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孟子

  • 孟子研究

    作者:董洪利

    《古文献研究丛书》是国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旨在反映我国当代部分学者研究我国重要古籍所取得的新成就。 我国的古文献浩如烟海,其整理研究工作也源远流长,历代都有贡献。尤其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古籍,由于在各个时代反复进行整理和研究,所以巳积累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这些古籍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个时代的学者叉各自立足于他们的时代,带着各典特征的学术视野、观点与方法来进行再认识;所以,整理和研究的课题虽然一再重复,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重复的工作在整体上却具有推陈出新、步步深入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得到创造性传承的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进程。这样的进程显然在将来也要继续下去。 前些时候,围绕着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曾有过激烈的思想论争,通过论争也取得越来越明确的共识。那就是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越是对外开放便越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熏陶能够加深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养成,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中,对于重要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这些重要古籍事实上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它们不但传承悠久,而且从古至今都有深刻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站在自己的伟大时代,完全应该本着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原则,进一步认清这些古籍的本来面目,并更为科学地评估它们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古文献研究丛书》的作者,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中青年学者。这些学者都受过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广的认识,并在各自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提高了关于中国古文献学的造诣;同时在改革、开故的时代,也对各种外来的学说和研究方法有所了解或吸收,因此具有在学术上反映时代特色并继往开来的潜力。但由于本丛书是属于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研究项目,因此各书的内容仍以对古文献的考证为主而兼及其它论述。各书的研究形式并不一致,除多数为专书研究外,也有专题研究与论文集。但在学术质量方面则有统一的要求,即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奉原则,学术观点上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广泛掌握实际材料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供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由于各书都以考证为主,因此所有作者不管在研究中吸取什么新的方法,都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朴学”的谨严作风,以实学为前提,对所有结论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力戒浮言臆说,绝不故弄玄虛。至于这些要求在实践中究竟做得怎样,则敬析学术界人士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教。 由于组稿有先后,交稿有迟速,所以本丛书采取分批出版的方式。现在,学术书刊出版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江苏古籍出版社却本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做实事的原则,对本从书的编辑出版优先安排,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保证出版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 孟子讲义

    作者:姚永概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过去学者所注重的只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及考据的角度对其思想、典章、名物等加以研究,而很少涉及其散文艺术和写作技巧方面。永概则遵循了本师吴汝纶之说[义理、文章、训诂,虽一源而分三端,兼之则为极至之诣],对其文法、创作经验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总结归纳且语言典雅生动,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了解孟子一书的本义,并更好地掌握有关文法评论、艺术分析的方法。 孟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一生活动于战国中期。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发扬者,也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师和代表人物。后世,1083年被宋神宗封为“邹国公”,1331,被元文宗加封为“邹国亚圣公”。 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道被称为“孔孟”,孟子本人也被尊为“亚圣。”
  • 孟子今注今译

    作者:王云五 主编,史次耘 注译

    《孟子》一书可谓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之一,孟子的思想历经两千余年的扬弃,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引导力量。 《孟子》是先秦著作中著名的论辩体文本,语言风格激昂有力,逻辑推理亦多有体现;而且能让人清晰地联想到一个生动的孟子,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参考文本。 本次注本选用著名学者史次耘的注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孟子与公孙丑

    作者:南怀瑾

    《孟子与公孙丑》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公孙丑》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与公孙丑》最重要的一篇,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南先生指出,《公孙丑》上下两章是相连的,上章是学理的发挥,下章则引用事例加以说明,体现孟子重视扩充内养而致外用的境界。 《公孙丑》涉及管仲、晏子、曾子、孔子、告子、大舜、周公、商汤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汤武革命、汉宣帝废立太子等纷繁的历史事件,南先生在讲授时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融会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贯穿古今中外地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给予了中肯而精辟的评价。他还将《公孙丑》与《礼运篇》、《论语》等儒家经典相互发挥,阐扬儒家学说精髓,并将其中的哲理、甚至整个儒家学说与其他学说、教义进行比较,分析《孟子与公孙丑》对人类文化的深远影响。南先生的讲述博大精深,涵盖个人内养的原则、方法和外用的境界、器度,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哲学、人事制度、财经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圣贤之路”、法律体系等方方面面。
  • 孟子章句讲疏

    作者:邓秉元

    《孟子章句讲疏(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甲申春,予始以经学史课诸生。诸生多未尝用力于载籍,颇苦之。故暇则以《孟子》数章相授,句读而外,于义理亦稍稍提掇,俾其优游涵咏,渐有人途。汉人尝云:《论语》者,五经之观辖六艺之喉衿,此诚具眼之论。以予浅识,若《孟子》者,则儒术之观辖 也。学者由此入门,沉潜反复,然后寝餹于六经,归源于孔子,以上达乎昭昭冥冥、无可言说之域,则其源泉混混者复矣。至若盈科后进,纳百流于一泓,尚有待乎贤者之扩充。否则一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或横绝于一时,而终归于涸槁之地。百年以来,言会通者比比,至其超胜者则谁欤?返本以开新,是尚有待于来哲。虽然,能由此翠,是近乎智矣,若仁则子曰岂敢。天行屯蹇,俗染浇风,萎软诡脆之言盈耳,伟岸峻拔之行罕见,至若滑稽玩世、放浪形骸之辈亦难乎其人,岂龚定庵所云大音将兴之候乎?然则《孟子》之读,是其时矣。书仅成六卷者,各随其时也,余当俟诸异日。然大义已具,初学者可循此以升其堂,至其微言深造,则尤备乎后篇,入室与否,尚视乎其人。书成,乌鲁木齐黎生大伟,助执校役,用力独多,因志之于此。
  • 傅佩荣解读孟子

    作者:傅佩荣

    《傅佩荣解读孟子》,以现代白话译解,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盂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其特别凸显盂子的思想基础——人性论,将它视作儒家哲学思想大厦的基石,对于现世人生也颇有指导意义。 《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是一部记载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孟子身处乱世,当时天下七国争雄,盛行合纵连横之权谋,而孟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君主对谈仁者王道,论辩滔滔,宏大深刻。
  • 孟子

    作者:黄俊杰

    孟子及其思想充满强韧的生命力,不仅在战国时代气势撼人,而且两千年来影响深远。本书为一般读者了解中国思想与文化而写,尽量钩玄提要,介绍评述了孟子其人、孟子思想,以及历代儒者解释孟子思想的变迁。书中也从中国文化史的视角,阐发了孟子思想遗产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及其现代意义。在较为精要的篇幅内,得以一览孟子之学。
  • 孟子译注

    作者:金良年

    《十三经译注:孟子译注》正文按章节分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 进行综合阐述,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撰者把握《孟子》成书的历史脉络与前人注疏的演变,并注重吸取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注释更为翔实,译文更有可据性。
  • 孟子选注

    作者:李炳英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必读丛书"之一。《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不仅因为孟子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许多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还因为孟子文风的纵横捭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散文家。
  • 孟子趣说3

    作者:熊逸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问题——谥号:一个字背后的一堆问题。简体字又惹麻烦了。尽孝实在不容易。梁山第一百零九条好汉。最早的教育课程是什么?古代农民诗:写农民的诗还是农民写的诗?塑造假孔子。打人不打脸,那,打动物呢? 要读史,先读经。想要了解历史,只读史书当然是不够的。你看到古人这么做、那么做,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那么做呢?那么,把他们曾经熟读的书也拿来看看好了——好比你若是没读过马列,又怎么可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当代史呢? 由史读经,由经读史,经书和史书是分不开的。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瓶胶水罢了。 ——熊逸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从史料中挖疑点,以诙谐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史学和政治,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
  • 孟子趣说1

    作者:熊逸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问题——“礼仪之邦”其实是别的意思。朱元璋是怎么篡改教科书的。人民是可以自由迁徙的。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妖。孟子要搞和平演变。自由主义在齐国。劳民伤财有助于社会稳定。…… 熊逸如是说:你觉得这很荒谬吗? “礼仪之邦”和“讲文明、懂礼貌”关系不大。传统孝道和孝顺父母关系不大。我们背上从来就没背过什么“封建传统的大包袱”。等等等等……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但这却是真的。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不妨顺藤摸瓜找找源头,读历史很有些做侦探的乐趣。 而我能做的,也只是帮你油印一套《小侦探入门》罢了。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从史料中挖疑点,以诙谐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史学和政治,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
  • 孟子字义疏证

    作者:[清]戴震著,何文光整理

    《孟子字义疏证(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余少读论语端木氏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奥天道不可得而闪也。”读易,乃知言性舆天道在是。周道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致治之法,焕乎有文章者,弃为陈迹。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诺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使人于千百世治乱之故,制度礼乐因革之宜,如持权衡以御轻重,如规矩准绳之于方圜平直,言似高远而不得不言。自扎于言之,实言前圣所未言;微孔子,孰从而闻之,故曰“不可得而闻”。
  • 孟子微 中庸注 礼运注

    作者:康有为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是康有为按主题发挥孟子微言大义的著作,他将《孟子》7篇260章打散重编,分为8卷18篇。为方便读者检索和征引,点校者于文下一一加注了原篇名。《中庸注》《礼运注》篇幅不长,未分卷。这几种书的整理出版,为康有为学术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解读孟子

    作者:傅佩荣

    《解读孟子》(傅佩荣国学精品集)中傅佩荣教授解读《孟子》,以现代白话译解,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盂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
  • 孟子正义(全二册)

    作者:焦循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古今有多种推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即前322年-前289年,或前385年一前304年。 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 傅佩荣细说孟子

    作者:傅佩荣

    《傅佩荣细说孟子》内容为:《孟子》一书共有七篇,每篇再分为上下,其中有六篇是采用人名。首先是《梁惠王》,是孟子与之谈话的一位梁国国君。其二是《公孙丑》,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其三《滕文公》,是滕国的国君,他不称王而称“公”,是小国的国君,因为要势力够大才敢称王。第四篇是《离娄》,离娄是古代眼睛最好的代表,可以看得又远又清晰,直至“秋毫之末”,即秋天野兽新长出的毛的尖端。其五是《万章》,孟子的学生。其六是《告子》,是当时一位学者,他讲了一句名言,叫做“食色性也”。最后一篇不采用人名,叫做《尽心》,等于是做一个总结,孟子思想的精华也在于此。《孟子》前面几篇的内容有许多具体的事件和谈话,因为这些篇章中出现几位国君,他们程度有限,并不是做学问的人,只是负责治理国家。孟子是哲学家,所以在同他们谈话时,难免表现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至于孟子与告子辩论的时候,就十分精彩了,人性是善?还是向善?或是不善不恶?在《告子篇》里都有深入的探讨。
  • 孟子的智慧

    作者:傅佩荣

    内容简介 儒家思想为什么被称作“孔孟之道”?孔子身后一百多年的孟子如何在诸侯混战的烽火中将孔子的学说发扬光大?孟子又是怎样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今天的中国人能从孟子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千年之后,孟子的智慧是否依然生机盎然?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应CCTV 10《百家讲坛》栏目邀请,与我们分享跨越千年而依然行之有效的孟子的大智慧,娓娓讲述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教育子女、什么是真正的孝、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而自信的人…… 本书正是根据傅佩荣先生这次讲座精心整理编辑而成,内容更丰富,更全面。全书分《孟子这个人》、《教育这件事》、《孝顺很重要》、《修养见功夫》、《人生的快乐》等十个主题,以质朴、平易而又富于启发性、感染力的语言,在各种中、西方历史故事、生活实践的佐证下,带领大家去感受孟子的精彩观点,分享孟子的大智慧,体会孟子思想对现实人生的启示。 本书特色: 1. 专家不觉其浅,大众不觉其深。作者以研究中西哲学数十年,以广大电视观众能接受的表述,深入浅出解读孟子。 2. 有对孟子的解析,更有对现实的关怀。比如谈孝顺、谈教育、谈快乐、谈修养,解读的是孟子,关注的是当下。 本书卖点: 1.在“《论语》热”之后,读者产生了了解《孟子》的强烈需求。 2.市场上没有竞争性产品。 3.强势媒体作宣传平台:《百家讲坛》之《孟子的智慧》即将在6月2-10日九集连播。 4.暑期营销拉动:中华书局将利用七、八月暑期在全国安排《孟子的智慧》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包括演讲、签售等多种形式。 前言 自信的快乐 孟子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他个人的能力与成就上,而是奠基于他的儒家学说,亦即他从孔子那里所得到的思想启发。 儒家的观点是什么?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就会发现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该做的事可以总称为“善”,其内容是需要教育来界定的。于是,人在接受教育之后,始终以真诚态度面对自己的责任,并且勇于实践,择善固执,最后可以止于至善。 这样的人是坦荡荡的,是俯仰无愧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同时也是快乐无比的。 孟子晚于孔子一百多年,他所处的战国时代中期比孔子的时代更为混乱险恶,但是他了解孔子的思想,进而深刻阐述,广为传扬,使儒家学说形成完整的系统,可以应用在人生的每一方面。《孟子》一书就是最佳的例证。 孟子是“温故而知新”的典范。他熟读《诗经》、《书经》,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他善于使用语言,留给后代的格言与成语又多又美;他精于现场辩论,在一问一答之间,使人茅塞顿开,连万乘之君也对他心存敬畏。但最重要的是,他所宣扬的一切都能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从而产生充满自信的快乐。 现代人最重要的不是快乐吗?现代人最缺乏的不是自信吗?那么何不向孟子请教呢?真正的快乐不是源自外在成就,因为外来的东西可得可失,可多可少,并且始终在紧张的竞争状态中。真正的快乐来自真诚,遵从内心的要求去做人处事,就是对人生的肯定与感激,人性的尊严与价值亦在于此。 当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请我主讲孟子时,我心中想的就是如何清楚地介绍这位古代哲人的伟大贡献。他能被后世尊为“亚圣”,与孔子思想合称“孔孟之道”,著作又被后代学者定为《四书》之一,这一切荣耀是否实至名归?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希望本书所展现的是孟子的全方位观点,其中又以人性论、修养论、教育观、人生境界说最为关键。这些思想组合为一个结晶体,每一个侧面都映现出核心理念的精彩。 学习孟子,可以明白人类之所以伟大,人性之所以可贵,从而使我们加倍珍惜时光,进行成就自我的修炼之旅。在这一过程中,自信的快乐将泉涌而出。孟子亲身作了示范,我们不妨亦步亦趋。
  • 孟子

    作者:孟子,朱熹 注

  • 四书集注

    作者:朱熹集注

    《四书集注》又称《四书章向集注》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吸取借鉴并利用前贤的研究成果,在辑录前贤注解之同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抒发理学的精义集结而成。《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儒家最著名的经典,是中国古代文人必修之书,影响非常之大。为了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参考,除采用横排简体字而外,特意半原文中的字句夹注移在段后集中注释,标出注号与原文相照应。
  • 孟子解读

    作者:梁涛

    《孟子》是中国文化的伟大经典,是国学的必读书目。宋代以后,《孟子》被列入“四书”,成为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韩愈:《送王秀才序》)。本书对《孟子》做了全面、深入的释读,包括注释、译文及解读三个部分,并在“导论”中对孟子性善论、“民贵君轻”等重要思想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孟子的生平活动做了详尽的考证。全书资料翔实,文笔流畅,深入浅出,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古籍读本。本书是梁涛教授的“孟学三书”之一,可与其所著《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思孟学案》相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