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迷幻异域

    作者:Matthew Collin(馬修.柯林

    本書可能是有關當代英國社會最重要的著作。--英國大報《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 終於,有人寫出了過去十年的「真實歷史」,而且充滿慧黠、生氣、同情與睿智。再多的言語也不足以推薦這本好書。--歐文.威爾許,《猜火車》作者 打從一九七七年出版以來,《迷幻異域》一直是跳舞文化最重要的論述。本書奠基於紮實的背景研究,以及針對關鍵人物的第一手訪談。它深入探索快樂丸文化的文本、意識型態與迷思,細細描繪初嚐快樂丸的狂喜經驗與從高峰跌下的低落期,也剖析了這場英國最重要的青年文化的社會歷史背景。 --《Wired》雜誌讚譽這本書為「一則與啟發本書的快樂丸文化一樣令人無法抗拒的故事。」 《迷幻異域》在台灣 一九六O年代到七O年代是放心藥的政治首次被自覺地引入社會批判、以及反抗主流的反文化的年代。一九六O年代之後至今,反文化運動結束,但餘緒猶存;新的消費文化和新的「壓迫-反抗」形式造就了新的放心藥文化--這是我們今日思考放心藥政治時必須面對的,也是本書的重要價值所在。--中央大學教授 卡維波、何春蕤 這書除了敘述一段現代流行文化的地下史外,重要的是引發思考。無論後果如何,選擇是人民的——自由便是擁有選擇的可能,儘管那自由可能只是自主的幻覺。--作家 張讓 藥物帶來很多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不盡然只有藥物可以產生。至於在流行文化扮演重要角色的藥物,是否跟個人修行一樣,也可能不盡然是絕對必要的,恐怕就沒人敢斷言了。--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當快樂丸的能量逐漸耗盡,烏托邦夢醒,卻不是電音文化的死亡。當這個由快樂丸點燃的瑞舞文化所建構的團結不可避免地沿著階級、種族和地域分裂開來,或者被主流體制收編時,創作者也不斷投入開發更多元的電音舞曲,運動者則不斷尋找新的DIY反抗模式。--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生 張鐵志 一顆藥丸似乎引起整個時代的大震動。和平與暴力齊生、心靈與罪惡共存、理想與商業互放。快樂丸不僅沖激著藥物文化與社會的底線,也解放著人與人之間最神秘卻美妙的臨界體驗。--作家 夏綠蒂 西方和快樂丸文化對話二十年了,「持有 / 使用禁藥除罪化」已是和平共處的共識,才能有本書中最精彩的......用快樂丸觀點回顧曼徹斯特如何因E復興。我不禁突發奇想,台北的大學校長們什麼時候也能下海搖一搖,乘著快樂丸飛行,想清楚E和提高大學申請入學率有什麼關係。--同志導演 陳俊志
  • 香港101

    作者:

  • 视觉文化导论

    作者:(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视觉文化导论》全面介绍了视觉文化这个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追溯从绘画到万维网的视觉文化的历史和理论,本书追问:为何视觉媒介会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米尔佐夫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导论性著作中,米尔佐夫探讨了: 什么是视觉文化? 视觉的基本要素,包括透视、色彩、线条和视力。 视觉媒体的广泛领域,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电视、电影、虚拟现实和互联网等。 “种族”和族群、性别和性以及身体在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性。 由戴安娜王妃之死引发的国际性媒体事件,它标志了一个全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
  • 时髦的身体

    作者:(英)恩特维斯特尔

    本书考察了时尚和身体的关系,把关于时尚和衣着的各种文献和身体的社会学联系起来,指出前者忽略了身体,而后者则在研究中把时尚和衣着的问题边缘化了。作者指出要理解时尚和衣着就必须理解在特定文化中身体所被赋予的意味――因为时尚对之说话的是身体并且由身体带到几乎各个社会情境和场合中。在参考道格拉斯、福科、梅洛-庞蒂、戈夫曼和布尔迪厄等人著述的基础上,本书提供了关于身体、时尚和衣着之间的联系的洞见,提出了关于时尚和身体的“情境身体实践”的观点。
  • 粉丝文化读本

    作者:陶东风 编

    《粉丝文化读本》第一次系统地翻译介绍了西方粉丝文化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粉丝的定义、粉丝的消费特征、粉丝的文化政治等,具有学术前沿性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粉丝群体及其文化身份、消费行为等正引起文化研究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粉丝不仅是一个文化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消费群体。可以说,不深入了解粉丝就无法理解当今世界的文化状况。但是,到底什么是粉丝?粉丝的文化消费行为有什么特征?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粉丝及其消费行为的政治意义? 中国学术界对这些迫切而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思考还刚刚起步,缺乏可资借鉴的概念和方法。
  • 欧洲摩登

    作者:辜振丰

    本书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的欧洲社会为背景,探讨西方流行文化的源起,包括电影、装饰艺术、通信革命、现代舞、宝石、时髦儿(Dandy)、摩登女(Flapper)、咖啡厅文化、豪华邮轮、大饭店等,将诸多构成现代生活的元素娓娓道出;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装饰艺术的出现,则是那个摩登时代展现的美学革命。作者多年来精心收集的精采图片,让读者看到的不只是“物”的本身,而是它们曾经有过的悠长身世,以及这些新玩意儿如何从炫耀自身地位与价值,逐渐发展成为日常生活享受的历史。 作者重视事物细节,善于从看似琐碎之事下手,横切出广义的文化史面貌,成功地将严肃的理论与研究,发展成雅俗共赏的作品。
  • 被展示的文化

    作者:[英]贝拉•迪克斯(Bella Dick

    英国的矿区如何复兴? 深圳的“世界之窗”展示了怎样的图景? 迪斯尼乐园和奥林匹克公园又满足了人们的何种欲望? 当今以“可参观性”形式展示文化的场所迅速增多,作者将各类展示的场所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其中包括现代旅游业、经济发展策略、对身份 的展现、全球化、互动性以及消费中的社会关系。作者尤其关注的是当文化在这些语境中被展示之后,如何发生改变。 本书的每一章都尽量生动、浅显地讨论了引起争议的一些关键的理论问题,比如真实性、商品化和再现。
  • 地方

    作者:Tim Creswell

    什麼是地方?地方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甚至可以說人文地理學就是地方的研究。但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包裹於常識裡面的字眼,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兩者的交纏使得這個名詞充滿了魅力。你搬進宿舍裡,貼上海報,在桌上放一些書,等等。然後,這個空間就變成了你的「地方」。北緯40.46度、西經 73.58度,對你可能沒什麼意義,但如果我們知道那指的是什麼「地方」,感受可能就大不相同。以「地方」來說,那是:美國911事件,紐約曼哈頓被炸掉的雙子星大樓的所在地。 本書使用新聞、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實例解釋抽象概念,追溯1950年代以來「地方」概念的發展,思考人與地方如何產生情感聯繫,我們如何認同、記憶、想像某個地方,又如何排斥某些元素進入「我們的」地方,並思索「地方特色」是否因為全球化的席捲而消失殆盡。 =========================================== ■本書目錄 圖目錄 叢書編輯序言 謝誌 一 導論:定義地方 空間與地方 地方與地景 地方做為一種認識方式 本書其餘章節 二 地方的系譜 區域地理學 發現地方:人文主義地理學 地方是家園? 基進人文地理學與地方政治 地方是「在世存有」vs. 地方是社會建構 地方、實踐與過程 地方、開放與變遷 地方的終結? 結論:地方的各種版本 三 解讀「全球地方感」 歷史脈絡 哈維論地方 全球地方感 超越反動與進步的地方感 結論 四 運用地方 創造地方 安適其位∕不得其所:地方錯置 結論 五 地方資源 地方的重要專書 地方的重要論文 導論性的地方著述 其他有關地方的專書和論文 地方的其他研究取向:生態學、規劃、建築 重要期刊 網路資源 學生研究計畫與作業 參考書目 索引
  • 内在体验

    作者:[法]乔治·巴塔耶

    此书为巴塔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为其 “无神学大全”三部曲的第一部。该书出版于二战期间,是巴塔耶治疗肺病期间智力劳作的产物,他的主要哲学概念——耗费、逾越、祝祭、神圣情色,他有关生命、死亡与内在体验的沉思,均赖此书得以深刻展示。其观点振聋发聩,曾令萨特大为惊愕,著文批判。在《内在体验》中,巴塔耶的行文方式深受尼采及克尔凯郭尔影响,他以哲理名言、思考札记形式构建全书,用饱含激情的方式表达他对生命、死亡和内在体验的思考,妙笔生花,富于哲理。
  • 光影巴黎

    作者:李政亮

    法国巴黎是个充满历史线索的迷宫。博物馆里丰富的典藏、城市里处处可见的古色建筑、人物雕像,甚至许多地铁站里都有关于该站站名或该地相关历史的介绍。在这些历史线索中,我们可以找到殖民是我、革命的、战争的、文化的……种种历史渊源。不过,另一种为人忽视的历史,却在塞纳河边旧书贩的架子上被呈现。她们不是满载文字的书籍,也不是博物馆里被珍藏的名贵化作,而是一张张被复制为不同尺寸的广告海报。这些广告海报美好年代的人文社会风景,海报中既有象征法国国力的万国博览会,也有现代浴室这样的私人空间的形成…… 广告不是广告,广告是历史,是地景、城市、生活、探险、旅行、美学、艺术、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关系……的历史;广告也是性,是社会关系,是商品的贩售,是欲望的暗示与撩拨及刺激,是选择及反映从而强化特定的意向与价值;广告转化大众媒介的性格。所有这些,点滴展现在这本隽永的小品里,趣味横生,知性盎然。
  • 知识分子与大众

    作者:(英)约翰·凯里

    《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对现代之初的知识界发动了猛烈攻击,以清晰的条理和富于雄辩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大人物们身上的阴暗面:他们蔑视和憎恨普通人,甚至达到了毁灭人性的地步。
  • 文化与权力

    作者:(美)戴维·斯沃茨

    《文化与权力》是在西方社会学界,特别是布尔迪厄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著作。布尔迪厄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的著作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汉语学界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不熟悉法国思想文化语境的中国学者而言,解读布尔迪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对布尔迪厄著作的综合的,批判性的检讨,本书围绕布尔迪厄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展开,对布尔迪厄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楚的界定与梳理,并通过详细的材料令人信眼地呈现了布尔迪厄的社会理论的学术渊源,分析了布尔迪厄如何综合了从涂尔干、马克思、韦伯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和实践,并受到萨特、列维-斯特劳斯和阿尔都塞等思想家的影响。
  • 超越文化

    作者:[美] 爱德华·霍尔

    这本《超越文化》是跨文化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作者在书中对各国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提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理论,包括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单向时间习惯和多向时间习惯等,对这个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影响巨大。这本书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被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各国学者大量引用和借鉴,对于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重大。
  • 秘戏图考

    作者:[荷兰] 高罗佩

    本书包括相对独立的三卷:英文卷、中文卷、画册。 卷一系英文,分为三篇。上篇提供一个中国色情文献的历史概览。中篇包括一个简明的中国春宫画史概要,以及一个稍为详细的明末春宫版画述说。下篇是对翻印于卷三的画册《花营锦阵》中的题跋的注释性翻译。 卷二全部是中文资料。在这卷中,汉学家们可以看到卷一中提到的大多数中文著作的全文。 最后的卷三是春宫画册《花营锦阵》的翻印本,是用我收藏的那套古印版印刷的。
  •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作者:(美)马歇尔・伯曼

    本书用迷人的笔触,以十九世纪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为背景,透过歌德、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等人的主要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矛盾和暧昧不明的现代世界画面。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和深入思考罗伯特·摩西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作者标示出了二十世纪及其以后的发展轨迹。他得出的结论是,适应不断的变化是可能的,建设真正现代社会的希望也正是在这里。
  • 古尔德读本

    作者:[加] 格伦·古尔德,[加] 提姆·佩吉

    本书编选了格伦·古尔德最富代表性的文章,包括一些从未发表的作品,按音乐、表演、媒体等辑分类,在编者精心的编排下,仿佛一部完整的古典乐章,精彩呈现了这位音乐怪杰的玩笑与沉思,堪称是对其音乐人生的最好注释。古尔德的文风精灵古怪,与他的钢琴演奏形成奇妙的呼应。无论是关于贝多芬 、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评论,还是对于马勒、勋伯格创作的理解,他机智幽默的表达中充满真知灼见。对国内众多的古尔德迷来说,本书是一部缺席已久、期待已久、应当第一时间购买收藏的必读之作。
  • 城市与城市文化

    作者:德波拉·史蒂文森

    《城市与城市文化》(英文影印版)首次从社会学和文化理论的双重视角探究了城市与城市生活。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本书展示出物质的、挣扎中的“真实”城市和经过再现的、“想象的”城市在构建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本书首先比较了乡村和城市的不同,讨论了对城市的构想和对城市文化进行概念化的路径。作者又进而考察了几种重要的城市与文化发展趋势的含义,诸如运用艺术与地方文化来构建新的城市形象,以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塑造现有的环境和学术探索取向的方式。本书还考察了城市景象在电影、文学、艺术和流行文本中的“再现”如何影响了主流观点,即一些特定的城市空间——包括内城、城市滨水区以及所谓“全球城市”应当有怎样的外观和功能,应当给人怎样的“感觉”。
  • 胡适:孤立的人最强大

    作者:李伟

    《三联生活周刊》“百年文化人物”专题作品,资深主笔李伟为了接近真实的胡适,从安徽到北京到美国到台湾,顺着胡适的命运轨迹,通过采访重新进入历史现场,以清晰流畅的笔调细致地描述了大师的一生。五十年前,他与时代格格不入,五十年后,中国再次与他相遇。
  • 迭戈和弗里达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勒克莱齐奥编著的《迭戈和弗里达》讲述了一对与众不同的夫妻,迭戈的沧桑人生,弗里达的痛苦孤独,两人对革命的信仰,以及两人为艺术的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 《迭戈和弗里达》是一个很奇特的爱情故事,始于绘画,由绘画表达并发展。迭戈和弗里达不断追寻、为之献身的事业有所不同,却彼此互补。他们都尝试过各种不理性的行为,然而艺术和革命始终是两人唯一的共同追求。对于迭戈而言,充满活力的弗里达如同哺育自己的印第安奶娘;而在弗里达看来,迭戈就是自己腹中未能孕育的无所不能的孩子。于是,他们结成了一对神奇的夫妇,既完美又矛盾,情感坚不可摧,就像奥梅特库特利和奥梅齐特华尔双体合一,构成了墨西哥的起源。
  • 这就是莫奈

    作者:[英]萨拉·帕普沃斯,奥德·范·莱恩

    风格独特的插画、精炼优美的文字, 以全新的视角品读莫奈色彩绚丽的艺术与人生 .................. ※编辑推荐※ ☆ 本系列图书邀请多位世界知名插画家绘制插画,风格独特、妙趣横生,并和艺术家的作品相互呼应,轻松品读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 文字部分亦由相关领域的专家撰写,简明易读。作者围绕艺术家生平和创作的关键节点,生动解读这些天才人物的艺术魅力。 ☆ 印制精美,采用独特的平切三边的精装方式,易于翻阅,无论是假日休闲还是旅途闲暇均可随手翻读,让艺术与您相伴。 .................. ※内容简介※ 他曾经失意、贫寒,但从未丧失信念。他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声名日隆,但从未忘记那些像自己一样走在漫长道路上的画家朋友,更未忘记,那个以自己的画笔为人们带来快乐的幽默小伙。他的风格创造石破天惊,他的刻苦勤奋堪为表率。因为活得够久,所以毁誉参半,从艺术界的前锋摇身变作权威,总会有人抱怨挡了自己的路。然而路从来都只能自己开辟,就像晨雾里的海上日出,含混暧昧之中一道橘红的光,连通观者和初升的太阳! 他对世界的进步和新鲜事物总是满含激情,火车站、新街区、工业化的城市。但是,战争、动荡流离的生活、亲眼看着所爱的人一个一个离去,谁能无动于衷,而不渴慕宁静和快乐的田园时光。所有这些感情,在晚年挥写成一池池光影迷离、黯淡忧郁的睡莲。在转瞬即逝的世界里,莫奈画出了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