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陌生的经验

    作者:陈丹青

    本书是网络视频节目《局部》的讲稿,从少年王希孟到憨人梵高的初习作品,从早期文艺复兴的捣蛋鬼布法马可到威尼斯画匠卡帕齐奥,从舞女出身的瓦拉东到民国闺秀女画家,从宫廷画师徐扬到战死沙场的巴齐耶……多数是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与作品,虽经历史“隐没”而显得“次要”,却值得再度被认知、被观看。这是一份画家个人的观看与叙述,艺术史退为背景,艺术家,才是主角。 陈丹青的私人艺术史,网络视频播放逾千万,三百余幅精美彩图,年度艺术话题读物。网络视频节目《局部》讲稿——陈丹青讲艺术的《局部》系列视频自开播以来,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600万,在结集成书过程中,陈丹青对讲稿进行了精心修订,并补充图说信息近万字及后记《陌生的经验》,史航、李静、韦羲、青原作序,相比视频节目,本书内容更为完整。 陈丹青的私人美术史——陈丹青首次将自己的观看经验结集成书,我们得以通过画家的视角来观看艺术作品。全书摆脱了传统的美术史框架,没有术语和理论,只讲故事和感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艺术普及书。 隐没的天才,被忽视的杰作——作者特意选取美术史上较少被提及的作品展开讲述,这些作品很少有机会被大众接触到,却同那些广为人知的名作一样,有着丰富的艺术技巧和打动人心的力量,市面上的艺术普及类读物千篇一律,每一本介绍的都是类似的作品,本书的角度无疑是更独特的。 三百余幅艺术作品,精装四色印刷——陈丹青拿出其个人几十年来珍藏的画册和他游历欧洲所拍摄的照片,亲自裁切放大局部,为读者展现艺术品精彩、微妙、动人的细节,并配以详细说明,精装四色印刷,值得收藏。
  • 我的真文字

    作者:徐冰

    视野丛书(6册)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张承志、徐冰、李零、韩少功、汪晖、李陀等集体呼应,集合了六位中国当代活跃在文艺领域的至为重要的作家、批评家、艺术家,由他们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考脉络,精选出足以体现这六位作者数十年来思想精髓的代表作。视野丛书高度浓缩地呈现了当代中国极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宝库。视野丛书文字可读性强,面向普通读者,让他们得以循着文化思想的脉络,追踪当代中国的种种问题,获得思考的乐趣。 《我的真文字》是艺术家徐冰第一部个人艺术散文集,第一部分讲述徐冰自己的艺术创作成长过程,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思考。第二部分围绕十个重要作品,进行介绍和阐释。全书以清晰的脉络,完整、深入地表现了其艺术创作的才华和理念,不仅能让专业美术工作者系统了解这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也使得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一般读者窥见当代艺术的基本面貌。文字朴素、生动,具有很强可读性。大量图片也增强了全书的视觉效果。
  • 在书中小站片刻

    作者:绿茶

    《在书中小站片刻》是前媒体人、《绿茶书情》主编、最受追捧的阅读推广人绿茶的首部散文作品,回忆他二十余年与书相伴的种种旧事和趣闻,包括与文学大师通信数载的私藏故事、在平凡生活中潜藏惊喜的书店故事以及对他影响至深的私人阅读故事。阅读理应成为生活的常态,无论是惊叹的逻辑、久远的想象还是温热的宽容,它让人懂得生活的远意和回眸时的自省,若有踯躅,也总能在纸页间寻得庇护,而这恰是绿茶生活的全部。他从亲历者的角度,讲述那个阅读年代,文学大师与报刊编辑之间如何咬文嚼字又惺惺相惜、书店的黄金时代如何轰轰隆隆地到来又渐渐远去……带着当代文人特有的气质,坦诚地分享并找寻在纸页间拥有共鸣的那个你。 书,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世界的复杂。 · 一本与书有关的书,一些文人往事、书店怀想和阅读随感的书写。 一个自始至终的副刊编辑,一份20年甚至更久远的书缘。 爱书人绿茶,首部文集! 藏书家韦力,作序推荐! 探秘韦力芷澜斋,并拍摄大量顶级孤本、善本作为配图。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和雅债特制明信片。 · ●与文学大师十余年书 信往来的私藏故事 爱书人、读书家、“书袋子”……在众多繁复的称谓中,绿茶介绍自己时仍旧只是“副刊编辑”。那个辉煌的副刊年代正渐渐远去,与文学大师保持十余年手写书信往来、在泛黄纸页间触摸文人墨客的思想肌理、下笔时遣词造句反复誊抄……这些都成了私人化的记忆,再回不来。但20余年的从业经历,那些文字间巧遇的精神共鸣和只有编辑知道的事,却始终令他心怀书写、敬畏文学。 · ●在平凡生活中潜藏惊喜的书店故事 阅读养给人生,书店则容纳世界。“书店控”绿茶通过走访,收集着最美的书店故事。在台湾,白发苍苍的长者埋首于旧书间,讲述着牯岭街旧书的黄金时代,你能读到过往;在阿姆斯特丹,书店如咖啡馆一样多,在宽和安宁的书店风景中,你能读到未来;在北京,风光已逝,灵魂仍存,作者曾供职的那间名震全国的学术书店成为他对独立书店年代的所有怀想。 · ●深入作者每一个选择的阅读故事 有关阅读的书写,都是坦诚的分享和对知己的瞭望,带着找寻的意味,率先袒露心扉。有关故乡和记忆,有关民谣和公路文艺,也有关味觉和散步,一些私人的阅读和阅读之时的旧事。
  • 风从民间来

    作者:薛冰

    《风从民间来》内容简介: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一部文学史,有一大半离不开民歌。民歌在口头流传中的变化,被现代学者视为民歌的生命过程,采集写定则被看成这一过程的终结。民歌被采集写定,就像一朵被摘下来的花,就像被制成了可以长久保存的干花,虽然离开了循环过程,不再有生长的可能,但也避免了随风飘散的命运。事实上,今人对于中国古代民歌的了解,完全是基于前代文人采集与整理出的文本。既然我们还不能沿着时光隧道返回历史空间,我们接触前代民歌就只有这一条狭路可行。 对于开掘中国民歌这座蕴藏丰富的宝库,这样一本小书的篇幅是远远不够的。《风从民间来》只能选择几个断面,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借此将这座美不胜收的艺术殿堂揭开帷幕一角,让更多的人能得窥其风姿,感染其魅力。
  • 自由人生

    作者:胡适

    《自由人生》由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胡适所著。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60个瞬间

    作者:三联书店 编

    定都北京,重返联合国,审判四人帮,共和国惩治贪污官员的第一声枪响; 包产到户,第一次招商引资,1977年恢复高考的洛阳纸贵; 从皇帝到公民的溥仪,上书毛主席的章士钊,保护傅雷骨灰的陌生姑娘…… 这些,是被后世演绎的传奇,更是不可遗忘的历史。 它们被事件的亲历者记录下来, 或发表于当年的报刊,或珍藏于笔记本之中,多年后才得以面世。 如今,它们已浓缩为共和国历史中一个个不容置疑的瞬间, 被文字定格,成为我们回顾往事的坐标。 本书选编了萧乾、邓拓、丰子恺、罗以民、敬一丹、史铁生、胡絜青、符浩、郭超人、庄则栋、鲁光、戴煌、章含之、毕淑敏等65位作者的文章共60篇,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社会生活、时代人物六个方面,来展示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变迁。其中,有关乎“国家”的宏大叙事,也有关乎“个体”的具体而微,有辉煌,也有疼痛。60篇文章均突出“故事性”,期以通过这些经验的“碎片”来透视并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同时,60篇文章着重于“原汁原味”的呈现,它们多写于当年,作者均为事件的亲历者,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笔墨,感受过去六十年中每个时代独特而鲜活的气息。书中的60个故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可能是“旧事重提”,也可能是“闻所未闻”,可能觉得“历历在目”,也可能感到“不可思议”。无论怎样,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真实的生存境遇和历史经验,都是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共和国的历史。或许我们都是历史的人质,但我们都可以书写我们所相信的真实。
  • 温馨的火种

    作者:《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编辑部

    本书收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的访谈、特稿、书评、随笔文章,约二十万字。
  •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作者:胡适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胡适笔下的人生恳谈)》精选了胡适关于社会、人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散文名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同时也存在着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相信读者能够分辨良莠,从这些文章中吸取思想养料以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胡适(1891.12.17~1962.2.24),“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学者。曾留学美国,专修哲学、文学,拜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为师。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其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最早的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有重大影响。其作品《尝试集》开我国新诗发展之先河。
  • 六研齋筆記 紫桃軒雜綴

    作者:李日华 编

    《六研斋笔记·紫桃轩杂缀(繁体竖排版)》为李日华据平时鉴赏、读书所得及平昔见闻随笔漫录而成。《六研斋笔记》共十二卷,多采用随笔的方式,大致所录为李氏历年来赏鉴法书名画的纪录,其相关内容占全书十之七八,其余部分则略述诗词、玄学、方药等杂事。每篇文章体裁都相当类似于书画题跋,李日华不但完整抄录作品画面上的题咏或跋语,另外还记下画家作者的姓名与创作时间,以便让后人考证。《紫桃轩杂缀》及《紫桃轩又缀》共七卷,《紫桃轩杂缀》共分为三卷,内容包括如下:《卷一》:记动物、天象、人物;《卷二》:记植物、矿物、游戏、地理等内容博杂;《卷三》:记所见异事、鉴赏、赠词、品评、音乐、交易等生活杂记。书后另附《紫桃轩又缀》四卷,内容包括他对书画的赏玩、鉴别、论画、赠词等一些平时生活休闲的真实记录。
  • 书生傻气

    作者:易中天

    书生总归是会有一点意气,也总归是会有一点傻气的。没有傻气,就没有意气。没有了意气,也就不成其为书生。 本书系易中天品人鉴世之杂文集。品李泽厚、顾准、陈寅恪,鉴既往之公众性文化事件,辩锋犀利、嬉笑怒骂,不屈不挠、一片赤诚。易中天云,是为书生之傻气。
  • 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

    作者:[奥] 马克思·德沃夏克,Max Dvo

    目录译者前言 第一章地下墓窟绘画——基督教美术的开端 第二章雄高尔与尼德兰美术 第三章丢勒的《启示录》 第四章论尼德兰罗马主义的历史前提 第五章老勃鲁盖尔 第六章论埃尔·格列柯与手法主义 索引
  • 灰鸽试飞

    作者:也斯

    2012香港年度作家也斯经典成名作 简体中文版首度引进 ~~~~~~~~~~~~~~~~~~~~~~~~~~~~~~~~~~~~~~~~~~~~~~~~~~~~~~~~~~ ﹡作者超强,获奖无数! 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创作领域遍及诗歌、散文、小说、摄影、文学评论、文化 研究与跨界艺术,曾获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大拇指》诗歌奖、艺盟香港作家年奖,并获选为“2012香港书展年度作家”。 ﹡文本 超强,绝对经典! 本书是也斯的成名之作,1972年首版,港台畅行40年。 ﹡完整修订,简体中文版首度推出,绝对重磅! 《灰鸽试飞:香港笔记》由绝版数十年的经典名著《灰鸽早晨的话》全新增订而成。也斯先生生前在初版的内容上有较大修订,完成这一版本。全书内容未收录于简体版或港版书中,值得爱书人搜藏、拥有。 ﹡超强推荐阵容,不容错过! 刘以鬯 瘂 弦 李欧梵 梁文道 陈冠中 马家辉 廖伟棠 叶 辉 许子东 黄宝莲 温儒敏 陈子善 全力推荐 ﹡叶辉、黄宝莲专文导读 ~~~~~~~~~~~~~~~~~~~~~~~~~~~~~~~~~~~~~~~~~~~~~~~~~~~~~~~~~~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华语作家也斯的成名作,成书于1972年。全书分“灰鸽早晨的话”“书与街道”两辑,集结了也斯16岁至21岁出头时的散文80余篇,记录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他文学生涯的开始。全书善从细节处着笔,刻画出青春年少的细腻心思,而谈论文学与艺术,则天马行空,从时代焦点作家 凯鲁亚克谈到艺术先锋杜尚,从六七十年代才刚刚被西方认识的博尔赫斯谈到当时的文坛新秀大江健三郎(二十多年后,成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视野之广阔,不得不佩服作者视野之广阔,文艺品味之超前,令人惊叹。著名作家叶辉与黄宝莲则在书的最后专文导读,谈及也斯作为同辈的先行者对于香港一代代年轻作家的影响之深远。诗人夏宇评价青年也斯的文字是难得的“明明青春却又干净”。 ~~~~~~~~~~~~~~~~~~~~~~~~~~~~~~~~~~~~~~~~~~~~~~~~~~~~~~~~~~ 名家推荐 瘂弦(诗人、《联合报》副刊传奇主编)—— 青年也斯从香港带来全新的文学语言,切入的方法也很特别,1972年经我编辑为《灰鸽早晨的话》在台北出版。我很高兴这本书四十年后重新问世,让新一代的读者能够认识现今已成为香港文学重镇的也斯。 黄宝莲(台湾旅港小说╱散文名家)—— 在近四十年后重读《灰鸽早晨的话》,才明白当年作者在思路视野的超前越界,是如何孤单寂寞的踽踽独行。许多年来《灰鸽早晨的话》一直伴随着自己羁旅四方。直到,终于也有了自己看世界的方法,那本书已经在几度飘洋过海的搬迁中失去踪迹。如今在作者生长的土地,重新阅读当年的心路轨迹,新版《灰鸽试飞:香港笔记》再度以英姿焕发的青春之姿,带我重临那青涩腆腼的懵懂岁月,以及当初阅读的初心与悸动。 叶辉(香港著名评论家) —— 我大概明白夏宇高中时代在幼狮书店翻揭《灰鸽早晨的话》的喜悦--她说其时在台北根本找不到「明明青春却又干净的语言」:「其实那时我还未开始(写作)耶。」然后,她又读到也斯翻译的外国文学(大概是在台湾陆续出版的《美国地下文学选》、《当代拉丁美洲小说选》、与郑臻合编的《当代法国短篇小说选》吧,都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的翻译作品,她大概也不知道,译者只是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青年):「多么、多么适合我的胃口。」 廖伟棠(摄影师、现代吟游诗人)—— 今日阅读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文学作品,依旧惊艷于它们的大胆超越。就看彼时方才二十左右的也斯一人便可知,散文《灰鸽早晨的话》、诗集《雷声与蝉鸣》、小说《养龙人师门》等等,均可媲美当时华语文学的最强,同时与世界前卫文学衔接,少年心气之勇之锐,莫过于此。
  • 书淫艳异录(全二册)

    作者:叶灵凤

    “书淫艳异录”是现代著名作家叶灵凤在上海《辛报》和香港《大众周报》所开的专栏,内容主要是对世界性风俗和性文学相关知识的介绍。在这个专栏里,叶灵凤以性学为中心,旁及中外文学、艺术、宗教学、医学、心理学、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众多领域,所记性学奇闻趣事,或介绍,或译述,或摘录,所述古今中外之书达数百种,既新奇又猎艳,而且文字清通优美,文学性强,极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学理性。 本书即此专栏文章的首次结集,甲编收录上海《辛报》发表的106篇,乙编收录香港《大众周报》发表的54篇。文章皆是一篇篇独立的小品文,文字短则五六百字,长则两千余字。这些文章文字幽默中见风致,趣味中合知识,可读性极强。本书的结集出版既有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之功,亦能使读者倍增阅读乐趣。

  • 男人之间

    作者:[美] 伊芙·科索夫斯基·赛吉维克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性与性别开始成为美国大学里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塞吉维克正是该领域与巴特勒齐名的最具原创性的学者,并在美国和欧洲拥有大量读者。 她在本书中首次提出了一个区别于“男性同性恋”的重要概念“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本书从社会、经济及权力关系的角度,对欧洲和美国文学史上的一系列小说和诗歌文本进行解读,从而揭示出传统异性恋结构是以女性为交易媒介的男-男关系,以及这一传统结构与同性恋之间的博弈关系,同时论述了“同性恋恐惧症”的现象和成因。
  • 老味道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是个小说家,谈吃更像个美食家。 《老味道》依据一生中的四个阶段,汪老接地气地展示了四种不同地域的鲜香美味。云南味儿的奇,家乡味儿里的亲,老味儿里的香,鲜味儿的艳,都让人读来过目不忘;马连薯,韭菜花,烧豆腐,炖小鸭,书中写的虽都是平常饭菜,却被汪老描绘出了人生的终极幸福与无限向往。
  • 北大中文系第一课

    作者:漆永祥 主编

    北大中文系历来有传统:新生入学,分专业之前,各专业前辈学者都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介绍专业情况、讲述治学心得、对青年学生给予鼓励和引导等等。本书汇集了北大中文系退休和部分在职教师在“静园讲座”中面向大学新生所做的演讲,共21篇,内容涉及精神追求、学术志业、治学方法乃至文本赏析,从“务虚”到“务实”,整体呈现了前辈学者的大家风范和求是精神,可以说既是引导青年学子走入学术殿堂的入门书,也是一部中文系掌故旧闻集。
  • 中国文化的命运

    作者:梁漱溟

    本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内容主要是议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过今人的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读本。梁先生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诸多问题的思考,可启发我们去积极思索:在未来30年,中国文化到底将走向何方。
  • 神谱笺释

    作者:(古希腊)赫西俄德

    《神谱笺释》内容简介:赫西俄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叙事诗人,与荷马并称。希罗多德赞誉他“把诸神的世家教给希腊人”,赫拉克利特则称他是“众人的教师”。赫西俄德的《神谱》是迄今仅存的完整神谱诗,最早系统地记叙了古希腊诸神的统绪,在系统性上胜过荷马的诗。诗中不仅讲述宇宙或世界的形成,更着重讲述了宙斯神族的家世。古希腊的宗教不是崇拜自然神(天地、山川),而是崇拜个体性的神,他们是一个大家族,相互之间有爱情(亲情、共契、姻缘),更有政治(倾轧、冲突、争纷)。 《神谱》内容庞杂,主题跳跃,内在关联隐晦玄妙,不少段落意思含混,好些诗句充满歧义。对《神谱》这类既具有重要经典地位又看似文意“断烂”的典籍,仅仅有汉译,难免会让读者无从识读,对研究这部经典文本帮助不大,与我国故书一样,必须有注疏才能通读。《神谱笺释》仿我国文史学家注疏中国文典的方式,集章句、笺注、义疏为一体。
  • 魏晋风度及其他

    作者:鲁迅 著

    本书收录了鲁迅的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而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这些文章在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高贵的宿命

    作者:徐晋如

    《高贵的宿命:一个文化遗民的怕和爱》的思想就像作者的行事一样,特立独行,与俗相违,故成书八年,才获出版。意见领袖们把中国文化贬得一无是处,作者却从传统中寻找到普世的价值;卫道士把国学当作万应灵丹,作者却说西方文化亦有优胜;愤青们狂热鼓吹进步,作者却在现代性里发现邪恶。《高贵的宿命:一个文化遗民的怕和爱》作者信持“独立自由之思想,坚贞不磨之志节”(钱基博语),冥行孤往,矢志不移,坚守高贵,鞭笞卑贱,在这个民粹主义盛行的时代,像堂·吉诃德般抗争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