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族主义

  • 民族主义

    作者:[英]安东尼·史密斯

    本书重点讨论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但又作为社会运动和象征性语言的民族主义,并且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各种民族主义的内涵、变种及来源。通过简要地概括民族主义的概念、评述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现存的学术成果,作者全面地考察了有关民族主义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和历史的不同棱面,以及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解释范式。同时,作者还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研究等角度对与民族主义相关的概念如民族、族群、民族认同、族群认同、民族的国家等进行了颇为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阐释了以作者本人为主要代表学者的族群—象征主义民族主义理论观点。
  •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

    作者:耶尔·塔米尔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内容简介:近年来,民族主义在为第三世界国家反对西方大国霸权提供思想依据和力量的同时,也以其极端的排外性和种族歧视,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冲突的祸根和不稳定因素,这一令人忧虑的情况引发了一系列从自由主义角度探索民族主义积极道德价值的学术著作,《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即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本。作者试图融合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原本对立的思想意识形态,主张一种与极权和权威的民族主义等极端形式相区别的民族主义,这种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因吸收了自由主义理念而变得更加温和理性,从而为解决当今世界民族和种族的矛盾冲突提供某种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路。在宗教、民族和种族矛盾冲突不断甚至激化的当今世界,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对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文化选择、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关系、少数民族的权利等问题的精彩论述令人耳目一新,是该类论著中极为重要的一本读物。
  • 人民·民族·国家

    作者:爱德华·莫迪默,罗伯特·法恩

    《人民·民族·国家》从族性、民族、民族认同、民族自决和公民民族主义角度,探讨了族裔认同的原生性与社会组织性、族体与民族性、社会性别与民族主义以及族性、民族认同与国家主权、多元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等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人民、民族与国家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反对民族“原生论”的理由。创新性地提出,《圣经》和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民族”概念与我们“想象”的民族概念完全不同。没有真正不一致的民族、民族特征和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的基本前提是密切相关的:人民先于国家,国家属于人民。
  • 制造中国

    作者:[美] 葛凯

    “中国人要用中国货!”这是中国20世纪早期的国货运动中的醒目标语之一。这场运动通过灌输中国是有着自己“国货”的“民族国家”的观念,寻求把消费与民族主义联系起来。这场运动影响了中国初萌的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衣服到食品添加剂这样的时尚、从博物馆到百货商店、从产品展览到广告,莫不如此。同时,反帝抵制外货运动、国耻纪念、国货展览会、对不忠实的消费者的诋毁以及中国工业部门的提倡,都强化了民族主义消费,并传布了这样的信息——爱国的中国人使用中国工人在中国人拥有并管理的工厂用中国原料制造的产品。 在本书中,葛凯(Karl Gerth)认为,影响近代(modern)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民族主义(nationalism)和消费主义(consumerism)先后在中国滋长。在20世纪早期,民族主义把每件商品贴上“中国的”或“外国的” 标签,消费文化变成了民族性概念被清晰表达,被制度化及被实践的场所。本书以中文、日文和英语的档案,杂志、报纸和书籍为文献基础,第一次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历史纽带,重新解释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方面,并为洞悉所有近代国家中的类似联系提出了方法上的参考。
  • 想像的共同體

    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 Benedict An

    《想像的共同體》是一本在世紀末探討「民族主義」的經典鉅作。安德森教授突破各種研究上的困境,以「哥白尼精神」獨闢蹊徑,從民族情感與文化根源來探討不同民族屬性的、全球各地的「想像共同體」,值得一讀。
  •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作者:Ernest Gellner

    Nationalism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forces in the modern world, yet it is surprisingly little studied and only imperfectly understood, either by its adherents or its opponents. Its irruption into the modern world is often explained as a resurgence of primitive, atavistic instincts, or as a delusion fostered by a few theoreticians, politicians or propagandists. The present volume interprets nationalism in terms of its social roots, which it locates in industrial social organization. A society that aims for affluence and economic growth, Professor Gellner argues, depends on innovation, occupational mobility, mass media, univers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in a shared, standard idiom. Taken together these trans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he state. The functioning of the society depends on an all-embracing educational system, tied to one culture and protected by a state identified with that culture. The principle one state, one culture makes itself felt, and political units which do not conform to it feel the strain in the form of nationalist activity.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Table of Contents About the Authors vii About this Edition viii Editor's Preface to the First Edition R. I. Moore, Founding Editor ix Acknowledgements for the First Edition xi Introduction John Breuilly xiii 1 Definitions 1 State and Nation 3 The Nation 5 2 Culture in Agrarian Society 8 Power and Culture in the Agro-literate Polity 9 Culture 11 The State in Agrarian Society 13 The Varieties of Agrarian Rulers 14 3 Industrial Society 19 The Society of Perpetual Growth 23 Social Genetics 29 The Age of Universal High Culture 34 4 The Transition to an Age of Nationalism 38 A Note on the Weakness of Nationalism 42 Wild and Garden Cultures 48 5 What is a Nation? 52 The Course of True Nationalism Never did Run Smooth 57 6 Social Entropy and Equality in Industrial Society 62 Obstacles to Entropy 63 Fissures and Barriers 72 A Diversity of Focus 73 7 A Typology of Nationalisms 85 The Varieties of Nationalist Experience 94 Diaspora Nationalism 98 8 The Future of Nationalism 106 Industrial Culture - One or Many? 110 9 Nationalism and Ideology 118 Who is for Nuremberg? 125 One Nation, One State 128 10 Conclusion 131 What is not being Said 131 Summary 133
  • 天命所归是大国

    作者:王小东

    本书以"中国是天命所归的大国"为结论,分四部分论证了中国这个大国的未来定位和应遵循的发展道路。第一部分通过检阅历史和现实,指出了中国准超级大国的实际地位和国人的认知误差;第二部分通过中西比较,指出了国际关系的实质,批驳了"逆向种族主义"、文化原教旨主义以及某些"自由主义者"的谬误,勾勒了大国国民的应有形象;第三部分透彻地道出伪环保理论的虚伪,探索了大国衰落的原因;第四部分纵论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道路,探索了西方国家崛起的真正推力,而且给出了中国这个大国崛起所应遵循的道路。
  • 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作者:刘青峰编

    本书是92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同名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也是以民族主义研究为专题的第一本中文论集。 本论文集分四部分,民族主义理念与比较观;中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从传统到现代;近代思潮与人物。
  • 中國民族主義與文化霸權

    作者:莊萬壽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具有學術性、通俗性的破解中國民族主義與文化霸權的專著。 本書從四個系統去解構中國民族主義:1.空間:中國在天下中心,而又不斷膨脹,天下一統屬於中國。2.民族:中國華夏族是最優秀的人四方夷狄,如禽獸,必須接受教化。華夏是「黃帝」的家族形成的。3.政治:是中央集權的王朝是天朝,四夷晏朝貢,天朝有征伐的權力。4.思想:是用孔子儒家及其典籍以親疏階級倫理來鞏固王權。孔子神格化不能批評。 本書有許多精闢或前人未見的論述。都是依據古典漢籍原原本本探究出來的,包括找出古代塑造的「聖」人、「凶」人,早就是華夷的種族主義,搜尋「黃帝」神話「中華民族」「黃帝子孫」都是二十世紀排滿才出現的源頭。 口號,並成為今日中國鞏固專制、擴張領土的工具。破解《公羊傳》「大一統」「專討」的帝國主義霸權。尤其學術上首次提出王陽明征打中國南方原住民族與其殺人有理的屠殺哲學。並批判文化霸權的儒教思想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反儒學派,指責帝王多妻制以及台灣平埔族如何被同化而消失,台灣民間信仰為何是台灣的命題文化。
  • 解殖与民族主义

    作者:許寶強 (編),羅永生 (編)

    《解殖与民族主义》内容简介:在驳杂纷呈的殖民文化图景当中,不同的学者对殖民关系的性质,殖民关系的涵盖面,以致解殖民主义的文化策略,都是有很不相同的展开,《解殖与民族主义》在理论挪用和经验借鉴的层面上,只能算是一个投石问路式的开始。
  • 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

    作者:羅志田

    民族主義可謂近代中國的一個主要動力,近年更在其發源地歐洲復興,本書收集了作者近幾年的相關論文,著眼於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的彼此互動,梳理近代中國民族主義以夷夏之辨為核心的本土思想資源,論證中西文化競爭造成的思想與社會權勢轉移,揭示像世界主義、激烈反傳統這樣一些中國民族主義與他國民族主義極為不同的特殊表現形式。
  • 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

    作者:(日)铃木贞美

    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菊与刀)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
  •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

    作者:江宜樺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及學校相關科系教科書或參考書。 本書特色: 本書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分析國家認同問題。作者首先界定國家認同為不同於統獨爭議之哲學性問題,然後依「自由主義VS.民族主義」的架構,詳細檢討西方當代學說對國家認同問題之處理,以及當代台灣統獨論述之理論類型。最後作者提出「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務實性思考」,試圖超越目前統獨極端對的僵局。本書寫作嚴謹、論點突出,值得關心台灣國家認同問題的人一讀。 章節目錄: 第一章 政治哲學與國家認同問題 一、從統獨爭議到國家認同之反省 二、國家認同的基本定義 三、國家認同的相關問題 四、兩大理論類型及折衷之道 第二章 民族主義的國族認同理論 一、民族、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 二、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與類型 三、以民族為構成原則的國家認同 四、自由民族主義是否可能 五、民族主義的貢獻與限制 第三章 社群主義與歷史文化共同體 一、社群主義與國家認同問題 二、著根於特定脈絡的「自我」 三、共同歷史文化傳承下的社群 四、程序共和國vs﹒民族國家 五、社群主義國家認同觀的檢討 第四章 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 一、近代自由主義思想體系的形成 二、以憲政制度為基礎的國家認同 三、多元社會、交疊共識與政治社群的集體生命 四、從自由國家的國民到世界公民 五、自由主義國家認同觀的評價 第五章 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的理論類型 一、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的三種基本類型 二、中華民族主義vs.台灣民族主義 三、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 四、邊緣團體的顛覆策略與跨國聯盟 第六章 務實性國家認同思考如何可能 一、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國家認同 二、政治共同體與「我群」意識的形成 三、危機時刻的民族主義式動員 四、社會正義與集體權利 五、台灣民眾的統獨抉擇 本书pdf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579698
  • 民族主義的不正當性

    作者:阿希斯.南迪(Ashis Nandy)

    「小心民族國家!」 印度當代最重要知識分子南地,對民族主義的深刻反思 乘著西方民族主義意識型態,現代民族國家理念於十九世紀下半葉進入印度社會。正如其他與印度類似的社會,多數印度民族主義領袖那時確信,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民族國家、具備真正的民族主義情感,是印度社會的重大缺陷,也是印度社會的落後。不過到了二十世紀二○年代初,印度自由主義分子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泰戈爾為其中之一。 對泰戈爾而言,「民族」、「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都是現代歐洲歷史的產物。「現代」意識形態的形成是歐洲對於自身歷史的反動,而印度所在的南亞大陸有其自身的軌跡,也有它內在的問題(如種姓),它的解放不能透過借用別人的歷史來完成,印度數千年以來的文明不能也不應被化約、收縮到狹隘的民族概念。 本書作者南地主要藉由分析泰戈爾三篇政治色彩鮮明的小說:《家與世界》、《四章》、《戈拉》,探討是什麽樣的政治熱情和哲學意識使泰戈爾産生了民族意識形態的異議概念,同時讓人具體體會民族主義一旦落實所造成的實際困境;並就其所處時代的文化政治背景,探討泰戈爾論述的脈絡。 南地自一九七O年代出道起就深受泰戈爾影響,也承繼了其對民族主義的警覺;一九九O年代,在實際觀察體驗到民族主義暴力的語境中,南地寫成了這本小書,透過重訪泰戈爾試圖與年輕一代對話,語重心長的想要提醒人們南亞大陸早就存在著「小心民族國家!」的信念,不能因為民族主義在殖民地時期曾經發揮反帝的作用,而遮蔽其潛在政治禍害。 當然,這個問題不僅發生於印度,也同樣出現在所有接收西方現代思想的殖民地與戰敗的文明地區。閱讀南地、重讀泰戈爾,讓人重新思考在民族主義依然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可以如何理解與面對這股揮之不去的幽靈!
  • 民族与民族主义

    作者:厄内斯特・盖尔纳

    图赞巴赫:你说,在未来的年代里,地球上的生活将是不可思议的,美妙的。的确如此,然而,即便那种生活尚很遥远,要想成为它的一部分,就必须做好准备,必须工作……是的,必须工作,也许你会想——这个德国人过于激动了,但是,我发誓,我是俄国人。我连德语都不会讲,我的父亲是东正教徒…… 我们的民族犹如我们与女人的关系:它与我们的道德本质是连在一起的,无法体面地改变,它纯属偶然,不值得改变。
  • 民族主义

    作者:(英)埃里·凯杜里

    民族主义认为人类自然地分不同的民族,这些不同民族是而且必须是政治组织的严格单位。 社会主义在苏维埃帝国及其卫星的崩溃和失败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形式的政治消失——远远不是。正像我们所能看到的那样,它已经以一种对社会主义的逆反方式,复活了民族主义。 事实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显然不是繁荣的保证书,或者是可信任的好政府的保证书,民族解放阵线在阿尔及利亚的30年统治,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的民族主义政权的记录,或者是铁托及其继承者统治下的南斯拉夫专制政权的记录,是几个可以用来加以说明的例证。
  • 少数的权利

    作者:(加)威尔・金里卡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是加拿大著名哲学教授威尔·金里卡近6年来对西方国家中族裔文化群体的地位和权利问题精心研究的成果,也是近几年在论述西方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的论文集。作者从政治、体制、教育、语言等方面对西方民族主义作了系统的研究,并从政治角度出发,在自由、公正、民主的自由主义价值体系内对其加以归纳和阐述。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少数群体权利辩论的演进”,总结了以往15年间族裔文化少数群体权利辩论的演进过程;第二部分“族裔文化公正”,讨论了一个自由民主国家中族裔文化公正的要求;第三部分“误解民族主义”,论述了自由主义者对民族主义通常抱有的错误解释和观念;第四部分“多民族国家中的民主公民”,探讨了民主公民的实践在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得以保持和发展。   本书以资料翔实,分析精到,且有相当的前瞻性,反映了当下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理论的最新动态,对我国读者了解西方国家如何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族群政治

    作者:关凯

    《族群政治》讲述了关凯具有远比一般学者更为宽阔深入的国际视野、理论厚度和实际的实践经验。 因此,他积多年的思考和经验,主要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角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族群政治”为题撰写本著作,对族群问题的本质进行了十分深入的讨论,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与结果产生的逻辑过程。其书结合国内外的各种关于民族问题进行的陈述和分析,都与国际学术界相关的各种前沿理论和观点进行了对话,其思路清晰,语言犀利,对各派理论理解准确,分析鞭辟入里。而且他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固有的这些理论,还提出了很多个人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和更开阔的思索余地。可以看出,作者在族群政治问题上的阐述力图全面完整,这个目标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但由于全书篇幅之限制却影响了在一些较重要问题上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他在这些问题上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 民族主义,真诚与欺骗

    作者:阿希斯·南迪

    在想像世界版图的“西方”时,尚有一个离感官更远而脚程更近的“西天”。 中国须要深切思考印度、亲近印度是为了自明。 脱胎于2010年上海双年展,由张颂仁、陈光兴、高士明主编的“从西天到中土:印度当代新思潮读本”,将眼光投向当代的亚州思想界,对话印度的批判知识圈,以中、英文双语对照的形式,分辑收录了印度当代思想界的杰出学者们的代表性文章。 这些学者大多具有双重甚至多重的文化身份,却仍扎根本国土壤,试图在近百年的主流欧美知识体系及话语模式之外,为当今国人有效解释和把握自身的生存环境,提供一种新的、更具解释力的知识方式。 《民族主义,真诚与欺骗:阿希斯•南迪读本》收录了七篇南迪的代表性文章,包括“可口可乐”、“乡村想像的弱化”、“武士、蛮夷之地与荒野:论意见之可闻与文明之未来”以及“民族主义,真诚与欺骗:关于印度两种早期后民族主义论调的姗姗来迟的讣告”,等。 从中可以见证阿希斯•南迪对不同群体与文化的持久关怀,以及他意图通过个人生活经历讲述群体和文化的努力,而这些个人生活经历往往贯穿于被忽视的事件与极普通的文化产品之中。
  • 论民族性

    作者:(英)戴维·米勒

    民族主义是当代政治中一种主要力量,但是政治哲学家一直不愿意承认,更别说是赞同民族主义思想。在该书中,戴维·米勒捍卫了民族性原则,主张民族认同是个人认同的合法源泉;我们承认同胞之间的特殊义务是正当的;民族想在政治上自决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承认民族性的主张并不意味着压制个人认同的其他源泉。基于20世纪晚期民族认同正在消解的政治主张,本书及时而又富有挑战性地对民族性命运提供了一种最有说服力的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