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意识形态

    作者:季广茂

    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概念,不同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不同的内涵;即使内涵完全相同,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有人强调意识形态与权力的联盟;有人强调意识形态与观念的联姻。在充满了激烈政治斗争的社会中,意识形态与权力的获取、分配、消费联系在一起;在根除了激烈的社会动荡的社会中,对意识形态的分析已经转移到了美学、文化、宗教等领域。有人说“天国中没有意识形态”,可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性的。
  • 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

    作者:[美]戴维·哈维

    《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作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出发,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理解时间、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并立足于现代性来回应当代政治。
  • 现代性的后果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主要内容简介: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着重讨论了极权的增长、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与大规模战争等问题,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现代性的后果》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 文化研究(第11辑)

    作者:陶东风(执行) 周宪 主编

    《文化研究(第11辑)》自从哈布瓦赫的《论集体记忆》、阿斯曼的《文化记忆》出版后,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问题成为西方学术界的兴奋点之一,在中国,文化记忆和集体记忆问题也是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课题。周宪主编的《文化研究(第11辑)》的中心论点是探讨记忆特别是当代中国的灾难记忆建构的文化机制。同时,《文化研究(第11辑)》也将通过一定的篇幅翻译介绍了西方文化记忆方面的经典文献,比如哈布瓦赫的《论集体记忆》,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等。
  • 时代精神

    作者:(法)埃德加•莫兰

    •本书是一本探讨现代娱乐和文化工业的学术经典。 •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生活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领域:娱乐、艺术、休闲。现代人为什么崇拜影星、歌星、运动员?现代人为什么不听歌剧不懂现代派绘画但却敬畏这些东西?现代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度假和旅游? •作者认为现代人的这些精神生活,其实和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关联。 •这种关联就是,从近代以来,人们的精神生活是通过巨大的文化工业和资本运作,转化成现代生活的,是大工业和大资本把近代人变成了现代人。这就解释了现代娱乐的产生,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产生。 •该书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这一宏大主题进行研究的经典。
  • Cultural Memory and Early Civilization

    作者:Jan Assmann

    Now available to an English-speaking audience, this book presents a groundbreak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memory, identity and culture. It investigates how cultures remember, arguing that human memory exists and is communicated in two ways, namely inter-human interaction and in external systems of notation, such as writing, which can span generations. Dr Assmann defines two theoretical concepts of cultural memory,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he long-term memory of societies, which can span up to 3,000 years, and communicative memory, which is typically restricted to 80 to 100 years. He applies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case studies of four specific cultures, illustrating the function contexts and specific achievements, including the state, international law, religion and science. Ultimately, 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memory is not simply a means of retaining information, but rather a force that can shape cultural identity and allow cultures to respond creatively to both daily challenges and catastrophic changes.
  • 全世界受苦的人

    作者:[法]法农

    这是法农在生命最后时期的著作。作者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揭露长期的殖民统治对于非洲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对非洲人民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和摧残,从而指出,第三世界的人民在进行反殖民化斗争中和获得独立之后将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独立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解放和自由。这本在四十年前秘密出版的政治小册子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更证明了本书的不朽预见性。
  • 多元文化主义

    作者:C.W.沃特森,叶兴艺

    什么是多元文化主义?其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背景是什么?作为一种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有何特征?多元文化主义和教育改革、公共政策、宗教实践、国家认同、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权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等等有何联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何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前景如何?沃特森的《多元文化主义》就是对上述问题的争论的描述、思索和评价,并试图作出一个清晰的阐述和确切的回答。 在沃特森看来,多元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观。其次,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历史观。再次,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教育理念。沃特森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内涵的丰富性原自其起源的复杂性。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在于:沃特森翔实地考察了不同政治和历史环境下的不同国家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不同态度和重点,其中也涉及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们必须指出,由于作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观察角度,采取了不同的价值标准,其对中国的相关政策的评价未必中肯,为存其真更为展开严肃的学术探讨,本书的编者只在个别之处作了比较小的删改,基本保留了原貌,但是对于作者的一些观点并不赞同。在此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对待西学秉持包容谦虚之心,但不能丧失批判精神,我们一方面要容纳不同的声音,另一方面要批判地进行阅读、理性地加以辨别。在阅读中,取其精,去其讹,适宜地进行取舍。
  • 性無須道德

    作者:甯應斌

    作者甯應斌(筆名:卡維波)長期從事性/別研究,《性無須道德》是他十多年來思考積累的成果,也是他對這個時代的性道德共識、性文化常識、性相關法律的分析批判。所有對於性/別問題有興趣的讀者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重要的思考角度;相信本書既試煉讀者的批判思考能力,也能豐富讀者的性思想知識。 《性無須道德》保持了性倫理寫作的清晰明朗文風,也延續了性批判論述的激進爭鋒立場。本書內容處理了這個時代最具爭議的一些性/別議題,提供給一般學生、學者與社會大眾討論這些性/別議題時的關鍵論證,這些論證將持續地介入未來的性/別事件與論辯。
  • 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

    作者:(日)中村元著

    本书通过研究佛教这一东方主要民族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比较研究了印度人、中国人、日本人的不同思维方法。
  • 谁的文化?

    作者:[美]詹姆斯·库诺(James Cun

    文化属于谁?属于恰好在其境内发现了文物的现代国家还是全人类?博物馆究竟是保存时代印记、消解愚昧无知的藏宝库,还是粉饰文物掠夺行径的遮羞布?关于无主文物和考古遗址的发掘与保护、研究与发表又该如何界定和评判?作为《谁的文化?:博物馆的承诺以及关于文物的论争》的姊妹篇,本书呈现了一场有关文物及文化产权归属、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职责和义务等问题的国际性大讨论。由保罗·盖蒂信托董事长兼CEO詹姆斯·库诺领衔英美顶尖博物馆及科研院所掌舵人,包括来自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等多家机构的馆长、策展人及学者展开激烈辩论,将一系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的重大且敏感问题,开诚布公地置于读者面前。
  • 现代主义

    作者:[英] 蒂姆・阿姆斯特朗

  • 导读葛兰西

    作者:(英)斯蒂夫·琼斯

    权力仅仅是一个关于统治与反抗的问题吗?或者,一种统治力量会是易受攻击的吗;从属阶级会发现他们的反抗变得无效吗;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葛兰西的工作将意识形态的统治重塑为领导权,引导人民超越简单化的对立关系:统治力量的价值能够存在于底层的思想与生活中,自发地成为他们自身利益的表达。针对初次与葛兰西相遇的读者,斯蒂夫·琼斯通过有关下列话题的详细讨论囊括了葛兰西思想的关键要素: • 文化 • 领导权 • 知识分子 • 危机 • 美国化 与此同时,《导读葛兰西》研究了理论家思想的历史背景,给出了在对当代文化的分析中,将葛兰西思想诉诸实践的范例,并且对他的工作进行了评估。
  • 文化现代性读本

    作者:尤尔根·哈贝马斯,斯图亚特·霍尔,马泰·

    《文化现代性读本》以文化现代性为主旨,荟萃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著名思想家,包括于尔根·哈贝马斯、斯图亚特·霍尔、马泰·卡林内斯库、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等人讨论文化现代性的经典篇什。他们分别对表征文化现代性的重要概念展开分析,从怀旧到日常生活,从复制到拟仿,从合理化到距离,从艺术界、先锋派再到艺术终结,构成一个文化现代性的概念家族。其探讨大致涉及现代性的四个重要方面:现代性的概念和历史、现代性的矛盾逻辑、文化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关系,以及现代与后现代的关系。通过对这四方面的勾画,《文化现代性读本》将为您提供一幅用以探索文化现代性的,描绘了历史与现实图景的详细地图。本书由周宪主编。
  • 热风学术(第6辑)

    作者:主编:王晓明 蔡翔,执行主编:雷启立

    《热风学术(第6辑)》内容简介:取法鲁迅“热风”的立场和态度,以“学术”方式关注当代中国,它聚焦于:当代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今的支配性文化及其生产机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所提供的资源和条件,正是这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再生产的关键环节。
  • 表征

    作者:(英)斯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由一个导言、一个文化研究理论的概述和五个专题研究(即对法国战后平民主义摄影、博物馆展出等)组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均展现了文化研究的基本品格。
  • “怪异”理论

    作者:陈俊

    《“怪异”理论》论及当前在美国出现的文化热点“怪异”的文化内涵及意义。“怪异”(queer)指性别关系中的“奇怪”现象,如同性恋、双性恋、易装癖、第三性等。这些现象通常被人们认为“怪异”或“奇怪”,有这种现象的人常常遭到歧视,形成不平等的群体关系。而有这种现象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奇怪,而是千方百计地急取与他人的平等关系。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怪异”现象可以与国家――民族、种族、性别、阶级等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相类比,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各种不平等关系的意识形态构成降无意识的影响
  • 两种文化

    作者:C.P.斯诺(英)

    这是本世纪中的一部名著。著名科学家和作家C.P.斯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化日益分化,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两极分化给人类带来损失,作者为此提出警告,并呼吁两者的合作。
  • 崇高的暧昧

    作者:胡大平

    现代休闲是一种让人“爱恨交织”的生活方式,它源自资本生产并服从它的要求,它体现自由又处于物化之中。本书站在当代理论立场上,有说服力地分析了当代这一困境,特别是对电影、美容、广告等案例的剖析,更有不俗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