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远野物语·日本昔话
《远野物语》是流传于日本岩手县远野乡的民间传说故事集。讲述者为远野人佐佐木喜善,由柳田国男亲笔记述。初版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问世,堪称日本民俗学的开山之作。其文体简洁,内容醇厚,一直受到众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日本昔话》共收录日本各地口传故事一百零八篇。 最早作为少儿读物出版于1930年。内容质朴而生动,保持了日本各地传说故事的原型。“昔话”即民众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柳田国男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与那些被刻意加工整形的“民间故事”区别开来。 封底名家评介 《远野物语》给我的印象很深,除文章外,他又指示我民俗学里的丰富趣味。 他不只是文献上的排比推测,乃是从实际的民间生活下手,有一种清新的活力,自然能够鼓舞人的兴趣起来。 ——周作人 柳田国男的《远野物语》于明治四十三年问世,是一部堪称日本民俗学发祥之纪念塔的名著。我常年来一直将之作为文学阅读。 ——三岛由纪夫 -
藏书的乐趣
书,不仅仅是文字,它还具有美学意义、历史意义、社会史意义。本书百科全书式地全面叙述及回答了收藏图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兴味盎然地介绍了作者多年的藏书经验,引领书虫寻访世界各地的旧书店、藏书室,教爱书人如何与同道切磋,如何与书商打交道。 本书堪称一部藏书文化史。作者兴趣盎然地介绍了他多年的藏书经验,引领你寻访世界各地的旧书店、史上最著名的藏书室及图书馆建筑;教你如何与同道切磋,如何与书商交往;本书百科全书式地全面叙述及回答了收藏图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
穿拖鞋的美国
《穿拖鞋的美国》是作者长期“无知”的结晶,描写了一个意大利人和他的家人在美国的一个房子里快乐生活的故事。书中详细讲述了他在美国乔治敦度过的一年的美好时光,从第一年的春年一直住到第二年的春天。真实的美国,是这个世界上保守得最好的秘密。在《穿拖鞋的美国》中,作者通过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进行的敏锐而富有穿透力的观察,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美国。 -
世界文学史(上下卷)
《世界文学史(插图本)(套装上下卷)》包括:《世界文学史(插图本)(上卷)》和《世界文学史(插图本)(下卷)》。《世界文学史(插图本)(套装上下卷)》内容简介:一位大艺术家曾经说过,在他看来,宗教思想的核心是连续感,实际上,这种感觉就是宗教。说这话的时候,我正和这位艺术家站在一起,英国大地在眼前伸展着。对面山坡上有一条老路,多少世代之前,马儿曾在那条路上往返,把每日用的面包送到山顶的小村庄里。岁月改变了这一切。现代运输方法取代了马儿,但山坡上的小路却仍然依稀可辨,提醒人们岁月蹉跎,而生活却从未间断过。我感到这位艺术家的话铿锵有力。也许,当你在伦敦街头漫步,想起了莎士比亚时代的伦敦时,你仿佛来到了一个三百多年前的城市,离你有一千多英里远,然后,你突然意识到,这就是那个伦敦,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根本的变化,不过有一点循序渐进的改变、发展和重新规划罢了。而这种思想里却孕育着宗教思想之根。如果有人问起文学史除了直接研究文学外还有别的什么用途的话,下面就是答案。这部书有两个用途:首先,它代表性地总结了世界大文豪的成就。其次它还用历史的视角看待这些成就,表明从开始到现在,从早期经典的无名诗人到罗伯特·勃朗宁,创造性的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最深切精神始终要经过无数亘古不变的表征。《世界文学史(插图本)(套装上下卷)》的目的不仅要让读者了解荷马、莎士比亚、歌德和托马斯·哈代的特殊性,而且要表明这些人及其同行,他们那些色彩斑斓的声音和姿态,也依然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连续体的承继。 -
疾病的隐喻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
颜色的故事
维多利亚·芬利从小痴迷色彩,自童年时代就立志探究每一种颜色的起源与变迁。她在阅读大量有关色彩的书籍之后,不辞劳苦走访世界各地,寻取色彩的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及南美、澳大利亚、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她甚至到过中国的敦煌和法门寺。沿途的发现常常让她大吃一惊:洋红原本出自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种寄生虫——胭脂虫的鲜血,而昂贵的紫色则来自海蜗牛的眼泪!她在讲述每一种色彩的来龙去脉的同时,又穿插进旅途中的逸闻趣事,使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如同一次轻松迷人、多姿多彩的色彩旅行。 -
创世记(修订本)
全书有十二则《创世纪》故事和经文翻译、注释组成,配以六十幅《圣经》题材的名画。作者叙述《圣经》故事,融入了对《圣经》的研究理解,纠正了过去译本的一些错讹。修订本保留了过去版本的一些错讹,有的也做了修订。 -
巴黎神话
最全面的巴黎思潮史、最动人的文化艺术史 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巴黎通史,一部关于巴黎的百科全书 寻梦者的天堂,朝拜者的圣地,昔日的神话城市,多民族的怀旧之都 《巴黎神话》一书精彩极了,是作者毕生阅读思考的结晶。文章精微敏锐,见识高明,而且带有绝妙的反讽。书里充满了出人意料的称引、一针见血的评论以及关联。——尤金·韦伯 巴黎是各种社会思潮与新思想的发源地,是世界的神话之都,是历史的伟大见证者。巴黎的每座桥梁、每座广场都代表着其辉煌的历史。纵然历经两个世纪的风雨,以及欧斯曼雄心勃勃的现代化改造,这座城市也仍然延续着文化的传承,记忆着巴黎人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 《巴黎神话》用神话学的方法为我们阐述和分析巴黎的社会文化史。它以极具魅力的方式介绍了外国人、法国外省人以及巴黎人想象中关于巴黎的神话与魔幻,刻画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与衰退。它洞见深刻,信息丰富,文笔优雅,阐明了无尽变动的城市活力中交叉着的集体想象和个体想象,描述了人们心目中真实的巴黎和想象中的巴黎,为这座永远迷人的城市贡献了杰出的新篇章。 -
无限的清单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炮制了三册图文并茂的概念史巨著。头两本分别论美论丑,我虽佩服他的广博,但没读出什么新意。只有最近这一本《无限的清单》才叫我大开眼界。照样是取材丰富地编选了你听过和没听过的文本段落,和你见过与没见过的图画相片,但这一回他明显地放足了心力,因为他要处理每一个爱书人都会碰到的最切身的问题。 ——梁文道 ◆ 艾柯,这位以博学与非凡才能著称的作家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作品:博雅精妙的文字、富有见地的分析、令人兴奋的阐释,全书充盈着迷人与神秘的信息。 ——英国《卫报》 ◆ 艾柯谦虚地“炫耀”着他那非凡的学识。这本书囊括了非常多精美的图片。那奶油般细腻的书页让人乐于翻阅;书中内容以不同字体的文字区别开来,适切又美观;观赏书中图片更是让人心生愉悦。 ——英国《旁观者》杂志 ◆ 这是一部丰富、奇妙的关于“清单”的“清单”。艾柯具有一种博采众长、深谙奥秘的能力,让思维在脑内自由流动确实是快乐所在。 ——英国《苏格兰周末报》 ◆ 如果流落荒岛,这本书将是莎士比亚与《圣经》之外的第三选择,它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The Tablet ◆ 艾柯的作品具有一种在书页上舞动、在脑中回荡的独特魅力。 ——《每日电讯报》 ◆ 艾柯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呈现“清单”这个概念是如何随世纪更迭或各个不同时期的演进而变换含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书中收录了众多精彩的文学文本与精美艺术品图片来阐释他的观点。 ——goodreads.com -
巴黎,巴黎
本书是乔治•摩尔的一部逼视内心和社会的自传性作品,主要是以他本人在巴黎和爱尔兰的学艺经历为线索,回忆了其本人与巴黎各类性格迥异、艺术观千姿百态的艺术家的交往,并涉及巴黎艺术界的风风雨雨,逸事典故,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冲突;其个人化的评述,也使本书堪称19、20世纪世界艺术的一部个人断代史。人们就是通过这部作品发现了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屠格涅夫、于斯曼、马拉美、魏尔伦、马奈、德加、瓦格纳等。 -
书趣
《书趣:一个普通读者的自由》是安妮·法迪曼的读书随笔集。书里有十八篇爱书、读书的文字,包括“书的婚事”、“我的特别书架”、“扉页题词”、“永恒的墨水”、“别人用过的书”等等,篇篇都写得亲切动人、有情有味。通过安妮谈书之口,感受到的是藏在书后的一家爱书人亲情和睦的浓烈氛围。夫妻之爱,父母之情,兄妹之谊都浓缩在这阵阵书香里了。书中多是余味无穷的对书的赞歌。欣赏这扑面而来、中人欲醉的书香,不仅仅是欢歌迷情,还浸透着对书与生命的清醒的思索。这些读书文章最早发表在《文化》杂志的专栏,广受好评。 -
欧洲在发酵
就像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比尔·布赖森曾在1970年代初期背着行囊橫越欧洲,去寻求启示、啤酒与女人。二十年之后,这位以《来自小岛的信函》和《母语》而大获好评的作家,决定再一次经历他在青春岁月中所走过的旅途——行囊中带着地图、旧衣服,和一份被二十年的成人经验磨得像剃刀般锋利的尖刻机制。 这段旅程成就了《欧洲在发酵》,一份深情、富于深刻洞察力、妙趣橫生的旅游记录;他的足迹从斯堪的纳维亚的冰封雪漠展开,行经欧洲一些最有趣、最富历史意义的地点,一路走到伊斯坦布尔的狂乱喧嚣——这是布赖森以他坦白得几近残酷、而且幽默绝顶的旅行者之眼,所呈现出的一个欧陆世界。 -
时尚的精髓
本书描述了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类对优雅、品味及奢侈的欲望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其所为美食、时装、室内装饰等领域所制定的标准,至今仍然发生着作用,这就是被18世纪法国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称为历史上四个伟大时代之一的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兴隆昌盛的、文化技艺臻于完美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法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代。在路易十四执政之前,法国贫穷、肮脏,盗匪猖獗;巴黎街道狭隘,铺砌粗糙,整个国家与时尚无缘。半个世纪后,法国已成为西方世界不容置疑的时尚中心,从时装、香水、美食、香槟酒,到家具、室内装潢,乃至镜子、雨伞和街灯,都被当时的人们追逐和仰慕;自那之后的三百余年,法国始终统领着世界的时尚。本书就是将这一传奇展现给人们。透过这个时代,可以看到对物质享乐的欲望是如何能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这一推动力的强大有时并不亚于人类伟大的精神。 -
耶路撒冷三千年
你會忍不住愛上這座城市, 它是人類的瑰寶,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 ──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 作者扎實的研究加上栩栩如生的描繪功力, 使得這本書無論是對學者還是門外漢,都將如視珍寶。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 ‧柯林頓2011年度選書,《經濟學人》2011年度最佳圖書! ‧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歷史學家、人文關懷人士,和一切胸懷大志者,全球30多國爭先搶讀! ‧經濟學人、出版人週刊、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書評、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新聞週刊、洛杉磯時報……各大媒體競相報導。 ‧聽最會說故事的作家,為你闡釋一個兼容天堂與地獄的城市! 耶路撒冷是一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個宗教的聖地, 更是唯一擁有兩種存在的城市──天堂與人間。 《塔木德》記載:「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人們卻說:「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 了解耶路撒冷的歷史,就明白世界為何演變至今日樣貌…… 耶路撒冷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今日的它與過去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座城市是亞伯拉罕諸宗教爭鬥的焦點,是信徒日增的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的聖地,是文明衝突的戰略要衝,是無神論與信仰齟齬的前線,是讓世人魂牽夢繫的去處,是惑人的陰謀與虛構的網路傳說發生的地點。 本書作者力圖中立,依年代順序講述耶路撒冷的故事,透過男男女女──士兵與先知、詩人與國王、農民與音樂家──的生活,與創造耶路撒冷的家族來呈現這座城市的歷史。目的就是說出事實,無論它們聽起來是否刺耳…… -
冷记忆2
☆内容简介 让·波德里亚被誉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具有煽动性的作家。他被认为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领军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孤独的神枪突击手,他也被称为是关于诱惑或关于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哲学家。在《美国》和《冷记忆1》之后,本书是超现实领域里一个个人系列纪录里的第三部。异质、非凡,具有才气逼人的原创性,波德里亚在本书中广泛撒网,在进行自传式回忆的同时,也结合了对于美国、文化产业危机、小说/理论新观念,以及对于后现代“口头”乱伦的进一步思考。波德里亚把哲学写作与诗意写作融合为一,再次以富有洞见的迷人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对于现实的注解。 ☆媒体评价 《冷记忆2》是波德里亚思想精华中的精华。性爱追求平衡,美国胜于欧洲,虚无主义玩笑似的人间蒸发。这是一部回忆录,它介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科幻作品之间,其微妙的力量就在于波德里亚对分析与自反性冥思的融合。 ——Susan Willis, Duke University 犀利,阴郁,才气卓然,具有爆发力,这些碎片都有各自所针对的目标:我们的技术理性的优越感与胜利进程的基本预设——以及我们“当前各种形态的绝望”。 ——Mike Gan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
艺术的故事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
甲骨文
一個生長於四川偏遠鄉下、渴望背井離鄉的年輕學生; 一位在北京俄羅斯街區操作黑市貨幣的維吾爾裔商人; 一名死於文革的甲骨文專家……這些形形色色的面貌, 交織出一幅充滿戲劇張力、真實動人的中國之旅! ★榮獲2006年《時代雜誌》最佳亞洲圖書、《紐約時報》百大好書獎、2006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最佳作品入圍。 ★《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華盛頓郵報》、《科克斯書評》、《書單雜誌》等書評推薦。 古商朝遺墟,是一座地底城市,包括城牆與城內, 考古學家正在描摹一個現代人未曾經見過的城市。 甲骨有可能被埋在土裡長達三千年,一直在等著被挖出來說故事。 而地面上,則是另一堆完全不同的現代建築…… 兩座牆:一個古代,一個現代;一個地下,一個地上。 如果用立體的角度來看這片風景,加上第三個空間:時間, 你所看到的,將是一個三度空間的人類社會。 彼得.海斯勒,《華爾街日報》北京辦事處的最後一名剪報員,在平凡無奇的剪報工作中,寫下在中國與形形色色的人的相遇,這些人帶他到許多地方──有些在中國,有些在美國,甚至是新疆或台灣,從他們的故事裡,他慢慢的發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鏡頭裡的景色可以是任何國家的景色,而隱藏在其中的時間線,則連結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文化的歷史脈絡。 ★大陸學者李雪順、文化評論家南方朔、「中天書坊」主持人陳浩、《新新聞》總編輯楊照 強力推薦! 彼得.海斯勒用甲骨文精心佈置了一場令人目眩神搖的遊戲。─《紐約時報》,史景遷 海斯勒深入挖掘了一些從未人知的故事……每個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出版人週刊》 《甲骨文》是由海斯勒收集來的故事所鬆散串連而成的隱喻,當放在一起讀時,能使我們預卜今日的中國以及它的未來走向。─《華盛頓郵報》 海斯勒描述了不斷轉變的現代中國……這是一部重要且具教育性的作品;對於中國未來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觀點。 ──《書訊》 一段卓越的旅行紀錄,以提供一個國家少許的瞭解。 ──《科克斯書評》 《甲骨文》榮獲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的提名,實在難得,這當然也代表了本書所具有的文學價值和社會認可度。──李雪順(長江師範學院大學外語部主任) 本書其實就是一本隱喻拼圖之書,它是中國大變化時代的浮光掠影,……我相信憑著此書,作者無疑的已將晉身為新一代美國最佳中國通之列。──南方朔(文化評論家) 作者是一個說故事的能手,他的作品像是日常真人實事的浮世繪,……彼得.海斯勒的《消失中的江城》與《甲骨文》讓我驚艷,手不釋卷。──陳浩(中天書坊節目主持人) -
沙郡年记
阿尔多·李奥帕德(ALDO LEOPODL),1887年生于美国爱荷华州。耶鲁大学毕业后不久,他进入美国林务署,担任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纳州的助理林务官,从此投身自然保育工作,并成为美国保育运动先驱。1943年,就在《沙郡年记》手稿完成后不到一个月,李奥帕德不幸在协助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时丧生,本书送成为他对自然保育工作的最后宣言。 本书涵盖了生态学、哲学、文学、历史等多方面知识,既严肃深邃 -
西班牙旅行笔记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
美的历史
享誉国际的意大利小说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翁贝托‧艾柯所编著的第一部图文书,佳评如潮,新书观点众所瞩目!已出版28种版本,风靡全球。《艾柯谈美丑》的另一本《丑的历史》: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579688/ -------------------------------------- 《美的历史》(内頁: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27039124/)是艾柯第一本“有图为证”的著作,全书做多层次布局,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美”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藉由本书,艾柯带我们一步步穿过许多历史时代,从古典以至当代,一路破除成见,打开新视角,来到今天的审美观:今天的审美世界是一个宽容、综纳百川的多神世界。 这部极度精美、份量十足的作品,提供读者多层次的路径,包括流动的文字记叙、绘画与雕刻等丰富的例证,另也将每个时代的作家、哲学家所摘选以及比较的说明内容收录其中。对读者而言,此书犹如一部美的概念的指引地图,引人惊奇地走入一趟趟精采的旅行。 本书图文并茂,全彩印刷。作者以独到见解,将美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美的发展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广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呈现方式具独特的质感、美感,俨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宝典。 艾柯是一位思想敏捷、面面俱到的好向导,对许多随他踏上这趟审美之旅的读者,此书是既精采、又好用的“路线地图”。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美是要冷静、理性观察的东西,还是会牵动灵魂的媒介?在艾柯的引领下,我们走上这么一趟引人入胜的审美之旅,探索多变的“美”观,从古希腊以降,直到今天,并研析历世与美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除了密切检视视觉艺术,并援引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印证,他还扩大探讨范围,考虑爱情、女性的角色,以及丑、残忍,甚至魔性等课题。 本书将美的历史脉络呈现,它不仅是一部艺术的历史或美学史,而且是作者融合两者为美的概念所下的定义,涵括的范围自古典到现代。书中论及的美包含绘画、雕刻、建筑、电影、摄影、装置艺术以及文学等,领域广泛,包罗万象,以使广大的读者都能信服。 -------------------------------------------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的推荐语: 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单纯由艺术史角度着眼;艾柯的学问取向广阔,讨论不只限于艺术史,更旁征博引,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哲学思想史寻找他山之石借鉴,在美学之外借助相关知识做讨论的切入点。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