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中国名画
《你应该读懂的100幅中国名画》作者以细腻生动的文笔,分析了中国从古至今、各流各派的艺术杰作和其产生的历史、心理动因,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艺术精神世界的大门。品读本书,你将领略到远古艺术的吉光片羽、商周艺术的惊蛇走虺、秦汉艺术的天马行空、魏晋南北朝艺术的复古开新、明代艺术的墨气淋漓、清代艺术的浑融大成、近代艺术的跋涉彷徨;你将与顾恺之、阎立本、张萱、周昉、韩滉、李公麟、张择端、苏轼、文通、赵孟姚、黄公望、文征明、董其昌、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等艺术大师面对面,体会他们创作的狂喜和艰辛……最后,本书将带你登堂入室,把握中国艺术的精髓。 -
流行文化社会学
流行文化虽然早已在古代和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但其盛行以及在社会中的普遍化和渗透,则明显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情。当代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更使流行文化成为无所不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
本书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语言学、符号论等多学科的角度,对流行文化进行了研究和理论总结,紧密结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丰富而多样的具体现象,对流行文化进行了观察和经验分析。本书涉及流行文化的结构特征、流行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表现形式,以及流行文化与人们心态和精神状况的紧密关系,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流行文化的性质及其运作逻辑。 本书作者旅居法国巴黎二十余年,身处西方文化基本理论最重要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当代流行文化最主要的发源地。思想土壤和生活旋律相结合,使得作者既能与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频频切磋学问,又得以在空间上最近距离地观察和体验流行文化,从而使这本创新研究的流行文化社会学著作,兼备了扎实深刻的理论基础与新鲜生动的资料例证。 -
跨文化对话(18辑)
要建造更合理的世界就不能回避文化间的合作,对话是进行这种合作的根本途径。“对话杂志”致力于完整和多元地传播中外新思想,以建立“多元负责协力的社会世界”为重点。及时用世界眼光进行思考和交流。本辑以“全球协同治理”为主打专题,以“教育的黑洞”为次重要专题,集合了埃德加·莫兰、陈力川、赵汀阳、柳鸣九、安乐哲、佛克马、科克多、魏菲德、高宣扬等一批世界一流作者,阵容强大,实力深厚,看点颇多。 本期的“全球治理专辑”正是当前经济学界、社会学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公司治理正是当前国内众多经济类期刊的报道热点;本辑的文章则是从更高的视野对这些话题进行评析,所选文章均为一流作者。 本辑中的若干作者在当今中国人文社科读书界是非常具有号召力的人物。佛克马、科克多、埃德加•莫兰、赵汀阳、柳鸣九等更是世界一流思想家、学者。 -
挽救中医
导读:从资本阴谋到制度陷阱 第一辑 洛克菲勒的资本阴谋及其药品帝国真相 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药品史话》节录 第二辑 余云岫现象 余云岫关于处理旧医的提案 余云岫观点的真伪辩 近代杰出的医学家余云岫医师(1879~1954) 中医科学必须彻底告别“余云岫现象” 第三辑 建国后的中医政策与波澜(上) 中医问题资料(第一辑) 第四辑 建国后的中医政策与波澜(下) 检查我在卫生工作中的错误思想 《健康报》批判王斌在中医问题上的错误思想 批判贺诚同志在对待中医的政策上的错误 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光辉历程(1949~1994) 第五辑 中国中医药业现状一瞥 我国中医从业人员建国55年零增长令人忧 面对药价虚高,还要发多少“空弹” 中医院校西医课程教改取得成果 2004年5万余无证行医户被取缔 全国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健全和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不容忽视 百余居民为“游医”求情说明什么? 第六辑 呼吁与反思 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的问题 不能用中西医结合来取代中医 谈谈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 加强中医药学的继承、整理与研究工作 致彭真、谭震林、崔月犁等同志的信 中医亟待抢救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 致温家宝总理信 关于中药在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的遐想 从毛泽东的“针灸外交”谈当今“中医药国际化” -
中国人:观念与行为
《中国人:观念与行为》透过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来分析一些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的根源,并力图从人生观、人际关系、道德政治、家庭环境,以至生病进补和女性事业等方面,作社会学上的观察和分析。作者意在提醒我们:看看处于现代生活中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将来中国人的行为和观念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相信《中国人:观念与行为》可为当前中国的社会伦理学研究提供一个引导读者了解中国人观念与行为的社会学通俗读本。你是否对某些人的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感到不解?你是否对当前社会上的道德冷漠、行为混乱感到不解?你是否对办事讲人情关系感到不解? -
岭南人文·性格·建筑
岭南建筑,作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一种现象,与岭南文化、性格相表里,岭南人敏捷敢闯的思维,曾一度开风气之先。岭南建筑的创作实践和发展的过程蕴涵了建筑的地域、时代、文化、性格等各方面整合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本书总结和加强了岭南建筑的理论研究,它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
文化批评
书摘 责任感这个词儿已被当今文学界所厌倦。以流行的看法,它像绳索——如果出于作家自身,写作就会如同自我捆绑起来,不得轻松,难以随心所欲、呼风唤雨地过把瘾;如果是来自某某人的要求呢,则是外加的束缚,更谈不上写作的自由了。于是,责任感几乎被当今文学推出门外。以致八十年代初那种“为民请命”的作品,干脆被定性为非文学。 前不久,牛津大学一位博士生写来一大堆问题叫我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是,中国作家太注重责任感,因此扼制了艺术创造。问我是否如此。看来,整个世界的文学都讨厌责任感了。 可是,到底什么是责任感呢? 中国作家大喊责任感是在“文革”刚刚终结的七十年代末。之所以这样大声鼓噪,首先是为了使文学对社会生活有“说不”的权利——是为了文学的自由,而不是不自由;同时还为了唤起同行,唤起良知,以笔为旗,以笔为矛。在那个时代,文学的责任感主要是社会责任感,因为那时社会问题压倒一切。倘有人弄些性美的,再高超也不会被理睬;虚无飘渺的武侠言情更会被人们弃置一旁。尽管那种充满责任感、充满激情的文字,常常直白浅露,但这样的写作,是发自内心的呐喊,一样会有进入自由状态的快感,让人“过瘾”,只不过不是在玩文学。因为它神圣地充溢着社会良心。 不要把那个时代文学的直白归咎于责任感。直白恐怕正是那时代的一种需要。于是,我对那位牛津的博士生说—— 责任感说到底是一种社会良心。当然作家写作的出发点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出自良心或责任;而责任也并不单是社会责任,它还具有深广的内涵。人道主义同样是一种责任。再有,文化责任感也是一种社会良心。更准确地说,应叫做文化良心。 正像八十年代初我关注畸型社会中种种小人物的命运一样,进入九十年代后,我特别关注在急速现代化与市场化中文化的命运。一方面,由于文化问题跑到台前,变得紧迫和危急;另一方面也许我是文化人,便自觉地关注甚至关切到文化本身。如今,现代化的负面造成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的问题,正在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文化——比如正在被大规模的“城改”所涤荡的城市的历史文化性格问题,至今依然被漠视着。可以说,每一分钟里,我们的城市中都有大批文化遗存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被摧毁。历史遗存和原始生态一样,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毁灭,无法生还。生态关乎人的生存,所以容易被看到;文化关乎人的精神,就常常不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当前城市正走向趋同化的飞速演变中,我相信自己的一种可怕的预感,即三十年后我们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城市文化将会所剩无几。清一色全是高楼大厦。这是多么迫在眉睫又水深火热的文化问题!文化的魅力是个性,文化的乏味是雷同。那么,为此而呼,而争,而辩,而战,不应是我们的责任? 责任感是一种社会承担。 你有权利放弃这种承担,但没有权利指责责任——这种自愿和慨然担当的社会道义。为了强调这种文化责任,我更愿称之为文化良心。 我们这个白诩为文化大国的国家,多么迫切地需要多一些虔诚又火热的文化良心!P9-11 -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ISBN:9787106022969,作者:万建中著 -
中国符咒文化大观
超越自身的局限,是古代中国人的一个梦想,而方术则是实现这个梦想的虚幻依凭。这种依凭让今人感到可笑,但人类毕竟无法拒绝童年的幼稚,正如若干年后的人们无法拒绝今人的幼稚一样。何况这种幼稚中还蕴含着古人奇异而丰富的想像,强烈而经久的生命冲动,沉沦又隐现的古文化谜底。 符咒就是这样一篇人文进化过程中的幼稚童话。 所谓符咒,其实是两个东西:符箓与咒语,虽然有时符中有咒,咒中伴随着符。符咒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巫术之一。 -
亚当之脐:人体的自然和文化史
本书分12个章节,从头到脚逐一描述人体的不同部位,作者西姆斯将人类文明史和进化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章风格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他从全新的角度入手,一一剖析了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身体部位,他揭开人体器官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探究竟,打破我们心中积聚的恐怖和忐忑。 -
日本文化论
本书是由加藤周一先生的“日本杂种文化论”和“日本现代模式论”为主构成,所论涉及广泛的文化范畴。它通过政治文化、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学艺术诸领域,透视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的现代,解剖日本社会和文化的不合理现象。 -
古代字体论稿
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进行研究已长达数十年之久。他的《古代字体论稿》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在1978年再版的20年之后,1999年,启功先生再次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对记者说:“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字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汉字字体的研究。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启功先生这部《论稿》会更加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它又一次修订再版,也很好地满足了学术界研究的需求。” 谈到这本书的写作缘起,米寿老人启功先生谈兴仍浓。他说:“汉字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字体演变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那时,我自己在写字、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隶书,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费了好大劲儿。我想把这些问题都记下来,所以1961年我开始写,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又会带出另一个问题,后来渐渐地,就形成了这本书。” “费了好大劲儿”的说法,是启功先生惯用的谦逊随和的表述,但这句话也恰恰透露了《古代字体论稿》一书的深厚功力。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该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含量极为丰富深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说:“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发展中种种缠杂不清、甚至相互抵牾的说法进行了逐一的清理,并且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套用一句老话,称得上是‘老吏断狱,铁案如山’。他是真正地把字体方面的很多问题搞清楚了。” 《古代字体论稿》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董琨指出,启功先生的“实物与文献互证”的科学方法和他辩证、发展的历史观,以及他尊重前贤而不迷信成说的治学精神都是具有启 发意义的。正因为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所以启功先生能够得出带有科学预言性质的推论。例如,在六十年代初没有出土资料可以证明的情况下,他就推论秦代有汉隶样或接近汉隶样的文字,这一预言在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得到了证实。 淡泊谦逊的启功先生一再强调:“书无足论,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修订和补充,这里的材料没有什么遗漏和空白了。”的确,《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而最令启功先生欣慰的,就是那两种新出土的材料战国中山石刻 和秦律简的补充。启功先生的字体研究和材料搜集工作成就斐然,其过程无疑是艰辛而寂寞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张恩和教授倡言:“启功先生这部书虽名《古代字体论稿》,实应正名为《古代字体论纲》。因为在这部书中,启功先生实际上已经为‘汉字字体学’架构了体系,勾画了轮廓,指出了方向。他不是静态地说明大篆、小篆、隶书、八分等字体各是什么,而是动态地解释了这些字体的形成、发展和流变。同时, 他结合时代、地域、作者、工具等诸多因素来考察字体的流变,很多问题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都可以形成专著。这明,建立汉字字体学这一学科,已经具备基本条件了。”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也指出,《古代字体论稿》是一部汉字史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书法学兼汉字学的论著。它提出了“字体”概念的多元内涵,将字体风格与字形结构一同纳入了汉字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当中。她说:“字形结构是外部形式的问题,眼睛可以观察,分 析容易操作,描述可以具体;而字体风格却是内在的问题,目治未能竭尽,很多因素的把握要凭心领神会,描述起来也难以具体,非有相当的识字、写字、观字、辨字的造诣,是难以做出可信服的结论的。启功先生不但是书法家,而且是书法学家,自然兼为文字学家,他在《古代字体论稿》中所总结的字体理论,是在考察了汉字发展史上诸多字体现象后总结出来的,又是凭着他书法家的眼光观察和体验出来的。”关于启功先生字体研究的丰富内涵,王宁教授总结说:“他的字体研究阐明了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规律,可以称作‘字体历史学’;同时他还论述了汉字字体分类和命名中的诸多现象,可以发展出一门‘字体分类学’;此外,他以汉字字体描述的方法,构建一套汉字字体描述的术语系,可以称为‘字体描述学’。所以,说《古代字体论稿》中包含着一整套科学的汉字字体学,是绝对不过分的。” -
佛教造像手印
编辑推荐: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造像量度经》和《重编诸天传》的点校本为第一部分,造像量度经是清代工布查布编著,清中期以来被奉为规范佛教造像的经典;《重编诸天传》为南宁僧人行霆据释神焕编著的《诸天传》补充订而成,主要论述天台宗伽蓝安置的古代南亚次大陆二十位诸天神之由来,并依《金光明忏法》等经典定其道场列位。本书对研究佛教造像尤为珍贵。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说明,以图为主,附有各种佛像、菩萨像、 -
日本庭园:空间美的历史
本书介绍了日本庭园的类型,既有池水庭园,又有枯山水庭园,或有“露地(茶庭)”。表面上看迥然不同,但都是日本庭园。这是因为日本庭园这一概念非指特定的样式,其包括了在日本列岛这一风土中的各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所孕育的各种样式的庭园。就这点而言,其同诸如欧洲的意大利式园林、法国园林和英国园林通常指特定时代、特定样式的园林,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换言之,日本庭园是历史形成的产物,要真正理解日本庭园必须了解日本历史,这是必不可缺的。 -
安溪寻茶记
一张勾连安溪茶叶的“江湖图谱” 品味安溪铁观音的“山头香” 领略璀璨多姿的“大美安溪” ——————————— 安溪,茶之原乡 有千米以上高山2934座 绵延起伏,神秘多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2座 勾画成安溪名山“图谱” 依循“图谱”,壮游安溪 你将在独特的茶乡风情中 发现中国茶叶清晰的脉迹 品味到大地的醇香 ——————————— 内容简介 这是一张勾连安溪茶叶的“江湖图谱”。作者选取了安溪县内32个有代表性的山头,以人文为关注点,循着茶叶的脉络,历数山上地中凡“重要者”,其中不乏“首次发现”。另外,本书还配有包括法国著名摄影师阎雷在内的众多摄影师为安溪拍摄的230多幅精美照片,书法家王乃通专门为本书绘制的名山图谱,帮助读者直观感受安溪独特的风土民情。 本书意在向读者传递一种观念:作为人类,在承受大地无私滋养的同时,如何对土地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如何更加尊重土地,保护环境,赋予土地以动情历史和厚重人文。希望读者们能在这张“图谱”指引下,亲自去壮游安溪,细细品味安溪铁观音的“山头香”。 -
在巴黎餐桌上
◎巴黎,和巴黎最好的一年:今日人们常怀想的巴黎的美好、艺术与人文,就是19世纪20年代,巴黎作为世界第一大城时的光辉与荣耀,也就是人们常常说起的“美好年代”。法式生活方式、法式人生观、法国文学、艺术、电影、料理都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准。而本书中就是通过讲述美食,反映当时的年代与当时璀璨的文化。 ◎和美食文学家费雪一样,作者是“深富人文精神的美食家典范”:当众人奉行米其林为至高无上的标准,他却认米其林已使得食物的评判统一化,失去了法国外省餐厅的多样化,还有人们自行开发菜肴的美好感觉。 作者李伯龄于19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生,因游学、工作等原因,有了多次来到巴黎的经历,并深深爱上了这个城市。本书通过描述作者多次品尝巴黎美食的经历,追忆了巴黎的欢喜与流金岁月。 更重要的是,这不光是一本简单的巴黎美食书,李伯龄在书中以简洁轻松但精准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写人、写饮食、写巴黎,有意无意间真实地记录了美好年代里巴黎的城市底色和不可复制的时代与风范。 -
创意城市X60
针对于当前图书市场的旅游图书泛滥却又没有新意的现象,我们引进了《创意城市》这套丛书,不再收录那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景点,邀请当地 60 个灸手可热的艺术设计单位呈献出60 个最新鲜、地道、独特的旅游景点,令读者仿佛由设计艺术名师引领游走于城市内的大街小巷发掘鲜为人知的惊喜。每本旅游书所参与的单位包括建筑师、艺术家、表演艺术家、音乐人、演员、设计工作室、时装设计师、插画家、摄影师、多媒体设计师、导演等等集合城中的创作大脑同行,他们更悉心为读者附上贴心指示和心得,非常亲切温暖。 《东京(创意城市)》是一套创意旅行的系列丛书,第一批包括纽约、东京、柏林、巴黎、伦敦、巴塞罗那六本书,于 2014年4 月率先上市。随后于 2014年尾将会 陆续以 2 本或 3 本的形式推出另外 6个城 市,暂定为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首尔、歌本哈根和洛杉矶等。每本书选取了所在城市的六十位创意人士推荐并介绍当地最有特色的景点、餐厅、咖啡馆、节日等等,衣食住行都包括其中,每个地点或事件都配以精美的图片,非常形象有趣。并由德国藉插画家 Funny Fun 缯画出各个城市的独特风彩。此外,随书更附上一张由当地的插画名师精心绘制的趣味地图, 尽显当地特色,别具收藏价值。本书依然在策划中,下一步计划涉及到香港、北京等城市。 也许,再没有像东京这样独特、方便,每天都能找到不同新发现的城市了吧。尽管包罗万有的元素共冶一炉,仍能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体验到美丽亲切的关怀和热切追求匠心独运的雅兴。它总是以贪婪的姿态追求新鲜感,巧妙地和传统调和融合,创作出新颖而独特的美学,如此的土壤才能孕育出无数多才多艺的创意人。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热爱这样的东京,希望把这份乐趣与其他人分享。正是这种洋溢的热情,扩展了东京特有创造力的可能性。 -
音乐神童加工厂
*首次展现西方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模式 *用法语、俄语、波兰语、英语进行的第一手采访 *访谈了90位小提琴手、建立了339位独奏学生档案 *分剖独奏职业的国际化、天才演奏家的低龄化等 *消除音乐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认知隔阂 *讲解大师班在晋级、精艺、扩展人脉等方面的运行规则 *关注评委、指挥、伴奏者、音乐会组织者、乐器修理师、音响师、经纪人等少为人知的重要角色 *音乐教育不仅有关乐器技艺的练习与打磨,更是一次社会化过程 ———————————————————————————— 19世纪的意大利曾有这样一则传说: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把自己的灵魂交给魔鬼,由此换得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你是否也曾好奇,马友友怎样成功书写他的传奇;朗朗又如何横空出世?本书虽以小提琴界为研究主体,却意在展现整个西方古典乐界打造精英演奏家的模式: 野心勃勃的家长自作主张,引 领孩子走上一条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他们与老师合作,力图让年幼的孩子克服爱玩天性,苦练乐器。老师带给学生的不只有乐理和演奏技巧,更包括独奏界的处事规则和人脉资源。他们甚至亲自为学生参加比赛、获得演出机会打通关系。指挥、经纪人、小提琴制作师……一个又一个角色在独奏教育中逐渐登场。然而,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家长和学生时而脆弱、时而炽热的梦想;尽管他们都清楚,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走通这条独奏之路。 在近二十年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乐器训练中,独奏学生不仅需经历自我怀疑和彷徨,更要苦苦寻觅进入古典乐市场的契机——师从一位独奏大师、赢得一场重大比赛,或是一把稀世小提琴…… 没错,他们的成功亦有模式,远非天赋异禀和精通演奏那么简单。 名家推荐: 一流的民族志观察、扎实的社会学分析和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共同组成了这本书。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复杂、且有些残酷的世界——小提琴表演界;而这与我们从报纸上读到的截然不同。此书没有像如今大量存在的那些社会学著作一样,陷入无止境的文献引用和理论堆砌之中。作者运用另一种方式,将理论分析与事例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我从书中得知,原来乐器修理师、收藏家、音响师以及资助者都是漫长、曲折的独奏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力量。只有堪称非凡的田野投入才能带给我们如此丰富、完整的信息。 ——霍华德S .贝克 (Howard S. Becker),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越轨社会学、艺术音乐社会学家,“标签理论”奠基人。 这本书显然是迄今为止对于古典音乐表演家们最杰出的研究。如此深度的民族志考察和研究模式,短时间内难有其他学者能望其项背。如果说E.C.休斯(E.C. Hughes)和霍华德•贝克开启了对职业社会化过程予以民族志研究的传统,那么本书作者为该传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复兴。我相信,此书将吸引类型广泛的读者:那些研究艺术社会学、艺术经济、音乐表演和音乐史等领域的学者自不必说,还包括古典乐从业者——他们将从作者的叙述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以及渴望把孩子送上音乐道路的家长和老师们。 ——保罗•狄马乔(Paul DiMaggio),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曾任该系首席教授。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