印象的独特风格,谈何容易!何况自知从小没有在文字上下功夫,又长期生活在学舌是免祸不二法门的环境中,要养成个人风格更是戛乎其难!这个编辑小姐要笔者交出有“袁氏风格的”再版序,岂非刁钻? 童年在家乡,不时可以看见路边或山坡有砖砌的小火炉,嵌着一块刻上“敬惜字纸”的小石碑;给十几家人放牛的老汉官生常常把捡到的有字的纸张放到里面去,用火燧点着烧掉。他不识字,行动却那么自然和虔诚,想必是表达对创造和传承文字和文化的圣人的敬意。民心不古,此景早已消逝;但私心以为白纸黑字,字字体现着学养和人格,对文字实在怠慢不得。 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承担的主要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从开天辟地至20世纪初,中国其实没有纯粹的哲学;哲学史云云,大都说的是思想文化史。与教学相适应,研究、写作主要关注中国19、20世纪的思想文化。在这个领域如果说我有些微贡献的话,可以归结为不肯讲假话,努力讲真话,因而终结了若干神话。本书初版自序题为“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这是我不悔的追求和信念,本书各篇应该是其中的佐证。 “人是观念的囚徒。”知识分子的天然职责是守望历史和社会,观察,分析,创造,推动观念变革。不过,回顾19、20世纪中国史,往往新不敌旧,偏激压倒理性,过时的思想桎梏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谓触目惊心。在本书的自序中说及我当时的一些忧虑。十年过去了,当时提及的后现代思潮仍旧是知识阶层一些人自娱自乐的话题;民族主义却更加瞩目惊心。 本书写作和初版前后,以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为师,吼叫“中国可以说不”的浊浪在神州大地翻滚。初版自序有感而发,用一页多的篇幅四大段话批评了“扭曲了的民族主义情结”。“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些话不同的读者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不幸,十年过去,字字句句好像是针对今日的时评。 任何国家面对被侵略、被压迫的境遇,眼泪,空喊,鲁莽,都与事无补。高呼打倒洋鬼子,非常容易;但是民穷国弱的状况不会因嗓门大、声浪高而改变。 19世纪的大清帝国为什么会一再被侵略者打得一败涂地?拒绝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 20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还是那么坎坷?不愿认真接纳以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为标志的现代主流文化。三分之一时间视之为敌对力量,其余日子则摇摇摆摆、扭扭捏捏,当权者只要对他有利的部分,而拒绝其余。 2001年中国毅然参加WTO,1997、1998中国在联合国两个主要人权公约上签字,总结和巩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既是制度选择,也是文化选择。是沿着这条康庄大道前进,还是一步三回头地徘徊?这将决定21世纪中国人的命运。在思想领域,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斗争哲学孑余是冀图把历史进程往后拉的三驾马车。 以民族主义来说吧,它的狂热信徒在这十年间,似乎没有多少长进。他们和19世纪的先辈一样,词穷理拙之际热衷鼓动民族情绪,给反对自己观点的人们戴上“汉奸”、“卖国贼”的大帽子!被愚弄的人们跟着起哄,严肃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讨论演变为情绪失控的骂街! 近代中国当然有背叛正义出卖国家利益的罪犯。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汪精卫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文武官员与侵略者合作,出卖被侵略国家的利益,践踏了正义,谴责和惩罚他们的叛国罪行是罪有应得。但是很多所谓汉奸、卖国贼却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 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是这些“汉奸”、“卖国贼”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第一.信口开河,哗众取宠。 最新的一个例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新闻研究所前所长喻权域和腾讯网记者一段精彩对话: 喻权域:“比如人民日报有一个人叫马立诚,他到日本出了一本书叫做《日本不必向中国道歉》,这不就是汉奸嘛。日本侵占中国在抗日战争死了好多万人。 主持人:马立诚说日本不必向中国道歉的直接理由是什么呢? 喻权域:我没有看这本书。” 太惊人了!没有看过别人的书,就据以断定人家是汉奸!进一步考察,问题更加严重:马立诚根本就没有在日本出版过所谓《日本不必向中国道歉》的书,也没有发表过有这样意思的言论。 更深一步看,能够以言定罪吗?判断言论的是非非常困难;凡是创新的言论,更非一般庸众所能立即理解,却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所以,现代国家都把言论自由视为不能侵犯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进器。加上马立诚不过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记者和编辑,没有掌握国家权力,有没有机会接触国家重要机密尚待考证,更没有出卖国家机密的记录,怎样“卖国”? 好在马立诚大人大量,深知“最高的轻蔑是无言”,不屑与这位过去的顶头上司(此公曾任《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和编委)计较,不然的话,毁谤罪是逃不掉的。 这不是此公偶然的失误。他说当代中国史学家有否定日本或其他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汉奸言论”,同样是没有看过或者没有读懂有关文章而想像出来的。这样的人居然以爱国主义典范自居,太搞笑了! 第二.无知。 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恭亲王奕訢,长期担任大清帝国朝廷最有权势的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领班大臣。他运用手中的权力力图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支持者。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状况下,他反对轻易挑起与列强的争端,实行必要的妥协,争取一个有利于中国稳定和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于是,一些文人称之为“鬼子六”。他是皇族,与汉族无缘,要当汉奸也不够格;自强运动的中坚被诬“卖国”,黑白颠倒,莫此为甚。 署理过广东巡抚的郭嵩焘,1876年奉命出使英法,是大清帝国第一位驻外公使。湖南家乡那些穷酸秀才们居然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商议要烧掉他的房屋。有的人还编对联骂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把奉命出任外交官看作是“事鬼”——为洋鬼子服务,是判定“汉奸”大罪的主要根据! 如此给“湖湘文化”抹黑的典型事例,不是偶然发生的。“湖南知识阶层中一些勇于接受外来文化的人士成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先驱。但这个省的城乡又是内地最为封闭的地区之一,加上素来民风强悍,三合会等秘密帮会人多势众,排外风波层出不穷,令地方官员穷于应付;连挂设有线电报线路都一再遭遇麻烦,不得不中断。” 例如,1892年5月,郭嵩焘出使归来已经十多年和魂归道山了,电报公司在湖南澧州(现澧县)挂电线,“电杆木料运至马家河尚未起坡,讵有乡愚聚集多人,将营勇殴伤,幷烧去电杆四十余根。”后来愈演愈烈,“津市电杆一千二百余根……被痞匪纠众烧毁净尽”, “澧民将已立未立电杆烧尽”, 工程只好停止。 第三.偏执。 在近代中国,曾国藩是身负骂名最久的“汉奸”了。1943年,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撰写长文:《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大骂“他成为百年来一切出卖民族的汉奸与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开山祖。”理由呢?慈禧等人“知道了挽救满清的统治不能依靠满人而要依靠汉奸”;“曾国藩及其领导的一群人,丝毫没有民族思想。他甘心做满洲皇族的忠实奴隶,屠杀汉人。对新来的侵略者,又甘心当忠实代理人”。 关于曾国藩等晚清洋务派的外交政策,不少专著已有系统论述,1992年出版的拙著:《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增订新版改名为《晚清大变局》)也已表述了一得之见,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言。他把汉人为满族人做皇帝的大清帝国服务视为划定汉奸的主要标准,实在不伦不类,无疑是这位史家的一大败笔。 有趣的是,个性张扬的毛泽东不吃这一套。同一年,八路军《军政杂志》全文出版了《增补曾(国藩)胡(林翼)治兵语录白话句解》,并于1945年再版发行,要共产党的军事干部好好学习。 毛泽东当时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没有他的首肯,此事是办不成的。与此同时,“在延安,他(毛泽东)还向一些干部提议阅读《曾文正公家书》。” 把这位“汉奸”捧为治军和修身齐家的典范了! 第四.治学不够严谨。 1919年五月四日的爱国大游行,高喊“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国贼指的是: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壮烈的一幕是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与日本的交涉有没有犯下卖国罪行,是有争议的问题。以二十一条的谈判来说,作为外交总长的陆宗舆可谓想方设法减轻了中国的损失。 要是说五四当天学生们烧别人的住宅是爱国情绪支配下的过激行动,时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还有一些学者指斥他们“卖国”,就有治学不严谨之嫌了。认真研究过20世纪30、40年代抗日战争史的多数学者都会承认,这一时期,尽管华北傀儡政府和僞汪政权曾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列为“咨询委员”、“顾问”之类的帽子强加在他们头上,但他们都拒绝到任,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在重大历史关头选择了正义。史学家理应冷静、全面作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第五.别有用心的捏造。 制造敌人,凸显自己的存在无比重要,是政治斗争中常见的现象。于是,一些政客惯用的伎俩是宣布自己不喜欢的人乃外国反动势力的代理人,是出卖国家利益的异己分子,冀图挑起公愤而谋私。 抗日战争期间,陈独秀对外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内维护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反对蒋介石独裁专制统治。王明、康生之流,居然闭着眼睛说瞎话,诬蔑他是“每月拿三百元津贴的日本间谍”,连鲁迅都上当受骗,信以为真!可是,弄巧反拙,1938年3月15日开始,《大公报》、《武汉日报》、《扫荡报》相继刊登王星拱、梁寒操、高一涵、张西曼、陶希圣等九位著名人士的公开信揭露这个谎言,说一些报刊“诬及陈独秀先生为汉奸匪徒曾经接受日本津贴而执行间谍工作,此事殊出情理之外。独秀先生生平事业,早为国人所共见,在此次抗战中之言论行动,亦国人所周知。汉奸匪徒之头衔可加于独秀先生,则人人亦可任意加诸异己。此风断不可长。鄙人等现居武汉,与独秀先生时有往还,见闻亲切,对于彼蒙此莫须有之诬蔑,为正义,为友谊,均难缄默,为此代为表白。”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些荒诞不经的言论居然有不小的市场? 愚意以为这样的现象与中国文化的几个根本缺陷息息相关。 一是没有自我反省的精神。 中国缺乏深厚的忏悔传统。个人修养还讲点“一日三省吾身”之类的话,就民族文化而言,总是认为已经达到极致,出现问题不过是执行圣贤教导不力所致。 19世纪以降,中国成了一个一再被侵略者打败的国家,一个现代化迟迟不能实现的国家。古方正药已经不足医治痼疾。除了谴责侵略者的凶狠,分析客观困难外,走出困境的基本方略是找出自己的弱点,学习一切人的长处,勇敢地改造固有制度,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障碍。 强者从来不害怕反省;讳疾忌医是弱者自我毁灭的蠢行。不幸,百年中国的悲惨遭遇,使一些人染上被迫害的强迫症,不但自己不愿也不准别人反思本国的弱点。谁敢违反这个潜规则,谁就是大逆不道!胡适的“买办文人”帽子就是这样戴上的。 二是不讲形式逻辑。 学术界多数人早有共识,从先秦起,中国没有发展起形式逻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缺陷。这个弱点与历代专制统治者的愚弄民众的意识形态相结合,变为中国人沉重的思想枷锁,既妨碍现代科学诞生,也妨碍社会转型。当下的狂热民族主义者继续在这个泥淖中打滚。一说19或20世纪的大清帝国或民国统治者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有错误,他就说你是为帝国主义辩护,是汉奸、卖国贼!把A和B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搅成一锅糨糊;如此弱智,令人哭笑不得! 三是有深远的盲目的民族自大心理。 天朝大国的狭隘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这是妨碍中国人吸收现代文明先进成果的绊脚石。挨打时一味痛骂敌人是蛮夷,以中化道德文章举世无双而安慰自己,坚持不能“以夷变华”。几经挫折,不得不学习洋人的本领,开始走上经济发展的快速路,又来胡吹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人永世无法企及的特殊基因! 四是没有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传统。 一个现代国家,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公民对历史和现实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议论,非常正常。不过,中国的传统是思想统一,“群言淆乱衷于圣”,泛道德化,泛政治化,以圣贤和圣上的是非为是非,不准越雷池半步!依傍权势或企图依傍权势的棍子党就应运而生了。 知识阶层中的学者群体肩负传承和创造知识和文化的重任。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用批判的眼光观察历史和现状,是这个群体履行职责必备的品格。这些特性是否完全具备,是制约其学术和思想成就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与以宣扬上级或雇主旨意为职志的知识阶层的另一群体(旧时的清客、侍从、御用文人和后来的宣传干部等等)迥异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知识分子居然一再成为“问题”,基本原因就是没有弄清两者的基本区别。知识阶层的品格不应也无法改造。个人乃至整个群体消磨了这些特性,意味着创新锋芒消失,学术棱角磨平,是个人或群体犬儒化的标志,不但是个人的悲哀,受到伤害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一切大话、空话无补实际,真正关怀国家命运,请从维护学术和言论自由开始。 中国曾经沦落为被侵略和被压迫的国家。历史记忆化为道不完的国家和民族的恩怨情仇;但是,思考、观察这段历史请勿忘掉人类文明发展的全局。 任何民族都由吃人生番演化而成。从累见不鲜的血亲复仇开始,群体或个人互相砍杀,归根到底是人类野蛮史的一页。战争当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对战争罪行,应该桩桩件件弄得一清二楚,让人们永志不忘,不要重蹈覆辙。但记住仇恨是为了化解仇恨。以协商、谈判、民主、法治代替杀戮为解决个人、集体、民族、国家的矛盾,是人类文明不可抗拒的进程。全球一体化及其过渡步骤:地区自由贸易区、地区共同体也将一一化为现实。欧洲共同体以化解仇恨、促进发展的榜样,再一次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21世纪我们应该也能够听到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降生的福音。 2007年3月初稿,4月17日星期二修改定稿 -
《吕氏春秋》:兼容并蓄的杂家
《〈吕氏春秋〉:兼容并蓄的杂家》以突出“兼容并蓄”这一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初版的书名《杂家帝王学:(吕氏春秋>》是丛书编者建议采用的。)“兼容并蓄”虽然是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但能否择优“兼容”却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深刻吸取了秦王朝覆灭的教训,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政治思想和政治措施采取“霸王道杂之”,于是有了汉朝的盛世:文景之治。令人惊异的是,汉初崇尚的“黄老之学”,“霸王道杂之”与《吕氏春秋》的主张十分近似。《吕氏春秋》指出:“前者是事后总结得来,后者是事前预先规划,中间隔了一个秦王朝。秦王朝的产生和崩溃,是汉初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的契机,它雄辩地证明了《吕氏春秋》思想的卓越和预见的可贵。”同时,这也说明了“兼容并蓄”不能是简单地凑合,而是根据现实情况,选择、综合各派优秀思想,才能成为新的思想体系。 -
闻香识玉
《闻香识玉:中国古代闺房脂粉文化演变》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关于妇女文化方面的书。《闻香识玉:中国古代闺房脂粉文化演变》将重点推荐和介绍:闺房脂粉文学、服饰珠宝文化、裙带佩饰文化、化妆梳理用具与脂粉文化。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把握与分析。至于其他类型,我们可视情况和需要,作辅助性介绍。一一列举,难免有所疏忽、省略和大意,不能完全展现出来。其实窗帘门饰壁挂及房内装饰文化、闺中茶具酒器、闺房游戏式样及其宠物玩具种类、婚嫁文化、绣楼用品及其文化如:家具洁具、女工针线、刺绣织物、床上用品、琴棋书画。 -
天庭内幕
《西游记》中的唐僧绝非玄奘法师!这位唐僧同志明明知道西天取经有观音菩萨的鼎力支持,那些神仙也一次次地助他降妖除魔,如果他不是一个脑残的话,早该知道这一切只是在演戏,然而一路上这和尚却总是无法抵御恐惧的侵扰,很多时候更因此泪如雨下,难道他是一名天才的演员?即使对唐僧的慈悲之心,《西游记》中也并非全是正面的歌颂,比如孙悟空刚加入取经队伍时打死了六个强盗,三藏道:“……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可见唐僧赶走孙悟空只是怕他连累自己做不得“白客”而已。而且在通天河那段故事里,根本没有剿灭妖怪,为民除害。而当唐僧看到冰封河面,就急忙过河去取他的宝贝经书,却置百姓安危于不顾。在整部《西游记》中,我们看不到这位高僧有任何开悟的表现,尤其是全书的后半部分,更是孙悟空一直在给唐僧讲经传法。如果吴承恩先生笔下的唐僧以玄奘法师为人物原型,何苦如此辱没这位大唐高僧呢? 至于逻辑上的混乱在这本书中更比比皆是:独自挑战十万天兵天将的齐天大圣竟斗不过太上老君家里的一头老牛;神仙手中那么多神奇的法宝,在清剿花果山时却放弃使用;猪八戒作为取经团的一员,却总是在制造矛盾,鼓动散伙;玉皇大帝为了一个玻璃杯子就要杀自己的卷帘大将;沙和尚在吃了九个取经人之后依然能够混入取经队伍;那么多妖怪捉住了唐僧却不急于吃掉;观音菩萨竟会破格提拔红孩儿…… 如果深究起来,《西游记》这本书真的可以称为《几十万个为什么》了,也许只有一种解释:吴承恩先生在“借西游之名,行讽刺之实”!以往只把《西游记》当做神话小说来读,真是辜负了吴承恩先生的良苦用心。 抛开细节不说,《西游记》这本书总体记录的是大乘佛经传入中国的历程,而当时中国的香火几乎被道家所独占。佛教与道教作为不同的宗教派别,其根本利益是相冲突的,可以看做是相互斗争的两大利益集团。吴承恩先生记录佛经传入中国的故事,是否有所暗示?当然本人的历史知识还有所欠缺,让我通过考证历史而得出结论,实在是难为在下。我还是给大家解读《西游记》原著吧。因为这绝对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斗争史。 -
樱花瓣
作者多才多艺,博学广收,文理均自名校熏陶,打造出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感受性。谈文化,跨文学、美术,有专业学者的洞察力,游刃有余的态度丝毫不矫揉造作。谈社会,中日美多层次多角度地细致比较,心态平和,敏锐而不愤世嫉俗。谈生活,妙语连珠,风趣机敏之中发掘复杂的人性。 细腻的笔触来自女人的敏感,却不流于小女人的肤浅。思想深邃、文风轻松,不故作艰深。120幅精彩图片,以设计师的眼光深入东京生活的细微点滴,展示出旅游观光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世界。 -
刘伯温与哪吒城
传说北京建城之前,是苦海幽州孽龙的地盘,燕王想在这里建城,就请刘伯温和姚广孝分别做出规划。结果,两人不约而同地画出了一座“八臂哪吒城”。故事尽管是虚构,但为什么会把哪吒与规划京城扯上关系?这个传说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历史根据?本书追索故事的来龙去脉,以浅白的文字呈现学术考证,不仅为历史与民俗研究开辟蹊径,也为大众读者提供一部奇趣的通俗历史读物。附录的民间故事及珍贵图片,皆为研究北京城的重要参考资料,生动翔实,妙趣横生。 -
中国之欧洲(修订译本)
《中国之欧洲》是饮誉世界的汉学家、比较文学大师艾田蒲教授几十年致力于中国学研究的一部比较文化力作。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开阔的东方意识,从翔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对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历史作了十分精当的描述和独到的研究,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了“欧洲中心论”,有力地论证了中国思想、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西方学术史和比较文学发展史来考虑, 《中国之欧洲》是20世纪比较文学和西方汉学牵手、搭桥的先驱之作,艾田蒲顺应近代西方学术潮流,为国际比较文学界贡献了这部跨文化、多学科联姻和对话的典型范本。如今,这部大着已经走进中国大学课堂,是无数专攻比较文学和中外文化关系的年轻学子必读的经典著作。 上卷目录摘要 追忆艾田蒲(代修订译本序) 中文版序 法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 契丹寻踪 第一章 契丹寻踪 第二章 耶稣会传教团之前在中国的犹太教和基督教 第三章 阿拉伯世界发现中国(1) 第四章 阿拉伯世界发现中国(2) 第五章 从阿拉伯人的游记到马可•波罗纪行 第六章 马可•波罗(1) 第七章 马可•波罗(2) 第八章 马可•波罗(3) 第九章 中国艺术与锡耶纳复兴 第十章 中国和佛教对魔鬼和地狱表现的影响 第十一章 佛教的重新发现(1) 第十二章 佛教的重新发现(2) …… 下卷目录摘要 前言 第一部 罗马教廷否认耶稣会士眼中的中国之欧洲 第一章 图尔侬事件结局不妙 第二章 梅扎巴尔巴在中国与伏尔泰的缄默 第三章 孟德斯鸠的中国 第四章 欧洲仍在中国化 第五章 为欧洲“爱术”所利用的中国(1) 第六章 为欧洲“爱术”所利用的中国(2) 第二部 17和18世纪欧洲戏剧中的几个中国侧面 第七章 伊丽莎白戏剧 第八章 司马迁的《中国孤儿》 第九章 纪君祥的《中国孤儿》 第十章 从纪君祥到伏尔泰 第十一章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第十二章 《中国孤儿》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 …… 译后记 人地名中外文对照表 书刊名中外文对照表 -
我的愛情是一卷自製混音帶
◎聯合推薦 滾石雜誌、洛杉磯時報、邁阿密先鋒報、新聞週刊 《性,毒品與可可煙》(Sex,Drugs,and Cocoa Puffs)作者/恰克.克羅斯特曼(Chuck Klosterman) 害羞的樂評人羅伯,遇上搖滾酷女郎芮妮, 因為音樂,他們相知;因為音樂,他們相守。 經歷了愛的失落, 羅伯以搖滾寫成了愛妻安魂曲! 愛是什麼? 根據女歌手佩特.班納塔(Pat Benatar)的說法,愛是一座戰場。法蘭克.辛納屈會說,愛是甜蜜的陷阱。愛會傷人,愛令人厭,愛會咬人,愛會流血,愛是毒品。大家都想知道愛情是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 一九九○年代,「另類」突然成了主流,珍珠果醬(Pearl Jam)、人行道(Pavement),超脫(Nirvana)和R.E.M.等,一年前如果出現在MTV音樂台會顯得很怪異的樂團,儼然成了MTV的代名詞。屬於科特.柯本(Kurt Cobain)、仙妮亞.唐恩(Shania Twain)與泰勒.丹恩(Taylor Dayne)的十年,結束得太匆匆。美國文化的界限崩解,由音樂帶頭前進。 怕羞的愛樂怪胎羅伯.薛菲德也是在這時代,遇見喜歡吵吵鬧鬧的阿帕拉契龐克搖滾女郎芮妮。對羅伯而言,芮妮實在是太酷了,無論如何,芮妮還是愛上了羅伯。羅伯高大,芮妮嬌小。羅伯靦腆,芮妮是愛交際的花蝴蝶。羅伯講的笑話向來很冷,只有芮妮聽了會笑。除了彼此都熱愛音樂之外,他們倆毫無交集。音樂將他們湊在一起。當羅伯突然遭遇喪妻之痛,也是音樂幫助他走出難以言喻的失落。 羅伯如今是《滾石雜誌》的撰稿人。在《我的愛情是一卷自製混音帶》裡,他利用十五卷自製合輯裡的歌曲,敘述他和芮妮短短相處時光中發生的故事。從貓王到蜜西‧艾莉特,從滾石樂團到優拉糖果,這些自製合輯裡的歌曲編出他們的生活原聲帶。 羅伯不是音樂人,他是作家;《我的愛情是一卷自製混音帶》不是情歌,卻與情歌無異。羅伯藉著這本書向音樂致敬,向塑造他的時代致敬,尤其是藉此稱頌一個令人難忘的女人。 -
神话与民族精神
本书从一个饶有兴趣的角度,以神话为纬,以民族精神为经,并且相互交织,展示了希腊、希伯来、中国等各民族神话系列的千姿百态;在揭示神话的奥秘中,从广阔的视野比较了各民族不同的精神倾向,探讨了原始文化、古典文化、现代文化在精神上的有机联系。书中的论述及研究方法,都具有爽怡清新的启示性。 -
天竺心影
这是本散文集,由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作。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印度旅游的全程:从初抵德里开始,到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再到印度普通一家人,印度佛教、印度历史,最后离别印度。记录详实,语言通俗生动,图文并茂,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可读性都很强,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
读库0702
Mook《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当下“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
江湖行当
《江湖丛谈》是20世纪30年代连阔如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的同名长篇连载之结集。江湖规矩,江湖春点,保镖卖艺,摔跤练武;杂技戏法,评书流派,相声口技,大鼓竹板。 -
势利
《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 》是作者发表于2002年的著作,当年即荣登纽约时报书评畅销榜行列,这是一部对美国上流社会及其仰慕者也就是中产阶层极尽调侃、讽刺的辛辣之作,但通过其阅尽人情世故后的另眼,反而更真实地描绘出了如何进入上流社会的秘辛。全书共分24章,分别从教育、职业、消费、艺术、文化乃至饮食、穿着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运用势利这一另类的分辨术,来达到高人一头的愿望。 目 录 前 言 001/彼此彼此 …………………………………………………………………………… 1 我嘲笑——尽管从不当他们的面——我认识的人买了我认为是破烂的现代艺术 品,他们假装很欣赏它,其实暗地里盼着它升值。对于很多东西我未加鉴别,所以 认为它们不重要,然而人们对它有兴趣,那么至少在我脑子里我都会将它们束之高 阁。 002/什么是势利眼 ……………………………………………………………………… 10 一个粗浅的定义:势利眼是指那些为差别歧视体系欢呼鼓舞、实践势利行为并 为其所迷惑的人。“势利的重点就是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要我说,势 利眼的重点是以他人为代价让自己感觉良好。 003/势利的机制 ………………………………………………………………………… 17 真正瞧不起他人的势利眼通常不仅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在其他那些渴望往上 爬的势利眼中引发绝望更能让他感到愉悦。前者,指出后者的缺陷——错误的家庭, 错误的学校,错误的社会关系,错误的衣着,错误的品位,错误的举止,所有都是 错的。他清楚地放个牌子在你面前:贱人止步;贱人,说的就是你! 004/民主的势利眼 ……………………………………………………………………… 24 民主社会使得靠着一两代人的努力从底层爬到上层社会成为可能,但这种社会 体制也为势利行为的萌发提供了优质的土壤,而且为卑躬屈膝、傲慢,或者其他和 势利眼趣味相投的异常行为提供了空间。 005/职业选择的势利 …………………………………………………………………… 33 由于野心的含义已经变化颇大,职业选择中的势利也就随之而变。传统的野心 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勤劳认真地工作才能换来丰硕的成果,多挣的那点钱刚好 可以用来按摩在艰苦劳动中受伤的肌肉。这种野心勃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006/噢贵族,你到底在哪儿? ………………………………………………………… 42 对贵族权力消亡的最好类比可能是英国放弃了他们的帝国统治……一个稳固的 上流社会,也就是贵族以前所提供的,给势利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上流社会稳固 了,势利眼才能给自己定位;否则就全都乱套了。 007/阶级的下课 ………………………………………………………………………… 55 尤其近些年来,很多事情出乎意料,阶级不再是一个做市场预期的稳定标准。 比如说,郊区有钱人的小孩从城里的穷人黑小孩那里跟风学样,学黑人小孩穿什么 样的衣服、牛仔裤和鞋子。以前的流行是从有钱人的高端向低端穷人渗透,现在几 乎完全反过来。 008/品位不错 …………………………………………………………………………… 64 品位常引人争议。在很多领域,品位的高低是非常明显的,有些人天生就有很 好的判断力,很聪慧的口味……然而品位也可以是各种偏见傲慢和嗜好的混合物。 品位也可以很古怪,是昨天、今天和耒来的融合. 009/没有势利的区域 …………………………………………………………………… 73 会有势利眼够不着的区域吗?在那里,人们不关心势利的问题,因为不用担心 自己的地位被损害或者被腐蚀,所以不想也不必把某些人拦在圈子之外。上帝的 宠儿们待在一个小岛上,那里应该没有势利了,但是我们怎么样才能抵达那里呢? 010/对地位的高级精致的迷恋 ………………………………………………………… 81 19世纪巴黎沃德斯男爵办公室外的走道里,一个男人看到仆人拿着沃德斯男爵 的夜壶从自己面前经过,他立刻脱帽致敬。这就是名望的力量。 011/我心交付与贪婪 …………………………………………………………………… 88 为什么说这些小东西和势利总有相关性呢?看看衣服的例子,一件这样的东西 除了保暖、遮羞之外,应该完全别无他用。当然,没有什么衣服是穿上会要人命的, 如果是这样,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期望穿上某件衣服就让自己变得生机勃勃呢? 012/名校势利眼 ………………………………………………………………………… 100 每当谈起孩子的时候,他们都会问起我那个20多岁的孩子是否在上大学。当 我回答是在斯坦福大学的时候,我都有自己手里握了一张大牌的感觉……类似的谈 话就好像是一场牌局:大学势利牌,比拼的不是牌面而是学校…… 013/亲爱的老耶佛顿 …………………………………………………………………… 107 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根本应该是教人区分事物的表面和内在事实,但是在美国高 等教育界,事情却不是这样。如同其他领域里的势利眼一样,在高等教育当中,表 面也就是内在事实本身。就像前面说到过的:“傻瓜,当然是(为了)招牌了!” 014/俱乐部势利 ………………………………………………………………………… 120 在我记忆中,那些刚从蒸汽浴里走出来的人个个体格魁梧,面色红润,穿着木 底鞋,裹着厚厚的浴巾,一边吃着红瓤西瓜,一边玩金拉米牌戏,白衬衣、蓝裤子、 腰上还系着金色腰带的菲律宾年轻男仆在一旁仔细小心地伺候着。 015/知识分子的势利,或曰(不计其数的)快乐小众 ………………………………… 131 知识分子总喜欢打扮成权威的模样,而其势利或许就来自于这种外表下面所隐 藏的不确定感。势利也以一种巧妙而隐晦的方式,隐藏在纯粹的知识活动当中。 016/政治势利眼 ………………………………………………………………………… 144 在更为浅薄的政治文化下,政治观点不仅仅是一种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 方法,更是一种引人注目和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的方法,以及让自己显得很重要的 方法。既要与众不同更要鹤立鸡群,当然,这就是势利眼的目标。 017/男同性恋和犹太佬 ………………………………………………………………… 153 (很大程度上)同性恋者被视为没有未来,这归罪于他们没有孩子,没有实现延 续社会所要求的任务,没有能传递给下一代的东西。从古到今,绝大多数犹太人, 包括那些有着异常的天分爬到社会上层的犹太人,都很难把自己看作所在社会的完 整成员。 018/同样的新玩意 ……………………………………………………………………… 163 没有什么比不加选择的赏识更能终结时尚的了,这源于时尚本身就要求具有选 择性和原创性。当这种原创性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时候,比如说,如果超市收银女 孩也穿了件古琦牌T恤衫的时候,时尚显然就要升级了,因为那些以自己的时尚为 荣的家伙们会赶快去追寻新兴的东西了。 019/别拿名人名字开路了! …………………………………………………………… 175 拿名字开路也是一种趋炎附势的行为,一种很廉价的方式。说它趋炎附势,是 因为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听众认为你具有更高的地位和生活级别,试图传达一种与 自己的实际生活并不符合的假象;说它廉价,是因为这种行为太过于随便,而那些 真正想要挤入上流社会的人们,是需要花费很多努力的;而且这些大牌的地方都不 是轻松地只是引用个名字就能得到名字附加上的那些名气、成就和财富的。 020/叫人看不透的名气 ………………………………………………………………… 188 名望的范畴,在过去是严格而且十分明确:一个人可能作为先知、殉教者、君 王、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或者勇士而有名望……今天,一个人可以因为杀人、因 为在电视智力竞赛节目中赢得大奖,或者是因为与一个政府高层官员口交而变得有 名气(指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译注)。 021/亲英、亲法和其他的崇外怪癖 …………………………………………………… 197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美国公司有一个英国人做某个职位的秘书,就表明这个 公司的地位非同一般……这一切,都是那可怜的势利在作祟(当我面对一个纯正的、 属上流社会的英国人时,我这样的亲英分子也会跳出一个老派的激进主义者才有的 念头:克伦威尔废黜君主制真是做对了)。 022/势利眼的餐桌 ……………………………………………………………………… 209 当桌子上比食物的味道还更有利害关系的事件出现时,势利就开始浮现。当客 人们在晚些时候谈论主人上卷心莴苣是一个相当于文法失误的行为,或甚至是营养 学上的错误时。势利就登场了。 023/局内人的艺术 ……………………………………………………………………… 220 担心自己跌落到局外,多半意味着你已经在这个局中了;而渴望自己能够入局, 也就清楚地表明这个局对你来说大概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024/典型重症 …………………………………………………………………………… 233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好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不带任何先决条件 地停止比较,而仅仅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意和高兴呢?事实是,我们中的大多数 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
中世纪生活
《中世纪生活》叙述的范围是人类的中世纪而非欧洲的中世纪,它所关注的是同时代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生存状态,展示的是一幅全球视野下的、贯穿了500年时光的人类风俗长卷,以及隐藏在其中大量普通细节下的多元生活价值。答案即是又不是,因为纯粹时间意义上的中世纪并不仅仅属于欧洲人。在1000-1500年这一经典中"中世纪"时段里,我们的世界毫无疑问还活跃着突厥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穆斯林、中国人、恒河黑人、大洋洲土人和非洲居民……而且,不管从哪个角度着眼,他们的生活质量、文明成就和历史贡献都远远超越了当时尚未崛起的欧洲民族。而中世纪的悲剧性与重要性同时也在于,未来世界格局的严重失衡,东方败浇、欧洲力量一枝独秀、若干古老文明即将毁于野蛮征服,均酝酿于这一时期中。 -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
「知識人」(intellectual)是十八世紀之後才在西方出現的概念,中國則自先秦時代便有「士」的階層,並形成一個延續不斷的傳統。從士轉變為知識人,代表「士」文化的斷裂,也象徵華人價值體系的巨大轉變。 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余英時,以本書薈萃近三十年的研究見地,耙梳中國知識人與價值體系之間交相形塑、影響的綿密關係。* * * 本書收錄余英時在一九八○年代之後研究的菁華,論述知識人在中國的歷史淵源、意義等面向,及其流變對價值意識的影響。但本書意旨並不侷限在「過去」與「中國」;作者觀照中、西知識人在追尋真理上的差異,探討中國文化價值體系為何有其獨特性(中國知識人求「內向超越」,西方則是「外在超越」)。在西方人文研究重新檢視「現代以後」(post-modern)價值轉向的今日,本書對於瞭解華人安身立命的價值觀亦有偌大助益。 書中旁徵博引,釐清許多過去讀者可能不甚了了的見解。拿科舉制度來說,漢朝的按地區人口多寡設定各郡縣舉薦名額,因而有幾分「代議制度」的味道;宋人歐陽修、司馬光在「選賢唯才」(近似「全國聯招」)或是「逐路取人」(各地方有基本名額的保障)上,立場相左,是因為出身地域不同(歐陽為文化薈萃、中舉人數較多的江南,司馬則為風華不再的江北)。而漢朝董仲舒建請武帝「罷黜百家」,其實儒家也在罷黜之列,因為他要獨尊的是諸子百家均奉為聖典的「五經」(詩、書、禮、易、春秋),而非以「五經」為不二規臬的「儒術」。(見第八篇,〈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 又如,共產黨深知「士可殺,不可辱」的價值觀深植於讀書人心中,因此文革期間對於文人「只辱不殺」,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生不如死(而且自殺會禍延家人,行不得)。而幾十年來極力摧毀傳統知識人價值體系的後果,就是今日中國大陸學術剽竊、「黑心」商業屢見不鮮,被舉發時只嘆運氣好而不覺羞愧。(參見第五篇,〈價值荒原上的儒家幽靈〉) 作者更精闢指出,價值意識一方面淵源於傳統,一方面植根於生活的實踐,不是少數人可以憑空創造而強加於整個社會的。只要社會本身有其相對的獨立性--相對於國家(state)的權力而言,價值觀念的變遷也自然會找到自己的軌跡。此一見解,著實為百年未定的中西文化論辯闢出一條中道。* * * 〔編輯說明〕 余英時先生的大作《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1984年),將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予以精微的闡發和透澈的疏通,超然於全面西化和極端保守的傳統爭執之外,既不左偏右袒,也不作調人,而是提出具體、平正而圓融的看法。有識之士咸認,這篇文章即使不是百年來中西文化論辯最後的斷案,至少也是五四以降所有討論文字中見解最圓熟、立論最透闢的一篇。在台灣歷經二十餘年的淘洗,始終歷久而彌新。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本計畫推出《從》書的第三版,因而請作者評估是否增補文字。但作者重新思考該書的主旨,繼而就其經營數十年的研究領域——中國的「士」文化,選出另外十篇文字,將「知識人」與「文化價值」列於同等重要的位置。原因何在?因為就中國傳統而言,價值系統的整理、提煉、闡明等任務,一直是由「士」來擔任。這一增補,全書篇幅增加三倍,成就了一本新作,便是《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 -
中国昆曲二十讲
《中国昆曲二十讲》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清丽妩媚见长,秉承了优雅的美学传统,带有浓重的文人气息,一言一动皆温文尔雅。诗歌和音乐构成昆曲的灵魂,音乐美妙婉转,唱词充满诗意。 身为心理学教授,作者在欣赏昆曲时,极富创见性地借鉴了艺术心理学专业的诸多理论和概念,深具启发意义。本书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对昆曲的独特理解和深入研究,既是对昆曲及其相关知识的介绍,亦是作者研究赏析昆曲经历的记录。 -
吟赏灵异瑞祥
《吟赏灵异瑞祥》是部艺术文化读物。按照绘画的主体不同,分成十七部分,包括鼠、猴、象、马、龟、鹰、天鹅、鹅、鹦鹉、鸟、虎、龙、孔雀、鹤、牛、十二生肖动物等。话语句句珠玑,燃亮人的心灵,开启人的心窍。庄子书中有赫胥氏者,其民含脯而嘻、鼓腹而游,与鸟兽草木共生。是先贤有望于天地人物之大和谐也。余作画往往写意造之境,或伯乐相马、或李白梦游、或辽鹤归来,皆情有所钟,意有所托,非先徒止写人类众生之皮相也。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