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再见杨德昌
本书深度专访十六位曾与杨德昌共事的电影人——小野、吴念真、柯一正、余为彦、舒国治、杜笃之、廖庆松、陈博文、张惠恭、鸿鸿、陈以文、王维明、陈骏霖、金燕玲、张震、柯宇纶。他们涵盖了制片、导演、编剧、录音师、剪辑师、摄影师、演员等多重身份。他们或是以友人的立场发声,或是从师徒的关系出发,抑或循着个人的专业提出见解,情理交织,全面回顾了杨德昌的创作生涯,多侧面、立体式地还原了这位电影哲人及其作品。藉由这些所网罗的珍贵的第一手史料,藉由这些走过台湾新电影的资深电影人对那段相濡以沫的美好时光的追忆、缅怀与思索,揭开了台湾电影史上异常动人的一页,为热爱台湾电影的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时代记录,也为读者亲近杨德昌电影作品独辟了一条非凡的蹊径。 书中附有“杨式电影”台北场景地图、大量私人珍贵照片、杨导原创手绘手稿及杨德昌作品年表,都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杨德昌电影乃至台湾电影的重要参考资料。 -
光焰不熄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占有不可动摇的领袖地位。20世纪上半叶,胡适与鲁迅、冯友兰、林语堂、吴稚晖、赵元任、梁漱溟、钱玄同等学人,在学术路径的取舍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为新文化运动开拓了广阔的学术领域。胡适作为当时“暴得大名”的学者,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与鲁迅、冯友兰、梁漱溟等人究竟有哪些异同,一直是学界普遍关注但至今未有定论的问题。周质平先生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多年来致力于胡适思想的研究及胡适著述的整理工作,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胡适的权威学者。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考证相关史料,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现代中国背景下的胡适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与总结。 -
勇敢的天才
一部将哲学、科学和人类友谊完美结合的历史传记 20世纪人类历史动荡不安的黑暗时刻,两个伟大天才的动人故事 1940年春天,胸怀大志但默默无闻的作家阿尔贝•加缪与初出茅庐的科学家雅克•莫诺在巴黎各自默默追求着平凡的生活。德国入侵并占领法国后,二人不约而同加入了法国抵抗运动,并在对抗纳粹解放国家的运动中逐渐成为了关键人物。劫波度尽,他们在战争中幸存下来。战后,经过种种曲折,他们发展出深厚的友谊,分别成为现代文学及生物学的领军人物,并在各自的领域荣获诺贝尔奖。他们拥有巨大的热忱和非凡的天赋,并发现对方具有同样的决心去探寻生命的意义。 基于大量未公开的材料和多年的调查,本书揭示了他们所经历的我们时代中那些最黑暗的事件,以及他们如何成为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天才。这是一个平凡生活受特别事件影响而变得不再寻常的故事,刻画的是面对巨大逆境时人类所展现的非凡勇气、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类境况的深刻洞察。 简言之,《勇敢的天才》至始至终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因为精彩地刻画了两个有良知、有天才的英雄,作者卡罗尔配得所有的称赞。 ——《华盛顿邮报》 充满悬疑,令人屏气凝神……《勇敢的天才》同时又节奏轻快,在勃勃雄心中展开书写。它奉献浓缩的历史片段(法国沦陷,1956年匈牙利危机,加缪萨特的著名决裂,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也对加缪和莫诺的工作有极为细致的介绍。卡罗尔博士使一些鲜活史实和生动细节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 ——《纽约时报》 卡罗尔在一本书中精彩地描述了在哲学观念和取得成就方面似乎毫无关联的两个人,如何共同经历由“异常事件”向“超常生活”的转变。 ——《科学人》 卡罗尔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把多种元素组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1959年, C.P.斯诺写了《两种文化》一文,展示的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巨大鸿沟。《勇敢的天才》则提供了一个弥合两边的机会——他把基因、哲学、文学融为一体,又把喧哗的战争和冷战冶于一炉。 ——《自然》 卡罗尔在他这本关于两个超常男人的生命、成就和友谊的书中,巧妙地将编织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跨越历史、科学和哲学,这部关于20世纪两个重要人物的双重传记将吸引不同的读者。 ——《图书馆杂志》 卡罗尔有一种致胜的写作语言,他所写的每一件事(特别是艰涩的科学问题)都在清晰地闪烁光芒。” ——《出版人周刊》 什么形成了人之所以成为人最本质的东西,无疑是艺术和科学这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在这段激动人心,经过仔细挖掘得来的有关两个伟大头脑和两个勇敢的人的故事中,西恩•卡罗尔以仆人式的工作将这两个充满活力的领域漂亮地融合在一起……不可能有人不被这个故事激励。 ——劳伦斯•M.克劳斯,《星际迷航》和《从无而来的宇宙》的作者 -
流浪的君子
孔子最后的二十年中,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志向高远却为当时现实所羁绊,几个先进弟子在政坛上已取得重要地位却和他在政治选择上渐行渐远,严格按理想行事的“知其不可而为”,为他一生的故事增添了无可排遣的悲剧意味。本书从“理想”与“事功”的悖论,来说明孔子和他先进弟子的差异。终未成事的挫败与焦虑,虽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结局,但幸而如此,才成就了历史上永恒的圣者图像。 -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内容简介:大卫•凯恩斯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剧》,为纪念作曲家诞辰250周年而作,它通过透视莫扎特的几部最伟大的作品——歌剧,来重述作曲家的一生。凯恩斯对莫扎特的创新进程进行了新的洞悉,使本书超越了传统的传记,它帮助我们理解在那个时代莫扎特音乐的革命性,以及其至今的非同凡响性。 凯恩斯追溯了莫扎特早年作为一个音乐神童的生活,展示了这位天才的成长历程,再现了他非比寻常的童年以及日渐成熟、原创性日渐增强的创作。他没有细究许多围绕着莫扎特的神话,没有把他写成传说中的样子,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本来就不同时具备令人崇敬的艺术家和小丑的特质;相反,与其像过去那样把他描述成“神”,倒不如说他是一个“人”。 在歌剧的引领下,本书追随着莫扎特音乐风格的稳步发展,从他刚成年时写的《伊多梅纽斯》入笔——这部应邀为1781年的慕尼黑狂欢节而作的歌剧,在凯恩斯看来是莫扎特所有歌剧中最浪漫、最具前瞻性的作品;经过三部与罗伦佐•达•蓬特合作、全面展示其高超技巧的喜剧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女人心》;最后到《魔笛》,这一莫扎特职业生涯中最大、最富综合意义的成功。莫扎特的歌剧与其器乐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本书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正如凯恩斯所言,对莫扎特歌剧的熟悉程度能改变我们对其整个艺术的认识:“我们看到,他的创作方式完完全全是戏剧家式的。在他手里,钢琴协奏曲成为一种戏剧形式;伟大的弦乐四重奏和五重奏,不只是完美的模本,更是人性的档案。”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对莫扎特歌剧天才极富智慧、明了易懂的赏析,丰富了我们对音乐的经验以及对莫扎特生平的了解。 -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移居台湾的九大师》作者通过多年收集和地域之利,第一次全面解读胡适、钱穆、梁实秋、林语堂等九位大师移居台湾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之后在台湾的境遇,其中有不少情节属于首次在大陆披露。随着两岸关系的回暖,文化界的开放,一些文化大师1949年前后移居台湾的台湾档案终于得以解密。 -
百岁忆往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已107岁了,他经历了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遍历大风大浪,被称为“四朝元老”,至今仍头脑清晰,是受到世人普遍尊崇的“智慧老人”。 他从学习经济学到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到晚年鸟瞰人类文化,写过许多有创见的文章,其人生经历和独特见解是人类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被传为美谈。 他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回忆,如邹韬奋、马寅初、老舍、罗常培、溥仪、爱因斯坦等,不仅有趣,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按时间顺序,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周有光107年的主要经历,并回顾留在他记忆中的那些亲人和师友。全书由短小精悍的小文章组成,配以图片。 -
国学大师之死
同道先生的这本书,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的书名——《国学大师之死》。书中所写的13位国学大师,中国的知识界并不陌生,但为什么集中写他们的死亡呢?换句话说,通过国学大师们的死亡,读者能看到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的编辑与作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现将我们出版者的理解推荐给大家: 为了说明作者的意图,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国学”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本书在前期调研时,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关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延续章太炎的定义,即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学术界多持此论;另一种是比较通俗的理解,即“国学”就是传统文化。 本书认为,“传统文化”的说法失之宽泛,而文字学、经学、史学的说法又过于学术化,不能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知识水平。本书在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学”是一种以文字学、经学、史学等学术知识为载体,以知识阶层的思想观念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 -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讲述了: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他们个个成才,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家庭中出了三个院士这也是极少见的。在20世纪的20年代一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任公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当时思顺与丈夫周希哲住在加拿大,思庄随姐在加,因此任公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子女传阅。信中表达了任公对子女们深切的关爱,及兄弟姐妹间的亲情。这里我们选了部分有关个人修养及学业方面的内容,供青年朋友们自勉。 -
浮生三记
雅称台湾“四大公子”(连战、钱复、陈履安、沈君山)之一的沈君山,拿的是理工博士,爱的是博弈,在不同的领域中均是佼佼者。这是他最动人的散文集,亲人、师友,音容笑貌栩栩如生,真挚感人,科普散文则是深入浅出。全书展现人文与科学对弈,情采斐然,并在谈笑间看围棋、桥牌交锋,正如作者所说的:“做我所能,爱我所做。” -
文妖与先知
张竞生,民国三大博士之一,曾经与胡适并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年轻的两个教授,在中国,他第一个把卢梭的《忏悔录》译成中文,第一个提出逻辑学的概念,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第一个在中国展开了爱情大讨论,编撰《性史》……他被传统势力目为“三大文妖”之一,但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却把他誉为先知。本书是他的传记,张竞生的一生,远比大家知道的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透过这个“标志性”人物,也折射了近百年来在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坎坷遭遇和心路历程。 -
胡蘭成.天地之始
◎聯合推薦:王德威、朱天文、林谷芳 「我於文學有自信,然而惟以文學驚動當世,流傳千年,於心終有未甘。我若願意,我可以書法超出生老病死,但是我不肯只作得善書者。」 --胡蘭成 一個極受爭議的人,一個才華與器識極高的人,一個在生死成敗的邊緣、善惡是非的邊緣上安身的人……。 回歸胡蘭成學術思想的原點﹐從胡「其人」﹑「其道」﹑「其藝」三方面切入﹐再以各方愛恨兩極的論點﹐鋪陳出胡蘭成的人生道路﹐在重新理解胡蘭成的思想脈絡下﹐提出另一種較符實情的詮釋﹐反而讓胡蘭成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在七十年之後更加明朗。 胡蘭成是個集大志、天真、嚴厲於一身的求道者。而這是第一本以正面角度,全面性評述胡蘭成思想與行誼的著作。 向來提起胡蘭成,多是張愛玲的緣故。因兩人的戀情充滿戲劇性,又未得圓滿,加上當時胡蘭成的「漢奸」身份,處於亂世的生死成敗邊緣,更讓過程充滿爭議,引人好奇。但是,在這段往事已過六十幾年後,現在該是直接來認識胡蘭成的時候了。 本書從胡蘭成其人、其道、其藝三方面切入,以各方愛恨兩極的論點,鋪陳出胡蘭的人生道路,並在重新理解其思想脈絡下,提出較符實情的詮釋。 胡蘭成書法常寫「天地之始」四字。天地方始,萬物萌興,取其「生」意,亦是元氣飽滿。胡常說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說所做的都有著天地之始的創造性」,這話其實也是在說他自己。小至一人一生的志業,大至人類文明之初創,永遠都少不得這份「天地之始」的新鮮與喜氣。 新觀點詮釋胡蘭成顛覆學界 文/張殿文 薛仁明回歸胡蘭成學術思想的原點,從其人、其道、其藝切入,再以各方愛恨兩極的論點,鋪陳胡蘭成人生,重新理解胡蘭成思想脈絡,提出另一種較符實情的詮釋,反令胡蘭成和張愛玲「傾城之戀」於七十年後更加明朗。 青年歷史學者、現於台東教書的薛仁明,早在自己唸台灣大學歷史系二年級時,就對中國傳統儒家無法提供安身立命之道百思不解,於是決定休學半年,自己去尋找答案。現在,薛仁明在只有人口不到一萬的台灣小鄉鎮教書,卻以一部《胡蘭成.天地之始》,引起了全球華人文化學者的關注。 本書出版之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就已看過全文。王儘管半年前以英文發表對胡蘭成研究的總結,但他看了四十一歲薛仁明所寫的生平第一本書就坦率指出,本書「見解獨到,非常佩服。我們的詮釋立場也許不同,但是因?有了批評上的對話,可以豐富這樁歷史公案的複雜處」,外界公認是「胡蘭成傳人」的作家朱天文更放下手中忙碌的電影劇本,慨允寫序。 薛仁明筆下的胡蘭成何以一鳴驚人?原因之一正是他回歸胡蘭成學術思想的原點,從胡「其人」、「其道」、「其藝」三方面切入,再以各方愛恨兩極的論點,鋪陳出胡蘭成的人生道路,在重新理解胡蘭成的思想脈絡下,提出另一種較符實情的詮釋,反而讓胡蘭成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在七十年之後更加明朗。 「如果要以中國歷史人物比喻,我覺得是像張良這樣的人物」,薛仁明認為,胡蘭成是個集「大志」、「天真」、「嚴厲」於一身的求道者,近代史的歷史舞台讓他在生死成敗的邊緣、善惡是非的邊緣上試圖安身,他則自稱是「幹政治的人」,他自己向唐君毅自嘲是「縱橫家」,阿城評論胡蘭成為「兵家」,日本人則稱他為「亡命的革命者」,但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常人所沒有的才華與器識,這也讓他極受爭議。 事實上,胡蘭成為一個思想家、文學家是毫無疑問,偏偏他又不想只是做「傳統上的知識分子」,誠如他自言:「惟以文學驚動當世,流傳千年,於心終有未甘。我若願意,我可以書法超出生老病死,但是我不肯只作得善書者!」 先從文學上來看胡蘭成,就是「刀光血影」。薛仁明還原了胡蘭成做為文人的「真實面貌」:胡蘭成平日虛虛實實,似假似真;但是,一旦較真起來「完全是兩刃相交」:像早在他流離溫州時,頭封給梁漱溟的信就是「寒光氣凌人」。更不要說胡蘭成在日本直接批評好友川端康成耽溺於美,《雪國》之後,諸作品已墮入藝術的幽闇之谷。 與唐君毅隔海論學 薛仁明也詳讀了他亡命東瀛,與摯友唐君毅隔海論學的十九封書信,其嚴厲與直接,也儼若一場「對決」;即便友誼可能破裂,仍是半點不容模糊。「我對於有可期待的朋友,每每進言至於被憎怒為止,但是終亦不悔」。胡蘭成自言,他做學問的方式沒有退路,「往時的劍客遇到高手,即與較量,一面暗暗喝采,一面試要打出對方的破綻來,為此至於不辭喪失性命,並非是為勝負,而是為要確實明白劍道的究竟」。 對於感情,又何嘗不是殘忍的面對真實?薛仁明指出,胡蘭成和張愛玲之間的愛恨情仇,首先自曝的是胡蘭成自己的《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一章,否則世人也不會開始把負心漢這一名詞套在胡蘭成身上,但既是負心漢,明明胡蘭成對不起張愛玲,為什麼要他自己先自曝其短?其實他不但是挑戰自己,也是挑戰整個社會。 只是這樣的「真實」不一定為社會所接受。特別是「有眼裏揉不得砂子的氣質」的張愛玲,而這一點中國大陸畫家兼評論家陳丹青也指出,胡蘭成以「民國女子」來描述他和張愛玲之間的關係,很深入很誠懇,是「中國所有談男女關係的文學中,所沒有達到的境界」! 誠懇的部分,主要是指胡蘭成揭露自己情慾背後的思考,陳丹青以一名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角度來看,包括許多思想進步的共產黨領袖也都經歷了三次以上的婚姻、外遇不斷,但是沒有人講出來,而胡蘭成被當成過街老鼠,主要是他對於「追女仔」的描寫,造成「所有女人都厭惡胡蘭成,因為她們都把自己假想成那些被胡蘭成欺騙的人!」 所以當胡蘭成還原和張愛玲及其他女子的關係時,其實讀者也被「挑戰」了。不但挑戰了宋明以來的社會禮教、也挑戰了保守的情感價值體系。 而胡蘭成之所以被討厭,也來自於他另一個「漢奸身份」,他擔任汪精衛政府法制局長、政治排名高居第五,涉入政治可謂很深。 「我不要個人的修行,我是要一個民族的修行。」胡蘭成說,他念念不能稍忘政治,因為事涉民族之集體修行;但他同時不敢或怠學問,因為那是修行之根本自覺,但是隨著日本勢力的垮台,他展開流亡生涯,胡蘭成逃亡五年,在學問上仍「一路斬殺」,其實一面反省是什麼吞噬掉民族集體修行之正果?從最早全面觀照文明的作品《山河歲月》,到至晚逼視著世界劫毀的《今日何日兮》,胡蘭成反覆求索三十餘載,遂斷言禍源乃在理論學問之「抽象化」。 這個「理論學問之抽象化」其實就是直接批評中國近千年來的思想體系被宋代大儒朱熹以降的心性之學所禁錮,也對近代牟宗三、唐君毅的「新儒家」學說提出批判,當歸隱山林的中學教師薛仁明因研究所導師林谷芳的引介再次讀到胡蘭成晚年著作的《今日何日兮》時便豁然開朗,胡蘭成在人世間的謀略布局、在思想上的自由練達,才能擁有「殺盡始安」後的自在安然、達到安身立命之境。 也是因為如此,薛仁明對於余光中批評胡蘭成「遊戲人生」、「名士習氣」云云也提出辯護:「一則是台灣在一九七零年代過度的儒家本位,且有宋儒式的閉鎖,而在宋明理學之氛圍籠罩下,凡與傳統沾上邊者,每每會帶些陳腐的道學味;也因此,習慣性地會對道家式的生命型態,多有貶抑……再者余光中本人多少是有些英國紳士味,自然也帶著紳士的正經與嚴肅,與胡蘭成的跌宕自喜,恰好直接犯沖。」 薛仁明認為余光中就很難如實地看待胡蘭成,將「遊戲三昧」與「遊戲人生」混為一談,他認為以余之中文造詣,當然不可能不曉得這其中之分別,問題仍是在於胡蘭成的生命實感(不管是感情上或是政治上的),余光中可能無法如實地體會。余光中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學者,包括大陸學者、《胡蘭成傳》作者張桂華口中「胡的所有著作,都只是一個落伍文人的隨便談談」。而要理解胡蘭成生命中最後三十年的行止與著述,薛仁明認為唯有真實面對自己的人生,也必須扣緊了這個基點,才能重建人世之「大信」,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 -
茜茜公主画传
中国读者对茜茜的了解,主要是来自1950年拍摄的影片《茜茜公主》。这部影片在全世界产生过很大影响,它为茜茜构筑了一个固定的形象:一个纯情、美貌、可爱、幸福的年轻皇后。这是一部长期受到观众喜爱的影片,却与历史上的?畿缑挥刑嗟南嗨浦α;ψ洞笱с霭嫔缱罱瞥龅摹盾畿绻骰放ο胍乖飞险媸档能畿纭? 书中披露,在皇宫中的茜茜面临很多苦恼,她被要求学习高贵的社交语言、礼宾程式和奥地利历史;她与婆母因为孩子的管理权问题公开发生冲突,为此做艰难的抗争;她与皇帝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很短暂,因为他们在重大政治问 -
番薯人的故事
台湾岛的形状很像一个白薯,所以岛上两三千万的汉人常常自称“番薯人”。 这里写下来的这些事在心里记忆了近五十年,现在事过境迁,访旧半为鬼,再不写,恐怕这一小段历史就没有人记得了。 常常有人问我:这一年牢狱之灾对你有什么影响?我想,它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态度……我出来以后,没有继续念书,在家里自己读点书,以同等学力考上了台大的考古人类学系。考这个系,基本的原因就是想知“人之所以为人”。 -
知道
由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杂志前主编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记录的《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一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实记录了沈昌文先生的人生经历。在这本不到200页的书中,从上世纪40年代上海银楼的童年学徒生涯起,到50年代初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对员进京工作,直至当上三联书店的总经理,主编《读书》杂志,退休后又发起创办《万象》杂志,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首次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书中主角沈昌文先生,著名出版人,1931年9月生于上海,前《读书》杂志主编,拥有50年出版经历的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该书讲述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的处世之道,从头到尾都透露出积极的生活态度。沈先生的一生都在遵循“常识”,这一为人准则时时在敦促沈先生书写不平凡的人生路程。书名中的“知道”,不是寻常意义的知道某事的知道,而是知“道”。这个“道”就是沈先生处事的原则,交友的准则,生活的规则。倾听沈先生的人生经历,会暂时忘却世界,回到过去,回到心底深处的净土。 -
柏杨回忆录
《柏杨回忆录》一书回忆了人文大师柏杨坎坷传奇的经历,从他不敢十分确定的出生日期写起直至七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乖骞的童年时代,辛酸的求学之路,轰轰烈烈的恋爱,梦寐一样的往事,数度入狱终获自由,十年杂文,十年通鉴,他的一生总是令人慨之叹之拍案之钦佩之。特殊的经历锻塑了柏杨多变矛盾的性格:他“手持矛槊,出入人间”又“气质沉静、文质彬彬”,他嬉笑怒骂、愤世嫉俗又处世天真、富有爱心。无论读者眼中的柏杨是什么样儿的,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柏杨,他“不断的滋长,不断的培养,不断的追求,永远有更多、更多的,不断从往日绵延过来,向未来不停的探索”。读这本《柏杨回忆录》,可以使您阅尽柏杨戏剧性的人生,进而走进这位人文大师的内心世界,感受他极富魅力的人格力量。 《柏杨回忆录》于1996年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此次春风文艺出版社再版,增添了一些新的篇什,有柏杨先生刚刚完成的《八十有二》,以及《柏杨、张香华给朋友们的新年通函》等,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柏杨先生的近况,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对本书的理解。 -
曾经风雅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本书钩沉所写的人物,自成一格,自辜鸿铭以下,既有作者结识的文坛前辈,也有被世人淡忘的名人雅士:蒋梦麟、顾维钧、梅贻琦、刘文典、陈寅恪、王世杰、梁漱溟、顾颉刚、吴宓、傅斯年、徐志摩、罗家伦、苏雪林、台静农、叶公超、凌叔华、施蛰存、邵洵美、王映霞、柯灵、张中行、钱锺书、萧乾、吴祖光、无名氏、陈从周、林海音,以及赵元任与杨步伟、梅志与胡风、周有光与张允和、吴作人与萧淑芳、袁家骝与吴健雄等五对伉俪……名流雅集,涉笔成趣,亦史亦文亦故事,宜读宜赏宜收藏。 -
我的画就是我的记忆
马克•夏加尔出生于俄国的犹太人家庭,后获法国国籍。其画风追求天真纯朴,艺术生涯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的发展的锤炼,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夏加尔的画传达了他的坚强的信念,传达了他对生命、爱与艺术的感性的体验。标新立异、执著信念及其绘画达到的在造型和色彩上的令人炫目和震撼的境界,让这位举世公认的一流的艺术家散发出非凡的魅力,对当代画坛的影响极其深远。本书是画家34岁时所写的自传,包含他自己所记录的生活回忆,包括他的艰难但又快乐的童年时光、成长的心路历程、求学经历、在异国他乡的奋斗与挣扎以及对故土的怀念。此书还收录其毕生大部分画作。 -
时光深处的优雅
优雅,是穿透岁月的美丽。《时光深处的优雅》书写了林徽因、孟小冬、张爱玲、陆小曼、张充和、杨绛等24个魅力女子的传奇故事。 真正的美人,熬得过岁月。遍历人世沧桑,依旧从容淡定。她们中的好女孩,一步步走上殿堂成了国民女神,她们中的“坏女孩”,踏着一双小脚横跨了新旧两个时代。 曾经多次被男人抛弃的萧红,为何能够在文学史上留名至今?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张充和,如何能成为“最后的闺秀”的代名词? “太太客厅”中的林徽因,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国民女神的?…… …… 24个魅力女神,并不是一出生就优雅高贵,她们或出身微贱,或遇人不淑屡遭抛弃,历遍人世沧桑,可这些都不妨碍她们努力经营自己,活出最美的样子。 《时光深处的优雅》既是一本女神炼成手记,也是写给女孩的人生启示录。24个女神偶像的故事,她们活出了女孩们向往的所有生活可能。她们亦是被时光眷顾的优雅女子,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加光彩夺目,幻化成现代众多女性心中的一个符号、一个梦想。 朋友圈集体点赞、口碑榜位列榜首的“民国女子文集”。尚未出版,《孟小冬:你既无心我便休》(又名《分手见人品》)、《张充和:她选择留在自己的时代里》等篇章便在朋友圈自发疯传,作者慕容素衣俏皮风趣、犀利而不毒辣的讲故事风格,引起成千上万网友点赞分享,直呼过瘾! 慕容素衣诚意之作:上百本传记书籍的苦读,死磕自己;一个个不眠的深夜,丰富大家。 仅以此书献给所有不被生活取悦却努力创造生活的美好女子,愿这本书给你力量,如她们般活得丰盛。 特别邀请知名设计师倾心绘制封面插画,内附彩插,随书附赠精美插画书签。 -
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
罗尔纲(190l一1997),广西贵县人,历史学家,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在青年时代曾师从胡适。他于1943年写了《师门五年记》,专门记述向胡适求学问道,师生相处五年情谊至深的经历。出版之后,学界评价甚高。史学家严耕望先生称“此书不仅示人何以为学,亦且示人何以为师,实为近数十年来之一奇书”。 《胡适琐记》完成于90年代,真切细致地记述胡适的治学、从政、社会交往与生活情景。虽然两书的写作时间相隔半个世纪,且世间关于胡适治学之道、生平活动的著述极丰,但由入门弟子亲撰的这两本书却角度独特。书中,煦煦春阳的师教与虚心笃实、毫不苟且的为学组成一幅充盈师友切磋乐趣的图景。本书在海内外流传甚广,甚至有“教科书”之称。 此次重刊是1998年增补本的修订再版。 《胡适琐记》完成于90年代,真切细致地记述胡适的治学、从政、社会交往与生活情景。虽然两书的写作时间相隔半个世纪,且世间关于胡适治学之道、生平活动的著述极丰,但由入门弟子亲撰的这两本书却角度独特。书中,煦煦春阳的师教与虚心笃实、毫不苟且的为学组成一幅充盈师友切磋乐趣的图景。本书在海内外流传甚广,甚至有“教科书”之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