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香港·文化·研究
這本文集的文章,有幾個共同的基調: ˙ 平民生活是焦點 ˙ 跨學科 ˙ 強調人文的科學 本文集的作者在以上提出的三個共同基調上,開展了各種細緻的研究,由歷史到現狀,既貼身也宏觀,講社會條件,也談庶民心事。文章反映了香港文化與社會多方面有趣又複雜的發展。它們指出香港在許多方面經歷了一個急劇現代化社會普遍面對的壓力和機會。它們同時肯定香港社會發展的軌跡,對本土文化有一種很特殊的、整體的規範。它令香港存在?種種可能在亞洲地區以至全球各地皆屬獨一無二的文化境況。要確切分析香港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這個軌跡、這些規範和特殊的境況。 本書編者: 吳俊雄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馬傑偉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呂大樂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書內文章所涵蓋的範圍都是適時而重要,充分展現了研究者對於文化研究的觸覺。本書肯定有助讀者了解香港文化的動態及應用,亦對本土文化研究作為一項學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範例,以及進一步追尋的線索。」- 馬家輝 (引至香港大學出版社網站) -
關鍵詞200
目前國內在文學和文化理論的討論與研究上,經常都是囫圇吞棗,對於許多用語在不同學門的特殊用法不甚了解。當前流行的跨科技研究,也經常將出自不同學門與背景的觀念冒然混用,這種作法,其實首先會遭遇到的,是學門自身的盲點與習以為常的假設,因此,對於來自其他學門的概念,往往只是輕鬆且不加細思的加以挪用,而且沒能進一步深究其理論意涵,因此,在目前的理論熱中,對術語的運用經常會出現膚淺、空洞、抽象的情況。這本書,希望對初學者在整理自身的觀念和釐清理論的思考脈絡時,能提供些許的幫助,將重心放在某些重要的理論辭彙上,針對篇幅的限制、常用術語的出現頻率,以及對這些辭彙的熟悉度加以考量。比起教育部的英文字1000,《關鍵200》所選是更加實用、常見且具文化知識脈絡的重要批評概念。 這兩百個辭彙分別按字母的順序予以精簡,在篇幅上,除了某些特定的辭彙篇幅較長之外,盡量都濃縮在七百字至一千字間,甚至有些辭彙的解說還不到五百字;為了便利讀者進一步的研討,在每一個辭彙的界定之後,均附上簡單而又基本的書目。 由於市面上已有相當多的文學批評辭彙或文化、電影、傳播、哲學、歷史研究等多面的辭典,對各個文藝或歷史時期、運動思想家及其理念加以提供詳盡解說,本書只選擇目前在文學與批評研究中不斷被運用而且在不少面向上仍待闡發的辭彙,去整理其發展起源、脈絡及趨勢,藉此勾勒出每一辭彙所蘊含的涵意與方法,同時盡可能放入台灣歷史、文化的脈絡中,去演繹其理論與實踐?發途徑。 作者簡介: 廖炳惠,台灣雲林人,美國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著有:《另類現代》(允晨,2001)《回顧現代》(麥田,1994)《里柯》(東大,1993)《形式與意識型態》(聯經,1990)《解構批評論集》(三民,1985)英文期刊論文散見:boundary2、Cultuaral Critique、Musical Quarterly、Postcolonial Studies、Public Culture、Tamkang Review等 -
慾望新地圖
本書結合了女性主義、性別研究與同志理論,在性/別和性慾取向的交疊微光處,詮釋「認同」與「慾望」之間的曖昧糾葛,想像偏離父權異性戀正軌的各種「斜」魔「歪」道。作者簡介 張小虹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台大外文系教授。著有《後現代/女人》、《性別越界》、《自戀女人》、《慾望新地圖》、《性帝國主義》、《情慾微物論》、《怪胎家庭羅曼史》、《絕對衣性戀》等書。 -
觀察者的技術
〔眼球考古學〕 我們置身數位的時代,視覺經驗也在這個數位化的行列中,脫離了類比的掌控、進行徹底重組。於是,舊的眼球如同痂一般自然脫落,新的眼球由電腦、電視、監視器等數位影像共同催生茁壯。解析度、像素、虛擬實境、photoshop,我們今天擁有的不只是各種全新的詞彙,更有一雙新的眼睛,一種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觀看與聚焦方式。 面對新的視覺,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觀看方式有何「新穎」之處? 本書作者強納森.柯拉瑞(Johnathan Crary)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但他不是去動手撬開液晶螢幕,或者分析街頭監視器如何密不透風;也不是如布紐爾(Bunuel)直接切開人們的眼球,血淋淋地給觀眾震撼教育。他選擇了逆向操作,從地下拾起被人們拋棄、遺忘的眼球,開始進行視覺的考古學。他認為,只有弄清楚我們「過去」如何觀看,才能知道新的視覺經驗有哪些只是承接前者,哪些是這個時代的真正特徵。 因此,作者開著推土機,撥開人類眼球千年史的地層遺跡、向我們展示了「暗室」與「立體視鏡」這兩層對當代最有影響的視覺典範。前者統治了十七十八世紀人類眼球運作方式,後者則形塑了作者所謂的「十九世紀觀察者」。 乍看之下,「暗室」只不過是光線從小洞進入黑箱時,會在內部出現顛倒室外影像的光學現象,而所謂「立體視鏡」,則是僅僅在某種條件下才會產生「立體」效果。但在作者極有說服力的挖掘與陳述當中,這兩個如同玩具般的儀器,成為當代視覺研究的基礎,也成為所有眼球養分的來源。柯拉瑞的眼球考古學,讓我們弄清楚,在液晶螢幕華麗色彩的背面,隱藏了什麼秘密。 本書內容橫跨視覺研究、藝術理論與科學史等領域,引發了視覺再現理論的典範轉移,被譽為「具有毋庸置疑的原創性與重要性」,無論身處藝術理論、科學史或是視覺研究領域的專業研究者,或是對視覺觀看與應用有興趣的一般讀者,都可在本書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本書特色 本書討論的問題並不限於學院題材,是一部打破類型、融合多項主題領域的作品,將畫家與哲學家彼此連結,又將這兩者與新興的視覺技術聯繫,並且展現了原創散文所具備的那種開拓性洞見,從中更可見到作者的淵博學識,少有著作能夠企及。 -
香港,你還剩下多少
◆香港故事不好說,因為說故事本身不是羅列事實而是詮釋事實。 ◆香港就好像一幅抽象畫或者一件普普藝術品,內容平淡無奇而顯而易見得幾乎沒有任何詮釋空間。 ◆在有關香港的論述中,香港故事的敘述往往只是幌子,論者的真正目的,是要從香港的故事中擷取香港的意義,甚至香港的教訓。 ◆香港的殖民現實幾乎徹底顛覆了所有的殖民理論,這才是有關香港的論述,在大部份的殖民與後殖民討論中缺席的原因。 ◆在有關香港的論述中,說故事的人不管是旁觀者還是局外人,都各自有他的執迷與不悟。 ◆說故事的人可以繼續說下去,但沒有人可以說最後一句話,因為香港的文本永遠在書寫之中。 -
米德尔敦
《米德尔敦:当代美国文化研究》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美国的罗伯物·S.林德和海伦·梅里尔·林德编著的,内容简介:调查的性质、城市的选择、历史背景、谋生手段、主要的谋生手段、米德尔敦的养家人、米德尔敦人靠什么谋生、工作的权威等。 -
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
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15年的研究结晶,系统地阐述了全球人类学的基本思想。作者用全球体系的视角探讨了古地中海地区的变化,指出了历史惊人的相似性;比较了刚果人、日本阿伊努人和夏威夷人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中如何塑造他们民族的认同或他们自己的认同,分析了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特别是人类学在当代的研究成果转向。弗里德曼的论述独到深刻,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当代社会和文化变化的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视角。 -
消费文化
本书是“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中的消费文化系列之一,书中收入了英国学者弗兰克?莫特的关于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与社会空间的相关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为激进同性恋群体带来了敏锐的文化批评,为研究消费社会的历史学家增加了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为时尚界专业人士提供了有益的市场营销计策探讨报告供他们借鉴,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本书从社会性别角度对男性文化进行的分析为女权主义者提供了新的启示。 -
法兰西文化的魅力
《法兰西文化的魅力: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寻踪》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法兰西文化的魅力: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寻踪》中着力探讨了十九世纪中叶法兰西文化的特点及其魅力所在。在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今天,作者的这一探讨,无疑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特色,尤其是法兰西文化的特色。 -
文化研究精粹读本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已经物理性的存在,然而它究竟是一个学科还是一个还是一个不能归入学科的知识探索领域,一直聚讼纷纭。早在1977年,柯林·斯巴克斯就指出了界定文化研究的困乃至不可能。时隔几十年,国际文化研究领域又有怎样的发展?文化研究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想象究竟如何? 本书遴选了国际文化研究领域一些具有坐标性地位的学术论文,努力厘清文化研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尝试进一步解释“什么是文化研究”的问题,同时呈现文化研究领域最近的研究成果。 -
酒吧工厂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田野调查之上的研究论文集,第二部分为田野调查随笔。此二部分相互配合,通过参与式研究,深入南中国打工阶层,以南中国地方城市特色为背景,在详细叙述民工打工生活各个侧面的基础之上,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民工努力融入打工地城市生活、以城市中产为生活意象,但因缺少话语权进而面临种种困惑的民工城市生活图景。并以这种生产—消费的互动关系为重点,深入、全面地探讨了城市文化的内在机制,使抽象的文化原则和零散的文化现象,变为实实在在的文化事件及其多重意涵,透过社会群体内外的互动,展示了具体的时空间场所交织而成的稠密网状结构。 目录 序:城市文化研究的前沿探索 绪论:珠三角的压缩式现代性 第一部分 南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专题 第一章 打造现代身体:酒吧工厂的劳动与消费 第二章 遮蔽赤裸之躯:亲密关系的能说与不能说 第三章 实现婚礼想像:视觉文化的阶层性格 第四章 中国白领、跨国网络与文化经纪人 第五章 跨境欲望:两部电视剧集对现代性所展现的幻想、模拟与焦虑 第六章 跨境视觉性:南中国与香港的视觉文化互动 第七章 国族想像:南中国文化版图中的大陆与香港 第八章 九七后香港冒升的国族身份 第二部分 酒吧工厂现场日志 第九章 走进南中国:一个香港的视角 第十章 工厂的劳动人生 第十一章 民工的消费世界 第十二章 走进酒吧的消费图景 第十三章 酒吧的感情劳动 第十四章 酒吧的阶层消费 第十五章 视觉民族志图文混合展示 结语:视觉民族志的一次方法论实验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员简介 -
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
《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作者从欧美视觉文化(包括电影、广告、建筑、绘画、时装、机动车、印刷、室内和家具设计)中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例证,以此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主要倡导者和支持者,并分析和解释了关于这些方法的最重要的观点、争论和成就。 -
全球化的文化
全球化作为一种涵盖面极广的力量,很难让人们对其轻易加以分析、它代表着文化的输出和输入,其速度和密度近年来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球化的文化》一书包括一组关注全球化进程的各国学者的作品。内容涉及经济和文化相互转化;全球范围内消费文化的兴起;主体形式的生成与消除,以及它对民族身份、区域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传统形式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对于种种国际问题,撰写此书的学者所讨论的主题相互关联,他们论述了近年来国际潮流如何影响着科技、通讯网络、消费文化、知识话语、艺术及大众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全球化特性。与题材的多样性相适应。他们还从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及法律等多个理论角度探讨其主题。论文研究的领域包括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南北问题、欧洲中心主义、语言迁移、艺术与电影、社会分裂、主权与国家、高等教育、环境正义、贫富问题、跨国公司和全球化的文化等。 《全球化的文化》一书综合政治、经济和幕角螅?当今世界中的众多巨变颇具洞见。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杜克大学文学专业教授和系主任。他的著作包括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好将夫是圣地亚哥加利福 尼亚大学的日语、英语及比较文学教授。他曾参与编辑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与世界》及《后现代主义与日本》。 -
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是近期读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大众文化研究译丛”中的一种,劳拉斯蒙福德的《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耐人寻味地探讨了我们所关心的大众文化问题种种:观剧历史下文本的困境,所谓肥剧究竟是什么?隐私与肥皂剧社群的构成,隐私与肥皂剧社群的构成……等等。《午年爱情与意识形态》为"大众文化研究译丛”中的一本为珍妮弗克雷的《时装的面貌:时装文化研究》 《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及电视剧种》是一本来自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蒙福德的有关专题研究电视剧文化意识形态的通俗易懂的书。作者以美国妇女所热衷收看的类似中国《渴望》一类的以虚构和曝光生活隐私为主要情节特征的肥皂剧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了当代社会文化主流的意识形态观念。 -
政治无意识
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ISBN:9787500425564,作者:(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著;王逢振,陈永国译 -
書寫城市
書寫歷史,有人認為沉重,有人認為有趣。書寫文化與身份並不是說歷史是經驗的傳承、時代的對照,而是因為在這年代變化快速、空間急轉,書寫,賦與人一種安慰、一種創造,和一種小我的可能性。 「香港」是一個地域名稱,是地圖上的一點;「香港人」、「香港歷史」、「香港身份」卻是矛盾複疊、眾說紛紜,令這小島吸引了更多的注目,也突顯了有關這片土地的論述多樣性。一如書寫,本書編輯的過程同樣須要自我檢討及自我反思。身份與文化在不斷衍生再衍生,香港歷史亦然。 殖民歷史和中國政治成為香港與其他文化進行對話的重要契機。我們的願望只是通過閱讀、書寫和發聲,立足於小歷史、小空間和小文化,抗衡任何一種文化和身份的一體化。 -
白领
这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它在首次出版之后的这些年里,成了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并不断地吸引着新的读者。 正如霍拉斯·M·卡伦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所说,这是“白领金字塔中每一层次的人都值得一读和值得思考的著作。它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 在阅读了这部有关白领世界的临床式报告之后——现在它对了解20世纪的生活品味和感情至为关键——希尔维亚·波特在《纽约邮报》上撰文指出,“这是我在这些年里读到的最能够激发人们痛苦思索的著作。只有那些天真的傻瓜才会否认其中包含了诸多真理,它足以使人们驻足下来,认真地品坊和聆听。” -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是国内研究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第一本专著。 伯明翰学派是文化研究的策源地,也是迄今为止对亚文化理论影响最大的学派。《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尝试考察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由此揭示其作为亚文化理论资源和文化研究路径的价值和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文化语境分析及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展开论述,宏观考察了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出场语境,微观探讨了伯明翰学派关于亚文化风格的构成、产生原因、抵抗意义、收编方式和美学评价的基本观点,概括出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的特点和价值。《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文库(第1辑):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对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研究,能够为国内的亚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和必要的借鉴。 -
行动的书
本书是作者从2002 年到现在所写的关于策展实践的学术论文的合集,这些文章曾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性刊物上。该书论述了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艺术研究以及策展实践。策展对于作者来说,不只是表述或再现方式,而且是一种塑造现实的力量。他认为艺术家只是一个社会位置,而策展人不过是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我们将获得一种目光,这种目光可以穿透艺术作品的拜物教,穿透艺术创造的个人主义神话,穿透艺术—价值—资本的社会交往系统,进入到这种被名之为“艺术”的心灵的社会运动中。 -
饮食行为学
这是一部关于餐桌文明的饮食行为学著作,富含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作者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借鉴了道格拉斯、斯特劳斯等人类学家关于进食和餐桌礼仪的诸多见解。书中呈现的信息和细节,横跨古今,贯通东西,对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餐桌礼仪做了博物馆式的精彩展现,行文流畅,逻辑严密,可读性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