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冷记忆1

    作者:[法] 让·波德里亚

    波德里亚在1980-1985年间的思想碎片。关于性、福柯、阿尔法·罗密欧、白血病、天主教、柏林路、洛朗·法比尤斯、让-保罗二世、玫瑰、南极洲、列赫·瓦文萨、泥地摔跤、季诺维也夫、色情电影、雪、女权主义、雅克·拉康、史蒂维·旺德、麦克尔·杰克逊、帕勒莫、DNA和恐怖主义。这本书具有一种忧郁的气质,而忧郁正是事物的特定状态。
  • 阴翳礼赞

    作者:[日]谷崎润一郎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收录《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厕所种种》六篇随笔,是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阴翳礼赞》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衍生开来,探讨了东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处。其他各篇也围绕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行文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可以说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
  • 误读

    作者:[意] 安伯托·艾柯

    《误读》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很薄的小书,但一个下午绝不能轻松对付了它。需知:这些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天马行空、颠三倒四的文字中,却有着艾柯最“愤世嫉俗”的批评。 在一个颠倒了的《洛丽塔》版本中,安伯托·安伯托苦苦追求着一位有着“缕缕白得撩人情欲的头发”的老奶奶:乃莉塔。在数学年第121年的一个考古会议记录中,地球北极的约瑟夫王子土地大学的阿努克·奥马教授宣读了一项关于大爆炸发生之前意大利诗歌的发展程度的最新考古发现。我们还被获准阅读出版商的内部审读报告,编辑否定了《圣经》、《神曲》、《实践理性批判》等书稿的出版价值,因为显然,它们或者不能解决版权问题,或者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一个密访天堂被电击而死的记者的笔记本中,我们得知了上帝他老人家的近况,还有,那些惹是生非的天使,由于天堂里的政治动乱,被发配到第十层天的锅炉房里去了……以及,更多无法被转述的文本。
  • 托尔金的袍子

    作者:[美] 瑞克·杰寇斯基

    《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是一本有纳博科夫标志性手绘蝴蝶的签名本《洛丽塔》、一件衣角有“R•托尔金”铭牌的袍子、一卷一百二十英尺长的《在路上》原稿、一册由伍尔夫夫妇印制发行的艾略特的《诗集》……珍《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交易充满了心机算计、叫嚣怒吼、懊悔扼腕,但它也充满了惊喜、友谊与感动。 《托尔金的袍子》追溯了二十部二十世纪经典著作的问世过程,其中不管哪一部,都是全世界读者和收藏家眼中的珍品。曾任文学教授、后又经营珍《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买卖二十多年的作者杰寇斯基,以他对文学和珍《托尔金的袍子:大作家与珍本书的故事》的独特感悟,用风趣平实的文笔,带我们走进名著珍本的世界。通过作者经手的这些作品——《洛丽塔》、《道连•葛雷的画像》、《儿子与情人》、《撒旦诗篇》等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这些作品当初问世的曲折历程、文坛巨匠的趣闻轶事、收藏与转手的因缘巧合,也瞥见了精彩刺激的商场心机。
  • 阅读的女人危险

    作者:(德) 博尔曼

    内页欣赏: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5111277/ 本书图文并茂,编排与印制都非常精美。作者从全世界的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收藏者搜集近百幅表现女性阅读的绘画、素描和摄影作品,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解说13到21世纪女性的阅读史,让读者轻松愉悦地进入女性的阅读世界。 正文之前是德国最著名的读书类节目主持人、女作家埃尔克•海邓艾希的长文,向读者生动活泼地讲解女性在“阅读史”的“悲惨”遭遇。主文《阅读的女人危险》提领全书,见解独到,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女性阅读的乐趣,以及女性阅读与男性阅读的不同之处。 阅读的女人为何危险?对男人危险还是对自己危险?女人为什么要阅读?女人读什么书?世俗与男人如何影响了女性的阅读?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优美文字,借由精美的图画,一起进入女性的阅读世界。 --------------------------------- 目录 序:一群小苍蝇!(埃尔克•海邓艾希论妇女阅读过度之危险)10 维托里奥•马泰奥•科尔科:《梦幻》(局部图) 泰奥多尔•鲁塞尔:《阅读中的少女》 安塞尔姆•费尔巴哈:《保罗与弗兰切斯卡》 哈拉尔德•梅茨克斯:《窗前阅读的女子》 邓肯•格兰特:《壁炉,菲茨罗伊广场》 阅读的女人危险(13至21世纪图画之中的阅读史)20 让-巴蒂斯塔•西梅翁•夏尔丹:《私人生活的乐趣》 皮埃尔–安东尼•博杜安:《阅读》 阿基坦的埃莱诺之墓 伦勃朗:《阅读中的老妇人》 彼得•扬森斯•埃林加:《阅读中的妇人》 路德维希•埃米尔•格林:《贝蒂娜•冯•阿尔尼姆》 瓦尔特•朗特•帕尔默:《躺在吊床上的午后》 安德烈•迪努瓦耶•德•塞贡扎克:《西多妮–加希丽埃勒•科莱特》 安德烈•柯特兹:《波纳的安养院》 扬•弗美尔:《读信的蓝衣少妇》 爱德华•霍珀:《旅馆房间》 费利克斯•瓦洛东:《躺着读书》 第一部分:文字以此为家(天赋异禀的女读者) 38 西莫内•马尔蒂尼:《圣母领报图》 胡戈•凡•德•胡斯:《波尔蒂纳里祭坛》 安布罗斯•本森:《阅读中的玛利亚玛达肋纳》 米开朗琪罗:《库比城的西比尔》 第二部分:知心的时刻(陷入沉迷的女读者) 48 多梅尼科•费蒂:《阅读中的少女》 伦勃朗:《阅读中的老妇人》 雅各布•奥克特维特:《向阅读中的女子示爱》 彼得•扬森斯•埃林加:《阅读中的妇人》 扬•弗美尔:《读信的蓝衣少妇》 第三部分:生活乐趣之所在(自视甚高的女读者) 58 弗朗索瓦•布歇:《蓬巴杜夫人》 让•拉乌:《信函》 弗拉戈纳尔:《阅读中的少女》 约翰•恩斯特•海因修斯:《安娜•阿玛莉亚公爵夫人》 让-艾蒂安•利奥塔尔:《阿黛拉伊德夫人》 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菲格尔:《赎罪中的圣玛达肋纳》 第四部分:令人陶醉的时刻(多愁善感的女读者) 70 弗朗茨•艾布尔:《阅读中的少女》 古斯塔夫•阿道夫•亨尼希:《阅读中的少女》 卡尔•克里斯提安•康斯坦丁•汉森:《艺术家的妹妹》 劳伦斯•亚玛-泰德玛爵士:《我们的角落》 安东•埃伯特:《晚安故事》 安塞尔姆•费尔巴哈:《保罗与弗兰切斯卡》 第五部分:对自我的追寻(全神贯注的女读者) 82 爱德华•伯恩-琼斯爵士:《凯蒂•路易斯的画像》 拉蒙•卡萨斯-伊-卡波:《舞会后》 让-雅克•埃内尔:《阅读中的女子》 爱德华•马奈:《阅读》 雅姆•雅克•蒂索:《寂静》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灯下阅读》 查尔斯•波顿•巴伯:《抱着哈巴狗读书的少女》 洛维斯•柯林特:《阅读中的少女》 泰奥多尔•鲁塞尔:《阅读中的少女》 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爱丽丝•利德尔》 文森特•凡•高:《阿尔勒城妇人》 佩德•塞韦林•克勒耶:《玫瑰园》 维托里奥•马泰奥•科尔科:《梦幻》 第六部分:小小庇护所(寂寞难耐的女读者) 106 杰西•玛丽昂•金:《魔术的语法》 海因里希•福格勒:《玛尔塔•福格勒》 卡尔•拉松:《阅读中的卡琳》 奥古斯特•桑德:《多瑙河畔林茨市的小学女教师》 威廉•哈玛绍:《内景与读信的妇女,海滩路三十号》 彼得•伊斯泰德:《内景与阅读中的少女》 阿尔贝•马凯:《裸女立像》 罗伯特•布赖尔:《阅读中的妇女》 爱德华•维亚尔:《图书馆内》 费利克斯•瓦洛东:《戴黄项链的女读者》 埃里希•赫克尔:《阅读中的女子》 亨利•马蒂斯:《朗读》 苏珊•瓦拉东:《女裸像》 格温•约翰:《康复期的女病人》 嘉布莉乐•明特:《阅读中的女子》 邓肯•格兰特:《壁炉,菲茨罗伊广场》 凡尼莎•贝尔:《艾玛瑞丽丝与亨丽埃塔》 卡尼亚丘•迪圣彼得:《维基夫人的画像》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洛维奇•杰伊涅卡:《读书的少妇》 爱德华•霍珀:《旅馆房间》 希欧多尔•米勒:《李•米勒与坦妮雅•兰姆》 伊芙•阿诺德:《玛丽莲•梦露阅读〈尤利西斯〉》 译注 148 德文原版图片信息 152 哈拉尔德•梅茨克斯:《博览群籍的女性》 160
  • 莎士比亚书店

    作者:[美] 西尔维亚·毕奇

    【巴黎左岸朝圣地,“迷惘的一代”的精神家园,《尤利西斯》由此起航】 【莎士比亚书店创始人回忆录,亲历二十世纪文坛传奇】 中国内地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尤利西斯》的出版社:译林20年后的致敬—— 翻译家、书评家 恺蒂女士熨帖译笔,万字长文导读,300条专业注释 东方早报上海书 评 知名插画师李媛手绘封面 独家附赠莎士比亚书店店标纪念藏书票 诚意收录《尤利西斯》手稿、出版合同及其他珍贵历史影像 爱德印刷公司最美精装呈现 一九一九年,莎士比亚书店在巴黎左岸悄然开张。渐渐地,它成了人们梦想中的书店——是书店、图书馆、出版社 ;是银行、邮局、文化沙龙;是文人雅士汇聚的据点,英法文学交流中心,是“迷茫的一代”之精神殿堂。 西尔维亚以率直风趣的文笔,将繁华热闹的左岸风景徐徐展开:乔伊斯禁书《尤利西斯》的出版盛况;安塞尔《机械芭蕾》的疯狂演出;海明威解放迪皮特朗街的神勇英姿;醉酒差点跳下楼的菲兹杰拉德,拿乌龟捉弄人的纪德……守着这座书本砌成的城堡,一个单纯的爱书人西尔维亚,看遍作家百态,尝尽人世冷暖,见证一段以书结缘的文坛传奇。
  • 百变小红帽

    作者:[美] 凯瑟琳·奥兰丝汀

    1697年一个穿红色连帽披肩的小女孩,在森林里遇见一只狼之后,就在各个时代幻化出不同的角色:她是被保护、被训诫的纯洁女孩儿;却又曾经勾搭大野狼;或摇身一变在好莱坞夜总会大跳艳舞;搽密丝佛陀口红,喷上香奈儿五号香水,开红色敞篷车,到处卖弄风情;甚至掏出武器将危害她的家伙干掉……她的演技毫不含糊,她永远是世人心目中的百变女主角——小红帽。 一则看似简单的童话,为何引起文人,艺术家,心理学家,民俗学家,女性主义者,广告人等诸多人们的兴趣,不断地在各种媒体上被改编再造? 这本书充满了有趣的历史典故,通过具有洞察力的分析与解构,为读者揭开红色连帽被肩下的所有秘密。
  • 巴西:未来之国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中文首译本 茨威格“明日的世界” 一部真正的杰作 ---------------------------------------------------------------------------------------------------- 《巴西:未来之国》出版于1941年,今天读来,依然是一本了解巴西的最佳书籍。前三章历史、经济和文化,从总体上介绍巴西;后几章则是巴西主要城市的介绍,有游览的心得,有历史事件的穿插,并有议论。茨威格戴上康德的红色眼镜,见到一个玫瑰色的巴西。他于贫苦中看见美好,于哀伤中看到富饶,在苦痛中望见快乐。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由一位懂得观察、感受和生活的人写成,既有专业的研究,对数据的引用,也有一位可敬学者的感性观察。 这本书完美地再现了巴西的过去,更寄托了茨威格对人类文明的全部希望。这里的“未来”并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甚至不是指科技、艺术等文化形式,因为文明发达的欧洲社会也难逃两次世界大战的厄运,这里的“未来”指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现实版本。对茨威格来说,欧洲已是“昨日的世界”,而巴西才是“明日的世界”,为全人类指明整个世界的明日图景。 本书由巴西葡语版译出,再由德文校对,以求准确清晰地介绍巴西,并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著风采。
  • 丑的历史

    作者:[意]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

    本书以图文资料与独特的见解深度剖析世人对“丑”的成见,颠覆传统审美观,形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审丑观念史。
  • 希腊神话故事

    作者:[德] 古斯塔夫·施瓦布

    《希腊神话故事》为读者敞开了一扇观察和认识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口。作为反映古希腊神祗和英雄故事的《希腊神话故事》的确给人类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本书波澜状阔的文化氛围和悲壮的历史,亦为读者掀开了那令世界难以忘怀的扉页。
  • 宽容

    作者:(美)房龙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象江河那样彼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 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 ※ ※ 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 到了早晨,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 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三十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 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 ※ ※ 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漫游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下。 他拒绝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 但他偏要说话。 他把脊背转向老者,两眼搜寻着不久以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小时候,我的世界只是父亲的花园。 “早在创世的时候,花园东面、南面、西面和北面的疆界就定下来了。 “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嶙嶙白骨。 “‘骗人!上帝喜欢勇敢的人!’我喊道。于是,守旧老人走过来,对我读起他们的圣书。他们说,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上人间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和花朵,果实和鱼虾,都是我们的,按我们的旨意行事。但山是上帝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 “他们是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就象欺骗了你们一样。 “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男男女女有同佯的血肉,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工巧匠细心雕琢的,光采夺目。 “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 他停住了,人群里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 “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 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过多久,爆发了一场特大干旱。潺潺的知识小溪枯竭了,牲畜因干渴而死去,粮食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声遍野。 不过,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况且,他们已经很老了,只要一点食物就足够了。 冬天降临了。 村庄里空荡荡的,人稀烟少。 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活着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 但是律法却说,“不行!” 律法必须遵守。 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守旧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诅咒孩子们忘恩负义。下过,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这样,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离那个漫游者回来的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并非易事。 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此后,旅程中的磨难少了一些。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人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它一步一步把人们引到新世界的绿色牧场。 大家相视无言。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守旧老人错了。” “他讲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撒了谎…… “他的尸首还在山崖下腐烂,可是守旧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子。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随后,人们解下马和牛的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造起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这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 ※ ※ ※ 几年以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作为智慧老人的住宅,并准备把勇敢先驱者的遗骨埋在里面。 一支肃穆的队伍回到了早已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是,山脚下空空如也,先驱者的尸首荡然无存。 一只饥饿的豺狗早己把尸首拖入自己的洞穴。 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现在那已是一条大道),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石上还写明,它是由前来感恩朝礼的后代所建。 ※ ※ ※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注:此为《宽容》序言,已收入中学课本
  • 机场里的小旅行

    作者:阿兰·德波顿

    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阿兰·德波顿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 2009年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他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访谈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人员、飞行员、首席执行官,乃至机场牧师;他还可以在出境大厅、入境大厅、机场限制区和机场酒店随意进出,德波顿以他独特的视角探索着机场这个熟悉又神秘的“非场所”,观察着其中的奇妙与庸俗之处,以及旅客与员工的互动。一周后,根据他的所见所闻,以他融合了风趣和智慧的一贯笔触,写出了这部非凡的跨界文化创意之作,探讨旅行、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的本质。让我们知道,待在机场里,可能比我们以为的更具启发性。
  • 单行道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这本书是本雅明的名作之一,一部意象集。这些意象都是他所生活的时代中的真实事物,比如邮票、加油站、早餐室、中国古董、手套、时钟,建筑工地、海报、啤酒馆等等,当然还有梦境。本雅明对这些事物的处理不是找一堆概念来辅佐,而是直接从事物本身深挖下去,找出文化深处与人的感性、理性深处的暗流。本雅明所观注的这些事物已随着时间而逝,但是本雅明的思想却仍然新鲜,对当今世界的学术、思想界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 书店的灯光

    作者:[美] 刘易斯·布兹比

    《书店的灯光》这本书是作者关于书店的回忆,也涉及到书与书店的历史。 在书中,作者不仅描绘了书店的氛围,回忆起自己阅读的启蒙,准确的将人与书店的关系比喻成“在人群中独处”。而且大半生与书和书店为伍的作者,还简单叙说了书与书店的历史,细数他所喜欢的位於世界各地的书店,还有许多跟书有关的动人故事。像是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如何请不懂英文的法国排字工人以手工排出有史以来最难懂的英语小说《尤利西斯》,并且在书的封面采用希腊国旗的颜色,以代表希腊城邦言论自由的传统,最後日夜赶工,终於在乔伊斯四十岁生日时,收到这本书的初版本。 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一个爱书人对书始终不变的热情,一个书店从业人员热爱书店工作的初衷,并且在网路与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下,对於书店未来的审思。
  • 浮图

    作者:简直

    《浮图》是一部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描绘了一个与奥威尔《一九八四》恰成反 面的文明图景,其中倾注了作者对理想社会、中国梦的诸多设想。小说中三位倦于职场 生活的都市人误入飞地浮图县, 被其中的世外美景、古朴人情及祥和的社会生活吸 引, 停留数日后,对于生活、生命有了新的感悟,从而各自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向。 此书引发出当代人对于历史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众多现实问题的新一轮深思。
  • 大串联

    作者:雪屏

    假如没有那次大串联,我现在可能也跟很多人一样,娶妻生子,买房置地,赶上黄金周什么的还去什么地方旅旅游。老了,就打打太极拳,跳跳交际舞,或开车到水库钓钓鱼。恰恰是我十七岁的那次出行,叫我知道了人的内心深处蕴含着那么多深不可测的黑暗层面,几乎想都想不到……这一发现,居然影响了我的一生。
  • 一个都不正经

    作者:张发财

    张学良有个情人是贝聿铭的继母,俩人在美国打得火热。赵四小姐生气,但对象不是张少爷反而是唐德刚!原因是这关系是唐先生帮忙联系上的。 蒋经国的情人章亚若的第一个老公是他表哥。她给表哥一封信就休了他,他看完信就自杀了。我想说的是——请相信文字的力量。 武昌起义跟孙中山黄兴没啥关系,跟同盟会更没关系。造反的主要骨干都是“共进会”和“文学社”的,会员和社员几乎都是黑社会。 洪秀全不知道圣诞节,太平天国也从来不过圣诞节。他创立了一些独有的节日,“爷降节”、“东王升天节”、“哥降节”。过节就放鞭炮,整得挺热闹。 洪秀全从吃到拉的器皿全是黄金的,李鸿章攻陷南京后惊呆了,说:“噢卖糕的,跟洪逆比,陛下算个哪根葱啊!” 民国22年一两银子和一块银元的汇率是0.715:1。郁达夫一部2万字的小说卖了1000块大洋合715两白银,换人民币大约是30万左右,在上海买了栋别野,就这样还在文章里哭穷。所以千万别信文人的鬼话。 …… 本书是这些历史段子的合集,一部分来源于他的微博,一部分是他最新的创作。 全书分为:“搞、雷、囧、牛、衰、扯、邪、装”等等八个章节。 这本书有腰封,出版社不同意不加,腰封上写的是: 本书部分内容可能会引起读者生理或心理不适,阅读前请准医嘱 建议阅读场所:马上,厕上……不推荐枕上,以防过度兴奋导致失眠或影响夫妻生活
  • 反恐暗战

    作者:[美]文斯·弗林

    《反恐暗战•强权国家》是一部了解国际政治斗争内幕和恐怖主义真相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告诉你美国、伊朗、以色列、巴勒斯坦……到底为什么争斗不休?《纽约时报》总榜第一! 作者为最受全球政治家追捧的畅销小说之王文斯•弗林。 “别人总想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做什么,美国中央情报局总想知道文斯·弗林在写什么。” 自从1999年文斯·弗林第一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以来,美国总统换了好几届,但无论是克林顿、小布什还是奥巴马,无一不是文斯·弗林的忠实粉丝。 文斯·弗林的小说,和国际政治本身一样紧张、刺激、悬念丛生;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民族的信仰、利益、价值观的冲突,构成了一个接一个的危机与战场: 永远命悬一线的主人公,潜入美国白宫、英国白金汉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窃取机密情报,直面残暴的恐怖分子和更加险恶的国际政治阴谋,其情节的真实性,令作者本人一度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视对象;《反恐暗战》系列不仅被普通读者当作了解恐怖主义和国际政治阴谋的必读书,长期雄踞畅销榜,也被中央情报局当作反恐教材。 文斯·弗林成功预言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集团的崛起,他对国际局势的理解和判断,使其成为最受全球政治家追捧的畅销小说家。 翻开本书,直面石油争端、恐怖袭击背后,世界政治斗争的现场与真相。 “文斯•弗林依旧是动人心魄的政治阴谋小说之王。”——《达•芬奇密码》作者 丹•布朗 “(《反恐暗战》系列)情节策划精巧、火爆……关于战争中的政府和人民错综复杂的情节,信手拈来。情节有趣,扑朔迷离。”——《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文斯•弗林总在畅销榜第一名是有理由的。”——《纽约邮报》 “文斯•弗林笔下有讨人喜欢的人物,还有对21世纪中东纷乱政治的深入理解。”——《出版人周刊》
  • 失控

    作者:[美] 凯文·凯利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2006年,《长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这样评价该书: “这可能是90年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并且是“少有的一年比一年卖得好的书”。“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在那时人们还无法想象博客和维基等大众智慧的突起,但凯利却分毫不差地预见到了。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这本书所记述的,是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 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
  •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人们要做好一件事,大都是从向往开始,如登高望远,对那遥遥可见的风景,充满无限的憧憬,这便是第一境。继而为之痴迷,苦苦追求,虽山重水复、万险千难也在所不惜,这便是第二境。许多人就在这第二境中停顿了,退却了,或者倒下了,吃尽跋涉之苦,却未曾尝到攀登之乐,因为他没有达到那风光无限的第三境。难就难在第三境,妙就妙在第三境,那是艰苦跋涉之后的突然发现,是长期积累之后的妙手偶得,是废纸三千之后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