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媒体考古学
中文版序言 在20世纪的欧洲,有一位属于最早对未来通信理论作出片断论述的人,他并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一位诗人。1927年,戏剧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写出了一篇题为《无线电——那是大洪水降临之前的发明吗?》的富有刺激性的短文。一如他在作理论探讨时常有的习惯,在这篇短文中,为了使他的观点直观化,他也运用了譬喻的手法: “我记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据说有人向一个中国人夸耀西方文化的优越性。那中国人问道:‘你们有些什么呢?’那人对他说:‘我们有铁路、汽车、电话。’那位中国人很客气地回答他说:‘这些东西,我们倒是已经又给忘记掉了。’说到无线电,我立刻有这样一个可怕的印象,似乎它是一个陈旧的装置,是那时由于大洪水的降临而遭到遗忘的东西。” 这位通晓中国哲学和文学的德国著作家,用这个故事表明了两件事情。第一,他要我们引起注意,有许多表面上显得那么标新立异的事物,却可以归结到某些具有悠久传统的思想观念那里去,而对于那些属于最新——代文明的人来说,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引以为自傲的。第二,每当西方文化的代表者大谈特谈用什么新技术发展交通与通信的可能性时,其所面对的对象却偏偏是那样的一种文化的代表者,在那里,许多现代媒体设施的基础已经早被设想出来或者被发明出来了,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着实为前者感到羞愧了。 现在这本《媒体考古学》的作者,在面对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时,也感觉到了类似的羞愧。他痛感他所作的研究的狭隘性。这种狭隘性,固然也是由于受到了工作强度的限制。把早期欧洲媒体历史中那些业已被埋没了的部分给重建起来,对于一个独立的研究者来说,那已经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艰难事业了。思想的高度集中,那是绝对必要的。不过,这里面更重要的原因,却还是方法学上的原因。如果根据福柯(Michel Foucault)所创导的那种广为流传的传统认真地去对待深层时期的概念以及知识考古学的内涵,那么,就不应该信赖由翻译所得的材料。人们必须掌握其所研究的事物的原始来源的语言。这就如同人们有必要掌握计算机程序的源代码一样。 现在,我想谈谈作为新媒体的技术“灵魂”的电学的谱系,其中就涉及到磁学以及磁学研究的深层时期。在此,我遇到了一篇关于指南车及其跟磁性罗盘的关系。文章作者李树华(音译),他坚信指南车和指南针都是在中国发明的。不过,他也详细地写到了他所感到的重重困惑,长时间来,在中文文献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困惑,首先是由于车子原先毕竟是纯粹机械类的工具,而这样笨重的东西,如何可以认定它作为磁性的工具而用作地理方位的确定。在欧洲研究文献所作的各种翻译之中,这样的误解一直到20世纪初还顽固地被坚持着。可见,语言上的细微的差异,导致产生了这样一个对于技术历史和媒体历史至关紧要的误解。 可惜我没能掌握中文。我无法读取中国早期媒体历史的源代码,因此,在本书中实际上也就缺乏对它的论述了。 不过,从这里面也可以得到结论,那就是,如果要对媒体的深层时期作广泛的研究,那就必须要有许多人的协同努力才行。这样的合作,既要跨越在媒体研究领域上面互相交叠的多门学科,又要跨越所涉及到的各种文化和语言的界限。为此,2003年我在“科隆艺术与媒体大学”建立起了一个专业组织,使得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能够每年聚集在此交流他们有关媒体谱系的各自相异的研究成果。我们称这一个实验性的工作领域为“变体学”。这个工作组织的成果,将以科学界的当代世界语英语予以发表。 我也把我的这本《媒体考古学》在中国的出版,看作是对参与这样的媒体变体学工作组织的公开的邀请。我希望,本书的出版会启动跟那些在中国从事媒体开发的当前的和深层时期的状况的研究的人的对话。 我在此特别需要感谢荣震华教授在翻译本书时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努力、耐心和细心。在出版社方面,我也要感谢侯玲女士的非凡的关心。我还要感谢商务印书馆和德国罗伏特出版社以及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的科学部,感谢他们对本项目的慷慨支持。 S.齐林斯基 2005年12月于柏林 目录 导论:论技术视听的深层时间 媒体类考古学之方法学上的借鉴和关联 第一章 恩培多克勒篇 第二章 波尔塔篇 第三章 基歇尔篇 第四章 普尔基涅篇 第五章 隆布洛索篇 第六章 加斯捷夫篇 第七章 结论篇,附媒体的类考古学的设计图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本书系统地汇集了19世以前中国思想文化西传的有关资料和当时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十八世纪中欧文化接触以及中国哲学对耶稣会士、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的影响等问题,征引的中外文献达数百种,并且注释详尽,内容广涉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文学各个方面,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
社会简史
◆这是对长达七个世纪的文化和社会的杰出探索。从宗教改革、启蒙时期,一直到当代世界,玛丽·伊万丝探索了现代性的起源及其变化轨迹。她对于各种复杂缤纷的思想及其不同表现形式的高超驾驭能力令人惊叹。通过探索尼采、韦伯和阿多诺等人对于欧洲现代性的、悲观的和非理想化的观点,她坚持认为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一本绝好的历史社会学论著:有议有论,理论充实,文笔优美,言之有据,使人得到思想的启迪。对于需要一本有关简要的现代性社会学学术概览的研究人员来说,《社会简史》将是很好的参考书。 ——布赖恩·特纳(Bryan Turner),新加坡国立大学 -
The Silk Road
Highlights biological,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as well as economic exchanges on the silk road Explains the dynamics of silk road communica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rise of Central Eurasian nomad empir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edentary agrarian states Disputes the common assertion of a "silk road decline" from around 1500 The phrase "silk road" evokes vivid images: of merchants leading camel caravans over deserts and steppes to trade exotic goods in the bazaars of glittering Oriental cities, of pilgrims braving bandits and frozen mountain passes to gather scriptures and spread their faith across continental expanses. Beyond the exotica, however, this VSI will be a sketch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gainst which the silk road flourished, and an essay on the significance of old-world intercultural exchange to Eurasian and world history generally. On the one hand, Millward treats the silk road broadly, as a metonym for the cross-fertiliz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s across the Eurasian continent since at least the Neolithic era. On the other, he highlights specific examples of goods and ideas exchanged between the Mediterranean, Persian, Indian, and Chinese regions, along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exchanges. While including silks, spices, travelers' tales of colorful locales, the main focus of the book is to outline the dynamics of Central Eurasian history that promoted silk road interactions, especially the role of nomad empires; and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ical, artistic, intellectual, and religious interchanges across the continent. Millward shows that these exchanges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old world that was akin to, if not yet on the scale of, modern globalization. Millward also considers some of the more abstract contemporary uses to which the silk road concept has been put. It is, of course, a popular marketing device for boutiques, museums, restaurants, and tour operators from Venice to Kyoto. More than that, however, the silk road has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used sometimes to soften the face of Chinese expansion in Central Asia, or, in the US culture wars, as a challenge to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understanding of intersocietal relations. Finally, while it has often been argued that the silk road declined or closed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Mongol empire or the opening of direct maritime communications from Europe to Asia, Millard disputes this view, showing how silk road phenomena continued through the early modern and modern expansion of Russian and Chinese states across Central Asia. Readership: Trade readers interested in the Silk Road, introductory courses in Asian history and world history, high school world history courses, museum-goers at Silk Road exhibits -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将会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反思。里格比在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模糊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功能解释是不能回应对它的各种质疑的,正确的解读是强调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具有首要性,强调经济基础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那些发挥生产关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里格比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社会理论和历史学尚处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里格比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如指掌,对马克思主义者及其研究非常熟悉,在书中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信息。……该书语言犀利,直接点出前人研究中的无义重复和逻辑错误,对撰写历史有深远的意义。——A.G.迈耶,《美国历史评论》 本书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做了最好的总结。 ——J.布莱克和D.麦克瑞尔德,《历史研究》 可读性和学术性都很强……其深刻见识令人耳目一新。 ——R.N.贝尔吉,《政治学研究》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和《新约圣经背景注释》相辅相成,提供了旧约经文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涵盖从创世记到玛拉基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汇聚浓缩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得阅读旧约的平信徒得以一窥堂奥,在丰富并深化你对圣经经卷的研读方面,是其他注释书难以望其项背的。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全彩精装版)
【本书特点】 ◎精彩内文:全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之上,精勘精校,完善并增补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考古新知,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图片解析力。 ◎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日本进口纸张,用顶尖级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印刷,并根据文物实物对印刷颜色做了校正,以期对文物影像做到高度还原。 ◎独特设计:按照近世高端印刷品出版惯例,精装版外配牛皮纸色瓦楞纸子母扣书盒,贴水红色签。 【编辑推荐】 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三次大规模变冷么?所有这些奇趣横生的知识,尽在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最新增补的内容中。这是一本不掺水的书:那些深入浅出、无一字无出处的真材实料,那些精美清晰的线图,那些古物新知、古史新证,在近世30年的同类出版物中无出其右。数十位专家集四代学人的学术功力,用最平实通达的语言,为广大读者献上了一幅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全面、绚丽的图景画卷,这就是这本可以传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书的第4次修订版由北京大学和王力家属共同主持。这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
欧洲风化史
《欧洲风化史:资产阶级时代》为《欧洲风化史》的第三卷。 插图本《欧洲风化史》是德国著名文化史学者爱德华·傅克斯一部研究欧洲性道德史的带有学术性质的专著,因其材料丰富、叙述严谨、观点鲜明而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被认为填补了欧洲风化史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 该书共分为三卷,即《文艺复兴时代》、《风流世纪》、《资产阶级时代》,以独特的视角对文艺复兴时代、君主专制时代和资产阶级时代的风化行为、风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的状况和演变过程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和阐述。同时,作者在这部巨著中使用了大量的各种漫画和图画,这不仅使得该书图文相得益彰,而且更能让读者对欧洲的世俗生活画卷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了解与认识。 -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本书对何谓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进行了阐释,集中探讨了当代西方社会的内部结构脱节与断裂问题,指出,资本主义历经两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经济、政治与文化三个领域间的根本性对立冲突。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种价值观念和品格构造方面的冲突将更加突出,难以遏制。目录:1978年版前言;初版序;初版说明;导论:领域的断裂;第一部分 现代性的双重羁绊(1,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2,文化话语的断裂;3,60年代文化情绪;4,走向伟大复兴:后工业时代的宗教和文化);第二部分 政治的困境(导语:从文化到政治;5,动荡的美国;6,公共家庭:论财政社会学和自由社会);1996年版后记;人名译名对照表 -
疼痛的历史
疼痛的发展历史很漫长,我们所做的事情要有选择性和限制性:道德,应该展示对治疗疼痛的疗法和知识做出的重大科学贡献;第二,要分析形成疼痛理论的科学和原理条件,这些理论大多集中在法国,最后,我们仍然要关注法国。写一本《疼痛的历史》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我们可以思考教堂与疼痛的关系,还可以评论文学作品中的疼痛观点,这样就对我们的初始调查提供了有价值的比较。如果有合适的比喻来描述这段包含不同层次、重要性程度又各自不同的(疼痛的)历史,波德莱尔“酒神杖”这首诗最合适不过,这根“完美的手杖”由枝叶缠绕:直线和蔓藤花纹纵横交错,其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构成疼痛的历史主题。 疼痛被发现和承认的历史,就是现代医学知识体系的边界和内容不断厘清的历史,科学与玄学分野的历史,个体的自由意志得到彰显的历史。 作者回溯了人类历史,考察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疼痛这一普遍体验的理解、阐释(这些阐释包括宗教的、医学的、社会的),以及人们如何应对疼痛。 作者发现,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疼痛的理解也越来越趋向医学层面。疼痛的宗教意义逐渐隐退,考察疼痛的历史,我们得到的启示是,疼痛被发现的历史就是医学(科学)和宗教(神学)不断分野、边界逐渐厘清的历史,也是现代医学体系和话语权逐渐建立的历史,在医生和病人这一权利关系演化过程中,病人的个人意志逐渐得到彰显的历史。 随着疼痛的彻底被发现,宗教在世俗生活中逐渐隐退,医学乃至现代科学体系建立并完善,个人意志得到彰显,现代社会雏形显现。 -
西方妇女史
本书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性别的理论与方法,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对西方妇女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考察的对象涵盖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女性,如上层社会女性、中产阶级女性、下层劳动女性,修女、女巫、寡妇和妓女等;探讨的内容涉及女性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战争、家庭、身体等;话语体系囊括不同时代的家庭、婚姻和性别观念、传统的男权主义及新兴的女权主义等。从不同侧面和视角,展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西方妇女生活经验的图景,既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内涵,亦深化了我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
市民与妓女
《市民与妓女:近代初期阿姆斯特丹的不道德职业》采用文化人类学和法国年鉴派微观史学的方法,从下层社会的视角讲述了荷兰十七八世纪发生在黝黑小巷里收入微薄的性爱交易。阿姆斯特丹作为“娼都”,有大量海员出没,带来了娼妓业的繁盛和罪恶,从中世纪以来,至十七纪后成为一门职业,为洗衣妇、佣人、酒店老板、门房,以及音乐家提供就业机会。 作家深入梳理了大量的历史文档,巧妙地采用了五花八门的资料——几千个有关妓女的判案纪录、囚犯的供词、游记、海员的劳动歌谣以及绘画,对妓女、嫖客、卫道士、医生,还有法警和法官,都做了清晰而深刻的描绘,从中揭示出荷兰当时贫困妇女的悲惨处境和社会问题。 -
历史与心理分析
《历史与心理分析:科学与虚构之间》是一部跨学科的著作,反映了作者一贯的学问气象。米歇尔·德·塞尔托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史学和心理分析等学科的实质。他认为史学是一种操作,是一种处于虚构和心理分析之间的学科,是“科学社会可能产生的神话”。谈到心理分析、文学和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塞尔托认为,在心理分析学科建立之初,历史和文学故事曾经就是弗洛伊德的分析对象;小说是心理分析的文学形式;而文学和历史的共性就是所谓“可信性”。《历史与心理分析:科学与虚构之间》的最后收录了塞尔托对福柯和拉康的论述,探讨前者的环视理论和后者的话语伦理等问题,进一步证实史学和心理分析学科对待文本和“他者”的态度。 -
文明的口味
餐桌前的愉悦属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天;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愉悦携手前进,甚至比它们更为持久。当我们失去其他的愉悦时,它却仍伴随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感到欣慰。 通过本书,我们在餐桌上认识了整个世界。盘中物透露出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秘密:我们的角色、关系和社会地位。从茹毛饮血到饕餮盛宴,人类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食物进化的历史。绅士也好,野人也罢,究其根源,吃莫不是人类对上万年来受制于自然的反抗和恐惧,而这种反抗又触发了古老的问题:吃什么?怎么吃?人类上万年文明的进程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做了最好的脚注。 -
古希腊-罗马文明
在这本《古希腊-罗马文明:历史和背景》中,杰弗斯就古希腊-罗马世界的方方面面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见闻广博而又风景优美的观光。阅读本书,我们能够回溯至西方文明的源头,看到当时风云变幻的思潮涌动。 -
中国人的故事
此书为一首足以激发每个中国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精神赞歌。 本书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钱穆的《中国历史精神》、余英时的《史学与传统》并列被推荐给台湾大学中学生必读的历史名著。中国台湾著名历史学家罗晓治说:“夏雨人的《中国人的故事》和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将枯燥无味的历史故事化、趣味化的典范之作。 作者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将五千年来中国的文化成果分别由历史、语文、政治、军事、天文历史、音乐、体育、物理化学、光学、力学、植物学、农业、建筑等单元来叙述,使我们知道祖先们是如何胼手胝足,以建立我们美丽的家园。 本书主要目的即希望今天的年轻人在了解我们过去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后,能恢复民族自信心,踏着先贤的足迹,继续努力,再造光荣的历史,为下一代谋更大的幸福。 -
智慧之路
本书论述原始社会以来迷宫文化的诞生、成长及发展。介绍了五花八门的迷宫,剖解一个又一个千年不解的迷宫之“迷”,史料翔实,论证精辟,是一本极为珍贵的学术著作。附迷宫彩图82帧。 引言 开篇故事四则 “世界末日”―夏特勒―澳大利亚―克里特岛 迷宫处处皆有 带密码的信息―以迷宫方式思维―迷宫及其曲径―本书即是迷宫 接近 诞生 最初的螺旋形,最初的迷宫―埃及的第7大奇迹―克里特迷宫―坟头及曼茶罗―基督教世界 成长 凡画图皆有含义―叙述人生之旅―最初的天堂,最初的地狱―克里特人的秘密―数以千计的不朽者―西奈半岛即是―座迷宫―朝圣与宗教仪式行列―通灵术与炼金术 消逝 曲线休矣―勇往直前―迷宫变成了邪恶―清除教堂迷宫―花园迷宫――庙会和有罚则的智力游戏 进入 发现 古人懂得……―真理变成了直线性的一生物是曲线性的―甚至就连遗传学也…… -
世紀末的維也納
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空氣中瀰漫著對於社會與政治將形解體的震顫,時下的思想創新者——表現在音樂與哲學上、經濟學與建築上,當然還包括了精神分析——都想與那些曾培育他們成長的十九世紀自由主義文化劃清界線。 本書作者卡爾•休斯克運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來析論十九世紀末維也納的文學家、建築師、畫家、音樂家從童年到成年的成長經驗,研究他們的作品(詩、小說、建築、畫作、音樂)中所透露的感傷與期望。休斯克發現,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知識分子呈現出一種驚人的同質性,他們都在「反叛父親」。反映在政治上,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秩序;在文化上,則是反對資產階級庸俗的文化。他們從政治界退縮,轉而投入於藝術面來寄託自己的靈魂。 休斯克就是想從這些人轉變時所呈現出的「共同特質」,來看出一個「歷史趨勢」,那就是從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整個奧匈帝國的政治氣候與文化氣氛。 -
看不见的性别
《看不见的性别:提示史前女性的真实角色》内容简介:受卡通片和博物馆的标本展出的影响,我们对旧石器时代的想象通常与这样一幅画面相连:身着毛皮的男性猎手勇敢无畏地向猛犸发起进攻,而胆怯的女人们则满怀恐惧地畏缩在一块巨石后面。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一想象跟现实几乎没什么关系。 近20年来,由于女性考古学家对其男同事们只关注矛尖等坚硬的人工制品而忽略了更难发现的出自女性之手的考古证据的做法提出了挑战,考古学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J.M.阿多瓦西奥(J.M.Adovasio)和奥尔加•索弗(01gaSoffer)是世界上研究篮子、绳子和编织物等易腐烂的人工制品的两位顶级专家。在《看不见的性别》中,作者们描述了一幅有关史前时代的令人激动的崭新画面,他们认为女性发明了所有关键性的东西,包括对寒冷地区的生活十分必要的衣服、用来制作使长距离的水上旅行成为可能的筏子的绳索以及用在公共捕猎中的猎网。更为重要的是,女人在语言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中——简言之,在我们演进为人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在这本使人大开眼界的著作里,出现了一个关于史前时代的女人的新故事,故事里引人深思的含义必将影响到我们今天对性别问题的假定。 -
想像的共同體
民族主義研究的必讀經典 《想像的共同體》自1983年問世以來,不但使學界對民族與民族主義課題的思考角度產生哥白尼式的徹底翻轉,其深刻影響也廣及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各個領域。除了被譯成三十一種語言出版之外,甚至成為一種近乎教科書的作品,遠遠超乎作者的預料。 安德森從文化內涵的改變與印刷資本主義的興起來探討民族主義的源起,並辨析民族主義在美洲誕生,被歐洲的群眾運動挪用,被帝國政權吸納,再到亞非兩洲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反帝國主義抗爭的數百年過程。 此次中文增訂版收錄了安德森於2006年新添的一章,概略檢視了此書所造成的影響,並探討此書在世界各地的出版與反應情況;另外更收錄了2003年作者兩篇關於臺灣處境的研討會講稿,以及譯者訪談這位學術大師的深情記敘。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