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樂
-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為什麼是紐約? 那股聲音對我說,如果我想遇見美麗的人物與深邃的歷史,我必須去紐約。如果我想在青春成為鄉愁之前將它保存在一個真空的盒子裡,永遠記住當初的模樣,我必須去紐約。如果我想讓二十餘歲的最後幾年盡情燃燒,體驗生命的極限與荒蕪,感受狂喜的溫度也看見寂寞的顏色,我必須去紐約。 因為紐約就是搖滾樂的首都。 它蘊含一種催眠的魔力,音量雖小,卻很堅定。退伍不到一個月,我置身在飛往紐約的班機上,隨著屏幕顯示的剩餘里程數逐漸歸零,機身開始迴旋傾斜,穿過雲層準備降落。我感覺世界的中心點此刻就在自己腳下。 2004年陳德政前往紐約求學,開始在部落格「音速青春」分享他的紐約生活,書寫心愛的樂團和電影、遇到的搖滾明星,與動人的現場表演。他在部落格發表的文章後面,其實暗藏許多私人碎片:年輕靈魂的莽撞出走,及後青春期晃晃悠悠的成長感傷。 於是他從回憶中尋覓梳理,一點一滴;在收藏裡翻箱倒櫃,一只票根與一張唱片,以文字重現那趟改變生命的旅程,四年半刻骨銘心的日子,與那座永遠有場明日盛會等著你的城市。 四十個篇章如同四十首歌,是四十段難忘旅程的原聲帶:由音樂伴隨的成長碰撞、對舊日的眷戀、夢想成真的喜悅、與陌生人交會的微光,那些三十歲前放下的東西與迎來的東西。燃燒的夜晚沸騰了血液,熟悉的前奏撼動著耳膜,他將那些與心跳同步的神奇時刻記錄下來,成為永恆。 謹以這本書獻給曾經有過,或正在擁有一個義無反顧二十餘歲的我們。獻給紐約,獻給搖滾樂,獻給無畏滾動的青春,以及所有明日的聚會。 「這種時刻會讓你記住一輩子,也可以說,我們就是為了等待這種時刻而活著。」 -
在遠方相遇
「我在蜿蜒的公路上流浪,這條公路播著搖滾樂。」 九○年代的最後一年,作者在英國度過暑假時光。二十歲的他,一個人到倫敦的青年旅舍投宿,背著帳篷與睡袋,參加了兩場音樂祭。站在寬廣的草原上,他親眼看到許多魂牽夢縈的搖滾樂團,那是一場啟蒙的祭典,也是告別青澀歲月的成年禮。 他感受到一股強大而美麗的召喚:當音樂成為共同的語言,原來世界是這麼寬闊。 年輕生命中,他初次品嚐到獨自旅行的滋味,那些異地的風景、寂寥的長路、與陌生人的偶遇,以及旅途的起點與終點間發生的種種美妙與荒唐、體會的快樂與悲傷,都在心底烙下深深的印記。 從那時起,他一再與自己回到流浪的公路上,每一座異鄉車站,每一張單人車票,每一間青年旅舍,每一個想家的遠方,都留下銘記一生的旅人故事。 蕩遊的途中,他用雙腳一步一步走,也借助倫敦的雙層巴士、里斯本的電車、布魯塞爾的火車、波士頓的計程車與冰島的小船。他在城鎮間遊歷穿梭,巴塞隆納的老城區、馬德里的俱樂部、芝加哥的唱片行、新宿的居酒屋、香港的茶室與阿姆斯特丹的大麻咖啡館,都留有他的足跡。 無論是通向海濱或山城、森林或凍原,每一條公路的盡頭,都有一座架好的舞台,天微暗時,灑下光線與樂聲,照亮遊子的臉孔。 他以兩年時間寫下這十七萬字,細細回溯與整理,用四十二個自由奔放的篇章,串起二十到三十五歲間的十趟旅程。以文字,重建出記憶中那個充滿騷動與悸動的世界。 文體融合了抒情的散文、漂泊的遊記與醉心的音樂紀實,字裡行間漾出的光影和熱情,讓青春的能量躍然紙上。 「在音樂中,我是巨大的。一個人卻不孤單。」 -
想樂
遙想音樂的古典年代,經典名曲的深邃與悠揚,彷彿穿透紙頁而來…… 楊照介紹了自己喜愛的五○首經典曲目,包括晶瑩清響的鋼琴獨奏曲、深沉雋永的大提琴曲、層次豐盈的小提琴協奏曲、浪漫精采的鋼琴協奏曲,以及氣勢澎湃的交響曲。他透過長年累積的音樂深度,書寫樂曲創作故事、時代背景和樂段精華,讓人得以感受樂聲下的豐富與感動,享受一方悠揚時光。 「這裡記錄的,是我自己在音樂中尋找意義的過程。用心、用身體主觀感受音樂的經驗,很難轉手傳給別人;相對地,用大腦思考過的材料,或許比較有機會可以提供作別人聽音樂時參考,增加從音樂中找到意義的機會,也就是增加『聽懂』音樂的機會。 「我從來不主張有什麼『正確』的聽音樂方法,我也無法接受有人主張一定只能用什麼方法、一定不能用什麼方法聽音樂。唯一的標準,是如何從音樂中得到最大的收穫吧!什麼準備都不做,光靠聽力與直覺,顯然不會是好辦法。 「了解樂理會有幫助,明白樂曲結構會有幫助,感應樂曲背後作者的生命與思考也會有幫助。我能做的,就是攤開一些對我發揮過作用,又能以文字表達出來的知識,呈現給大家。」——楊照 -
昨日書
不要輕易打開這本書── 樂音響起,時光倒流 記憶將瞬時洶湧,世界還是世界,我們卻不再是我們…… 四年前,詹宏志曾專文推薦馬世芳第一本書《地下鄉愁藍調》,他說馬世芳彷彿是一個老靈魂裝錯了青春的身體。他寫音樂,會讓你忍不住找出那些歌,一遍遍重聽;他寫往事,會帶你幡然重返曾經沸熱的年少青春。他的廣播,兩岸樂迷逐集錄製珍藏,甚至盜版私賣;他的文字,總在我們記憶深處,湧動著時代的潮聲。他為音樂找到深情的語言,沒有馬世芳,台灣的音樂語言將多麼失色,多麼失溫。2010年,即將四十歲的馬世芳獻給等待已久的讀者第二本書《昨日書》,這位台灣六年級跨音樂、廣播、文字創作等文化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第二本散文輯中收錄他從2002年以來的文字四十餘篇,並配置三十餘幀珍藏的流行音樂相關物件照,寫音樂、寫回憶、寫個人生命與時代的交響。 特別說明:本書裝禎設計 本書特別邀請台灣得獎設計師聶永真裝禎設計,聶永真引用樂迷發燒友私藏未公開發行的錄音演唱版本BOOTLEG靴子腿概念,設計出獨有風味的音樂書感,首先以馬世芳收藏、並手寫歌詞注釋的迪倫英文歌詞,印在地下流通報刊質感的書衣上;再將英文書名My Back Pages( Bob Dylan名曲)設計成圖版印章,由作者手工印上,並加上流水號鋼印,限量出版。書腰上的昨日書字體則有鉛字體風格,並以燙霧黑呈現,呼應書衣,一體成形。因手工流程再版困難,此版本僅首刷才有,限量發行出版,也吻合靴子腿的地下音樂出版風格。 -
隨身聽‧隨心唱
林一峰將自己的生活態度、人生體驗、對創作的熱諴、對音樂的熱愛、在英國的「抱抱」經歷等,透過文字及相片,以最感性的方法表達出來,看似隨身隨心,卻是作者最真最深的真我。 -
樂來樂想
音樂與人生,從來不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這位我們所熟知的音樂研究人,筆鋒力道是喜歡文字能力編輯的鍾愛。遇到樂壇盛事,文化版面負責人無不想起他的名字,更多次受邀撰寫專欄。這本書,從深邃學術到人世時事,由廣博知識到嬉笑怒罵,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焦元溥;而我們也將透過焦元溥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不一定熟悉,卻妙趣無窮的藝術世界。 今年,三十而立的焦元溥,與兩位妹妹的創意結合,為大家呈現在書頁上喧嘩的音樂狂歡節--《樂來樂想》。 本書以元溥近十年來,最精采的專文及專欄集結而成。 包括他談論他對於兩位妹妹(其中之一是張懸)的感情。 這是焦元溥第一本純散文集。 遊藝黑白的成功,已經奠定焦元溥書的固定閱讀群。 看到戴高中生大盤帽、揹書包,卻帶著樂譜來聽音樂會的男生,會不會想扁他?太機車了!雖然焦元溥完全有臭屁的本錢! -
耳朵借我
李宗盛 傾心推薦: 「馬世芳這樣用心專業的聽者,讓華語音樂工作者的努力與付出,有了價值和尊嚴。」 他能訪出音樂人的真性情,羅大佑說,戴墨鏡不是為了耍酷;李宗盛:寫歌,靠的不是靈感。 他從野百合一路走到太陽花,也曾走進陳昇和伍佰第一次的合作現場。 他從音樂深入時代,書寫被遺忘、被屏蔽,卻猶然美麗的大小聲音。 AGI聯盟首位台灣設計師 聶永真 封面設計 X 大陸知名視覺設計師 魏籽 插畫 「一首歌也可以是啟蒙的神諭,一張唱片也可以是一樁文化事件;一個音樂人不但可以是藝術家,更可以是革命家、思想家。」──馬世芳 從太陽花學運遙思禁歌〈美麗島〉、兩岸不同風景的「滾石三十」演唱會、源起七○年代的「小清新」風潮,到獨立樂團、〈島嶼天光〉等民運歌曲如春筍冒芽而生……一個時代下,這種種從「聲音」外擴而成無數繽紛回聲的萬千世界,透過資深樂評人馬世芳的耳朵記錄,盡收《耳朵借我》這座文字雕堡之中。 《耳朵借我》收錄2011年以來,馬世芳在台港中專欄集結的三十餘篇文章。〈輯一〉從人民運動入題,以厚實的思維剖析時代的聲音;〈輯二〉漫談台灣音樂人數十年間向世界輻射出前所未見的音樂盛況;〈輯三〉溯源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橄欖樹〉、限定版唱片、卡帶AB面……;〈輯四〉回到作者個人樂迷紀實:「那天晚上,他們是地球上最偉大的搖滾樂團」。 從無名樂室裡一曲曲播送的啟蒙材料,到兩岸青年一代代背誦傳抄的地下經典,在這座「聽大聲音見微、由小聲音知大」的文字雕堡裡,我們得以藉由一段口白、一張唱盤、一捲卡帶,甚或某時某地某一席話,再次注視那些撐起這時代一切細微末節的簡單事物。作者馬世芳豐富的樂史知識與精鍊的文采交融,溫文處教人駐足,激動處喚醒沉寂的心緒,令人不禁跟著走進他的世界,打開了耳朵──Lend me your ears。請把耳朵借給他,讓他帶領你,再次聆聽那些美麗而熟悉的歌曲…… -
詞家有道
本書每章由一位訪談者與一位流行歌詞創作人,圍繞詞人藝術取向、個人風格展開對談。詞人在對談中以創作者第一身,回顧和解說自己的作品構思,並分享對於流行詞壇、音樂工業發展的看法,藉此探討流行歌詞與文學、社會、文化種種千絲萬縷的關係。 本書的訪談對象為香港不同年代的重要詞人,如七十年代的盧國沾、黎彼得,八十年代的林夕、周耀輝,九十年代的黃偉文、喬靖夫,廿一世紀初的林若寧、周博賢等。 -
流行音乐的秘密
消失的罗伯特·约翰逊带着令人惊异的技艺回归 他是否向魔鬼出卖灵魂以换取出色的演奏? 仙妮亚·唐恩从贫民窟灰姑娘一夜变为国际巨星 难道竟是因为传奇的“录音室之吻”? 科伦拜血腥枪击案的凶手皆是玛丽莲·曼森的粉丝 工业金属乐真的会诱发暴行犯罪? 流行音乐为何流行? 乐坛巨星 如何出现? 本书将告诉你流行音乐产业的门门道道 揭开它为万人所爱又遭重重争议的深层秘密…… 全景展现文化大生产时代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 -------------------------------------------------------- 本书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制作、发行、消费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而通俗易懂的介绍,并讨论了围绕流行文化和流行音乐分析展开的问题和争论。作者介绍了音乐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的政治、社会环境,探讨了塑造音乐体验的关键因素,包括音乐制作、音乐人和明星、音乐文本、音乐媒体、观众、乐迷和亚文化,以及音乐的政治行动主义和政治意识形态。 书中涉及十余流行音乐流派,重点介绍了近三十名典型音乐人及其代表作品,引用近两百首经典流行曲目。本书既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流行音乐文化研究读本,也是一本翔实全面的流行音乐发展百科全书。 -------------------------------------------------------- 流行音乐是一种工业制造。这个显在的事实或者被粉丝们匍匐在地视而不见,或者被文化批判家高高在上一笔带过。现在,这个人细致而客观地剖开它,进入其制造业内部,展现其中的秘密。由此你发现,即便是摇滚英雄、文化全球事件,也并非那么纯粹崇高,当然,也并非只是一出提线木偶剧那么低劣。 简单说,流行音乐既是商品也是作品,既具有商业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一出流行大戏的面目,往往比前工业时代一个艺术现象的面目,来得更广阔而复杂,并充满了内部的矛盾。在产业震荡、全球流行音乐大变局的当下,《流行音乐的秘密》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都提供了广泛反思的可能性。 ——李皖 -
音乐理论基础
本书是为中等音乐学校编写的“基本乐理”试用教材。书中重点介绍了五线谱的乐理知识。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音律、记谱法等的知识。全书共分十五章,包括音律、记谱法、调式、音程、和弦、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转调移调、装饰音和旋律的知识。同时还有简谱及工尺谱简介,常用音乐术语等。内容丰富,简明。适合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学习,参考。本书1962年初版,1980年再版作者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此次重版又作了少许的改动。 -
香港詞人詞話
本書採用詞話的體裁,文章長短不一,看似零零碎碎,沒有系統,實則言簡意賅,足堪細味。這種體裁的好處是閒來隨意翻讀一兩段,既舒適也無壓力,偶爾會得到一些體悟,從而對讀詞寫詞有新的進境。本詞話共分三大部分:上編「以古為鑑及技與道」,從古代詞人的作詞心得,到粵曲及粵語流行曲的精妙處,意在總結前人的作詞之道;中編「六名家話詞∕詞話六名家」,是香港六大詞人黃霑、鄭國江、盧國沾、林振強、潘源良及林夕的創作經驗談及作品點評;下編「轉益多師」,涵蓋了一眾四十多位職業及業餘詞人的事跡及經驗。如能與本書的姊妹篇──《粵語歌詞創作談》一起閱讀,相信對粵語歌詞的創作和欣賞,將有更深的體會。 -
乐之本事
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有兴趣,或准备想要进一步了解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协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兴趣,这本书有丰富的故事和知识,翻翻看看,或许也能触类旁通;如果你已经浸淫或学习古典音乐多年,那么,愿这本书能让你记起那个喜爱音乐的自己,想起每一个与美好感动相逢的当下。无论人生可以多荒谬,世界可以多歪斜,有些事,永远值得你放在心上,用自己最坚定顽强的意志,温柔又执拗地守护。 ——焦元溥 台湾著名古典乐评家焦元溥写给普通大众的古典音乐入门书,没有五线谱,没有专业术语,以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聆听经验讲述古典乐的聆听之道,音乐很难懂吗?不。人人都可欣赏古典乐吗?是的。本书涉及古典乐的定义和讨论、品味乐曲的态度与方法、录音与现场演出的差别、不可不知的音乐小常识、古典音乐简史,以及无比实用的音乐会注意事项、选座参考乃至聆赏进阶之道,另附作曲家年代表、焦元溥精选曲目及详细解说,库克音乐免费正版在线聆听。 -
爵士群像2
和田誠渾厚有靈魂的繪畫風格加上村上令人嘆為觀止的爵士樂寫法,這是一本無論是村上讀者或爵士樂迷都無法抗拒的音樂隨筆,繼第一本《爵士群像》成功後,兩人又再度合作,這次收錄的爵士樂手及團體都更具「個人興趣」,從Sonny Rollins到Anita O’Day,從Ornette Coleman到Gene Krupa,共二十六篇,比起第一集裡的路易阿姆斯壯、艾拉費茲杰羅,明顯看出與時代更親近的腳步,但是因為歲月的累積,卻在現代的音樂中找到更具情感的聆聽方式。 -
地下鄉愁藍調
詹宏志 專序 林懷民 誠心推薦 七○年代,我們耽讀鹿橋《未央歌》; 八○年代,我們迷戀朱天心《擊壤歌》; 九○年代,我們傳閱楊照《迷路的詩》; 如今,我們有了這本書。 青年世代最受期待的全才創作者,馬世芳的第一本散文。 從小拿西洋流行音樂榜單塗鴉長大, 家裡客廳就是台灣民歌運動集會所。 馬世芳,是一個讓台灣當代文化亮起來的名字。 珍貴彩圖30餘頁。(門 吉姆莫里森 花椒軍曹 白碟 鑽石合唱團 宇宙塑膠人 羅大佑 美麗島 李雙澤遺墨 紀念音樂會專冊 內頁 楊祖珺 搖滾筆記 滾石雜誌 ……) 時間從生命走過,一路上都有時隱時顯的背景音樂,我只是都忘了。直到有一天,收音機裡傳來年輕音樂人兼廣播DJ馬世芳和張大春的對談。馬世芳彷彿是一個老靈魂裝錯了青春的身體,他竟然在電台上介紹早期台語歌手文夏的音樂,而文夏正在做鄉村歌曲的試驗呢。我的時間一下子被推回到50年代,回到基隆雨港的家鄉,燈光顏色昏黃,聲音也回到單軌溫暖的真空管音色,家裡那部據說是村裡最早的33轉唱機兼收音機,正流洩出美麗的聲音<台中州進行曲>,鄰居們躲在樓梯口聚精會神地聆聽著。時間靜止,樂音充滿,那是另一個魂縈夢繫的年代。 ——詹宏志 本書目錄 你和我和一隻狗叫布──兼序馬世芳的《地下鄉愁藍調》 詹宏志 門,消失的酒吧與青春期 離大學聯考還有一三九天的冬夜,我第一次走進那間叫做AC/DC的酒吧,聽DJ放著Doors的歌,並且喝下了生平第一杯啤酒。 二十歲的花椒軍曹與十六歲的我 我把大盤帽塞進書包,擠公車到還沒拆遷的中華商場苦苦翻尋原裝進口的披頭黑膠唱片,那是強人時代的最後一年。 白碟遺事 十七歲那年,請了整學期的公假編校刊。大學學長們編的地下刊物令我們血脈僨張,披頭的《白碟》則是我記憶中整個盛夏的背景音樂。 寂靜的聲音,一九六六 民國五十五年十月,一個叫做Diamond的學生樂團踏上中廣音樂廳的舞台,唱起了賽門與葛芬柯的名曲。然而他們音量就算開到底,也難以打破這片島嶼堅冰一樣的寂靜。 遙望嬉皮世代的背影──《烏茲塔克口述歷史》序 啊,Woodstock。許多長輩如今聽到這幾個音節,還是會雙眼放光、臉泛潮紅,儘管他們壓根兒沒能親臨那場轟轟烈烈的集會。 一個唱垮了政權的搖滾樂團 幾個長髮嬉皮搞起來的捷克樂團,竟然間接掀起了一場貨真價實的大革命,並且真的推翻了政權。 青春舞曲──我的記憶,關於那些歌 後來我才知道,「民歌運動」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我家客廳開展起來的。 那時,我們的耳朵猶然純潔 李雙澤、楊祖珺、胡德夫,還有巴布.迪倫。關於那個時代,那群熱血青年,和唱片裡被畫了一個大叉、禁唱多年的〈美麗島〉。 「美麗島」的前世今生 一九七七年,年輕的大學老師梁景峰和熱血青年李雙澤合作寫下了〈美麗島〉,開啟了這首歌和台灣現代史緊緊相扣數十年的曲折命運。 我涼涼的歌是一帖藥──「民歌」小史 曾經有一段日子,橫掃樂壇的是一群背吉他穿牛仔褲、自己寫歌自己唱的年輕人。他們徹底改寫了華語流行歌曲的歷史,餘震至今未息。 坐進時光機,擋下那瓶毒酒 你準備回到過去,改變你所知道的歷史。身為搖滾樂迷,你該選哪一天、回到什麼地方? 一本音樂雜誌如何撼動社會?──從《滾石》雜誌談起 一九六七年創刊的《滾石》如何從一份搖滾同人誌發展成呼風喚雨的媒體王國?記得七○年代台灣也曾經有過的那本《滾石》雜誌嗎? 西雅圖故事── 一則廣播稿 西雅圖中年男子和台北青年阿芳的故事--他們相識的時候,阿芳還在左營當兵,西雅圖男子則跟老婆住在這個冬天會下雪的城裡,聽著巴布.迪倫的唱片。 擁舞的詩神與厲鬼 一九六六年五月廿七日,剛滿廿五歲的巴布.迪倫踏上巡迴演唱最後一站:倫敦皇家亞伯廳的舞台--這差點變成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場演出。 那柄火焚的紅吉他 我總悄悄希望,哪一天能遇見吉米.韓崔克斯的鬼魂(我相信他將是個和善的鬼)。我總幻想他會帶著被焚的那柄火紅色 Stratocaster 電吉他現身。 這一夜,搖滾樂失去了童貞 再荒唐、再墮落的青春,仍然是青春。「滾石」一九六九年在舞台上創造了讓你打從靈魂深處顫慄起來的音樂,而那就跟你我的青春期一樣,註定是不會再回來了。 光環毀棄,美夢驟醒──關於《藍儂回憶》 一九七○年,約翰.藍儂早已對昔日的「披頭」身分、以及所謂六○年代神話深惡痛絕。身為這樁神話的創建者,他決定當著萬千觀眾的面,親手揉碎它。 我所知道的柯恩 唱片封面上,一塊穿衣鏡佔滿了畫面,映照出一個全身墨黑的男子,表情嚴肅,像要去參加葬禮。他跟我所認識的「搖滾樂手」形象完全不相干,那掛著花布窗簾的房間,是另一個次元的世界。 深邃南方升起的吟哦 老藍調,這種音樂當初是如何引我中蠱?或許是那些流傳已久的怪異傳說,或許是那些盲眼歌者的枯索面容。總之,這些粗礪苦澀的音樂,讓我愈陷愈深,不可自拔。 那些寂寞美麗的噪音 搖滾樂看似熱鬧,實則無處不浸透著寂寞。而那撼動了整個世代的、真正了不起的搖滾樂,便是找到了那條紐帶,把千千萬萬人的寂寞和蕭條,串織在一塊兒。 有一陣風──《地下鄉愁藍調》後記 -
我有冇問題?
at 17成員Ellen和Eman以散文及格格漫畫,道出她們17歲的天空、17歲的心事、17歲的一切,內容幽默跳脫。她們更以筆代口,解答fans們17歲的問題,然後發現大家所思所想,原來是那麼相近,那麼親密,只因我們都同處一個天空下。17歲是隨意的,是深刻的,簡單卻不平凡的。 -
失戀排行榜
在北倫敦一條小巷子,36歲的洛‧佛萊明擁有一家小小的二手唱片行。在三年同居之後,他的女友蘿拉棄他而去,搬離他塞滿唱片、錄音帶和CD收藏的家。和他唱片行的「怪腳」員工,老在排他們各式各樣的top 5,如最佳第一面第一首,如,五大最佳葬禮音樂……洛開始依照年代排序,列出他自己有生以來最傷心難過的被甩者「失戀排行榜」,在慧黠充滿反諷的自我嘲謔當中,如同以一張張唱片專輯的名稱、歌名和曲目排列順序撰寫「佛萊明學」生命傳記一樣,洛的生命就在其中流動。「人們擔心孩子們玩槍,擔心青少年看暴力錄影帶;我們害怕某種文化暴力會佔據他們。沒有人擔心孩子們聽上千首——真的是上千首——有關心碎、摒棄、痛苦、苦難與失落的歌曲。說浪漫點,我認識最不快樂的人就是最喜歡流行音樂的人;我不知道流行音樂是不是造成了這些不快樂,不過我確實知道,他們聽這些悲傷歌曲的時間,比他們過著不快樂人生的時間來得久。……「我的天賦,如果可以稱之為天賦的話,就是把一整卡車的平庸無奇組裝在一個簡鍊紮實的軀殼中。我可以說像我這樣的人成千上萬,不過,卻真的沒有。很多傢伙有無懈可擊的音樂品味,但是不讀書;很多傢伙讀書但是肥得要命;很多傢伙同情女性主義但是有愚蠢的鬍鬚;很多傢伙有伍迪艾倫式的幽默但是長得像伍迪艾倫。很多傢伙喝太多酒,很多傢伙一開起車來舉止愚蠢;很多傢伙愛打架,或愛裝凱子,或吸毒。這些我都不做,真的。如果我的女人緣不錯,不是因為我有什麼優點,而是因為我沒有這些缺點。」一本前中年期男人的愛情告白書;一個個撞毀沈埋於深海之中的「性愛飛機」黑盒子。《失戀排行榜》,尼克‧宏比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已被英國演史蒂芬‧佛瑞爾斯(Stephen Frears)拍成電影。「讀《失戀排行榜》就像在聽一張偉大的單曲唱片。你打一開始就知道它真是美妙,在歌曲結束的當下,你會想再聽一次,因為它讓你感覺年輕,以及成長,而在同時你臉上會露出愚蠢的笑容。要是這本書是一張唱片的話,我們會稱它立即成為經典。因為它就是那樣的東西。」——英國專欄作家蘇珊 ‧摩爾(Suzanne Moore),《衛報》 -
黑白溢彩
內容簡介 鋼琴上的黑白琴鍵,在鋼琴大師出神入化的演奏下,賦予樂章不一樣的雰圍和感染力。不管你是否鋼琴音樂的愛好者,這本書都能帶你進入一個絕妙的生活境界: 「倘若你是一個鋼琴音樂的愛好者,那麼這本書將令你愛不釋手,因為邵教授在書中對荷洛維茲的鋼琴演奏作了全面而詳盡的介紹和分析,還加入了他個人的體會和意見,你可以一面聽荷洛維茲的錄音,一面對照作者的評介,必然可以增加你對鋼琴的迷戀。」 「如果你只是一個偶然聽聽鋼琴音樂的人,看了追這本書也一定會想進一步了解鋼琴音樂,並且對音樂滋生出更大的愛好。」 「即使你對音樂和鋼琴的興趣不過爾爾,這本書仍舊可以當作益智讀物來閱讀 …… 從而通過音樂,享受一個奇妙的生活境界。」 ──沈鑒治 如黃牧(古鎮煌)所說,這本書不但是他看過的絕對最好看的用中文寫的音樂書,也可能是最好看的一本寫荷洛維茲的專書。「西方寫荷洛維茲的文字太多了,但像邵教授寫這本書所下的工夫,做了驚人的資料搜集,我相信不但在中文音樂寫作中應屬絕無僅有,即使在英文寫作中也可說難得一見。後來知道邵先生在大學任教,我想也許這正是這本書的資料考證之所以如此豐富,堪稱達到學術著作的要求的一個原因。」 本書特色 ★ 荷洛維茲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特別出版,向一代大師致敬,更具意義! ★ 本書對荷洛維茲的鋼琴演奏作了全面詳盡的評介,資料豐富,趣味盎然,帶你通過音樂,享受一個奇妙的生活境界! -
美麗失敗者
你知道夏宇推薦這本書時寫了什麼嗎? -
The Beatles
(1)披頭四解散前「唯一」正式授權的傳記,華文版首度問世! (2)曾被喻為「有史以來最坦率敢言的合法授權傳記」。 (3)最新版本「前言」中披露一九六八年版本出版時,素材取捨之考量,塵封三十五年的披頭軼事首度出土!「這次和保羅聊天,我向他表達原先打動我的那個想法。寫一本完全為披頭四而寫的書,用嚴謹的態度述說整個故事,將它寫下,就此一次解決;以便要是別人一再地問起那些相同的蠢問題時,就可以告訴他們:一切盡在此書中。嘿,這主意不是很好嗎,怎麼樣呢?」--作者杭特.戴維斯 此書最早於 1968 年問世,作者是 Beatles 解散前唯一獲得合法授權,得以親身訪問披頭成員及其親友、舊識、師長、合作夥伴等,近身側寫 Beatles 活動的作家。除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外,作者於書中刻意採取原音(訪談)重現方式,稍稍犧牲書寫及閱讀的順暢要求,以祈能從書裡頭眾多人物的「各說各話」中「突圍」,最忠實呈現 Beatles 相關事件的真相,並讓樂迷在讀這本書時多點「參與」與「想像」的樂趣。中譯本譯自此書 2002 年最新版本,除前言詳細說明一九六八年版本成書過程的秘辛之外,為避免「後見之明」過度詮釋,原作者決定不更動其餘各章內容,只另外加入豐富珍貴的相關照片。 『由於背負著「經正式授權」傳記作家的頭銜,所以我要得到事件中所有主要人物的同意。這時候我的問題才真正要開始。首先,我必須讓披頭四他們先看過我已經寫好的部份。他們可以更改任何「與事實不符」的錯誤之處;這一點對任何與還在世的人合作的作家來說,都是個大麻煩。你根本不知道有哪些部份可能會惹惱別人。我寫了一些跟嗑藥有關的內容,包括他們使用 LSD 的事。在 1968 年,寫出這樣的事是相當冒險大膽的。雖然我總是把它說成是已經過去的事了,有時甚至說他們「現在」(1968 年)當然已經不再抽大麻,這當然是謊言,但是我確信我已經把真相寫得相當明顯。眾人對童年的回憶部份,多數都不太可信。不同的人會選擇性的記住什麼東西,這才是有趣的地方。儘管如此,誰記憶的部份比較好呢? 書中第一章最後是以簡短的一句「約翰非常的快樂」結尾,有些不太通順、虎頭蛇尾的感覺。那是約翰的阿姨咪咪堅持要我這樣寫的。我也讓步了,這是為了保住約翰其他大多數的故事所做的妥協。在她看來,約翰的童年生活確實是如此。相對的,我也很樂意依她的話做,因為其他的事實內容同樣可以保留下來,讓讀者們得以自行決定要接受哪些內容。這本書發行時,在大西洋兩岸以及歐洲和日本,以其「誠實坦白」的傳記內容受到所有評論家的肯定,甚至被形容為「有史以來最坦率敢言的合法授權傳記」。我不會告訴你們太多詳情;當然啦,因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且在那之後也發生了很多事。好幾年之後,約翰在一次訪問當中說我的書是「鬼扯」,這讓我很不舒服。那個時候,他完全認為披頭的形象全是粉飾出來的;就拿我的書來說,你們現在可以從他的信得知,那是約翰堅持要我代他發言來掩飾一些事情的。我和佛瑞迪.藍儂取得聯繫的時候,這本書已經送到打字員那裡了,這就是為什麼第一章讀起來會有不連貫和跳來跳去的感覺。我只是盡可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寫進越多關於佛瑞迪?藍儂的內容。就整體來看,這本書讀起來是相當不順暢的。如果我現在再重寫一次,我會試著改進表達的方式,修改得更加通順,並加以潤飾,退得更遠一點來看,然後試著把一些事情、人物、事件處理得更面面俱到。然而我真會這樣做嗎?或許它的優點正是因為它是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個非凡時期的第一手報告、一個現象興起時的目擊報導,那時正值其顛峰,而又迅即分崩四散;但是當時我們根本沒有人能料到這樣的結果。後見之明會讓我們過於自作聰明。這只不過是一段披頭四的故事,完全和它當初問市的時候(一九六八年)一樣,這次只是多加了許多圖片罷了。希望你們會喜歡我所呈現的內容』--作者杭特.戴維斯於 2002 年版本前言中所述,節錄 作者簡介 杭特.戴維斯(Hunter Davies) 於卡萊爾(Carisle)出生長大,在達拉姆(Durham)受完教育。著作超過三十本,包括關於英格蘭職業足球隊 Tottenham Hotspurs 的書《The Glory Game》和英國西北部湖區 Lake District 的遊記《A Walk Around the Lakes》這類的現代經典,以及英國詩人渥茲華斯(Wordsworth)以及哥倫布的傳記。擔任新聞記者期間,曾在《獨立報》(Independent)、《週日時報》(Sunday Times)以及《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撰寫專欄。也多次為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廣播電台(BBC Radio 4)製作廣播節目。與小說家兼傳記作家瑪格麗特•佛斯特(Margaret Forster)結為連理。 譯者簡介 林東翰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喜愛音樂、電影,對搖滾、爵士、藍調音樂稍有研究。兼職翻譯、編輯、插畫。 -
古斯塔夫·马勒
本书是一部传记,却有比通常意义上的传记更多的内容。作者将作为人和艺术家的马勒置入所处的时代和所生活的社会中,对马勒的出身、家庭、教育、事业,他的精神生活和心路历程进行考察,介绍了也评述了他的生平、作品及创作道路,从而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马勒。更重要的是,作者突出地指出,作为音乐家的马勒是一位勇敢的革新者,他远远地走在了他的许多同时代音乐家的前面。马勒的无穷追索、寻觅和探究,他的怀疑和焦虑――这一切使他成了一位未来的同时代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