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彩虹熟年巴士

    作者: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貼近老同生命,當老大哥的最好朋友 傾聽他們的故事,開始學習和「老」相處 12位超過55歲的老大哥現身口述 逾半世紀的台灣同志歷史── 這些珍貴又難得的故事,最大的意義是讓不同世代互相看見,互相獲得同志生命的啟迪,藉著跨世代對話,我們學會怎麼與老年同志貼近,學會從這些故事中,看到台灣過去社會處境下,同志們精彩或辛苦的歷史,以及面對生命困頓、轉折的智慧。──本書主編 喀飛 ============================================================ 主編序 書寫與貼近 這本書的誕生歷經漫長的孕育。 說故事,特別是說自己同志生命的故事,是這群年紀超過55歲的大哥們不曾有過的經驗。訪談的時間從2006年底開始,經歷將近四年才誕生。 老同小組的義工大都非專業寫作者,「書寫」對每個人來說,難度各有不同。有些難度在跨世代對話的語言障礙,有些難度是聆聽故事、詮釋故事的人生經驗落差,有些難度則是不同處境下,對於作一個同志的人生理念差異。這些難度從訪談對話、逐字稿討論,到最後故事版的書寫,一一浮現。而這些看似帶給我們「困擾」、「疑惑」、「距離」的過程,其實正是老同小組(年輕)義工與老同大哥互相看見、互相瞭解與一步步貼近的必經歷程。 一開始興致高昂地與大哥進行訪談,聽他們訴說人生的故事。熱線義工的同志生命史和大哥們經歷的年代不同,處境的差異,從訪談時使用的語言就看得出來。剛開始,許多訪問的語句讓大哥停頓而無法回應,「你的認同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對未來老年生活有什麼規劃?」「你不會想再試試看找人定下來嗎?」 「認同」是同志運動開始後才有的詞彙,老大哥做一個同性戀,哪是從什麼「認同」開始!有的大哥三餐都不繼、一輩子經濟困頓,又何曾有資源、有心思「規劃老年的未來」。至於愛人、伴侶,誰不想?只是歷經人生起起伏伏的大哥們,各自有一套安頓人生、從容度日的軌道與念頭,或悠遊人間、或隨緣且戰且走、或靜心閒散,也不是一個選擇題可以作答。 書寫讓老同小組看見不同世代、不同位置的老年同志生命。認識更多老年同志之後,更清楚,每個老年同志的生命很不同,各有其獨特性。「老年同志」不是單一的面貌,隨著各自的家庭背景、社經位置、人生際遇而有差異。 老同小組曾經在校園同志社團邀請的「老同議題分享講座」中被問到:「為什麼大部分的故事呈現的是灰暗的人生?」「為什麼有些故事,大篇幅談的都是性?」因為這些故事帶給年輕同志的疑惑,讓我們有機會展開一場對話。 藉此重新勾勒過去,那個沒有網路、沒有手機、沒有同志社團、沒有同志遊行的年代的社會狀況。也試著讓年輕世代思考:在過去,當大哥們發現自己不是社會所能接受的「同性戀」時,除了新公園、戲院、三溫暖,到底能去哪?除了被迫結婚,偶而從異性戀婚姻中脫軌喘息,在社會的角落短暫相遇,還有多少抵抗社會壓迫的能力? 老同小組何其有幸,因為漢士阿嬤而和這麼多大哥結緣。也還好有阿嬤,讓我們在訪談過程中,有了最佳的「翻譯」。大部分的訪談,阿嬤總是陪伴在旁,對於大哥的述說或是我們的問題,隨時以生動的話語重新詮釋,填補之間巨大的落差,也適時蹦出俏皮的話語,緩和許多因為回憶而低落的氣氛,或是難以回答的靜默。當然,有時則是拉回主題,貼心地打斷大哥一時興起的滔滔不絕。 老同小組書寫義工們,曾經一度陷入「這樣的訪談能否作為完整呈現當事人生命全貌的口述歷史」的疑惑、不安與省思。在每篇動輒三、四萬字的逐字稿討論過程中,我們逐漸體會到,這些珍貴又難得的故事,最大的意義是讓不同世代互相看見,互相獲得同志生命的啟迪,藉著跨世代對話,我們(或者更多年輕讀者、社會大眾),學會怎麼與老年同志貼近,學會從這些故事中,看到台灣過去社會處境下,同志們精彩或辛苦的歷史,以及面對生命困頓、轉折的智慧。 於是,最後我們選擇了「貼近老同生命,和大哥們做朋友」作為故事書寫的態度。這本書裡的每個故事,都是不同作者從各自的生命經驗出發,書寫他眼中認識的故事主角。由作者為讀者說故事,述說他怎麼和這位主角做朋友,怎麼看待這位主角的人生。 這不是一本傳記,這是每位作者介紹他所認識的老同朋友的故事。希望你聽完這些故事,也和我們一樣,開始看見老年同志、和大哥們做朋友。 【許多的感謝】 本書出版,要感謝許多人的協助: 感謝漢士阿嬤的信任與相助,介紹訪談對象,讓這些相遇得以發生。 感謝所有接受訪談的大哥們,願意打開記憶帶領我們見識歷史的風華。 感謝基本書坊的總編輯邵祺邁,因為他的積極和鼓勵,讓我們把這個說故事的夢想實踐。感謝美術編輯蜻蜓為本書編排的心思。 感謝文化局對本出版計畫的補助。 感謝為本書嘔心瀝血書寫的老同小組成員,「這本書終於出版了!」 喀飛(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常務理事)
  • China with a Cut

    作者:Jeroen de Kloet

    During the 1990s illegally imported compact discs, known as dakou CDs, flooded into China, opening up the music world to Chinese youth and inspiring them to experiment with new sounds and new lifestyles. Quickly, dakou became the label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a vibrant generation no longer tied to the Maoist past. Based on fifteen years of fieldwork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Hong Kong, China with a Cut surveys the music that emerged in 1990s China and makes a case for its involvement in the rise of China as a cultural and economic global power.
  • 亞洲山寨版玩具大圖鑑

    作者:山寨番長,加藤藏鏡人

    那隻貓型機器人的臉張開後有第2張臉!那位著名英雄騎自行車爆走? 原以為是鋼○模型但其實是木板立體模型…… 無論是運動選手、電影人氣角色、童話主角都能變形。 英雄跟機器人全都小熊化? 細看後嚇到你眼睛脫窗!神秘機器人令人意外的正身是? 少年機器人變臭老了?少年英雄有著一臉惡棍樣? 韓國全民機器人動畫的玩具是?中國原創英雄堂堂登場! 在台灣甘仔店裡發現了這樣的玩具! 專欄介紹各國玩具店與爆笑插曲直擊!
  • 地球村里的诸神

    作者:(美) 柯尔茨

    《地球村里的诸神:宗教社会学入门(第2版)》集中关注人类普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主要信仰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信仰传统,为正在形成的全球社会秩序中的大多数人提供了思考和伦理标准。如果我再有25年时间来不断修订,这相书无疑会更加完善。然而,“使用社会学方法和研究工具来评估当前全球化的世界宗教状况”这一话题的急迫性,使我有理由立即展开这一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并将有关想法及时反馈给大家。在《地球村里的诸神:宗教社会学入门(第2版)》中,我法试对各类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希望读者能在主旨精神上来理解《地球村里的诸神:宗教社会学入门(第2版)》的落脚点——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仅仅是全部研究的第一步,后续研究和实践活动将会在此上继续推进。
  • 春节

    作者:萧放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呢帽。”这首流传于北方地区的年节歌谣,生动地传递了旧时民众盼望新年的热切心情。 尽管现在“天天吃好的,天天过大年”,尽管现在限制放鞭炮,年夜饭有时都跑到饭馆去吃,但物质生活的丰富却始终没有改变“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一年不赶,赶三十晚”,每年春运期间返乡过年的汹涌人潮,反衬出了春节对大家的意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对于不能回家过春节的人来说,总有一种漂泊的失落感,总感觉新年开头开得不带劲。 老北京人过年的时候要吃荸荠,谐音“必齐”,说的是亲人要新年团聚,没有回来也要摆上一双碗筷。在许多地方,年夜饭的餐桌上必定有鱼、肉做成的丸子以及其他象征团圆安乐的菜肴。年夜饭的背后,是亲情与相聚,是交流与感激。平时吃得再好,也没有年饭吃得有滋味。正是这些年夜饭、压岁钱、贴春联、放鞭炮、舞龙灯、走亲戚、逛庙会、闹元宵等等的新春仪式,营造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增加了亲人朋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欢乐和传递欢乐的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强化与更新。 《春节》一书结合简明的史志文献与生动鲜活的地方节俗调查报告,系统梳理了春节传统民俗:从节俗起源、典故、诗文,到节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沿着春节的时间进程,对各项节俗逐次展开叙述,主要包括腊八、祭灶、扫尘、年节食品备办、洗浴、装饰门庭、团年、守岁、压岁钱、爆竹迎年、拜天地祖先、拜年、贺年、送穷与祭财神、人生日、迎春、闹元宵等。大家在品味着浓浓的年味的同时,亦会清晰地看到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 该书作者为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共10万字,插图60余帧,由《汉声》杂志创办人、设计家黄永松先生指导装帧,形式考究,溢满年味,亦为新年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 书法

    作者:邱振中

    中国书法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欣赏、学习书法是深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书法7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对书法进行新锐而深刻的解说,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书法的魅力和当代进展介绍给读书界。这些进展揭示了书法从未被人窥知的一面,以及书法对于整个艺术、文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意义。作者高屋建瓴的阐述,使得《书法7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既是一本专门的书法学习教材,更是一部书法艺术的研究论著。 《书法7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生动、睿智,往往从不经意处提出有意味的问题,从人们熟悉的作品中引发新颖的思考,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引导读者深入书法艺术最前沿的话题。书中配有数百幅相关插图,特别是大量古典名作的配图,使读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全面感受古代杰作的魅力。与《中国书法:167个练习》配套使用,将理论学习与技法训练相结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文化創意人

    作者:Ray, Paul H.,Anderso

  • 山樱花与岛国魂

    作者:姜建强

    《山樱花与岛国魂:日本人情绪省思》是作者从综合角度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情绪心态作思考的学术性散文。书中涉及日本人的生活、习俗和人生观,对于了解日本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和生存观念等,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例证。作者将日本人生活中的许多细节,结合学术界对日本文化的评价,融入言之有理的论述,可以帮助读者考察真实的日本人既不同于西方人又有别于其他东方民族的独特行为与思维方式,从而对日本文化的特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 江南文化读本

    作者:刘士林,洪亮,姜晓云

    超越实用性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审美创造与诗性气质,是江南文化在中国区域文化中最独特的内容。 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江南审美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古典生活方式。 如何才能重新懂得古典江南的意义,除了各种保护江南文化的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能够懂得江南的心!故此—— 真正地了解真正的中国美学的精神,消除人们心中杂乱的审美知识,以便为可能重新进入到江南的诗意和朦胧境界提供一种审美机能,则可看作是《江南文化读本》的终极目的与唯一愿望! 目录 绪篇 江南文化精神与江南生活方式 二水分流的中华文明起源 江南文化的独立性与独特内涵 江南轴心期与木本水源的江南精神 北方文化与生活理念反思 超越节俭和奢华 工艺美术原理与实践 古典江南生活的现代性价值 注释 一 江苏篇:隔江喜看六朝山 引言 瘦西湖 京口三山 城市山林 西津渡·瓜洲渡 秦淮河 太湖 梅园 蠡园 天下第二泉 小箕山 虎丘·山塘 石湖 邓尉 光福(一) 光福(二) 玄墓 灵岩 天平 常熟 宜兴 二 浙江篇:东南山川,如少女时花 引言 鸳鸯湖 湖州 西湖 灵隐 双峰插云 云栖 九溪十八涧 西溪 湘湖 富春江 天目山 鉴湖 若耶溪 东湖 柯岩 吼山 五泄 雪窦山 剡溪 天台山 雁荡山(一) 雁荡山(二) 梅雨潭 方岩 烂柯山 三衢道中 仙霞岭 三 徽州篇:相看两不厌 引言 …… 诗意篇 昨夜闲潭梦落花 思想篇 静观万物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跋 无锡蓝藻事件与江南诗性文化的现代性 后记
  • 东亚人文(第一辑)

    作者:王中忱 刘晓峰主编,董炳月 执行主编

    “东亚人文”定位为学术思想集刊,所选的每篇文章大都从某一具体角度切人,展开缜密分析和论述,借以向读者呈现东亚各国、各地区的历史和相互关系,打破陈旧研究框架,重新建构具有独特东亚和中国视角的东亚研究。本辑分“历史与思想”、“语言的空间与时间”和“文学交叉点”三个专题,作者多为中国大陆、印度、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如木山英雄、约翰道尔、汪晖等),涉及领域不仅广泛,也为各自所长。
  •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作者:赵荣光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2003——200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7次印刷,累计数万册。2008年6月修订本在体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而且修正了前者的诸多校对、印刷失误。修订本加印了150幅左右图片,多数为著者田野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及首次披露的珍贵文献资料。因此,修订本在利于教学使用、研究参考方面有了新的进步。但限于本人学识,本书一定还有许多不足或问题,殷切期待教材使用者、学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 老饕说吃

    作者:翟鸿起

    几位老北京定期聚在一起聊天,说的是人约黄昏后,桑榆暮年;话京都谈地说天,海子,城门、骆驼、象、大塔和旗杆;东单、西四、天桥、鼓楼前……尤其是对老北京的吃食,聊作忆旧的口头会餐。“民以食为天”,那时的天是什么颜色,在他们心里活灵活现,本书把这些呈现给读者,权作作者们对京味文化的寸心眷眷。 参与编写这本小册子的有“老铁路”冯春明,“老电业”史汉钧、赵彦儒,京都药工、台湾归来的印刷技师傅留城,中学退休教师翟鸿起,退休医生范淑玲。他们不定期聚在一起聊天,说的是人约黄昏后,桑榆暮年;话京都谈地说天,尤其是对老北京的吃食,聊作忆旧的口头会餐。
  • 品位

    作者:彼得·特里福纳斯

    物以类聚,人以“品”分,从表面到灵魂…… 品位用选择说话,以行动上色。无论是挑选一件衣服的品牌,还是选择一本书、一张唱片;无论是选择一种职业,还是选择一个伴侣,好品位都在影响和指导着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但是,品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否真的存在评判标准?我们只是稍纵即逝的、冷酷的时尚潮流的奴隶吗?又是谁在控制着它?本书将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阐述这个观念,带你去领略一幅大众时尚的全景图,并帮助你找到自己。
  • 中国女书合集(全五册)

    作者:赵丽明

    女书是世界上现存惟一的女性专用文字,已濒临灭绝。《中国女书合集(共5册)》编著者赵丽明教授是女书最早的挖掘者和研究者之一。作者从数十年收集的近千篇女书作品资料中精选出可识读的650余篇加以扫描影印并附译文和注释汇成五册,是目前世界上所能见到的有关女书研究最全、包罗最宏富的资料汇编,所收资料占目前所能见到的女书原始资料的90%以上。 《中国女书合集(共5册)》共收录女书作品影印件共六百五十二篇,计二十二余万字,连同有关女书的背景资料编辑。真实、详尽地将女书原貌最大限度地抢救存盘下来,为关心女书、研究女书的人留下科学可靠的依据,保留人类这份奇特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为语言学、文字学、文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提供新材料、新角度、新思考。 《中国女书合集(共5册)》是作者集二十年之心血的结晶,除用珍贵的原件进行影印加工外,还附有前言、两个附录及三个女书字表,不仅可以指导女书字形认读的进一步开展和女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还能对目前女书研究领域中邪说纷出、惟利是图的不良现象起到正视听、纠邪说的巨大作用。 女书文本原件均已作为珍贵的文物分散在各地、各类博物馆收藏,已很难轻易看到。因此,《中国女书合集(共5册)》又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 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

    作者:阿摩斯·拉普卜特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分析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形成意义,深化了对文化主题的探讨,发展了他一贯坚持的文化人类学观点,并触及了建筑设计行业中明显存在的忽视文化研究现象。作者主张,建筑设计是一种具有文化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研究工作,它应以所在环境的文化特性研究为基础,在环境的空间组织中表现出这种特性,并以人与环境的互动因素予以修正,使建筑获得文化上的认同。本书对于处在城乡改造和社会转开型期中的我国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特别对建筑界研究和解决大量的环境设计问题,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设计素质和水平,更是会大有裨益的。本书是阿摩斯·拉普卜特先生继《建成环境的意义》、《住屋形式与文化》之后的又一力作,它朴素而经典,是国内建筑师,尤其是建筑专业本科学生及研究生学习建筑理论的重要参考材料。
  •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

    作者:王志弘,夏鑄九

    在充滿了衝突的社會過程中,空間被結構了,政策被決定了,我們需要重新掌握理論,才能同時理解空間與社會,增進專業的分析、批判與實踐能力。 本書由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發展研究所夏鑄九教授主編,精選了二十八篇充滿思考辯證,內容豐富的專業論文。閱讀此書,對於理解空間與社會,增進專業的分析、批判與實踐能力,助益之大是不難想見的。
  • 文化拉扯

    作者:梁款

  • 世紀末城市

    作者:洛楓

    世纪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ISBN:9780195868883,作者:洛枫著
  • 野蛮人的性生活

    作者:(英)B. 马林诺夫斯基

  • 像绅士一样生活

    作者:伯曼

    像绅士一样生活(写给当今中国的中产阶层),ISBN:9787504454713,作者:(英)爱德华·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