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他者的智慧
《他者的智慧》第一部分探讨跨文化对话的必要性,着重思考当今文化交锋的各种重要问题,以及各方为了获益或自我保护而采取的策略;并集中探讨跨文化方面的重要关键词,如文化、跨文化、相对主义、普世主义等。第二部分从他者视角考察文化,对应于在异种文化中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凸显相关的理解和误解之处;例如在社会宗教与历史基础原则方面,对自然、时间、工作、金钱、平等观、等级制、知识等的态度。第三部分进一步探讨跨文化对话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如语言、词语的工具化与阐释、笔头与口头的状态等。 -
美生中国人
《美生中国人》围绕三条线索展开: 美猴王大闹天宮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而本书展现的是一个新鲜的美国版本,有练功,有复仇,有挑战,有失败,有救赎:美猴王有着与生俱来的王者气魄,精通玄妙的功夫和法术,为猴子猴孙敬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猴子。但是他不甘心做只猴子,他大闹天宫,想要成为受人朝拜的天神。 于美国的华裔少年王谨,在听妈妈讲完“孟母三迁”的中国古代故事之后,跟随父母从住了9年的旧金山唐人街搬到了纯粹的白人社区。他发现自己是学校里唯一的华裔,受尽了欺负,几乎没有朋友。更糟糕的是,他还爱上了一个白人女孩…… 中国人钦西是美国人眼中刻板的中国佬形象,聪明而粗俗,令人生厌。他每年都会从中国去看望美国的表弟丹尼,扰乱他的生活。而丹尼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学校的风云人物,每年都不得不转学以逃避钦西带来的羞耻。这一年,情况更糟了…… 到最后,三条看似毫不相干的线索神奇地融合在一起,令人赞叹地形成了一个融入中国功夫和校园风云的现代寓言,喧闹而发人深醒。这本了不起的漫画线条简单流畅.糅合了中西画风,在东方化的动作和对白设计中,又处处散发出西式幽默。这个以崭新手法讲述ABC少年痛苦,艰辛的身份认同的故事,这趟情节起伏跌宕、峰回略转的自我发现之旅,引起读者的不断喝彩,使越来越多的人坚信:作者杨谨伦是个天才。 -
中国东西
125个富有特色的日常中国东西是本书不分先后的主角,每一个东西都代表着中国最真实的一个细节;通过对极具中国特色的日常东西的客观再描述,用纯粹的物化方式去反映、去记录目前的中国,那些日常东西以及其背后的故事细节的汇聚恰恰构成了中国最为真实的、生活化的、现在进行时的模样;这是一本当代日记,带着恋物的精神内核,客观而别致,这本书是这个时代的最独特的纪念。 -
娛樂大家 - 電視篇
距《等待香港》系列面世,睽違三年的林奕華以嶄新的面目帶來《娛樂大家》系列,高舉娛樂旗幟,分享對於電影、電視、明星與文化的想法。 娛樂是名詞、動詞,更是比喻。作者從娛樂出發,尋找在物慾橫飛的消費主義時代裏,它所承載的無數符號和意義。娛樂是一面哈哈鏡,模糊地折射了現代人的慾望、權力、道德、性觀、想像和消費。變身娛樂 [名] 大家的作者換來明鏡,為大至震撼社會和小至雞毛蒜皮的娛樂人事,進行釐清、透視和評析,探索我們和娛樂的相互關係,盼能了解背後本質,啟發大家深度思考。這樣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娛樂,因為在閱讀與思考中,讀者得到的可以是滿足的歡娛與快樂。 -
味道台北
台北吃什麼? 香港飯人歐陽應霽點火x台北地膽韓良憶煽風 歐陽應霽與六十位台北好友嚴選一百二十個吃喝地標,與嘴饞為食的你一同從早到晚從粗到細從輕到重從新到舊由始至終,吃出台北歷史文化真材實料最最滋味!! 台北,美食之都,匯集大江南北各式美食。老饕們曾有過這麼一種說法,要吃最精緻美味的各地中國菜,不在中國在台北。也正因特殊的政治背景,造就台北多元性的美食文化。這次,資深老饕歐陽應霽與他的台北在地好友韓良憶,將帶領著我們走遍街頭巷弄,品味道地台北美味。 台北,該怎麼吃呢? 從<早餐台北>的燒餅油條∕東門米粉湯∕萬華周記鹹粥∕大稻埕慈聖宮排骨湯到好樣Brunch...歐陽彷彿匯聚了眾家美食友人的功力與記憶,台北成了另一款的分類記憶:從早到晚,可以是這麼一路吃下來:<早餐台北><戀戀菜巿場><不只牛肉麵><餡露乾坤><coffee or tea><麵包新世界><甜美台北><吃出民國範兒><好呷台菜><東洋風不息><異國在地><夜巿夜宵><伴手禮><走出台北>等十四章美食樂曲。 「這碗魯肉飯,就教人想移民台北」歐陽團隊裡的上海姑娘如是說。 原來,台北可以吃出天堂。 旅行,有各式動機有種種目的,各式主題各種玩法;但如何吃喝?總是避不開的課題。如果用吃喝,來理解一個城巿,那又會是何種感受?香港作者歐陽應霽,在漫畫創作∕設計書寫外,最為關心的其實是這麼件飲食小事。 在每個城巿如何吃喝,是他在2007年出版了兩本《香港味道》後最關心的問題。「夫飲食,小術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決定從他自己最關心的問題開始,進行一個個城巿的city food guide的吃喝玩樂飲食書寫。所謂:從私人味道體驗出發,帶領讀者進入每個城巿的味道質感。 本系列名為〈吃到底〉味道城市系列,以《味道台北》為首發,預計出版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美食導覽。 -
What Chinese Want
Today China is a critical player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but there is still widespread confusion about what really makes the country tick - even the Chinese have difficulty explaining their own "Chineseness" to outsiders. In What Chinese Want, China expert Tom Doctoroff posits that China’s distinguishing traits explain the country in profound ways, including: *Connection to Histor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impulses and conflicts within Chinese civilization have driven its people’s behavior and choices. More than any other nationality, they are driven by their past history as much as by their intense focus on the future. This manifests itself in a profound belief in their country's stability and an intense national pride that often drives business decisions. *A Complex View of Morality: As evidenced by their sticky human rights issues, rampant piracy, and endemic government corruption, the Chinese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olerance for certain things the West would consider wrong. Doctoroff puts these differences in context so that the reader can understand their nuances and impact on busines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amily Over the Individual: Whereas in America the individual is a prized source of originality, freewill, and consumer choice, in China the focus is squarely on the family and the larger society. This difference can be seen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many other key aspects of Chinese society.From the new generation’s embrace of Christmas to the secrecy of industry titans; from the government’s meticulously incremental approach to currency appreciation to the middle class’s fixation with luxury brands, Doctoroff explains the mysteries of modern China for those looking to enter the market in a culturally sensitive and effective way. -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作者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出版后在台湾、香港学术界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人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作者具有世界性的学术视野,因此对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文化,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探索具有比大陆同等所不具备的视野。书中采用了西方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可谓中西合璧。按照作者自己在本书序言中的说法,本书欲在“论列中国近百余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的基础上,“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 -
微醺之美
《微醺之美:Denis的葡萄酒赏味笔记》内容简介:开启一瓶葡萄酒,等待它慢慢醒来,直到绽放极致,慢慢感受从南太平洋而来的海洋气息,或是地中海沿岸的明艳阳光、纳帕谷地的弥漫晨雾……令我们永远陶醉在那美好时光,体验微醺之美。葡萄酒纸上讲堂,初八葡萄酒世界,从葡萄酒的年份、器具、酒标、酒桶等,再到如何品酒赏味,皆源自作者体验心得,趣味横生,轻松八门。闻香识美酒——名酒列传,讲述名酒来历,从气泡像星星样晶莹闪烁的华丽香槟,到复杂醇厚的陈年波特,再到滴滴如黄金的贵腐美酒……饮酒思源,每一瓶葡萄酒背后皆有传奇故事。醉八卦——葡萄酒世界的那些趣味话题,葡萄也八卦,酒界亦江湖,葡萄酒与电影、酒神遇见爱神、1976年惊天大逆转、葡萄酒教父……带一瓶美酒去旅行——亲历各国酒乡,探寻世界美酒之乡,里奥哈、波尔多、加州……阳光之下,那上帝赐予的葡萄园,每片风土皆承载着酿酒师的热爱与执著。 -
契合与转化
《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作者庄祖鲲博士的学术与职业生涯很不寻常。他是多年在从事工业技术操作和深层的研究之后,才正式进修神学和文化学的。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对话,既有思想的层面,也有个体的深切领悟。当前中国面临的社会、道德之重重危机,可说是促使他书写《契合与转化: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的主因。 -
咖啡癮史
讀完此書,你將會以不同的態度看待你手上的咖啡! 從衣索比亞出發,經阿拉伯到埃及,伊朗、土耳其,到達歐洲,親自走訪一趟古老的咖啡豆運送路線,他走遍了四分之三的世界,為的就是要解答咖啡之謎。作者結合旅行見聞和歷史爬梳,對咖啡文明史作了總整理。 他勇敢的跨越了許多邊界禁地以及危險的領域; 到衣索匹亞調查了咖啡的祭祀聖典儀式經過; 他還行駛在1500年前咖啡豆被運往葉門的路途; 接著艱苦跋涉,穿越印度,尋找咖啡豆種子的來源; 他還經過以前薩伊奴隸所走過的咖啡樹路徑; 他親赴巴西一座以前關過大批奴隸的咖啡種植農場廢墟; 他在伊斯坦堡的小巷子、也在維也納、倫敦與巴黎等高貴的畫廊裡面喝過咖啡… 讀完此書,你將可以看見咖啡所帶給我們的巨大影響! -
你不属于
印度以“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而名闻天下。但并不广为了解的是这一事实对于次大陆的社会现实有着何种涵义。 本书题为“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配合一场由30 多部电影组成的重要 电影展映,以向观众展示印度电影的纷繁的实验面貌。当电影技术在20 世纪之初与其 令人振奋的“视觉暂留”(persisting vision)理论一起被发明之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 这样一种“视觉”如何能够存在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外的世界被理解,或者为什么这样一种技术会在亚洲找到它天然的家。 在20 世纪上半页,印度的本土电影所占的本国市场份额就已经显著大于进口影片,虽 然全部本土影片的总预算加起来都比不上两部好莱坞大片。虽然这是个大市场,但它 也是一个低端、分散的市场,其渗透入次大陆社会肌理的方式应该更恰当地从文化的 而不是经济的角度去理解。 电影院是一种标志着公共领域之兴起的新重要实体,由此它也高举着很多新的社会权 利。但是,这些权利被定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被敘事性地演出?如果说在1960 年代,在宪法的保护和一个尚且健在的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颁布下,上演公共权利的天然场所——正如阿希斯·南迪(Ashis Nandy)1998 年的标志性论文所宣称的那样——是印度的城市贫民窟;那么到了21 世纪,这些权利主要在一个数码领域中被构想出来,而同时印度政府也面临着来自网络色情和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正如夏晨星(Nishant Shah)在其2007 年的文章中所揭示的那样。 这一卷论文涵盖了针对过去30 年印度电影的写作,并试图展现印度的社会科学理论如 何尝试理解印度的电影现象。 -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
《艺术是教不出来的》主要内容简介:在这本写给学生和老师的机敏的生存指导中,詹姆斯·埃尔金斯检视了大学艺术教育里普遍熟知的“教授无法教授的东西的奇怪努力”:追溯了现代艺术学校的发展历程,深入思考了关于基础课的合理性、艺术学校与知识阶层的疏离对传授和学习艺术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认真探讨厂艺术课上无法学到的各种艺术类型,艺术评论中的各种现象,尤其强调先人为主的假设所带来的混乱;最后则提供了可以使评论变得更加有效的建议。 埃尔金斯发现,在艺术教室里“我们对自己的所为知之甚少”。他尖锐的评论为正在进行艺术学习的人阐明了学习艺术的各种经验,也为正在艺术大门外徘徊的人打开了—扇让人有兴趣—一窥究竟的窗户。 -
日本民俗艺能巡礼
《日本民俗艺能巡礼》共由3章构成,详细介绍了日本民俗艺能的概貌及特色,适合对日本民俗艺能感兴趣以及学习日本文化的读者阅读。为了加深印象、易于理解,《日本民俗艺能巡礼》还在部分章节将其与中国相同或类似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比较。书中还提及印度、朝鲜半岛等相同类的文化内容或演出形式,以开拓读者视野,并加强对其流变的注意。 日语中,除上述“艺能”一词以外,还有若干词语虽然是用汉字表述的,却无确切的汉语对应词可译。这些词语大都是一些专门用语,如“惠比须”(民间信仰的“七福神”之一)、“权现”(佛家语)等都没有对应的汉语译词,也就只能写其日语汉字了。鉴于《日本民俗艺能巡礼》涉足的是日本民俗艺能这一领域,为了使读者您能畅快地巡礼在异国风情般的艺能这~大舞台上,也为了使您更多地感受原汁原味的日本文化,经再三斟酌而直接使用了一批日语原词。 -
图解麻衣神相
图解麻衣神相,ISBN:9787501237098,作者:(宋)麻衣道者 著,金志文 译注 -
中国蔬菜名称考释
《中国蔬菜名称考释》是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 -
日本中毒
日本不坏,我们不爱。 「日本生病,我们也愿意「you jump, I jump」誓死相随? 抚心自问,我们中了日本毒的事实背后,究竟是钟情于日本中毒后的变异殊相?还是甘为隐匿衣橱暗渡陈仓的隐君子同志?我没有答案。不过正如病向浅中医,中毒自然先要起清病毒底蕴。 日本的文明病,又何止一鳞半爪?日本病变早已由异常化进入日常化的阶段。香港社会的而且确将援助交际及Rorikon化等问题妖魔化了,但少子化及结婚难民至大学失格等问题,其实大家不过掩耳盗铃,故意视而不见罢了。 膜拜日本的香港社会又是否会步其后尘?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总有一天会自食其果。来吧,求医不如求己,我们一起来自把经脉吧。 」 ——汤祯兆 -
從日語看日本文化
為甚麼日本人愛說「對不起」?為甚麼日本人愛說模棱兩可的話?不同地方的語言各有特色,也可以反映各地人士言行舉止背後的意義。本書透過觀察日語中的尊謙語、待人接物的表達形式、共通語及方言等日常生活裏的語用例子,闡述日本人的行為及文化。 作者希望透過自己在日留學及接觸日本人的經驗,引起讀者了解日本人及日本社會文化的興趣。 -
西方神话学读本
该论文集由来自各国不同领域的神话学研究经典专论所构成古典学者阐释古代神话,神学家探索《旧约》中的神话因素,人类学家研究神话中包含的文化模式,宗教史专家着力于神话在宗教体系和仪式中的规则,民俗学家关注不同地域文化中各种神话类型的分布状况,心理学家将神话理解为人类困境或冲动的奇异反映。总之,这里的文章代表了西方神话学研究中那些最有影响力的思考。 这部西方神话学理论文集,曾以“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为题于199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印行,英文原作是美国民俗学大家阿兰·邓迪斯教授选编的,收录了来自各国不同领域的神话学研究经典专论所构成古典学者阐释古代神话。 重新翻译出版邓迪斯教授精心遴选的这些论文——许多国家民俗学者一直称道和反复引证的经典性理论文献,既是为持久开放地汲取国外学者在神话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思想,也是为国内神话学理论研究乃至民间叙事的学理性思考提供一个认真反思并奋发有为的系统性参照框架。 -
美食的最后机会
所有的美食都去哪儿了?吉娜·马莱在这部关于食品命运的书中一直在追寻着答案。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我们从爱食品变得怕食品。食品科学家和医师们不断地恐吓着我们。于是那些古老的家传食品和菜谱,那些维系我们群体的纽带,正日益消亡。闲闲地回忆着那些被忘却的味觉,马莱追溯了五种流行食品的兴衰变迁,它们的历史和它们的困境…… -
城市學2
《城市學2》收入潘國靈多年來撰寫有關香港文化的學術文章,從七十年代到後九七,從文學到社會歷史,作者結合理論與實踐,邊走邊寫,以文字關切自身城市.文章大多肇因於城中某些重要歷史與文化事件,我們或親歷其中,或在旁觀望,如六四事件、九龍城寨清拆、互聯網勃興、SARS疫潮等;每篇文章為個別單元,連起來又浮出歷史脈絡,從七十年代「我城」翻開,至八十年代「浮城」,再至八九「傷城」、零三「病城」,作者穿梭於文學、歌詞、空間、文化史、科技文化、疾病之間,建構出一部極有文化研究價值的「浮城誌」。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