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 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柏杨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 山居笔记

    作者:余秋雨

    《山居笔记》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间,全身心地用两年多的时间创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写作期间,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职务,不再上班;同时写作又与考察联在一起,很多写到的地方一去再去。 在作者的总体计划上,这本《山居笔记》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第一阶段的记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书中,他背负着生命的困惑,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迹和文化现场,然后把自己的惊讶和感动告诉读者。但是等到走完写完,发觉还有不少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需要继续探访。作者将这些问题归为:对于政治功业和文化情结的互相觊觎和生死与共;对于文化灵魂的流放、毁灭和复苏;对于商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狭路相逢和擦肩而过;对于千年科举留给社会历史的功绩和留给群体人格的祸害;对于稀有人格在中华文化中断绝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对于君子和小人这条重要界线的无处不在和难于划分。
  • 哥伦比亚的倒影

    作者:木心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 千年一叹

    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香港凤凰卫视组织的大型跨国采访报道活动——“千禧之旅”,过程中所写的日记及散文在国内外多家报纸同步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千年一叹》即为这些文章的结集,记录了作者随“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 行者无疆

    作者:余秋雨

    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的这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作者在旅程中的全部感受,为一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 余秋雨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 书中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笔触比《文化苦旅》更优娴、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更从容。 书的装帧设计力求与内容谐调统一,特制的正文纸和书中的图片,刻意做旧,配以精致的装饰图案,给人以欧洲古典华美的感觉。
  • 孤独六讲

    作者:蒋勋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 看名画的眼睛.1

    作者:(日)高阶秀尔

    在这本《看名画的眼睛1》中,作者选择的15幅名画都是从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美术史的代表之作,在介绍画作本身含义及画家生平的同时,还力求把产生这些伟大杰作的西洋文化历史背景阐述出来,以此帮助人们从多个角度加深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图文并茂的形式也让读者能更细致地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夜晚的书斋

    作者:[加拿大]阿尔贝托•曼古埃尔

    只有在天黑以后,密涅瓦的猫头鹰才会起飞。——黑格尔 曼古埃尔在法国的家里修建了一个书斋,夜深人静时,书斋里灯火通明,他便从日常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那隐隐闪光的字母发出的神秘法术,被召唤、引诱到某一卷某一页面前。从早已消逝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到博尔赫斯的神秘虚构——一个收藏无尽、完美无缺的图书馆,再从1523年米开朗基罗创建洛伦佐图书馆时独具创意的阶梯设计,到“二战”集中营里秘密的只有八本书的儿童书库,曼古埃尔带领我们走过了一条关于书的时光隧道……
  • 英伦见闻录

    作者:[美] 华盛顿·欧文

    《英伦见闻录:读懂"英伦"内涵的首先经典(彩插版)》内容简介:席卷时尚圈的英伦复古风,风度优雅的英国绅士,公诸于世的威廉王子的皇室大婚等等,浓烈独特的英伦气息令人神往、令人倾倒。即使对英伦时尚大牌如数家珍,甚至多次实地游历。这些只是英伦风范的冰山一角,并不能真正代表英伦的文化底蕴以及特有贵族气息……跟随欧文高超的文字,追溯浓郁文化底蕴,体味浪漫风物人情。
  • 吉他羊奶天堂

    作者:克里斯·斯图尔特

    ◎一部令全欧洲为之神往的旅游杰作。英国年度销售冠军,畅销世界逾百万册。 ◎质感完美生活的典范,西班牙旅居生活大冒险。 ◎漫步安达卢西亚——被上帝亲吻过的地方,品味岁月的痕迹,感悟心灵的宁静。 ◎上帝是慵懒的,所以他总是把天堂放在远离尘嚣都市的另一边。那里牛羊成群,人心柔软。 ◎克里斯•斯图尔特与SORT OF BOOKS以此书荣获“年度最佳新人奖”。 多年来最好的一本描写“旅居海外美好生活”的图书。 ——《星期日电讯报》 一部不同凡响的作品——诙谐风趣,却又情深意长,以不羁之笔描绘了那片土地上的独特风情,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把这本书塞进旅行箱,揣着梦想,一起上路吧。——《每日邮报》 精妙绝伦!《吉他•羊奶•天堂》一书可谓妙趣横生!斯图尔特的笔风轻快、率真而不失稳健,通篇全无虚饰。——《每日电讯报》 这对夫妇的形象跃然纸上,欢畅喜悦,与欧洲至美之地浑然一体。斯图尔特的作品平和可亲,流溢着温情……书中人物对白尤为传神。——《星期日泰晤士报》 作者如此质朴谦逊而又风趣幽默,娓娓道来,百听不厌……笔调一贯沉稳宁静、坦诚率真。——《泰晤士报》 人的一生会经历怎样的际遇?生命中什么令我们心存感激?本书作者心思敏锐,戏谑调侃中记录着自己的故事,解答尽在其间。妙不可言!—— 《周日论坛报》 叙述朴实清淡却令人心驰神往……克里斯•斯图尔特实现了一次生活大冒险!——《独立报》 内容简介: 柑橘园、橄榄树、雪白房屋,遍地的柠檬把河水染成金色,小猫小狗在田间小路上晒着太阳……英国绅士温柔邂逅西班牙农庄,上帝,感谢这美丽的心动以及冲动! 乡间生活的好,不是一眼看得到的。在和煦的阳光里耕作四季,学着当地农民的样子建房屋、兴土木,照顾家里的小淘气们,不光要哄着出走的绵羊乖乖回家,还要关心家禽圈鸽子和鹌鹑的心事。当然了,你还要小心那些狡诈的羊贩子,因为,他们的口才和心算技术真是一流。要是你遇到什么烦恼,噢,去市政厅和市长本人聊聊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他的邻居们中,不光有勤劳朴实的当地农民、长年累月孤独的牧羊人,还有旅居在此的画家、雕塑家和植物学家。是怎样的魔力吸引,让他们漂洋过海而来,带着前半生的虔诚、爱和信仰,在这与世隔绝的小山区安然终老? 现代文明常常让人们离一些美好的东西更远——阳光、自由、平等、真实的人心。以至于,当这些美好出现,宛如童话之国。
  • 圣经故事

    作者:洪佩奇,洪叶

    《圣经故事:旧约篇》(名画全彩版)是洪佩奇同志多年从事绘画及其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来,通过执着辛勤的劳动和现今在巴黎留学的女儿的帮助,从多方面的来源收集到数以千计的精美《圣经》故事图画,按照通用《圣经》版本的次序和内容,分为《旧约篇》和《新约篇》,编成的。《圣经》是一部基督教正式教典、经典的总称。通常包含《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以及《后典》三大部分。从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支持下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获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各地厂泛地传播开来。作为基督教圣典的《圣经》亦随之走上其辉煌的传播之路。在西方世界的文明史上,西方各族民众的思想哲学、社会心态、文化生活,以及音乐、文学、雕塑、绘画等等,《圣经》占据了其独一无二,甚或是至高无上的地位。许多经典著作中,也常有《圣经》典故的引用。从某个角度来说,没有基督教的《圣经》,便没有了世界文化中的西方文明。对于这样一部流传千百年、影响亿万人的世界性著作,对于这样一部西万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的《圣经》,我们应当有所了解。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Holy Bible
  • 神谱

    作者:[古希腊] 赫西俄德

    《赫西俄德•神谱》描写的是宇宙和神的诞生,讲述从地神盖亚诞生一直到奥林匹亚诸神统治世界这段时间的历史。内容大部分是神之间的争斗和权利的更替。对家谱学来说它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作品。
  • 与手说话

    作者:[英]琳恩·特拉斯

    还记得《吃,射,走》(Eats, Shoots & Leaves)吗?作者琳恩·特拉斯自认是个一丝不苟的人,曾因见不得如今网络泛滥,人们在电子邮件、聊天室里抛弃或者乱用标点符号而写了《吃,射,走》,出人意料地成为头号畅销书。这次特拉斯再也受不了现代人这么没礼貌了! “请”和“谢谢”怎么不常被人使用了?为什么有人在公众场合的表现旁若无人,好像在自己家中一样?公益心到哪里去了?不听别人说话、不懂得道谢、不懂得道歉、不懂得收拾善后,有时候行为粗鲁还自以为帅气,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与手说话》并不是一本有关礼貌或者礼仪的书。它讨论的是现代社会的粗鲁现象,以及我们每天因为发现他人行为——总的说来——粗鲁,自私,不为他人着想而产生的愤怒感。 特拉斯用幽默、夸张的笔触,描绘并嘲讽随处可见、她眼中的种种粗俗之举,大谈现代人缺乏礼仪的可悲与可笑。 这本书本质上只是一通呐喊而已。但是它的一大好处是,全文很短,也没有什么客观事实让读者止步或者放慢争辩。谨告那些可能购买此书的读者,在这本书里没有任何关于熊猫或者标点的讨论,任何试图在书中寻找语法错误的人都会显得有点无聊。这样说粗鲁吗?要明确划分范畴很难,一向如此。 ——琳恩·特拉斯 如果琳恩·特拉斯是罗马天主教徒,我一定提名她为圣徒。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弗兰克·麦考特 (该书)其价等金。 ——《独立报》
  • 碧河彼时

    作者:[英]格温•拉弗拉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的剑桥童年和对整个家族的回忆。她不采用编年史形式、而采用主题(topic)形式撰写这份回忆录,将全部内容纳入了13个主题:1、纽纳姆庄园(达尔文的剑桥宅邸),2、理论,3、教育,4、淑女,5、体统,6、艾蒂姑姑,7、唐恩府(达尔文的乡村宅邸),8、幽灵和恐怖,9、五位叔叔,10、宗教,11、娱乐,12、服装,13、社交。 作者由于家族关系,与剑桥社会水乳交融,这是其他剑桥回忆录作者难以具备的背景。她以画家为业,称本书为“我童年世界的一个画卷”,并亲手画了数十幅插图,这是其他回忆录难以具备的特色。她生活在一个“美好的老英格兰”余韵未绝的时代,她的家族又属于上中产阶级,即英国社会的脊梁或主流,因此,她的回忆录所贯穿的那种风格、情绪、品位,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令人回味无穷。
  • 巴黎到月亮

    作者:[美]亚当·戈普尼克

    《巴黎到月亮》被喻为“近年反映法国的最佳作品”。作者美国人亚当·戈普尼克曾举家居住在巴黎5年时间,充分感受法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运用《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的纯熟文笔,对法美文化展开一系列反思和分析。全书从袭由格特鲁德·斯泰因、欧内斯特·海明威等著名美国旅法作家的优良传统,从社会、文化、风俗、历史等多元角度对法国进行审视与阐释。作者游刃于现代美国文明与法国传统思想的缝隙中,寻求差异,发现共性,把日常生活小事抬升到文化比较的高度,全方位揭示法国文化的精髓。该书由一系列韵味深长的短文组成,典型的美国人一家在花都巴黎遭遇的苦与乐跃然纸上,夹杂点点精妙的文化感悟,读者读到会心之处,每每抚卷自乐。匆忙来去的生活中,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闲,和亚当·戈普尼克一起慢下脚步,在巴黎邂逅一场细腻的文人雅趣。
  • 圣经故事

    作者:廖诗忠,张芝梅 编写

    《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书籍,其中的神话、历史故事及其蕴含的哲理是两千多年来人类力求索解的奥秘。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将《圣经》的内容、作者、形成时间、历史背景,以及关于耶稣的传说等一一述及。
  • 金枝(上下册)

    作者:[英] J.G.弗雷泽

    准确地说,《金枝》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它出色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对世界各地习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加上众多耐人寻味的观点和评论穿行其间,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读来兴味盎然,令人不忍释卷。
  • 北欧神话故事

    作者:萧风

    本书部分目录为:序;宇宙万物之起源;神族之战;众神之王欧丁;众神之后芙丽嘉;雷神瑟尔;战神铁尔;美神布拉琪;春之女神伊童;夏冬之神尼尔德伉俪;光明及黑暗之孪生神;丰饶之神弗雷尔;森林这神威达尔;海神伊吉尔;爱神芙丽雅;真理与正义之神福尔赛提;命运女神诸诺恩;火神洛基;守望之神海姆达尔;战争女朗瓦尔基丽雅;死亡女神海尔;神之劫难。
  • 童年的消逝

    作者:[美] 尼尔・波兹曼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