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设计

  • 以巴黎为借口

    作者:黄小燕

  • 到西方去Go West

    作者:乔加

    《到西方去:乔加德国媒体艺术》将以时间和专业顺序为线索,记述了1997-2006年间,作者在德国卡尔斯鲁厄造型大学,平面设计和媒体艺术两个专业的学习经历。此外,围绕专业的方方面面,还将涉及新媒体和多媒体的设计及艺术观念、媒体理论、艺术家、媒体艺术史等内容。全文以结合独立思考的叙述形式表达。
  • Anna Sui

    作者:Taka Kawachi

  • 美學CEO: 用設計思考,用美學管理

    作者:吳翰中,吳琍璇

    從美力到獲利,讓創意變生意,用設計改變企業和社會 設計3.0的時代,未來美學經濟著重的設計新思維: 不只美工技法,還有人本考量;不只品味玩物,還有社會責任。 後美學經濟時代,下一輪美學盛世在等待的風格經理人: 創意人擁有企業管理頭腦,管理人能像設計師般思考。 啟動美學革命,人人都要具備的美感力量和文創產業知識。 半個世紀前,IBM前董事長華生(Thomas J. Watson)有句名言「好設計就是好生意(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一語道盡了美國製造業對設計的認知。 80年代,行銷教父科特勒(Philip Kotler)卻說:「設計,是強而有力卻被遺忘的策略工具。」感慨世人狹隘的美學視野,小看了設計的影響力。 如今,策略思考者馬丁(Roger Martin)說:「要鼓勵設計思維在組織裡扎根,就是讓執行長擔任設計長(CEO is CDO.)。」趨勢專家品克(Daniel Pink)也說:「藝術碩士是新的企管碩士(The MFA is the New MBA.)。」 21世紀,當美學遇到經濟,當設計碰上管理,又會擦出什麼火花? 本書源起於為美國杜克商學院規畫的一堂設計思考行銷課程。作者結合台大城鄉所的設計和美國商學名校的管理養成,用左右腦一起思考,揉合美感知識與管理方法,讓《財星》百大企業的準經理人可像設計師般思考,讓創意人也能有經營管理觀念,希望人人都可以是美學CEO。 本書試著革新設計觀念,提供務實管理方法,除了呈現麥可‧波特、科特勒(Philip Kotler)、德萊弗斯(Henry Dreyfuss)、洛伊(Raymond Loewy)等大師觀點,也透過Apple、Alessi、ASUS、IDEO、IKEA、P&G、Swatch、ZARA、7-11等經典個案,從MoMA的設計經典到哈佛的管理思考,精采詮釋美力背後的管理意義及帶來的深切改變!
  • The New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作者:Betty Edwards

    illustrated with 12-page color photo insert and line art throughout A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of the classic drawing-instruction book that has sold more than 2,500,000 copies. When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79, it hit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within two weeks and stayed there for more than a year. In 1989, when Dr. Betty Edwards revised the book, it went straight to the Times list again. Now Dr. Edwards celebrates the twentieth anniversary of her classic book with a second revised edition. Over the last decade, Dr. Edwards has refined her material through teaching hundreds of workshops and seminars. Truly The New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this edition includes: * the very latest developments in brain research; * new material on using drawing techniques in the corporate world and in education; * instruction on self-expression through drawing; * an updated section on using color; and *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using the five basic skills of drawing for problem solving. Translated into thirteen languages,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is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drawing-instruction guide. People from just about every walk of life--artists, students, corporate executives, architects, real estate agents, designers, engineers--have applied its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problem solving. The Los Angeles Times said it best: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is "not only a book about drawing, it is a book about living. This brilliant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drawing . . . should not be dismissed as a mere text. It emancipates."
  • 設計東京

    作者:吳東龍

    ◎超實用地圖書衣:脫下書衣,蜘蛛網的東京地圖及數字地鐵圖完整呈現給你! 換個角度遊東京, 100個超有設計感的景點! 第一本結合「旅遊」與「設計」的東京導覽 ◎100家設計好店選:六本木、汐留到熱騰騰的表參道之丘,以設計為精選重點的店家,給你最詳盡的介紹。 ◎美術館創意血拼:27家美術館、博物館、寫真館、互動藝術中心,以創意為嚴選重點。並預見最受矚目的新美術館。 ◎設計大書店:東京的誠品在哪裡?設計到哪裡找才夠快、狠、準? ◎玩具盒裡玩家具:設計無所不在,把名家設計的經典座椅入盒帶回家。 ◎日本設計、學:深澤直人,原研哉...你怎能不認識他?哪裡可以看到大師級作品? ◎完全設計一週間:只有1、2、3...10天時間,完全設計路線怎麼看設計? 毎個時下的年輕人都把東京當作流行的朝拜聖地,一年非得要去那麼一次。當走過了淺草寺、玩過了台場、東京鐵塔、吃過了築地壽司、嘗試過到竹下通去人擠人,東京還有什麼玩法?你還可以對東京有什麼樣的期待? 當全世界的一流設計師都不約而同進駐到東京留下驚嘆的設計品,你怎能錯過這場21世紀的設計饗宴。 除了毎年秋天為期兩個禮拜的設計週規模越辦越大,著名的表參道上已成為世界各國設計師的戰場,每個人都爭先在此留下驚人之作,讓來往的群眾驚嘆,也讓表參道成為世界各地旅遊者的shopping天堂。在東京,不僅止是大型的建築物,在家飾、日常用品、文具、甚至是玩具上頭,無不絞盡創意智慧者的腦汁,跳脫基本概念,也重申產品的既有模式,玩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也因此帶動了一股美學經濟風,賺足了貪戀美感享受者的荷包。 在書中,東京攤開在你的面前,是視覺閱讀也是文字閱讀。你可以發現整個城市就像是中了設計的癮。無論是美術館、博物館、設計商店、文具店,亦或是介紹設計盒玩、設計學校等,都會透過地圖設計、影像、插圖設計、文字解析與觀點、創意圖表、配色、質感(觸感)與創意概念,根據不同的內容以多元的方式,去構築出屬於東京的設計與旅遊。而當你跟隨著這本書走了一趟東京,除了暗藏在單品下的巧思令人驚異之餘,經過這番設計的洗禮,也能觸發你對生活中不同的美感經驗以及思考。 ◎封面特色: 看似簡潔精緻卻暗藏創意設計,封面書衣採用雙面印刷摺頁,讓讀者褪下精緻的書衣後打開,發現是一整張滿滿華麗的東京熱點地圖。一方面讓本書主角之一的精緻地圖能有大尺度的完整呈現,另一方面建立這種創新作法的最佳應用範例,讓地圖是可以優雅的隨書攜帶;更讓讀者驚喜之餘值回票價。 ◎內容特色設計: 【地圖】─東京、原宿青山、銀座、六本木、目黑等區塊,以「最好看的地圖」為設計重點,並在本書中扮演美觀又實用的重量級角色。 【影像】─透過照片、修片、合成與框景,以美麗與驚人為重點。 【插圖】─透過插圖要呈現的是屬於日本的經典設計與設計趣味,是另一個向度的設計知識。 【文字】─除了豐富內容的設計熱點介紹文字外,也將加入多年累積的東京設計觀點,並企圖加入文字的趣味與檯面下的觀察評論。 【圖表】─圖表呈現的重點就是透過創意與設計,有系統的整理、清楚的表達資訊。 【色彩】─豐富的色彩搭配中,呈現的是設計的、愉悅的,與專屬於和風的舒適安定。 【編排】─根據內容單元的差異,多元又清晰簡潔是重點 本書目錄 為什麼是東京? 今年秋天,一起到東京看設計吧! 設計商店(Design Shop) 到美術館找創意。 給我Mall & More 歇歇設計腿 設計大書店 文具行非也,文具店視野 設計盒玩 看雜誌閱讀日本 設計學校 設計大師 十天完全設計路線 東京543 DESIGN A to Z 你那邊幾點? AIUEO
  • 设计的精神

    作者:香港设计中心和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 编

    《设计的精神》主要内容:因为有了香港设计营商周亚洲论坛这一平台,我们得以有机会请到来自全世界各领域的顶尖设计师与我们面对面地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念。设计的各种领域在21世纪越来越交汇融台,设计的思想与精神却贯穿着这些纷繁的领域。讲故事是人类传承历史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方式,因为有乐趣,也使故事中的砚念和精神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传承。于是我们选择了《设计的精神》里来自这些设计师演讲中的故事片段,并记录了编者与他们的对话,以期听故事的人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观念,领悟设计的精神。
  • 蚁呓

    作者:朱赢椿,周宗伟

    整个春夏秋冬倾伏大地 融入微小生命和浩渺天空 一只蚂蚁,亦是一个世界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也与蚂蚁一般脆弱 “你看不见我,并非我的世界一片黑暗,只是因为我小得难以进入你的视线” 200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美图书制作特别奖” 本书是朱赢椿动物绘本系列的首部作品,此次作者订正部分错讹后推出新版。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蹲在地上看蚂蚁,总能发现很多乐趣;长大之后,还会细看蚂蚁搬家的会有几人呢?乍一看,蚂蚁很像人,和人一样觅食、打架、繁衍,甚至像人一样掩埋同伴的尸体。可是,未尝不是人像蚂蚁?高高在上时,人看不见蚂蚁,自以为可以主宰小小蚂蚁的生命;蹲下来时,才发现人和蚂蚁一样值得怜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乃至无情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何尝不是如蚂蚁一般脆弱。本书文图结合,设计制作富有巧思,别出心裁的大量留白为阅读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是一本实验性的图书。我们想借此传达一种特别的理念: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书中的大量留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空间,期望通过与读者的互动收集资讯,与读者共同创造新的书籍。书中简洁的图像和文字只是向读者发出一个邀请,我们相信,更有趣的内容尽在读者自己心里。“无字之经方为真经”,空白之书,留待每一位读者去填空。——朱赢椿 这本书以高雅的美取胜。它体现在高超的设计水准和极少的设计介入,以蚂蚁的角度切入,把蚂蚁的渺小和它与人类的相似性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这本书中,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当下现代主题得到有趣的结合。空白页和极少的文字体现了佛教对创作者的影响,促使人们去反思,对生命应报以怎样的态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
  • Extreme Beauty

    作者:Harold Koda

    Received Second place in the Popular Culture category given by ForeWord Magazine Over time and across cultures, shifting concepts of beauty have given rise to extraordinary fashions that constrict, enhance, minimize, or exaggerate various zones of the human body. This stimulating book displays and discusses an array of such extreme fashion practices, from the bound feet of aristocratic Manchu women to the tea-tray supporting bustle of an 1880s French visiting dress. “This well-produced, heavily illustrated volume makes costume history accessible and, indeed, entertaining.”—Colin McDowell, Sunday Times (London) “Enlightening and very readable.”—Library Journal “A landmark study of human customs and foibles in remarkable photos and intriguing text that show us what is and has been ‘in’ around the world.”—Susan Swartout, Big Muddy: A Journal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Valley
  • 照相馆的故事

    作者:鉴君再现工作室:鉴君,中央美术学院:王且

    现在,告诉您一个奇迹,让您体验一位绘画大师的创作快乐和真谛。在“300年前”的一个小小的快乐镇里,衣冠楚楚的绅士驾着十八世纪的四轮马车正风风火火地奔向阿道贝照相馆,一部情景化的大型Photoshop交互式教学影片《照相馆的故事》正在上演。浑厚、震撼心灵的旋律伴随精彩绝伦的流动画面使人目不暇接,风格别致、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楼群,生机盎然的非洲部落村庄,雪花飘飘、宏伟壮观的日本富士山,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罗马的凯旋门,美国的自由女神,美丽可人的海底热带鱼,兽中之王狮王艳后,潺潺流水、风景如画的中国风……。这是由北京希望电脑公司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电脑美术工作室、鉴君再现的世界创作室历时一年倾力开发、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世纪极品:这是一部以Photoshop为主演的经典图书,进入电脑美术的奇幻世界从这里开始!与图书配套的、里面盛装着数不清的“珍珠玛瑙”的三张光盘内容包括:千禧1号奶油碟通过16个精彩例子,用情景化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教你学习从绘画知识到平面广告的诸多知识;千禧2号草莓碟通过20个精彩例子,教你学习从数码浮雕、数码版画到插图绘制等诸多知识,感受做时空旅游者的乐趣;千禧3号汉堡碟通过20个精彩例子,教你学习从装修透视到网页动画等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动感知识。与光盘配套的经典彩色书由十三幕组成:第一幕:万物的鼻祖――几何形体(绘画入门Photoshop入门篇);第二幕:带冰块的可乐罐(广告应用篇,Photoshop深入学习);第三幕:美味啤酒(质感应用篇,Photoshop进入中级阶段的学习); 第四幕:信息天使――蜻蜒电话(浪漫幻想创作篇Photoshop由中级阶段转入高级阶段);第五幕:羊皮卷:(Photoshop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学习)绘画中尝试使用色彩;第六幕:唯吾知足――一枚银币(浮雕技法篇)Photoshop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第七幕:发行“自己王国”的钱币(版画技法以及Photoshop高级阶段的学习); 第八幕:时空旅行――罗马帝国(建筑画技法篇,Photoshop应用);第九幕:时代的号角吹响了!(全动画篇)从平面设计师向动画师进军(影片与Photoshop);第十幕:(插图部分)王老师的画室(电脑绘画语言的探索); 第十一幕:(绘画部分)狮王艳后(毛皮质感的技法); 第十二幕:热带鱼(绘画的应用); 其中第十一幕“狮王艳后”和第十二幕“热带鱼”采用随本书赠送的开心扫描卡进行学习。 本作品让您通过56个欢快、浪漫的实例学习,发现原来您也可以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也可以成为Photoshop专家;手持“开心扫描卡”,电脑绘画更轻松;“史画卷”+“交响诗”,开创了情景教学之先河。《照相馆的故事》带您进入神秘魔幻的世界,更多的意外和惊喜等着您去挖掘!您还等什么?!赶快先睹为快吧! 本作品面向从事电脑美术设计和创作的广大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在电脑上追求人类美好事物的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中年人、青年人和祖国的花朵。愿《照相馆的故事》伴您度过人生快乐的每一分钟!
  • 小型纸品设计1000例

    作者:(美)彼得·金设计公司

    小型纸品的设计,使平面设计师找到了可以真正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本书提供的近千幅图例,很多是在不需要满足客户要求的情况下,由设计师们无拘无束地发挥创意精心设计的。书中含有大量精彩的设计理念和灵感。独特的材料和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极大地影响了作品秘要传递的效果。 这是一本从无先例的作品收藏集,是信息传递品设计的必备参考。设计师们从中可以找到创作的灵感。
  • 全球一流文案

    作者:[瑞士]阿拉斯泰尔·克朗普顿

    《全球一流文案:32位世界顶尖广告人的创意之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文案之书。 32位全球一流文案写手亲口讲述他们独特的工作方法与程序。他们来自这个地球上广告业最发达的国家,在O&M、DDB、Saatchi、JWT等全球知名的广告公司工作,服务过的客户近千个。32位文案大师的从业时间加起来足够写一部广告史。至于所获奖项,只能用不计其数来形容。每一位顶尖文案大师对写作广告文案之道的个人忠告,每位作者都提供了自己文案生涯中最得意的作品,全书收纳的大师最得意文案作品超过200件。
  • 100 Years of Fashion Illustration

    作者:Cally Blackman

    A visual feast of 400 dazzling images, this i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genre over the last century. The book also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shion, as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greatest illustrators of the day. Early in the century fashion illustration reflected new, liberating currents in art and culture, such as the exoticism of the Ballets Russes, while the postwar period saw inspiration from the great Parisian couturiers. After the dominance of the celebrity fashion photographer in the '60s, a new generation of illustrators emerged, embracing the medium of the computer, while many returned to mor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 Penguin by Design

    作者:Phil Baines

    Ever 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Penguin paperbacks in 1935, their jackets have become a constantly evolving part of Britain's culture and design history. Rich with stunning illustrations and filled with detail of individual titles, designers and even the changing size and shape of the Penguin logo itself, this book shows how covers become design classics. By looking back at seventy years of Penguin paperbacks, Phil Baines charts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publishing, book cover design and the role of artists and designers in creating and defining the Penguin look.Coupling indepth analysis of designers - from Jan Tschichold to Romek Marber - with a wide-ranging look at the range of series and titles published - from early Penguins and Pelicans, to wartime Specials, fiction and reference, this is a distinctive picture of how Penguin has consistently established its identity through its covers, influenced by - and influencing - the wider development of graphic design and the changing fashions in typography, photography, illustration or printing techniques. Filled with inspiring images, "Penguin by Design" demonstrates just how difficult it is not to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 艺术设计十五讲

    作者:凌继尧

    《艺术设计十五讲》的主要内容是:牛顿说过:“我像一个在海滩边玩耍的孩子,不时地找寻那些看上去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而伟大的真理海洋把所有未被发现的知识展现在我面前。”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著名艺术设计师的成功作品,就像那些“不同寻常的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艺术设计十五讲》通过十五讲的形式,部分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希望读者透过它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到艺术设计这一“伟大的真理海洋”。
  • 剪辑之道

    作者:[加]迈克尔·翁达杰

    “自希区柯克与特吕弗以来,大师之间最为严肃、深入而又生动有趣的对话” 迈克尔·翁达杰(布克奖得主、《英国病人》原著作者) × 沃尔特·默奇(好莱坞文艺复兴式全才、《教父》剪辑师) 荣获美国剪辑师工会奖特别表彰 日文版被评为《电影旬报》年度“十大电影图书” 【内容简介】 一位是蜚声文坛的作家、布克奖得主,一位是享誉好莱坞的剪辑师、三次斩获奥斯卡,当翁达杰和默奇这两位讲故事的大师坐下来,就电影剪辑艺术进行跨度长达一年的交心之谈,便有了这本“自希区柯克与特吕弗以来,大师之间最为严肃、深入而又生动有趣的对话”。 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讲述了默奇剪辑《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英国病人》等重量级影片的创作心得。在这些对话中,默奇的剪辑观念、电影观念乃至整体的艺术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跟随其创作轨迹,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时代的科波拉、卢卡斯这群有才气的胡子拉碴的年轻人,如何从独立制作起步,成立反好莱坞的西洋镜公司,再创作出《现代启示录》这样的里程碑作品。 书中还谈到了文学、音乐乃至易经、梦境等与创作息息相关的“题外话”。无论是电影制作者、影迷还是小说家等其他艺术工作者,或许都能从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推荐语】 沃尔特·默奇仿佛是置身于拥挤嘈杂的房间里的一个低调而沉稳的存在,如静水深流。他拥有敏锐的双耳,可以在一个具有二十条音轨的场景里,从四面八方的枪炮声、燃烧弹烈焰的哔啵声、狂吼乱叫的命令声和直升机螺旋桨呼啸的涡流声中,捕捉到隐藏其间的某条音轨上哪怕一丁点若有若无的蜂鸣音。 ——迈克尔·翁达杰 沃尔特是个丰满的人、是全方位的思想者,而他也有自己的堂吉诃德式的顽皮风格……我认为他是少数真正能在文学、哲学的广阔语境下思考问题的电影艺术家,而不是仅仅盯着电影本身。 ——弗朗西斯·科波拉 沃尔特教会我懂得的一件事情是,电影中每个元素都必须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要相互协同配合……每一个镜头都影响着整部电影,每一个片段都是生命格式塔的一部分,而一场戏的内在韵律必须跟整体的韵律密切相关。 ——安东尼·明格拉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作者:阮义忠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 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艺术的故事: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

    作者:河西

    威廉・莫里斯的名字在欧洲设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19世纪英国设计平原上的一座高峰。也许再也不会出现比莫里斯更为全能的天才了,他发起了著名的“莫里斯装饰运动”,这个运动中出现了染色、机织、印花棉布、彩色玻璃画窗、花纹挂毯等工艺门类,它们的方针都由莫里斯确立,并且影响至今。
  • 维维安·维斯特伍德

    作者:克莱尔·威尔科克斯

    维维安·维斯特伍德她是国际时尚界的一个标志,从创作早年的朋克时装到成立自己的时装工作室,维斯特伍德的事业成功地跨越了三十多个年头。本书首次完全展示了维斯特伍德作为一位顶级时装设计师的精彩作品,对于时装设计专业人士以及时装模特,都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 现象

    作者:(日) 杉本博司

    我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自我表现而创作。我心中的自我,步履蹒跚地来到这漫长的民族历史尽头,只为了窥视彼方迷失了的远祖之地;我心中的自我,不过是盲人手中的盲杖,只能一点一点地敲打着那通向历史的道路,依靠回声的引导来从事我的创作。 在我看来,所谓理解西方,就是去发现自己身上的日本式灵性,并利用西方文脉再次表现这种灵性,使之成为我自己的艺术。 ——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向来以摄影家的身份为众人所知,举凡他的创作,如《透视画馆》《肖像》《剧场》《海景》等,无一不在挑战我们对于摄影表达的既有认知。他将时间、生命、历史这类具有纵向深度的主题,凝练成为二维的影像。 本书是继《直到长出青苔》与《艺术的起源》之后,杉本博司在大陆推出的新一部评论著作,这本评论小品所讨论的艺术范畴更加开阔与多样,在书中,作者探讨艺术、造物工艺、电影、民间传说、歌谣。“停止吧,时间”是一部追溯摄影诞生的考据小史;“本歌取”又是对杜尚式观念的东方回响;“临刑者小曲”中,他接过苏珊•桑塔格未尽之工作,饶有兴致地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七部日本电影;而“鬼畜的言说”一文俨然是他写作的“现成品”:从旧书摊收集的时代杂志直接翻译出当时西方媒体对日本天皇的专题报道…… 从《现象》读来,杉本博司仍是少有的一位站在摄影家的视角,以观看统摄作为现象的艺术背后的历史与哲思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