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杭州

  • 杭州老街漫步

    作者:林之

    在中国,有一个街名是最常见的,几乎在所有的大城市里你都能找到一条,那就是中山路。走在无论哪座城市的中山路上,你会有一种认同感,对历史,对城市,对人群。 杭州自然也有一条中山路。这是一条自南向北横贯城区的主要街道,长约六七公里,分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街名带有上个世纪的特征,显然不足百年,但街已经很古老了。因为它老,所以宽不足十米,街两旁的法国梧桐后面,常常有斑驳的陈旧的民房显露,又常常在这些民房的墙上看到大大的红色的“拆”字。新耸立的高楼与待拆的旧房夹杂着,这是现在中山路上多见的景观。这是一个城市变化的印记,它显现出城市纷乱的脚步,也显现出变革时代的生气,于是,在城市新的商业中心开始离开这里时,这条老街现在成了这座城市脱胎换骨的典型形象。 本书是一本介绍杭州老街的书。全书分四部分,内容包括:话老街沧桑,拾名园遗韵;民风历千年,传奇印湖山等。
  • 走读西湖

    作者:王旭烽

    《走读西湖:从湖西开始的风雅之行》作者王旭烽:风雅从湖西开始,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我记得那首面朝的民歌,讲述的是采莲人在湖塘中,看见了鱼儿在水中游嬉,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北,一会儿游到南,那种活泼好奇,真是跃然眼前。 我也是西湖的一条鱼,我游到了北,游到了南,游到了东,也游到了西。 “西”是一个迷人的指向,一个浪漫的地方,西湖之西,是西的重叠,是西的强调,是西的极致。在西湖的西边,我预感了那种令人怦然心动的神秘的美。 在语焉不详中寻找历史;在茅道芦巷中叩访遗踪;在锈迹斑斑中擦拭亮光;与长眠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共同经历苏醒,与这块城市的湿地共同呼吸绿色空气,并沉醉在其间,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呢? “家在西子湖上”的著名作家王旭烽把西湖看成一座书院,带领我们边走边读,出湖西之神,入南山之化,使我们在空气中呼吸着她,在细雨中感受着她。诚如作者所说:“西湖是这样的所在,你会因为找不到最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她,而陷入幸福的彷徨。”
  • 杭州的现代童话

    作者:陈祖芬

    继《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和《走进宁波》之后,作家陈祖芬把她在杭州大半年的生活体验,关于她看到、遇到和感知到的城市和人,写进了这部以杭州为主角的报告文学———《杭州的现代童话》。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写西湖山水,却把这种铺天盖地的美丽融入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一个瞬间之中,融入到国际化的大背景里。 全书20余万字,分成“杭州在哪里、幸福指数、水中君子、安徒生在杭州、都市倒计时、还湖记、老板进行曲、芝麻开门”等8个篇章,全面展示了杭州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和作为东方休闲之都、国际旅游城市的风采。 就像,你轻轻推开一扇窗,外面天地无限。《杭州的现代童话》似乎就是这样的一扇窗,它不是以前那种单纯写西湖山水的书。在山水之外,还有人。这本书里写了大量的杭州人,普通的和有名的。梅家坞的一个老板娘,黄龙洞的群众合唱团,西湖隧道项目的负责人朱金坤,阿里巴巴的马云……还有杭州众多的志愿者。它是解读杭州的一把新钥匙,也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杭州内在的神韵和跳动的脉搏。
  • 杭州的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安峰

    从宋代至今在杭州这块令人向往的“天堂”里所出现大大小小的人和跌宕起伏的事,读来犹如饮了一杯龙井茶。作者为杭州著名节目主持人,已推出《吃遍杭州》等书。
  • 西湖梦寻

    作者:(明)张岱

    《西湖梦寻》五卷,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作者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
  • 杭州的山

    作者:马时雍编

  • 西湖游览志馀

    作者:田汝成

  • 梦梁录

    作者:(宋)吴自牧,张社国,符均

    《梦梁录》南宋吴自牧著。成书于南宋末年,叙述整个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情况,而尤详于淳 至咸淳之间(1241—1274),其中记录了不少关于民俗和民艺的材料。
  • 郁达夫的杭州

    作者:郁达夫/陆宗寅编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鲜明,富有才情的散文大家,1896年诞生在浙江杭州府所辖的富阳小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难以忘怀的富阳和杭州度过的,青葱蓝碧的富春山水和天下独绝的西子风光,滋润陶冶了郁达夫的天赋和情怀。他那清新、畅达与充满激情的散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记述故乡的山光水色和世俗风貌,为后人留下一轴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的多彩画卷。 摄影家陆宗寅亦是位游记散文喜好者。他曾五访郁达夫故里,追寻郁达夫的足迹,并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了有关的一切,意在跨越时间的沟旧社会,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书中清新、酣畅的笔墨,贴切而传神的内涵配以令人眼帘的照片,使这本郁达夫选集更具立体感,读来更加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 西湖民间故事

    作者:杭州市文化局编,程十发(插图)

    杭州的西湖是世界的旅游圣地,而白娘子与许仙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都家喻户晓,其实还有许多发生在西湖边上的民间故事。在楼外楼吃的东坡肉、宋嫂鱼羹、杭州的名小吃葱包桧以及西湖喻比成明珠都有一段奇妙的故事。《西湖民间故事》从中挑选了最为精彩的故事,将故事按照西湖周围所处的位置做了地图标注,以便于读者阅读和依此游览美丽的西湖。 《西湖民间故事》由杭州市文化局编著。
  • 南方有嘉木

    作者:王旭烽

    本书是“茶人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以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为时代背景,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杭氏四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忍辱负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采,寄寓了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 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
  • 艾尔斯巨岩之约

    作者:郭羽;刘波

    《网络英雄传I---艾尔斯巨岩之约》是一部以网络创业为主题的长篇商业实战小说,也是一部体现创业家精神及独特际遇的励志小说。被称为是“中国首部移动互联网+创业实操手册”,同时被誉为移动互联王国的《射雕英雄传》。 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当下,在被称为“中国IT之都”、“中国互联网创业第一城”的杭州,以郭天宇、孙秋飞、刘帅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从企业初创开始,克服重重艰难困苦,凭借模式创新,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一举登上国际财经领域的巅峰,实现了新时代“中国梦”! 作者本身就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因此,小说中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所进行的高度提纯和深入浅出的描述,成为《网络英雄传I---艾尔斯巨岩之约》的突出亮点。所谓“企业家干了作家的活”,这本身就是史无前例的,而且是一般作家难以做到的。可以说《网络英雄传Ⅰ》写尽了网络时代创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创业教程。读一遍《网络英雄传I---艾尔斯巨岩之约》,就像自己也经历了一次创业,其中的有心人、有志者也势必会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懂得该如何创业。因此,《网络英雄传Ⅰ》其实就是一部网络创业的MBA教科书。 此外《网络英雄传I---艾尔斯巨岩之约》一书的情感线索设计也很独特,整个故事来源于两个创业者的一次“创业决斗”,他们约定,谁先创业成功,谁就获得追求他们共同爱恋的女孩的权力。因此这个充满励志的创业故事,犹如《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木马之战,是一场因女人而引发的商战!
  • 西湖梦寻

    作者:张岱

    《西湖梦寻》是晚明著名散文家张岱的作品。 张岱(1597-约1676),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张岱提倡任情适性的文风,其题材范围广阔。《西湖梦寻》是作者在国破家亡后所写的有关西湖的掌故,文笔清新,表达了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此次出版,以光绪刻本《西湖梦寻》为底本,并吸收了已有的整理成果,对原《西湖梦寻》中所附引的诗文做了删除处理。
  • 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包括《陶庵梦忆》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   《西湖梦寻》五卷,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其中虽有袭用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旧文处,但张岱在记录西湖胜景上自具慧眼,远远超过了《西湖游览志》。作者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则记事之后选录先贤时人的诗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辉。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就是一部西湖诗文选。在七十二则记事中,有不少有关寺院兴废之事,可以给研究佛教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从散文创作看,张岱处在晚明时期,深受“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影响。但又能兼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琅嬛诗集自序》中说:“余少喜文长,遂学文长诗。因中郎喜文长,而并学喜文长之中郎诗。文长、中郎以前无学也。后喜钟、谭诗,复欲学钟、谭诗,而鹿鹿无暇。……予乃始知自悔,举向所为似文长者悉烧之,而涤胃刮肠,非钟、谭则一字不敢置笔。刻苦十年,乃向所为学钟、谭者又复不似。”公安三袁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竟陵派的钟惺、谭元春又主张“幽情单绪,孤行静寄”,即作品要有含蓄幽深之美,要有作家的个性精神。张岱在创作中融合了这两派的长处,所以成为晚明散文方面最为突出的人物。他的散文清新秀丽,情趣盎然,精雕细琢而无斧凿之痕,具有清水出芙蓉的天然之美。像《陶庵梦忆》中的一百余篇小品文,短的只有百余字,长的五六百字,生动活泼,各具特色,《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西湖香市》、《柳敬亭说书》、《烟雨楼》等篇,都已是脍炙人口的绝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