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我的愤青岁月
三十年前的欧洲,也曾有一群年轻人,怀揣炽热的革命理想,义无反顾地投身这个动荡的世界,用自己的燃烧去换取历史的进步,寻求光明的意义。 从德国黑森林“惊世骇俗”的“毛圣经”粉丝,到青年干部学院里单纯青涩的学员;从覆灭的理想国度里的失意者,到媒体世界里创造收视率奇迹的领军人物;佳杰思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我的愤青岁月》里,以犀利生动且不乏幽默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他所经历的风云变幻的三十年。 佳杰思的叙述,颠覆了对那段历史的刻板解读。他从自身的真实经历写起,绝不讳言自身的弱点缺陷,不回避人性的冷漠龌龊,不遮掩对纯真始终如一的追求,不吝惜对美好事物的赞颂。 在 “愤青”一词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身份标签和反叛一代的价值认同符号的今天,昔日引领风云的政治运动早已被丢进历史的旧纸篓。而透过一个老愤青的叙述,重新翻阅一段陌生而新奇的历史记忆,或许会让人重新领悟历史、理想和传奇这些字眼的含义。 -
感覺十書
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美感經驗! 「一首樂曲、一首詩、一部小說、一齣戲劇、一張畫,像是不斷剝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生命裡全部的心靈經驗。」 --蔣勳 使一個人親近藝術的,其實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本書並不教導一切與藝術有關的形式,作者重視的是透過「感官」所獲得的美感經驗:打開視覺、開啟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色彩;從自己豐富充沛的「感覺」中去體驗「藝術」。 作者鼓勵大家,要追求藝術人生,永遠不可以腐朽衰老;真正的藝術家,不會把自己置放在安逸、有保障的固定生活裡,不會是緊緊抓著腐鼠不放的鴟鴞,要大膽飛出去,飛去廣闊的世界。日復一日的原地踏歩,只會增加生命的腐爛萎縮,只有不斷出走,不斷重新出發,才能保有活潑、健康而年輕的生命力,也才感受得到真正創造的快樂,感受得到真正的美。 作者以其鑽研美學和藝術史的深厚根基,回到美感經驗的原生之處,提醒大家「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追求藝術就從感官知覺感受出發。本書讓大家能輕易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作者筆觸細膩,全書以各種感官記憶開展美學的視角,從平凡的生活瑣事中,體驗出不平凡的感受,有如陶淵明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意境,藝術美感渾然天成。 -
迟来的封赏
本书收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七、八两个月(共十期)的访谈、特稿、书评、随笔文章,主要内容包括爱国货就是爱国,最辣的思想家,迟来的封赏,几本台湾老游记,牢中作业,光棍缔造文明,吓人的新知,故事中套故事,世俗时代的死亡问题,麻雀和我,从霞飞路说起,陆小曼为李仙根模马,不悔少作等。 -
许倬云问学记
20世纪乱世的流亡生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藏书丰富和兴趣广泛的父亲、慈祥而坚强的母亲、天生的脚部残疾,这一切都降临在许倬云身上,开启他不平凡的人生之门…… 严耕望、钱宾四、李济之、沈刚伯、杨庆堃、张光直等恩师挚友的陪伴和引领,使得许倬云又极其幸运地走上治学之路…… 一个有情有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超脱通透的许倬云先生就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 --------- 目录 序 许倬云/1 回顾与感怀 我的母亲/3 心路历程/7 回顾心路历程/13 我的学思历程/19 并不特殊的读书生活/35 南港述旧/37 有情的空间/42 容异与存疑/45 磨镜者言——《历史分光镜》序/51 人鼠之间——试论文化保守主义/59 湖上偶感/65 眼前景与心中景/68 从诗里读出的历史感怀/72 雨窗闲话/75 素心五愿/78 刹那与永恒/81 良史与君子 良史与君子——敬悼严耕望先生/87 论学不因生死隔——纪念考古学家张光直/90 李济之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97 师恩永念——沈刚伯师周年祭/102 钱宾四先生的学术生命/107 自由思想与志节/115 杨庆堃先生的治学生涯/121 怀念沈宗瀚先生/129 哭两位董先生/135 追念王雪艇先生/139 忆王小波/147 从知识到智慧 从知识到智慧的追寻/153 知识分子的宗教/157 人文与科学之间/164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170 另一类考古学/174 若干类学科的观念/186 研究与教学者的职业规范/193 成长的意义——答一位未见面的朋友/206 我们生活的目标/212 人生价值的探讨:不同文化对人类追求人生价值的影响/227 推动历史的因素/247 未来世界与儒家/267 附录 倚仗听江声•自序/267 江渚候潮汐•自序/269 江心现明月•自序/271 编后记 许医农/273 -
中国经典十种
《中国经典十种》是葛兆光先生在清华大学为全校学生所开选修课“中国文化名著导读”的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书中之经典,不仅包含儒、佛、道的“三教”经典,还包括了史学、小学的经典著作。作者对其逐一进行了精辟解读。 -
我眼里残缺的法兰西
与《小王子》译者、著名翻译家马振骋一起品读法兰西…… 作者研修法国文学和文化数十年,译著等身,本书收录其此前重要翻译作品(其原著作品从古代到中世纪到近现代到当代形成一条完整的法国文学和思想线索)的译序及作者对法国文学、艺术与文化的随笔文章,可堪一窥灿烂的法兰西文化。 书稿内容如书名所示,在带领读者“认识(法国)天才与杰作”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伴随而来的缺陷与不足”。就让我们与著名翻译家马振骋一起品读法兰西。 -
蓝调石墙T
★榮獲1994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同志文學獎! ★榮獲1994年美國女同志浪達文學獎! ★榮獲2000年中文版為中國時報開卷推薦暑假高中生優良閱讀品! ★榮獲誠品書店年度百大好書! 2006年 完整中譯本改版上市! 你是男人還是女人?這個問題總是困擾著潔斯,如狂風暴雨般衝擊著他的生命和認同。他成長於1950年代的一個藍領小鎮。到了前女性主義的1960年代,他在酒吧和工廠中以T的身份現身。1970年代初期,面對失業的衝擊,又缺乏社群支援,他開始以男人的身份生活……這是一個跨性別者的故事,在一次又一次的掙扎中,引領讀者思索自主權的意義。 -
欧洲神话
《欧洲神话》讲述了流传在古代希腊、凯尔特和北欧的经典神话,囊括了500多个形态各异的神话人物,图文并茂地诠释了欧洲文化无穷的精神力量。这些神话传说有着各种不同的主题,既有死亡的神秘,也有灵肉的愉悦;既有对未来世界的挑战,也有对现世人类、动物、植物的生生不息的膜拜;既有人间亲情纽带断裂时的剧痛,也有神与神、人神与人之间的争斗与和谐。 -
色情消費啟示錄
色情融入日常生活,已到了無所不在的地步──商品廣告胴體橫陳,標題露骨的郵件灌爆信箱,猛男秀與AV女優堂皇登上闔家觀賞的新聞時段,就算你不租A片,不上色情網站,不代表你就能自外於這波色情狂潮。 過去,色情難登大雅之堂,只能私密地流傳,支持色情與反色情的辯論,也多半圍繞在身體自主權、情慾解放、言論自由與性犯罪等範疇。如今,色情搖身一變成為時尚,與行銷手法結合,堪稱無處不見、俯拾皆是,看待色情的角度,勢必也得有所調整。 色情大行其是,當社會大眾被迫全員消費,對我們究竟會產生什麼影響?作者發現,人造的情慾影像,已經逐漸取代個人的想像空間。色情主導了觀看者應該如何幻想、如何從自己的身體獲得愉悅,甚至如何維繫所謂「完美的」兩性關係。兩性對親密關係的期待,早已悄然起了變化。色情的消費尺度,更是今非昔比。 透過百餘次訪談與民調,藉由男女兩性、不同程度的色情消費者現身說法,《色情消費啟示錄》從「人為何需要觀看色情」的角度出發,得出一幅令人大開眼界的色情時代眾生群像,更勾勒出色情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價值觀與兩性相處的模式。 -
人生至理的追寻
《人生至理的追寻(〈勉仁斋读书录〉增补修订版)》是目前最完善的梁漱溟读书笔记,忠实地方应了大师的思想,闪烁着人格的,指挥的光辉,由梁漱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怒辑录,许多内容首次面世。漱溟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其阅读范围涵盖佛学、儒学、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教育学、人物传记等。他精辟地指出:“其实真有学问的人总是通达无碍的,对于拥有群众的各学派教派均能洞达其得失,各给予适当位置,若拒斥于千里之外,只是自小而已,欠通而已。” 作为现代中国的伟大儒者,梁漱溟一生兼怀佛教信仰,其书法也受到重视,《人生至理的追寻(〈勉仁斋读书录〉增补修订版)》特别收录了他所书写的佛教经典《心经》全文,非常珍贵。 -
五色的异端
第一辑:绿 真主之道——讲演河州城 辨误与解答的時代 逝者的合作 寺里的学术 旱海里的鱼 双联璧——读张治中序马良骏著《考证回教史》 第二辑:黃 公社的青史 一页的翻过 時光白驹 二十八年的额吉 第三辑:藍 鱼游小巷 面纱随笔 夏台之恋 拾起沙粒 嵌在门框裡的耀眼绿色 正午的喀什 文明的入門 相约来世 第四辑:红 红军渡 鲁迅路口 秋华与冬雪 四十年的卢沟桥 墨浓时惊无语 第五辑:黑 2002年3月25日的小报 真正的人是X 他人的尊严 无助异类的亲戚——评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 投石的诉说 自由的街巷 未转播的闭幕式 凝视黑夜 《聋子的耳朵》编后跋 雄鹰飞过 后记:怒向五彩觅炸弹 附 后记:怒向五彩觅炸弹 就好像跑马拉松的选手跑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过了转折点、终于在被拉成长长一大串的某个位置上,看清了自己究竟算老几一样;干了近30年职业作家之后,我也初次看清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换句话说,是看清了自己的姿势、形象、好像从四周外部看清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家伙。 记得在日本爱知大学的一次集会上,一个日本人和我说着说着争起来。本来大概是我发表了几句对中国的批判,而那小子却以为他也恣意发挥。我最受不了当着我的面说中国的坏话,哪怕你说共产党的坏话。于是就和他抬起杠来。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之后,那小子败下阵来,临溜走给了我一句: 张,你可真是个纳雄纳里斯特(国家主义者)呀! 我蔑视地转过身去,不再答理他。但他使用的这一个词,惹起我多重的过敏,你究竟是骂我国家主义呢,还是民族主义?何况这个词加上一个前缀,又是国际歌里唱过的英特纳雄纳尔。 回到国内,话语变了。 由于我写作了一些关于中国穆斯林的作品,不知为什么惹得大方惊诧。您可以查一查,签名要当「一夜美国人」的诸位精英,大多均做过批我的论文。有一个小侏儒,他一路招摇混迹已成了美国巨无霸首席魔头的座上宾,宣称我是「中国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头目」。他的劣行不过是时代畸形教育的产物,大凡取媚帝国主义强权的行径,都需要凑全十字军意识形态认同的一面;使我不解和困惑的是,为什么如此有限的弱者诉说,居然在中国会招致那样极端的仇恨。忆起日本的体验,不觉哑然苦笑。 他们说我国家主义,无非是因为我拒绝对中国革命的否定态度,我不怕在世界规模的反共大合唱之中,放言无忌于我对革命的支持和喜爱。我不在乎贴上红色的标签。因为革命是一项人权;对中国革命的诋毁作业,乃是一项阴险而深远的帝国主义工程、是针对中国这一庞然存在——锲而不舍地进行的、长远的破坏工程的一部分。 既然命定承担,那么我也不畏惧被贴上原教旨主义甚至恐怖主义的标签。因为标签会由于它的不公正和不准确遭到唾弃。人类的良知正在进步,指鹿为马的变态就要结束,一切关于穆斯林的言说,将在和平、人道、关怀他者的伟大视野中,得到公正的阅读和审视。我要迎面的,那遥远的审视浩大而庄严,远非缩在美帝裤裆里喊叫的诽谤所能比拟。绿色伊斯兰的标签有什么可怕?它和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红花绿叶正好般配,它乃是第三世界受苦民众的心灵守护。从我懂得了血统论的可耻、决心摒弃革命的异化,甘受剔骨换肉的改造、决心与最卑贱者站在一起的时候开始,我就浸透了他们的颜色,只不过,今天染到了侏儒的鼻子试纸上而已。 谁知所谓颜色居然这么与自己有关! 于是乎,人生也短,我留意在这块调色板上,使劲地让色彩丰富。 在革命红和伊斯兰绿之外,本来难道不是20岁的内蒙古大草原,让我在马背上开始了这场小小的自我改造?难道蒙古文化不是不仅养育了我的文学和学术,还多次给我掩护,在敌人火力太凶时转战草原题材,给红绿以坚实的掩护?难道我的知识构成中不是只有蒙古的一部分稍显扎实、时而惠我心有灵犀的感悟?……那么要加上亲爱的蒙古的颜色。用什么颜色表达蒙古?九月胡天,风疾草黄,成吉思汗的马是淡黄色(xaleg),我系袍子的腰带是黄缎子,那么就姑且用金黄表示蒙古。 30年来我逐渐给自己拓展了三块大陆的活动半径,也在自己的文学中提出了这样的理念。那么还有一块土地是美丽的新疆。 它太美,宛如天空,可触不可及,可想象不可穷究。它如一个波斯神秘主义诗歌里不歇吟咏的美人,折磨着追求者的筋骨心志。我从70年代阑入了它的土地起就陷入了对它的苦恋,当然比我写过的远为美好的,是我度过的堪称美丽的人生瞬间。后来到了它被外界曲解甚至诬蔑时,我心里涌起为它辩护的冲动。渐渐我决意 — 把解释它的文明,当作自己的一件天命。它自然是天蓝色的,美妙而遥远,纯洁而缥缈,被伊斯兰的信仰轻涂薄染,被天山牧草的绿、沙漠灼烁的黄,再掺进苦难的红,晕染加笔,成了一种深邃的蓝色。 —— 不消说上述的黄蓝两色,多是我对兄弟民族的喜爱和向往、是一种好意、是有幸学习了它们的文化后的回报;带着我个人的眼光、见识和气质,而不是完全的、他者内部的发言。无疑,我曾竭力靠近一种文明儿子的水平,但干得是好是坏,要仰仗未来的裁定。有时好似是单相思;纵然情歌唱得热烈,姑娘却没有觉察。但这正是文学和爱情的基本规律,情歌中不就是这样么?小伙子唱得流下泪来,但觉得心中感受丰满。 多有意思:在不同的语境和审视之下,我有不同的色彩。我猜众多的书记部长党工作者,会对我的红大大不以为然;正宗的原理主义者更早就觉得,我对绿的感悟远不够规格。日本的右派说,你是国家主义者。美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帮凶说,你是原教旨主义者。还有些人没骂出来、我也引用不便的诅咒名目。 即便是颜色,我不追求任何一种颜色的体制。我宁愿对每一种乖顺的颜色都是异端。毛主席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也想看看自己的一生,究竟能获得多少恶谥。鲁迅诗云: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电视上日复一日散布着谎言,人们看厌了巴勒斯坦、阿富汗、伊拉克的旧魂新鬼。但那是我的朋辈亲人,他们的呻吟呼唤,牵扯得我不能安宁。我不留退路,也不在意话语的封锁。怒向五彩觅炸弹,红绿黄蓝,调成的颜色是黑的。只要一息尚存,惟坚决反击而已,把我黑色的文章炸弹,投向这无无耻的世界! 谨为本书后记,并纪念染上红色的40周年。 -
书架的故事
书架向来扮演书的配角。然而,我们若能改变焦点,重新思考书架这个物件,如同对待一件新发现或新制成的物品,观察书的视角也会变得不同。 作者以他在工艺、设计方面的专长、从卷轴、手抄书、印制书一路谈来,穿越藏书的书房、各大学图书馆,以及从古至今的书店,细述了书架的演变和来龙去脉,以及人类的阅读行为。为什么书是垂直放置?书背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外摆?古代书又为什么要链锁在读书柜上? 此外,作者也谈及罗马大哲赛尼卡休会的“藏书之恶”,日记名家皮普斯藏书不超过三千册的原则,以及数百年来的卖书、买书、收藏书的轶闻。既讲书架的由来,也论藏书原委,是一部谈书的终极之窗。 -
我的不安
龙应台是一个充满了“不安”的文化批评者,因此她也会带给读者各种各样的“不安”,她在这本书中,用她的观察,她的眼光,带领读者走进不同的地域,去感觉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书中收录《理解上海男人》、《我想成为一个新加坡人》、《台北即景》、《人真的很脏》、《秋天》等七十余篇文章。 -
纽约书简
序 近年美国 带着惊愕和恐惧去观照——写于9·11一周年 美国与世界 城市镜像 上海故事 双城镜像:从纽约到上海——与托马斯·班德的对话 在拉雪兹神父公墓 大学反思 全球化与中国大学的精神使命 文化民族主义、“挫折感”与中国学人的精神使命——驳薛涌《甘阳与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认同与学者的使命——梁任公《敬告留学生诸君》百年有感 文艺杂谈 王安忆·上海·“小文学” 美国诗人(外一则) 承认的政治与被承认的期待 在纽约看《英雄》 《长恨歌》:从小说到舞台 对话与访谈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反思:我们今天怎样做中国人? 语言 诗歌 时代——关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创造力的对话 王安忆、张旭东对话录 西学想象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的展开 本书作者张旭东是著的都市文化批评,目前任职于纽约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系。全书共分为看美国、城市镜像、大学反思、文艺杂谈、对话与访谈五个部分涉及时间跳跃性地跨越20、21两个纪,所观察领域从文学到文化到电影,所访谈人物从托马斯·班德到王安忆,以说是对前中国人所关注德都市问题德全方位反思由于作者本人所具有的国际视野和思想深度,本书不可避免地为读者提供了一道思想的大餐,是目前市上难得一见的具有全球化视野和一定思想深度的文化批评读物。 -
白话的中国.1
为百年中国把脉。20世纪中国文学的魂魄,就是用白话表达的种种来自民间的声音。本书分为四大编,分别是“百年激荡”、“民间生活”、“学问精魂”、“汉语家园”。从思想史的角度纵向编排经典文本,意图浓缩重现百年中国的社会风云。把文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按平行的多个主题横向编排有原创意义的作品。汇集了见解独到的当代学者的文化随笔,辑录了台湾和海外中文名家的诗文,以利学生拓展视野,改造文风。 -
国学概论
《国学概论》讲述章太炎早年潜心“稽古之学”,对中国古籍研读至深,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创见。他讲授的《国学概论》,比较系统地将我国的经学、哲学、文学进行阐述,中含不少真知灼见,可称之为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 -
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是甘阳的随笔文章结集,分八辑,近一百六十余篇,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作者于美游学期间对于社会、政治、文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思考。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