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外国历史

  • 希腊化世界

    作者:(英)沃尔班克,F. W. Walban

    亚历山大大帝把其所缔造的规模庞大的帝国留给继承者,他的后继者们创造了君主制的新秩序,也创造了城市国家的新秩序,这种新秩序统治了亚得里亚海到印度西部之间大部分地区达三百年之久。“希腊化”这个术语通常被用来描述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希腊语是通用语言。希腊人成群结队地向南方、东方迁徙建立新的殖民地,或者参加雇佣军以寻求财富,确信自己作为新统治阶级的成员。当地人民和文化在卷入这场逐渐渗透的希腊化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和与冲突。 作者广泛使用一手材料,研究了从亚历山大之死到希腊化世界并入罗马帝国期间的政治事件。他也研究了这个世界中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习俗,文学、科学、技术的重要发展以及新宗教运动的建立。作者以易读的手法叙述了这一巨大的、复杂的社会。这个社会的观念、成就形成了当今西方文明的基石
  • 纳粹德国的兴亡

    作者:托尔斯腾·克尔讷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纳粹首领希特勒及其政党崛起、衰落及灭亡的过程,并对集中营、大屠杀等令人发指的罪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 俄国史

    作者:(美)莫斯(Moss,W.G.) 著

    本书叙述的历史自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登基,至1996年8月叶利钦正式当选第一位民选总统止,俄罗斯及苏联的历史。全书主干分为1855年~1917年的“沙皇俄国晚期”的历史,和1917年~1996年的“苏联及其后的俄国”两部分。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民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他们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所做出的贡献至今仍在世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渗透到方方面面。 俄罗斯是我们的近邻,从成吉思汗西征开始起,中俄两国就开始了比较密切的往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美国教授笔下的这部俄国史值得借鉴——中译本序言 原版前言 题解 第1章 俄国:地理、民族、前现代发展 陆地:自然特征、气候及资源 地理对殖民及民族身份的影响 民族 1855年以前的古罗斯:主要历史发展脉络小结 第一部分 晚期俄罗斯帝国(1855~1917) 第2章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主义与激进主义 亚历山大二世:斯人和他的时代 农奴的解放 附加改革 独裁政府及其反对派 第3章 反动政治、经济现代化和政治反对派(1881~1905) 亚历山大三世和波别多诺斯采夫:专制君主和他的主要顾问 亚历山大三世的反动政策 1881~1903年间的经济现代化政策 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反动政策(1894~1904) 公众舆论及政治反对派(1881~1904) 第4章 1856~1905年间的俄罗斯帝国及其对外政策 1856~1895年间的远东、高加索、中亚和阿拉斯加 1856~1875年问的欧洲、波兰及俄国的西方民族 1877~1878年间的巴尔干危机及俄土战争 1881~1905年间与欧洲的关系 1881~1905年闻的民族、俄罗斯化及种族歧视 第5章 革命还是演变1905~1917年间的政治与战争 1905年革命:从流血星期日到十月宣言 骚乱的持续及杜马的筹备 1906年和1907年的头两届杜马 斯托雷平的土地政策 1907~1914年间的第三届和第四届杜马 1907~1914年间的激进反对派 1906~1914年间俄国的对外政策 1914~1916年间的沙皇俄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论 第6章 1855~1917年问的经济与社会 人口、城镇和城市社会 企业家与市民社会 经济的增长 工业和城市工人 贵族和乡村农民 食物和饮酒;饥荒和疾病 妇女与家庭生活 法律的发展 第7章 1855~1917年间的宗教和文化 俄国东正教与国家 非东正教及其他对传统东正教的挑战 教育和学术 文学 艺术与建筑 音乐 佳吉列夫和艺术的交流 通俗文化 第二部分 俄国与苏联(1917~1991) 第8章 1917年革命 三月革命及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双重政权 列宁回国和列宁主义 革命的深化:5~9月 布尔什维克、阶级和民族 11月革命:布尔什维克执掌政权 11月革命分析 第9章 反对布尔什维克、国内战争和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早期的抵抗运动、新经济政策和阶级斗争 立宪会议的命运和苏维埃日益严重的独裁专制主义 红军、白军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各民族问题及1920年间的俄波战争 来自大众的反抗活动 结果、代价及遗留问题 第10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1927 新经济政策和1921~1922年的饥荒 耐普曼和资产阶级专家 共产党及其政府的变化 斯大林的崛起 列宁和斯大林 斯大林和他的对手们:1923—1927 新经济政策时期:若干结论 第11章 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1928—1941 为什么还需要一次革命 斯大林、右翼反对派、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体化 五年计划的成就和失败:1928~1941 强制劳动、公审、清洗和死亡 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想象与现实 民族政策和立宪政策 党和政府的变化 斯大林与列宁主义遗产 第12章 苏联的对外政策:1917~1941 苏联外交的开端及其概述 新经济政策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外交政策:1928~1932 寻求安全:1933~1939 苏联的“中立”:1939年9月~1941年6月 第13章 伟大的卫国战争:1941~1945 大战前夜 战事及重大战役:1941年6月~1945年5月 政府和人民;游击队和生产 租借及同盟国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苏联的得失 第14章 战后及冷战时期:1945—1953 斯大林战后的国内政策 冷战早期 斯大林的战后外交政策:一个评判 第15章 经济和社会变革:1917~1953 经济概述与分析 人口、城镇及城市生活 社会结构与新的精英阶层 粮食与饥荒、酗酒与健康 妇女和家庭生活 法律与违法行为 第16章 宗教与文化:1917~1953 教会与国家 教育、科学与学术 文学 艺术与建筑 音乐 通俗文化与国家 第17章 赫鲁晓夫时代:非斯大林化、共存与对抗 赫鲁晓夫的出身、性格和信仰 斯大林的后继者们以及贝利亚被处死 国内政治及赫鲁晓夫的政策 对外政策 赫鲁晓夫的衰落和垮台 第18章 从稳定到停滞:1964~1985 领导人和领导层 政治衰落、腐败以及党的状况 经济:从指令性经济体系到黑市经济 公众舆论、少数民族和持不同政见者 对外政策:对抗与缓和 第19章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的解体:1985~1991 戈尔巴乔夫:一位改革家的崛起 国内改革:第一阶段 开放、改革重建及民主化 戈尔巴乔夫的三个危机:1988~1991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政策和冷战的结束 失败的政变及其后果 苏联的垮台:结论与分析 第20章 经济与社会生活:1953~1991 经济和环境概述 对外贸易和投资 人口、城镇和城市生活条件 统治阶级、社会结构和市民社会 蓝领工人:得与失 乡村生活· 食品与酗酒;疾病与健康 妇女、家庭及性别问题 法律与违法现象 第21章 宗教与文化:1953~1991 宗教生活:从镇压到复苏 教育、科学与学术 文学:从解冻到开放 艺术与建筑 音乐:从古典到摇滚 通俗文化的其他方面 第22章 后苏联俄国 转型中的经济 社会紧张局势和问题 走向民主和法制的社会? 宗教、教育与文化 外交政策 结论 附录:年表
  • 东南亚史

    作者:[澳]米尔顿•奥斯本

    本书是《世界历史文库》系列之一。《世界历史文库》主要收录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世界历史文库》的遍选出版工作就是要坚持提供“信史”的原则,努力追求“良史”的境界,竭诚为我国史学研究者提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可资借鉴的优秀文本,并满足各界读者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历史的需要。 《东南亚简史》目前已经是第九版,是东南亚现代史方面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十五章,介绍了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地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
  • 西方历史的故事

    作者:文聘元

    这是一部每位读者都会喜欢,且读后受益匪浅的西方史。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自古希腊时期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社会历史的沧桑。惊心动魄的事件,波澜壮阔的场面,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人物,鲜为人知的趣事与细节,都使我们犹如穿行时光隧道,感受西方的性格与脉动。 本书是了解西方的入门书。文笔优美晓畅,幽默风趣,引人耐读。
  • 古罗马帝王之死

    作者:(荷)菲克·梅杰

    从尤利乌斯•恺撒被刺到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废黜,著名荷兰历史学家菲克•梅杰(Fik Meijer)在本书中探秘索隐,记录了五百余年间的诸位罗马帝王,带我们去细致体察他们的死因,体察他们将死时刻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与日常生活图景。我们可以从本书中获知,在西方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危机四伏、潮落潮涌,但争名夺利,尤其追逐至高无上的王权,却是怎样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 荷兰史

    作者:马克.T.胡克

    《荷兰史》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应为著名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
  • 波罗的海三国史

    作者:凯文·奥康纳

    《波罗的海三国史》内容简介:这本书不是关于俄国的。其主题是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及过去上千年间曾经生活在这个地区的许多民族。更明确地讲,《波罗的海三国史》描述的是处在遥远的东北欧洲的一个角落上的三个小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里的斗争,是为了创造他们自己的民族身份及获得和维护他们的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斗争。
  •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古代时期

    作者:(英国)西蒙·安格里蒙,(美国)罗勃·赖

    巧描细绘地展示了战争艺术在残酷战争中的大裂变。  探究在冷兵器时代打赢战争所需的独特装备、作战技能和战术。  再现世界战争历史,为研究中世纪战争提供了一个详尽而生动的指南。
  • 彩色美国史(上中下)

    作者:(美)大卫·罗布尔,(美)艾伦·韦恩斯坦

    《彩色美国史》为读者展开了一段回忆美国往事的趣味旅行,它拒绝简单地堆砌史料、笼统地评述历史,而是在美国历史的整体视野上,灵巧地以美国历史中的26个重要事件为主线,实实在在。地游述着一个个关于英雄与反派、圣人与罪人的故事,既迂回曲折、又幽默风趣,完整地表现了一个乐观的民族如何在不平静的历史中创造着一个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些故事既包含了那些争取个人、政治和宗教自由的斗争,也有民众与政治家对国内外危机的反应,更有对美国的民族目标和价值观的重新诠释。正是透过这26个重要事件,500年的美国历史得以清晰地构建和再现。 “历史可以让我们洞察危机。”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如是说。过往的事件和形势,过往的故事和教训,也许可以帮助今天的人们洞察这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新问题。 《彩色美国史·上》:1519—1849:战前美国的社会改革 1848年,欧洲革命开始,美国反奴隶制起义此起彼伏。一个夏日的下午,几位妇女在美国纽约州滑铁卢村喝着下午茶。这本应是一次宁静的聚会,然而就在这个特殊的星期四下午(7月13日),围坐在简•亨特家客厅里的5个女人却感觉到她们正在创造历史。 《彩色美国史·中》:1850—1926:内战与重建 1864年11月16日清晨,6.2万名联邦士兵分成4队离开了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他们已在那驻扎了两个月。此次行动的目的地是一个秘密,然而不久后人们发现,大军正朝着300英里外的海滨城市沙凡那开去。联邦军队的总指挥是威廉•提康普赛•谢尔曼将军。 《彩色美国史·下》:1927—2002: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 1962年10月,美国和苏联在核武战争的备战状态中对抗了13天。从当时的核武威力看来,可能有5亿人处于危险之中。此前一年,国防部预计,与苏联的全面战争可能导致1.2亿美国人伤亡,而苏联的伤亡人数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同时还会殃及欧洲和加拿大。如果战争再波及到中国,最后的死亡人数将无法估算。
  • 苏联真相

    作者:陆南泉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套装上中下3册)》内容简介:由于工作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十分关注苏联问题。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我国国内的学者撰写了不少论著,对苏联70年的历史、它的兴衰、中苏关系与最后解体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看法,应该说,取得了不少进展。我对研究这些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及其历史作用,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继续探索,研究苏联问题,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由陆南泉等组织撰写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一书,将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 不嫁之王

    作者:利顿·斯特莱切

    “她诚然是一位伟大的女王……是她使得西班牙、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和一切国家都畏惧她。” —— 伊丽莎白的敌人、罗马教皇 西克斯图斯五世 “只有她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国王——因为只有她才懂得如何统治。” ——伊丽莎白的敌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伊丽莎白一世在外交上的最大秘密武器就是她一直未嫁。”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 “伊丽莎白一世比在她之前出现的任何一位君主都要冷酷无情,精于算计,但与此同时,她又极其爱慕虚荣,所以十分容易被阿谀奉承之词左右。” ——美国作家亚历山大·布里斯科 “伊丽莎白一直热衷于制造恢宏的场面,这是无可比拟的。当美貌和青春的神话逐渐消失时,她巩固了她的君权。” ——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J.M.罗伯茨 “假如结婚的话,她就得和丈夫分享统治权,可她对‘英格兰女王’这个称号的热爱使她舍不得让别人分一杯羹。与平凡的家庭生活相比,她更喜欢独掌大权,并最终跻身于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列。” ——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法夸尔 “她拒绝婚姻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继承人永远的不信任。作为一个热衷于研究历史的人,伊丽莎白深知君主们是如何频繁遭到自己的亲骨肉的废黜的。在王室的边缘无所事事的岁月正是滋生憎恨的温床,她一点也不想冒这个险。” ——美国作家科林·埃文斯
  • 波斯战火

    作者:汤姆·霍兰

    《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内容简介:2500年前,东方和西方之间第一次兵戎相见。公元前五世纪初,某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决心要给两个被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带去真理和秩序。这个超级大国就是波斯,其历代国王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帝国,这个帝国的财富、人力和雄心壮志都无可匹敌。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两座城邦的居民迎击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并打败他的历史过程。 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上的冲锋;万王之王薛西斯乘坐战车跨越浮桥从亚洲来到欧洲;斯巴达人在温泉关英勇坚守:这些场景都放射出崇高而壮丽的光芒。《波斯战火》不仅完美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自身,而且非凡地展示出东方和西方世界的全景。从巴比伦寺庙中的祭司到斯巴达人的秘密政策;从波斯人对鸭子和园艺的热爱到雅典人对妓女的热衷;从大流士这个中东历史上的杀人者、篡位者和政治天才到地米斯托克利这位拯救西方的英雄:这一切在汤姆·霍兰完美的叙事中都重新获得了灿烂的生命。
  • 罗马人的故事(礼品装,全15册)

    作者:盐野七生

    1、内容简介 《罗马人的故事》(15册套装),完美收官。最值得收藏的罗马史经典。在这平庸年代,人人渴望英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决然出走日本,远赴罗马,寻找英雄。定居罗马三十多年,十五年写就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还原一个意大利半岛的小国成为世界帝国,持续1300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读懂了罗马,才能读懂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 2、盐野七生和《罗马人的故事》获奖记录 ·1970年获第24届“每日出版文化奖”(文学·艺术) ·1981年获“SUNTORY文艺奖”(思想·历史) ·1982年获第30届“菊池宽奖” ·1988年获第27届“女性文学奖” ·1993年获第6届“新潮文艺奖” ·1999年获第2届“司马辽太郎奖” ·2001年获土木学会“出版文化奖” ·2006年获第41届“书店新风奖” ·2000年盐野七生获颁意大利“国家勋章” ·2001年盐野七生被日本文部省评为“文化功勋人物” ·2005年盐野七生获日本“紫绶勋章” 日本狂销1090万册,韩国狂销250万册 ---------------------------------------------------- 3、读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的理由 A.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 B.古罗马人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高卢人和日耳曼人,技术不及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但为什么能够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 C.古罗马被视为人类史上最早的大型跨国企业,有见识的企业领袖和经营者必读罗马史。 D.罗马史被广泛应用在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中,领导者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必读罗马史。 E.古罗马帝国的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自由与法制、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每一项都与现代中国息息相关。 F.盐野七生,被誉为最受男人欢迎的女作家,有着女性罕有的理性概括能力,从复杂的历史表象中找出脉动的主线,透彻、清晰、具体。作者定居罗马30多年,有着不同于以往西方作家的第一手资料和东方视角。 ------------------------------------------------------------- 4、名家推荐: 这是一部煌煌15 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15 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结局意味着过去的历史的终结,也意味着过去管治方式与现实的不匹配,转型则是一个新的开始。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我一如既往地喜欢读《罗马人的故事》,我觉得第一它没有意识形态性,这个真的很好。按照当时的感觉来写历史很好。第二,它的文笔是故事和评论、评价结合,所有的年代、人物都是经过论证考察,因此不具备虚构性,但是又具备可读性,这个非常好。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古罗马一千多年的历史跟中华帝国对比,有很多相似之处,罗马的文化、体制传承下来,文化遗迹也出来。但是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是一脉相承,连文化的内涵都没怎么改,帝国的结构都没怎么改。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我如饥似渴地读完。掩卷长思,深深敬佩。一位日本女人这样如痴如狂地写古罗马,发掘2000 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她的细腻描写让你身临其境,她的逻辑铺陈促你遐思当下因缘。我读过许多不同作者的罗马史,只有盐野七生女士真正带我走进历史。这是一本历史,也是一本游记,还是一本政论,更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 阅读盐野的罗马史与罗马人,时空穿越两千年,体验着人类文明中顽强生长并趋同的精神动力,尽管语言、宗教、习俗、体质和自然环境有千差万别,但内在的思辨、伦理、行为、愿景和组织制度却可以彼此熟悉和理解的。现代人往往以仍然蓬勃发展的中华文明与曾经衰落的罗马文明进行比照,发掘出许多文明之谜和文化冲突的理念。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有关古罗马的书汗牛充栋,我也看过一些,但总觉得对古罗马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读完这套书,古罗马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胡适先生在评论好友陈衡哲女士的《西洋史》时说:“史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的,重在史料的收集与整理;一方面是艺术的,重在史实的叙述与解释。”这样综合的,有断制的叙述,可以见作者的见解与天才。盐野女士的《罗马人的故事》,完全符合这一标准。盐野七生不仅在介绍罗马史,而且有许多精辟的评论与分析,既综合了其他学者的见解,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经济学家 梁小民 《罗马人的故事》既是历史,又是政治,还有人性。我们终于有了一部不但有价值和深度,而且有趣好看的罗马史。 盐野七生耗时15年,写下了这本恢宏巨著。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她找到了宽容,找到了法治,找到了共和精神,找到了人性中那些最卓越向上的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也许可以籍借此书来思考一个强盛大国真正的生命力源泉何在。 ——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刘瑜 盐野七生女士写的是罗马人的故事,她的描述你读起来很轻松,但是你要看她后面的参考文献,就知道她认真的参考了很多学者的作品,甚至在我们这些学习过罗马史、罗马法的人看来,有些很难懂的作品,她都钻研过。 打通学术作品的障碍,普及罗马法中自由与平等的真意是《罗马人的故事》的一大意义。 ——中国罗马法研究专家 费安玲 我读这本书主要是两个收获,第一个收获就是了解西方。我们读古罗马可以研究,可以了解现代的西方,比如西方法制精神怎么来的,我们从这本书可以得到一些答案。这是第一个收获。第二个收获,因为我们是研究管理的,所以我们从这本书里可以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领袖,比如你要学习魅力性的领导人就读恺撒,要是学制度建设者就读奥古斯都。我们也可以学到组织,比如罗马军团的组织,比如人才的培养。比如组织的变革,等等方方面面的东西,它确实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著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张建君 《罗马人的故事》是一部很好的历史读物,介于学术著作和历史小说之间,正是我一再期待的“公共知识产品”。我一口气读完第一部,很佩服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叙事。其中特点难以尽述,作者的朴实、亲切随处可见。重要的是,作者不是做高头讲章,不是写政治经济教科书,而只是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罗马的发家和繁荣。她对罗马的解读涉及面极广,如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等。让人读来一点儿也不枯燥。 ——青年学者 余世存 盐野七生年轻时就心仪罗马,为此到罗马定居,一住半生,写了很多关于罗马的书,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套《罗马人的故事》。 15册书写了15 年,字里行间其中倾注了她对古罗马风物的无限向往,其行文流畅,叙事简洁明快,令人读来手不释卷。 而除此之外,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罗马,对国家、公民、宗教、权力等概念进行解读,试图古为今用,寻求一国家之强盛,一种族之崛起的普适性原理。其本人慨然而讲,不掩其非凡志气:“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财经作家 学者 吴晓波 我一直在看《罗马人的故事》这套书。中信出版社给这套书写的宣传语叫“古罗马——今天中国最需要读懂的国家”,为什么最需要读懂?因为你真正读懂罗马,才能读懂今天的欧洲和世界,因为今天的欧洲和世界很多政治制度的设计、法律思想的设计,是按照他们时代的思维进行设计。但是同时你会想中国和世界的对话,可能更多的要在这方面有一个相互的理解,西方人要更知道中国是靠文化进行统治,哪怕它变成一种意识形态,但是西方更多的要靠制度进行统治,当然这不是中世纪的时候,中世纪基督教也做了一些改良,主要还是靠政治制度进行统治。 ——原央视主持人 行知探索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曲向东 国家兴盛的关键是对败者的“宽容”。支持罗马繁荣最重要的是国家意志、国家建设、帝王能力和公民。 ——日本媒体评论 历史的假设,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指导。 ——日本钢铁集团总裁 三村明夫与盐野七生对谈 历史是最好的教训,也是最好的娱乐。 ——盐野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