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茶

  • 闲闲堂茶话

    作者:曹鹏

    《闲闲堂茶话》集萃了曹鹏博士关于茶文化的散文、随笔与评论以及题画茶诗,书中插图也全部出自同一作者的手笔,图文并茂,笔调轻松闲适,风格独特隽永,兼有茶学、文学、画学的专业品位,是一本有纯文化雅致的闲书,对茶叶、茶馆行业还是一本金针度人的生意经。
  • 煎茶日记

    作者:马明博,肖瑶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代序) ·绿茶:旗枪冉冉绿丛园 李国文·品新茶 贾平凹·品茶 张抗抗·说绿茶 韩少华·龙井寺品茶 李盛仙·龙井访茶记 刘锡诚·啜茶紫金庵 王稼句·茶品 车前子·吃茶的心境 湄虹·碧螺春香仙子来 潘永翔·北方茶话 古清生·六安瓜片有清甜 朱朝敏·将饮茶 洪治纲·茶 马明博·新绿香浸一杯春 李修平·坐下来喝茶 赵彦峰·嗜茶小记 曹蓉·月夜品茗 叶为宝·珍茗醉人 老剑·门外语茶 柴德森·白茶有缘 搅茶公子·夜瀹白茶月如水 玉凤茶·在一杯白茶中寻得寡人的感觉 龙井问茶·认识白茶 ·红茶:万绿衬出无尽红 李宪章·恋恋红茶情 唐大笠·“祁红”因缘 兰心蕙质·锦绣苏红 依窗听雪·香茗一盏,万艳同杯
  • 茶颜醉色

    作者:李念祖

    当驱愁破睡,涤烦忘忧的美酒香茶,注入诗盏词瓢之际,茶已非茶,酒亦非酒。当烹茶煮酒的茶壶酒瓶写入图画之时,茶离尘世,酒入醉乡,“不住声香味触法”,只见静观自得,隽永怡人的“茶颜醉色”。 茶能清心提神,酒能浇愁忘忧。烹茶时心境闲远,怡然自得,“使人胸中荡忧栗”;饮酒时超然物外,意兴湍飞,“穷达尽为身外事”。所以唐朝诗人白居易说:“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施肩吾说:“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而古今文人每在烹茶饮酒之时,谈禅说理,吟诗属文,不但藉此涤烦忘忧,会友联谊,也调适得志失意的悲喜,抒发胸怀天下的抱负。更有趣的是,茶和酒经过千百年文人吟诵的加持催化,发酵酝酿出浓郁厚实,氤氲芬芳,令人牵魂萦梦的奇香。多少骚人墨客,在有意无意,似悟非悟之间,很自然地就走进了茶禅一味、诗酒相亲的禅境醉乡。 书分十二章,藉唐人诗句以为篇名。前六篇说茶器,后六篇述酒器。既言陶瓷,亦谈茶酒,并写丹青。茶器多为宜兴紫砂陶,酒器则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主,兼及其它单色釉器。 然茶酒之于人生,为帝王与百姓所共享。茶器酒器之为用,也不分天潢贵冑与平民布衣。因此不揣鄙陋,窃效《燔功彰色》之旨,而为《茶颜醉色》一书。书中选录陶瓷器凡四十八件,茶器酒器各半。不论今古贵贱,但求雅俗共赏。 ——李念祖 我相信《茶颜醉色》定能在攘攘人世寻获知音。爱茶、爱酒、爱诗、爱画的人,看到这本书,应该都会和我一样,触动心弦,原来王国维所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果然是真实不虚的。 ——杨恩生(台湾知名水彩画家、艺术界巨擘)
  • 茶道青红

    作者:成一

    《茶道青红》主要内容:康乾年间,在中俄边贸往来中,山西家族茶商堪与俄商一争高下,将华茶出口的产、运、销统掌手中,创下了极其鼎盛的辉煌。其间,内忧外患,商道人道、江湖秘境层层展开,晋商的大智慧也曾影响过世界贸易。三百年前,茶商的经营格局之大,商务能力之强,今人已是很难想象了。
  • 茶之書

    作者:岡倉天心

    作者在旅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用英文寫下這本以「茶道」為主題的書,希望能將日本文化正式介紹到西方世界,藉此引起共鳴。即使雙方有著極大的文化差異,卻都對「喝茶」非常講究:方式不同,重視喝茶的流程和儀式卻相同。 在書中他將茶道分成幾個部份來談:茶道的精神、流派、茶與禪的關係、茶室的擺設、最後是妝點茶室的花朵與美學鑑賞。主客在茶室共飲一杯,一期一會,隱含了大和民族執著的特質,將所有對於來客的心意、美好事物的堅持,灌注在這一碗茶中。 目錄 寫於五南文庫發刊之際 不信春風喚不回 導讀 周瑜 一碗人情,百年茶點 蔡珠兒 高岡倉松照天心 李長聲 第一章 一碗見人情 第二章 茶的飲法沿革 第三章 道與禪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藝術鑑賞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人風範
  • 红尘外的茶香

    作者:张菁

    让这颗在尘世间消磨的倦怠浮躁的心,慢下来,细下来,细到能听见茶芽在水中绽放的声响,能感受到手指与茶具间的每一次触碰。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   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本书的故事以老实的态度和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动作、交往如在眼前。如大方和尚的那些粗茶淡饭、自晒的笋干和自锄的野蔬,丝毫无碍与一休皇帝的真诚平等相待;又如形狂意怪的一休宗纯和纤细专一的村田珠光师徒俩,在心与茶的观照下又契合得那么完美。   本书用白描的手法,将古代17位著名茶僧与茶之间的轶事细细勾画、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赵州禅师、皎然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名僧一起,亲历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静心体味茶、禅之真意。茶中似乎有太多的繁琐与刻意,禅中似乎有太多的玄妙与深奥……其实这二者本就不分彼此,都是直摁生命的当下,如是我闻:茶禅一味。   张菁写的这本《红尘外的茶香》,每一页都洋溢着禅意茶香,文字的平淡质朴,让人全身充满了轻盈欢喜。她犹如一朵枝茎挺立、素雅清芬的莲花,在众多的茶书中亭亭玉立,动人心魄。   —— 中、日、韩三国茶道理事会会长寇丹
  • 作者:Annie Perrier-Robert

    琥珀色的錫蘭茶、黃銅色的秋季大吉嶺茶、水晶色的中國銀針....每種茶都有不同的顏色、香味,給人不同的享受。 茶樹種植遍佈世界各地,從雲南白雲下的茶園到喀麥隆山坡的紅土,都彷彿在述說著茶樹種植的歷史。 從文化韻味到豐富多樣的功效,再到千差萬別又一絲不苟的茶道儀式,茶使人浮想聯翩,思念遠方。這本書匯集了舊日的資料、新近的照片、文學作品片斷、建議、小故事和食品配方等,使我們沉浸在茶的世界之中。
  • 瑞草之国

    作者:王旭烽

    《瑞草之国(中华茶文化随笔)》内容简介:这是一条绿色的文明之河,源是茶,尾亦是茶。一个茶人徜徉在茶世界中,与茶有关的一切她都尽其所能娓娓道来。因为茶是美的,叙述茶的历史也就不能不真实。是史话还是随笔?是散文还是诗?是一个作家笔下的茶还是一个茶人笔下的梦?且翻开这瑞草之国的片片香叶,让世界充满茶的馨香……
  • 中国世界茶文化

    作者:张忠良

    在中国诸多的优良传统里,客来敬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礼节。无论你是身处乡野,还是跻身于都市,茶的影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并且喝法更是各有千秋。由此可见,茶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占有怎样的一席之地。难以想象,这世界如果突然没有了茶,将会是怎样一番仓惶的景象。 饮茶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可以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和”是茶文化主体精神之一,所谓“和”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这又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互相协作、互相理解、团结奋进的精神相吻合。所以说,茶文化是培养当代青年良好素质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饮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而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放,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一点清纯之气。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茶文化,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经典文化,我们特地编撰了这套经典文化系列丛书,以飨读者。本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为两部分:“中国茶文化”和“世界茶文化”。让你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和关注茶在世界的发展状况和远大前景。
  • 清风集

    作者:袁鹰

  • 茶之书

    作者:(日)冈仓天心

    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茶之书》,并称为冈仓天心的“英文三部曲”。三部作品中,《茶之书》的影响最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该书在为冈仓天心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茶道”为主题的“高山流水”。 我们读《茶之书》一方面每每被天心那激情澎湃、一言以蔽之的滔天诗情深深感染,一方面又不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位天才东方艺术家的“茶论”,而恰恰是假借艺术的翅膀,“日本茶道”才得以在全球文化的天空得以展翅飞翔。
  • 普洱茶记

    作者:雷平阳

    云南普洱茶,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广受推崇,这因了产茶地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同时也因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代茶人的艰辛努力,我希望今天的普洱茶人,秉承古老的传统工艺,汲取先进的科学手段,励精图治,勇于探索,力争在2l世纪重塑普洱茶辉煌,再展普洱茶风采,把最优秀的普洱茶敬献给天下每个热爱茶品的人。
  • 茶人茶话

    作者:陈平原 凌云岚 编

    《茶人茶话》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联手凌去岚博士合编,精选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唐鲁孙、黄裳、董桥、葛兆光等中国现当代54位作家、学者的随笔、散文共70题。内分四辑:辑一“茶雅”,闲情雅致,泛谈历史与文化;辑二“茶俗”,纵鉴江山,品味各地风俗人情;辑三“茶话”,知茶论事,意在生活点滴体悟;辑四“茶事”,寻常人生,更多逸闻趣事。
  • 茶道的開始 《茶經》

    作者:鄭培凱

    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 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茶經》,分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十章,而十章中的其中五章是關於茶業的宏觀記述。 導讀者鄭培凱教授認為陸羽的《茶經》佔有非常獨特的地位,是最重要的茶文化經典。它不是單純只講喝茶的一本書,而是中華文化在飲茶這個領域的開山祖師,是飲茶從物質生活到精神境界的提升與飛躍。鄭教授強調的是,陸羽對茶的論述與總結,為茶的物質性帶來了「非物質文化」的文明提升,飲茶有了文化傳統,成了文化傳承。而這個傳承一直都有發展,一千多年來枝葉蔓延,在不同的土地上發展成茂密的森林。 鄭教授從神農的傳說開始談起,再對照《茶經》的內容並旁徵博引各種考古和古籍資料,細述歷代茶人在製茶、泡茶、喝茶、茶儀的演變。從審美觀照的角度來看,鄭教授認為《茶經》有四個方面值得注意:一、審美感覺的整體性與統一性,具體講的是茶碗,由此延伸到其他茶具、茶儀、飲茶環境;二、擇水與用火,講究「活水」與「活火」;三、本色,強調茶有本色,茶有真香,不假外求;四、「茶性儉」,講求質樸,強調儉樸之美,發展出簡約哲學,把形而下的飲茶行為提升到形而上的精神境界。此後的茶道演變,無論是宋代宮廷與士大夫的點茶鬥茶,寺院茶儀的持修空靈,明清文人的清雅茶聚,日本茶會的和敬清寂,都因陸羽的開示,而得以開創自成體系的飲茶天地。
  • 上午咖啡下午茶

    作者:贾平凹

    咖啡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茶是中国文明的结晶。西方文学以咖啡相伴,中国文学一茶为灵感。在中国,男人喜品茶,女人爱咖啡。在西方则反之,男人喜咖啡,女人喜红茶。
  • 一心一意来奉茶

    作者:程然

    《一心一意来奉茶》以茶作为依托,来写对茶的喜爱,对茶人的描摹,对茶禅的体会。茶,只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品,却能折射人生百态。每一泡茶的滋味,也因着环境、氛围、气候、同饮者的不同,让人生发出不同的感怀。茶本身、茶与人、茶与禅,亦有着很多因缘故事,或感伤哀婉,或动人心魄,或铭心刻骨,或温暖如斯,不仅值得细细品味,更能让人涤尽尘劳,是非放下,安然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烦恼。
  • 跳舞的螃蟹,明前的茶

    作者:郑培凯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发表在香港《明报》等刊物上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每篇约1000字,篇幅不长,好读易懂。其中有旅游感怀、美食心得,还有对文艺创作的文化意义追索。
  • 吃茶去!

    作者:陈赋

    闲情雅致、风俗人情、体悟生活、闲情逸致,诸如此类和茶有所关联的词汇琳琅满目,其实,这些完全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吃茶”,一个“吃”字,是何其潇洒地把茶的语境体现的酣畅淋漓。历来的文人墨客们几乎无一不对茶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笔下更是把吃茶的意境描绘的美奂绝伦。在这本书里,编者精选了一些名人的文章,与其说是文章,倒不如说是茶语,读之如品茶,意在其中,或许读罢会张罗一声:吃茶去! 周作人、汪曾祺、鲁迅等70多为文化名人将品茗升格成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品茶品人生。饮茶的境界与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相呼应。名山名水出名茶,更因名人传美名。
  • 茶可道

    作者:潘向黎

    喝茶,很多人都喜欢。茶之道,却不是人人尽知。作者讲茶道,不讲茶,先讲水;龙井、碧螺春、香片、铁观音等名茶尽出东南,然茶却诞生在西南之云南,茶业、茶文化的摇篮却是巴蜀之地;茶之“芳名”,或因形得名,如珍眉、瓜片,或因地得名,如龙井,均名如其茶,可谓二美具,但“龙井43”就让人想到了满是试管的实验室。读者还可以跟着作者去品尝碧螺春、老君眉、铁观音、白毫,去看见识茶礼、茶规、茶宴、茶会,去欣赏名目繁多的茶具。当一杯香在手时,读茶诗,读茶人茶事……看作者道有关茶的各种道道儿,真好像是被茶醉得飘飘欲仙,那您就真的得道了。
  • 南方有嘉木

    作者:王旭烽

    本书是“茶人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以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为时代背景,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杭氏四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忍辱负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采,寄寓了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 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