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儒家

  • 灵魂与心

    作者:钱穆

    《钱穆先生全集:灵魂与心(新校本)》主要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塞湾缝由钱寅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寅四先生全集”一为题出版。作为海峡雨岸出版交流中心等割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封原版本推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攻寅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隐秘的颠覆

    作者:唐文明

    作者对于各种相关文本(比如康德文本、牟宗三的著作、儒学著作等)和被评论者的学说非常熟悉,层层剥离,务求暴露牟学的哲理根基,所以思想追究和挖掘的力度相当大,下的结论都基于详审的考察,处理和旁通的大都是些中西哲理比较中的要害问题。至于书中所论证的观点,从总体看,我认为是站得住脚的;在具体的观点上,我不见得同意所有持论,但作者下的重要结论几乎都是持之有故的。此书的发表会激发学人们对新儒家的再思考,以及对于在当代和未来有生命力的儒学哲理的更热切的期待。 ——张祥龙
  • 四书章句集注

    作者:朱熹

    《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是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代表作,也是南宋以来学术价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内容为朱熹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古书所作的集注阐释。《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存世版本甚多,清嘉庆吴志忠刻本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学界通用的中华书局版《新编诸子集成•四书章句集注》点校所用的底本就是清嘉庆吴志忠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子全书•四书章句集注》也将《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作为重要的参校本。已通过正式途径向浙江图书馆购买了其馆藏清嘉庆吴志忠刻本的全书书影,并获得了相关的使用权。
  • 四书校注

    作者:陈戍国

    《四书》是儒家的基本经典,历代学人的必读书。自朱熹撰《四书集注》,《四书》有了标准的“注本”。《四书校注》则在朱子集注的基础上,博采各家的研究成果,并注入校注者自己的研究心得,使之成为学术含量较高的《四书》新版本。
  • 去圣乃得真孔子

    作者:李零

    本书是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中的第一本(余三本为读《周易》《老子》《孙子兵法》)。本书不再采用传统的依从《论语》文本,寻章摘句解读古典文献的方式,而是将整部《论语》打散、拆开来,分上下篇,二十个专题,上篇纵读《论语》,从人物入手;下篇横读《论语》,从概念入手,面向更普及的层面阐释经典。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 四书道贯

    作者:陈立夫

    《四书道贯:陈立夫解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者陈立夫,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集结十几亿人民为一家,持续五千余年光荣历史而不坠者,以我们拥有久远的文化传统为首要原因。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是承载此文化传统的典籍。陈立夫先生国学基础雄厚,在耄耋之年,仍以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为己任。
  • 孔子传

    作者:钱穆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做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 这个世界会好吗?

    作者:梁漱溟,艾恺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艾氏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 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等,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 书中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是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起来,他更逼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 ——艾恺 「此次长谈时,先父已87岁高龄,可算时届垂暮之年了,可他不仅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而且话里话外不时流露出平和而乐观的心态,毫无老年人易见的感伤、消沉的影子。例如谈到中国文化的传承,儒家思想如今尚保存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多少时,他承认旧习俗多遭破坏,可他说“但不能说一扫而光啊!”“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他还有一种中国人的气味吧!”,因此他对中国文化在中国的“前途并不悲观”。至于说到世界的未来、说到人类的前途,他说:“我是比较乐观的。”那为什么如此乐观呢?这自然与他自有其坚信不移的理念有关,而这一理念又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自己所提出的。他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 ——梁培宽
  • 最后的儒家

    作者:艾恺

    本书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之与毛泽东等人加以比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与世界性反现代思潮在客观上的联系。他对梁漱溟早年精神危机作了心理学分析,对梁漱溟的反都市主义作出了独特评价。
  • 孟子他说1

    作者:熊逸

    有多少错误早已让我们信以为真?有多少谎言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  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母庸质疑?  对于经典和历史,历代的统治者们大多都有着一套套高明的剪辑和宣传功夫,他们是很会用真话来说谎的,而不上当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  还要记住: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哦,你掌握的资讯越丰富,他就越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可绝对不仅仅是把历史和典籍做了些通俗化的说明而已呀。
  • 论语

    作者:张燕婴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本书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