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史
-
爵士乐
该书讲述的不仅是爵士乐,更重要的是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引领着读者一边欣赏着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品,一边去领略这种音乐所折射出的丰富的、多元的文化和历史,然后再去思考这种音乐所引发的论题以及蕴含在音乐音响中的深层意义。作者凭借其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捕捉到爵士乐大师们精彩的个性表现,指引着读者去享受他们的非凡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冲击。译者想再一次强调的是,本书提供的七十多首乐曲的“欣赏指南”非常有价值,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代表了不同时期爵士乐风格的经典乐曲的目录。 -
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关于《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系列丛书: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呈现本土青年音乐文化的系列图书。由视袭音乐策划编撰,联合强势主流媒体、社会各界话语权人士共同推出,旨在关注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现状,推动青年文化发展。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以开放、客观的文化视野,选择具有典型性、普遍性、代表性、时代性的“青年音乐”为切入视角,多方面立体呈现中国新青年文化。 首发两册: 卷一《重塑偶像》 卷二《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此后将不定期推出: 卷三《音乐造就的风格时尚》; 卷四《音乐节上崛起的中国原创设计品牌》; 卷五《中国音乐产业推手口供》; ……等丛书。 关于《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呈现本土青年音乐文化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图书的第二卷《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集中展示1989年至2010年间,来自近300个艺术家/乐队团体的音乐作品图片;从1989年中国摇滚乐的第一盘磁带,到2010年底截止发行的CD唱片;从1991年中国内地的第一张手绘黑白海报,到2010年底截止所能寻找到的演出海报;这本书在客观呈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历史,通过寻找当事者与见证人,记录视觉与感动。来自近七十位设计师、音乐人、乐手、策演人、唱片从业人员、铁杆乐迷的具有背景性、观点性的访谈; 《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记录了中国本土青年音乐演出的近代史。呈现出海报设计与唱片设计的演变与发展。以图片为主,文字辅助的方式,冷静、客观的呈现出青年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中国文库
本书论述了我国自远古以来直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史,包括:中国历代社会背景与音乐发展的联系;各种音乐形式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音乐的多种体裁和题材;器乐曲和乐器的分析介绍,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与介绍等。该书还对我国古代的音乐文献、乐谱资料的保存情况做了细致的考察,对音乐史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
《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Theory,2002年首版)是世界上第一部用英文撰写的、系统梳理西方音乐理论学术史的鸿篇巨制,该书主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托马斯·克里斯坦森(Thomas Christensen)等32位撰稿人均是世界顶级专家。该书涉及的领域宽广、信息海量、剪裁睿智、论述精辟,它的问世是西方音乐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提升。 -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专业教材。它以中国远古至明清各代音乐发展为线索,阐明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提供了较丰富的音乐历史知识。
-
二十世纪音乐
审视二十世纪音乐的语言与形式;关注二十世纪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探索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历程…… -
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
《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图说中国音乐史》精装本,中国音乐史家吴钊编著,夹叙夹议,融会古今,深入浅出,收入图片655幅,既有历史遗留的音乐器物及图像或实物写真,还同时进行实地调查并予拍摄,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上下几千年各阶段的特点与发展历史。 ★ 大16开精装本 ★ 中国音乐史家吴钊编著 ★ 内容丰富,编排系统,见解独到 ★ 收入图片655幅,展示了历史遗留的音乐器物及图像或实物写真,其中包括细部的分图,外有少数摹本、拓片及文物出土实况。 ★ 后页附有索引及图片目录;索引以英文字母音序编排,图片目录一一注明国内外收藏单位 《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音乐史家吴钊著,东方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大型图说中国音乐史专著,论述精湛,印制优良,是十数年来印行的性质相近的图书中后来居上之作。 我国世称礼乐之邦,具有极为悠久和丰富的音乐遗产,音乐一门是古代传统的教学课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祭祀时便制作了原始乐器。古代国家建立后,“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促进了音乐活动的发展。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习礼和歌咏是日常科目,“乐”为“六艺”之一。他对于乐曲的音调颇有研究,他自己就说过:“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他还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能使人情操完美。荀况为驳墨翟《非乐》,而作《乐论》,他认为音乐是“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他强调音乐“可以善民心”,“移风俗”,使“民和”、“民齐”,还创作了说唱文字《成相》篇。《礼记》中的《乐记》一篇,讲述了音乐的本原、美感和社会作用。《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孟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都有关于音乐的论述。特别是近年大量的地下发现和传世文物,揭示了我国音乐文明的灿烂内容,音乐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音乐图像学的侧面,先后有了1988年出版的《中国音乐史图鉴》,1991年出版的《中国乐器》。 现在吴钊所著《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则是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成就。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神奇的音乐世界》,阐述远古三代秦汉的音乐,计十三章,从中国音乐文明之源开始,周文化的传布与区域音乐文明,直到上古中国与环太平洋音乐文化的联系。中卷《艺术的觉醒》,计八章,这一卷着重丝绸之路传来的佛陀妙音,隋唐盛世的歌舞新声。下卷《从宫廷到市井》,为晚唐五代宋元明清的音乐。中国古代音乐上下几千年的变化发展,到此告一段落。最后《结语》与《后记》外,有索引与图片目录等。 本书作者曾对全国各地区出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音乐文物与图像资料,于近十年间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予拍摄,因而使得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和本书的编撰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在研究方法上,以写实性较强的图片资料为主,结合考古出土的大量实用乐器与关于音乐及祭祀习俗的遗迹、遗物,参照有关文献记载;同时有选择地对现今中越边境山区保留较多古老习俗的彝族各支系的音乐活动进行重点调查,将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成果与音乐考古学、音乐史学、民俗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结合起来。在本书中,图片与论说文字体现多种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作者很谦逊地认为:他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尝试”。他说:“真正成熟的音乐图像学专著,尚待更多学者共同耕耘。”(见该书《后记》)中国音乐史具有复杂多样的内涵,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或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城乡之间,其发展极不平衡。这种相当大的复杂性,要真正把握它发展的脉络,对它艺术审美的形成与变化,作者在本书《结语》中坦诚地说:“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勾勒,看来实非易事。”然而,图文并茂的本书,阅读一过,继而复看,仍可给读者留下概略的印象,不仅有美的享受,而且闭目沉思,也可能在耳际有美声袅绕的幻觉,会触发一点意外的灵感。这是作者意料不到的了。 本书也很注意对于外来优美音乐舞蹈的引进吸收。东起长安的陆上丝绸之路,商旅、僧众、舞人、乐工络绎于途,给我国音乐带来了新的生机。海上的交通,引来了编入九部乐的扶南、高丽乐曲。唐太宗李世民的宽容开放政策,使得外来音乐文化进入阳关、跨越东海而传入中国。交流是双方的,上卷中还有《上古中国与环太平洋音乐文化的联系》一章。这都在书中有生动的图片反映,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识见与眼光。 在文字说明方面,紧密配合图片形象,做出艺术与学术的分析,注意利用有关古籍的记载与描写,具有可读性,而不枯燥无味。本书计有图片655幅,展示了历史遗留的音乐器物及图像或实物写真,其中包括细部的分图,外有少数摹本、拓片及文物出土实况。有些实物还有修整后的线图,如长沙马王堆汉墓七弦琴。元代山西永乐宫小儿乐舞图,男舞童、横笛、笙、贝、琴、拍板、云锣、扁鼓、辽钟等11幅。明沈周《清明上河图》的社戏、说唱、婚嫁、青楼、琴肆、歌舞等局部5幅。清乾隆崇庆皇太后《万寿图》宫中女乐、中和韶乐、清音十番与戏台、戏台与歌台、马戏等,有16整页的局部图像,可说是很有气势的安排,便于读者看清图中形象。 全书正文17万字,夹叙夹议,融会古今,深入浅出,帮助读者理解图像的内涵,阐发前人的智慧与深意。大开本(635×965mm),438页。图片目录,一一注明国内外收藏单位。 最可贵的是有索引10页,六号字双栏排列,以英文字母音序编排。这正是我国一般出版物中向来缺少编制的。更难得的是附有《上古中国重要出土乐器测音数据》,与各卷内编号的图像相对应,可供专家及有兴趣的读者参阅。这个附件,使本书更具有音乐专著的性格,设想周到。 最后,却不是不重要的,应该提及本书责任编辑与装帧设计者做了大量繁重的编辑整理与整体设计工作,从封面、环衬、版式、图片安排、校对文字,到用材、印刷诸方面,考虑都很到位,清爽悦目。尽管现有条件有限,正如作者在《结语》中所说:“如果有人能从中受到点滴的启发,就不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了。”事在人为,此话没有落空。 本书题名为《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展读回环,玩味沉思,逝去的往昔音乐踪迹,似将冉冉重现于眼前。 -
中国音乐史略
《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主要内容: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从上古至近代的悠久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优越的音乐文化。今天面对着这样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著者吴钊、刘东升两君,根据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及社会调查资料,比较全面而概括地对中国音乐史加以论述,既说明了他们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又介绍了不少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中国音乐发展的来龙去脉。《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也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学家的一些学说,如《乐记》一书认为音乐应反映社会现实,应发挥教育功能,等等。这些主张虽然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可供我们参考。书中所用史料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但《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从始至终力图突出音乐主线,不时发出或流露音响,所以读起来,不会感到寂寥。 -
基督教音乐之旅
本书包括对基督教音乐主体的详细描述……是非专业读者的良好读本……我要向所有参与教会音乐的人士,无论是合唱队成员、演奏员或者是管风琴师推荐这本精美的书籍。 ──大卫??维尔考克斯爵士 在犹太圣殿和会所敬拜仪式中,《诗篇》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说,音乐从一开始就处理基督教崇拜活动的核心。中世纪以及后来的漫长岁月,无数音乐天才为基督教会的活动创作了优秀的音乐作品。 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大量颂歌、赞美诗、清唱剧以及其他体裁多样的宗教音乐,有简洁明了的,也有复杂谲奇的。今天的教会、礼拜堂以及大教堂的管风琴师与合唱指导这就是从这样一份遗产中遴选敬拜活动所用的音乐。 如此丰富的世界是如何编织而成的。 各种基督教传统已为人熟知的细节是怎样汇聚成丰富多彩的整体的? 本书涵盖广泛,包容了欧洲音乐历史的各个时段,涉及了东正教传、非洲教会音乐以及美洲大陆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中主要叙述了教会音乐的历史,同时也兼顾了形成支教会音乐形态的历史背景。最后,作者讨论了教会音乐的未来走向。 -
世界音乐通史
《世界音乐通史》是法国著名出版机构塞伊(Seuil)出版的一部音乐史巨著。作品立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以历史的视野、凝练的笔法,分析并描述了从史前至当代社会的音乐文明。 音乐的发展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样悠久漫长,如此宽泛、丰富的领域远非一本著作所能涵盖,因此本书在介绍世界音乐发展史的时候有所侧重:就地域而言,集中讨论欧洲主流音乐文化;从时间轴来说,侧重介绍近5个世纪以来的音乐发展,尤其对这一时期涌现的音乐种类、流派、大批才华横溢的著名作曲家及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及详实的介绍。在引介之余,作者还对当代音乐社会进行深入思考和大胆预言。 至于公元前10世纪乃至更久远的远古音乐,受文献考证之限,作者只作了简单的概述;至于东方音乐,作者也没有花费太多篇幅,但我们亦可以从作者所综述的绪言及前三章中获得框架性的了解。 -
音乐史学原理
本书是世界上所有语言中第一部针对音乐历史哲学的透彻研究论著。达尔豪斯采取“德国式的哲学思辩”方法,对音乐史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作者以“艺术”和“历史”之间的调解和平衡为中心论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积极回应,详尽探讨了音乐史的事实、音乐史的连续性、历史与传统、历史理解与诠释、历史判断的价值立场、自律性美学观念对音乐史写作的影响、结构性音乐史、音乐接受史等多方面的史学理论问题。本书行文有力,视野开阔,对音乐学界和其他人文思想界、知识界的读者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西方音乐史简编
《西方音乐史简编》包含七个部分共十七章。具体内容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中世纪音乐、“新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等。
-
学堂乐歌考源
本书之作,目的是为学堂乐歌正本清源,并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有关中外乐歌的多方面的知识。读者尽可按照本书的内容各取所需,既可把本书看作是一本乐歌溯源的著作,也可以看作是乐歌选释或乐歌博览一类的书,更可以看作是外国歌曲博览或外国歌曲考释一类的书。 本书涉及的392首学堂乐歌,分别产生于清代末叶、民国初年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所以歌词中常常说到大清和中华民国的国号,以及黄龙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等国旗。本书列举这些歌词时,都一仍其旧,不加改动,以保存历史的真实,相信读者一定能用历史的眼光来对待旧时乐歌中这些今天看来已经不合时宜的词句的。 -
西方音乐简史
本书以大纲式的手法对西方音乐发展进行了清晰描述,既保持了音乐史著作的学术性特点,又突出了实用性。迄今出至第9版,读者甚众。 全书共十章,按年代顺序对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进行了介绍。文中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音乐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现出的不同风格特征做了细致分析。此后,简要地列举了各个时期重要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有力地说明了音乐家对音乐发展的重要贡献。 本版增加了与音乐和作曲家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表,来帮助读者了解各个时期音乐的发展状况。其中,更多地去提及现今的音乐选集和相应录音的乐谱,方便读者对音乐作品的获取。同时,对讨论流行音乐的章节也进行了扩充和更新,以带给读者更多现代音乐学家最新的学术观点。 -
摇滚
这本以摇滚音乐发展历史为题材的书采用了编年的写作方法,记述了摇滚/流行乐前三十年的发展史,力图在一幅展开的巨型音乐地图上标画出不同音乐种类的所在位置。作者弗里德兰德把数量众多的资料融会贯通,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流行刊物,都没有放过。这让他具有一种绝对的优势,能够把社会学理论与妙趣横生、可读性很强的历史故事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求知欲很强的乐迷和大学里的学生们读起来兴致盎然,让他们在理解书中众多流派的背景、音乐根源时觉得通俗易懂,既增长了知识,又获得了阅读的乐趣,对于流行音乐、历史学、社会学爱好者们来说是部兼具趣味性和史料价值的作品。 -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
本书论述了我国自远古以来直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史,包括:中国历代社会背景与音乐发展的联系;各种音乐形式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音乐的多种体裁和题材;器乐曲和乐器的分析介绍,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与介绍等。该书还对我国古代的音乐文献、乐谱资料的保存情况做了细致的考察,对音乐史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
俄罗斯音乐跻身于20世纪艺术文化先列和它完成的业绩再一次证明艺术长河的过程的“客观性”,它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是服从它,而不是自己创造它。从事创作的人的作用这时不是缩小了,甚至是增大了,但作用的方式不同,宗旨地不一样;他要找出艺术的语言向他提出的课题的解决方法,这,当然是和作为精神的庇护所的艺术面前产生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不论是20世纪上半叶还是下半叶的俄罗斯作曲家都善于解决时代交替在音乐艺术面前提出的许多问题,这就保证了在20世纪文化史中领先的地位。 -
西方音乐史十讲(插图修订第9版)
畅销30余载的美国高校通识课教材 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最简明指南 本书以大纲式的手法对西方音乐发展进行了清晰描述,既保持了音乐史著作的学术性特点,又突出了实用性。迄今出至第9版,读者甚众。 全书共十章,按年代顺序对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进行了介绍。文中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音乐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现出的不同风格特征做了细致分析。此后,简要地列举了各个时期重要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有力地说明了音乐家对音乐发展的重要贡献。 本版增加了与音乐和作曲家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表,来帮助读者了解各个时期音乐的发展状况。其中,更多地去提及现今的音乐选集和相应录音的乐谱,方便读者对音乐作品的获取。同时,对讨论流行音乐的章节也进行了扩充和更新,以带给读者更多现代音乐学家最新的学术观点。 这种体例和论述对于初入音乐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对音乐已有兴趣并希望进一步深入的爱乐者,最有实际的效用。一册在手,整个西方音乐史的面貌和轮廓便了然于胸。甚至,因其对音乐史实的概括简明而条理,如要对付相关考试,正好也可资参照。 ——杨燕迪,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 -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工作,数十年来,进展都较迟缓,但是近十几年,却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论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惜的是,这些成果分散发表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刊物上,倘非专门收集的人士,实在不易窥其全豹,沧海遗珠,那就更在所难免了。 刘再生编著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则由于前面所说的物色,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使读者在获得通常所说的古代音乐史常识之外,同时接触到各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各咱不同的见解。这里,随举些例子:对于我国间律形成的时期,过去只凭文献资料加以推断,其实是并不清楚的。十多年前,根据对于出土的音乐文物的调查和考证,先后出现了两种新的见解,即吕骥同志所认为的“我国五声音阶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已经形成”的观点;黄翔鹏同志所认为的“完整的七声音阶至迟在晚商期间已经形成”,从而推断“我国音乐中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有一个长期并存的传统”的观点。这些,都能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中找到清楚的叙述。不久前,李纯一同志发表了不同意将地隔三百公里之遥,年代和文化遗存是否相同尚末搞清的两个埙合并研究,因而做出不同推断的观点,同样为本书怕收纳。这些观点不一的研究成果,虽然一时难定是非,但是对于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显然都是有益的。因此,本书的这一特色就是不可磨灭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