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内容、旨趣和观点,在“引言”和“总结”两章里已经交代过了,这里无需再多说。材料虽是从各方面搜集来的,但贯串编排却是我自己的初次尝试。不用说,形式和实质上的缺陷当然很多,还希望读者们切实批评,好让它能有进一步的改善。语言学的工作,它怎能配合上建国的事业,那得靠一些认清楚任务的人来继续努力,通同合作。中国话的条理,它的结构、范畴,究竟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什么关系,我们该怎样用语言的工具来改进中国文化,那工具本身该怎么修改,这些问题是极难回答的。 -
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中国人要真正懂美国,可能需要迈出比托克维尔多得多的步伐,去走近西方人的精神家园。 美国是一个有鲜明特色的国家,这是由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位置和民情造成的。本书深入涉及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了美国特色,堪为“中国人看美国”提供一个全面新颖的视角。 -
人生十八局
通过对本书的记述和编辑,让人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这几十年间,布局和定式发生了极其显著的变化。 即使像吴清源老师这样的天皇巨星,也会对过去的对局产生出今是而昨非的反思――如果是现在的话,我将这样下――遑论我们这些平庸的后学。布局和定式不仅可以变化得和过去完全不一样,而且,对其评价有时也会和过去完全相反。 按照这样的观点,今后,围棋也许仍然会不断地进步发展,就像当初,正是由于出现了吴清源老师这样天才加勤奋的人才,围棋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演变,围棋一定会不断地进步发展。 现在,本书收录了吴清源老师围棋生涯中的一部分对局,由吴老师自己亲口进行解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它不仅仅是针对当代人的,同时,也是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 围棋是中和――吴老师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当你凝视着整个棋盘时,吴老师行棋时那行云流水般自然的调子,是真正的围棋的范本。围棋到底应该是怎样下的,行棋的方向到底应该下在哪里才是正确的――仅仅将本书的棋谱摆一遍,你就会明白。 顺便提一句,本书的读者不要仅仅满足于阅读,最好是将棋盘拿出来,好好打上…… -
人与自我
生命于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偶然,然而每个个体又不得不最终担当起这偶然而至的生命。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并穿越欲望主体,向自由的精神境域迈进?又如何承担和消化外在的和精神的风暴,锤炼自己的心志,向自我筹划,为自己拓展一方可以安身立命的诗意居所? 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 -
阁楼人语
本书是关于中国最著名的人文刊物《读书》的历史记录。作者为著名出版家沈昌文。沈昌文任《读书》主编多年。以1984年始开始发表“主编后记”,这些文章涉猎广泛,思想敏锐,文采飞扬,对中国思想界、文化界、读书界诸多话题娓娓道来,既记录着八十、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神与学术的发展轨迹,也全面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的出版、文化动态。此书必将引起广大知识分子和《读书》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典
全书共十四章,其标题依次是天文、历法……,也就是十四个主题。这些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天文、历法、乐律。这是全书的头三章,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中偏于“天学”一系的内容。中国古代的天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它不像西方天文学那样以探索自然为己任,而是一门高度致用的学问。“在政治上的作用极其巨大”,“大到成为上古帝王之头等大事,甚至是惟一要事的地步”(江晓原,《天学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而且,由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要以天为镜子来照见地上的人事,所以天文、历法、乐律就成了中国古代“一而三,三而一”的一个体系。它很重要,读任何古书都会碰到,要读古书就不能不知道,所以把它们放在第一单元里。 第二单元:地理、职官、科举。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中偏于“政治”一系的内容。这里,讲地理讲的不是“分野”(“分野”是“天学”系里的重要内容,已收在第一单元里了),而是郡、国、省、府、道、路、军、州,是历代行政区划,由历代政权设置、划分而产生,不是“天象”是“人事”。职官、科举,更明显了,讲的就是活动于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的身份(职官)和他们从历史舞台下(社会上)走到舞台上(政权中)的方法、过程(科举),只不过讲职官更偏重唐宋以前而讲科举更偏重唐宋以后。这些内容如果不知道,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也许还勉强能对付,但要想了解点历史上发生的故事,那就绝然不成。所以它们放在第二单元里。 第三单元: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如果说前一单元更多地反映了古代历史大潮中弄潮儿的事迹,那么本单元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大潮本身。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民众的时代,显贵与明星固然耀眼,但更反映一个时代真实面貌的还是广大民众。本单元所论及的“姓名”、“礼俗”、“宗法”等主题,则正包含着当时最接近于广大民众生活情形的内容。 最后一个单元内容比较丰富,一共有五章: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这些有关当时“物质文明”的内容,是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也是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古代社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读古书稍多都会遇到的问题。宫室即是建筑,是“住”的文明;车马即是交通,是“行”的文明;饮食是“食”的文明;衣饰是美学,是“衣”的文明。衣、食、住、行,再加生活用具(什物),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四个单元的十四个主题,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深入浅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古代文化知识的篇章,把中国古代社会较完整地展现到了读者的面前,也为再去直接阅读古文扫清了一些障碍。 -
请读我唇
一个专门搜集语词蝴蝶标本的纸箱子,这只纸箱子将每年更新也欢迎你往里面放一见钟情的语词 有这样一位富翁,他的富有是因为他拥有一座用语词砌成的宫殿。然而,他同时又是一个无产者,因为,他除了语词便一无所有。在语词的宫殿里,他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语词的主宰。他就是上帝本人。他是无所不能的,他可以任意调兵遣将去完成他想象中的远征……这位富翁的名字叫“民间”。 -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邓云乡先生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民俗指导,对于《红楼梦》一书有着精深独到的见解。《红楼梦导读》试图从多方面切入,来缩短现代读者对《红楼梦》的历史差距,消除因时代不同而产生的隔膜。《红楼梦导读》讲述《红楼梦》宏博的内涵、伟大的艺术成就、古老的历史及其引发后人争相猜测的诸多疑点等问题。在“导”中引领读者感受《红楼梦》的魅力、探询这部包孕中华文化内涵的伟大作品。先生文字通俗平易,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读过《红楼梦导读》,更会使读者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切的理解。 -
有心无题
现在的问题太多,而解决问题的心却太少。所以作者觉得,可怕的倒是“有题无心”!但他相信,只要有心,问题就会减少。试想,假如世上多一些关心、诚心、耐心、热心、爱心、信心……,多一些同情之心、责任之心、宽容之心、悔悟之心、公义之心、仁爱之心……,那么,将可以化解多少难题!那样的话,问题当然还会有,却不致令人绝望灰心。那样的话,题目当然还会有,却可以写得轻松自如。 -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记述北魏洛阳佛寺的地理著作,北魏杨衒之撰,成书于东魏武定五年(547)。“伽蓝”即梵语“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乃佛寺之统称。杨衒之,生卒不详,北平人,博学多才,以文章传家,与佛界人士多往还,亲睹洛阳佛寺兴衰,感慨系之,乃撰此记。 全书共五卷,按地域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记述佛寺七十馀处。其体例为先写立寺人、地理方位及建筑风格,再写相关人物、史事、传说、逸闻等,在对诸多佛寺形制规模的描摹和始末兴废的勾勒中,反映了广阔的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风俗人情,如尒朱荣之乱,皇室诸王的奢侈贪婪,南北朝间的交往,北魏全盛时期洛阳手工业、商业的繁盛,民间艺人的卓越技艺和演出盛况等,深受历代史学家的重视。其文笔散中带骈,“秾丽秀逸,烦而不厌”,风格与《世说新语》相类,亦是上品文章。如写永宁寺的佛塔,仅用“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馀里”等语,其巍峨庄严之状便历历在目。更有不少志怪故事,如“法云寺”条中所载之田僧超吹茄、陈白堕酿酒、孙岩娶狐女等,情节虽不复杂,但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鲜明,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能力。 北魏之际,佛教盛行,寺塔林立,僧尼遍布,杨衒之著此书之目的一为存史,二为劝诫资政,借古讽今,臧否人物。使今人得以流连忘返于青灯古佛之际,梦回洛阳古都,察其风俗,观其人物,增广逸闻,陶冶情致,世代兴废,繁华不过一瞬,幸赖才人之笔,斯时可存,敢不趋而读之? 此书版本以明嘉靖如隐堂本最善,另有《四部备要》本、《汉魏丛书》本、《学津讨原》本等,各有长短。校注本重要的有张宗祥《洛阳伽蓝记合校》(商务印书馆,1930年),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等。 -
彩色罗马
喜欢异国情调的人都爱看张耀,以为像张耀这样“欧洲模子”的笔下才有真正的欧洲;本书《彩色罗马》持续了作者的一贯风格,纵贯传统空间与现代场域,陈述了一个片段的,偏见的,一个夏天感觉的罗马――像是不拿剑却很深沉地开罗密欧跑车,戴黑太阳眼镜的神秘男人。在大胆放肆的颜色波动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千年古都的进行与离析。 -
老广州:屐声帆影
老广州:屐声帆影,ISBN:9787534409639,作者:黄爱东西著文 -
汤因比论汤因比
1972—1973年间,英国“自由欧洲”电台播出了一组广播对话节目。对话双方,一位是电台播音员厄本,另一位便是被誉为“国际性智者”的著名历史家汤因比。对话以生动的言辞、敏感的话题、独到的见地,谈古论今,纵论时势,引起当时世界各地关注。 本书即是在汤因比与厄本的广播对话记录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由于意识形态上的隔阂和认识上的片面,汤因比对战后东欧、前苏联以及中国的某些看法未免失之偏颇,但汤因比对历史本质的认识、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及他的一些见解,确实发人深省。 -
孔子的智慧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搞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价“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巩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
布尔乔亚
布尔乔亚(Burgensis)是一个音译名,它的意思是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 无论从思想的解放,还是经济的繁荣来说,19世纪都可说是欧洲的黄金时期。在这辉煌百年中,它创造出人类社会文明不曾有过的布尔乔亚阶级,并把人类的未来命运交付在这群庞大的消费群手中。当我们从21世纪回顾,会发现,原来我们今天视为进步象征的许多消费形式、物质科技的使用、甚至思想观念的启迪,早在朴素的19世纪,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我们今日的生活比19世纪更具多样性,但事实上我们仍然活在从19世纪开创出来的布尔乔亚世界之中。本书图文并茂,是介绍19世纪欧洲布尔乔亚历史的最佳读物。 -
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余英时文集第3卷: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诸文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易被忽视的方面,阐发了汉代循吏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魏晋士风的演变同传统儒、道思想的复杂关系,并在此背景之下,重点论述了明清以来商人阶层兴起的渐变过程。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