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研究
-
伊甸园之门
亚美利加,你何时才变得像天使那般模样? 你何时才会脱去身上的衣裳? 你何时才透过坟墓看看自己的尊容? 你何时才不辜负千百万托洛茨基信徒对你的信仰?…… 亚美利加,我在孩提时曾信奉共产主义,但我不后悔。 我也从也错过每一次吸大麻的机会。 我日复一日地坐在家中,凝视着斗室里的玫瑰。 ——艾伦·金斯堡,《美国》 了解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政治的必读书之一。对那个激情年代及其乌托邦思潮,作者以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视角,在回顾中做了兼具同情心与理性的反思,揭示了隐蔽在喧嚣、愤怒与柔情之下的社会政治现实与个人心理潜流,对“垮掉一代”文化偶像们及其创作的剖析尤其精到。一本优秀的文化评论著作。 ——查建英 离开校园近十年,走过多少书店,我却再也没有看到过再版的《伊甸园之门》。斗胆打电话到出版社查询,每次听到的也只是一声满含歉意的“没有”。听着电话里“滴滴”的盲音,我的心里涌动起莫名的惆怅和隐隐的失落。 ——读者 新版前言:世纪末的回望。 乌托邦的希望虽然可能落空,却不可能被忘怀。曾在许多伪装下召唤过整整一代的伊甸园之门,仍像卡夫卡的城堡一样在远处闪现,既无法接近,又无法避开。 醉心于激进变革的呼唤或我们自身动机的纯洁始终是有风险的。六十年代某些旷世奇想幼稚得令人瞠目结舌。然而,不知为何,这恰恰是那个十年最吸引人之处。虽然它有时将年轻人引入毒品和暴力,使他们放荡或性乱,但它也造就了一种始终超越其时代的大同和平等的崇高梦想。 -
人文文本
香港這個都市仍能保持一種高度的「動感」並不容易。問題是如何把這種動感溶入整個都市的「肌理」之中。「肌理」這個字眼,英文可譯作 texture 或 fabric,這詞語意雙關。如何把香港這個城市的「肌理」重新織造?這不是功能主義或功利主義可以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把興建新樓和古跡保育作某種百分比或作某種程序考核可以解決的問題。「肌理」猶如人的身體,除了骨骼之外還有肌肉。「肌理」又不只是指身體,而更重要的是文化。我心目中的都市文化絕非高雅式的陽春白雪,而是雅俗早已熔為一爐的日常生活文化。一個城市的「實際肌理」我有一個不成文的理論:除了本地市民生活的豐富性之外,也應該讓外來遊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甚至能勾引出另一種集體回憶──關於建築,關於文學,關於老電影,關於我們成長的地方…… -
敲打天堂的門,古巴
「到過古巴的人,准會愛上它,但你會慶幸,你不用住在古巴。」 古巴,一個努力實現理想國之夢的國度,物質完全匱乏,精神卻驚人地豐饒。 古巴半世紀遭受全球禁運之苦,卻在石油危機中發展出有機農業、社區互助;古巴人民擁有的物資極少,但識字率、醫療服務、音樂及藝術卻是全球一流水準。他們在這場理想國的實驗中嘗遍酸甜苦辣,談起生活種種,他們對自己,也對別人說:「死不了,我們不但死不了,還活著,活得好好的。」 為什麼古巴? 「因為我那無數的疑問,例如小小的古巴如何抗衡近在比鄰虎視眈眈的霸權、古巴人如何在極度的物質匱乏中找到平安喜樂、人們如何活出社會主義或人類最原始的理想價值、為什麼他們笑得那麼開懷、為什麼他們舞得那麼忘情……」(作者陳蕙芳) 「他們一方面活得那麼意識形態,另一方面又那麼活潑幽默,不畏自我解嘲地面對生活的種種試探和挑戰。古巴人原來是百分百追求快樂的機會主義者,而他們會用相等勁力,踏實地去追求人類的理想主義。」(作者陳美玲) 目錄 作者序 偶然古巴 黃皮膚耶穌 PartⅠ活著 Chapter 1食 卡斯楚與可樂 水與糖 食物的歡愉 米食文化 生態農耕 城市農莊 民間傳奇──農人法奇 Chapter 2 住 老奶奶的春閨 屋漏兼逢夜雨 換屋狂想 民宿主人 尋找身分 Chapter 3 行 行難 公車生活風景 你先是一個人 醫生的行動自由與不自由 沒有事情發生的日子 Chapter 4 穿 「藍」「茉莉」的男女香 穿的藝術 Part Ⅱ 我是古巴人 Chapter 5馬利‧古巴 Chapter 6古巴的非洲 古巴,未曾聽過的名字 黑祖父‧白祖父 黑的想當然 黑白音樂舞蹈信仰 露莎的私人聖殿 Chapter 7古巴的中國 在遠方 蕭少將的游擊山區 爸媽的金黃蛋散 第三代的現代進行式 Chapter 8 古巴原型 瑪塔的小王子 費拿度的鋼鐵意志 Part Ⅲ 感覺思想 Chapter 9 看 顛覆社會主義 白蓮娜的身份 黑(人)雨 Chapter 10 聽 音樂工廠 新吟遊歌手 怎樣去愛古巴 Timba 止痛不治病? 邁阿密的音樂政治 一元的演出、一元的革命 莎莎舞蹈的大男人 舞與革命 Chapter 11 電影 哈瓦那的紅白藍 古巴人的日記本 Part Ⅳ 永遠革命 Chapter 12 古巴 後卡斯楚的日子 也許民主也許獨裁 現在進行式 古巴。革命的,社會主義的,雙胞胎 革命工廠 什麼社會主義 Chapter 13 玻利維亞 漫漫長路 別來無恙 安地斯的前世今生 Chapter 14 委內瑞拉 貼近委內瑞拉 廿一世紀新社會主義的著陸 查韋斯這個人 投票與子彈之間,有別的選擇嗎? Chapter 15 墨西哥 11月20日 針灸按摩 給海螺,從哪開始就在哪結束 Chapter 16厄瓜多 和諧、共融、尊重 誰給我麵包,我就投票給他! 世界跟著金錢轉 作者序1:偶然古巴 陳惠芳 -
神拳考
历史的真实未必只有一种,它也许还呈现给我们一些别的东西。而且,不同种类的真实未必不能并行不悖。 《神拳考》所涉及的发生于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言,我更感兴趣的也是当年那些人想干什么,以及他们因此——而不是为了多年之后的我们——干了什么。 -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1539年,在奥拉斯 • 马格努斯绘制的《海图》中, 这里还是一片海上巨怪频出的边陲之境,沉睡近500年之后,一跃成为地球上幸福感最为强烈的地区,仅剩天堂可以与之媲美。 “北欧迷团”逐渐演变成为今日世界最令人沉醉的神话之一, 极光照耀之所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里的秘密 ,连距离最近的邻居也未闻其详,据直线到达距离最短的欧洲人明确表示,其实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更了解亚马孙雨林。 终于, 一位自认幽默、 勇敢又较真的英国人, 大胆走入这块披着面纱的传奇地域,径自推开神秘芳邻的窗扉, 苛求真相,一探究竟,为卷裹全球的现象级“北欧热潮”还原一段最为忠于原貌的解读。 假如幸福背后真的有迹可寻,这将是一场再值得不过的旅行。 如果你还没听说过“詹代法则”,那么以下是在阅读本书前作者以丹麦语给出的提示: “Slap af(放松)。” “Rolig nu(放宽心)。” “Deter lige meget(其实没关系的)。” “Glem det(把它忘了吧)。” ------------------------------------------------------------------------- 随书附赠史上最早手绘北欧地图Carta Marina ——1539年拉丁文版《海图》 ------------------------------------------------------------------------- 世界媒体评论 《纽约客》: 布斯这本书观察深刻;我们姑且把它归入带点漫景味道的欧洲幽默作品。这种体裁早在马克•吐温1869年出版《傻子出国记》(The Innocents Abroad )的时候便已成熟,又由S•J•皮尔曼和彼得•梅尔等作家一路把它传承到21世纪……在这个意义上,布斯这本书既写出了北欧方式,也写出了英美人的力度。 《书单》: 假如你和大家一样,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丹麦、冰岛、挪威、芬兰或者瑞典,看这本书就对了,跟着布斯这位向导去走一趟吧。他好相处,爱尝新鲜,谈吐风趣,观察细致。而且,他讲的全是实情…… 《沙龙》: 太有意思了……这五个国家就像一家人,外表惊人地相似,却各有各的性格,布斯真心想把他们彼此的差别讲给你听。《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这本书把趣味性和启迪性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 《芝加哥论坛报》: 布斯涉猎民族志研究,结果写出了这本别有见地、娱乐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书。布斯正好也成了北欧人的出色的使节——北欧人通常略嫌孤立保守,他们的做派有时令人费解……民族志研究还没见过有这么好玩的。 《观察家报》 : 我大笑起来……生动而亲切地描绘了我们北方的朋友,他们完美平衡的社会为全世界称道,可是到头来却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至少只是近乎完美罢了。 《娱乐周刊》: 迈克尔•布斯这本书半是游记,半是文化史,他讲述的北欧各国的奇闻异事让人大开眼界。 《出版商周刊》 : (布斯)不动声色的冷幽默贯穿全书……他切身体验了一种奇特的文化,并对它做了独具慧眼的、有时颇为诙谐的审视和描绘。 《赫芬顿邮报》: 据说多数人分不清这几个北欧国家。或许吧。不过,人们却都知道,这几个国家很特殊。它们共同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迈克尔•布斯这本书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他用风雅的文笔,虽然讽刺、但终归饱含着深情描写了他的第二故乡丹麦。 -
食物
这是一场图文并茂的美食文化之旅,是食品历史学家第一次尝试挖掘食物的浪漫吸引力之所在。这里展现了文明的成就,从史前到现在,再到用餐的乐趣——配料、准备和演示等各方面。主编保罗·弗里德曼搜集了法、德、比、美、英等国历史学家的全面的、从史前到现在的历史味道的散文。对以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精妙的解答。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吃肉和甜食呢? ·为什么19世纪欧洲人放弃了自古罗马时代以来就开始喜欢的香料? ·咖啡和巧克力怎样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和国际贸易? ·复杂的阿拉伯食物的起源在哪? ·谁是古典时代的第一名厨? ·法国的高级料理如何征服世界? ·现在遍布大街小巷的餐厅于何时何地开始出现? ·我们今天的味道偏好又从何而来? …………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为何吃什么的迷人且雄心勃勃的书。它漫游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不同于我读过的任何关于此类主题的书;我拿起就无法放下。 —— 露丝·雷克尔(《美食家》杂志主编) 这本书提醒我们,味道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艾丽丝·沃特斯(美国现代烹饪之母) 开胃菜的集合……精美的插图……具有好奇心的吃货们一生完美的礼物。 ——《观察家报》 -
漫长的革命
雷蒙德·威廉斯在本书中考察了近代英国的教育、识字(图书、新闻报刊)、“标准英语”的发展,英语作家、戏剧的社会历史进程,20世纪英国小说的形成。在这些考察的基础上,他发现一种文化的变革正在发生,并且与之前英国曾经经历过的民主革命与工业革命一样重要。正是以他的英国文化史研究为依据,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在长时段内存在着一种文化革命的理论。 -
日本論
日本的有識之士認為:外國人撰寫的日本文化著作中,有一部可以淩駕於《菊與刀》之上,那就是戴季陶的《日本論》。 戴季陶憑著對日本入木三分的了解和通透的見識,刪繁就簡,自取日本神韻。在不足十萬字的篇幅中,縱論日本從皇權、國禮,到信仰、宗教;從武士、財閥,到政黨格局、兩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論》不僅能說明日本的一切現象,而且能揭開構成一切現象的深層動因;不僅對中日國民性進行了大量的對比剖析,而且揭示了近代中日關係中的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即使在成書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日本論》仍然是了解日本的經典之作。 相較於當下一些人僅僅對日本的一知半解,就貿然“反日”或一味“哈日“。戴季陶的日本觀既有扎實的證據,又有理性的態度。 -
西方主义
《西方主义(敌人眼中的西方)》内容简介:阿拉伯裔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一书中指出,西方视野中的所谓东方是西方人精心“虚构”且充满偏见的产物。而《西方主义(敌人眼中的西方)》首倡的“西方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东方主义”的反向论述,亦即东方人对西方世界的报复性想象及去人性化理解。 西方主义眼中的西方,浅薄而傲慢,缺乏东方的古老传统;追求罪恶的城市,唾弃美好的乡村:以商业原则替代英雄主义;讲究物质至上,漠视精神灵魂。它将各种扭曲的、失败的文化怨恨发泄到一个虚构的西方上,并对其进行丑化或妖魔化。 西方主义的立场是所谓东方的,但方法与武器却常是西方的。在作者看来,西方主义最深刻的根源正是西方自身。其发端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对启蒙理性主义及西方社会现代性的否定,西方主义正是这种思潮“西学东渐”后与东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进一步指出,从20世纪德国法西斯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到“9·11”和伊拉克战争以来高涨的反美情绪。乃至针对西方世界的恐怖主义,都是西方主义或隐或显的折射。 西方主义一词自《西方主义(敌人眼中的西方)》提出以来,在东西方学术界引起强烈关注,虽然书中的某些前沿观点,如将法西斯主义和西方主义同化处理等还有待商榷,但它所开启的思想和方向,对促进当代东西方文明的理解和共融都将起到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
论诱惑
1979年,波德里亚独具匠心地写下《论诱惑》一书,分为“性之食相”“表面的深渊”“诱惑的政治命运”三章,从各个层面论述他思想中的“诱惑”这一概念。此后“诱惑”这一概念在波德里亚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乃至其涵义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也许他的本意是试图用“诱惑”这样美文学的、空洞的反讽性范式再一次深化“拟真”这个激进的否定性范式,更重要的是,他想要通过对诱惑的批判性内省,界划自己与后现代话语的根本异质性。 -
裸女
《裸女: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哀愁》是一本关于进化、社会学和女性身体研究的书,它引领全球女性重新认识真实的自我。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研究,运用事例和数据分门别类地描绘出女性身体各个部位的历史,及其在各种文化习俗、种族、地域的合力下完成的“内在变革”,展现了经过上千万年进化而来的、隐藏在女性身体里的完美结晶和不为人知的身体秘密。 与弗洛伊德研究人类非常行为不同,著名的动物学家莫里斯侧重研究人类的正常行为,他站在人类行为学的角度,将人安置在人类进化历史的经纬之中观察、解剖、透视、阐述现代人的行为。 -
风景与认同
本书是一项跨学科研究,涉及1750年至今的广阔时段,考察了风景在历史阶级关系和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全书分文化表达、政治内容和民族志三部分,论及风景区的立法史、风景进入权与政治进入权的冲突或互动、交通运输体系与景区环境保护的关系、围绕景区开发和土地使用展开的博弈、隐匿在风景里的权力关系等。多重视角相映成趣,在学术视野和方法上都具有启发性。 -
被误解的日本人
继《两个故宫的离合》及《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之后,日本作家野岛刚首部纯原创中文作品。 首部以“知日之书”为理念推出的图书,内容极具价值! 这部书有三个优点:绝对真诚,发人深思,有趣好读。 ~~~~~~~~~~~~~~~~~~~~~~~~~~~~~~~~~~~~~~~~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为日本人开脱的书,那你就错了。这是一位日本资深媒体人写给中国人的 书,全书并不在说理,而是用有趣的故事、真实的见闻、不曾听闻的史料,展示常识性的误读,书中既说日本人,也讲中国人。中国和日本,文化交往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历史超过一千五百年。政治和战争把中国和日本撕裂,发生在最近一百年里。而为了超越对立与纷争,减少误解,我们应该重新回到文化交流的原点,这正是作者创作的初衷。 ~~~~~~~~~~~~~~~~~~~~~~~~~~~~~~~~~~~~~~~~~ 内容介绍: 本书是首部以“知日之书”为理念推出的图书。这一理念,来自于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及周作人先生的提示:“中国在他独特的地位上特别有了解日本的必要与可能,但事实上却并不然……”作者为在中国读书界名声已开始鹊起的日本作家野岛刚,本书是他的首部随笔集。 《被中国人误解 的日本人》是书中的一篇,是难得的好文章。此文以切中要害的笔,剖析了日本人何以被中国人误解的原因。作者于此文中,又以恳切之心,希望这一误解如迷雾一样能被消除,中国人可以去接近日本人完全真实的面目。书中其它的文章,便是在作者这一愿望之下,由生活、社会、文艺、媒体及政治等诸方面来谈论日本人,而其中多个具体的话题,又将日本人与中国人和在一起来谈。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有趣,好读,却不乏深刻与新颖的见解。 -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
本书内容新颖而活泼,与其他后殖民主义的简介大为不同。作者不是在谈抽象的理论,而是从世界局势、个人经历和史实评述入手来审视非殖民化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他将讨论置于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所举例子涉及土著人、无地农民、阿尔及利亚的籁乐、后殖民女权主义以及全球性的社会和生态运动。 -
中国:传统与变迁
费正清是美国也是世界最有声望的汉学家,他的著作及主要观点代表着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本书图文并茂,以西方人的视角,描述了中国近3000年历史。对国内读者了解海外在中国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冷静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颇具意义。 -
想象城市的方式
本书为罗岗的学术随笔集,收录了作者的20篇论文,是其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文中既有对诸多西方思想家——韦伯、福柯、本雅明等人的研究思考,也有对于“都市研究”的分析阐释,亦有文学研究者对文本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其理论研究与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岗位意识,体现了文学研究自觉将理论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诉求。这些文章规范严谨、观点独到,而又贴近现实、妙趣横生,在文学研究、文学作品的解读中探究了中国现代化、现代性问题,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价值。 -
城市學:香港文化筆記
《城市學》收入潘國靈近年來發表於中港台的城市觀察文章,全書主要分三部分,分別是「都市浪遊篇」、「文化權力篇」、「流行主義篇」,作者將跨文化研究視野注入日常生活,包括城市空間、景觀、性、文化隱喻、微觀政治、年輕人文化、消費主義、流行符號學等,融文化理論於生活實踐,附錄「文化雜碎」一章則可說是生活文化小辭典,是一部鮮活的文化研究城市學。 -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
本书选收了余时英近年来讨论文化和思想问题的一部分文字。这些文字先后发表在台北和香港的报刊上,特别是《中国时报》、《联合报》、《当代》和《明报月刊》。 本书定名为《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是有原由的。1985年6月,董桥先生为《明报月刊》计划了一个“中国的情怀”专页,坚邀我参加一份,因此我便写了那篇《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此文现收入本书之中。但是全书涉及“中国情怀”的仅此一篇,为什么这四个字竟成为书名的一部分呢?这是因为本书所收的文化评论的文字都是在“中国情怀”之下写成的。我可以毫不迟疑地说,如果不是由于我的“中国情怀”在暗中作祟,这部书是不可能产生的。从前人都说,陶渊明的诗中,篇篇有酒,我这部集子中则篇篇都有“中国情怀”。 本书由沈志佳费力选编的余时英近年来讨论文化和思想问题的一部分文字。这些文字先后发表在台北和香港的报刊上,特别是《中国时报》、《联合报》、《当代》和《明报月刊》。 所谓“中国情怀”其实便是一种中国文化的情结。此情古人早已有之。李陵《答苏武书》所谓“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便已道出此中症结。李书虽伪,其情则绝不能伪。像我这样早年受中国文化陶冶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忘情于中国的。但是这只是文化上不能忘情,与现实政治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本书所收文字中虽间有关涉政治的部分,然而其基本立场仍是文化的。文化包含了政治,同时也超越现实政治,这是本书的一个中心论点。 -
象征交换与死亡
让·波德里亚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先后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是其最主要代表作之一,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被公认为后现代理论与文化研究的最重要、最经典阐述之一。 -
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怎样的瓜葛?它们在不同语境中被人们使用时所呈现的优先权的不同蕴含着怎样的历史与社会意义?它们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启发?本书尝试着通过对文化和文明这两个关键词的思想史意义进行追溯而对这几个问题作出解答。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