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亚文化

  • 迷族

    作者:陈霖

    《迷族:被神召唤的尘粒》内容简介:在国内第一次集中、系统地以新媒介视角考察新世纪以来我国迅速扩张的迷文化,揭示其蕴含的丰富意味,对新媒介空间里迷文化进行了一次“深描”。全书探讨了迷群如何被新媒介运行机制催生,又是如何利用新媒介构筑起自身的文化空间,展开丰富而又混杂的文化实践。《迷族:被神召唤的尘粒》注意吸国内外纳迷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了新媒介情境下,迷群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显示出的特质,探讨了迷群的文化实践中具有的创造性,阐述了迷群借助新媒介展开的跨文化、跨界传播中的交流、差异和冲突,辨析了迷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其对商业力量和主导文化的既依存又背离、既不无抵抗又包含妥协的关系状态。
  • 越轨青年文化比较

    作者:迈克尔·布雷克

    本书探讨了西方越轨青年的文化,亚文化以及青少年犯罪问题。书中对战后西方越轨青年的行为和文化的产生、发展、特征作了多视角的描述和研究,内容翔实,材料丰富,分析深刻中肯,是一本当代西方很有影响的著作。书中对西方越轨青年群体,如崩克、嬉皮士、秃头、无赖、青年颓废和放纵以及吸毒者等等都分别作了介绍和比较。对白人青年、黑人青年、亚裔棕色青年的越轨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越轨女青年在群体中的可悲地位也作了分析介绍
  • Subculture

    作者:Dick Hebdige

    'Hebdige's 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 is so important: complex and remarkably lucid, it's the first book dealing with punk to offer intellectual content. Hebdige [...] is concerned with the UK's postwar, music-centred, white working-class subcultures, from teddy boys to mods and rockers to skinheads and punks.' - Rolling Stone With enviable precision and wit Hebdige has addressed himself to a complex topic - the meanings behind the fashionable exteriors of working-class youth subcultures - approaching them with a sophisticated theoretical apparatus that combines semiotics, the sociology of devience and Marxism and come up with a very stimulating short book - Time Out This book is an attempt to subject the various youth-protest movements of Britain in the last 15 years to the sort of Marxist, structuralist, semiotic analytical techniques propagated by, above all, Roland Barthes. The book is recommended whole-heartedly to anyone who would like fresh ideas about some of the most stimulating music of the rock era - The New York Times
  • 御宅學

    作者:傻呼嚕同盟

    御宅風潮征服世界的力量, 簡直和宗教可以相提並論! 台灣第一本深度探討御宅文化的攻略寶典! 最強動漫評論團體三大名師人氣課程實錄! 御宅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用來形容ACG(Animations動畫、Comics漫畫、Games電子遊戲)的熱中者。但如果你還停留在把「御宅族」當成整天上網打電動的「宅男」,那就完全落伍了!事實上,御宅絕對是現今的顯學!御宅文化早已深入每個人的生活,舉凡電影、連續劇、觀光旅遊、周邊商品……無所不在的「宅經濟」擁有驚人的爆發力,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文化和潮流! 究竟,御宅文化的起源是什麼?背後的運作如何?為何它能夠風靡全世界?未來又將如何深遠且廣大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傻呼嚕同盟」成員AIplus、Jo-Jo、ZERO,首次將御宅學課程搬上大學課堂,以對談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解御宅學的歷史脈絡和發展,並將授課實錄菁華濃縮在本書中,提供「宅世代」讀者最詳盡完整的攻略寶典!
  • 亚文化之后

    作者:【英】 安迪·班尼特,基斯·哈恩-哈里斯

    《亚文化之后:对于当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是研究青年亚文化理论和个案的新近著作,包括“理论阅读”和“个案研究”两部分。前者试图对在青年研究领域已经成为普遍分析模式的亚文化理论进行批判性再评价,涉及对亚文化理论的起源、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后亚文化理论、亚文化争论的批判性解读。后者包含对青少年经常出没的各种文化空间(酒吧、夜总会、卧室、互联网等)和经常参与的各种文化实践(社交聚会、穿着文身、泡吧上网等)所做的有趣剖析。
  • 御宅

    作者:易前良,王凌菲

    《御宅:二次元世界的迷狂》内容简介:漫画、动画、电子游戏等新兴媒介创造了一个“二次元”世界,与三次元的现实世界不同,它是平面、虚拟的,但对于大多数年青人来说,二次元世界更精彩,更值得倾心以待。御宅族正是二次元世界的迷狂者,他们通过对ACG内容的消费、交换、模仿和生产,创造出风靡全球的御宅文化。这是一种耽美与游戏的文化,它有多幅面孔——政府视之为值得扶植的创意产业;青年人认为它是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而对于家庭和教育来说,它似乎又是令人头疼的“异端”。《御宅:二次元世界的迷狂》梳理了御宅文化的发展源流,深入剖析其文化内涵,并借助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御宅族这样一个略显神秘的青年族群的生活场景进行了描摹。
  • 亚文化读本

    作者:

    《亚文化读本》编译了亚文化研究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论著,囊括了亚文化研究史的三个主要阶段(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和后伯明翰时期)的经典篇目。既重视宏观理论,也关注个案研究;既关注西方理论,也顾及中国现象。能够为我们理解和阐释当代亚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提供——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形形色色、惊世骇俗的亚文化形成了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奇观,为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带来了难以抵挡的冲击和活力,也构成了解读的困境。
  • 迷与迷群

    作者:邓惟佳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通过仪式抵抗

    作者:[英] 斯图亚特·霍尔,[英] 托尼·杰

    这是一本国外青年文化研究的译著。此书为《通过仪式抵抗》的修订扩充版,包含一篇新序言。该序言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自从这本著作1975年在《文化研究工作论文集》(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简称WPCS)合刊上初版以来所发生的变化。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由于富有历史性地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化研究领域而闻名;该中心产生的这些论文,也成为许多攻读文化研究学位的学生们必读的经典著作。此修订本包括了初版收录的所有富有独创性的论文,并增加了本书主编在该书出版30年之后所作的反思,后者进一步充实了这些论文的内容。 当青年文化已经广泛呈现在公共视野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认识到这是社会政治变革最为显著和引人注目的表现;这些论文正好在此时发表,从而改变了这种状况。《通过仪式抵抗》通过详细考察战后英国出现的广泛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从泰迪男孩[Teddy boys]、摩登族[mods]、光头党[skinheads]到黑人拉斯特法里派[Rastafarians]),讨论了青年文化究竟是如何反映和应对文化变革的。 该书体现了这个引领当代文化研究的伯明翰中心的集体认知,有助于在新世纪对20世纪的一些重要文化著作进行重新定位。
  • 動物化的後現代

    作者:東浩紀

    次文化研究的根基經典名著 你真的理解「御宅族」是什麼意思嗎? 從「理想的時代」到「虛構的時代」,人類將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御宅族的消費行為的變化,為日本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欲了解當代日本社會,必先了解御宅族系文化的來龍去脈! 御宅系文化研究第一把交椅──東浩紀,帶你一探究竟。 御宅族的消費行為的變化,不只對日本,對世界其他國家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御宅族一向被賦予負面的意義,但是當這個族群所形成的影響力已經不只限於一個小圈圈內時,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這個族群對於動漫甚至當代文化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而且這些被誤解的族群,其行為模式是文化的脈絡之一,也正在改變著人類的整個歷史文化。 作者以其豐富的文化論述內涵,概要而精闢的分析御宅族文化影響下的日本社會和日本思想,並從中理出御宅族文化的形成與未來的可能性。
  • HIP-HOP无穷动

    作者:施瑛

    《HIP-HOP无穷动》主要内容:1997年第一次和HipHop相遇的时候,我就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它。先是在家里拿着遥控器当话筒,把自己的说唱录成磁带;接着报名参加当时颇有名气的一家艺校学眺街舞;然后穿上肥肥大大的牛仔裤、满脸装酷;还尝试过把头发编成“玉米地”似的小辫儿……总之,任何一个迷上HipHop的人该干的事情我都干了。(没敢涂鸦是怕被警察叔叔逮住,没有尝试DJ是因为没钱买设备。当时常常跟在本地小有名气的一些DJ后面,虽然他们部懒得搭理我。)种种尝试都没有结果之后,我开始关起房门、静下心来认真听它的音乐、读它的歌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哪管邻居甚至是爸蚂把门敲得山响来抗议那些震耳欲聋的节奏。就这样消停了一阵儿,我又加入BBS的热潮,在朋友的论坛上当起了HipHop斑竹,大发口水贴。直到有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话那么多,还不如写本书算了。”我当真动起了笔,这一写就是两年半。我的第一本书《HipHopYouDon’tStop》就这样问世了。
  • 亚文化

    作者:[美] 迪克·赫伯迪格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亚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1954-),为文化研究的发源地--伯明翰学派--的重要成员,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电影系教授,科际整合人文中心(Interdisciplinary)主任。《亚文化》文笔优美,雅俗共赏。它在传统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符号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对朋克、垮掉的一代、无赖青年、摩登族、光头党等英国青年亚文化个案,对亚文化的功能、风格的来源、亚文化的意义、亚文化的抵抗和收编方式、风格的构成方式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 声音与愤怒

    作者:张铁志

    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叛逆的胎记,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武器,从未放弃对保守的社会体制提出尖锐的质问。 60年代的民歌运动是摇滚乐与政治关系的原型;70年代的华丽摇滚、朋克摇滚将音乐、青年亚文化和社会颠覆性紧密联系在一起;80年代的“红楔”、“四海一家”等运动为音乐与政治的结合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样板,90年代至今,面对全球化、环境污染、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等更加复杂的社会议题,摇滚乐在丰富自身形态的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反抗姿态。 约翰·列侬、鲍毂·迪伦、琼·贝兹、冲撞乐园、U2电台司令……当我们被这些伟大的摇滚乐手感染时,可曾留意到他们面对社会总总不公时的呐喊?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回顾了历史上摇滚乐与种种社会运动的关联,并在回顾中去提问、反省音乐介入政治的各类实践途径的可能性与局限。声音与愤怒,将唤起你青春的热血,并且让你重新认识摇滚乐。相信当你合上本书时,对于“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个提问,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