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记忆火车
属于火车的记忆,任何东西无法替代。我怀念2000年以前的所有火车。 中国火车的每一种车型,包括那些消失的和将消失的,甚至仅仅试制了一台的,都有独自的人生脉络: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不惑之年,年老体衰,黯然退场……有些时候,车如人生,也裹带了与之有关的人的际遇和生活。《记忆火车》通过充满感情的文字和画面给你梳理火车的人生脉络。 -
法国文化渐进
《法国文化渐进》对法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以介绍、描绘和解读,形式灵活,图文并茂(确凿的文献、照片、地图……)。信息内容丰富而翔实,按照主题划分为六大部分:法兰西的空间、法国与世界、日常生活、自由时间、社会生活和近期变化。每课安排:左页是以精彩图片辅助的课文,介绍了法国文化的现状;右页是大量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读者掌握相关的信息资料。 -
法式裸露
這是一部【法國身體美學流行史】──從洗澡、如廁、上床、穿著、就醫等生活上的裸露,到語言文字的露骨、繪畫雕塑的前衛表現,都與「身體美學」密不可分。 這是一部【西方裸經】──以身體裸露的尺度、創意、性感、慾望為經,以道德、廉恥、宗教干預與法律禁令為緯,全面解讀兩千年來歐洲裸露文化的內涵與脈絡。 -
历史碎影
作者从日常生活的视野,对这些生活在20初叶的南方知识分子做了一次发现式的书写,细腻而敏锐地写出了他们所面临的人生,从而对那一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境遇作出反思。江南语调和小说笔法的混合运用,使得这些文字充满了悲剧、颓废与忧伤相杂呈的调子,就像南方阴霾、多雨、潮湿的天气,缓慢而顽固地进入我们的内心。 赵柏田在《历史碎影》一书堪称完美地实施了这一昂贵而又合乎人情的理念。为了与大历史的暗中对抗更有力道,他在对许多人的叙述中不惜采用小说笔法;我们看得很清楚,小说笔法在这里正好构成了破译全息图的最佳方式之一--何况那些充满着过多歧义、暧昧和晦涩特征性的包孕性时刻,正需要小说笔法去进行较为详尽的呈现。在赵柏田偶尔不无虚构的叙述中,一个动荡的大时代曾经长期被大历史忽略甚至遗忘的侧影出现了--这幅侧影十分重要,因为它让我们真正地、有血有肉地看见了一个大时代的边际。 -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Marshall Berman's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is widely acclaim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books on modernity. A kaleidoscopic journey into the experiences of modernization, the dizzying social changes that swept millions of people into the capitalist world, it dexterously interweaves an exploration of modernism in art, literature, and architecture.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
感受印度
《感受印度》是作者身在印度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感受印度怪人怪事怪思想怪现象的过程中写成的。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宗教复杂而具有多姿多彩的国家,也是一个充满奇异和神秘的大陆。它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多样的气候,又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动人的风情;既有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文化,又有几经沧桑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 -
欧洲
拉普兰的北极光、特兰西瓦尼亚的神秘城堡,地中海海滨风景如画的海滩,还有巴黎或伦敦五光十色的夜景,是否令你难以取舍呢?那就带上这本背包客为背包客所写的旅游指南去一一游览吧,它将使你走得更远,玩得更好,而花的钱却更少。 走自己的路——创意独特的路线设计和数以百计的出行地图可以帮你轻松做出欧洲观光旅行计划。 快乐吃住行——物美价廉的旅店,好吃不贵的餐馆、超酷超炫的酒吧和世界闻名的夜总会……书中列出了长长的名单,还提供了许多身体力行得来的旅途经验。 做个明白人——从古希腊文明到弗拉曼柯舞,本书详尽介绍了欧洲文化的各个方面。 世界真奇妙——芬兰的背老婆赛跑、英国的滚奶酪角逐,西班牙的西红柿大战……本书引导你观看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节日。 -
人文琐屑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作者将风俗变迁、陈迹掌故、民国野史、近代人物、“文革”惨祸款款地聊给大家听。 京城的往事、香港的沧桑、上海的酒肆、重庆的旧闻,送灶贺年、名号称谓、洗澡剃头、黥面刺青、猜谜测字、性风俗趣闻,“四人帮”及其爪牙的表演,小人物“文革”中的遭遇……在作者笔下或妙趣横生,或发人深思。 -
上海闺秀
大约是懂得,也是上海人的圆通,孔明珠把本来也许是悲剧的素材剪碎掉,悉由市井风格所取代。现世太急迫,即便努力呼吸,亦是稍纵即逝,能捏在手里东西真的不多。对一个女人而言,没有传奇,除了办公室的人情世故,就剩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了。孔明珠《上海闺秀》,写上海各等女人即景。这些女人,与孔明珠一样,都曾有过前尘往事,不是因为忘怀,亦不是因为胆怯,只是无从说起。她们选择了与自己讲和,与生活讲和,她们找到了她们彼此可以相互理解的平台——衣服、食物和时尚,孔明珠写她们,自己亦是其中的一个,在兹念兹,并非女性主义的立场,却也怅惆警世,反映了一成城市的动和渴望。 目录: 序 写意女人 男欢女爱 七珲八素 妇道人家 上海笔记 弄堂闲话 爱生活,爱上海 -
中国人三书
书评 非常快乐地读了你的大作《中国人气质》,决非它书所能比拟,我觉得 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今日德国大使曾对我说在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 国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虽然错误也多,但较日本人所作者为佳,值得 译给中国人一看。 ——鲁迅 现在中国国力日渐强盛,民情鼎沸,人人似乎都有浮躁之感,适时地看 看《东洋史说苑》这类书,或许能给我们以启发或者能让我们冷静下来。正 所谓情绪总能左右人。但是真理才是根本。 ——Duritan 《中国人精神》只能出自辜鸿铭这样一位非凡人物的手笔,他既饱学中 国文化,又充分接受过欧洲教育。一方面,他是孔夫子学说的博学者,对自 己国家的政治及其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他又是理性主义,给予这位 中国民族哲学忠实信徒的心以极大的冲击。 ——德国《民族报》 -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内容简介:席慕蓉没老,年过耳顺的她依然神采奕奕;席慕蓉的诗没老,排长队的读者依然喜欢她的《七里香》;席慕蓉的文字更没老,新书中蕴涵的情感依然有穿透人心的魅力。《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是她的最新力作,她从上万张图片中挑选了300多张照片编入了这本新书中,并配合上优美哀愁的文字,向读者描绘了她心灵中那个遥远又切近的精神原乡——内蒙古。 -
我的故乡在天堂
对中国人没有信仰问题的思考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因为没有信仰,我们内心毫无愧疚地对同胞举起屠刀,没有信仰,几乎没有了内在道德的约束而为所欲为。摩罗从对历史、文学和现实生活现象的阐释,发现信仰在我们生活中的缺失以及这种缺失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灾难:缺少对罪恶的恐惧。人与人,人与万物是平等的,但我们一连在犯着对他人,对万物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中国人一直很少思考,现在摩罗先生走出了探索的历程并发出了震耳发聩的声音。凭借此书能引起读者的反思。 -
西藏.远方的上方-祝勇文化笔记
那曲。当雄。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几天的时间,我们都未走出羌塘。我也因此得以目睹这幅大地上像流云一样变幻的图案。我看到了阳光中的阳光,犹如我看到了水中的水和云中的云。用不了多久,我已能从阳光中分辨出另一种阳光——它们同属于一个家族,却有着不同的相貌,它们的交替出现常使得大地上的景物变幻莫测——是光线主导着神秘的幻术,这一点与其他魔术没有不同。打开一本厚厚的地理学辞典,在哪些注解里才能找到被另一种阳光照耀的山川、河流或废墟呢? 对于活在平整的土地上的人来说,西藏代表着一种梦想的高度。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想象中的西藏,真实的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与我们想象中的西藏有着哪些差距?作者祝勇通过对西藏人文、地理、历史等的亲身游历,以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示出一个神秘、神圣、纯洁、令人激动不已的西藏。作者优美的文字风格和独特的视角,使本书成为一部独特的关于西藏的人文地理随笔。读过此书,你就会发现:西藏——白天,它在你的远方;夜里,它在你的上方。 -
左岸偏左右岸偏右
这是一本有关世纪之交(1999年至2005年)的法国的文化多棱镜,生活面面观和社会万花筒,是在此期间常驻法国的《光明日报》记者的一些纪实文字。 -
宽容
《宽容》:美国通俗历史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名字似乎就是挑战无知、偏见和暴虐的代名词,其作品具有长盛不衰的魅力,影响了好几代中国的读者。本书是一本将悲剧用一种异常轻松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的奇书。它所揭示的是一幕幕因为偏执和固执己见所带来的悲剧,以及众多的杰出人物为了宽容的事业所作出的非凡的努力。其中的魅力,就连他的对头、给这本书挑错儿的历史教授也不禁发出感叹:在房龙的笔下,历史上死气沉沉的人物都成了活生生的人。房龙通过这本书传达出这样一种理念:真理并不一定只掌握在某个人或组织的手中。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信仰,没有人有权力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每一个人都应当容忍或者宽容地对待和自己不相同的观点。 -
百年的沉思-回顾20世纪主导人类发展的文化观念
《百年的沉思》一书再版也令笔者心生感慨、喜忧参半。欣慰的是当年在该书中笔者大声疾呼:人类应当尽快联合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制止战争、消除贫困、共同发展、引导流通、规范金融、普及教育、建立与人类道德相一致的科技观念、确立人类更长久与自然协调的价值观念、构筑平等对待各种文化的信息传播网络、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新秩序,等等论述和剖析,现在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政界、知识界的主流思潮。同时,令笔者担忧的一面是:当年书中所预言的许多趋势不幸言中而成为了现实。 《百年的沉思》5年后再版,笔者结合世界局势和文化进程的变动,对书中个别文字进行了修订,在以往内容不作变更的基础上,增加了这些年撰写和发表的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的预测性分析文章,集成《百年的沉思》新版第十一章。 -
屎的历史
这本《屎的历史》(Histoire de la merde)的法文本标题中有“序言”的字样,确实,这本小册子只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人期待更多的细节分析。只是拉波特没有时间了,他在1984年死去,年仅35岁。以学术代来划分,拉波特属于1968年五月风暴那一代人,与福柯等人比,他是小字辈,主业是心理分析。作为1970年代成熟起来的知识人,对权力的批判是他一直关注的,同样贯彻于他与人合著的《民族法语: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语言的政策和实践》之中。在屎尿与权力之间,弗洛伊德是中介。在弗洛伊德理论中,人的主体性的形成与他和身体、和粪便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主体同样是权力话语中的主体,法文“sujet”兼有“主体”和“臣属”的意思,那么国家话语中的主体也是国家的臣民。与福柯一样,拉波特批判的着力处也在于权力话语。 人生于粪尿之间,是拉波特书中一再出现的句子。下体集中了人的生殖和排泄器官,两者关系复杂。婴儿性欲最初三个阶段口唇期(口欲期),肛门期(肛欲期)和性器期(性蕾期),属于自体性欲满足的阶段,此后进入俄底浦斯情结阶段,性欲的满足转向外界对象。在肛门期,粪便从身体脱离,但仍然被当作身体的一部分,婴儿把玩粪便,不觉其臭。觉得粪便污秽,对之产生厌恶,是主体意识形成的标志。如果停留在肛门期的自恋,就会出现所谓“肛门人格”,迷恋粪便。拉波特多次提到性变态者萨德侯爵,此人的名字是“虐待狂”(Sadisme)的词根,他的小说中表现出恋粪、恋尿、恋屁的倾向。同样是吃屎,真福圣女玛丽·阿拉科克尝病人的粪便,她却受到尊崇。拉波特将这两人并列,是足够辛辣的做法。他就是要绕开所谓伟大的文明,去搅一搅文明的下水道。 围绕着权力与话语,拉波特在1539年的法国找到一个切入点。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维莱尔—科特莱敕令,规定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国家行政和文书的语言。在同年秋天,国王规定了要将巴黎城内牲畜迁出,并且要求各户人家修建粪坑,并且按规定处理垃圾、污水和粪便。民族语言政策与民族卫生政策是同时确立的,拉波特所关注的是两者之后的国家话语。法国这项最早的卫生政策要求各家清扫门前,把垃圾堆在墙根,并且各家都要有自己的粪坑。一个进程启动,公权力逐渐将粪便打入私领域。在语言上,一个纯洁语言的运动也开始了。国家,作为公权力,成为纯洁的化身。罗马皇帝韦斯巴芗对尿征税,他的儿子提图斯有异议,皇帝将税金拿了让他闻,问可有臭味,提图斯答曰没有,但却说其来处无可否认。金钱进了国家的金库,便洗去铜臭。将权力与大粪重新建立联系,是这本书的主旨。拉波特戏谑地说辉煌的罗马文明的精髓就是下水道,引用《尤利西斯》中布卢姆的见解,即文明到哪里便是厕所到哪里。被打入私领域的粪便进一步被个体化,归属其主人,这一进程对应的正是现代社会的个体意识。与之类似,殡葬的方式,也从乱葬过渡到个人坟墓。对于拉波特而言,粪便与尸体同是死亡的肉体,两者的个体化其实同属一个过程。而像萨德那样的变态者,迷恋粪便的另一面正是迷恋死亡,他可以将排泄物当宝物馈赠于人,也可以将喜欢的人视作粪便、死人,加以蹂躏。拉波特书中提到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坐在马桶上接见臣属是他的恩宠,如同太阳的光辉,他的大便味道也铺盖四方。 拉波特的嘲讽是毫不留情的。他举的另一个例子是中世纪神学争论中的“圣体消化成粪论”。基督教中领圣体仪式,以面包和红酒代表基督的血肉。于是,圣体经过消化变成什么便成为大问题。那些圣体消化成粪论者以《马太福音》所说的“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为依据,认为如果基督的肉身和血液在面包和红酒中成为实体,那么如果这实体被领圣体者原样吃下,基督血肉应当经历实体所承受的相同的变化。拉波特的幽默往往是通过暗示,有时过多借助言语的双关。比如他批评国家借助“按需分配”的许诺来剥夺个体,利用法文“besoin”的“需要”与“解手、方便”的双重含义轻易地转入粪便。其实,本书的题目中的“merde”,翻译成英文是“shit”,除了是“屎”的意思,还是骂人话,相当于“他妈的”、“狗屎”之类。照拉波特对罗马文明的说法,文明就是臭狗屎。这么说起来,这本书谈论着文明和权力话语的历史,其题目暗含的意思便是“狗屁文明的历史”吧。《屎的历史》一书中,涉及大量文化背景,实在是幽默得有些让人吃力。 东郭子问庄周道在哪里,庄子回答说道无所不在,在东郭子一再追问下,庄子答道在蝼蚁,在秭稗,在瓦甓,在屎溺(《庄子·知北游第二十二》)。对于多米尼科·拉波特(Dominique Laporte)来说,无所不在的是权力,而屎溺正是剖解权力之道的利器。或许我们能够模仿庄子说“权在屎溺”。 -
给莉莉的信
莉莉是本书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 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书正被多国翻译,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必读书。 -
太阳公主
本书在法国出版后,连续十七周登上LIVRESHEBDO文学畅销书榜。本书为法国三位国际级印加文明专家首度合作作品,这三位专家是: 安东尼·欧度亚,身兼出版家和作家;贝特航·胡艾特,印加文明专家,自1978年起一直致力于南美洲文化的研究;尚-丹尼尔·巴勒达沙,历史学家、作家,其历史小说作品普为他赢得尚德奖桂冠。 三位专家以安东尼·B.丹尼尔作为三人合用之笔名。 本书包括三部:《太阳公主》、《库斯科黄金城》和《马丘比丘之光》,每本书23万字左右。 16世纪初,印加帝国达到了它的极盛时期,其版图以今天的秘鲁为中心,南达智利中部,北至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的大部分及阿根廷西北部的一部分,南北跨度长达4000公里,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有600万以上,成为美洲空前强大的帝国,故有“新世界的罗马”之称,印加人也就成了“新世界的罗马人”。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南美洲,其首领是皮萨罗。印加帝国殖民者的入侵而迅速崩溃。 本书以文学的方式途述了印加帝国兴衰的历史,是读者了解印加古文明的上佳读物。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