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論攝影

    作者:Susan Sontag

    從一開始,攝影便指向了捕捉最大可數目的題材,可是繪畫從沒有這麼帝國主義式的視野,後來攝影科技產業化的實現,乃是因為攝影在一開始時便與生俱來的許諾──以「譯成影像」的方式,「平等」一切經驗。 攝影家被想成一位銳利但不帶干擾性質的觀察者──一位書記而非詩人。但是當人們很快發現,沒有兩個人能就同一件事拍出相同的照片,相機能夠提供非個人的客觀影像的臆想,便向「相片不僅證明那兒存在著怎樣的東西,而且是某個個人看見了什麼」以及「照片並非僅是記錄,而且是一種對於世界的評價」這樣的事實投降。 攝影影像的終極智慧是說:「那是表面。現在,想,或者更正確地說──感覺,或用你的直覺去體會、捕捉,在那之上的是什麼東?如果它看起來是這個樣子,那麼真正的現實會是怎麼樣?」照片是對懷疑、推論和幻想的無盡邀請,它本身無法解釋任何事情。
  • 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

    作者:曲春景

    本书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分为四章。 第一章,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由中国和海外学者对中美电视剧的存在类型、视听语言、叙事方式,主题内涵和文化特点等进行具体比较研究的部分。陈犀禾教授的文章介绍和分析了美国电视剧的三大类型特点和当前黄金时段系列剧综合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美国学者对美国电视剧在叙事技巧、镜头风格及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文章的安排由概括性综述到具体个案分析。哈基多的文章追述了连续叙事作为一种叙事方式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种媒体中的体现,为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叙事方式提供了论及历史的基础。 第三章,中国学者对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特征、主要内涵、价值取向、存在和发展状况等相关因素和整体性综合研究。 第四章,中国学者对中国电视剧的具体特征及个案研究。
  • 电视与日常生活

    作者:罗杰・西尔弗斯通

    今天,电视已经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位置,然而,它的涵义和影响力却因我们每个人的具体生活环境而存着种种差异,而我们的生活环境又受到我们所处的社会及文化环境的影响。罗杰·西尔弗斯通在本书中探讨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电视现象,分析了何以电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如此巨大而普遍的影响。他的研究深入阐述了电视对我们的情感和认知意义,以及在时空和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 凭借其在心理分析、社会学、地理学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广博的知识基础,本书作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媒体理论架构,其核心就是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样的现实和话语。电视正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复杂的、矛盾的统一体在各种争论中出现的,然而本书的范围并未限于此,它还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许多奇妙现象。 《电视与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看待媒体的视角,它在挑战业已广为接受的观点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引人注目的独特见解,指出了电视在日常生活中的真正地位。
  • 消费文化

    作者:西莉亚·卢瑞

    本书作名西莉亚“卢瑞是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社会学系的高级讲师。 《消费文化》是介绍消费文化的本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一本入门教材 作者详尽地描述了大量有关消费文化的研究资料。从而寻找到了消费文化的萌兴以及生产和消费文化商品之间的动态关系 她指出,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经变得日益风格化。并为人们的日常创造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环境。 作者研究了个人在以社会等级、性别、种族和年龄划分的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对他或她参与消费文化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已经促成了个人与这些社会群体的归属方式的变化。从而证明消费文化提供了创造社会和政治身份的新方法。 本书以流畅、严谨的文笔以及丰富的图片资料生动而详尽地描述了各个社会群体与消费文化之萌兴以及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无疑,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而具有权威性的关于消费文化的著作。 而消费文化在媒体和文化研究以及文化社会学领域正成为日益重要的话题。
  • Subculture

    作者:Dick Hebdige

    'Hebdige's 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 is so important: complex and remarkably lucid, it's the first book dealing with punk to offer intellectual content. Hebdige [...] is concerned with the UK's postwar, music-centred, white working-class subcultures, from teddy boys to mods and rockers to skinheads and punks.' - Rolling Stone With enviable precision and wit Hebdige has addressed himself to a complex topic - the meanings behind the fashionable exteriors of working-class youth subcultures - approaching them with a sophisticated theoretical apparatus that combines semiotics, the sociology of devience and Marxism and come up with a very stimulating short book - Time Out This book is an attempt to subject the various youth-protest movements of Britain in the last 15 years to the sort of Marxist, structuralist, semiotic analytical techniques propagated by, above all, Roland Barthes. The book is recommended whole-heartedly to anyone who would like fresh ideas about some of the most stimulating music of the rock era - The New York Times
  • 他者的眼光

    作者:罗伯特·莱顿

    在这部内容新颖的著作中,罗伯特·莱顿回顾了曾经启发过世界人类学者之研究工作的各种观点,对理论提供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并回顾了这些理论被导入人类学争论的过程。开篇便阐释了由霍布斯、卢梭、马克思和涂尔干等人提出的经典理论观点;随后的章节讨论了功能主义、经构主义、互动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概要最后还描述了社会生态学与后现代主义争论的范例。莱顿教授有详细的案例研究勾勒出了各种理论观点何以形成对特定的人类社会充分而有说服力的描述。
  • 文化研究

    作者:Chris Barker

    第一部分 文化研究的基礎 第一章 文化研究導論 第二章 文化與意識形態 第三章 文化、意義與知識:文化研究的語言學轉向 第二部分 文化研究的變動脈絡 第四章 新世界失序? 第五章 進入後現代主義 第三部分 文化研究的場域 第六章 主體性與身分/認同 第七章 族群、種族與國族 第八章 性別、主體性與再現 第九章 電視、文本與閱聽人 第十章 文化空間與城市地方 第十一章 青少年、風格與反抗 第十二章 文化政治與文化政策
  • 性別越界在中國

    作者:周華山

  • 网络幽灵

    作者:王逢振

    《网络幽灵》收集了七位批评家的文章,它们把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探索,侧重权力结构、性别压制和心理分析,并从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方面作出理论阐述。
  • 文化研究(第2辑)

    作者:曹卫东

    在中国,我们发现学术观点相左的学人常常无法成为朋友(如果不成为敌人即算罕见),而由特定的学者主编的刊物则常常带有相当明显的“圈子”色彩。相反,《文化研究》在它的草创时期即在几位主编之间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将本着学术乃天下公器的原则,对于各种观点与风格的文章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我们不准备把它成一个具有明显圈子倾向的丛书。
  • 资本主义不是什么

    作者:许宝强

    本书的主要目的并非是重新建构“资本主义是什么”的系统解释,而是对各种关于资本主义的老生常谈的清理,因此取名“资本主义不是什么”。综合经济人类学、经济史、政治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希望以一种崭新的视野,讨论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资本主义与流行的意识形态的分别和关系,在日趋简化的“左”和“右”的取向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 本书作者许宝强多年来从事文化研究工作,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力,本书为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以及对文化研究、中西文明比较,经济发展、社会现状感兴趣的读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村落中的“国家”

    作者:李书磊

    邓小平的伟大改革,把中国带入了有史以来最为刻也最为广泛的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社会的一切领域,无一例外,都在经历着空前的巨变!经过20年的无畏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经济领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蓝图已经十分明确,剩下的仅仅是如何尽快地使这一蓝图成为现实的问题,或者说是时间问题;在政治领域,尽管改革依旧任重道远,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改革方向也已经确定;只有在社会领域之中,改革的方向和蓝图都还十分模糊。然而人类的实践一再表明,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领域的支持,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都无法有效进行。可以说,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如果没有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那么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都将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社会领域的变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整体改革事业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所谓“第三部门”就是非营利组织的集合。由于社会领域的状态主要取决于第三部门的状态,所以说有效的市场体制和民主政治离不开发达的第三部门的支持,而研究第三部门的发展并通过这种研究推动第三部门的发展,已经成为今日中国面对的最紧迫的“时代任务”之一。 我们组织这项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增加几部有关第三部门研究的出版物,更为重要的是,要为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积聚队伍、积累成果、涵养资源,为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领域的开拓和长期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对于中国的学术界来说,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第三部门”还是一个极为陌生的领域。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吸引了一批国内第一流的学者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其中一些学者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对于中国青基会来说,资助和组织高水平的、超前性的学术研究活动,既是一项重要的组织职能,也是一个长期的组织目标。今后,本着对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负责的原则,中国青基会还将继续支持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研究活动,继续资助建设性的国际交流活动。
  • 文化研究(第4辑)

    作者:陶东风,金元浦,高丙中 编

    本书是一部专门性文化研究出版物,本辑专题是影像个案的研究。
  • 大众文化研究

    作者:陆扬等编

    《视点》是不定期的丛刊,强调人文学术的主题性,即每辑确定一个专题,约请专家编选国外校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著述(或辑录其主要学术观点),并作综合性的评述,为求在某一学术专题方面能给读者有一个较完整的介绍。除了评介机关报的学术理念和信息,还将对不同文化价值判断的学术考量作量性的选择;为满足青年学子对国外学术文化的了解,还将对一些新的学术术语(包括跨语际的释义)作浅近的诠解。这些都将为中国学术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多层次与多元化需求提供服务,为国内学界的人文研究拓宽些学术文化的思维空间。我们希望能跟踪当代国外学界的人文思潮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反映国外学者的一这一课题上较高水准的成果。限于我们学识的肤浅,常常会留下种种遗憾。但对这一目标,我们应刻去作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的。
  • 解殖与民族主义

    作者:許寶強 (編),羅永生 (編)

    《解殖与民族主义》内容简介:在驳杂纷呈的殖民文化图景当中,不同的学者对殖民关系的性质,殖民关系的涵盖面,以致解殖民主义的文化策略,都是有很不相同的展开,《解殖与民族主义》在理论挪用和经验借鉴的层面上,只能算是一个投石问路式的开始。
  • 文化研究(第7辑)

    作者:陶东风,周宪

    本书为《文化研究》第七辑,与前几辑相比较,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变化:一是增加了专题的分量(一期中就推出了三个专题),二是加强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大众传播、假想大学、文学机构的文化研究、对话、文化研究的谱系、文学与文化六部分。
  • 文化研究.第6辑

    作者:陶东风,周宪

    《文化研究》本着学术乃天下公器的原则,对各种学术观点与风格的文章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用精深和新颖的理念为指导,回应当前文化与社会议题,结合理论与运动的视野,带动更为积极的文化关注、人文关怀和社会介入。本辑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文化研究成果、重要的文化理论家、翻译的西方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和文献,研讨中国当代的文化热点问题(如大众传播与公共性问题、霸权与大众媒介的符号权利问题、“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诸种符号竞争问题、现代论说中的情感语调问题、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的重新发明问题、大众偶像问题、亚文化问题等),点面结合,考辨当代西方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情况,探讨这些文化理论与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之间的关系。
  • Cultural Studies

    作者:Chris Barker

    Praise for the First Edition:

    `This is the best general textbook that has been written on cultural studies to date. Barker covers an enormous amount of material. He explicates key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e field and focuses upon particular issues of contemporary interest. Barker is always fair in his assessment of contrasting arguments and alternative points of view. Cultural Studies - Theory and Practice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make sense of a complex, fascinating and vital field of study' Jim McGuigan, 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

    "It is comprehensive in scope, clearly written, competent and accurate, and yet provides an original and useful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studies as well as an overview of key concepts, methods, topics, and the material of cultural studies" Doug Kellner,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UCLA

    "The book is certainly the most wide ranging in the market" and " the book is very popular with students... they believe it represents good value for money because of its comprehensiveness... students appreciate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explanation of difficult theoretical concepts" Paul Manning Sociology Dept, de Montfort University

    Chris Barker has extensively revised and updated his bestselling textbook Cultural Studies, to produce an up-to-date second edition of a book that is already a comprehensive, one-stop guide for students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cultural theory.

    Widely adopted in its first edition the Second Edition is even more accessible to the student reader, featuring: two new chapters covering central problems in cultural studies; biology, evolution and culture; additional new material across the original chapters; added pedagogical features including chapter summaries, student exercises, boxed information, and more bullet points; greater clarity of expression; and an expanded glossary of key concepts.

    Comprehensive in scope, and authoritative and balanced in its analysis, Cultural Studies maps the field, and guides the reader through all the core topics included on Cultural Studies courses, including: the key concepts in cultural studies; the key figures and schools of thought; the essential methodologies;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the subject; the turns toward ideology, language, gender, race and identity;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postmodernism and postcolonialism.

    This book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all students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addition of even more student friendly features, will extend its readership.
  • 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

    作者:斯科特·拉什,约翰·厄里

    《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一书,由英国当代学者斯科特、拉什和约翰 厄里合著。在这部运用多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学术专著中,作者试图论证:在组织化酱主义之后,出现了经济的符号化与空间化;而这种符号化与空间化同信息通讯结构的改变及文化产业的以展密切相关,影响了公民资格,对下层少数民族聚居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加速了组织化后酱主义的迁徒,形成 了空间政治,同时使社会时间发生变化,进一步导致资本主义的非组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