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国史

  • 民国乃敌国也

    作者:林志宏

    本书视角独特,在近几年中国大陆出版的民国/辛亥题材书中,这恐怕是唯一的一部从辛亥“失败者”的角度、深入探讨“清遗民”们的政治/文化活动,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现代中国的著作。 作者注重“内部分析”的方法,以“同情之理解”的立场来解释人物的行为动机,而不是轻易地下结论,使用是非、进步落后之类先定的概念去裁断人物。这正是严谨的史家的工作。 台湾中研院副院长、前史语所所长王汎森先生专门作序推荐。
  • 1943

    作者:周锡瑞,李皓天

    当今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列文森奖获得者 “国家记忆•致敬历史记录者”年度历史图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北京晨报》度致敬图书、“中国书业年度评选”十大好书作者 周锡瑞先生作品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 国共两党的政权更迭,是否早在1943年的政治和社会里已见端倪? 编辑推荐: 1943年的中国与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为什么蒋介石把新疆回归中央称为民国建立以来的“最大成就”? 康生被称为“延安的铁菩萨”,他在整风运动中是如何抓特务的? 1942-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救国或饿死人民? 1943年的重庆,通货膨胀、限制物价与政权合法性是如何影响人民生活的? 王明道在沦陷区的独立教会是如何走光明之路的? 通过分析1943年一系列的事件、趋势和矛盾,我们能否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深层次变化? 内容提要: 1943 年,不平等条约被废除;蒋介石写作并发表了《中国之命运》并且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会晤;蒋夫人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说;新疆脱离了苏联长达十年的控制回归中央;河南遭遇了灾难性的饥荒;中共正在经历延安整风中最后也是极左的“抢救运动”。 一旦把关注点集中在特定的一年,就能发现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上述和其他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一年,作者试图在本书中对一些特定时刻进行史实重建,在作者看来,这是超越以中美关系为核心的狭隘的抗战研究的最好办法,由此得以理解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发展事务。
  •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

    作者:李玉贞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1919-1927)》利用国内外已经公开的和俄罗斯尚未公开的档案,梳理了这段时期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说明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在组织建设,军事建设,干部培养等方面得到共产国际一定程度的支持,同时又时时坚持其三民主义,或公开地在国际舞台上或私下里在谈话中和,以及决定国民党发展和建设的关键时刻,就三民主义还是苏式共产主义问题比较强硬地表态,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1919-1927)》揭示了往昔共产国际对华政策研究中阐述不多的两个方面:“楔子策略”和“国家利益”。即共产国际把国民党领导层划分为左中右,利用其左派,争取其中派,打击其右派,以分裂中国国民党。而划分的标准则是对苏俄和共产国际持何种态度,以达到培植亲苏派,并通过他们维护苏俄“国家利益”的目的。 书中列举一系列论据说明以上两个因素是国民党对共产国际若即若离的原因,作为伏线,一步步说明1927年的国共分裂,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的恶化,并非简单的因为国民党“反共”。
  • 远去的都市

    作者:张济顺

    有人说上海史是历史学界的“宠儿”,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确实如此。魏斐德、李欧梵、叶文心等海外著名学者都有关于上海的、堪称经典的研究著述,国内学界,则有熊月之主编的《上海通史》。本书特点表现在作者不是宏观叙事,而是从里弄、影院、报业、大学等社会文化微观层面探讨解放初期上海历史的断裂与延续。1950年代的上海,在经历天翻地覆大转折的时候,其文化、观念、习俗也延续着某些惯性的东西。由此也提示我们,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都市远去,摩登犹在”——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1950年代的上海社会文化作一次重访,以期将历史巨变中那个远去的都市拉回到历史的真实中来。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作者:雾满拦江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4:袁氏称帝》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历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一一向你道来。
  • 北洋往事

    作者:金满楼

    内容简介: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紧要关口,但民国的未来之路却注定要历经坎坷与波折。在内外交困的复杂局势下,一代枭雄袁世凯以权谋治天下,但洪宪帝制却将其推上绝路。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中国再度陷入到南北分裂的危险境地。在南与北、血与火的冲突中,北洋军阀内部又分化为皖系、直系、奉系等派别,其间朝云暮雨、风云变幻,演绎了民国史上最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 编辑推荐:随着2011、2012年这两个对于中华民国有着纪念意义的年份的到来,民国热还将持续升温。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民国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一个乱世,也是一个颇多故事的时期。《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正是以北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经,以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为纬,为我们全面演绎了民国史上最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语言分区幽默,可读性强,作者现为搜狐煮酒论史首席版主,凤凰网历史专栏特邀专家,近年来专注于晚清民国史的通俗写作。
  • 民国的政治逻辑

    作者:邓野

    《民国的政治逻辑》内容简介:关于民国政治的逻辑,作者解释道:“民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政治与武力高度统一,政党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一个武装集团,武力是政治的出发点和最终依据。这一点构成了民国政治的基本逻辑。” 围绕“中国之命运”这道命题,中国产生了两个口号:其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其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两个口号的提出,意味着国共在继续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又进一步澄清了彼此之间的阶级关系。 国共两党尚未经过战场上的决定性较量,却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达成了变更国家政体并改组政府的协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革命并不符合武力决定国家权力的民国政治的逻辑。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所爆发出的强烈的不满情绪,从根本上讲,正是民国政治逻辑的反弹与回归。
  • 北洋军阀史话

    作者:丁中江

    本书上起袁世凯小站练兵,下迄张学良东北易帜,历时五十年,勾画出清末民初军阀纷争的历史画面。 北洋军阀,是指北洋时代拥兵干政的军人,他们多为袁世凯培植的卵翼,以“我北洋团体”、“我北洋派”自称。 北洋军阀既代表袁世凯和他的这股势力,同时也代表了他们统治大半部中国的这一时期。 《北洋军阀史话》是丁中江先生积累多年心血的力作,资料翔实,记述完整,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北洋军阀史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是一部既能增长知识又可阅读欣赏、宛如文学作品的历史读物。 作者以新闻分析手法处理大量历史资料,条理井然,眼光独到,书中附有大量珍贵资料和图片,对填补坊间有关民国初年历史著作的缺失极有助益。
  • 走出历史的烟尘

    作者:李菁

    《走出历史的烟尘》为《三联生活周刊》品牌栏目“口述”结集。有历史就有传奇,有人物就有命运。听亲历者说,在笑声泪影中见时代风云。 川岛芳子的亲妹妹金默玉、“洪宪太子”袁克定、民国名士张伯驹、一代报人王芸生…… 本书提及的文化、历史名人,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均有重大影响,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既有各自性格、际遇的个性,又有大时代下人们命运的共性。 作者并非资料写作,而是采访当事人本人或他们的后代,以口述形式 尽可能还原历史人物、事件的原貌,其中不乏独家披露的珍贵史料,并配有诸多老照片。
  • 西南联大行思录

    作者:张曼菱

    本书是作者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独家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本书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 老北京旅行指南

    作者:马芷庠

    《老北京旅行指南》为民国是经典旅游文化读本《北平旅行指南》的最新修订版,北京作为千年古都,旅游资源是不言而喻的。著者为马芷庠先生,由著名作家张恨水亲自审定并鼎力相助完成。作为国内最早、形态最完整的旅行指南之一,《老北京旅行指南》不仅具有强大的实用功能,而且由于马芷庠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心的编撰态度,再加之张恨水先生的全力支持,《老北京旅行指南》无论从文学还是文化地理、史学等角度看,都具有难以比拟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作者:邓野

    1944—1946年间,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争论,是两种对立的国家政体的争论,是争取一个怎么样的抗战结果的争论,因而也是国共两党政治对立全部历史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本书对这一场长达两年的政争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进行了全程的跟踪考察,集中论述了国共两党是如何由政争走向战争的。
  • 民国军事史.第一卷

    作者:姜克夫

    打倒列强, 除军阀 !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 四十年,其目的在求 中国之自由平等。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 凡我同志……继续努力! ——孙中山 《国事遗嘱》 1895年清廷编练新军、北洋军阀集团逐步形成……孙中山、蒋介石数次北伐,直到1928年张作霖战败出关,北洋军阀最后一届政权垮台、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终于完成全国名义上的统一。姜克夫此书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民国军事专史,其地位和价值是不容低估。 姜克夫此书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民国军事专史,其地位和价值是不容低估。本版是完整翔实的历史资料汇编。权威作者倾力之作,装帧精美。 《民国军事史》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叙民国时期军事历史的著作。前人的民国军事史,只有民初军事史、国民革命军军事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等,未有一部完整的民国军事史著作。本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书对民国时期历次重大战役发生的政治背景均有较为详尽的阐述,观点明确,将民国时期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对认识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有所裨益。本书编著者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的档案文献,加以梳理,介绍了民国时期军事派系、编制、沿革及历次重要战役的过程,内容充实,文字通畅,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价值,可为一般读者阅读,又可供教学研究参考。 ——韩信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1942

    作者:宋致新

    谨以《1942:河南大饥荒》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中华民国史

    作者:张宪文

    抗战胜利后,人们对国民党寄予希望,期盼重整家园,繁荣社会,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国家。然而,国民党对沦陷区的经济接收,实际上是对沦陷区人民财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这不仅表现了国民党的严重政治腐败,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失掉对国民党的信仰。内战频繁造成经济破坏,从而引发经济危机,也使城市中小工商业者面临经济破产,失去了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党专政和对中间政治势力的排斥、打击,使众多的民主党派、进步人士,远离国民党,纷纷向共产党一方。更重要的是国民党自建立政权以来,虽然也曾进行过一些土地改革试点,但始终没有认真考虑过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热切追求,不能满足农民的生存愿望,压制和打击农民,忽视农村社会改造和持续发展,因而在国民党对大陆统治的后期,完全丧失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多数农民倒向了共产党。这样,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被彻底孤立起来。在中国共产党日渐壮大的军事力量沉重打击下,其走向完全垮台是不可避免的。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虽然作了一些初步探讨,但是,由于它涉及广泛,仍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使民国史这个学科更加繁荣。
  • 话说民国:1912-1949

    作者:韩文宁,刘晓宁

    凤凰出版社图文本《话说民国》(上下册)开创了国内民国史类图书的先河。两位资深的民国史研究者力图真实刻录民国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少有主观评价之语,多以真实感人的历史细节呈现。对待民国人物,无论功过是非,皆秉笔直书,并大量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披露的史料,诸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室最新开放的《蒋介石日记》及宋子文档案,告诉读者历史真相中他们的人生轨迹。全书近200个篇目,勾勒了自1912年孙中山南京就职至1949年蒋介石黯然离别大陆的民国历史,按年代铺排,对民国的历史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梳理和回味。一系列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人和事,在作者儒雅温润的笔墨中重获生命。以编年体的方式铺展,以故事的形式叙述。标题与导语结合,标题以点晴之笔,瞬间打动读者;导语带出悬念,引人入胜。编排匠心独运,在一般图文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特殊元素:大幅彩插,充满气势,极具冲击力;小幅照片,清新可人,有余韵绕梁之意;页内补白,策应正文,增加阅读兴趣,延长阅读效果。装帧更具视觉冲击力,以民国蓝为基调,采用夹层书袋式,通过使用特殊纸质凸显民国的质感和旧感;汇聚了1600余幅老照片,其中不少为读者所稀见。
  • 偽軍

    作者:劉熙明

    1930至40年代偽軍的興滅,與抗日戰爭、國共的武裝衝突、以及戰後蘇聯在東北與內蒙的活動等因素息息相關,偽軍交織在民族情感與個人利益的兩難,除必須面對「漢奸」的罵名外,也面臨國共藉著拉攏他們來發展淪陷區勢力的爭奪戰。偽軍如何游移於國府、中共、日本之間,獲取利益?戰後的偽軍在國共兩強的競逐及蘇軍壓力下,其生存環境如何?為何瓦解? 透過本書,將分析偽軍產生的原因,偽軍從抗戰至戰後與國、共、日、蘇等政權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在外族入侵與統治時偽軍的民族意識及偽軍扮演的角色,在民族主義與地方主義高漲的情況下,二者與偽軍自身利益之關係為何?
  • 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

    作者:杨天石

    《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内容简介:1927至1937年是蒋介石与国民党全面统治中国的执政时期。作者首先利用蒋介石的未刊日记,考察其早年的个人修身历程和极为隐秘的内心世界,同时以蒋介石、孔祥熙、胡汉民、黄郛、阎锡山等人的档案,以及陈立夫、张发奎、张学良等人的口述史为依据,叙述蒋介石等人“清党”、汪精卫集团“分共”、二次北伐、国民党时代的思想统治、《塘沽协定》善后交涉、蒋介石的对日谋略、陈立夫亲历的国共谈判和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揭示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政坛内幕和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情况。作者还以胡适和国民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剖析近代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以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事件为契机,探讨现代中国民主进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作者对这一段史实的厘清和阐说,有助于校正讹误,推动相关历史事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丰富的文献内容也可作为史家研究民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民国吃家

    作者:二毛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诗人+厨师二毛,讲述“一个时代的吃相”。 野夫、孔二狗、刘春、封新城、李健、张元、牟森诚意推荐 自古以来,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间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是一个美食绚烂的时代, 它直接影响了现在的“美食地图”。作者将传奇般的古法技艺拂去尘埃,诗化翻炒出几近失传的美味,飘香出最入味的民国风情。 《民国吃家》是一部关于美食的故国风情录,它从美食写到食事,从食事写到人生,名人的饮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内涵,人与食的缱绻深情,久远的历史风貌,亘古未变的生活气息。在作者看来,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民国,慈禧的清炖鸭子脱下鸭皮游上了袁世凯的餐桌;在民国,胡适用东兴楼的酱爆鸭丁嫩滑酱香了鲁迅一生的才华;在民国,谭延闿的祖庵鱼翅在南京的上空鲜亮腴滑地飞翔;在民国,张大千用恋爱的火候软炸着扳指儿香酥脆嫩了十八岁的仕女…… 二毛的美食随笔,是一个诗人加厨师的杰作,因此迥异于一般的外道中人。从《妈妈的柴火灶》到《民国吃家》,就仿佛他已经从江湖菜跃进到了公馆菜,变换的已经不仅仅是菜谱,也不是添油加醋之类的技法;而是在深入历史的堂奥,在盘飧薄酒的一脉余香中,辨寻历史新的解读门径。 一个时代远逝了,酒阑灯炧之后,衣香鬓影化为遍地烟尘。而就在这样弥漫的俗尘之中,我们这些怀旧的饕餮之徒们,犹能在这个早已推杯换盏的世界,嗅到那些残醉余芳…… ——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