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作者: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当前的世界人,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生育制度是个新名词,因之我得先说明一下这名词的意思。
  • 词典的两个世界

    作者:网络与书编辑部

    本书谈词典的四件事情:1)词典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2)词典的内部世界,以及编辑词典的人物与掌故。3)怎样挑选、使用适合自己的词典――这个部分只限于中文及英文的语言学习词典,不包括其他种类的词典。4)词典的未来:谈词典的最新发展趋势。
  • 增广贤文

    作者:郭俊峰,张菲洲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办。1926年起由邹韬奋任主编,发行量达到15万份,是极有影响的刊物。当年,邹韬奋在发刊词中说:“本刊的态度是好像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 1995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的传统,于1月14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三联书店总编辑董秀玉在这一期的“编辑手记”中说:“今天,我们处于世纪之交的大时代中,这是我们的幸运。如何从老百姓最最平凡的生活故事中,折照出这个时代,反映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新课题,提供人们崭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资讯,当是我们最需努力的关键。” 十年里,《三联生活周刊》坚持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承诺以最快、最丰富、最好看的标准梳理一周新闻。 这本书,是由《三联生活周刊》曾经和现在的参与者们提供的回忆文字,还有一些珍贵的创刊史料。希望这本编辑部故事能让“大家在谈笑风生的空气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 星座希腊神话故事

    作者:迷迭香

    《星座希腊神话故事》:第一本完整介绍星座在希腊神话中起源的书。
  • 中国之旅

    作者:余秋雨

    15年前,余秋雨先生因困惑于“书斋著述与实际发生的文化现象严重脱节”而走出书房。在旅行了大半个中国后,踏足亚欧大陆,叩访两河流域、埃及、以色列、阿拉伯半岛、希腊、罗马、伊朗、印度等古文明发祥地以及众多欧洲国家。在行走中洞察,在触摸中感悟,在跨越中思索,在烛照中叙述……从而交织形成了一系列以独特人文情怀,“导游”人类文明大空间大历史的睿智而优美的文字,由此开了“文化大散文”之先河。
  • 倾听俄罗斯

    作者:冯骥才

    敏锐的思想、文学的笔调、艺术的气息和独特的发现,四合一,构成这本《倾听俄罗斯》!在书中,冯骥才告诉我们:小小的奥廖尔城有一座作家博物馆;“列宁同志”正在阿尔巴特街上走来走去;“新俄罗斯人”的乡村别墅与白桦木屋的蒸汽浴;圣彼得堡珍藏着大批1897年的中国木版画;普希金的决斗实际上是他期待已久的死亡契机;柴可夫斯基故居并没有被德国人炸毁;圣彼得堡大学的汉学界在世界一流;希什金用刻画的手法展示俄罗斯大自然的形象;萨弗拉索夫用描述的方式感受俄罗斯大自然迷人的情感;列维坦则用挖掘的手段触到了俄罗斯大自然深刻的灵魂;还有――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莱蒙托夫、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到马雅可夫斯基全是画家…… 俄罗斯民族是情感化的,他们没有缜密的思维,却有随时到来的灵感,他们不喜欢数字的绳索,而热爱诗样的放纵的酒,所以他们在诗歌、小说、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都有着世界超一流的大师――这是冯骥才对俄罗斯的解密。
  • 蓝印花布

    作者:祝勇

    蓝,越旧越美。对于许多颜色来说,时间的累积只能增加磨损,令它们显得衰败和不堪。旧蓝则别有味道,恍若陈酒,或老去的亲人。它条理清晰的纹脉里混合了山野的气脉和时光的表情,让人想起所有经历过的岁月,以及在岁月中积累着痛楚与快乐的吾土吾民。
  • 杂书过眼录

    作者:谢泳

    本书是著名学者谢泳先生继《逝去的年代》和《没有安排好的道路》之后,又一本思想随笔力作。全书介绍了六十多部鲜为人知的“杂书”,通过这些书里书外的故事讲述,揭示了近现代中国许多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和鲜活的历史细节,给人无穷的启迪和思索,堪称小文章构成大学问。 全书文笔清新平易,不枝不蔓,不故作高深,更不穿靴戴帽,让人在不经意间品出历史的滋味和无奈。
  • 纽约琐记(上、下册)

    作者:(美)陈丹青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主要内容包括:纽约琐记;美术馆;画廊;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家肖像――奥尔;艺术家肖像――坦希;我的画室 ;绘画的观众;回顾展的回顾;艺术与自由;艺术与艺术家; 桑兰与莱奥那多;拙劣的比喻;中国稿约;《陈丹青速写集》自序;色彩与高考;六周的相处――记中央美院油画系助教研修班教学;金陵怀旧记;女眷与同行――序张小溪着次个展;素描与同情――序谢宏军《乡村诊所》;图像的传奇――读徐累系列画作……
  • 我们拿爱情没办法

    作者:阿城 陈村

    本书是“金收获丛书”之一。本书由中国纯文学杂志《收获》的对话栏目结集而成,收录了该专栏历时两年共计十二篇对谈录――二十一岁就瘫痪的史铁生感恩残疾带给他的生死感悟;决定参加网恋的林白特别渴望创作情色长篇小说;一直画人的朱德庸从小就不喜欢人;八十岁的连环画家贺友直老先生最欢喜荡马路,去旧货商店拣顶好的表看;已经是“狼外婆”的舒婷回忆顾城当年的贫穷与可怜;姜文非得到能闻到味的程度才开拍电影……
  • 东风与西风

    作者:罗志田,葛小佳

    本书之所以名为“东风与西风”,并不是觉得其中一篇以此命名的文章特别好,而主要是因为多数文章的内容或涉及中国文化,或涉及西方文化,有时更兼及两者的异同。我们都是学中国历史出身,后来又多少受过一些西方的教育;深感不仅西方对中国有许多误解,在我们已经尊西崇新一百多年的中国,国人对西方文化学术的了解仍可说仅及皮毛(包括《读书》在内的一些尚有地位的刊物,近年刊发的有些论及西学的文章,便时有“背塔说相轮”的情形)。更为不幸的是,同样由于百多年的尊西崇新,到我们的上一代人就已对中国传统甚感模糊,以后更是每下愈况,结果造成今日一些有影响的学者拿西方文化作我们的“传统”、而我们的“国学”家“后学”家也依稀难辨的严重错位现象。 本世纪初胡适在欲为中国“再造文明”的同时也鼓吹“充分的世界化”,那是受了“天下一家”的传统思想影响(或者也因为他所学的专业是意在高远的哲学),总希望有一个超越民族文化认同的大同世界的存在。近百年以及前此数千年的人类历史经验提示,这样的理想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恐怕仍只能是个名副其实的理想(亨廷顿将此说破,最为与胡适心态相近的中国人所不乐闻)。谁都希望下个世纪的世界是个冲突更少的世界,但努力的方向也许不是人们常说的求同存异(人类诚有共性,同者自同,原不必求;而人类各文化族群亦自有其个性,求也未必能同),倒是孔子提倡的“和而不同”和庄子主张的“以不齐为齐”更适合于不同文化的族群共处,也更有实现的可能。
  • 德国悲剧的起源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德国悲剧的起源》是本雅明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论德国巴洛克悲剧的杰作,在本雅明谋求教职时却不无悲剧性地失败了。这部后来取得巨大声誉的作品有意显示巴洛克悲剧与作者自己的时代的惊人相似。同时,本雅明最重要的“寓言”思想正是在此得到的阐发。
  • 我的台湾之旅

    作者:叶永烈

    《我的台湾之旅》是叶永烈长篇纪实新作。作者的长子、长媳在台湾,陪同作者在台湾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所以作者在台湾既是作文化交流,又是探亲、采访、旅游。 台湾是众所关注的地方,作者以细腻生动的文字,描述在台湾的见闻,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台湾,使读者如同亲历其境。作者目光敏锐,抓住台湾的特点、热点、焦点,抓住大陆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以作者一贯的“用事实说话”的风格,展现活生生的台湾风情,同时注重细节、注重花絮、注重民生,使本书有可读性。 全书共分七章,即《飞越海峡》、《今日台北》、《蒋家故地》、《台湾政坛》、《透视文化》、《各地掠影》、《告别台湾》。
  • 中国性研究

    作者:李敖

    这本《中国性研究》共收有五十篇文字,有学术性的、也有通俗性的,全部是环绕在中国人性殖器官、两性肉体、两性观念而论述的,其中为了阐明新意,也偶羼进一点洋玩意。总括说来,这是一本革命性、启发性极强的著作。“生民以来,所未有也!”内容包括:准露奶头的德政、大义裸体、有奶没奶都是娘、“好为妇人出脱”、论难养的、鞭子缠身可也!、王八一落千丈考、王八过敏症、营妓考、国民党与营妓、――“军中乐园”的血与泪、国民党与“私窟子”、国民党“中乐园”及其他、写在《雏妓哲学家》的后面。
  • 波希米亚中国

    作者:陈冠中,廖伟棠,颜峻

    “波希米亚”这词,由最初的一个中欧地名,到流浪的吉卜赛,到19世纪在巴黎逐渐蜕变出来的现在的意义,身份往往是跟混文化艺术创作有关,姿态是反叛、浪漫、格,崇尚的是自由、解放、想像力、并重和潜能发挥,生活是要跟大众的主流、社会的常规、中产的拘谨有区别,不屑的是物质主义、歧视、不公、为符合社会期待的按步晋升制、统治阶层的轨等等--那仅是一个供意会的表象轮廓,当中有许多历史及内在矛盾。
  • 夹缝中的历史

    作者:朱鸿

    《夹缝中的历史》主要内容: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简单了一点。它是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一门学科,就好像数学、语文一样。它有太多的人名、地名和时间、事件需要死记硬背,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历史意义。也许历史是枯燥的,但是当老师讲起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的时候,历史又变得精彩、好玩起来。《夹缝中的历史》这样的题目本身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提示,究竟什么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克罗齐如是说。我们现在来关照历史,都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事件。所谓的圆桌会议,就是出典于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圆桌无首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而坐的骑士处于平常的地位。在圆桌旁举行的会议称为“圆桌会议”,表示参加谈判的各方一律平等。翻开书本的时候,这样的一场会议就已经开始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于真实有一种执著的渴望,就好像渴望接近心灵的清泉,也许真实是残酷的,我们也应该满足于一厢情愿的幻想和虚假。时间把我们和历史分割得太远,让我们没有机会和古人对话,对他们不了解,也不理解。可以的话,不妨从现在开始,去看看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痛苦,也去看看他们的功利、他们的虚假。
  • 二十四桥明月夜

    作者:韦明铧

    《二十四桥明月夜》内容简介:如果你没有去过扬州,你一定要去,因为扬州是那么古老。如果你曾经去过扬州,你一定要去,因为扬州在不断更新。扬州是很古的,遥远的九州中就有她的名字。如果从春秋时吴王夫差在此筑邗城算起,扬州至今已有将近二千五百年建城史。扬州又是很新的,战争的烽火几度摧毁了她,她又重新在废墟中崛起。现存的唐城、宋城、明城等遗址,是扬州自强不息的证明。 扬州是一座庞大的博物馆和精彩的游乐场。在扬州,看的、吃的、听的、玩的,都可以让你满意。 你在扬州能够看到最美的园林。这里的园林不像北京园林那般厚重,也不像苏州园林那么纤细,她兼有北方之雄和南方之秀。你在扬州能够看到最有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从春秋时代的运河邗沟到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从唐代高僧鉴真修行的大明寺到明末孤忠史可法埋葬衣冠的梅花岭,数千年沧桑变幻尽呈眼底。你在扬州能够看到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古树名花。无论是南柯一梦的古槐、天下无双的琼花,还是四相簪花的芍药、八方飘香的茉莉,都教你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你在扬州能够吃到最香的肴馔。维扬菜是中国最有名的菜系之一,从乾隆皇帝享用的满汉席,到曹氏家族特有的红楼宴,显示了扬州美食的取材之广和烹调之精。你在扬州能够品尝到最道地的扬州风味。譬如雅俗共赏的扬州狮子头和风行天下的扬州蛋炒饭——听着这名字也会教人垂涎。你在扬州能够吃到最为平民化的扬州小吃。来到扬州,你才知道周作人笔下的烫干丝、朱自清文中的小笼点心、曹聚仁提到的绿杨邨、丰子恺难忘的小觉林,这些扬州的名吃名店果然名不虚传。 本书是城市文化丛书系列之一。扬州是一座座大的博物馆和精彩的游乐场,唐人张祜《纵游淮南》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本书就带领你去读一读扬州这部奇书。
  • 天下

    作者:韩毓海

    一部值得深思的人文地理读本;   一部官员必看的执政方略地图;   一部必将引发一场大讨论的经典之作……   随智者游历,听贤哲明理,深刻参悟地理、历史、文化、宗教、贸易及血脉相连的民族大融合,细细品味500多幅珍贵有趣的历史图片。   本书收集了北大韩毓海教授近年来对自己所到中国边疆、韩日乃至欧美等地有感而作的散文,包括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云南香格里拉、大上海、北京的城市水系规划、河南的“土寨子”等的历史、民族、制度等的研究,另外对日本、韩国、美国也有文明制度上的研究和探索。作者纵论天下,讲的便是一个“势”字,也是《天下》所想讲的智慧。   《天下》一书收集了韩毓海教授近年来对自己所到中国边疆、韩日乃至欧美等地有感而作的散文,包括对上海的租界、云南香格里拉、东北老工业基地、北京的城市水系规划、河南的“土寨子”等的历史、民族、制度等的研究,另外对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也有文明制度上的研究和探索,大部分篇目发表在《书城》《天涯》等杂志上,颇受读者好评,其中的《自远方》一篇获2004年郭沫若散文奖。   《天下》一书收罗了作者近几年来陆续发表的12篇近作。它们以零星的面目登场,或刊发于《书城》杂志,或是发布于国际会议,但被有心人聚拢到一处却有了星火燎原之“势”,而这“势”正是破析韩氏文章的文眼所在。   作者纵论天下,讲的便是一个“势”字。《自远方》、《西北旺》、《这美丽的香格里拉》三篇,从东北到西北到西南,将人们的眼光从被过度聚焦的江南拉回到内陆边陲,力图展现中国的真正内院与后援;《一篇读罢头飞雪》、《孤岛传奇》又以点及面,将历史漩涡中的两座重要城市——广州、上海辗转各种利益集团间的新变与挣扎一一道来;《白银之死》则以工业革命、鸦片战争与公行制度三个视角,将那段云谲波诡的历史风雨拨开一道道缝隙。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桃花扇》那首“江南江北事如麻,半倚刘家半阮家,三面和棋休打算,西南一子怕争差”的小诗唱出了天下兴亡的契机,那便是“均势”,也是《天下》所想讲的智慧。
  • 逛书架

    作者:逛书架编辑小组

    《逛书架》是台湾的几位“重度书痴”搞出来的。内地版甫一问世,就被书友批评,说是封面设计太难看,够不上爱书人的要求。实际上,我觉得,书中的采访的部分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记者显然对书籍知之不深,问题都问不到点子上,介绍语中常有外行话,让人恨不得走上前拨开他们,直接向藏书家发问。 不过,《逛书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呈现了十几位台湾爱书者的书房全景,让书迷得到“窥探隐私”的快感。其中杨泽、陈苍多、陈建铭、张大春等人,是在藏书界久享大名的人物,“登堂入室”,直接看到他们的收藏,应该是许多书迷做梦都不曾想到的美事。不知别人是怎样,反正我是把杨泽书架上能看得清楚的每一本书的书脊都浏览了一遍,那上千本看下来也着实让我费了很多工夫。此种乐趣有时不足为外人道,识者自知,不识者强聒亦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