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族主义

  • 民族主义

    作者:徐迅

    本书力图说明,只有分解民族主义这个整体性的概念以及和民族、国家、群众、个人的内在关系,它才能得到阐释。本书分析了民族主义的历史起因和动力,并揭示了民族主义运动所具有的权力、意识形态、精英、群众的复杂关联,又是如何成为现代性暴力的根源,以及民族主义在当代所面临的前景。本书 讨论了中国语境中的民族主义问题,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现代概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特点,并分析了当代民族主义的身份困境来源于其现代性的历史成因。 1本书考辨严谨,将激发民族主义的氛围土壤、民族文化被制造弘扬、民族情绪与意识形态形成最终结合为民族主语的历史进程如实呈现。 2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出民族主义除人文价值外长期被贬抑的作为权力载体的价值,并依此厘清民众、知识分子、政治精英在民族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3 除了论析诉诸传统文化而形成的文化民族主义外,兼及分析同类著作中缺失的民族主义多元发展趋势及强烈地独立性诉求。
  •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作者:安东尼·D·史密斯

    本书是民族主义研究学术译丛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英国学者安东尼·D.史密斯先生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的文章。本书内容全面,文笔生动流畅,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交流。
  • 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

    作者:[印度]帕尔塔·查特吉

    历史话语中占统治地位的“人”或者“公民”指的只是“精英”,只有当底层造反时,主子们才意识到仆从们也有意识。 ——帕尔塔·查特吉 查特吉为我们阐明了,理论如何能够动摇并且彻底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框架。如果我们乐意去挑战一些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假设,那么这种理论恰恰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菲利普·霍尔登 前 言 布莱希特的剧作《伽利略传》的最后一幕,引用了伽利略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障碍物存在,两点之间最短的线有可能是曲线。”由于经典力学假定两点之间在理论上是无阻碍的,因而这个论断有反讽的意味。可在秩序混乱的政治领域中,这却可以被看作真理。 很明显政治理论家们并不重视这个事实,即政治必然在一个话语意义不甚确切的意识形态领域内运作。在政治家那里,概念是不明确的,这样概念就有了政治价值,因为不明确所以有一系列可能的解释;在那里目的自相矛盾,而结果则不可预料;行动变幻莫测;选择都是战略性的,相对的而不是单义和绝对的。然而,这个充斥着模糊和虚假、操纵和欺骗、梦幻的世界并不完全是虚构的,因为在这里,明确了目的,建立了规则,确立了价值,完成了革命并建立了国家。 这本书是有关政治革命的,但其过程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描述,即从历史中选取起因和高潮两点,两点之间以一条直线贯穿。有论点指出,革命从根本上说并不只是革命。在转变、动摇、中断以及无法预测的变化中,被支持的和受到压制的东西一样多,从中你会意识到在这一复杂运动的进程中历史的合理性要多于那些偶然的或干扰性的因素。通过研究形式不一的转折点,我们可以找到线索,理解民族主义思想史在今天所具有的政治意义。 我本想将这本书命名为《曲线》,但比我精通出版业务的朋友劝我说,这不是一个挖掘潜在读者的好办法,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我于1981—1982年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期间动笔写作本书,我非常感谢Nuffield基金会给我的出国奖学金。1982—1983年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学院做短期访问学者期间,继续写作本书,回到加尔各答时已完稿。对于牛津大学Bodlian图书馆,堪培拉ANU图书馆,加尔各答国立图书馆,加尔各答大学历史图书馆,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图书馆职员的帮助,我万分感激。 曾看过及评论过本书初稿的有安瓦尔·阿卜杜勒—马利克, 沙希德·阿明, 贾苏特罗·伯格奇, 迪拜什·哲格罗伯蒂, 约翰·达恩, 欧姆卡罗·古斯瓦米,拉那吉特·古哈,德伯蒂·古哈·塔古达, 苏迪伯达·卡维拉吉,鲁德罗·穆凯吉,哥耶·班代,阿毗吉特·森,阿肖克·森。对他们的批评和建议谨此致谢。 我在阿尔及尔、牛津、堪培拉、巴罗达、巴黎和加尔各答的研讨会上发表并讨论过本书的不同章节,在此向所有与会者致以谢意。 我还要感谢联合国大学的金海德·穆会古吉,安瓦尔·阿卜杜勒—马利克,Zed Books的罗伯特·摩太诺和安娜·格沃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拉维·达耶勒,鲁古·俄德弗尼,在本书出版方面给予的帮助。同时谢谢梅·迈肯思和玛格丽特·豪准备打印稿。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卡马丽的支持和理解。 帕尔塔·查特吉 1985年12月于加尔各答 译 后 记 本书由范慕尤和杨曦合作翻译,范慕尤负责前三章的正文,杨曦承担了后三章、全书尾注和索引的翻译。北大英语系的张琪校对了全文。在此过程中,北大东语系印地语专业毕业的周陈校对了后三章的正文并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北大印地语专业的王静老师帮助译出了一些印地专名,此外印度语言文化专业的张幸帮忙解决了大部分的孟加拉语专名翻译。北大东语系段晴教授也不时给予点拨,对他们的大力帮助我们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译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证。 范慕尤 杨曦 2007年4月20日
  • 民族主义及其他

    作者:高瑞泉 主编

    《中国思潮评论》是以推动和展示对于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学术研究为宗旨。本辑的主题为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最重要思潮之一,本书探讨了民族主义在中国形成、发展和演变。具体地说,郑大华探讨了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演变,胡逢祥探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高力克研究了作为中国民族主义重要流派的国家主义的德国源头,魏小巍探讨了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精神气质的关系,蔡志栋具体研究了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 本辑还收录了萧功秦和胡伟希对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分析,以及李翔海、高瑞泉、李维武对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分析。
  • 殖民地经历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作者:朱建君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略加修改扩充而成的,书中探讨了在德国侵占胶澳事件以后,中国人对已经租借出去的德占胶澳是否有所作为、中国人对德占青岛这个新型殖民城市的出现作何反应等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民族—国家与暴力

    作者:[英] 安东尼·吉登斯

    本书是吉登斯著作中最具有历史社会学特色的一部作品。其理论思路源于《社会的构成》中有关社会转型的论点,以全球社会变迁的历程为叙述框架,力图通过建构社会转型的一般模式,阐明塑造现代社会的力量。作者本人则宣称,本书的目的主要在于以系统的方式勾勒出世界史的粗线条。本书内容极为丰富,充满复杂性和说服力。
  • 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

    作者:房宁,王小东,宋强

  • 比较的幽灵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本书分析了形成民族主义的各种力量,考察各个东南亚国家具体的民族主义表现并加以比较,最后提出为在冷战后遭受冷遇的民族主义正名,对东南亚、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有深刻的洞见。 “人文与社会译丛”秉承“激活思想,传承学术”之宗旨,以精良的选目,可靠的译文,赢得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被认为是当今“最好的社科丛书之一”。
  • 知识分子立场(三卷本)

    作者:李世涛主编

    民族主义是一种不太系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它强调特定民族的具体文化传统,强调民族利益至上,保护和传承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和疆界的完整。民族主义又是当代所有意识形态中最不依赖烦琐理论的意识形态,所以它传播地域广,最能抓住普通民众的心。民族主义是一种最简单,然而又是最强大的意识形态,它在理论的系统性上最薄弱,因而最容易被没有受到理论训练的普通人接受。 民族主义不同于民族立场,一个反对民族主义的人可以同时是一个爱国者。但是这种常识即使是在学术界也有人时时忘却或从不曾注意。因此才会有民族主义论争,民族主义才会成为显学。
  • 关于爱国

    作者:[意]毛里齐奥·维罗里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为强大的群众动员力量,但对其历史发展、具体内涵的差异认知已经变得相当模糊,人们往往不加分别地随意使用这两个术语。如何正确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重建这两个术语的初始内涵,是《关于爱国: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作者力图实现的目标。《关于爱国: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通过梳理和发掘欧洲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史中知名和不知名的相关论述,重新区分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内涵差异,提出了回归到没有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的独到见解,为构建共和爱国主义的公民美德铺平了道路。
  • “排满”与民族主义

    作者:王春霞

    本书分析了革命派“排满”思想的理论来源,介绍了革命派为建立单一汉民族国家而重新塑造的汉族国史,对宣传“排满”就有代表性的人物、组织和刊物进行了个案分析。 对于辛亥革命中的“排满”问题,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外学者争议颇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但观点还是有很大差异。随着国际范围里民族主义思潮的再度涌起,对民族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人们有了新的认识。借助国际政治学、民族政治学等领域新的研究成果, 本书力求以更全面的史料,使这一问题得到比较全面的解释。
  •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作者:E. J. Hobsbawm

    Eric Hobsbawm's brilliant enquiry into the question of nationalism won further acclaim for his 'colossal stature ... his incontrovertible excellence as an historian, and his authoritative and highly readable prose'. Recent event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have since reinforced the central importance of nationalism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evolution and upheaval. This second edition has been updated in the light of those events, with a final chapter addr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dramatic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t also includes additional maps to illustrate nationalities, languages and political divisions across Europe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 大地上的受苦者

    作者:Fanon Frantz

    ◎聯合推薦:南方朔、孫大川、陳芳明、廖咸浩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沙特 《大地上的受苦者》是弗朗茲‧法農的最後一本著作。早在《黑皮膚,白面具》一書中,法農便提出對於種族主義的反思,他認為種族主義並非偶發事件,亦非恣意妄為,而是一種宰制的文化體系,這種體系也在殖民地運作。若是不看清統治文化所帶來的壓迫效應與奴役現象,那麼對於種族主義的抗爭便是徒然,因為這種壓迫的觸角廣及社團、政治與文化,甚至也會影響個體的精神狀態。在全球化對弱勢地區已然形成新殖民剝削的今天,法農的諸多觀點,都能讓我們看清當前的許多現象,原是源自整個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淵藪。
  • 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格林菲尔德

    《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观点独到,灵感丰富,满足了当前之急需。在一个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世界中,人们很容易忘记民族的起源和遗产,忘记国际竞争的跌宕起伏。格林菲尔德利用有力的对比分析和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有效地提醒了人们,并且阐明了那段历史。
  • 民族与民族主义

    作者:[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民族与民族主义》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

    作者:[印度]杜赞奇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杜赞奇读本》内容简介:文化、权力、民族国家,是贯穿杜赞奇学术研究的关键词,他始终在探索这样的问题:现代国家如何构造新的文化?如何从历史的极权话语里找回被压抑者的声音,以及民间团体如何“抵抗”来自上面的“攻击”。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杜赞奇读本》收录了五篇杜赞奇的代表性文章。其中,“复划符号:关帝的神话”一文,通过研究关帝神话的衰落和破灭过程、由清朝到共产主义革命的中国历史转型,揭示了在帝国政体中,神话与仪式作为一种交流手段的重要性;“中国与印度的现代性批评者”一文,通过将中国与印度的历史作对比,杜赞奇考察了另一种话语,在以现代性为导向的、西方的、启蒙主义的文明史语境之外,“小写”的文化及文明。尤其在“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一文中,杜赞奇重点考察了中国如何从一个儒家、帝制社会转变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以及与其他非西方社会相对比,中华帝国拥有哪些能促成其转变的特点。
  • 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里亚·格林菲尔德

    《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回答了一个重大的经济学问题。这是一个无论经济学家,还是经济史学家都还尚未能够予以解答的问题.即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条件)究竟是什么?《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沿用了与马克斯·韦伯那一著名论著同样的书名。在书中,作者集中论述了导致行为发生划时代意义变化的深层动因问题。而正是这种变化,从16世纪起,不断地为一个又一个经济进行了重新定向,使之从生存经济转化为盈利经济,从而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性质。对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经济意识发展所作的详细分析使作者得以证明,现代化的、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背后的动因或“精神”并不是对“理性经济行为人”的解放,而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使大众为了民族的声望而义无返顾地参与了无止境的竞争,并因此导致了经济竞争现象的发生。
  • 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

    作者:海斯

    这部书主要的任务是讨论当下极端的、好斗的民族主义,它的性质,它的勃兴的历史,及其对于将来的内在危机。当时我十分明白,这种民族主义唱则在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最为明显,但它仅是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代所倡导的一种民族主义而已。作者在本书中拟将欧洲过去两世界间所产生的各种主要的民族主义,加以一番讨论,以补充我的民族主义论文集。因为我相信我们有着重一种事实的必要:民族主义是复数的而不是单数的东西。 在讨论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时,我的目的并不在叙述一些社会与经济力量的发展史;这些力量曾多少盲目地,然而又像是必然地,使小王国与大帝国转变而成一种基于民族原则的新政治制度。作者的目的也不在说明(除偶然外)这些军事的,文学的或教育的机关的实际运用程序;这些工具近来已经使各民族产生民族的爱国心了。换一句话说,作者在本书里不拟视民族主义为一种社会程序或一种民族运动,虽则用这种观念去论述当然是安全合法的。作者想把民族主义视为一种“主义”(ism),一个各学说的集体,一种政治哲学,同时讨论各种具有重要民众势力的民族主义思想派别。作者的注意是集中于主义的使徒而不是集中于主义的门徒。
  • 民族主义政治口号史研究

    作者:王建伟

    《民族主义政治口号史研究(1921-1928)》从民族主义视角切入,以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几个主要口号为例,探讨当时的政治文化。内容包括:1920年代关于“反帝”口号的论争;1920年代“打倒军阀”口号的历史遭际;年代关于“反帝”口号的论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