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大国的崛起

    作者:赫伯特·乔治·威尔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字里行间充溢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让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间的足迹。明显地感受到世界历史的脉搏。 在威尔士看来,世界强国的崛起都有着各自的方式,它们之间有一些东西是相同的,如勇敢进取的精神,宽容大度的心态等。威尔士的这部著作所揭示的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段段历史,对于世界强国走向辉煌原动力的追问和探究使这部著作具有着非凡的吸引力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他试图以平直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强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对于人类辉煌文明的顶礼膜拜,使他的文字充满了活力,饱含着激情。
  • 北欧的灿烂阳光

    作者:贾云峰

    北欧,是神秘,遥远的极地;北欧,是碧蓝的海水和葱绿的森林;北欧,是圣诞老人的雪橇酒下的铃声;北欧,是散发着人文精神的简洁设计;北欧,是安徒生笔下灿烂如花的童心;北欧,这个远离日常生活的别处,永远诱惑着我们封闭的心灵。我们把北欧的过往一一记录,让那些异乡的人物和故事,有一处纸上的舞台。   中世纪流传这样的神话。上帝完成了伟大的创始工程,魔鬼撒旦前来窥探。看到这个世界繁华秀丽,活泼清新,魔鬼盛怒。于是,他狂暴地投下一块巨石,像个赌气的孩童一般。   巨石落在北冰洋,化作今天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因为巨石太过贫瘠荒芜,即便上帝想起造大陆时剩下的沃土,附着其上,终究不够。没有人愿意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谋生。   房龙有过这样一个比喻:整个半岛就像一只猎犬舔过的盘子。   遥远的北欧,神秘的北欧,印象的北欧。2007年盛夏八月,《激情穿越》剧组再度出发,目的地——北欧。   作者在紧张的拍摄间隙,笔耕不辍,采摘最为新鲜的北欧印象,速递最为精彩的北欧生活,自然与人文交织,历史与民俗融会,堪称中国目前第一本北欧题材深度旅游行知书,得到北欧各国旅游局的一致认可与赞赏。
  • 娛樂大家 - 文化篇

    作者:林奕華

    距《等待香港》系列面世,睽違三年的林奕華以嶄新的面目帶來《娛樂大家》系列,高舉娛樂旗幟,分享對於電影、電視、明星與文化的想法。 娛樂是名詞、動詞,更是比喻。作者從娛樂出發,尋找在物慾橫飛的消費主義時代裏,它所承載的無數符號和意義。娛樂是一面哈哈鏡,模糊地折射了現代人的慾望、權力、道德、性觀、想像和消費。變身娛樂 [名] 大家的作者換來明鏡,為大至震撼社會和小至雞毛蒜皮的娛樂人事,進行釐清、透視和評析,探索我們和娛樂的相互關係,盼能了解背後本質,啟發大家深度思考。這樣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娛樂,因為在閱讀與思考中,讀者得到的可以是滿足的歡娛與快樂。
  • 城市的秘密

    作者:(美)马歇尔

    罗马街道下,曾经是宗教祭祀活动的密室;巴黎地下,钢和玻璃结构的列车悄然驶过;伦敦城下,暗河溪流涌动。地下万象为我们展示了城市的个性,包括城市的起源和历史,在某些情况下还预示了它的未来。作者选取了纽约、巴黎、罗马、伦敦、莫斯科、开罗、东京、北京等12个大都市,经过详细的考证和梳理,向读者展示了奇妙的大都市的地下世界。
  •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作者:陈平原

    本书收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关于北京和北大的历史、文化随笔计35题,依主题分为三辑:“关于城”从历史记忆、旅游资源、文学想象等多种角度进入北京的春夏秋冬、前世今生;“关于人”讲述自己旅食京华的心路历程;“关于书”则是游走北京书肆冷摊访书淘书的经验,以书架起城与人的结缘。 作者虽然是岭南人,但却是最早呼吁建立“北京学”的学者,并且坐言起行,在北大开设“北京文化研究”、“现代都市与现代文学”等专题课,指导有关北京研究的博士及硕士论文,主编“北京读本”,为台湾《联合文学》杂志主持“北京专号”,编印《北京研究书目》,并于2003年10主持召开了“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试图用想象和记忆的碎片来重构一个精神的古都。
  • HIP-HOP无穷动

    作者:施瑛

    《HIP-HOP无穷动》主要内容:1997年第一次和HipHop相遇的时候,我就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它。先是在家里拿着遥控器当话筒,把自己的说唱录成磁带;接着报名参加当时颇有名气的一家艺校学眺街舞;然后穿上肥肥大大的牛仔裤、满脸装酷;还尝试过把头发编成“玉米地”似的小辫儿……总之,任何一个迷上HipHop的人该干的事情我都干了。(没敢涂鸦是怕被警察叔叔逮住,没有尝试DJ是因为没钱买设备。当时常常跟在本地小有名气的一些DJ后面,虽然他们部懒得搭理我。)种种尝试都没有结果之后,我开始关起房门、静下心来认真听它的音乐、读它的歌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哪管邻居甚至是爸蚂把门敲得山响来抗议那些震耳欲聋的节奏。就这样消停了一阵儿,我又加入BBS的热潮,在朋友的论坛上当起了HipHop斑竹,大发口水贴。直到有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话那么多,还不如写本书算了。”我当真动起了笔,这一写就是两年半。我的第一本书《HipHopYouDon’tStop》就这样问世了。
  • 大学之理念

    作者:金耀基

    《大学之理念》主要内容: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机体了。大学越变得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作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是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
  • 下一個十年

    作者:陳冠中

    回歸開始到今天有一個重要趨勢,就是許多市民特別是年輕人視香港為家。 既是家,就該宜居,清潔,有回憶,有歸屬感,自己當家作主。特別是2003年後,港人這方面的表達就更清楚了。 是這股動人的公民社會力量讓我認為在未來十年,特區將有所改善,令香港成為大家引以為榮的地方。如果香港能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真的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普世都說香港是個民主的地方,我覺得是一件光榮的事。 如果香港是個公正的和諧社會,創業條件和社會保障俱好,貧富差距不再遠大於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我覺得是一件光榮的事。 如果香港城市能保留自己的本土歷史特色、港人有文化、夠創意,我覺得是一件光榮的事。 如果香港在環保、節能方面為世人稱頌,全球人材愛到香港就業定居,更重要的是本地人覺得香港是個宜居的好地方,符合了香港人說的一句話:人家讚賞、自己滿意,是一件光榮的事。 以上,香港其實都是可以在十年內取得重大進展的,事在人為。 寫《我這一代香港人》的陳冠中認為:下一個十年,香港應該可以做到: 中國的一份子、為內地的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繁榮、安定、法治、自由、民主、和諧、善治、公正、環保、節能、宜居、好玩,一個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世界城市。 到時候我相信很多港人、國人也會跟我一樣覺得與有榮焉。
  • 中国文人的自然观

    作者:(德)顾彬(Kubin,W.)

  • 犹太人

    作者:杨淑琴

    《犹太人》主要内容:犹太人创造了以《圣经》和《犹太教法典》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化,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大师,科学巨匠和工商业巨子。犹太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自己的国家,一再受到迫害、驱逐和杀戮;但是他们却始终维系着自己的民族团结,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信仰,并在逆境中不断创造出奇迹。犹太人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奇异、最独特的民族。
  • 吉卜赛人

    作者:王云龙 主编,郭海明 [等]撰稿

    《吉卜赛人》主要内容:从人氏血脉上讲,吉卜赛人是居住在古印度北部地区(今巴基斯坦中南部的印度河口一带)的古罗姆人(Rom)的后裔。他们的身体发肤、语言风俗,更多地呈现印度人的特征;操一口包含有大量印度语词汇的语言,保留着至今在印度常见的民情风物。《吉卜赛人》全面介绍了吉卜赛人的民族起源,民族性格,民俗风情,民族艺术,道德信仰,与人交往的禁忌,并配以精美图片,通俗易懂,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 见树又见林

    作者:艾伦·G·约翰逊 (Allan G. J

    《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与生活》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学?你是不是一直觉得它很高深,离你很远,是一门专业的研究?其实,你就是社会学的一部分。只要有人,就有社会学的存在。社会学就是研究人、社会及人与社会各种关系的科学。它不是一套理论,它包括我们每个人。我们的日常行为模式、我们对日常思维方式都有社会学的影子。社会学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子,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让我们知道,在于这个社会、世界的关系中,我们是谁。
  • 知者不言

    作者:周振鹤

    本书收录周振鹤先生近年来撰写的学术随笔和报章所开设的专栏“故纸堆”、“词与物”中的相类文章,凡121题,分作四辑,即说人、说事、说书、说词。说人自然及于人与书,说书说词也难免纠缠于人与事,所以四辑之间,实难以泾渭强分。话题所谈大致以晚清中外文化交通中的习见或易被忽视的人事为重心。诸如革命、文学、经济、封建等高频常见的词,今天有着既不同于古代传统概念、也区别于西方语境中意义的复杂演变。作者借不常见的日记、书札等文献史料,参证以私藏秘笈,经过梳理考证为我们还原了晚清中日欧三方的词语交流中的有趣过程。可说关乎旧学,不乏新知。
  • 话说太监

    作者:[日] 寺尾善雄

    本书从千古伟人司马迁和郑和等陷为太监的故事说起,从产生太监制度的特殊气候和生活土壤着手分析,发掘出表象后面的罪恶根源。并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和人物故事,澄清了后人的歧见。
  • 咖啡學

    作者:韓懷宗

    ◎聯合推薦 歷史學者/胡忠信 旅歐美食生活作家/韓良憶 咖啡真的是牧童卡狄發現的嗎? 拿破崙死前要求再喝幾口聖海倫娜咖啡? 你知道咖啡也和紅酒一樣講究出品的莊園嗎? 不要懷疑,天然低因咖啡真的即將問世! 關於咖啡,還有許多你不知道的趣事與祕辛! 這不是第一本關於咖啡的書,卻是第一本讓你同時了解咖啡史與咖啡界最新趨勢的書! 顛覆咖啡史觀 國際咖啡界最完整、最新資訊大彙整 世界精品豆全剖析 自家烘焙密技大公開 你每天喝咖啡,但你知道咖啡其實在持續不斷演進中嗎? 一本滿足各種咖啡迷需求的書,最好看的咖啡書終於出現! 知識派基本咖啡迷:咖啡史全新詮釋,一網打盡各地域精品咖啡之生成與基本特性! 實務派進階咖啡迷:如果轟動精品咖啡界的巴西國寶級達泰拉莊園「甜蜜總匯」 濃縮咖啡配方還不能滿足你,就試試巴拿馬翡翠莊園出品的「藝妓」——2007年 世界最佳咖啡、身價每磅130美元天價!然後,如果喝好咖啡還不夠,那就自己 動手烘焙,由自己決定豆子的味道吧! 八卦派湊熱鬧咖啡迷:看「重焙聖地」畢茲(Peet’s)vs. 徒弟星巴克(Starbucks),見識巴西與衣索匹亞兩國爲野生低咖啡因樹展開諜對諜的主權保衛戰! 本書共分十章,探討咖啡的過往傳奇、現在風潮與未來趨勢,可概分為四大主軸: 1) 咖啡新史觀演繹:破解牧羊童說,追尋咖啡之父 2)精品咖啡:非洲篇、中南美洲篇、亞洲與海島篇 3)烘焙原理與技術 4)咖啡與健康。 縱橫國內外咖啡論壇、浸淫咖啡界二十年的咖啡專家,終於下筆為文,以生動淺顯的文字旁徵博引國際咖啡業界重要研究資料、最新發展趨勢,以及不為外界所知的精采內幕。這不是一場咖啡壺裡的風暴,席捲全球的下一波咖啡風雲已登陸台灣。你怎能置身事外? ■本書目錄 第一章 裂解牧羊童說,尋找咖啡教父——咖啡史演繹(上) 牧童說的杜撰與發揚 咖啡史觀演繹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咖啡北傳,歐洲更清醒——咖啡史演繹(下) 威尼斯點燃歐洲咖啡火苗 維也納咖啡與柯奇斯基 音樂家與咖啡外一章 法蘭西咖啡細火慢燉 清醒、開智的英國咖啡 咖啡大戰德國啤酒 美國拋棄茶葉,擁抱咖啡 第三章 香蹤傳奇:鐵比卡與波旁 荷蘭培育咖啡母樹「鐵比卡」 抗命軍官成就法國咖啡大業 「波旁圓身豆」,飄香中南美 咖啡產能開出,價格暴跌 拿破崙囚禁聖海倫娜島的浪漫與悲情 第四章 精品咖啡概論 (一)選種而栽:優良血統,競賽常勝 (二)擇地而植:不同水土孕育不同芳香精靈 (三)去莢取豆:日曬、水洗、半水洗 (四)精品豆分級制 粗壯豆鬧正名爭精品 第五章 精品咖啡:非洲篇 衣索匹亞咖啡——傳奇多,橘香濃 葉門咖啡——消逝中的阿拉伯狂野 肯亞咖啡——引起科學家激辯的勁酸 二線產國爭出頭 第六章 精品咖啡:中南美洲篇 巴西咖啡——柔順清甜 哥倫比亞咖啡——尺寸重於一切 瓜地馬拉咖啡——高地火山雨林之味 哥斯大黎加咖啡——黃金豆的經典風味 巴拿馬咖啡——國色天香的「藝妓」 薩爾瓦多咖啡——變幻莫測的帕卡瑪拉 尼加拉瓜咖啡——迷人的杏仁味 第七章 精品咖啡:亞洲與海島篇 印尼咖啡——悶香低酸,醇厚度佳 巴布亞新幾內亞咖啡——最明亮的亞洲味 印度咖啡——風靡歐洲的臘味咖啡 牙買加藍山咖啡——幽香清甜 夏威夷柯娜咖啡——甩開摻假醜聞向前行 第八章 咖啡烘焙概論(上) 黃豆與咖啡豆,芳香精靈懸殊 咖啡芳香精靈大閱兵 認識烘焙機 正確的烘豆節奏 時間、溫度、風門與烘焙曲線 編製烘焙記錄表 第九章 咖啡烘焙概論(下) 畢茲歐式重焙風,點燃精品咖啡熱 重焙染指美東 星巴克背叛深焙 畢茲重焙技法大剖析 另類快炒:威力烘焙技法探祕 重焙死硬派大集合 咖啡的甘甜與燥苦因子 硬豆淺焙磨酸之要訣 波巴特與碧利烘焙機淺焙示範 雙炒與單炒問題 配方淺談 烘焙機的污煙與保養 第十章 咖啡萃取與健康 洗刷咖啡污名 咖啡:抗氧化物來源 咖啡的營養素 咖啡三大寇:咖啡因、咖啡醇、咖啡白醇 輕鬆泡出好喝咖啡 後記 附錄一烘焙機解剖圖 附錄二相關表格 附錄三咖啡宗師艾佛瑞‧畢特試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追思文 附錄四烘焙紀錄表一與表二 附錄五阿拉比卡咖啡因含量 附錄六廠商資料 參考書目
  • 圣经故事:新约篇(名画全彩版)

    作者:洪佩奇,洪叶

    圣经故事:新约篇(名画全彩版),ISBN:9787544702324,作者:洪佩奇,洪叶
  • 圣血与圣杯

    作者:(英)亨利·林肯,(新)迈克尔·贝金特,

    这里展示的是两千年来最具颠覆性的秘密。 1982年首次出版的《圣血与圣杯》引发了世界暴风骤雨般的争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平。 故事扣人心弦之处并非宝藏本身,而是宝藏背后隐藏了近两千年的秘密。这是一个具有爆炸性并将引发广泛争议的秘密。其影响已大大超出比利牛斯山脚下的小村庄,震撼着整个西方文明。它使当代世界政治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信仰大厦受到冲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圣杯本身。 作为《圣血与圣杯》的最新版本,本书增加了全新的引言,公开了许多从未发表的照片,结论非常有说服力。尽管结论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骇人听闻,甚至危言耸听,但无论读者观点如何,本书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上佳之作。
  • 十里红妆女儿梦

    作者:何晓道

    《十里红妆女儿梦》通过“女婴”、“缠足”、“闺房”、“女红”、“婚嫁”、“花轿”、“礼俗”、“婚房”、“妻妾”、“为人媳”、“屏画和生殖”、“贞节”、“美红妆”等章节,通过子孙桶、缠足架、绣花桌、麻丝桶、花轿、百宝箱等旧时代女人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大量器物,诠释了旧时代女人凄美的一生,勾画了旧中国浙东一带的女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 除文字之外,书中还配以大量精美绚丽的图片,令人观止。 代序 第一章 女婴 第二章 缠足 第三章 闺房 第四章 女红 第五章 婚嫁 第六章 花轿 第七章 礼俗 第八章 婚房 第九章 妻妾 第十章 为人媳 第十一章 屏画和生殖 第十二章 贞节 第十三章 精雕细琢美红妆 每当我听到女人们抱怨男人“不懂女人”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一个男人的名字,因为我觉得,即使男人的脑门上都被贴上了“不懂女人”的白纸条,这个男人也可以称得上是懂女人、了解女人和爱女人的男人! 他叫何晓道,是浙江民间收藏家和民俗学者,他在浙江宁海创办的“十里红妆博物馆”,用令人赞叹的丰富藏品集中展示了浙江沿海的婚俗,成为民间收藏界的一支奇葩。但是,他始终不满足于“物”的收藏,而努力让“物”说话,让物质文化遗产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他的这本新著用旧时代与女人有关的器物向读者生动地阐释了古老中国的女性美和复杂的感情生活,他用“女婴”、“缠足”、“闺房”、“女红”、“婚嫁”、“花轿”、“礼俗”、“婚房”、“妻妾”、“为人媳”、“屏画和生殖”、“贞节”、“美红妆”等章节勾画了一个旧中国浙东一带的女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 对女人的美丽,晓道不仅是情有独钟,也不仅是击节赞叹,而称得上是用心来感悟,用智慧、耐心、执菩来守护。裹挟着女人梦、女人泪的“十里红妆”也是他的一个梦,他沉醉其中,无怨无悔,同时,他也用他的收藏和研究,给所有的参观者和读者塑造了一个至美的梦境,一个已经遥远、已经朦胧、已经被太多数现代人淡忘了的梦境。他收藏的文物,拉住了历史最后一缕行将湮没的衣裾,把中国古典女人的生活和美丽推到了人们的眼前。 美丽的代价却是巨大的:除了人创造性的劳动和智慧,除了中国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才逐渐培育出的美感和审美能力,除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时问的付出外,还有一代又一代中国女人生命和健康的付出,在女人美丽的背后,深藏着残酷和无尽的悲哀。当然,在“溺婴”、“缠是”这些让今天的中国人感到尴尬和羞耻的历史现象中,还存在着十分曼杂的文化背景和它存在的合理性——哪怕是十分荒谬的合理性。 认识晓道,是因为浙江卫视亚妮。当年她拉我去“十里红妆博物馆”和晓道收藏的库房参观,并送我他的二本著作《江南明清门窗格子》和《江南民间椅子》,才认识了这位儒雅的江南文士。老实说,看他的这些藏品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不是这些女人的物件,而是他的“百床畏”和他精心搜集的古代木雕和门窗格子。一百多张古代架子床的规模,称得上“恢宏”,而明清门窗格子和木雕的精美,更令我对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无与伦比的技艺和艺术品位感到真心的服膺。而当我看到那些他听说某地有老建筑将要被拆便风雨兼程赶去购进的老星构件,听他说起那些曾经构成“杏花春雨江南”美景的黛瓦粉墙如今渐渐消失的现实时,他那份强烈的人文情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与痴迷,更让我在感动之余生出一种敦佩。2007年春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巴黎举行,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一楼的大厅举办了一个精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我作为策展人很自然地想到了十里红妆的藏品。当一顶清代的“万工轿”把中国古代婚礼的尊贵、典雅与精致呈现在各国朋友面前时,我以为,作为收藏家的晓道,应该是快乐和自豪的。 男人当然应该爱女人、理解女人、感谢女人,她们不仅仅给了我们美丽,还给了我们生命和生活。云南怍家蒋明初和作曲家万里创作的歌曲《高原女人歌》曾让我在初闻时感到一种心灵深处的触动,就让我用这首歌作为这篇代序的结束吧: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 儒家把“孝”放在重要的位置,强调对父母的“孝道”。女人是人类的母亲,但是,孔圣人和他创立的统领了中国千百年的儒家思想,关于女人的概念似乎有点矛盾。 在男尊女卑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始终在窄小的空间中艰难生存。但父母对女儿却始终有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因此便常有十里红妆嫁女儿。 在丰富的红妆遗存中,我们看到了浩浩荡荡延绵数里流金溢彩的嫁妆,看到了旧时女子结婚时坐花轿的风光场面,也看到了梦幻般的少女情怀和无奈的闺阁幽怨。我们发现了女婴被亲生父母谋杀的悲剧,似乎听到子孙桶内凄惨的啼声;看到了血水、脓水、泪水铸成的三寸金莲,也看到了因一双精致的小脚而一生感到荣耀的所谓美丽;看到了三妻四妾争风吃醋的情景,还有许多关于女子的神秘而又并不遥远的故事。 面对昂首行走的快乐的时尚女子,回头探望蒙尘的传统女性的欢乐和悲哀,这些尘灰并不坚厚,我们的奶奶们和外婆们亲身经历过,我们的母亲们都清清楚楚。但这些对我们年轻的一代而言,却如同隔着千山万水,隔着铜墙铁壁,隔着黑暗的历史时空。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或艰难,历史总是无情,淹没我们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有过的不同时期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唯有这欲说还休的婚嫁风俗,唯有这民间工匠创造的件件物品,依然流露着点滴文明的星光。 本书所展示的十里红妆婚俗以及由婚嫁而延伸的传统女性生活,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以后在百废俱兴的年代重新整合的对婚俗文化概念的解读,是我二十余年婚俗文物的渐渐积累,以及许多专家学者和知情老人共同总结和回忆的结晶。浙江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自创建至今已经七个年头,其间从理论探索到进一步文物整合,经历了相当艰难的过程。一些老阿婆参观展出后,激动得流下眼泪,不单是因为伤感曾经有过的岁月沧桑,也不是因为对流走的时代感到伤悲,而是因为她们看到了自己人生的轨迹,看到了曾经刻骨铭心的喜悦和痛苦。民俗学者们也十分惊讶,原来婚俗可以用实物来叙述,正如本书用实物图片来表达,来证明历史的真实性。“十里红妆”从民间对嫁妆队伍的一种夸张之说,演变成现代都市文化博物馆的正式名称,被民俗学家和传统女性文化探索者认同为一种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对“十里红妆”所包含的历史、人文内涵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红嫁妆和女性器物昕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涉及民间婚俗,更重要的是依稀触摸到了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神秘的生活和命运,她们的梦想,她们的泪水,这是本书所讲述的。 在本书付印之际,我要感谢陈志华、钱晓茗、贺平和范佩玲老师的支持,感谢摄影家郑旭明、李玉祥和徐培良老师的帮助,感谢中华书局朱振华、许旭虹和许丽娟老师认真负责的协怍,更要感谢田青老师百忙之中为书作序。我还要向我的妻子道谢,是她和我一起,二十余年来艰难地行走在乡村,为收集十里红妆而不懈努力。 2008年5月于十里红妆博物馆
  • 古希腊

    作者:本书编委会

    《古希腊(全彩图本)》将为读者再现“爱琴文明”曾经的辉煌篇章。古希腊史是西方文明史的开端,古希腊世界的一切:神话、爱情、家庭、战争、民主……如同赫拉克利特的河流,早已流逝。然而时至今日,古希腊仍令人魂牵梦萦。
  • 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

    作者:[美] 伍启元

    本书1934年初版,是较早对新文化运动的系统研究,见解基本持平,出版初期颇有影响,后来却长期受到学界忽视。作者以清晰的条理、客观的态度探讨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文化态势,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运动、实验主义思潮、疑古思潮、国故整理运动、马克思唯物辩证思想、人生观论战、东西文化的论战、社会史论战等重要思想运动,做了审慎精到的研究,对今人认识和研究新文化运动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目录一览】 序 自序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转变 第三章 文学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第四章 实验主义以及其他 第五章 疑古思潮的澎湃 第六章 国故整理与其批评 第七章 唯物的辩证法 下篇 第八章 引言 第九章 人生观的论战 第十章 东西文化的讨论 第十一章 文艺的论战 第十二章 政治问题的讨论 第十三章 社会史的论战 第十四章 结论 附录 历史记忆中抹去的五四新文化研究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