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奥修

  • 女人解读

    作者:(印度)奥修

  • 老子心解

    作者:奥修

    一位印度智者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明的和谐沟通 印度著名哲学家奥修对于人生思考的经典著作 中国大陆首次翻译出版 奥修给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带来一种眼光,任何人都可以为此感到骄傲。奥修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力量,我要向他顶礼以纪念他给我们的这种力量。                ——印度前总理 钱德拉·谢卡尔 我非常高兴,奥修,我们印度的伟大的哲学家,一个以他强有力的哲学在这一生中获得成功的人,知识界很了解他,但是他的思想需要被所有的人进一步地接受。                ——印度前总统 吉亚尼·宰尔·辛格 在哲学、艺术和科学的领域里,有一些人是碰巧成了天才人物,而这个世界也很偶然地给了他们荣耀;但奥修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他是一个以他的存在给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带来荣耀的人。                ——著名女诗人、印度议会上院议员 阿姆瑞塔·伊瑞蒂姆 在任何领域里,奥修都是一流的。在这种文化方面,奥修的思想早已成为国家的瑰宝,而且已经登上国际舞台。                ——印度著名电影音乐导演、作曲家 卡尔亚吉 一个聪明的会依照道来行动,而愚蠢的人却反其道而行。 没有一个人会来惩罚你,如果你违反道,你就会被你自己的行为所惩罚。 爱能够蜕变成恨、愤怒,以及每一样东西。 慈悲能够变成一支雨伞,它能够改变每一样来到它里面的东西。 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有两种:在外在世界,最柔软的东西是水;在内在世界,最柔软的东西是爱。 只有接受能够给你了解,如果你拒绝某一样东西,你就无法了解它,因为你已经变成敌人,你怎么能够了解敌人?
  • 生命、爱与欢笑

    作者:奥修

    这是奥修翻译演讲中最棒、最美的一本小书之一讲述的三个部分都是密切关于我们自身与生活的,它们就像一口取之不尽的源泉,一眼取之不尽的甜美的甘泉……愿这些钻石一般的话语能在你的生活中闪闪发亮!!! “生命是某种不可能的事,它不应该存在却又存在着;我们的存在、树的存在、鸟的存在是一个奇迹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因为整个宇宙是死的.无数个星系是死的。无数个太阳系是死的,只有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生命却在此发生了。如果按照你想像中的比率来算,它是那样渺小,就抑同一粒小小的尘埃这便是全部存在的最幸运的地方:鸟儿在欢唱树儿在生长、在开花;人们在这儿相爱、歌唱、欢舞;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就此发生……”— 奥修 这是一份邀请,一份来自整个宇宙的邀请,一份来自整个存在的邀请,它带着存在的芬芳、生命的琼浆、爱的欢乐、心的喜悦……来吧,来吧!花儿在招手,鸟儿在欢唱……美妙的旋律近了,近了……你只需一下跃入的那一点点勇气。跃入那宇宙的盛会、存在的狂欢! 来吧,来吧!让我们唱一首存在之歌,跳一曲存在之舞,来吧,来吧! 除了爱与欢笑,生命注定别无出路。除了舞蹈与歌唱,生命注定别无选择。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不,就从现在开始:庆祝!庆祝生命、庆祝永恒! 请好好的领悟这份来自存在的邀请与祝福。
  • 再次成為孩子-奧修說孩童

    作者:奧修,譯/林群華

    奧修大師的《再次成為孩子》,是延續《奧修說男人》、《奧修說女人》的系列作品,強調生命的本質應如初生嬰孩般純粹無垢,而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即是幫助孩子保有這分純真。小孩子都很真、很自由、喜悅,他們好玩,有天生的創造力。我們的文化傾向於戴著懷舊的玫瑰色眼鏡來看待童年,然而,在父母的制約下、在體制的教育下,小孩子與生俱來的寶貴天賦,常因過度重視及尊崇生產效率和優良行為,而被犧牲掉了。 即使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是令人珍愛的回憶,但是真正享受過自己童年的孩子少之又少。就像奧修在這本書裡所說的:「每個小孩都想要盡快長大,因為他看得出來大人很有力量,他們有能力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他們什麼都有。當然,每個小孩都想要快點長大。」 這本書在召喚一個「兒童解放運動」,若有大人曾經納悶過自己要怎麼做才不致成為小孩的阻礙,才能使小孩最大的潛力、最大的喜悅能力得以盛開,這本書正是這些大人的指南。在這個過程中,潛藏在我們每個人心裡孩子般的驚奇,也將得到解放。
  • 生存智慧

    作者:奥修

  • 成熟

    作者:奧修

    聆聽你的存在,祂從沒停止過給你的暗示,那暗示是一道穩定而細微的聲音,真實的情況是祂不會對你大聲吼叫,假如你能靜下來一會兒,你會感覺出你的道路,做你自己決不要去當別人,如此一來你會變得成熟,成熟是承擔做自己的責任,無論要花任何任何代價,甘冒一切風險去做你自己這就是成熟。你的意識要比整個宇宙大得太多,它是無限的永恆,所以成熟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沒有句點甚至連個分號都沒有…它不斷地進行下去,宇宙是永恆的,你成熟的過程亦復如是。
  • 《对生命说“是”》

    作者:Anando,阿南朵

  • 作者:奧修 OSHO

    第一本最珍貴且最具洞見的愛經 如何在覺知中相愛,同時無懼地相處!
  • 奧修禪卡

    作者:奧修,osho,奥修

    「奧修禪卡」是「奧修禪宗塔羅牌」的簡稱。 塔羅牌(Tarot)的存在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從古埃及到今日,或甚至 更早。目前已經知道的塔羅牌的使用是在中古世紀。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裡 ,塔羅牌備用來當作傳達神秘學校教導的寶典。隨著時間的經過,塔羅牌 被使用在很多方面----作為一種預測未來的工具、作為一種好玩的室內遊戲 、或是作為一種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捉摸未知和玄奧資訊的方式等等....。 塔羅牌包含了56張副牌,22張主牌。 副牌---有人說卡片的數目是基於佛陀剛被生下來時所走的腳步。據說 它在四個主要方向各向前走了七步,向後走了七步,而這變成 了塔羅牌裡面副牌(minorcards)的模式。 主牌---從最開始的「傻瓜」那一張牌到旅程的最高點「完成」,我們 在主牌裡面可以找到連結我們所有人類的原始形象。道出了一 個自我發現的旅程,它在每一個人裡面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 不論種族、性別、級、或宗教背景,在每一個人裡面要被發現 的核心真理是一樣的。 在傳統的塔羅牌裡面,這個自我發現的旅程被視為螺旋形的,每一個 「完成」都引導到一個道上新層面的開始,然後再度從「傻瓜」進入。然 而在這一組排裡面,我們加進了「師父」這一張牌,這張牌讓我們將那個 螺旋置之腦後而跳出生死的輪迴。「師父」這一張牌象徵著最終的那個生 命之旅本身,唯有透過在成道之中溶解掉那個分開的、個人的自我,才可 能超越。 奧修禪卡跟傳統的塔羅牌不一樣,它並不是要讓你用它來玩預測的遊戲 ,它是一個禪宗超凡的遊戲,它可以反映出當下那個片刻,原原本本地呈 現出此時此地的現況,沒有任何判斷或比較。這個遊戲是一個喚醒,使你 能夠融入敏感性、直覺、慈悲、接受性、勇氣、和個體性。 這個把重點擺在覺知是對舊有的塔羅牌系統和思考模式的革新,有經驗 的使用者在開始使用奧修禪卡不久之後就會發現。
  • 庄子心解

    作者:奥修

    《庄子心解》内容简介:《庄子》的开篇就是《逍遥游》,这篇文章纯粹是一些解人颐的故事。 这些故事包含的思想就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的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的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 庄子通过他的智慧最终解决了先秦道家的许多固有的命题。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全生避害。但是,在真正的圣人那里,这已经不成其为问题。庄子只是用取消问题的办法,来解决先秦道家固有的问题。这真正是用哲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哲学不报告任何事实,所以不能用具体的、物理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 印度暨泰戈尔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奥修,经典著作首次完整呈现,集中体现其对于人生、生命的思考与体悟。 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明的和谐沟通,一位印度智者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 死亡

    作者:[印度] 奥修

    --- 引 言 --- 每当有人死了--你所知道的人,你曾经爱过的人,曾经跟你在一起生活过的人,已经变成你存在的一部分的人--某种在你里面的东西也死了。当然你会相信那个人,你会感觉到有一个真空,那是自然的,但是那个真空可以被转化成一道门。死亡是一道门。 死亡是唯一留下来没有被人类腐化、没有被人类所染指。当人们面对死亡,他们会觉得怅然若失,不知所措,他无法了解它,他无法从它做也一个科学,那就是为什么死亡尚未被腐化,那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没有被腐化的事。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一起都被教导说死亡是反对生命的。死亡是生命的敌人,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当然我们都因此而变得拫害怕而无法放松,无法处于放开来的状态。如果你对死亡无法处于放开来的状态,你在你的生命中将会保持紧张,因为死亡跟生命并不是分开的。 除非你接受死亡,否则你将保持只是一半,只是一部分,你将保持偏颇。当你同时也接受死亡,你支委会变得平衡,那么一切就都被接受了--白天和晚上,夏天和冬天,光和黑暗,全部都被接受。当两者都被接受,当生命的两极都被接受,你就会得到平衡,你就会应得很镇静,你就会变得完整。
  • 虚舟

    作者:奥修

    你到我这里来了。你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这是个冒险举动,因为接近我,你可能永远消失。接近则意味着死去, 没有别的意思。我像一个深渊。靠近我,就会跌落到我里面。为此,邀请已向你发出。你收到了,来了。 要知道你并不能通过我得到什么。通过你我你只会失去一切,因为除非你消失,神性不会发生,除非你整个儿消失,真正的不会出现。你就是那个屏障。 你是充满的,顽而不化地充满,你充滋着你自己,所以没有什么能透过你。你的门关闭着。当你消失、当你不是你自己的时侯,门打开了。那时休就变得像广阔无根的天空。 那就是你的自然。那是道。。。。。
  • 智慧金块

    作者:奥修

    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书。 它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没有目录,没有章节。任何一页都是开头,都是结尾——随时可以拿起,随时可以放下。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对知识的渴望,是每个人都“经验”过的;但对智慧的追求,却是痛苦的。因为你可以花钱去读书,去寻找知识;但你无法花钱去购买智慧。知识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智慧是一种内在的东西;知识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智慧只能来自于你自己的存在。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回答:智慧是什么?而只能追问:如何获得智慧?奥修告诉我们:唯有当你将觉知(悟性)带进任何经验里,才会有智慧的发生。 所以智慧只属于个人,知识则可以属于大家。智慧是永恒的,因为它不拥有时空;知识是会变“老”,因为它不脱离时空。 这里想提醒读者,本书不是在谈论智慧,因为知识是可以谈论的,可以传授的;智慧是不可言说的。但本书的每一页却散发着智慧独有的芬芳——这是奥修的智慧,不属于我们、但我们可以分享他带来的智慧芬芳。你不用去捡起这些里闪光,因为属于你的智慧——只沉静在你自己的存在(being)里面。 这本书很薄、很小,却装下了一个很大、很凝重的人生课题:智慧大门的钥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打开这扇大门。 是为序。
  • 生活智慧

    作者:奥修

    《生活智慧:放轻松些·一休禅诗》:奥修智慧金言系列。
  • 没有水,没有月亮

    作者:奥修

    附注项: 书名原文:No water, no Moon 附注项: 奥修(1931~1990),印度哲人 “……禅从不给予你任何承诺,它只是给予你此时此地。” 这本书是珍贵的,它是宝藏,它会成为你与开悟大师奥修间的一场对话,它会成为一个极其罕见的现象——一场聚会,一种与存在的分享。 奥修以他的慈悲,让禅所具有的全部美妙与神秘将其自身的精髓,显露无遗。在《没有水,没有月亮》中,你将会为那种荒诞与幽默,难以预料与大吃一惊而感到喜悦,贯穿全部的皆是禅的电击、禅的碰撞和快活的笑,而这些都来自令你自己对真正的 你的一瞥的震颤中。奥修在这字里行间,倾注了他对生命、爱、死亡、静心和开悟的独到洞察与明智;在这面沉静的镜子前,你开始看见你自己。 这些基于十个关于禅的故事的讲演,将会成为你对自己生命深入理解的石阶,因为它们都是关于你,它们是讲给你听的,它们就是你!你就是那宝藏,隐藏在自己心里的宝藏。 “静心(Meditation)正睁着眼睛,静心正是看。” 这本书是珍贵的,它是宝藏,它是存在给你的礼物,召唤着你回家。
  • 道德经心释(上下)

    作者:奥修

    《道德经心释》(上下册)中一位智者说,唯有当一个人能够爱他自己,他才能够爱别人。喰有当一个有东西可以分享,他才能够跟别人分享他的感觉。了解是本性真正的开化,一个具有了解的人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并没有携带任何东西,镜子一直都生活在即刻,不论什么东西来到它的前面,它就反映。除了变是不变的之外,其他每一件事都在变。在存在里面,“变”是唯一永恒的因素,所以你怎么能够依赖过去?如果你依赖过去,你将永远都会错过现面。生命需要不同的两极,以及这两极之间的平衡。愚蠢能够令人恢复新鲜,它能够清洁你的眼睛,给你清晰的看法,而且会再度带给你小孩的天真,让你身体里充满了自发性,那么你就不会固定在一个模式里,你是流动的。
  • 莲心禅韵

    作者:奥修

    透过禅宗的一些小故事,奥修淋漓尽致地把禅的内涵很清楚地呈现出来。禅宗一直都是我们生活最佳的启示者,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盈,更超脱,更不严肃,更值得玩味,禅宗对人类的贡献的确有其不可磨灭的功迹。尤其当这些故事经由奥修加以解释,我们就更能够抓到它的要点,也更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
  • 白云之道

    作者:奥修(Osho)

    钟爱的师父,为什么你称你的道为“白云之道”? 就在佛陀过世之前,有人问他,一个佛过世之后会去那里,他还会继续存活吗?或者只是消失成为空无?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这是最古老的问题之一,已经被重复问过很多次。 据说佛陀回答,就好象一朵白云在消失。 就在今天早上,有一些白云在天空,现在它们已经不在那里,它们跑到那里去了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又是怎么消失的? 白云是一个奥秘——它的来,它的去,以及它的存在都是一个奥秘。 那就是我称我的道为白云之道的第一个原因。
  • 老子道德經 第一卷

    作者:奧修

    道可道非常道。為什麼真理不可言說?困難在哪裡?真理不可言說有很多原因,第一個,並且是最基本的原因是:真理總是在寧靜當中達成的,當你內在的談話停止時,它就被達成了。那個在寧靜當中被達成的東西,你怎麼能夠透過聲音來表達它呢?它是一項經驗,而不是一個思想。
  • 奧秘之書(下)

    作者:奧修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