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现时代的精神生活
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历史认知,必须在现代的自我理解过程中展开。在世俗化的人本世界,“上帝”既死之后,占据上帝之位的却是基于主体之人的“价值”,价值的僭政构成了虚无主义困扰的本质。而1990年代以后,价值的生产在中国终于被纳入了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建与中国的重建不可避免地关联在一起,而中国思想与中国政治的成熟无疑是中国重建的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天下思想在这个重建过程中必将自身展现为一个深邃广袤的远景思想空间。 -
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
作者认为身体化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特征,身体意识也是如此。身体意识不仅是心灵对于作为对象的身体的意识,而且也包括“身体化的意识”:活生生的身体直接与世界接触、在世界之内体验它。通过这种意识,身体能够将它自身同时体验为主体和客体。身体美学课题的部分目标是探索锤炼或提高身体意识水平的原因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自身,更好地促进哲学完成其传统目标,诸如获得知识,认识自我,追求德性、幸福和正义。身体意识的这些问题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 -
诠释学与人文科学
本书是由保罗•利科的论文翻译过来的论文集。在这本书中,利科提出了其现象学诠释学的观点,提出了这一观点与其传统前辈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诠释学的历史、核心主题及其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利科在第二部分提出了自己当前的建设性观点。文本概念的提出构成了语言和解释的系统化理论的基础。第三部分探讨的是有关社会学、精神分析和历史等领域中的理论意义。 -
日常生活批判
列斐伏尔是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西方学界著名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现代法国辩证法之父”、区域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也是超现实主义的批评者、马克思主义永不疲倦的支持者、文化研究的先驱、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书阐述学界关于列斐伏尔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列斐伏尔的生平和著作,立足于列斐伏尔的著作,着重考察了列斐伏尔的自然观、节奏观、女性观、资本主义观、哲学观、马克思主义观等基本观念,论述列斐伏尔的异化理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美学理论、国家理论、现代性理论和空间理论,把握其思想的渊源与脉络,评判其理论得失,探寻他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西方社会历史条件、关注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力图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形势下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 -
后现代转向
本书关于后现代概念领域的入门,对后现代转向的轮廓作了初步的描述,并解释了一些基本概念、争端和问题等内容。 -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米歇尔•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于1952及1953年分别获得精神病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相关文凭,并在此期间聆听了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课程。1954年,福柯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精神疾病与人格》(Maladie mentale et Personnalité),但后来他对这部著作不甚满意,认为它不成熟,因此在1962年再版时做了大量修订,书名也随之更改为《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福柯在此书中强调“心理学只在疯癫被控制之后才成为了可能”,将疯癫的历史放入社会及文化结构中进行探讨。他通过对精神疾病特殊性的分析、对心理学具体形式的研究以及对疯癫状态的定义,呼应了书中的两大方面:精神疾病的心理学范畴以及疯癫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本书为詹明信的学生张旭东所选编,辑录了詹氏的十二篇批评理论论文,可以让读者一窥詹氏批评活动的时空跨度和理论特征。 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在西方理论界,在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于人们看来是相互排斥的问题领域,詹明信以其犀利的批评姿态和纵横裨阖的理论建构,奠定了其理论地位,留下了鲜明的个人印记,并改变了人们探讨这些问题的思路。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那似乎无所不包的“大叙事”,并不是理论运作的框架,而是一种历史信念和乌托邦理想的投射。他的理论贡献对于已经陷入后现代文化工业及其意识形态沼泽的中国文化圈,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
生产(第7辑)
《生产(第7辑):生命政治:福柯、阿甘本与埃斯波西托》讲述了对于“生产”的关注,源自马克思主义传统,正是在生产环节,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增殖的秘密。马克思之后,“生产”获得更丰富的内涵:文化领域是知识生产,精神领域是欲望生产,政治领域是权力生产,社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生产机器——而所谓“消费社会”不过是它的一个反讽性注释。“生产”,成为诊断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另一方面,“生产”这个词对于今日中国人而言似乎别具意味:我们曾经身陷“生产”之笼,如今,我们期待这个迷失在历史深处的词语重新获得活力。当然,词语自有其命运,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邀请。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生产”的内在语义,就是生成,流变,活力,它符合当代知识分子的气质:永不停息地思考和批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产”是批判和思想的基本特征。 -
语言的圣礼:誓言考古学
编辑推荐 • 本书是阿甘本极具影响力的“神圣人”系列(Homo sacer II,3)中的作品。 • 阿甘本在追溯了主权、神圣性等思想的根源之后,转向了一个新领域:对“誓言”的哲学考古学研究。 •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阿甘本对“誓言如何产生了我们的语言,乃至包括法律和宗教在内的我们的整个生活的基本框架”这一问题的精彩论证。 • 阿甘本致力于跟随本雅明的脚步,重拾被传统语言哲学所忽视的一个经典维度,即生命形式维度,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出语言哲学的真正根基。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阿甘本从意大利学者保罗•普罗迪的《权力的圣礼》引入,探讨了作为西方政治的基础的誓言现象的根源,并进一步探索了语言对我们生命形式以及生活意义的构建问题。 阿甘本认为,对语言的研究,需要一种考古学的努力,即我们需要发掘出,语言诞生的最原初的事件。而在阿甘本看来,这个最原初的语言事件,就是誓言。由于我们的一切语言关系,都是在誓言所构建的词与物的关系中塑造出来的,于是誓言便成为了突破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规则的玻璃瓶的最主要的突破点。 一开始,阿甘本就拒绝了在巫术—宗教中寻找誓言的起源这一普遍观念,他认为誓言指向了一种对语言经验的特殊回应,这一回应催生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宗教和法律。正是誓言让我们的政治体制和宗教体制成为可能。这样,誓言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便涉及一种元语言。那么,我们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存在,依附在这种元语言之上,在元语言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才变得可以言说,我们才具有了某种体制和政治制度。 进一步的,阿甘本指出,真正的元语言哲学的任务,不是让语言脱离于生命形式本身,去探索语言的自在性体系,或者孤立地去谈语言内在的逻辑一贯性。阿甘本的语言哲学的价值在于,努力地将语言的装置(无论是语义符号学还是语用学)推向极致,在其最为脆弱的誓言一环,寻找突破口。 -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本书为本雅明作品选集,共收录本雅明著《作为生产者的作者》《暴力批判》《拱廊计划(节选)》《拱廊计划之N》等,均为本雅明的重要作品;另有本雅明与阿多诺通信选,及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对本雅明的几点看法》一文。除《暴力批判》外,其余几篇均为中译本首次出版。 -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在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充分注意到它的力量与意义,对西方流行的后现代思潮提供了一种清新的分析视角。 -
尼采与身体
本书是从身体的角度对尼采进行新的阐发。尼采将自己的哲学定位在 反柏拉图主义、反基督教、反启蒙理性的历史坐标中。柏拉图主义、基督 教和启蒙理性,都对权力意志构成了压抑,使得身体呈现出病态的症状。 尼采试图颠倒这个压抑,他为此特别突出了生成、偶然性、差异性和感性 。正是这些品质,才构成了强健身体的基本素质。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永恒 轮回思想,就是对形而上学造就的病态身体进行否定,对强健的身体及其 诸种特性进行肯定。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酒神:无辜与健康 一 悲剧 二 三个对立 三 火、生成与道德 第二章 道德与疾病 一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二 道德战争 三 负罪和负债 四 惩罚和记忆 五 内疚 六 惩罚、正义和权力意志 七 负罪、内疚和疾病 八 禁欲主义 第三章 作为身体的权力意志 一 柏拉图主义 二 “真正的世界” 三 权力意志 四 力、权力意志及其表达 五 真理、解释、重估和思考 第四章 虚无主义和上帝之死 一 虚无主义 二 上帝之死 三 末人 第五章 永恒轮回和生育 一 潜能、自由精神和身体 二 超人 三 永恒轮回 结语 附录身体转向 参考文献 尼采著作英译本 尼采著作中译本 后记 -
游戏与警察
本文集辑录的23篇文章原发表于《乌托邦》(1967-1978),主题涉及社会实践及那个时代的理论争鸣。 -
福柯思想辞典
编辑推荐 • 福柯常说,概念的配备,在严格意义上就是提供一个“工具箱”。然而,概念被制造出来、被固定下来,尔后它们还可能被抛弃、被修改,或者其含义被进一步扩大。概念就这样始终处于一种不断修补和移位的运动之中。这给《福柯思想辞典》的撰写计划提出了艰巨的挑战。 • 作者朱迪特•勒薇尔选择接受这一挑战。她用一种独特的编排方式,让这本《福柯思想辞典》清晰地呈现出福柯一生持续“提问”的主要路径。 • 哲学的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在于“提问”。《福柯思想辞典》能够对福柯表示的最大敬意,即是它恢复了其思想中的提问方面。因此,《福柯思想辞典》并不是一本简单地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术语汇编,它的目的在于试图重建其连续的或相互重叠的众多提问,这些提问才是福柯分析中极其宝贵的财富。 内容简介 《福柯思想辞典》由近60个术语组成的“术语篇”和13个人名组成的“人物篇”构成。 在“术语篇”,作者既介绍了福柯从其他思想家那里借来的哲学概念,还介绍了福柯自创的前所未闻的概念。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概念梳理,系统地勾画福柯的思路,以便使其哲学历程变得容易理解,同时顾及其经历的复杂性,其众多的分支部分和变化。 在“人物篇”,作者介绍了一些在福柯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家,包括巴塔耶、布朗肖、德勒兹、德里达、康德、尼采、萨特等。作者指出了他们之间的交汇点、论战的分歧、争论的领域或概念的借用。正是这些因素,在福柯长达三十年的哲学和政治思考中,支配着其思想的既复杂又开放的过程。 最后,作者还加入了“福柯的著作目录”部分,以便读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能够深入地追踪福柯思想中的某些线索。 -
必须保卫社会
《必须保卫社会》中福柯勾勒出“惩戒”权力的一般草图,即通过惩罚机关的监视技术、规范性的制裁等,个别地运用于肉体的权力,从而勾画出“生命权力”的轮廓。福柯随后对“政府性”进行了追问,这个权力通过国家理性和警察的装置与技术,从16世纪开始运转。《必须保卫社会》完全可以成为当时权力的政治问题和种族的历史问题的相交点、会合处和联接点。 -
后现代理论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介绍并分析了襦克、鲍德里亚、哈贝马斯、利奥塔、德勒兹、杰姆逊等一批思想大师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系统阐释后现代理论的极好读本.尤为可贵的是,他以相当的篇幅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间既对立又亲和的关系。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首次出版于1921年,距今已七十余年,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曾引起思想学术界的重视。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海内外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兴起,此书再度受到人们的注意,并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现在以横排本重新问世,也主要是为适应人们了解和研究现代新儒学这一中国当代重要思潮的需要。 此书首次于1921年10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出版。1922年1月起改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先后印行八版。1987年2月,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建馆九十周年,又根据小字本影印出版一次。现在这个版本即以小字本为准,又将大字本中的两则著者告白补入,并勘正个别错字与标点。这个版本还收入了著者1980年所写的跋记;删去了已失时效的“时论汇编”,约四万字;又增加了两篇附录。 关于这两篇附录,须稍加说明。附录一:《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此文写成于1919年夏,即著者1920年9月在北大首次就此问题作演讲之前一年,因此可以说这是著者论述此问题最早的一篇文字。附录二:《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早在1926年本书第八版《自序》中,著者即表示“颇知自悔”,其自悔处之一即是“盖当时于儒家的人类心理观实未曾认得清”,而非阐明儒家的人类心理观,不能谈儒家人生思想。此后数十年,著者即对此问题不断思考和研究,而此文正是这一思考和研究历程的翔实的记述。当然,关于思考和研究的结果,那还须参阅著者晚年著作《人心与人生》一书,方能了解其全貌。 -
声音与现象
声音与现象,ISBN:9787100072083,作者:(法)德里达 著,杜小真 译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