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梦二画集·春之卷
日本天才画家竹久梦二处女作首次完整与中国读者见面 ==== ★《梦二画集·春之卷》,以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2月第1版为底本,依据原版封面以及开本尺寸以及排版顺序进行翻译出版,原书封面及版式皆为竹久梦二当年亲自设计,这是《梦二画集·春之卷》出版106年来第一次在中国译介出版。 ★《春之卷》是日本著名画家 竹久梦二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此书甫一出版,旋即在一年中再版四次,销售一空,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 ★竹久梦二在创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梦二式美人”的同时,摒弃前人糟粕创作了大量富于独创性的自由画作。“爱”与“美”是他的诗画核心,他的画作直指人心,令人过目不忘。读者能从他的画与诗中体会到游子的思乡之情、孩子的童真童趣,以及恋人的微妙爱情。 ★其中,对丰子恺影响很大的《同级生》这幅画,在本书中首次出现。其他如《?!》等深受朱自清、周作人等大家赞赏的画作也被收录在此。书中绝大部分画作与诗文在国内都是首次出版。 ★1909年竹久梦二25岁的时候以处女作《梦二画集·春之卷》崭露头角,此后陆续出版了《梦二画集·夏之卷》《梦二画集·秋之卷》《梦二画集·冬之卷》等。这是竹久梦二的成名作更是代表作。竹久梦二的画风深刻反映现实又自成 一体,诗句也精炼富有韵味,深深影响了我国漫画大师丰子恺,并深受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大文学家所喜爱,同时也获得现代读者持久的喜爱。 ★《或许会有人来》《在咖啡馆》《两年之后》的画题很是有趣,《愁人》《发光的铁道》《给城里的友人》皆是佳作,《壁》却像极了一个怪物,《该去哪里》《信使》《阿照》《破损的毽子、破碎的心》的说明充满了奇趣,《靠在一起》和《归途遥遥》实属杰作,《冷酷的旁观者》《电车站》《后三年》《布告板》《不安的欢乐》《想询问姻缘,又想隐瞒年龄》《小吏日记》《下了船后》《春窗》《武藏野》《残烟》《同班同学》《皓腕凝悲》也是各有意趣。《红与白》的对照很有趣。《夏夜》《要毕业了》《春尽时候,青花短牌最相宜》《蜜月》都是佳作,《井边》充满童趣。《不如归的读者》让人读来愉快,《被考试囚禁》的着眼点实在奇绝。 -
日本动漫艺术概论
日本的动画与漫画是当前国内最为流行的大众文艺形式之一。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动画的发展情况,对日本动漫的基本艺术特征、创作手法、美学内涵作了比较深入的评析,并探讨了中国动画的艺术创新以及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本书是国内系统研究日本动漫艺术的第一部理论专著,对关注动漫艺术、大众文艺、文化产业的学人及有兴趣了解日本动漫艺术的广大读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巫术的兴衰
本书旨在分析从中世纪教会的崩溃到1700年左右知识空气的改变这段时期内英国的大众信仰。内容包括巫术、占星术、妖术及同源的信仰等。 -
怪物考
还记得电影《魔戒》里驮着弓箭手的大象,还有会走路的树人吗?或是《哈利·波特》里一连串的神奇生物:喷火龙、独角兽、人马、凤凰、三头狗?或者是《纳尼亚传奇》里鹰头狮身的葛利芬、牛头人身的巨人、体型庞大的犀牛?以及《魔兽世界》里各种造型奇特的怪兽。这些有趣、恐怖、奇形怪状的生物,在科学时代的今天,我们会觉得这只是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奇幻世界,不过对于中世纪的西方人而言,他们却深信不疑地认为这些怪物确实存在于真实世界中。《怪物考》将带领读者重新回到那个充满奇想的世界,并藉由认识各种怪物,追本溯源到他们的神话意义或文化的象征,借此,读者可以见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无所限制的想象力。 -
恐怖
本书以时间为序,从公元一世纪开始讲述恐怖的起源,进一步阐述中世纪恐怖与神学宗教相联系后对社会的影响,伊丽莎白当政时期的恐怖统治给国家带来的混乱,复辟革命时期瘟疫蔓延和社会动荡给人民造成的不安和恐惧心理,浪漫主义时期恐怖也极大激发了作家、艺术家的灵感,从而促使了大量以恐怖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产生,维多利亚时期恐怖又与鬼魅相结合,一直到20世纪,恐怖情绪仍然笼罩着世界,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作者保罗・纽曼分别从文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介绍了恐怖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带领读者进入令人心悸的恐怖之旅。 -
全民書寫運動
在熱絡的網路上傳貼文、分享與回應交流中,數位原住民已主導了未來的知識與產業創新。 你必須擁抱數位素養,才能成為贏家! 數位時代關鍵的文化素養,已成為改寫教育內容、創造知識經濟的能量,也將是下一輪民主世代,必備也必須競逐的政治話語權及場域! 無論是熱衷上網的網民、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都必須聽取文化研究學者哈特利的建言。 審定、導讀:簡妙如(中正大學電傳所副教授) 陳光興(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詹宏志(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偉雄(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鄭國威(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 推薦 微網誌、討論區和社群網站,正熱熱鬧鬧地上演著全民書寫盛事。在複雜的網路世界裡,我們如何引領系統走向創新的未來?如何看待數位時代的新媒體型態,如何正視數位世界的新奇、互動、創意特質? 因《解讀電視》一書享譽盛名的文化研究學者約翰.哈特利,以鉅觀的理論架構,穿透當前的數位文化現象,交出這本《全民書寫運動》。他檢視從印刷媒體走向數位影音多媒體的歷史變遷,就媒體的科技及文化形式,論證網絡社會裡的媒體運作型態,探討熱衷貼文分享的網友、關心數位教育的師長、追求產業創新的企業家與官員,在數位浪潮中應該積極努力的方向。 哈特利認為,數位時代的發展關鍵,將是能否善用「數位素養」。經由數位科技,我們自由地讀寫並用,並透過社會網絡參與公共領域、為知識交流貢獻一己之力。我們不僅可以在商業和社群環境中發展個人事業,創造經濟與文化上的價值,連帶開創了集體智慧的知識成長模式。 哈特利由這種以社會網絡為基礎的市場形態,延伸出「創意產業」的核心運作邏輯,認為這正可全面推動創意革新、知識成長與人類福祉。 五十年前,文化研究學者霍加特交出經典之作《讀寫能力的用途》;五十年後,哈特利延伸了霍加特的理念,交出又一部鉅作。有別於一般的個案現象討論,哈特利的系統性分析,讓我們更明瞭網絡運作的社會、文化與經濟價值,清楚創意產業的創新模式、價值鍊及經濟體系,也同時捕捉到數位世代眾多文化現象的深層意涵。 -
日本侦探小说与大连关系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日本侦探小说与大连关系综述、重绘摩登大连的都市文化空间、鲇川哲也的侦探小说与大连、大庭武年的侦探小说与大连等。 -
欧洲文艺复兴史
此书系蒋百里20世纪初欧游求“曙光”之结晶。欧游之后的蒋百里,看到的是“万卉齐开,佳谷生矣”的盛景,认定中国必得走上“人之发见”与“世界之发见”的那条“文艺复兴”之路,因为此路“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实为吾民族梦寐以求之“曙光”……书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
是非洲
是 面积是中国的三倍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最长的裂谷、最长的河流 东非有战火纷飞的索马里,又有安全稳定的卢旺达; 南部非洲既有抢劫案高发的约翰内斯堡,也有宁静美丽的温得和克; 既有全国只有一所大学的博茨瓦纳,也有世界上手机银行最发达国家之一的肯尼亚。 有人忘不了这里怒放的鲜花和空寂的草原, 有人爱上了这里奔跑的猎豹和慵懒的大象, 有人留恋于这里淳朴善良的非洲人。 非 强盗劫匪横行; 原始落后、一盘散沙; 笃信巫医,奉行邪恶法术; 贪婪、只会伸手要援助; 蚊虫肆虐、肮脏多病; 到处是羚羊、遍地是狮子; 没有时间观念、懒散; 洲 “非洲:不论你对它的印象如何,不妨重新思考一下。” “又穷又乱”,“又脏又热”,“蚊虫肆虐”,“武装政变频发”,“政府腐败、政客贪婪、人民愚钝”……越是没有到过非洲的人,越能向你绘声绘色地描述那里的境况——那是他们想象中的非洲,那是种种传说、新闻报道、臆想和偏见共同构筑起的非洲。 这位驻非洲记者在当地旅行考察了数年,开始关注和思考身边的非洲人,并选择了从偏见、危险、贫穷、懒惰、部族、巫医、巫毒教、援助、野性、疾病、肤色、奴隶贸易、婚姻、饮食、民主、老兵、移民、动物、非洲人、印度裔非洲人、在非洲的中国人、非洲人眼里的中国这22 个关键词入手,在书中描述了他眼中的非洲和非洲人,以及中国人对非洲的“迷思”——那些广为流传却又不是事实,或者不全为事实的看法。 -
学院大厦
学界小说是欧美现代文学一个相当重要的分支。斯诺的《大师们》、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戴维·洛奇的《小世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本书是一部对1950年代以来直到21世纪的学界小说的评论。而这部独特的文学评论之所以有特殊的意义,是在于它恰好通过对学界小说的分析评论,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二战以后欧美大学的体制与精神的变迁史。用作者肖瓦尔特的话来说:人们可以知道学界小说的主角和作者们“如何由满怀希望变为默默忍受,再到翘首以盼,直至玩世不恭”。 作者肖瓦尔特是普林斯顿大学英语系教授,有着细腻、尖锐的女性视角和类似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全书评论了数百部学界小说,称得上是一部全景式的学界小说索引。 通过阅读学界小说……我希望我所学到的,是不要低估学术世界中静悄悄的走道和四方院内的活动,如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奇》中所说的那样,是预计假如我们真的能够对他们的所思所感有那么一丁点儿的理解的话,那我们一定会被那于无声处的惊雷震得目瞪口呆。——伊莱恩·肖瓦尔特 -
二十世纪的四种神话理论
“神话”是文学的母题,又带有宗教民俗之色彩,非常复杂。本书以二十世纪主要神话理论家们的学术生涯、工作经历与文化背景为视角,展现当代“神话”概念与理论的制造过程,对二十世纪的几种神话理论做了非常激烈的历史性批判。但作者并未试图将这一术语完全从我们的理论或分析语言中清除出去,而是指出:我们能够、或许仍可以继续用“神话”这一概念来思考;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当停止对这一概念的思索,必须明了我们所讨论问题的意向与语境,必须面对我们如何、是否,以及为何应当使用这一术语的问题。 本书曾获得美国宗教学会1989年年度图书奖,出版后引起了广泛讨论。 -
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
The Dandy The Flaneur The Translator 一九三○年代,上海、東京、巴黎 浪蕩子、漫遊者、譯者 以「跨文化現代性」重新思索「現代性」的本質 一個集合了人物、文類、觀念、語彙及文本的旅行故事 探明百年前外來元素究竟如何蛻變成本土的一部分 本書探討源自於法國的「新感覺派」文風進入中國的歷程,重點置於在橫跨東西文化與地理的脈絡中,人物、文類、觀念、語彙與文本的流動鏈結。作者主要以現代性的三大推手:浪蕩子、漫遊者與文化翻譯者三者的故事,歸結出「跨文化的現代性」的觀念,企圖挑戰現有的語言與學科分界線。 源自於法國的「新感覺派」文風的流行時間雖短,卻對一代中國與日本文學產生了無可比擬的影響。在橫跨東西文化與地理的脈絡中,人物、文類、觀念、語彙與文本互相流動鏈結,交織出一張錯綜複雜的網。現代性的三大推手:浪蕩子、漫遊者與文化翻譯者三者,共同描繪帶出一個「跨文化的現代性」的故事,挑戰我們現有認知中語言與學科的分界線。 「以異性為自我的投射、致力於藝術的追求及自我的創造、持續不墜的跨文化實踐」是浪蕩子的三大特色。每一位在跨文化場域中致力創造自我、追求完美的男男女女,不都流著浪蕩子的血液?他們的追求與探索,產生的影響力跨越了國界,無遠弗屆。 浪蕩子推動著的現代性,並非歷史上特定的時期。無論古今中外,任何人只要以突破傳統、追求創新為己任,都在從事跨文化實踐,都是現代性的推手。文化創造者時時處於現代性的門檻,生活、行動於文化前沿,在持續的越界行為中汲取靈感。跨文化場域是文化接觸、重疊的所在,是藝術家、文學家、譯者、思想家等,尋求表述模式來抒發創造能量的場所。本書探究跨文化場域中創造性轉化的可能性,討論的是語言、文學及文化的創造力,而非單純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摹仿、同化。 -
欧洲风化史
《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为《欧洲风化史》的第一卷。 插图本《欧洲风化史》是德国著名文化史学者爱德华·傅克斯一部研究欧洲性道德史的带有学术性质的专著,因其材料丰富、叙述严谨、观点鲜明而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被认为填补了欧洲风化史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 该书共分为三卷,即《文艺复兴时代》、《风流世纪》、《资产阶级时代》,以独特的视角对文艺复兴时代、君主专制时代和资产阶级时代的风化行为、风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的状况和演变过程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和阐述。同时,作者在这部巨著中使用了大量的各种漫画和图画,这不仅使得该书图文相得益彰,而且更能让读者对欧洲的世俗生活画卷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了解与认识。 -
技术与生活世界
《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是当代最重要的探讨技术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技术与生活世界:从伊甸园到尘世》从人文的视角,梳理了工具和技术在人类生活、历史和人类认知、体验中其的作用。强有力地分析了技术和工具所具有的人文性和文化性,技术与工具是人类生活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也对人类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塑造作用。技术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在此得到了生动、丰富的说明。 -
叫街者
本书是卢汉超教授数年前的旧作《叫街者》(Street Criers: A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Beggar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一书的中文版。该书曾于2006年获美国第三世界研究学会颁发的Cecil B. Currey 最佳著作奖,并在2009年出版了韩文版。而此次的中文版不仅是旧作的翻译,更加入了近年来中西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掘到的原始资料以及作者本人的研究心得,从而使其成为原书英文版基础上的中文新作。 中国乞丐文化在历史时段上有强大的延续性(时),在空间地域上有惊人的一致性(空),它与主流文化乃至精英文化之间又有生动活泼的交流性(上下),而这种交流性也反映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其实质也是一种上下关系。 本书是作者在其英文获奖原著Street Criers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紧扣时、空、上下这三个主题,对晚清以来的中国的城市底层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是中国都市文化史和次文化研究领域内一部有创意的新作。 -
文学、权力与主体
《文学权力与主体(知识分子图书馆)》着眼于建构接触空间诗学这一新的批评理论,是施瓦布教授近十多年来的代表性理论成果。弗洛伊德、列维–斯特劳斯、拉康、德里达、德鲁兹、巴赫金、伽达默尔、沃尔夫冈·伊泽尔、朱丽娅·克里斯蒂娃、范农等思想大师和著名学者为她提供了多源思想滋养,更是她与之进行思想对话和争鸣的对象。文学、人类学、思想史、心理分析、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等不同学科共同组成的知识领域则是她自由驰骋的疆场。首先,她提出阅读的心理分析模式,使心理分析文学理论发出新的声音;继之,她将阅读视为独特的文化接触形式,探索文学与人类学之间的边疆地带;最后,她聚焦西方现代暴力历史及其创伤,探讨暴力、创伤与叙事的关系。上述三个层面不断丰富完善,构成她整个接触空间诗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
身份建构与物质生活
从1949年建国一直到1980年代以前,“工人”这个名词是中国社会使用频率极多的名词。然而一直到今天,对于当代工人的具体研究还是很少。本书以1950年代,即建国初期的10年为线索,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探寻了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引导下,上海工人阶级伴随着生活方式的结构性变动,如何利用集体的文化习得,重新构建新的阶级意识,相应地呈现出崭新的行为动机、精神态度、价值信仰的表现,进一步推动社会机制运行的状况。作者将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场景,放在独特的中国历史语境下考察,进一步阐释了新的制度、意识形态如何利用话语实践,建构了上海工人群体的生活方式,以及此类生活通过怎样的个人的行动关系、状貌呈现出来。 -
施尼兹勒的世纪
施尼兹勒,著名的奥地利小说家和剧作家,伍迪艾伦之前格林威治村“愤青”们的榜样,纳粹焚书的第一批受难者;他的日记,被史学家盖伊当做叙事的线索,为我们讲述了中产阶级形成的百年史。 从盖伊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中产阶级从来不是一个统一和自为的阶级,他们分散在各个阶层里,他们之间发生着无数日常的和委琐的利益冲突,他们通常具有政治上的软弱性。所以,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政治胜利,按照社会学家赫希曼的看法,恰好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是微不足道的群体,从来不构成对统治者的威胁,从来只打算通过金钱而不打算通过权力和名声获取满足感。 -
消费文化读本
消费文化是今天学术研究的一个显赫课题。消费文化以及它的最大表征,物的大规模扩张,预示着一个新的社会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涉及到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消费的扩张带来了怎样的转变?在本书中,我们在齐美尔、鲍德里亚、布尔迪厄和德赛都等人那里,看到了消费的历史脚步是如何踩断了传统的社会的结构的,同时,它又是如何改变了人的神话的。不仅仅如此,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符号学在消费文化的探讨中是如何联结的。 -
语言与翻译的政治
本书是一部关于翻译理论的研究论文集,以理论形式出现。本书包括米歇尔·福柯、沃洛希洛夫、贝尔·胡克斯、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刘禾、伽亚特里·斯皮瓦克、谢莉·西蒙、劳伦斯·韦努蒂八位作者的八篇文章。福柯在他的短文中以浓缩的形式提出了他在几部主要著作中所讨论的语言的基本问题。刘禾的论文讨论了中国现代翻译中语词的功能问题。斯皮瓦克是在女性书写的前提下讨论翻译的,这使她比福柯更接近了翻译的政治所具有的复杂内涵,把翻译的问题推向了更为广阔的视域。翻译的政治性存在于它的多重张力与现实政治张力之间的不简单对等关系之中,而并非存在于主流话语的边缘地带。希望对于本书的阅读有可能引出这样的问题,即翻译对于我们,是否有可能意味着新的文化立场的建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