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瞧,大师的小样儿
《瞧,大师的小样儿》为连载在《当代》杂志上文化随笔结集。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小样儿”式的记叙,是一种视觉,一种语调,一种境界。作家以常人心态,轻松的笔调记录德国精英们在光辉照耀前的挣扎,修炼。耳熟不能详的遥远精英,在当下的语境里,有了鲜活的气息。随笔集以《永远的白玫瑰》这篇歌颂激情,勇气、尊严的文章作为序言,确立了《瞧,大师的小样儿》精神追求的高度:热情、执着,信仰了,不畏强暴。 -
星星、月亮、太阳
由于胡适爱惜自己的羽毛,时时记挂着历史会如何对他作评价,因此从不轻易在书信、日记上留下任何感情上的鸿爪。所以,想要了解胡适的情感世界,我们所必须倚赖的,不是他自己所留下来的文字,而是那些环绕着他这个“太阳”的星星与月亮,是她们给他这个“太阳”的信中所流露出来的爱、恋、嗔、痴。 江冬秀的信在在显示出她对胡适的爱、宽容,以及她的憨直和果断。韦莲司的信,数量最大,字数也最多。她早年的信件充分地展现出她触感敏锐、特立独行的个性;在她与胡适成为恋人的阶段,洋溢着她对胡适的景仰、激情、相思与哀怨;在他们成为忘年之交以后,则处处透露出她对胡适嘘寒问暖的体贴与关怀。曹诚英所留下来的信件虽然不多,但她信中挥洒着她敢爱、敢恨的刚烈之情。即使是那几颗留下信件更少的星星,她们各有其爱恋甚至揶揄胡适的精言与妙语。 因此,尽管本书的传主是胡适;尽管从男性中心的角度看来,这些星星和月亮仿佛只是围绕着胡适这个太阳的配角;尽管在某些精彩的片段里,他除了是主角以外,还想兼当编剧、导演和观众,但是,那些敢于付出、勇于示爱的星星和月亮,才真正是赋予这个故事以血肉、情韵与色彩的主角。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欲的礼赞,是胡适情感世界里最扣人心弦的精华。 本书之有别于同类题材其他出版物者: 第一,明显的性别意识。虽然胡适是传主,但是他在本书里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只是作为故事的主轴。本书的主角是胡适的星星和月亮,是她们的爱恨,她们的相思,她们的挣扎,甚至她们对爱与欲的礼赞。 第二,全面性的处理。这是第一本全面处理胡适的情感世界的书,除了现在已为人所熟知的韦莲司、曹诚英、徐芳、杜威的第二任夫人、哈德门护士,还包括几位目前仍不为人所知的中外女性,甚至还包括了传闻中的陆小曼。 第三,崭新的诠释。由于全面性处理,本书凸显出胡适处理情感的方式和特点。例如,本书对胡适与韦莲司、与曹诚英关系的诠释,就与目前已出版的书大异其趣。同时,本书也分析了一向为人所忽略的江冬秀。 第四,严谨的学术标准。本书材料得自中外档案,绝大多数从未发表过,而且绝大多数均为英文材料,包括中国人自己——例如徐志摩、陆小曼——用英文写的信件,翻译精准、传神,而且句句都有根据。 第五,情节生动。本书虽然是从学术的角度分析,然而由于胡适的星星和月亮们敢爱、敢付出,甚至敢于形之于笔墨,所以情节引人入胜。 第六,有许多未发表过的照片。本书收取了韦莲司年轻时的照片,另有其他几颗星星的照片,是中文出版界所从未见过的。 -
曲人鸿爪
一位文化曲人独特的世纪回忆, 穿越抗战与内战的烽火,浸润她六十年来海外移居的生涯,记录众多曲人以曲会友的盛事,荟萃他们丹青墨韵的精华, 这就是曲坛名家、书苑才女张充和珍藏至今的纪念册《曲人鸿爪》(三大集):第一集存藏抗战前后吴梅、杜岑、路朝銮、龚圣俞、陶光、罗常培、杨荫浏、唐兰等作品;第二集存藏1949年至1966年间,身在美国的李方桂、胡适、吕振原、王季迁、项馨吾及身在台湾的蒋复璁、郑骞、焦承允、汪经昌、夏焕新、毓子山等作品;第三集存藏1966年以后姚莘农、林焘、赵荣琛、余英时、吴晓铃、徐朔方、胡忌、洪惟助、王令闻等作品。 今依据近百岁高龄的张充和本人口述,孙康宜笔录曲人本事,钩沉演艺传承,再现当年沙龙诸多令人神往的情景,并对《曲人鸿爪》各家题词和画幅做出画龙点睛的诠释和导读。此外,附录张家旧影、张充和事略年表及其题字存目。全书文字书画,相得益彰,冀能留住张充和曲人生涯中那些不可磨灭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以及许许多多的谁家庭院。 -
周作人
读知堂越多,越觉其人不可测。此前写过《张爱玲传》,对如何追踪传主心路,不能说全无经验,然而张爱玲固不简单,周作人却复杂得多,更复杂的思想,更曲折的人生轨迹,对中西传统更纷杂的取用,与时代之间更紧密也周折的关系……总之张可以当作文学家较封闭地处理她深而狭的世界,周作人则有 远出于文学家的多个侧面,甚至首先不是文学家,他的世界进去即不易出来,反倒容易迷失其中。 这部小书是不许("通俗易懂"的体例限制),不甘(不愿只是敷衍事迹,重复"公论"),不能(做不到对传主的透彻理解)的"三不"产物。之所以还拿出来重印,一是因于那一点"不甘",虽非出诸我喜欢的形式,七折八扣的,多少还是留下了一点自己的思考,就算半生不熟,也是一种理解。二是有些朋友读过之后以为还算可读,对周作人可知其大概。他们大多是周作人的读者,并非专家,其判断让我相信,以十来万字的篇幅,对周作人生平做尚不算公式化的交待,这书也许对传主不无普及之功。 -
西藏是我家
本书是两位美国教授根据扎西次仁的口述录音整理出一部传记,记录了他的一生沧桑和偿愿的过程。 本书由当事人口述,国外著名藏学家英文执笔,讲述扎西次仁——一位充满传奇的西藏人。扎西次仁一九三O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古确村一户农民家庭。十岁时成为布达拉宫宫廷舞乐团的一位艺 员。一九五六年开始在印度、美国等地求学。一九六四年回国,因受“文革”的迫害遭受牢狱之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平反,先后在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大学担任英文教师。曾编撰第一部《英藏汉对照词典》、《美国和美国人》等五部专著。一九八九年退休从商,主要经营民族手工业品。二十年中,扎西次仁在西藏的贫困乡村资助开办六十六所学校,一所农牧技术。一生为之疾呼并为之奉献的扎西次仁看到了、参与着、继续努力着。可以说,他已在自身率先实现了现代化——首先是现代化的理念,同时辅以坚忍不拔的实践。这位可敬的老人为这片既冷又热的家乡土地付出了那么多,无论怎样的赞美也显得无力,就想到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西藏是我家》,也是我们的家。凡读过这本书的人,听到过他的事迹的人,不论是年轻的、中年的各族各界人士,还是他的同时代人、十八军老首长老战士,无不为之动容,知情知义,心心相通。 -
加斯东·伽利玛
在二十世纪法国出版史上,加斯东·伽利玛(1881—1975)创建的伽利玛出版社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与他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多如繁星,风格和思想各异,却几乎都曾出现在伽利玛的书目上,只有少数几位作家成为“漏网之鱼”和他的“遗憾”。 自伽利玛出版社创办至加斯东去世,法国人得了十八次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六位是他的作者;他的作者还得了二十七次龚古尔奖、十八次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十二次联合奖、七次美第奇奖、十次雷诺多奖、十七次费米娜奖……对许多读者来说,伽利玛简直就是法国文学的同义词。如果没有伽利玛出版社,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学将会改写,许多作家的命运将会是另一个样子。人们不禁要问:伽利玛是怎样炼成的? 由于加斯东·伽利玛生前拒绝写回忆录,而许多档案资料属于出版社的秘密而被封存,外界一直对这位法国出版业“大角鲨”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状况不甚了了。法国《读书》杂志前主编、传记作家皮埃尔·阿苏里带着同样的好奇,访问了伽利玛传奇的许多见证者:他的家人、朋友、作者,他的生意伙伴,甚至他的敌人,查阅数百本书籍和许多未公开的档案和私人信件,十分清晰地描述了一个真实、完整的伽利玛。 本书是加斯东·伽利玛的人生传奇,也是贝纳尔·格拉塞、罗贝尔·德诺埃尔、勒内·朱丽亚尔等一代法国杰出出版人的群像,是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 -
三松堂自序
本书于1984年在三联书店初版,现收录在冯友兰作品精选(第二辑)。作为冯友兰的回忆录,所述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恰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年代。作者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分四部分:社会(志环境)、哲学(明专业)、大学(论教育)、展望(申信心)。 -
厨室机密
经过28年的放浪形骸之后,身兼大厨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安东尼·伯尔顿决定把他的故事和盘托出。从他在Gironde第一次吃牡蛎,到他在普罗温斯城的一个低级嘈杂的餐馆里当地位低下的洗碗工;从洛克菲勒大厦顶层彩虹会所的厨房到纽约东区的毒品地;从东京到巴黎,再回到纽约,伯尔顿厨房里的故事既出乎意料又充满激情,既滑稽可笑又令人震惊。 -
追寻事实
本书是著名人类学家格尔茨晚年所写的一本自我评传,追溯了自己一生成长中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事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其人及其理论。 -
高罗佩事辑
《高罗佩事辑》包含三个部分,即高罗佩传奇、史料辑录、友朋诗词,汇编了目前所见的他人所写涉及高罗佩的第一手中文资料,异常珍贵。高罗佩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又遭逢战乱频仍的年代,比较重要的记述多见于台湾,其中以陈之迈所写的长文《荷兰高罗佩》最为详尽。另外,书中所提及高氏所著狄公案在中国本土一再刊行,且多次翻拍为影视作品,风头远胜于数百年来中国作家所创作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狄公探案故事。这些内容势必为本书增加闪光点和独特之处。? -
胡适评传
李敖说,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之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的,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感到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做为一个对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稍有所知的人、做为一个对新时代空气稍曾呼吸的人,现在自告奋勇地做这件大工作。作者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要画出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的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史眼睛。本书分为关于《胡适评传》、楔子、可怜的县太爷、可怜的小寡妇、半个台湾人、被拧肉的时代、努力做徽骆驼、侬跟我来、《竞业旬报》、少年诗人、无忘城下盟、从逛窑子到上北京等章节。《胡适评传》并非诗化的、颇为好读的书,与大众的趣味也有一定的距离,它的意义恐怕更在方法论上。作者在《关于胡适评传》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十多年来,我遍读有关胡适的一切著作,深觉不过是两类而已:一类近于酷评的(diatribe);一类是过度颂扬的(eulogy)。两类共有的毛病,是不能用严格的方法去接触史料、解释史料。于是,旌旗开处,胡适一出场,喊打与叫好之声此起彼落,胡适一方面被骂得天诛地灭,一方面又被捧得缩地戡天。结果呢,双方的感情因素是满足了,可惜被搬弄的却不是真正的胡适之!"李敖的这段话,写在1964年,距今已30余年矣,读来仍觉亲切,可谓中肯之谈。 -
本雅明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其罕见的才华和悲剧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本雅明的生平和思想变动不拘,文风亦不像一般理性主义者般循规蹈矩。在阿伦特、阿多诺或是桑塔格的笔下,各自呈现给公众的似乎是他矛盾的多侧面。肖勒姆以两人间的私人信件为底本, 步步揭示了徘徊于犹太神秘传统与锡安主义,欧洲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本雅明。尤其重要的是,肖勒姆的回忆,解释了本雅明思想中的 个大变革,即他如何因为受了阿多诺、布莱希特,甚至其苏联女友的影响,而从犹太神秘主义传统转向马克思主义。 -
托尔金与世界大战
“1914年正当年的时候被征召入伍,与1939年那次经历相比,可怕情形毫不逊色……到了1918年,我亲密的朋友,活着的就剩一个了。” 托尔金用此回应了那些认为《指环王》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评论家们。托尔金年轻时,他周遭的世界被卷进了一场大的灾难当中,他也由此开始着力对中土世界的“构建”。《托尔金与世界大战》一书第一次对上述事实做了全景式的展示。 着手描述托尔金个人的战时生活,这本重要的传记讲述了他作为一名信号官在索姆河一役中的恐怖经历和展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及触动他开始奇幻文学创作的那个朋友圈子。约翰·加思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才是托尔金“构建”中土世界的持久动力的关键。托尔金运用天马行空的想像映射出他这一代人所经历的巨大灾难,并由次改变了西方的文学传统,直至今日依旧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
现代学林点将录
现代学林点将录,ISBN:9787218068077,作者:胡文辉 著 -
沙漠之花
全球知名的超级模特华莉丝•迪里出生于非洲索马里,和家人在游牧生活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十三岁时,天性反叛的华莉丝勇敢逃婚,只身穿越荒漠,来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之后她又离乡背井来到英国,做过女佣、麦当劳清洁工,直到被一位慧眼的摄影师发现,由此踏上模特之路。华丽丝通过艰辛的奋斗成为世界名模,足迹遍布全球;她基于自身的苦难经历,大胆反抗针对非洲女性的割礼陋习,并成为联合国特使,创办了沙漠之花基金会,为非洲女性的权益奔走呼吁。 从非洲牧羊女到国际超模,再到联合国特使,她的生命饱满而传奇,她是索马里沙漠开出的一支美丽傲然的奇葩,一朵透着灼灼坚强的沙漠之花。 -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内容简介:过去童子时读古文,所读传记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记》的《刺客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最长的也不过《项羽本纪》。唐代传奇如《虬髯客传》、《长恨歌传》则是小说,去真正史实太远。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传记文仍是短的散文。中国传记文章之长至排印成册者,似乎是开始于现代,但为数不多,其中,《苏东坡传》(111e Gay Genius)这类文学创作之出现,与过去之历演义小说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所受的直接影响,还是来自西方的传记文学,在英文著作中如James Boswell的Life of Samuel Johnson。Giles Lytton Strachey的Queen Victoria,Life of Abraham Lincoln,The Life of Henry George等皆是。以中国历史之长、史料之富,写名人传记的背景和基础,可算极为有利。像林语堂先生这两本名人传记写得实在好,但可惜我们所拥有的这类书实嫌太少。是否我们的学者作家能接着再写出几本来?真令人延伫望之。 -
简·奥斯汀的世界
本书以一种平缓的语气讲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以及受古希腊文化启发的优雅的风尚和当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景致。书中有简·奥斯汀和她的家人、朋友生活中不同时期的简介、短文、画像、爱好。感情和她的作品,从最早的童年时期的写作片段到她创作出的伟大的小。书中,除了对这个直接的焦点进行描写,还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从重大的政治问题,战争和奴隶制到文化领域的风景园艺。绘画,温泉,疗养地,旅游胜地和上流社会,简·奥斯汀曾经写道:“乡村的三四户人家是恰当的写作背景。”然而小说是在大的写作背景下发生的,而玛吉·莱恩的写作方法正是简·奥斯汀完全固定在一个历史背景环境中。我们能看到摄政时期人们关心的事物,当时的社会,文化都展现在小说里。 -
萨特
萨特,20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名字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 人在既定的境遇中自由选择,然而这种选择时时都在给人带来焦虑与悖论。这个主题贯穿了萨特的思考与创作生涯,从作为境遇剧的文学实践,到作为存在主义的哲学实践,让松精彩绝伦的文本旅行,展示出萨特思想的底色与深度。包括萨特中国之行在内的珍贵历史照片,更增添了本书独到的史料价值。 -
我生有涯愿无尽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大抵是由梁漱溟先生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文章辑录而成。先生自谓问题中人,且将其穷毕生之力孜孜探求的问题归诸为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中,先生细腻坦诚的笔触之下,其披沥此心艰难跋涉于探求社会、人生两大问题之解决的征途上的躅躅身影清晰可见;而先生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等诸多方面也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
1894,悲情李鸿章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正当他在官场与商场如日中天之时,一场外来侵略战争彻底改变了他和大清王朝的命运,他从“中兴名臣”变成了“千古罪人”,大清王朝的复兴强国梦也随着他创建的那支威名远播的北洋舰队一起覆灭了。 本书以珍稀的史料和图片,从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角度客观地描述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李鸿章也在受辱与自尊之间竭力挣扎,活脱脱地再现了一个身处风口浪尖上的悲情人物形象。 【编辑推荐】 世界华文文学奖提名奖、郭沫若文学奖得主祝勇最新力作 优美的文字+珍贵的史料+40余幅历史实景图片精彩呈现 透过细节、人物内心为你揭开历史真相 谨以此书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 周年及李鸿章诞辰190 周年 一个人,一支舰队,一场战役和一个世纪的“长恨歌” 在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李鸿章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大清帝国“危急存亡”之时,他所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而这一切,尤以1894年为最。 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李鸿章,这本书给出了最客观、最公正的答案! 图文再现那场穷了中国、富了日本,中国丢了钓鱼岛的两国间之正面较量!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