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术史

  • 美学三书

    作者:李泽厚

    《美学三书》是李泽厚先生全面、系统地论述自己美学思想的专著三种。作者成名于五 十年代的美学论战中,被认为是三派之一(另二为朱光潜、蔡仪)。此三本则为作者美学思想 在文革后的伸延,其特色是现代哲学观念与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美的历程》是对中国数 千年的文学艺术所作的鸟瞰式的宏观美学把握,提出了诸如“龙飞凤舞”“狞厉的美”“儒 道互补”楚汉浪漫主义、“人(文)的觉醒”、佛像雕塑、山水绘画三品类等等重要观念,发 前人之所未发。《华夏美学》则从传统理论出发,比前书更为深入地谈论了华夏文化强调理 欲交融的非酒神型特征。此两书构成作者中国美学史的内外(艺术史)篇。《美学四讲》是作 者美学思想的系统论者,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等话语,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的 人化”观,构建起作者作人的人类学本体论哲学,回应了国外各派哲学美学思想。“三书” 旁征博引,见解独到,引导读者步入金碧辉煌的美学殿堂。��
  • 中国美术史教程

    作者:薄松年等

    《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的最早雏形是薄松年、陈少年 张同霞教授合写的《中国美术史纲要》,曾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内部印行,在美术教育界影响较大。后来由薄松年执笔修订,除扩充了绘画和雕塑的许多内容外,又新增加了书法和工艺美术部类,并于2000年正式出版。此次增订,基本的结构体例不变,主要增加了新近发现的美术遗迹内容,调整和充实了部分重点章节和全书的例图。全书共分九个教学单元,其中,史前至隋唐时期美术五个单元由林通雁执笔;五代两宋至明清时期美术共四个单元由薄松年执笔并负责终审全书。《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体例完备,内容宏富,重点突出,立论精要,是目前大学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一部很有专业特点和影响的教材。为方便广大美术院校师生的学习和阅读,近700幅图随文配插,文中生僻字词注音,并且在每个教学单元后附有大量的复习思考题。《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的主编和主要编著者都长期在高等美术院校从事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和研究,治学严谨,经验丰富,书中的绝大多数篇章直接反映了他们的教学特色和研究成果。《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自初版以来,已被许多高等美术院校选定为大学中国美术史课程教材,并为广大美术和文博工作者在专业学习中使用。
  • 滕固美术史论著三种

    作者:滕固

    滕固是一位颇具成就的美术理论家,本书收录的《中国美术小史》、《唐宋绘画史》是其代表作。而《唐宋画论:一次尝试性的史学考察》则是其就读于德国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Friedrich-Wilhelm)哲学系所撰写的博士论文,是以“风格论”的方式来全面解读中国唐宋时期画论的作品。本书选取了滕固这三篇代表作,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成果。
  • 礼仪中的美术

    作者:巫鸿

    本书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学界中,这些文章对近年中国古代美术的研究已产生重要影响。本书是国内首次对巫鸿教授学术成果的系统介绍。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史前至先秦美术、汉代美术、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及古代美术沿革。书后附有访谈录、论文出处。书中插配古代美术品照片、拓片、线图,地图等图像600余帧。
  • 美术史的形状

    作者:范景中(编)

    上册 序言 瓦萨里 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名人传 贝洛里 现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 德皮勒 绘画的基本原理 温克尔曼 古代美术史 歌德 论德意志建筑 布克哈特 历史的沉思 莫雷利 意大利画家 沃尔夫林 意大利的古典凯旋门 维克霍夫 论艺术普遍进化的历史一致性 李格尔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 普列汉诺夫 从社会学观点论18世纪法国戏剧文学和法国绘画 旋洛塞尔 论美术史编纂史中的哥特式 瓦尔堡 费拉拉的斯基法诺亚宫中的意大利艺术和国际星相学 德沃夏克 埃尔·格列柯和手法主义 弗莱 视觉与赋形 附录 戴恩斯 哥特式概念 贡布里希 阿比·瓦尔堡:他的目的和方法 注释 下册 序言 第一章 作品研究与查阅文献 第二章 1 美术书目的历史 2 美术词典的历史 3 美术品目录的类型和简史 4 美术期刊 5 美术史丛书 第三章 图像志书籍的历史 第四章 1 美术史学史书目 2 文艺复兴美术研究书目 3 美术史家及其代表作书目 第五章 瓦尔堡图书馆:古典文化艺术的记忆者 附录 美术文献 瓦尔堡图书馆的历史 美术书籍的艰难诞生
  • 中国绘画史

    作者:内藤湖南

    《中国绘画史》是日本中国学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先生关于中国绘画史的论述集成,译自《内藤湖南全集》第十三卷(筑摩书房,1973年),其中《中国绘画史讲座》部分涉及汉至明前期的绘画,是他在京都帝国大学讲演的笔记,其他散论包括元末四大家、清朝绘画史等方面内容。
  • 加德纳世界艺术史

    作者:[美] 弗雷德·S. 克莱纳,[美] 理

    本书遵循加德纳以“世界”的框架,”全景“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同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该书力图打破传统的西上方中心论的偏狭观,扩展了亚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艺术的篇幅,全书体现出权重副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
  • 艺术哲学

    作者:H·丹纳

    这本书是最初由其1866年到1869年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编辑而成,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三部分,也被原出版者称为第二辑的艺术哲学。第一辑主要阐述“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和“艺术中的理想”等基础理论。相比较而言,第二辑更结合实际,更实用,对于我们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艺术的起源之一的希腊雕塑更有指导性。
  • 陶渊明影像

    作者:袁行霈

    本书第一次将历代有关陶渊明的绘画作品汇集一处(有些图片首次公布),对每一副作品,不仅进行艺术的点评,更重要的是分析创作者的心态,以及从中反映出的时代特征、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这种研究方法,成为艺术史与文学史交叉研究之典范。 全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典雅大方。
  •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作者:[美] 姜斐德

    在整个中华帝国的历史中,学者型官员总是肩负着批判政府政策和举措的责任,即使这种批判会遭到震怒的皇帝或那些政府首脑的处罚时也不例外。处罚的形式从贬官直到处死,甚至连他们的亲属也会受到牵连。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官员采取了主动删改自己的文章或者保持沉默的办法。而另外一些官员则将他们的想法寄托于诗歌。在11世纪,中华帝国正值宋朝,一些学者转而利用绘画这一文雅而又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政治的异议。 通过考察文学的象征含义、绘画的标题、同时代的题词以及历史背景,姜斐德教授指出某些画作传达出强烈的政治意见。这种寓意,在一些画作中表现得相对清晰,而在另一些画作中则被特意隐藏,只有那些具有广博学识,特别是了解诗歌以及其传达不同政见和批判意见的模式的人,才能够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除了在画作中附题诗歌外,一些学者在构造他们画作的时候还仿效了诗歌创作的惯例,这就更加强化了文本图像的联系。 姜斐德教授认为,表面上无关世务的画作中所隐含的寓意是士大夫阶层越来越重视绘画的一个重要因素。绘画的关联体系作为一项功能,使得学者可以在避免打击的情况下表达他们的异议,而这正为艺术的活力和长久发展作出了贡献。
  • 南画十六观

    作者:朱良志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一个至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书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突显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 本书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问题。十六位画家,就是十六个观照点,合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的总体表述。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 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

    作者:[奥] 马克思·德沃夏克,Max Dvo

    目录译者前言 第一章地下墓窟绘画——基督教美术的开端 第二章雄高尔与尼德兰美术 第三章丢勒的《启示录》 第四章论尼德兰罗马主义的历史前提 第五章老勃鲁盖尔 第六章论埃尔·格列柯与手法主义 索引
  • 西方美术简史

    作者:房龙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1903年开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早年混迹社会,作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等等。这位体重两百磅,粗壮结实的荷兰裔美国人于1921个出版了《人类的故事》一书,从此饮誉世界。一生中出版了30余种书籍,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易懂,俏皮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部都复述了一遍。他的绝大部分著作均是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历经近一个世纪仍不失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房龙本人更是多才多艺,他精通10种文字,善拉小提琴,他不为自己的绝大多数著作配画了许多稚拙可爱的插图。
  • 意图的模式

    作者:[英]巴克森德尔

    这是英国批评家巴克森德尔的一部在艺术史界影响重大的著作。它主要讨论图画的历史说明,通过分析毕加索的《卡恩韦勒肖像》、夏尔丹的《饮茶的妇女》、皮耶罗・德拉・弗郎切斯卡的《基督受洗》这样的图画,关注了历史的对象、意图性的视觉旨趣、图画和思想、真实性与其他文化这样范畴的问题。
  • 欧洲近代绘画大师

    作者:利奥奈洛・文图里

    《欧洲近代绘画大师》从二十世纪人的“鸟瞰”角度,讲述了戈雅、安格尔、柯罗、马奈、雷诺阿、塞尚、高更、凡高等十九位大师的历史,把画家的经历与历史条件、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逐一评论画家的创作历程和代表性作品,揭示每一位画家创作的思想和热情,客观地反映了作品当时所引起的褒贬,仿佛绘制了一幅十九世纪重大艺术现象的“全景图”。作者渊博的美术史知识和丰富的艺术鉴赏经验,使本书成为一部融学术性、知识性、鉴赏性于一体的绘画史读物。书中所附五百余幅绘画作品,大多为作者所录,此次出版作了少许增补,并易以彩图,使之更富鉴藏价值。
  • 康定斯基

    作者:李惟妙

    《康定斯基》内容简介: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早年学习法律,喜欢绘画,直到观看了莫奈的《干草堆》后才毅然放弃前途光明的法律工作,专事绘画。他先从学于著名画家,之后逐渐受到新艺术风气的影响,开始了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康定斯基》首先从“出生和成长”、“慕尼黑寻梦”、“青骑士”的诞生”、“包豪斯的探索”和“巴黎最后的岁月”等几个阶段记录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然后按“写实风景时期”、“野兽主义时期”、“戏剧性时期”、“圆形时期”、“综合时期”等九个阶段分析了他的艺术特色,全面展现了他作为抽象派先驱的重要作用及他的艺术作品的伟大价值。
  • 黄泉下的美术

    作者:[美] 巫鸿

    20世纪,大量考古发掘为我们了解历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很少有其他文明像中国人一样,在五六千年的时间里,如此持久而专注地着迷于墓葬:设计地下空间、表现生死观念、搜集珍宝器物、布置画面图像……以至于人们习惯于将墓葬看作是埋藏宝藏的地方。不过,这样的心理暗示也局限了我们对墓葬的深入认知。当我们单独讨论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青铜器、画像砖石等等时,它们作为一个墓葬的整体性意义便也弥散掉了。而本书正是巫鸿长期思考中国古代墓葬艺术传统的一个总结,他从空间性、物质性、时间性三个比较观念性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墓葬艺术从史前一直到宋辽金这漫长时段中的历史变迁,也具体呈现了他尝试建立的一套系统的处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理论方法,从而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古人对于“生”与“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实践,对读者多有启发,对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作者:蒋勋

    序 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很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 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却绝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他们也了解到,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心愿,多年来我不敢实现,是因为有着主观和客观的许多障碍。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始终也没有干净地摆脱“学者”的陶醉罢。下过几次笔,吊书袋子、卖弄考证、炫耀专业知识的毛病,不觉就要流露出来。我知道,我还没有资格写一本单纯教导学生们爱美之心的书。 我因此要特别感谢卓刘庆弟女士,没有她一清如水的对孩子的未来近于梦想的爱,我想,这本书我还是迟迟不敢下笔。 因为她的鼓励,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可以摆脱学者的卖弄,如何摆脱知识专家的炫耀之心,单纯地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下一代还有福分继承吗? 我想反复叮咛,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因为那永不停止的对美的信仰,才是年轻一代真正应该读的“中国美术史”啊! 这本书写作期间,为了了解年轻一代的阅读能力或思考范围,我不断以我的干女儿姚若洁做对象,作为我叙述的对象参考,她是这本书的“顾问”。 我相信,这本书尚有许多不完备之处,但是,我高兴自己在“美”和“年轻人”间找到了一种自在,使我重有了观看一切美丽事物的单纯之心。 写到最后,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美”的面前,使你们聆听“美”的言语,使你们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流连、低回,使你们在此后可能辛苦艰困,也可能丰富灿烂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无论在如何的处境,不能放弃了对美的信仰。 这本书因为两个都有孩子之心的好友而完成,因此这本书也应当属于她们——卓刘庆弟及姚若洁,以及更多的青年朋友,谢谢。 —— 这是一部图录式的中国美术史。全书以扼要、生动的文字,240多幅彩图,分15个部份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美术发展历程。本书没有艰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学究式的资料考证;完全以一般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范围来编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 本书的编排周密、详细,文笔简洁生动,评论中肯,时有不同凡响之语,许多简明的结论闪耀着真知灼见。这是一本给人才智的、能引起大众阅读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艺术史著作。全书共分十数个章节,以朝代为主线,连接各种流派、每位画家书的重要作品,最终形成一部简洁而又有血有肉的中国艺术史。全书插图300余幅,占内页版式的一半以上,所选作品皆为中国历代名画中的精品,并全部彩印,图文交相辉映,可称得上是精彩照人。读者不妨“请读片断”一试。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书中主要内容有绘画的开始、象形文字、彩陶、半坡出土的彩陶、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直线和曲线、线条、涂面和留白、黑陶、刻、印、拓、商周、铜器、动物画、想像力的发挥、人物画、春秋战国、帛画、写实肖像画、帛画、写实和想像的结合等。 —— 台湾学者蒋勋所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他试图用最简约的篇幅、最概括的手法和最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其发展脉络。全书搜罗了大量的中国画家的经典之作,作为他的文字的补充。这部《中国美术史》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这种尝试和开拓精神是值得赞赏的。(陈诏《域外读书生活杂记》) —— 蒋勋在台湾教授中外美术史,所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影响很大。他善于举重若轻地将艺术历史浅显讲出,并将艺术人物、事件和作品与政治人文社会的历史相勾连,立体地写出其内在血脉关系,同时轻轻地点缀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轶事。(宋文京《诗意的缺失》) —— 一提到美术,更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达芬奇、是梵高,而对我们自己的美术史却知之甚少,这本书正是写给所有华人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的。让我们在长者的带领下,来到‘美’的面前,聆听‘美’的言语,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留连、低徊。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香港商报) —— 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著,三联书店出版,定价95元),是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本书作者就是“单纯的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扬子晚报》)
  • 中世纪的衰落

    作者:[荷兰]约翰·赫伊津哈

    《中世纪的衰落》研究的是十四、十五世纪的历史,研究的是中世纪文明的结束阶段。作者正是本着上述观点,试图真正理解凡·艾克兄弟及其所处时代,亦即试图从它与当时时代生活的联系中来理解。而现实已经证实,那个时代文明的种种形式中所共有的一点,就是它们均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更甚于它们与正孕育的未来的联系。因此,那个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单对艺术家用如此,对神学家、诗人、史学家、君王和政治家也是如此,都应被当作是对过去的完善与终结,而非新文化的前奏。
  •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作者:蒋勋

    《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2003年由台湾东华书局出版,当年即问鼎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是蒋勋先生继《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之后,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 2004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2010年增补改版,补充印象派以后至20世纪部分,并定名为《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关于西方,中国曾用相对模糊的“西洋”指称欧洲,特别是西欧。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影响越来越大,越洋跨国全球传播,成为与东方文明并峙的西方文明。 蒋勋先生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从史前数万年前到20世纪终结,从北非、西亚到地中海世界,再到整个欧美;全面囊括。 全书共18个章节。作者从一把史前的燧石手斧头开讲,围绕地中海世界这西方美术数千年历史的血脉初源,这自上古时代开始,就彼此交互影响,传承密切的文明核心区开讲。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光辉的印象派,直到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数千年艺林的往事,数百件旷世杰作,蒋勋先生一一娓娓道来。读者一卷在手,对西方艺术史,大家杰作,流派变迁,艺术形式变化,都将有非常形象直观的了解。 此次增订,更换和补充了大量图片,近300幅精美珍贵图片,给了古往今来西方美术大师流誉千古不朽之作最精美和最逼真的呈现,加上蒋勋先生的珠玉文字,文图交映,将给读者一次阅读和欣赏的美的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