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Youth Culture in China
The lives and aspirations of young Chinese (those between 14 and 26 years old)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 By examining youth cultures around three historical points - 1968, 1988, and 2008 - this book argues that present-day youth culture in China has both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roots. Paul Clark describes how the Red Guards and sent-down youth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era carved out a space for themselves, asserting their distinctive identities, despite tight political controls. By the late 1980s, Chinese-style rock music, sports, and other recreations began to influence the identities of Chinese you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Internet offered a new, broader space for expressing youthful fandom and frustrations. From the 1960s to the present, global youth culture has been reworked to serve the needs of the young Chinese. -
How Music Works
How Music Works is David Byrne’s remarkable and buoyant celebration of a subject he’s spent a lifetime thinking about. He explains how profoundly music is shaped by its time and place, and how the advent of recording technology forever changed our relationship to playing, perform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 Acting as historian and anthropologist, raconteur and social scientist, he searches for patterns—and tells us how they have affected his own work over the years with Talking Heads and his many collaborators. Touching on the joy, physics, and the business of making music, he also shows how it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its cultural and physical context. His range is panoptic, taking us from La Scala to African villages, from his teenage reel-to-reel recordings to his latest work in a home music studio. How Music Works is a brainy, irresistible adventure and an impassioned argument about music’s liberating, life-affirming power. -
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
《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主要是在尝试把“民间”成长为公民社会的现代历程与中国文化的世纪变迁并置起来展开论说。作者基于在湖北、河北、粤东北和西北、东北等地区的实地调查,书写社会中的文化,呈现活生生的“文化中国”,分析民间文化的复兴,讨论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的重构,诊断公民社会的发展。 -
犬儒主义与后现代性
本书置身解政治化视野,反思“新英国病”,推进批判理论的当代化进程; 本书聚焦于犬儒主义与后现代性之间的关联,将文化研究的巨大理论潜能现实化; 本书在文学与哲学的对话之中展开政治伦理话题,对后现代性展开了有理有据的批判; 本书区分沉思的生活与行动的生活,对比活跃的生命与深度的精神,在狄德罗、黑格尔、本雅明、阿伦特等经典作家的精神之光的烛照下审视当今世界,揭示后现代政治的形而上学前提及其限度。 -
日本文化在香港
香港與日本經濟關係密切,日本的商品和消費文化已深入社會各階層,成為中國以外首個對香港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亞洲國家。不過,港人對日本的了解甚少,多只限於表面的商品文化。由於過去戰爭的關係,亞洲國家對日本始終心存顧忌,加上去年四月中國內地爆發的反日熱潮,今天去談日本研究,要客觀地接受日本文化,相信會比過去會有更多的障礙。香港雖然毗連中國,與內地關係密切,但並沒有捲入中國的反日浪潮中。如果說台灣有「哈日」,內地有「反日」,則香港應有怎樣的對日態度呢?本書或許能夠提供答案。 本書的目的在於使用深入淺出的方法,簡單的文字,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跨進學術門檻,接觸到日本研究,啟發他們有進一步探討香港的日本文化之興趣。 -
酷的征服
本书以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阐述了美国社会商业文化、反主流文化与嬉皮消费主义的兴起。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出现了二战以来最大的文化变革,人们开始反思过去,审视未来,反传统的思潮甚嚣尘上,这股思潮后来又波及到整个西方社会。在这种文化变革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的转型加剧,作者把研究的笔触伸向了社会变革的深处。 -
香港文化政治
在香港,文化課題 (藝術發展、城市面貌、流行文化、以至民間生活方式) 曾經長期不受重視,處於一種零散自生狀態。殖民政府為了避免引起衝突,盡量減少太礙眼的文化干預,對華人文化、習俗既無大刀闊斧的改造或打壓,但亦不會保育、栽培。今天,情況早已有所變化,香港的文化項目被放上政治議程,變成政府決策重要的一環,並引來各種力量的挑戰。文化扣連政治,面對爭逐,已成常規。今天想了解香港社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了解它的「文化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culture)。同時,香港政治已由以往主力關注公共行政和資源分配,演變成一種既講求利益亦重人情世故,既重視制度程序也強調民心向背的複合進程。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統治階層,必須學會善用符號,鼓動民心,駕馭集體想像,為畸形的政治制度確立認受性。今天公共行政已無可避免同時是一項文化工程。「政治的文化」(the culture of politics) 影響深遠,甚至在未來的日子,左右大局。 -
論盡明光社
近十年,香港一再出現社會道德大戰,若稍為關注的社會事務的,不難察覺始作俑者為一股在不斷壯大的基督教保守力量——明光社陣營,他們挾其滿有征服意味的十字軍精神「剷除」異己,搞得滿城風雨,以致連名筆陶傑也忍無可忍,怒稱他們為「道德塔利班」,封他們為「盲光社」。 自年前的《中大學生報》「情色版」、《秋天的童話》「粗口」等事件,以至近期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家庭暴力條例」的政治角力,明光社陣營牽起的波瀾越來洶湧,他們的聲勢也越發壯大,態度越來越囂張跋扈。很明顯的是,明光社陣營企圖主宰香港社會的道德議程。 本書作者原為明光社陣營友好,但隨著明光社陣營的霸權式發展,也「棄明投暗」,全力撰寫本書,以揭露明光社陣營的思考盲點和社運手段。本書為目前本地首本最深入剖析明光社陣營的著作,全書資料翔實,分析角度獨一無二。任何關心社會發展事務的人,不論信徒與否,本書都是手邊或案頭不可少的重要書籍。 推介: ■馬國明‧《文化研究@嶺南》總編輯 金融風暴,沒有倒閉的企業紛紛裁員,政府呼籲企業要有社會道德,與僱員共渡時艱。道德不單是個人操守對錯的問題,更有對社會好與壞的層次,「明光社」勇於提出他們認為對社會好的主張;好與壞當然可以再討論,大家可以一起《論盡明光社》。 ■安徒‧文化評論人 「宗教右派」近年在港急速發展,方興未艾,也招來風風雨雨。張國棟這本書,是目前最深入的相關文獻。作者貼身緊隨事態發展,資料翔實,評論懇切,分析角度獨一無二。無論讀者是否教徒,本書所談案例,都會令讓你深深震撼。 ■陳士齊‧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 宗教權力形成網絡,又對信眾進行廣泛動員,企圖主宰香港社會的道德議程,這是非常值得香港人關注的一件大事。現時港人仍缺乏對此一政治力量可觀的宗教右派進行詳細分析及解讀。張國棟作為曾被基督徒教授訓練的青年才俊,他為我們做了這件艱巨的工作,正好反映宗教作為正面能量,能為社會作出有意義的貢獻。期望這書能成為所有關心公民社會發展及宗教在社會定位的人仕的必備讀本。 ■明婉儀‧業餘田野神學工作者 這是第一本揭露明光社陣營思考盲點的書,香港的教會等待張國棟這著作已經太久了,香港社會更加需要有這樣的書。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縱使你可以不認同國棟兄在書中的分析,但國棟兄的分析可以令你釋然,因為在基督宗教裡,我們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並拒絕成為帝國的誘惑。 -
后现代与大众文化
本书介绍了现代主义的历史,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之间的区别,以及关于它们的讨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学术讨论。本书考察了分别持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支持者--多数与左派联盟--对流行文化的态度,是一部关于流行文化的性质的翔实而又充满思想性的著作。 -
巨变时代的思想与文化
《巨变时代的思想与文化:文化研究对话录》主要内容简介:文化研究在行动,一份杂志折射一个时代的思想状况,一部电视剧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气候,一场诉讼揭示一个时代的知识生产。 -
香港本土論述2010
2010 年是香港政治最荒陬譎詭的一年。先有政改方案的討論,後有特首忽然「起錨」,再有北京突然「轉(車太)」允許香港民主有丁點發展,七月份立法會匆匆通過,香港之民主發展,就在「忽然」、「突然」及「匆匆」之下,向前走了一小步。但驀然回首,已走了三十年。 港人對民主的渴求,始於八十年代的前途談判,三十年了,說短且長。於是,今年本刊的一個重要專題,就是政改三十年。至於本土論述的論壇項目,則繼續以階級、身份、政治為主軸,探討香港社會階級的本土性。「本土」不應止於政治經濟,不應止於主體性的探索,更是百姓生活的尋常事。 本土論述的風格 本刊是一本人文科學刊物。每年舉辦論壇,邀請各界人士就香港本土具爭議性的議題進行討論與交流。本土論述網羅了多種風格。除了香港本土化問題之外,亦有來自台灣的夏鑄九教授為都市化把脈。同時,也有香港左派人士凌文海細談殖民地的另一種生活。另外,本刊也未忽視本土學者的中國視野和情懷,反省了港資公司壓迫中國工人的做法。 有老有嫩、有軟有硬、有中有西、有左有右,就是本土論述的風格! -
文化研究60詞
很多人聽到「文化研究」便為之卻步,認為是一門艱深的學科,內裡是一堆不容易明白的理論。 其實,文化研究並不是這樣的。文化研究的開山祖師威廉士 (Raymond Williams)就提出「文化本是平常事」(culture is ordinary)。 為了使更多人了解文化研究這門學問,本書以日常生活事例,解釋文化研究的理論和相關應用概念,務求真正建立「文化本是平常事」的思考氛圍。 相信當你細意咀嚼書中各門學說的概念與理論,你對世界的看法,定必起變化。 -
人文今朝
《人文今朝》原型是作者李歐梵教授於2009年在香港大學用英文作的六個公開演講,講題正是作者最關心的人文課題──文學、電影、音樂、建築,並將之和今日香港的日常生活連在一起,是一本最佳的通識讀物。 作者提出「人文今朝」這個口號,內中含有一個只有今朝的危機感:作者認為在全球化的現代性影響下,我們的生活和思想模式似乎只有一個今天和現時,而且 (至少在西方) 唯「我」獨尊,處處以個人的享樂為生命意義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很容易流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明天是不是會更好?誰管它呢?世界變化太快,管它也沒有用。在這種心態作祟之下,我們的心胸和視野其實變得更狹小了。於是形成另一個悖論:互聯網上提供的訊息愈多,我們所得到的真正知識性的智慧愈少,人變成了一個受感官慾望支使的動物,而這種慾望,基本是一種物欲——對物的崇拜和享用,而這種拜物欲的背後當然是資本主義的市場消費。 作者為每課講題精選了進一步閱讀書單,對人文知識有興趣、喜歡創意思考的老師、學生和普通讀者,這實在是一本最佳的入門讀物。 -
艺术理论
本书对从古至今的西方艺术思想史进行了独特的考察,将理论与各时期的实践、智力与文化历史潮流相联系,由此证明了历史的角度对于理论问题的价值,其突出优点是展示了作为一种批评实践的现代艺术概念是如何从更古老的观念中发展出来的。 全书共分6章,覆盖了西方艺术史的主要时期:古代和中世纪、现代初期(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启蒙运动、19世纪、20世纪早期以及后现代主义,而且包含了大量的参考书目,提供了主要文献来源和次要文献的最新实用指南。 罗伯特·威廉姆斯(Robert Williams),美国加州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史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研究,出版了《16世纪意大利的艺术理论与文化:从技艺到超技艺》(1997)等著作。 -
湘西巫蛊
《湘西巫蛊》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真实呈现湘西社会历史与现阶段巫蛊之情况,找寻巫蛊产生和传承的历史根源及社会根源,指出巫蛊是特定文化背景下应作社会关系调整的平衡木。《湘西巫蛊》所为,在于引起学者和社会中人对巫蛊现象的关注,并引发严肃的追问和广泛的人文反思。 巫蛊,是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神秘文化事象之一,根植于民族信仰之中,影响深远而广泛。至今在湘西民间的很多僻远村落,仍存在着大量有关巫蛊的历史“活化石”:那些被认为中蛊而死的树,因放蛊而不能饮用的水源,因有益而不能踏至的地界、必须绕过的房屋,还有那些广泛流传于民间百姓中的各种克蛊、防蛊的手诀、符、咒语,也仍有不少人被认为死于巫蛊邪术,而“蛊婆”依然是人见人怕、人见人恨的诅咒对象。 -
沙漏之痕
本书是博士生导师思辩集粹书系之一,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 本书共分“光影流转”、“直面当代”和“性别·国家”三部分,内容包括:书写文化英雄;文学备忘录“质疑”全球化;见证与见证人;面对亚洲;在“苦涩柔情”的背后等。 -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i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British tradition of cultural studies. Turner offers an accessible overview of the central themes that have informed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language, semiotics, Marxism and ideology, individualism, subjectivity and discourse. Beginning with a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ies, Turner discusses the work of such pioneers as Raymond Williams, Richard Hoggart, E. P.Thompson, Stuart Hall and the Birmingham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He then explores the central theorists and categories of 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texts and contexts; audience; everyday life; ideology; politics, gender and race. The third edition of this successful text has been fully revised and updated to include: * How to apply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how to read a text * An overview of recent ethnographic studies * Discussion of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 of consumption * Questions of identity and new ethnicities * How to do cultural studies, and an evaluation of recent research methodologies * A fully updated and comprehensive bibliography -
文化想像與意識形態 - 當代香港文化政治論評
香港文化研究叢書之一 這是一本把後殖民論述扣連在具體的處境,關於當代香港文化政治的多元互動的對話。對話是開放的,但在此,作者也已展現出應有的批判和戰鬥姿態。我們希望這樣的一個對話過程,能就香港目前這個後殖民/晚過渡處境,作出基進的批判性反思。 在香港討論後殖民論述,或以後殖民論述來討論香港,近年來蔚然成風。三好將夫說,如果我們容讓自己被全部吸納進後殖民論述中,而漠視跨國企業延續和深化其舊殖民統治,我們只會成為資本主義霸權的同謀共犯。 後殖民論述的出現,並不意味殖民時代已經結束。怎樣去理解一個既被殖民同時也是殖民者的後殖民香港的文化政治?如何解釋當代香港文化政治中所說的「邊緣」和「混雜」?金庸的武俠小說、張小嫻的愛情小說等等普及文化,打開的是一個怎樣的文化想像空間? -------------- 文化是一個杜群共有的生命。文化經驗與日常生活綿密的歷史脈絡息息相關。「香港文化研究叢書」的目的是致力發掘和重組香港文化歷史的種種面貌,深入研究文化身份的建構過程,探索文化與社會及政治之間的複雜關係。我們期待抱著批判的態度:從歷史出發,重新認識、掌握及撰寫我們這個群體的共同經驗。 -
班雅明
懷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一個死後才成名的思想家。其作品於六、七0年代才開始引起廣泛注意。 起初他的名字多是跟文學批評和法蘭克福學派一起出現,但他的成就卻不只限文學批評,雖然他跟法蘭克福學派的些關鍵人物如何阿多諾(Adorno)和霍克曼(Horkheimer)頗有淵源(年輕 的阿多諾甚至以他為師),但他的思想風格卻是獨樹一幟。 近年的研究己留意到他在歷史哲學、回憶和人生經驗等議題的貢獻,甚至他那部還未成形的十九世紀巴黎研究也受到高度評價。 本書嘗試總結近年對班雅明研究的成果,並詳細介紹這位思想奇特、多才多藝的二十世紀思想家。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