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林奕华
-
娛樂大家 - 電視篇
距《等待香港》系列面世,睽違三年的林奕華以嶄新的面目帶來《娛樂大家》系列,高舉娛樂旗幟,分享對於電影、電視、明星與文化的想法。 娛樂是名詞、動詞,更是比喻。作者從娛樂出發,尋找在物慾橫飛的消費主義時代裏,它所承載的無數符號和意義。娛樂是一面哈哈鏡,模糊地折射了現代人的慾望、權力、道德、性觀、想像和消費。變身娛樂 [名] 大家的作者換來明鏡,為大至震撼社會和小至雞毛蒜皮的娛樂人事,進行釐清、透視和評析,探索我們和娛樂的相互關係,盼能了解背後本質,啟發大家深度思考。這樣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娛樂,因為在閱讀與思考中,讀者得到的可以是滿足的歡娛與快樂。 -
娛樂大家 - 明星篇
距《等待香港》系列面世,睽違三年的林奕華以嶄新的面目帶來《娛樂大家》系列,高舉娛樂旗幟,分享對於電影、電視、明星與文化的想法。 娛樂是名詞、動詞,更是比喻。作者從娛樂出發,尋找在物慾橫飛的消費主義時代裏,它所承載的無數符號和意義。娛樂是一面哈哈鏡,模糊地折射了現代人的慾望、權力、道德、性觀、想像和消費。變身娛樂 [名] 大家的作者換來明鏡,為大至震撼社會和小至雞毛蒜皮的娛樂人事,進行釐清、透視和評析,探索我們和娛樂的相互關係,盼能了解背後本質,啟發大家深度思考。這樣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娛樂,因為在閱讀與思考中,讀者得到的可以是滿足的歡娛與快樂。 -
等待香港 -- 文化篇
香港文化悲哀之處,是識時務的聰明人比比皆是,一往情深的智者少之又少。因為這是一個以消費來定義人生意義的社會。四年前高唱入雲的是「創意教育」,現在又輪到「通識教育」──作為對症下藥的政策,上述兩個命題都沒有「錯」,問題在於,政策只是一堆堆綱領,執行卻要有人,我們真有足夠決心變革社會的人嗎? 我不是昨日才在香港出生的,所以,從來不會對這個地方的新興硬件抱太大期望。政府說要教育改革,我會問:誰來執行?那些執行的人,又是由誰教出來的?電視公司說要增加五十條衛星頻道,電訊公司說要提供更多資源網絡,容器再多也不嫌多,但是內容呢?軟件呢? 我,自然是「恨」香港的──「恨鐵不成鋼」的恨,也是陳昇那闋《恨情歌》的恨。有段時間想到走。 我對「知識分子的責任」這議題#實十分十分好奇,以至困惑──我們香港有多少知識分子?他們在哪裏?每天做些什麼?他們的工作對香港人有多少影響?為什麼知識分子會以「負資產」來形容自己? 風雨不改──這四字美不美?我認為它很動人。那麼,可有什麼事情會令你天天都做,風雨不改?如果有,當你每日如常執行那樁委派給自己的任務,落在旁人眼裏,很可能就是你美麗得來又最不自覺的一刻。沒有耐看的美麗,是不用經過累積和儲蓄的,就連外表的也是。 -
等待香港
本书撷取了林奕华二十多年来在香港、伦敦等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文字,书名取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只要内心有个等的对象,我们就可以被动地永远等待下去。等待香港同样的荒谬,作为永远的香港人,林奕华自豪、无奈而又满怀恨意——恨铁不成钢的恨。 林奕华的《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无疑是香港的一幅芸芸众生像:小男人、女强人、世故少年、犬儒学者,香港既是平庸泛滥的“师奶之城”,也是光影迷幻的欲望都市…… 个中也有几位不甘沦落的英雄挺身而出,孤独的光芒将这座浮华之城衬托得益发苍白。 《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再版推出的精装本,加入了一些作者新写的文章,重做了版式和封面,让整本书内容更充实,外观更漂亮大方。 -
文化人何苦为难文化人
文化人能有几诚实地面对自己?答案就在他们如何呈现、论述自己的欲望——也就是对自己的想象——之中。由于这是个“没有成名等于不存在”的时代,身在这样的“文化”中,如果说文化人不受影响,就像是说他有自备的空气和水而不受污染。 -
我的情敵是社會
林奕华新书系列《恶之华丽》 借用波德莱尔的话,这是当代香港的「恶之华丽」。问题是,香港人会有哪些欲望?基本上每本八卦周刊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吃喝玩乐当然不可少,但他们真正追求的,其实是「精神食粮」—绯闻、丑闻、上位、出局,一切与身份地位有关的图文,都能给他们插一把咀,或是羡慕,或是妒忌;时而嘲弄,时而讽谑;总之是又拜又踩。随着眼球转动心理也停不下来,每翻一版,情绪随着急剧变化;每掀一页,个人欠缺和不足又被多一次提醒。理论上是给自己增添压力和焦虑,但我们香港男女所以甘之如饴,是因为早已习惯「不轻言理想,但喜欢作梦;有条件消费,没创造能力」的生活形态。 牛津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林奕华「恶之华丽」系列共有四本,分别为《明星不再住在这里》、《恼人电影》、《文化人为何难为文化人》、《我的情敌是社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对电影、电视、明星与文化的想法。能写得得比八卦周刊更吸引?林奕华能做到一样的耸动、重口味、有话题性吗? -
等待香港
《香港制造》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二部,被称作“东方荷里活”的这座娱乐大都会,在林奕华眼中已是明日黄花般的末路穷途。仿佛永远热闹的港产片,其实不过“看上去很美”;信手拈来的一串串偶像、巨星,却发觉是“以前的月亮”;香港还能等到下一个张国荣?谁能接张曼玉、刘嘉玲的班?倪亦舒,黄碧云,香港的故事到底怎么写?香港,真的失掉“创意”力了吗? -
娛樂大家 - 文化篇
距《等待香港》系列面世,睽違三年的林奕華以嶄新的面目帶來《娛樂大家》系列,高舉娛樂旗幟,分享對於電影、電視、明星與文化的想法。 娛樂是名詞、動詞,更是比喻。作者從娛樂出發,尋找在物慾橫飛的消費主義時代裏,它所承載的無數符號和意義。娛樂是一面哈哈鏡,模糊地折射了現代人的慾望、權力、道德、性觀、想像和消費。變身娛樂 [名] 大家的作者換來明鏡,為大至震撼社會和小至雞毛蒜皮的娛樂人事,進行釐清、透視和評析,探索我們和娛樂的相互關係,盼能了解背後本質,啟發大家深度思考。這樣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娛樂,因為在閱讀與思考中,讀者得到的可以是滿足的歡娛與快樂。 -
包法利夫人,是我。
「非常林奕華」第一部展開亞洲巡演規模的舞台劇《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創作全紀錄。沒有明星光環,卻在兩年間,創下62場演出紀錄,一票難求,迴響迄今。 本書揭露12名看似平凡無奇的戲劇系學生,如何透過導演林奕華的巧手、通通變身舞台上光彩奪目驚豔動人的性感型男美女。揭示如何如法炮製一場又一場八卦偷窺的「假」電視訪談節目。揭秘林志玲、瓊瑤等名人如何轉身變成一個個舞台上時尚文化戲劇符號,並在中港台三地瞬間締造出「包法利炫風」。 -
等待香港
《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是“等待香港”系列的最后一部。启播于一九六七年的香港无线台,从躁动社会的一支镇定剂,到成为香港社会的“大家庭”,逐渐代替了香港人的心和脑。林奕华则从早期TVB的员工,一步步出走、远离,亲历了无线的“黄金十年”,亲见了“新浪潮”的搁浅滩头,从头细说往事,四十年“爱恨情仇”,痛骂笑赞的淋漓文字,全不似史书格式,却为无线立下了别样的传记。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家变》、《杨门女将》、《妙手仁心》、《倚天屠龙记》、《男亲女爱》、《溏心风暴》、《金枝欲孽》……眼光狠辣,足以惹怒众多看TVB长大的内地粉丝;“大丑闻”,大愤怒,远至黎明“自杀”,中至偷拍阿娇,近到艳照门、隐婚门,尤以《陈冠希作为比喻的A to Z》的九千字长文振聋发聩;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当林奕华告诉我,他的新书以《等待香港》作系列名称的时候,我只直觉地感到不大妥贴,几时轮到林奕华巴巴等待了?这么被动,这么可耻,这么谦和的字眼,根本从来在他的字典找不到,不过大抵他的忠实读者都心知肚明,封面后边不会不是一座血淋淋的斗兽场,凡被点名出场的,不是倒霉的老虎便是时运低的狮子,统统要在众目睽睽下接受他无情的鞭挞。 ——迈克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简称“无线”,是香港第一家免费电视台。 四十年来,在香港人的词典里写下了“电视就是无线,无线就是电视”。 我一直相信,如果不是TVB, 香港人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学会如何飞上枝头,晋身浮华世界。 现实中许多人的生活,都俨如由无线编剧所写。 电台是一种TVB,报刊是一种TVB,网络也是一种TVB。 如果无线是个大家庭,我情愿是个孤儿。 ——林奕华 -
等待香港
“等待香港”系列选取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名称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永远的香港人》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一部,林奕华眼中的香港芸芸众生,小男人、小女人、世故少年、犬儒学者、师奶之城、欲望都市……个中也有几位英雄挺身而出,孤独的光芒显衬得这座浮华的城市愈益苍白。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