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天文

  • 黑洞

    作者:[法] 约翰-皮尔·卢米涅

    黑洞是现代天文学最诱人的发现。它是如此奇特,已经成为许多神话和幻想作品的主题。它果真是无情地吞食光和星球的怪物吗?它究竟只是由相对论理论所作出的一种猜想,还是可观测的实体?为着回答这此问题,作者将带领我们作一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奇妙旅行。他将解说恒星是如何诞生、发光和死亡,将把我们带进超新星、X射线星和类量体的神奇世界。我们将到达宇宙的边缘,到达当代物理的最前沿。
  • 卡尔·萨根的宇宙

    作者:耶范特·特奇安(Yervant Terz

    《卡尔·萨根的宇宙:从行星探索到科学教育》内容简介:卡尔·萨根对科学和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有重大、深远的贡献,并且影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他在行星科学领域所作的重要研究,与美国的空间计划密切相联;他还编创了受到高度评价的电视系列片《宇宙》,并且是普利策奖的获得者以及许多畅销科普书的作者。《卡尔·萨根的宇宙》是一本引人入胜、插图精美的文集,它由多位作者撰写,涵盖了萨根为之献身的科学、教育、政策制定以及相关的许多领域。 《卡尔·萨根的宇宙:从行星探索到科学教育》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和第二部分是对美国太空计划(也补充了对俄国计划的说明)、寻找外星生命的历史和现状等所作的富有吸引力的描述。后两部分论及在成功地发展技术性社会,在制定解决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口]题的政策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此外,还有单独一章由萨根本人撰写,探讨了我们的星球与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 宇宙的起源

    作者:(美)约翰·D·巴罗

  • 宇宙简史

    作者:

    宇宙简史,ISBN:9787543935693,作者:(美)埃里克·简森
  • 星空世界的语言

    作者:[英] 杰弗里·科尼利厄斯,保罗·德弗鲁

    本书形象化地描述了太阳、地球、月球、黄道带、星座等天文学知识,展现了置身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占卜术、占星术、历法、神话、以及建筑中如何赋予了这些自然现象丰富的象征性含义,从而探求天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逐渐演进的关系。内容丰富有趣味,近200 幅精美的彩图增添了本书的可视性。
  •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作者:[澳] 保罗·戴维斯

    随着大爆炸理论逐渐被大众和科学界所充分接受,人们越来越注重宇宙未来的研究。我们现在已有了宇宙如何诞生的很好的概念,但宇宙将如何结束呢?它最终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宇宙是否会以爆炸或抽搐的形式终其一生,或甚至永久消失?那时,人类又将如何?人类或其后裔——无论是机器人还是人类自己——能否幸免于难而永复存在? 本书根据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描述。本书的文字简洁、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科普读物。
  • 大設計

    作者:史蒂芬.霍金

    當人們凝視無垠的穹蒼時,總會湧現種種問題:如何才能了解自己所存在的這個世界?宇宙如何運作?真實的本質是什麼?萬物從何而來?宇宙需要造物主嗎?欲了解宇宙最深處的奧祕,不僅需要知道宇宙如何運作,更要探究為什麼:為什麼世上有東西而非空無一物?我們為什麼存在?為什麼宰制宇宙的是M理論這套特定的法則而非其他法則?這是對生命、宇宙和天地萬物的終極大問,本書將試圖提供這些問題的答案。 宇宙何時起源又是如何起源的呢?為什麼人類生在這裡?為什麼世界上並非空無一物?真實的本質到底為何?為什麼自然法則如此恰到好處,讓人類這等生物得以存在?最後一個問題是,這種看似天衣無縫的「大設計」,究竟證明宇宙是蒙主眷顧而創造一切,抑或科學能提供另一種解釋呢? 有關宇宙與生命起源的根本問題,向來歸屬於哲學範疇,如今卻已成為科學家、哲學家與神學家百家爭鳴之領域。在這本最新力作之中,霍金與曼羅迪諾對於宇宙最深奧的祕密,提出科學上最新的想法。他們用的不是深奧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娓娓道來。 根據量子理論,兩位作者在《大設計》中指出,宇宙並非只有單一的存在或單一歷史,而是每個可能的歷史都同時存在。將這種想法運用在宇宙整體上,對於傳統的因果觀念就產生了懷疑。而霍金和曼羅迪諾依「由上而下」的宇宙學研究法指出,從過去沒有確切的形式這點看來,說明了人們經由觀察創造歷史,而並非歷史創造我們的觀點。他們進一步解釋,我們本身是宇宙初生之際量子起伏的產物,並且提出量子理論如何預測了「眾宇宙」的存在,亦即這個宇宙只是眾多的宇宙之一;所有的宇宙都是從無中自然生出,各自擁有不同的自然法則。 在本書中,霍金與曼羅迪諾挑戰了傳統對真實的概念,也只有「與模型相關」的理論能夠找到最真的真實。最後,他們對於M理論進行徹底與生動的分析;M理論是解釋支配人類與宇宙法則的理論,也是目前唯一有望成為完整的「萬物理論」之理論。 這本書筆力簡潔且內容豐富,提出科學上有力的發現與證據,勢將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甚至動搖到不可動搖的信仰體制。《大設計》為我們帶來的衝擊與啟發,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 宇宙逍遥

    作者:约翰·A·惠勒

    《宇宙逍遥》是著名物理学家、“黑洞”的命名者惠勒的新作,其中既有作者对实在论等哲学问题的独特思考,也有对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巨人的回忆,值得对科学哲学、科学史感兴趣的读者关注。 本书共六部分,包括:科学的微笑、热忱与士气、玻尔与爱因斯坦、追忆伟人、半生此生、超越黑洞。 参看:http://www.lib.wust.edu.cn/showtxt/show_article.asp?ID=3321
  • 宇宙发展史概论

    作者:[德] 伊曼努尔·康德

    献词 前言 全书提要 第一部分:恒星的规则性结构综述 兼论这类恒星系的大量存在 为便于理解以下内容最必要的 牛顿宇宙学基本概念纲要 第二部分:关于自然界的原始状态 天体的形成,天体的动动的原以及它们在整个宇宙中、尤其在行星系中的规则性联系 第三部分:以人的性质的类比为基础对不同行星上的居民进行比较的一个尝试 附录:关于星球上的居民 结束语
  • 邮票上的天文学

    作者:李竞 主编

    《邮票上的天文学》用邮票艺术地再现了日月星空、天体天象和深邃宇宙的壮美,展示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取得的成就,回顾了天文科学设施和仪器的发展和应用,生动而有趣地描述了天文和我们的关系,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重,知识性与观赏性共存。
  • 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

    作者:陈久金,杨怡

    天文学的理论框架并不是近几百年才构造起来的。天文学不是新开拓的学科,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上古时期,它是古代天文学的延续。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这些痕迹。 诚然,现代天文学主要继承了古希腊的天文学体系,但作为人类同样宝贵的文化财富,中国古代天文学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天文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应该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在介绍它的基本内容之前,先简述其发展过程。
  • 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

    作者:徐振韬 编

    《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是系列中的一本,《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全套共10卷)是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的一大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包括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单位的,堪称中国天文学史界主要力量的二十余位专家,历时三十多年,集体编撰完成。《大系》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之大成,深入揭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理性认知探求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价值。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超过了以往的中国天文学史论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和科技史界的高度关注,也推动了国际上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大系》根据大专题立卷,各卷又有机结合,所引用史料准确丰富,分析科学合理,视野广阔,论述深入,构筑了一幅全景式的中国天文学历史发展的宏伟图像。
  •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

    作者:陈晓中,张淑莉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的编写目的在于:编撰我国古代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的形成、壮大与发展,以及在天象观测记录、历法编制、仪象制造、天文教育和民间天文学各方面的成就。 在我国古代,天文机构受到很大重视,作为国家政府部门,与国运兴衰、朝代更迭共呼吸。天文教育亦受国家关怀,源于官学,畴官世承,授自司天监;有的朝代还曾禁止民间私学天文;然而,这只是出自官方。作为"制历定朔、敬授民时"之学,并非禁所能止;其历律之理,亦渐为民间学人所掌握,而趋于普及民间。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比较早,在历法研究、观象授时、天象观测、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等方面,都很有特色,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者,曾发起组织国内同仁编写《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拟定书目、约请学者撰写。后因其他事务,未暇顾及,暂为搁置。 90年代开始,鉴于国内学术繁荣,出版事业昌盛,天文学史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已具备将这些成果荟萃总结于新著作的条件和时机。于是,重提此事,报请中国科学院,得数理学部大力赞同,予以襄助;再次召开会议;审订书目,确定各书主编;延请学者,组成编委会;又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鼎力支持,承担出版,共同主持、规划编务事宜。几经努力,虽已经历十多寒暑,然终抵于成;诚我国天文学史建设的盛举!
  • 新仪象法要译注

    作者:[宋]苏颂 撰,陆敬严 钱学英 译注

    本书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科学家苏颂对前代天文学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此基础上主持研制了一座全新的天文观测和报时的仪器“水运仪象台”。《新仪象法要》是苏颂对仪象台的制造和使用所作的说明,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杰作,在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译注者是长期研究古代科技史的专家,在为本书所撰写的前言中对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了介绍,对苏颂的成就进行了恰当的评价。本书对于保存我国古代天文学成果、普及科技史知识,对于方便科技史研究者的工作均有一定价值。 前言 四库全书提要 卷上 进仪象状 浑仪 六合仪 三辰仪 四游仪 …… 卷中 浑象 浑象六合仪 浑象赤道牙 浑象紫微垣星之图 浑象中外官星图 …… 卷下 水运仪象台 运动仪象制度 木阁 昼夜机轮 机轮轴 天轮 拨牙机轮 木阁第一层 昼时钟鼓轮 木阁第二层 昼夜时初正司辰轮 …… 苏颂生平 后记
  • 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

    作者:冯时

    《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既是对甲骨文所见商代天文历法问题的全面研究,同时也完成了对已有成果的系统总结。《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分八章,就甲骨文所涉及的商代天文观、天象观测和历法编算等问题,分门别类加以阐释。由于甲骨学与古代天文历算皆属专学,学者因对材料掌握的不同,理解的差异,致歧说迭出,仁智互见,而从者或臆以取舍,或裁制失据,信疑自持,常使真知反隐没,而谬种广流传,其是非良莠,殊难研判。因此作为一部专门研究著作,为求学术观点的客观平实,《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重在建立学术史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基本史料的深入鉴别与综合分析,于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充分研析相关研究所利用的原始史料和研究方法,周加考辨比较,澄清利弊得失,借助对史料的辨析勘核,揭橥卜辞本义,进而寻绎出不同研究应有的学术价值,最终实现去伪学而申真知的学术目的,系统建立作者对相关问题研究的学术体系。可以相信,这种做法不仅有益于研究思路的梳理,便于呈现学术发展的清晰脉络,而且对于建立客观的学术标准也会有所帮助。
  • 中国恒星观测史

    作者:潘鼐

    《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就提出《石氏星经》中的一部分恒星测量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另一部分恒星则测量于公元170年左右。此外,他还对宋代《杨惟德星表》、元代《郭守敬星表》,以及东吴陈卓星官、隋唐《步天歌》、敦煌星图、宋代苏颂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和明代《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作了详细的考析。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史料浩如烟海,内涵丰富多彩,在恒星观测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以及很高的成就。其内容包括对新星、超新星、变星等的观测记录,对恒星位置的测量,对作为天象坐标系统的二十八宿体系的研究,以及对星图、星表的研究整理工作等。其中对于二十八宿的起源,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就有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随后又有不少学者在此领域做出工作。1962年薄树人先生发表《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一文,对这一论题做了简要的归纳。而潘鼐先生在1 989年出版的《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对这一问题做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提出对二十八宿距度的测量不晚于公元前6世纪。对于恒星观测领域的其他一些重要论题,潘先生在《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也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争论已久的《石氏星经》年代问题,翻阅书稿,发现《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二版比第一版篇幅多了不少。其中不仅对明清时期西方天文学的传入专辟章节讨论,对第一版原有的内容也做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尤其是加入了很多新的图片和资料。
  • 太阳的故事

    作者:卢昌海

    《太阳的故事》将带读者从一次虚拟的古希腊之旅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太阳的奥秘,以及人类为探索这些奥秘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所获得的成果和教训。除介绍知识外,《太阳的故事》还穿插了少许章节,引导读者运用逻辑推理及初等几何知识,再现古希腊先贤们的某些精彩推理,以及运用含义简明的物理学原理,推算太阳的某些物理参数,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感觉.《太阳的故事》融语言的生动风趣与内容的严谨翔实于一体,让读者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学到丰富的知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及科学发现的激动人心。《太阳的故事》适合广大天文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
  • 天学真原

    作者:江晓原

    《天学真原(科学技术类)》正是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天学、历法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重新考察,从文化的角度,把对天学的研究放到整个文化的背景之中,通过翔实的资料,严密的论证,提出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天学一词所表达的含义,实质上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巫术。
  • 稀见唐代天文史料三种(全三册)

    作者:(唐)李凤、萨守真、濮阳夏撰,高柯立选编

    本书收录唐代李凤撰《天文要録》、萨守真撰《天地瑞祥志》、濮阳夏撰《谯子五行志》三种典籍,前二种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昭和七年(1932)钞本,《天文要録》存25卷,主要记唐前各家占条,采例书目达60种;《天地瑞祥志》存9卷,记星占、自然现象、动植物、住宅、祭祀等。《谯子五行志》5卷清钞本,杂采李淳风《乙巳占》京房占辞及《五行志》,体例上以五行分领各卷,该书将有助于推动中古思想史、社会史相关研究。
  • 古代天文历法释证

    作者:刘操南

    此书 就《历算求索》增补而成。《历算求索》是作者对二十四史中有关天文、历法文献资料的解说。其中包括翻译、算释和考辨 。此书出版于2000年,是作者辞世前写定的一部专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受经济方面的制约,初版被删去不少篇幅。今作“求是丛书”中的一种,增补原删内容,另加已发未发的相关研究文章,合为一册,更名《天文历法释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