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史景迁
-
改变中国
这本书写的是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在1620年代到1950年代这三百多年来,这些人贡献优异技能,供中国人驱策。初则引入天体运行理论,终则让中国人见识到空战战术与原子科学的神乎其技。 史景迁从上百位在华工作的洋顾问中挑了十六位代表人物。这十六人各有所长——有天文学家、军人、医生、行政管理专才、翻译家、工程师,还有一位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生涯虽横跨三个世纪,但是所积淀的生命历程却有着惊人的延续。他们经历了类似的亢奋和危险,怀抱类似的情怀,承受类似的挫折,在行为中映射出他们的时代,也突显了中国固有的基本价值观。 史景迁书中描写的这十六位西方顾问,他们不只是贪图金钱上的报酬,而与中国有很深的情感纠葛,并带有自己的价值观,但他们没能认清中国人是以契约的观点来看待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以雇主的身份保持终止双方协议的权利。这些西方顾问都把一生的精华贡献给了中国,但他们个性中的负面特质,也惹得中国人在不同阶段抗拒西方人。今天的中国似乎已经足够强大,如果中西双方都对自己有了新的了解,至少还有机会不让由来已久的误认再度发生。 -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历时十年,数千万生灵涂炭,中国一流的政治人物、兵力财力几乎尽耗于此,作者在试图追寻洪秀全心中的宗教热情时,也在思索:有些人坚信自己身负使命,要让一切“乃有奇美新造,天民为之赞叹”,极少计算后果,而这是否就是历史的大苦痛?对于太平天国和洪秀全,人们并不陌生,学术界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阐述。史景迁并无意于写一本太平天国全史,而是想通过提供一个排比有序的历史脉络来了解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去追索他的行为逻辑。 -
中国纵横
《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集作者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研究之精华,涉及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悉心钻研,涉猎范围之广,见解之独特与深刻无不反映出作者一贯严谨的治学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地道的学院派风格。 -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In this Second Edition of his widely acclaimed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Jonathan Spence achieves a fine blend of narrative richness and efficiency. The text is tighter throughout and up-to-date on the most important scholarship in the field. The new discussions in this thorough revision include the extension of imperial power into central Asia by the eighteenth-century emperors, women's literacy and education in the Qing,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m, the roots of Chinese communism and alternatives to Mao,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re is a new chapter at the end of the book on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since 1989. Praised as "a miracle of readability and scholarly authority," (Jonathan Mirsky)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offers students a matchless introduction to China's history.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追寻现代中国: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 -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每個人都可獨力打造專屬自己的記憶之宮。 你走進了一棟房子。 房子相當寬敞,但又沒有大到顯得空洞。房子裡的光線很充足,但又剛好不致於全無幽暗。所以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棟房子的四角,各有一番光景。 東南角,有兩個人。一個高大壯碩的勇士手裡舉著一把長戈,作勢要攻擊。另一人則握著他的手腕制止他。 東北角,則是一個女人。很像畫裡的西夏回回女子的打扮。 西北角,有一個農夫。正在拿著鐮刀在割稻。 西南角,則是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孩子在戲耍。 1582 年,耶穌會神父利瑪竇,為了把天主的福音傳到東方,來到澳門,次年進入廣東。那個年代洋人要想進入中國取得定居、傳教的資格,艱難非常。利瑪竇為了入鄉隨俗,結交知識份子與官府,融入中國社會,使盡了辦法。早期他為了方便中國人理解與接納,不惜身披袈裟,以「番僧」的面貌出現,後來則改留髮蓄鬚,儒巾儒服,以更為中國人所接受的儒者而活動。 利瑪竇終於歷盡艱險,得以從廣東逐步往內陸轉進,最後定居北京,在中國前後居住27年而去世,完成他的使命與心願。他所憑藉結交中國社會各界的,除了從西方帶來的一些新奇事物(如西洋鏡、鐘錶)之外,就是各種知識。(尤其天文、數學與地圖。利瑪竇引入中國的世界地圖,讓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唯一中心的中國人大開眼界。)除此之外,利瑪竇還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幫他快速學習中國文字,進而與中國社會溝通,並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國人看一個洋人竟然可以讀中國書,已經夠神奇了,看他表演過目不忘的功夫就更覺不可思議。(利瑪竇可以匆匆看一眼四五百個字,就倒背如流。)於是利瑪竇乾脆寫了一本書來說明自己獨特的方法,送給他的中國朋友。 這本書就是《西國記法》。前面所說的走進那棟房子看到的四個角落的光景,則是利瑪竇在書中敘述他如何以空間結合心像來記憶中國文字的方法。 東南角,舉著長「戈」的勇士有人制「止」他,那是「武」。 東北角,「西」夏回回「女」子,那是「要」。 西北角,農夫拿著鐮刀(?)在割稻(禾),那是「利」。 西南角,「女」人抱著孩「子」在戲耍,那是「好」。 因此這樣一個空間裡的影像,讓他記住了「武要利好」四個字。 在《記法》這本書裡,利瑪竇還舉例說明如何以影像記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方法。 在《利瑪竇的記憶之宮》裡,史景遷以利瑪竇《記法》中四個記憶意象:武要利好,以及三幅宗教圖畫:使徒在波濤中掙扎、去以瑪杵斯的途中、所多瑪的人們為綱,介紹利瑪竇的生平行蹟,並旁及同一時期東西方的政治、宗教、經濟與國際情勢。如「武士」下介紹的是國際戰爭,包括西方的宗教戰爭與中日朝鮮之戰對利瑪竇生存環境的影響,「波濤間的使徒」則介紹當時船旅的危險、耶穌會士乘船越洋,在印度、中國、日本等東方地區佈道時遭遇的恐怖與艱辛。 本書描寫探討的背景,主要以利瑪竇出生(西元1552年)前二、三十年展開的宗教改革與新舊教對立、歐洲各國間不斷發生的戰爭為起點,特別是利瑪竇抵達中國(西元 1583年)後東西方圍繞著宗教所發生的種種,直至利瑪竇逝世後數年為止。這段期間,也正是明神宗在位時期,明帝國面對內政腐敗、對倭寇的恐懼與中日朝鮮戰爭等紛至沓來的問題而無力收拾。 透過史景遷以無數條細微如絲的東西方史料,一棟置放了利瑪竇的傳教生涯,及其大時代的東西方事件交錯所建構的華麗宮殿跳躍然紙上。 ============================================= :::目錄::: 致謝 第一章 記憶之宮的建立 第二章 第一個記憶形象:武士 第三章 第一幅插圖:使徒在波濤中掙扎 第四章 第二個記憶形象:回回 第五章 第二幅插圖:去以馬忤斯的途中 第六章 第三個記憶形象:獲利與豐收 第七章 第三幅插圖:所多瑪的人們 第八章 第四個記憶形象:第四幅插圖 第九章 記憶之宮的秘密 利瑪竇:大事年表 縮略語 參考書目 -
遭遇史景迁
史景迁的治学领域极为宽广,他古今兼治,中西双擅;以治明清思想史和文化史为经,以治西方汉学史为纬,纵横交错,东西兼顾,从而在这宏观的背景上编织出深远的、富史诗般意境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史景迁的治学领域极为宽广,他古今兼治,中西双擅;以治明清思想史和文化史为经,以治西方汉学史为纬,纵横交错,东西兼顾,从而在这宏观的背景上编织出深远的、富史诗般意境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在线阅读本书 A renowned historian captures a critical moment in Chinese history Zhang Dai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finest historians and essayists of China??s Ming dynasty. When he was born into a wealthy family in 1597, the Ming dynasty had been in place for 229 years. Zhang??s early life was marked by the expansive sense of progress that permeated Ming culture: the flourishing of reformist schools of Buddhism; wide-scale philanthropy; the education of women; a celebr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writing, and music; intellectual pursuit of medicine and science??this was truly a time of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renaissance in China. When the Ming dynasty was overthrown in the Manchu invasion of 1644, Zhang Dai??s family lost their fortune and their way of life. Zhang Dai fled to the countryside, where, as a writer of tremendous skill, acuity, and passion, he spent his final forty years recounting his previous life as a way of leaving a legacy to his children and rebuilding a spirit shattered by the violent upheaval he had witnessed. Celebrated China scholar Jonathan Spence has pored over Zhang Dai??s extraordinary documents and vividly brings to life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This absorbing book illuminates a culture??s transformation and reveals how China??s history affects its place in the world today. -
前朝夢憶
明亡後,年過五十的張岱還歸龍山,以遺民自居,「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找茶、配泉、玩燈、放燈、習琴、鬥雞、吟詩、吃蟹、賞雪、狩獵、養戲班……,曩昔紈褲生活的點滴追憶,召喚的終究是國破家亡的蒼涼與悲憤,以及知識份子在歷史巨變下,以書寫對抗遺忘的自覺。 * * *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家,其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無憂,性喜遊山玩水,深諳園林佈置之法;既懂音樂,又擅彈琴、制曲、品茗、戲曲;古玩收藏及鑑賞水準皆高。但四十九歲那年,張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轉折。清兵入關後,他位於杭州的別墅、紹興的家園、豐富的書畫古玩收藏,悉數毀於戰火。他帶著倖存的家人逸隱於紹興龍山,務農為生,餘生力修明史,八十八歲方成,是為《石匱書》,書成後不久亡故。 個人歷史與家國歷史相互映照、無法切割。面對擋不住的歷史洪流,還歸龍山是張岱的一個選擇、能自主畫下的一條人生界線。不論是懷志一生纂修的《石匱書》,還是《陶庵夢憶》裡一幅幅簡約、多情善感的前朝舊事,鑲框著家族軼事與大時代的層層跌宕與悲喜交錯──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在夢與憶的交錯擺盪之間,隱隱浮現。人生,如夢如幻,而歷史的線性敘述則表現一種秩序的重整與規律的再現。如何透過回憶與書寫,紮實一個捉不回的夢?本書序文是這麼說的:「他生於、長於龍山山麓,中年歸返龍山,只為將心中了然之事理個清楚。……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憶,往事就不必如煙,於是他決心盡其所能一點一滴挽回對明朝的回憶。」 史景遷認為張岱不僅是史家,也是熱愛歷史的文人。他書寫張岱的一生、內心轉折及過往追憶的同時,更深層探討張岱身為知識份子,是如何藉由回憶以及修史確立自身的存在價值。在得與失之間,唯有捕捉消逝的回憶,以書寫對抗遺忘,才能坦然面對、甚或抵抗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這一點,無疑反映了歷史與書寫的本質與關係。 張岱家族族譜 張岱時代的中國地圖 繁體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人生之樂樂無窮 第二章 科舉功名一場空 第三章 書香門第說從頭 第四章 浪跡天涯絕塵寰 第五章 亂世熱血獨愴然 第六章 王朝傾頹亂象生 第七章 散盡家產留忠心 第八章 繁華靡麗皆成空 第九章 寄諸石匱傳後世 參考書目 -
Mao Zedong
The sixth book in the bestselling Penguin Lives -- Penguin Lives pairs celebrated writers with famous Great writers on great figures individuals who have shaped our thinking. The complex persona of Chairman Mao--remembered with hate, awe, and even reverence--calls for what the Boston Globe has termed "[Jonathan] Spence's engaging blend of history, literature, and biography." Drawing from his expertise in Chinese politics and culture, Spence penetrates Mao's rhetoric and infamous self-will to distill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a man as withdrawn and mysterious as the emperors he disdained. Spence superbly illuminates Mao, a leader who, at a watershed moment in history, turned the classic Chinese concept of reform through reversal into an endless adventure in upheaval. Mao examines a chilling enigma for historians, students of human nature, and Americans fascinated more than ever by China. Praise for Penguin Lives: "Both entertaining and literary" --The New Yorker "They bear testimony to the fact that bio-graphical narratives can aspire to art rather than to history."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胡若望的困惑之旅
本书以日志形式记述了18世纪一名叫胡若望的中国天主教徒在法国奇迹般的生活经历,并辅这以早期中外文化宗教交流的史事。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使这个中国人的法兰西之旅充满艰辛手曲折,灵魂也备受煎熬,以致最后竟沦浇到精神病院。本书再现了胡若望200多年前的奇遇,并试图对他的疑惑予以历史和文化的解释。 -
中国皇帝
《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通过对康熙遗诏草稿的扩充性解释,采用倒叙、插叙、补叙、跨越时宽的回忆等手法,以六个范畴来揭示康熙的成长过程,统治的具体活动和策略,人生的种种体验……康熙的帝王之威严及常人心态跃然纸上。《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完美地结合了细节描写和时代概述,是一部具有学术水准和文学成就的历史人物传记。 -
曹寅与康熙
史景迁步入历史研究的起步之作,也是他“最学术”的博士论文,格外厚重、耐读; 史景迁用一如既往的细致笔法,勾画出盛世中“主人”与“奴才”之间相互依存的政治样态。 本书以曹寅在江南织造任上的生活为着眼点,描述和探究了清楚统治者与江南富庶地区及该地区代表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刻画出在康熙盛世这个表象之下的种族矛盾和社会冲突。 -
“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作者并不想描绘一幅太平天国运动的全方位画面以揭示这场运动的形成、成熟、扩展、被镇压以及对整个中国的影响,许多学者已对这段历史的某些或所有方面作了阐述;作者在这本书中集中探究的是洪秀全的内心世界,并尽力去理解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够在这么多年里对他的国家产生了如此惊人的作用。 -
利玛窦的记忆之宫
史景迁此书原来有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中译本,名叫《利玛窦传》,但是翻译颇不如人意。现在这个新译本,在译文方面应该有所改进。关于利玛窦,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甚多;光是传记,就已经有法国人裴化行、日本人平川佑弘和中国人罗光的好几部了。从深度上说,史景迁这本书未必后来居上,但是在故事性方面,他肯定会多下些功夫。本来,生动的描述就是史景迁的擅场所在。 -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文化刺激與回應的書。當西方遇見東方,會磨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名漢學家史景遷把西方從十三世紀到二十世紀作家筆下新奇多樣的中國,盡皆蒐羅在這本足以見證其間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當中。透過這面“西洋鏡”所看到的,也是足足八百年以來西方人對中國之記錄與幻想、洞察與偏見。“無論是中國在西方引起的強烈情感,一波又一波嘗試描述並分析這個國家及其人民的企圖,或是西方人對有關中國消息的強烈興趣,都明確道出了這個國家所散發的魅力。” -
曹寅与康熙
《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作为一本考证严密的史学专著,《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详细论证并介绍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人生,真实再现了曹寅作为康熙家臣和耳目的秘密生活,反映了康熙皇帝多疑狡诈的一面、清王朝统治策略及特殊的君臣关系,再现了清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 在西方,有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就一直在孜孜以求地努力试图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寻求现代中国的答案,他就是史景迁,美国历史学会主席、耶鲁大学教授——一位景仰中国古代史家司马迁的汉学家。史景迁治中国历史既遵循了西方汉学研究的传统——注重历史个案的考查,同时又常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来承载其研究的成果,从而使得其作品在为学界关注的同时常常又成为大众的畅销读物。这一点万为难能可贵。 我们这次引进出版了史景迁的绝大部分作品,希望能够引起国内史学界和广大读书界的重视。史景迁对中国历史的许多观点我们未必全都赞同,只是希望借此开阔眼界,促进学术文化交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