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蒙古史

  • 卫拉特蒙古文献及史学

    作者:乌兰

    卫拉特蒙古是蒙古民族的重要一支,有自己的文字,并用它记载、编写了许多历史文献资料。本书作者对以托忒文书写的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系统研究,考察了这些文献产生的背景、作者、版本等状况,比较研究了其与清朝官方史籍的渊源关系;探讨了托忒文历史文献与卫拉特蒙古史学史的关系,回顾了卫拉特蒙古史的研究状况,肯定了托忒文文献的史料价值;并以托忒文为基本史料,对卫拉特蒙古历史做了概述。
  • 卫拉特蒙古史纲

    作者:马大正、成崇德 主编;乌云毕力格 阿拉腾

    卫拉特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一支,现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省区。卫拉特蒙古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卫拉特蒙古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发展了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开发了祖国的西北边疆,为推动统一多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势力所及,也直接影响其邻近各部族历史的进程。 卫拉特蒙古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拉特蒙古的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卫拉特蒙古在清代前期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它又成为清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从历史到今天,新疆是卫拉特蒙古主要居住地,因此,卫拉特蒙古研究,在当今新疆的历史和现状研究中更具有其特殊的地位。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大学历史系、新疆大学史亚文化研究所、新疆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 蒙古游牧图

    作者:乌云毕力格,那顺达来

  • 准噶尔汗国史(修订版)

    作者:伊·亚·兹拉特金

  • 蒙元帝国

    作者:朱耀廷

    《蒙元帝国》内容简介: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到1368年元顺帝逃离元人都,我国史学界习惯上将这段历史称为“蒙元史”时期。但中国的二十四史,后来的《新元史》、屠寄的《蒙元史史记》等,则都将蒙古汗国时期纳人元朝范围。它包括蒙古汗国时期的4位大汗以及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11位皇帝。《蒙元帝国》定名为《蒙元帝国》,介绍的就是蒙古汗国、元朝和四大汗国的历史,也就是从1206年至1368年这162年当中15位大汗和皇帝,以及四大汗国真实的历史故事。这其中许多需要总结的历史经验,是极其难得和宝贵的警示。
  • 卡尔梅克史评注

    作者:(法)伯希和

  • 史集(第二卷)

    作者:拉施特

  • 世界史的誕生

    作者:岡田英弘

    世界史與蒙古帝國一同揭開了序幕!中央歐亞草原民族的活動改變了地中海文明與中國文明的命運,同時超越了東洋史與西洋史的界線,讓世界史變得可能。從蒙古的發展與傳統,重新認識世界的歷史。 所謂歷史是沿著時間與空間的雙軸,以超越一個人可以親身經歷的範圍尺度,把握、解釋、理解、說明、敘述人類住的世界。並不是只要有人就一定有歷史。 並不是地球上的所有文明都有歷史這項文化。歷史分別於西元前五世紀與西元前一○○年,誕生於地中海文明與中國文明。這二大文明之外的文明原本沒有歷史這項文化,就算有也是從這二大文明的歷史文化中衍生而出的。 創造出歷史這項文化的是二位天才。一位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臘語寫下《歷史》的希羅多德。另一位則是東方中國,以漢文寫下《史記》的司馬遷。在這二人寫下最初的歷史之前,希臘語的「historia」(英語「history」的語源)與漢字的「史」都不具有我們現在認知的「歷史」的意思,當然也沒有「歷史」的觀念。 同樣是歷史,希羅多德所創造出的地中海型歷史,記述的是強國變弱、小國變強等命運的轉換。敘述的是國家甚至都還沒有統一的弱小希臘人如何戰勝亞洲大國波斯的故事,從中確立了「歐洲戰勝亞洲是歷史的宿命」這樣的歷史觀。這樣的歷史觀與基督教〈啟示錄〉善惡對決的世界觀相互重疊,「亞洲是壞人,歐洲是好人」這種相互對決的歷史觀甚至對現代的西歐文明都留下深遠的影響。 司馬遷的《史記》是皇帝制度的歷史,敘述的是皇帝權力的起源,以及權力傳承給現在皇帝的原委。「天命」(最高天神的命令)賦予皇帝統治「天下」(世界)的權限,天命傳承的順序被稱作「正統」。天命的正統如果出現了變化,皇帝將無法維持他的權力,因此,中國型的歷史無論現實世界中發生了多大的變化,記述時都會盡量忽視這些變化。 就是如此,同樣是歷史,地中海文明是以變化為主題的對決歷史觀,而中國文明則是不承認變化的正統歷史觀。二者以各自的歷史觀記述歷史,這對於今日我們的歷史觀,甚至於世界觀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而擁有歷史的兩大文明──地中海(西歐)文明與中國文明各自在西元前五世紀和西元前二世紀末創造出了固有的歷史觀之後,直到西元十二世紀為止,各自在各自的地區,以各自的歷史架構書寫歷史。西元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出現,蒙古人四出征戰吞沒大半的歐亞大陸,讓東方中國文明直接連接了地中海(西歐)文明。這讓兩大歷史文化首度接觸,覆蓋整個歐亞大陸的世界史從此變得可能。反映這樣的狀況,在西元十四世紀蒙古帝國全盛時期,歷史學家開始書寫人類第一本真正的世界史─《史集》。
  • 史集(第一卷 第二分册)

    作者:[波斯]拉施特 主编

    本书是中世纪波斯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1247—1318)主编的一部久享盛名的世界史名著,是研究中世纪亚欧各国的历史,特别是蒙古史、元史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以及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社会制度、族源、民族学的重要资料。 本书原包括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编,每编包括若干卷。第一编为蒙古史,第二编为世界史,第三编为世系谱,第四编为地理志。第三、四编未流传下来。第二编原书尚未整理编就。现在翻译出
  • 史集(第三卷)

    作者:拉施特

  •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全二册)

    作者:[俄] 巴托尔德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套装上下册)》所述乃蒙古入侵前的突厥史,实际是“一部起于伊斯兰教开始武装进攻,断于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登场的中亚历史”。“把中亚史的研究提高到历史科学水平的,实以巴托尔德为第一人”。《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套装上下册)》由我国著名的中亚史专家张锡彤、张广达父子据最为信实的俄文1963年版译出。
  • 多桑蒙古史

    作者:(瑞典)多桑

  • 世界史的诞生

    作者:冈田英弘

    在冈田英弘看来,历史分别于公元前五世纪与公元前100年,诞生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而创造历史这项文化的是两位天才。一位是东方中国,以汉文写下《史记》的司马迁,另一位则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腊语写下《历史》的希罗多德。 司马迁的《史记》是皇帝制度的历史,叙述的是王朝更迭、皇帝变迁。在他所确立的历史叙述中,无论现实世界发生了多大变化,记述时都会尽量规避“正统”的变化。希罗多德所“创造”出的地中海型历史,记叙的是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等命运的转换,确立了“欧洲战胜亚洲是历史的宿命”这样的历史观。 就这样,拥有历史的两大文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各自在创造出固有的历史观之后,在各自的地区里以各自的历史架构书写历史,直到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的出现打通了东西藩篱。随着蒙古军队四处征战吞没大半欧亚大陆,让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得以连接,两大历史文化首度接触。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的世界史从此变得可能,至此,人类文明方才真正进入世界史的时代。而这,也正是蒙古史的文明意义。
  • 蒙古帝国的兴亡(上下)

    作者:[日]杉山正明

    ☆杉山正明蒙古史代表作☆ 蒙古时代历史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相当古老传统和积淀的领域。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日本,新的潮流不断兴起。所谓“新潮流”,就是让东方的汉文史料和西方的波斯语史料双剑合璧,跨越多语种史料的壁垒,从人类的统一视角来眺望当时跨越东西范围的整个“时代”的研究角度。从中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于此前关于蒙古帝国和那个时代的普遍认识。本书也尽量吸收了这些最近的研究成果,也直截了当地叙述了专业论文里不会提到的一些事实。 ——杉山正明
  • 蒙古帝国

    作者:易强 著

    政治历史领域的《狼图腾》 冷峻解读蒙古帝国全球兴衰的成败得失 个人成长是否需要多一份进取与执着? 大国崛起是否需要多一份血性与阔大? ———————————————— ———————————————— 一代天骄,以狼之名,行走天下。 怎样的民族精神,扩张方略和征服逻辑,造就出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世界帝国? 你相信成吉思汗在九岁时怕狗吗?你相信这个胆小的孩子在几年之后会杀死他的弟弟,就为了一条小银鱼吗?是什么使这个胆小的孩子变成一个凶手?在这个孩子的大脑深处,是不是藏着能够在某种环境下主宰他命运的遗传密码?起始人口只有不到200万的蒙古国,又如何能马踏列国,开拓出一块将众多文明裹挟其中的空前疆域? 这段历史最值得品味之处,是关于古代游牧民族普遍信奉的生存与复仇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对外侵略的动力;是关于发生在中世纪的主要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为草原苍狼们的对外征服提供了机会;是关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征服者们的军事天才,以及他们在军事、技术、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这些才能使征服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 最后的蒙古女王

    作者:(美)杰克·威泽弗德

    《最后的蒙古女王》内容简介:13世纪的蒙古女王们统治过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但是,在13世纪末的某个时候,审查官删除了《蒙古秘史》中的一部分,只留下成吉思汗的一句让人困惑不已的话:“让我们奖赏我们的女儿们。” 成吉思汗创造了蒙古帝国,鼓舞了蒙古,他的女儿们则给予了蒙古帝国生命。 成吉思汗在世时,信任、欣赏他的女儿们,在他率领儿子、女婿拓展帝国疆域的同时,其实已把治理多元文化帝国的重任托付给女儿们。丝绸古道上的蒙古女王们把她们父亲征服的土地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国际性大帝国。她们促进贸易、教育和宗教发展,创建了一个从太平洋到地中海的广阔的经济体系。 然而,成吉思汗去世后,冲突在他的女儿与媳妇间爆发;随着兄弟与姊妹阋墙、儿子与母亲反目,掌权女人间的战争演变成了对付掌权女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斗垮了蒙古帝国,蒙古女王统治的时代似乎永远终结了,史书上也逐一抹去了对这些王族女子的记载。 可是,尽管后人试图将她们从历史的集体记忆里抹除,这些蒙古女王在位期间不寻常的所作所为.却震惊了欧洲'与伊斯兰世界的子民。因此,虽然生平乃至姓名已模糊不清,关于这些女王的断简残编却眉发了从乔叟、歌德到普契尼等多位伟大艺术家的创作,进而流传至今。 继《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一书扭转世人对蒙占征服世界的负面印象之后,“最会说故事的人类学家”杰克•威泽弗德再次出击,以流畅生动的叙事笔触,带读者走进一个女人曾是历史主人翁的蒙古游牧世界,任史册上重书这些女王们失落的篇章。
  • 蒙古帝国史

    作者:[法]雷纳·格鲁塞

    本书的目的,有如著者自己在“引言”里面所说的,旨在将主要的几种蒙古史源(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较和对证。看了这本书,觉得著者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寻究工作贡献较大,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叙事方面,蒙古史素称难读,他也费了一番斟酌,使阅读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日期和地点也做了查考。至于本书文笔的简洁,叙事的生动,有如苏联学者雅库博夫斯基评此书所说:“有它在文学上的成就。” 格鲁塞此书,上溯蒙古民族的起源,说明蒙古国家的形成和蒙古帝国的成立,至忽必烈征服中国,拔都和旭烈兀等征服罗斯和波斯之后,他认为这时候的蒙古帝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他的叙事也就到此为止。在最后一章(第五章),著者讨论蒙古人征服的结果,著者就事论事,未作进一步的分析。纵使有如著者所说,元代的事应归中国史家,波斯的事应归波斯史家来探讨(见第四章第八节末),但就蒙古本身历史而言,向外征略的结果,本来可能因统一而达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反而停滞不前,著者竟未加究问。 格鲁塞此书,取材于《元朝秘史》的最多。《秘史》记事比较翔实,描写各主要人物的性格,如札木合的狡狯,塔阳的柔弱,成吉思汗的善于投机等等,栩栩如生,足使读者增加兴趣。然而《秘史》究竟系史诗的体裁,史诗所歌颂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格鲁塞此书的叙事也深染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对当时蒙古社会的阶级矛盾,他没有分析。他所分析的不过是蒙古当时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种族矛盾。他虽然看到蒙古当时有成立一个统一国家的要求,甚至象阿勒坛、撒察别乞、答里台之流,比成吉思汗更有资格继承汗位的,都愿意终止氏族间的分裂而推选成吉思汗为蒙古人之长。但他看不到这个时代的蒙古贵族,“为巩固他们在游牧社会中统治地位,不能满足于旧的氏族部落组织的形式,而要求有国家形式的强大的暴力机关”,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总之,著者是资产阶级学者,对他书中的观点,我们应采取批判的态度。 《世界史》主编卡韦涅在书后所作的补充,即附篇《成吉思汗系诸汗国》,将成吉思汗在波斯、在罗斯、在突厥斯坦、在阿富汗和在中国的后裔,从世界史的角度提纲挈领地叙述其大概,对读者检阅极为方便,故将它译出。书末,格鲁塞有篇幅很长的“注释和参考”,对此译者初感觉它是寻章摘句,无关宏旨,曾考虑应否全译,后来尊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同志们的意见,也将它全部译出。因为这里面固然很多是对音问题、字义问题,但可供参考之处不少。而且格鲁塞此书引用的史料很多,所引史料多在书后“注释和参考”里面提到,所以它可供读者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 忽必烈的挑战

    作者:【日】杉山正明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的前线上,皇弟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位的机会,同时忽必烈也面临着威胁与挑战。他面临着什么挑战?他不只要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造不世之功与巨大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忽必烈不只要克服地形天险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尽可能减少双方损伤,才能顺利达成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而且,忽必烈面临如何建构世界国家和经济体系——地跨欧亚陆上海上的军事与通商帝国的难题。 杉山正明这部1995年SUNTORY学艺奖获奖作品,超越了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观点,描绘出别开生面的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将蒙古的“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彻底颠覆;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莫卧儿帝国、明清帝国这几个在近代西欧列强兴起之前的世界强国,在杉山正明看来,也与蒙古帝国有着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