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學

  • 美的曙光

    作者:蔣勳

    人類的手是一切美的起點,在曙光照耀下,一雙雙的手開始了雕刻、摶揉、編織,開始了切、磋、琢、磨...... 讀藝術史,我喜歡上古的一段,喜歡那初露曙光時,初民單純的創造。單純,卻是一切的開始。 文明——所有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和經驗,背後的動力在於生存,也奠基於對更美好生活的期望,以及勇敢的創發。 美是甚麼?美是當我們隔著玻璃櫃,忍不住對數千年前先人所創造的事物發出讚歎! 美是甚麼?美是當我們意識到:在時間之河裡,我們想把自己完成的事物做得不一樣! 美是無目的性的快樂,有意義的創造。 當「美學經濟」、「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主流之時,《美的曙光》為我們整理出人類在創發文明和美的時刻,是多麼歡喜、多麼雀躍、多麼的不凡! 美學大師蔣勳的著作,加上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和金蝶獎設計大獎得主王志弘的全書設計,讓我們重回美的根源,讓《美的曙光》帶領我們,回到最初的感動...... 目錄 自序 第一講、創世紀——藝術的誕生 回到文字以前∕「人」「獸」之別∕脊椎直立的意義∕空出雙手開∕Chaos,世紀最初的渾沌∕從「野合」到「婚配」∕盤古開天地∕真正的不朽∕大洪水曾是共同的記憶 第二講、石破天驚 ——舊石器時代 人類在曠野的卑微、無助∕人對動物的崇拜∕創造他所感覺的高貴、崇高∕人類不斷超越,最後變成動物的主宰∕只活在神話中的龍與鳳∕當人類希望恢復動物野性時 ∕感覺一種「概念」∕人類的進步,從編織開始∕纏足與田徑場 第三講、形狀的發現與工具利用 當雙手變得「萬能」∕人類懂得創造工具了∕思索、記錄到整理 ∕從「矛」到「髮簪」∕鋒從磨礪出∕極簡風潮釋放的美∕嚮往圓潤之「美」∕從實用到無用∕因脆弱對堅實的想望∕經久不衰的器物∕淬鍊與否分出了陶瓷 第四講、新石器時代與土陶製作 安全感的來臨∕玩泥巴是檢驗手指進步的方法∕讓手保有感覺∕仰韶文化時代的手拉胚∕手的進步,須要記憶經驗∕人類的手,因進步而退化∕蒙恬造筆之前∕千萬年前的象徵藝術與抽象藝術 第五講、安土敦乎仁——農業定居與陶器製作 土地是人類安全感的來源∕從遷徙到定居∕手工編織的情感∕讚頌土裡土氣∕消逝的島嶼記憶∕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陶瓷中國∕清明時節雨紛紛∕天人合一所得到的智慧 第六講、河流與文明 西區老台北∕巴黎的零座標∕Croissan ——肥沃月彎∕愛美,因耐心而生∕航行在埃及古文明之中∕生之河流與死之河流∕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善待這位母親 第七講、埃及金字塔 - 對抗死亡 今昔埃及∕埃及、中國兩大古文明的宿命∕埃及古文明之鑰∕克麗奧派特拉(Cleopatra)——因她還原了埃及文明∕拿破崙喚醒沈寂已久的埃及之謎∕神祕的吉薩金字塔∕上帝遺留的指紋∕金字塔——翻過來的舟∕埃及古文明的縮影∕無法解釋的埃及古文明之謎∕殊途同歸的絕對與綿延 第八講、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河流哺育城市∕世界文化的起源?∕黃沙漫漫中的巴比倫∕民主與帝制∕河流與帝國∕威武的飛獅與可愛的石獅子∕巴比倫的占星術影響了全世界∕文明的起源之謎?∕宇宙循環的心得∕嚴格:貫徹天上人間的態度 第九講、黃河半坡、仰韶、馬家窯文化 被掠奪的文化∕古代文化的探索之門∕從穴居到構木為巢∕文字能力晚於繪畫能力∕一脈相承的吃魚文化∕古文明與現代之間∕多產的馬家窯∕「美」,就是「秩序」∕藝術品是手跟腦的思維,達到的極致表現 第十講、長江流域良渚文化,蒙古紅山文化 先民的蛛絲馬跡∕死亡,復活的希望∕豐潤的女體之美∕被改寫的歷史∕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南方——最優雅、細膩的文明∕複雜多樣的遺址特色∕千年,不過一剎那 第十一講、上古人像造型比較——埃及、印度、中國、希臘 古遺址——小國寡民的悠閒生活∕如蓮花般開落的埃及王朝∕期待永恆的肉體之美∕以最謹慎的姿態等待復活∕穩定嚴肅的沉重之美∕嫵媚的流動之美∕兩個美麗極端∕嬉皮與大麻文化的發源∕在動作間歌頌和諧 第十二講、青銅時代——夏二里頭文化人類的價值,因思想而存在∕從咿呀學語到美感形成∕人類文明的曙光∕青銅——成就人間典範∕製作青銅器物的皇家祕方∕技藝的巔峰∕鼎——安和樂利的象徵∕問鼎中原——古代的政黨輪替 第十三講、文字時代的來臨:歷史曙光 如火烈烈的燦爛王朝∕家天下世代的來臨∕中國的醒酒瓶∕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何許人也?∕散氏盤,古代的停戰契約∕文字,是自我意識的符號∕甲骨文重現了商朝,那段被遺忘的時光 第十四講、美是心靈的覺醒 美,是心靈的愉悅∕夕陽——綻放生命中最燦美的笑容∕喜怒不形於色的東方哲學∕輕狂少年,冷漠長大∕美轉圜了人間紛擾∕沒有目的的快樂∕當感官的主人,而不是感官的奴隸∕走在鋼索上的人
  • Beauty

    作者:Roger Scruton

    Beauty can be consoling, disturbing, sacred, profane; it can be exhilarating, appealing, inspiring, chilling. It can affect us in an unlimited variety of ways. Yet it is never viewed with indifference. In this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the renowned philosopher Roger Scruton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beauty, asking what makes an object - either in art, in nature, or the human form - beautiful, and examining how we can compare differing judgements of beauty when it is evident all around us that our tastes vary so widely. Is there a right judgement to be made about beauty? Is it right to say there is more beauty in a classical temple than a concrete office block, more in a Rembrandt than in last year's Turner Prize winner? Forthright and thought-provoking, and as accessible as it is intellectually rigorous, this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beauty draws conclusions that some may find controversial, but, as Scruton shows, help us to find greater sense of meaning in the beautiful objects that fill our lives.
  • 中国美学史

    作者:李泽厚,刘纲纪

    本书分绪论、先秦、两汉三个部分。依据人的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根源这一基本观点,论述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线索,确立中国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认为在禅宗诞生之前,中国美学以儒、道、楚骚美学思想为三大主干。
  • 美学原理

    作者:叶朗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讲述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教科书,同时也是一本研究美学理论核心区的前沿课题的学术著作。这本书是作者将近五十年的美学研究成果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力图融会中西美学的精华,回应21世纪时代的呼唤,最后归结到提升人生境界。作者在书中注重视野的开阔,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原创性,同时又注重材料的丰富和趣味性,追求文字的清晰、简洁和诗意。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大学生和文化界、艺术界、教育界朋友们的读物,同时也适合作为各行各业对美学有兴趣的朋友们的读物。读这本书可以获得理论的提升,人生的启示,同时又可以获得情趣的熏陶,审美的享受。
  • 美的覺醒

    作者:蔣勳

    「美的覺醒」演講活動 主 講 人:蔣勳老師 講  題: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 活動日期:2007年1月13日(六) 14:00-16:45 地  點:中油大樓國光會議廳(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 凡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會員免費參加!!(請至遠流博識網報名或洽遠流出版-讀者服務部TEL:23926899轉899)序 廣播是一個有趣的工作。我坐在播音室裡,一個人,聽到自己的聲音在安靜的空氣裡震盪。我很享受這樣的感覺,我很珍惜這樣孤獨的時刻。完全孤獨地與自己的相處。 聲音像潮汐,一波一波,或輕或重,或低沉或飛揚,在空氣裡蕩漾。我好像「看」得見我的聲音,是一種波浪的起伏迴旋。我「看」著我的聲音,像潮汐漲退,包圍著我自己。聲音變成一種安靜的獨白。 也許,有人認為聲音是用來與他人溝通的工具,可是在播音室裡,我覺得聲音首先是自己與自己的獨白。沒有充足的獨白,「溝通」也許只是虛假的來往。我們有太多「call in」「call out」,但是,我們缺乏與自己聲音的對話。沒有聽到自己聲音的迴盪,沒有真實的獨白,太多「call in」「call out」,人其實是最寂寞而空虛的。我聽到了自己的聲音,我「看」到了自己的聲音。 好像月光下粼粼的水的波紋,一圈一圈,緩緩在空氣中盪開。我想用線條勾繪下這舒緩的波紋,像孟克(E.Munch)在「吶喊」畫裡記錄下聲音的波浪。但是聲音的波不只是線條,聲音像一種光,在空氣裡飄飛。 聲音像一種煙,比風還輕的煙,我想用手去承接這煙的重量,一縷一縷,一絲ㄧ絲,我閉著眼睛,感覺煙從指隙間流過,如此柔軟,如此細緻。聲音可以用手去觸摸嗎? 我不經意聽到電視裡一個政客的叫囂,忽然覺得胸口被尖銳的玻璃刺傷,一陣劇痛。聲音可以是母親的手,如此溫暖寬厚;聲音也可以是最銳利的狼牙,殘酷噬咬人最柔軟的心靈。聲音或...MORE>>目錄 自序 尋索美,感覺美 說不清楚的美? 美學的來源 知識不等同感受 解脫知識的負擔 味覺之美 萌芽較早的感官世界 羊大為美? 五種味覺反應 品酒師的考驗 遠離動物的層次 聽覺之美 聽覺的感動力量 找回純粹與美 身體是最美的樂器 沉澱噪音,昇華心靈 自我節制 渴望的象徵 嗅覺之美 一種奇特的提醒 利用嗅覺做判斷 美,是一種智慧 重新儲存美好記憶 不妥協的梅花 智慧從領悟得來 視覺之美 文字語言一無是處 見證生命的存在痕跡 變成文化,形成歷史 看不見的競爭力 辨識形狀 三種造形的母型 觸覺之美 最強的渴望 沉睡的感官重新甦醒 勝過千言萬語 身心中的五感平衡 生命華美地綻放 愈分享,擁有愈多 無目的才會快樂 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 美:無所不在 莊子哲學 來到美的現場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朵花 真正的平等
  • 醜的歷史

    作者:安伯托‧艾可

    繼讓全球驚艷的《美的歷史》之後,博學大師安柏托‧艾可寫出「醜」,而且他親自保證,一定比「美」更精采。 每個世紀,哲學家和藝術家都提出「美」的定義,藉他們述作之助,我們能夠建構一部審美觀念史。「醜」則異於是。大多時候,醜被界定為美的相反,但幾乎不曾有誰針對醜寫一部專論,醜淪落為邊緣作品順帶一提的東西。因此,美的歷史可以援引範圍很廣的理論文獻(我們由此推出一個特定時代的品味),醜的歷史則必須在關於人或事物的視覺、文字刻畫裡窮搜資料。不過,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還是有些共同特徵。首先,我們只能假定一般人的品味在某些方面和他們同時代的藝術家相同。設使一位來自外太空的訪客走進一所當代藝術的畫廊,又設使他看見畢卡索畫的女子臉孔,並且聽到其他觀賞者形容其為「美麗」,他可能誤以為,在日常生活裡,我們這時代的人認為畢卡索畫的那些女子臉孔美麗,秀色可餐。 但是,這位訪客看一場時裝秀或環球小姐選美,目睹那裡讚美其他類型的美,可能就要修正他的見解。很不幸,我們回顧久遠以前的時代,無法做到這一點,無論談美還是談醜,我們都無此參考,因為那些時代留給我們的只有藝術品。 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另外一項共同特徵是,我們討論這兩種價值的故事,勢須局限於西方文明。在上古文明和所謂原始民族方面,我們有出土藝術品,但我們沒有理論文字來告訴我這些藝術品本來的用意是要引起審美的喜悅、對神聖事物的畏怖,還是歡欣。
  • 无言之美

    作者:朱光潜

    《无言之美》选取了朱先生围绕这些问题所写的一些短文,分“星光”、“化境”、“妙悟”和“生趣”四编,配以美图,展现了美学大师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人生等基本问题。
  • 美的歷史

    作者:安伯托·艾可

    以《玫瑰的名字》、《傅科擺》小說聞名國際的義大利小說家安伯托艾可編著的第一部圖文書,新書觀點眾所矚目! 榮獲亞馬遜網站五顆星評價★★★★★! 安伯托艾可不僅在國內也在國際社會有相當的盛名。本書將歷史脈絡一路走來對眼睛所及之事物的看法呈現,它不僅是一部藝術的歷史或美學史,而是作者融合兩者?美的概念所下的定義,涵括的範圍自古典到現代。書中論及的美包含繪畫、雕刻、建築、電影、攝影、裝置藝術以及小說、詩等領域廣泛,以使廣大的讀者都能信服。 在這部極度精美、份量十足的圖文作品中,艾可提供多層次的路徑,包括流動的文字記敘、繪畫以及雕刻的豐富的例證,另也將每個時代的作家、哲學家所摘選以及比較的說明內容收錄其中。對讀者而言,此書猶如一部想了解美的概念的真正的指引地圖,藉著作者靈活的筆調,使讀者進入一趟精采的旅行。 書中圖文並茂,旁徵博引,並穿插許多華麗精采的圖片。而艾可的符碼語言亦是台灣藝文讀者首次進入其解/結構的窗口。
  • 流白

    作者:叶锦添

    叶锦添――永远不变的造型,黑与白的衬衫,一顶棒球帽,脸上挂着腼腆的笑颜,却总是在出人意料的状态下,展现他无穷的创意,令人叹服于他脑海内所承载的多样化能量。 叶锦添的生命风采独特出众,从电影的美术设计、造型设计,伸展至电视、舞台剧的创作,每次都有惊艳的演出。尤其,2001年因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英国演艺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项等,更将他的创作舞台推向国际。 叶锦添的艺术美学在影视戏剧领域的表现淋漓尽致,新近又参与古装电视剧《橘子红了》,时装设计“女红坊”系列,以及今年“时代的容颜”发表会与回顾展的亮丽成绩,再度掀起“叶锦添话题”。不仅如此,近年来,他更将触角扩及文学创作,如《不确定时间》、《繁花》与接下来一系列的小说计划,展现出他多面向的才华。 《流白》(FLOATING),更是叶锦添多年来旅行世界各地,透过摄影镜头“观照自我”的影像记录。他用精练的文字,节奏强烈的影像,表达出对生活的感动,对城市的记忆,以及对芸芸众生的想念。 《流白》(FLOATING)为叶锦添的艺术美学再创高峰。
  • 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作者:李泽厚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据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含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本次出版的修订插图本,是作者李泽厚先生在《美学三书》的基础上,对全书文字作了最新订正。全书插图的选配侧重中西比较,以凸显华夏美学的非酒神型特征,与《美的历程》《美学四讲》修订插图本共同构筑了一片完整统一而丰富多彩的美学园地。 华夏美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美学;它的悠久历史根源在于非酒神型的礼乐传统之中,它的一些基本观点、范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早已蕴涵在这个传统根源里。从而,如何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等的关系,如何理解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成为华夏美学的重心所在。
  •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作者:[联邦德国]H.R.姚斯 [美]R.C.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尧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 姚斯指出,美学实践应包括文学的生产、文学的流通、文学的接受三个方面。 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存在。读者的接受活动受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作品范围规定,因而不能随心所欲。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对话关系。当一部作品出现时,就产生了期待水平,即期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读者的期待建立起一个参照条,读者的经验依此与作者的经验相交往。 期待水平既受文学体裁决定,又受读者以前读过的这一类作品的经验决定。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与读者的期待水平不一致,产生审美距离。分析期待水平和实际的审美感受经验,还可以了解过去的艺术标准。接受者有3种类型:一般读者、批评家、作家。此外,文学史家也是读者,文学史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任何作品都在解决以前作品遗留下来的道德、社会、形式方面的问题,同时又提出新的问题,成为后面作品的起点。文学的社会功能是通过阅读和流通培养读者对世界的认识,改变读者的社会态度。 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中产生和发挥功用,是美学实践的中介。
  • 谈美 文艺心理学

    作者:朱光潜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本书稿收录了朱光潜先生的两部美学方面的代表作《谈美》和《文艺心理学》。
  • 漢字書法之美

    作者:蔣勳

    五千多年前,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 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 給小朋友一堂走出戶外的書法課吧!看看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打開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 給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禮吧!匾額對聯、招牌標誌、舞蹈繪畫,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勳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 简体中文版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身體美學: 讓你的身心永遠從容自得

    作者:蔣勳

    就開始學習將愛自己的身體,當做每天的功課吧!體會到呼吸、體會到心跳、體會到我們的身體其實是上天賜給的最大禮物。 從《天地有大美》的發掘食衣住行之美,到《美的覺醒》中鼓勵五感平衡,蔣勳--這位生活美學導師這一次關注到現代人身體的荒涼,決定從「身體美學」觀點切入,帶領大家肉身覺醒,循序整理出對己身的思考與實踐。從學會找到自己的重心、體察呼吸等細節開始,為身體找到基本的節奏與平衡;學習如何以牽手、擁抱等身體語言來向他人傳遞溫情與關心;也嘗試融合勞動與運動,將身體美學回歸於自然美學,使肉體與精神臻於和諧,身心像一棵大樹般茂盛又健康。 「你至少要先做你自己的朋友。」--蔣勳 本書目錄 我身體的覺醒--序《身體美學》 肉身覺醒--關於人體美學的思維 從身體美學到心靈美學 做身體的功課 拿掉面具,回來做自己 以健身解放身體 與身體私密相處 作怪,是美嗎? 高度節制的紀律美 律動之中產生美感 身心從容自得 呼吸與重心 找到平衡就是美 「氣」的流動 從心靈領悟呼吸 東西融合,身心最美 收放皆自如 尋找身體與生命的重心 與神溝通的旋轉舞蹈 重心帶來穩定力量 牽手與擁抱 珍愛己身 以牽手傳情達意 掌心相對的喜悅 書法溫情 擁抱:一切愛的起點 傳遞體溫給荒涼之身 法式見面禮節 身體對身體的祝福 摔跤與行走美學 學步的記憶 父母反應不要誇張 站立是人類尊嚴的表徵 做好摔跤的功課 從行走猜測個性 被過濾掉人性的工作 走路是基本功 按步就班,從容行事 追求身、心、靈的平衡 身體應與精神合一 城市活動空間減少 勞動運動兼顧 回歸到大自然中 舞蹈是美的極致 耕耘身體 水平美與垂直美 開發不同的身體經驗 肉體美結合精神美 行為舉止蘊涵文化因素 解放的身體美學 打掃「精神之屋」 回歸生活面 做自己的第一名 不和他人比較 發展自己到最高峰 殘障朋友的自畫像 奇妙的禮物 人生像一條長河 枯木逢春之美 轉換生命速度 生命圓滿而平衡
  • 美的滥用

    作者:[美]阿瑟·丹托

    《美的滥用》试图解释美是如何地以及为什么不再是艺术家的核心关注点——它也试图重新定义我们与艺术的关系,因为艺术并不是审美地向我们呈示。当然,除了美,还存在着更广泛的美学特性——但是美是唯一同时具有价值的美学特性。 丹托告诉我们,美的经验对艺术而言可以是有选择的,对生活而言,却是必需的。而这正是一本必需的书。
  • 生活十講

    作者:蔣勳

    所謂「生活十講」,其實就是「生活教育十講」,內容從新價值的建立,到認識自我,再到心靈生活的滋養要件,比如信仰、愛情、倫理、創造力,以及一個圓滿的社會為何不能缺少神話與文學。 這是一個富裕的時代,商業的富裕提供了物質上的滿足,我們很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一雙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個人,拿錢就可以買到了。可是中間有一個東西,在容易購買、容易販賣的過程中,遺失掉了,這個遺失的部分恐怕就是台灣目前最大的難題。 小時候,我們會為了一本同班同學忘掉的筆記本,翻山越嶺渡過淡水河送去他家,那時候淡水河橋很少,我要繞很遠的路,從延平北路、迪化街,一直走到今天的大橋那一帶,然後走過大橋到三重,到同學家,現在那個記憶很深……我的意思是說,「難」絕對是生命中幸福的開始,「容易」絕不是該慶幸的事。 我們應該是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讓他在裡面自然的薰陶。而這些,是不能考試的。有自信的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滿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讚歎,但他回過頭來還是很安分的做自己。 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在佛教經典中說「行深般若般羅蜜」,「行深」這兩個字就是強調實踐。單單成為一種知識沒有意義,反而會成為沉重的包衭,甚至是一種「知障」,因為有知識就會賣弄,會被知識牽絆,反而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當中,很自然的就會有信仰,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
  • 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

    作者:易中天

    这是一本讲美学的书。美学可以用各种方法讲。本书所用,为“破门而入法”。破,就是批判,也就是清算或清理。这就要围绕问题讲历史,或历史地讲问题,故本书又名《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历史讲完了,问题搞清了,结论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了出来。这就叫“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至于使用“讲演体”成文,无他,教书匠习性使然故也。
  • 天地有大美

    作者:蔣勳

    《天地有大美》是美學大師蔣勳首部生活美學力作,集結了蔣勳2004年在IC之音主持的「美的沉思--蔣勳時間」(榮獲2005年第40屆廣播金鐘獎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節目中所主講的生活美學講稿,鼓勵大眾從生活細微面出發,將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層次,而能過一個有質感、有品味的生活。 在《天地有大美》中,蔣勳公開自己力行生活美學的體驗與心得,讓大眾明瞭美感訓練並不難,美感生活並不貴、不遠。他希望忙亂步調下的現代人,可從本書中習得如何放緩生活步調、舒緩生活壓力,從最平易的生活面來伸展感知的觸角,尋得心靈釋放和寧靜。 本書部分照片於蔣勳住所實地拍攝,以蔣勳收藏的美好生活器物為主,表達生活美感處處皆可花心思呈現之意,與讀者共享他的居家美學。 ■本書目錄 【食】 認識美的重要開始:吃 口中的滋味 · 美好的記憶 酸甜苦辣的豐美人生 料理一道生命的菜餚 【衣】 身體與服裝 創出獨特的服裝美學 珍惜美好物質 【住】 把「房子」變成「家」 居住美學與人文品味 保存小鎮文化 【行】 合乎美學規則的「移動」 快感≠美感 快與慢平衡的生命
  •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作者:蔣勳

    「如果我們的生活被塞滿了,我們還能有空間給美嗎?如果我們的心靈沒有空間,美要如何進來呢?」作者向青年藝術家傳達的是,使一個人走向藝術的,不是嚴肅的訓話,而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 作者並不是教讀者具體的寫詩、畫畫、作曲、舞蹈的技巧,也不是教導一切與藝術有關的形式,本書所重視的是「感官」,是打開視覺、開啟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色彩;是在做為藝術家之前,先為自己準備了豐富的人的感覺。
  •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作者:胡经之

    《中国古典美学从编》内容简介:由我主编的《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三卷,原本乃为北京大学的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所准备的入门导读参考资料。没有料到,此书在二十年前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却受到了许多中国古典艺术和文学的爱好者的青睐。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不时有人来函,希望此书能够重印。 不久前,我江苏老家的凤凰出版社总编辑姜小青亲笔来函相约,希望重版此书,将三卷合成一卷,精装出版,并要我为此书写一重版序言。我当然期盼,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会有更多人仍能承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扬光大。此书若能引起更多人对中国古典美学发生兴趣,起到引导入门,再进而去钻研古典原著的作用,我将感到十分欣慰,因而欣然受命,信笔写来,说明编撰初衷。 当初,我纯粹是为了教学需要,想为北大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些初步的资料,概略地展示一下中国古典美学有什么精粹之处,以便引导他们登堂入室,进而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建立研究生学位制。当时北大中文系的老主任杨晦教授,招收了第一届文艺学硕士生,董学文、曾镇南、杨星映、郭建模等四人入读。他们都是我在六十年代教过的中文系学生,我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那时,杨晦先生已届八十高龄,听觉已不甚灵敏,又因白内障而视觉模糊,已有诸多不便。他要我当他助手,协助他为这一届硕士研究生安排学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