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摄影理论

  • 銀鹽熱

    作者:陳傳興

    *本書封面以感溫油墨印刷,用手觸摸即變色,溫度將決定你所看到的。 當人們開始使用數位相機,也就是拋棄了底片、暗房等主導傳統攝影的銀鹽系統。這時候其實有一個巨大的認識論斷裂在背後產生。對本書作者來說,傳統相機的光學暗房腹腔被取消,數位相機作得輕薄短小,這過程如同失去子宮,如同聖母瑪麗亞般的無孕生子;但弔詭地是,生產過程從我們眼前消失,竟然反而是讓圖像的神聖性消逝。 在這個轉換變遷的時刻,四週滿佈銀鹽的焦慮。作者要轉身面對這些焦慮,追溯影像在台灣歷史中所呈現出來的意義,更要深究銀鹽系統的深度意涵。因為,雖然銀鹽系統支配了攝影歷史近百年,但幾乎沒有任何一本攝影史,專門討論底片的關鍵意義。底片一直都頂多是屬於攝影科技史的細節,無法對影像思維或攝影美學有任何影響。 作者這幾年的努力便是挖出這些攝影的深度面向。不單是純粹符號學的解讀,而是將攝影機具、底片發展與歷史、政治與經濟放在一起討論,除了找出底片造成的認識論斷裂,更利用豐富精彩的台灣攝影資料,將之擴展成台灣主體的全面問題。 於是在本書中可以看到民政廳長楊肇嘉當年登新高山(今玉山)的攝影相片、相簿,以及他使用的各種高級攝影相機,也能看到美麗島事件期間,藏匿在X光片盤中的各式珍貴底片。從這些細節的分析,讓我們一睹曾未見過的台灣歷史面貌。 本書作者曾在阮義忠先生訪談所著的《攝影美學七問》負責其中「五問」的回答者,訪談內容對海內外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不但讓該書持續再版,也在中國大陸發行,引起熱烈迴響。在其上一本著作《憂鬱文件》中關於《明室》一書的深度書評,也成為理解羅蘭‧巴特的經典文獻。 本書集結作者近十年出版的攝影評論,延續跨越美學、社會史的書寫風格,為台灣讀者帶來最震撼的影像思考。
  • 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

    作者:[德]拉尔德·曼特

    《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是一本深入阐述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原理及表现技巧的图书。众所周知,仅仅掌握摄影技术知识,并不足以创作出优秀的照片,因为决定照片质量与表现力的关键是图像的内容与组织方法。《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通过600余幅照片和近200个示意图,深入阐释了摄影中点、线、形状、色彩、对比度、构图、设计等概念,以及如何使用相关技术提升照片的表现力。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专业摄影师,抑或其他视觉艺术的实践者与评论者,《摄影构图与色彩设计》都将成为非常宝贵的参考。
  • 摄影艺术论

    作者:林茨,王瑞

    这是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著作。作者超越了理论研究的传统写作方式来写这部《摄影艺术论》,他并非系统地去发掘、阐述摄影理论,或按照时间顺序去叙述西方或中国的摄影艺术发展及其特点,而是透过作者自己对摄影艺术的理解,以及透过将其与不同门类艺术(如绘画、影视)的比较,透过对大量资料(包括对摄影家及摄影作品)的叙述,阐明摄影这门艺术的属性及其特点。摄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界定,比如,在工业化社会,摄影成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标志,是现代体验的主要成分;在20世纪,知识与权力、宏大叙事与对宏大叙事的质疑在学术界成为热门话题,此时的摄影也成为人们了解知识与话语争斗的图像;而在文化工业中,摄影则成为人们了解娱乐、广告所产生的符号文化商品及其体验方式。作者还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叙述了作为摄影图像的发展及其转变过程。在书中,作者以相当的篇幅,借助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将中国摄影置于历史中进行观察和描述,继而分析归纳。书中资料丰富翔实、鲜为人知;生动、富于见证的“图像”跃然纸上。加上作者的文字明快、妙笔生花,读来十分吸引人。对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摄影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客观、真实,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社会影像。
  • 西方摄影文论选

    作者:顾铮

    本套书具有前沿意识和高科技含量的摄影专业系列教材融知识性、科学性、时代性、资料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内容涵盖了摄影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本书包括:1859年的沙龙:现代公众与摄影术、摄影小史、摄影百年祭、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论摄影的性质等。
  • 摄影理论 历史脉络与案例分析

    作者:[比利时]希尔达·凡·吉尔德 Hilde

    本书以媒介比较研究的方法为基础,讨论摄影常被人提及的特征。有关摄影的特性的大部分文本都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照了视觉艺术中的其他媒介——主要是绘画和电影——从而证明这一媒介所特有的属性,或者说明了界定其独特性有多么困难。不过这样的比较很少有从历史脉络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或者与再现、时间、地点和功能等等核心概念联系起来。而本书恰恰是从这几个主要领域出发,对摄影术诞生以来的摄影理论,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了细致、严谨的梳理。 基于目前有关摄影的争论,本书涉及到五个主要领域:摄影与绘画的比较;摄影是一种时基艺术(与电影和行为艺术比较);摄影与虚拟现场以及空间艺术的关系(与特定现场空间艺术之类媒介比较);摄影是社会批判的视觉化工具;以及摄影是一种自我映现的媒介。这几个领域都同有关摄影本身媒介特性的争论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有关再现、时间、地点和功能的问题。这使得我们把再现理论同摄影与绘画的比较研究、时间理论同摄影与电影的比较研究、地点概念同摄影与空间艺术的比较研究,以及功能论与作为社会批判视觉工具的摄影联系起来。 摄影是一个太具有多样性的领域,并不存在包罗一切的单一理论模式。本书的目的是通过从当代艺术的摄影实践中选取的不同案例分析,促使人们理解摄影媒介多样而复杂的特性,全书通过摄影术诞生170多年来有关摄影的观点和理论这一语境展开讨论。对摄影媒介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目的在于强调当代有关摄影的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历史的根源究竟何在。
  • 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

    作者:Vilém Flusser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Hubertus von Amelunxen Media philosopher Vilem Flusser proposed a revolutionary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photography. An analysis of the medium in terms of aesthetics, science and politics provided him with new ways of understanding both the cultural crises of the past and the new social forms nascent within them. Flusser showed how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xtual into visual culture (from the linearity of history into the two-dimensionality of magic) and of industrial into post-industrial society (from work into leisure) went hand in hand, and how photography allows us to read and interpret these changes with particular clarity.
  • 摄影师的视觉感受

    作者:.

    编辑推荐:这本书是运用人的视觉生理学原理来阐发摄影艺术中许多具有基本意义的理论问题。由于摄影艺术的成像与造形的过程,与人的视觉生理作用十分相似,所以,从视觉生理学角度来论述摄影艺术中的一些问题,就有着特殊的意义。本书适合于艺术理论工作者、摄影专业入门及摄影爱好者参考阅读。
  • 摄影与视觉心理

    作者:弗里曼·帕特森

    从最克切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视
  • 当代摄影大师

    作者:阮义忠

    阮义忠先生现生活在我国台湾,他在摄影理论研究方面,有着相当深的造诣,本身又是台湾著名摄影家之一,本书参考数十本国外摄影名家专集,以亲切活泼的笔调介绍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生动的妙喻和精辟的引文穿插其间,倍增可读性。图版之编选,采画册欣赏页形式,印刷方面力求忠于原作在色调层次与质感的要求,以利读者欣赏。
  • 上帝的眼睛

    作者:本雅明等

    本书可以说是关于“摄影文化”思考的一条河流,书中介绍了在相机后面和围绕着相机的视觉文化的历史,以及围绕在摄影的艺术、哲学与美学,摄影的意识形态、摄影的“观看之道”等,自本雅明的那个“机械复制的时代”就成为“灵光”围绕,在布尔迪厄、约翰·伯格、苏珊·桑塔格等思考者的笔下,摄影展现出一派关于人类目光与影像的“生存图景”。  本书可以说是介绍在相机后面和围绕着相机的视觉文化的历史,那些围绕在摄影的艺术、哲学与美学,摄影的意识形态、摄影的“观看之道”以及摄影与殖民统治等等,这些围绕在摄影的久远的问题,自本雅明的那个“机械复制的时代”就成为“灵光”围绕,在布尔迪厄、约翰·伯格、苏珊·桑塔格等思考者的笔下,摄影展现出一派关于人类目光与影像的“生存图景”,从而在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可以说是关于“摄影文化”思考的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摄影”的光耀并未消散之时,本书亦是一种缅怀与追奠。
  •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

    作者:[英] 约翰·伯格,[瑞士] 让·摩尔

    “没有一张照片可以被否定。所有照片都具有事实性。需要加以检验的只是照片以何种方式能够或不能赋予事实以意义。”写下这些话时,我们时代两位深刻而雄辩的视觉探索者,对一种似乎是最直截了当的艺术形式的歧义性,提出了最为独特的思考。 此书由约翰·伯格和瑞士著名摄影家让·摩尔共同撰写。图文并茂,理论分析与奇闻轶事、新闻纪实兼顾。书中探索了摄影师与被拍摄之物、图片与观众、被拍摄的瞬间与回忆之间的张力。伯格和摩尔,以批评家的道德热忱和摄影家的实践技术,制作了这部著作,由此拓展了由瓦尔特·本雅明、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开创的批评前沿。
  •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作者:墨叶,王鹿童,小灰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从生命中的第一台相机入手,你就走进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你渴望着进步,渴望能够生动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处感动。可为什么总感觉自己的照片不够专业?为什么自己的照片无法做到神形兼备? 相信每一个刚开始起步的摄影爱好者都会问自己以上问题,而本手册就是专门为解决以上困惑而编写的。它集合了众多专业级摄影大师多年拍摄经验与感悟,从基础的构图与用光常识,到一个个精心挑选的摄影案例,再到摄影大师们最宝贵经验的倾囊相授。相信这众多的经验技巧会逐渐影响你的拍摄,并最终成为你摄影思维的一部分。加油吧!为了你热爱的摄影!在此感谢罗雪、李伟军、任丽等作者提供部分内容与图片,另外对舒洁、杨丞、小虎、王英、小茜等模特的支持表示感谢。
  • A・亚当斯论摄影

    作者:谢汉俊

    A・亚当斯(Ansel Adams)是美国的一位杰出的艺术摄影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摄影教育家和摄影写作家,在国际影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他一生中,出版了数直种摄影著作和摄影作品信要。到了晚年,他又重新编写了一套《A・亚当斯摄影新丛书》,这是他几十年摄影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这本《A・亚当斯论摄影》,主要就是了材于这套“新丛书”的第二部专著《论底片》(The Negative)一书(1981年版)的内容。因书中谈的实际上是摄影中各个方面的问题,而且很有独特的见解。
  • 摄影批判导论

    作者:Liz Wells

    摄影不仅是一种人造之物,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被人使用;摄影还是特定情境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摄影批判导论(第4版)》为读者介绍了摄影学的概念性议题,并对摄影的思考方式进行了总体的阐述。《摄影批判导论(第4版)》的基本宗旨是介绍摄影领域中的关键性学术论辩,以及为读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与资料,从而使读者能够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这本书主要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如何阅读摄影图像的知识,提高读者对影像艺术的解读能力。 与众不同的是,《摄影批判导论(第4版)》并没有提供年鉴式的枯燥的摄影史,而是以当代摄影实践的议题为焦点来讨论以往的相关看法与见解、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其社会政治背景。换言之,作者将摄影学观点的发展与某个领域的实践联系起来阐述,并以这些特定的重点领域作为每章的主题。读者将在本书中了解到以下内容:摄影观念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个人摄影与大众摄影、摄影与商品文化、摄影与身体、摄影作为艺术的地位,以及电子图像时代的摄影。 《摄影批判导论(第4版)》适合摄影爱好者、摄影师、影像艺术家、媒体人员、理论家、批评家阅读,并适用于艺术专业学生和老师的研究与教学用途。
  • 摄影简史

    作者:[英] 伊安·杰夫里

    作者在这部《摄影简史》里直接切入摄影师和作品。它不是对时间、事件、人物的全纪录,而是一部关于摄影史的简单评论。它解释了我们判定一张照征好坏的依据,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画面有什么特殊之处,一张照片的精华在哪里,以及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借助于从摄影之父福克斯·塔尔伯特到当代摄影大师的范例,这种出色的研究为人们在评论方面提供了指南。
  • 光与镜头

    作者:[美] 罗伯特·希尔施

    全书包含: 150 位全球顶尖摄影师多年拍摄经验 224 幅精美作品及创作说明 40 个资深摄影教育者设计的拍摄练习 构思、拍摄、制作、保存、展示作品全流程解决方案 通过本书: 了解摄影发展史,把握摄影的过去与未来 学会以顶尖摄影师的视角观察世界 理解摄影的视觉语言与设 计原则 获得数字影像制作知识 以专业水准创作并展示图片 开启你自己的卓越影像创作之路 ————————————————————————————————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摄影导论。内容涵盖摄影发展简史、时空关系、观察方法、曝光原理与技术、构图要素、基本的数字暗房技术及作品装裱展示方法等。简洁明晰地为读者提供构思、拍摄、制作、保存、展示图片所需各个环节的基础知识。 全书包含大量顶尖摄影师拍摄、制作的精美作品和经过课堂教学检验的练习,引导读者欣赏高水准图片作品、了解数字摄影的无限可能并拓展自己的拍摄思路,指导读者以摄影师的视角和美学立场构思、拍摄、制作高品质作品。 本书适合摄影爱好者、学生及教师,任何想了解数字摄影理念与技术的读者都能从本书获益。 ———————————————————————————————— 媒体推荐: “罗伯特•希尔施将本书定位为一本导论性的适合大学层次读者使用的教程。这是一本有关理念的书而不是软件或相机的使用手册。秉持这样的哲学,希尔施保证了批判的观察和美学价值能与技术获得同等重视。本书以有关摄影史、视觉基础和象征内容的章节开始,以透过相机观察世界和思考、撰写有关摄影文章的章节结束,这种强调是令人振奋且富有启发的。” ——Afterimage,36卷第1期 “希尔施的《光与镜头:数字时代的摄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从中你能获得基础到高级的数字摄影技巧,适合菜鸟摄影师或有经验的教师使用。书中介绍了对当代图像理念和创作有着重要意义的摄影史知识。本书所涵盖的技巧与创意内容极为广泛,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作为学习参考。” ——Exposure杂志 “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导论书,向读者清晰、简洁地介绍创作发人深省的数字摄影作品所必需的知识。这是一本敢于尝新的创意书,包含了大量顶尖摄影教育者设计的课堂练习和任务,鼓励读者以摄影师的眼光和美学视角批判地进行探索和创作图片。” ——Photo Technique杂志
  •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下册)

    作者: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下(最新修订版),ISBN:9787802363595,作者:美国纽约摄影学院 著,中国摄影出版社 译
  • 视觉文化读本

    作者:罗岗,顾铮

    在讲求效率的时代,视觉超越听觉,图像统治文字,电子媒介的图像实时(现场)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诱惑力。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网络视听……都被纳入到“视觉文化”的范畴之中,各种影像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视觉文化”似乎演变成为一个纷繁、杂乱的概念。在本书的序言中,编者罗岗就“视觉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规范,将其与通常所说的“视觉艺术”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视觉文化使人们观看图像的场所发生了变化。视觉文化把人们的注意力引离结构完善的、正式的观看场所,如影院和艺术画廊,而引向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这正如伊雷特·罗戈夫(IritRogoff)指出的:我们留意到的一幅画可能出自于一本书的护封或一则广告中;看电视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观看者的个人行为;我们可以像在传统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从录像带、飞机或有线电视上看到电影。正像文化研究已寻求了解人们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创造意义的诸种方式一样,视觉文化首先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经验。在观看过程中,人们也同样能够见到经典,只是图像经典在这时已经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此,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也就是意味着多样化的视觉研究不仅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正在改造整体性的社会结构。这需要研究者有新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视觉文化研究”正好提供了建立这样一种新的理论领域的契机,《视觉文化读本》则是展现了各种研究的可能性及成果。无疑,不论是本雅明时代所强调的摄影技术,还是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科技,都是“视觉文化”赖以发展的技术平台。伴随着现代传播科技的发展,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兴盛,“虚拟空间”介入现实空间,“视觉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直播改变了电影将过去延时记录下来的做法,把远处发生的事情同时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它还意味着主体将更紧张更有效地去看、听和感知生活世界。整个世界在瞬间被远程地呈现出来,而关于这个世界的幻想也毫无限制地迅速传播开来。书中“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一章,便分析了视觉文化如何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时空在技术作用下似乎被整合在了一起。现代文化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视觉文化读本》中的文章便是在对这一趋势做出各自的回应,通过“视觉文化”之眼,来“观视”这个世界,不是把文化单纯看成是现实反映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而是看成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配合着本书的书名与内容,《视觉文化读本》中配有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极具视觉震撼性的“视觉作品”,包括广告、摄影、电影、绘画,使得《视觉文化读本》“好看”的书,也使它们具有了被读者直接阐释的可能性。
  • 摄影的艺术

    作者:Bruce Barnbaum

    巴恩博编著的《摄影的艺术》是经典之作《摄影的艺术》的最新修订版(原版于1994年出版),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最具可读性、最易理解和最全面的摄影教科书。现在,它已经更新了数码摄影的内容。这本书有超过100幅黑白和彩色摄影的插图,还有各种图表,可以帮助初学者、进阶者乃至高级摄影师找到自己的摄影表达方式。Bruce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以高人一等的姿态进行论述,而是以清晰、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数码和传统摄影的创作技术。他还超越了技术层面,深入地讨论了有关摄影的哲学、表达方式以及创意的内容,这往往是其他摄影书避而不谈的内容。 Bruce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风景和建筑摄影师之一,同时又是摄影领域最优秀的导师之一。《摄影的艺术》是其摄影教材的化身,经过35年的发展、演变和提炼,它已成为一本在未来多年内仍将具有持久意义的、价值无可估量的摄影参考书。对于有想法的摄影师,这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 拍摄者

    作者:巴里•布雷弗曼 (Barry Brave

    《拍摄者: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第2版)》内容简介:厌倦了干巴巴的、没有艺术性的拍摄入门指南吗?《拍摄者: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第2版)》将摄像机视为一个强大的讲故事的工具,它会使你的专业技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你会学习到高清格式的基础知识、压缩和彩色空间的基本原理,以及更为基础的知识如:摄像机的放置和视角、镜头焦距的选择及三角形构图的强大威力,所有这些能够为提升你的拍摄技巧服务。看完这本《拍摄者: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第2版)》,你将会理解拍摄者的指导原则:故事是一个载体,各种创意和技术决策在其中流淌。 有抱负的拍摄者和电影学院的学生们需要寻找各种渠道来获得培训和指导,在《拍摄者: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第2版)》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为你提供了充满见地和灵感的课程,你可以将《拍摄者: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第2版)》作为纸质导师。《拍摄者: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第2版)》主要特点如下: * 全书以数百张全彩色照片和插图来阐明内容。 * 敬业而又经验丰富的拍摄者巴里•布雷弗曼(Barry Braverman)分享了用高清摄像机来构建引人入胜的视频故事的技巧和激情。 * 开启了视频拍摄者探索世界之窗,讲解了视角的使用及镜头的选择,介绍了特写镜头的运用、景深的控制及电影镜头和适配器的推荐使用方法。 * 通过合适的摄像机设置来微调高清图像,使用辅助玻璃滤镜和软件滤镜来控制噪声、对比度及细节水平值。 * 相关网站提供了关于为DVD、蓝光及网络进行拍摄的额外章节,另外还有相关指导、附加的插图、设备评价、小窍门、读者的帮助电话及作者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