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清史研究

  • 明遗民录汇辑(两册)

    作者:谢正光,范金民编

  • 明清之际西学文本(全四册)

    作者:黄兴涛,王国荣 编

    明清之际,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在来华过程中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到宗教神学、教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美术学、文艺学、地理学、历史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医学、数学(主要是几何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众多学科,是各个学科史追根溯源必须涉及到的内容,在中西文化交流史、清代思想史和学术史上,都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 明清广东稀见笔记七种

    作者:李龙潜、杨宝霖等点校

    1.乱离见闻录 2.华衮手记 3.吉康治乱记 4.农桑易知录 5..东莞《甲申南社乡寇变纪略》(附新会《易奴变》) 6.霭楼逸志 7.舟车闻见录(辑本) 附录:历史文献四种:1. 1.明 湛甘泉 撰 《圣训约》 2.“刘晨所旧本抄录”——乾嘉时期广东珠江三角洲佃种屯田文献 3.乾嘉时期广东档案资料辑存 4.民国初年东莞《太和圩股份章程》
  • 矢志不渝

    作者:(美)卢苇菁 著

    《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内容简介: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中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 纪事录笺证

    作者:俞本 撰,李新峰 笺证

    《纪事录》原名《皇明纪事录》,元末明初俞本撰,后由张大同删定,易名为《明兴野记》。全书分上下两卷,以编年体记录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至明初建文四年(1402)的大章小节,内容涵盖战争、制度以至秘闻谣传、世情百态,语无顾忌,可补《明太祖实录》之阙,纠《实录》之误,辨《实录》之伪。
  • 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

    作者:[日]森正夫,[日]野口铁郎,[日]滨岛

    本书收入了日本著名明清史学者们撰写的21篇文章,论题包括明清农业社会、明清商品生产、明清村落组织机构、明清王府、海禁与朝贡、秘密结社、明清时代人们的身份感、清代地缘社会、徽州文化、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制度等。本书中的文章不仅对日本学术界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来围绕这些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和评价,而且大胆地对中日史学界一些传统观点和看法提出质疑,依据所掌握的最新史料,指出了相关研究中的不足和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此外,该书中的一些文章还敏锐地抓住刚刚出现的和正在成长中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对一些常见的课题以新的角度做出新的探索。本书代表了目前日本研究中国明清史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日本学者对20世纪日本的明清史研究的最全面的总结。
  • 方以智晚节考

    作者:余英时

    《方以智晚节考》一书为余英时先生的一部名著,初版于1972年。多年来作者又不断发现新的资料,做出新的补充考证及修订。本书详细追溯了方以智晚年的活动和他最后自沉于惶恐滩,但仍然不是一般意义的传记研究。作者希望通过他在明亡后的生活与思想,试图揭开当时移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的一角,因为明、清的交替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翻地覆的悲剧时代。
  • 野哭

    作者:李洁非

    作者对短命仅一载的弘光朝感到不能放下,而想把它重新唤回于人们记忆,于是,钩故索旧,大书特书。《黑洞》把对弘光朝的所感所思,提炼为十个问题。《野哭》则换换方式和角度,借十余位在不同侧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加呈现。被安排于书中露面的,有朱明王朝确切的末代皇帝朱由崧,有弘光枢臣和关键人物史可法,有称为“明代苏轼”的左懋第,有以兵变致南明解体的左良玉,有普遍目为南京祸根的阮大铖,有秦淮河畔苦闷的青春叛逆群体,有时代思想高度的体现者黄宗羲,有以十七龄慷慨赴死的少年天才夏完淳,有传奇说书家柳敬亭,有“遗民现象”的典型徐枋等……他们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学生、妓女、艺人、学者、隐士、起义者,非常广泛,覆盖了社会多个层面,故可称为弘光列传,是一部弘光朝的《史记》。
  •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全新修订,超值珍藏。 32年口碑相传,90次印刷,畅销逾130万册! 独家附赠《经典的历程》别册,揭秘传奇之旅 。 【编辑推荐】 1,畅销经典: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 “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自从1982年中文初版本问世,至今32年口碑相传,各种版本累计有90次印刷,畅销已逾130万册! 2,口碑见证:史景迁、牟复礼、杨联陞、刘志琴、杨念群、厄普代克、王小波、王朔、谢冕、易中天、吴思等国内外众多名家一致推荐!主流网店五星图书!各类媒体推荐书单榜上有名! 3,全新版本:经典版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全书统一校订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四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并采用布面精装装帧形式,便于收藏、鉴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最完善、最丰富的版本。 4,独家赠品: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万历十五年》中文版传奇之旅。在别册中,除了本书出版纪事外,既有初版老编审细细讲述《万历十五年》出版背后的故事,也有新版编辑勾勒《万历十五年》经历三十年毁誉的过程,同时探讨阅读本书的种种角度,让我们更加容易读懂《万历十五年》,理解国情与世事。 【名家推荐】 无论是作为历史著作,还是作为文学作品,这本书都堪称杰作。 ——杨联陞(历史学家) “欣赏”这个词不能形容我对黄仁宇的崇敬。 ——易中天(学者) 黄仁宇先生对明朝末期一个年份的聚焦,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了那时中国官僚阶层的运作方式。……我有把握相信,这本著作将有助于全面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 ——L.卡林顿•富路特(历史学家) 黄仁宇的书并不是一般的历史著作,也不只是给学者专家写的。而是写给大多数的中国人看的,时代感特别强,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高王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影响我整个的思想以及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当我们观察身边周遭组织里的这些人,从他们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当中,可以看到企业未来的兴衰,从而培养出一种对未来的洞察力。读透这本书,我用了二十年时间,读了五遍。 ——曾文祺(明基电通公司中国营销部总经理) 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关中国人过去和现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如果你有意同中国发展贸易,(这本书)将对你大有益处。 ——史洛利•布洛特(美国心理学家)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历史书、对历史的看法。……《万历十五年》像一扇窗,打开了我的视野。 ——王朔(作家) 《万历十五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作儒生们——是怎样作人做事的。……《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 ——王小波(作家) 《万历十五年》尽管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作品,但却具有卡夫卡小说《长城》那样的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色彩。 ——厄普代克(美国作家) 它是我学习撰写学术文本的入门书。……它象一盏指路明灯,让我看到,学术文本其实还可以这样写!这坚定了我选择学术生涯的信心。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关于本书】 这是黄仁宇名作《万历十五年》的最新中文版本:经典版。经典版统一校订全书文字,增收黄仁宇《1619年的辽东战役》等数篇文章,精选黑白和彩色历史图片以及黄仁宇相片、手迹等40多幅,图文相得益彰,采用布面精装形式,为《万历十五年》截至目前内容最完善、最丰富的版本。随经典版特别附赠《经典的历程》,揭秘本书中文版传奇故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American Book Awards)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等。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畅销中文阅读界30多年,是高校师生以及企业家、作家、学者、艺术家、新闻记者和官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频频出现于历年报刊杂志的阅读推荐榜单,斩获诸多荣誉: 《新周刊》《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中国图书商报》“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出版科研所 “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第九届深圳读书月“30年30本书” 2009年搜狐网“读本好书”经典好书奖 《东莞日报》“影响新时代的60本书” 南京大学百名教授推荐“十大好书” 湖南首届“读书月”社区推荐书目 ……
  • 明代名人传

    作者:富路特 等

    《明代名人传》一套共六册,由上百名汉学家参与撰写,多位明史专家担当翻译,历经十数年完成,是海内外学界对明代历史研究水平的代表。本书收录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的重要人物,甚至还将与中国有影响的外国人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使节和政治军事家也收录其中。《明代名人装》将明代历史置于宏观的世界历史背景下,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多视角、全方位地复原了明代历史。
  • 嘉定忠臣

    作者:[美]邓尔麟(Jerry Dennerl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为许多史料记载的清军入关后的两大暴行,而产生这些暴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个历史之谜。本书作者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莫斯特分校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邓尔麟运用大量的原始文献、中外研究资料,从理性、客观的角度,以明末嘉定文人侯氏、黄氏家族的儒士为中心,全面解读明末清初文人儒士在清军入关后做出抵抗抉择的深层次原因,即他们的生平,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他们的科考和任官经历、思想和交际、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等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原因,为我们揭示了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另一个真相。
  • 黑洞

    作者:李洁非

    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缢死煤山,李自成占领紫禁城。6月7日,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南北两京遂展开了最终对垒。本书将仅存一年的南明弘光朝作为对象,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人事诸方面展开深入论述,作者秉承“史传叙事其表,思悟认知其里”的宗旨,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述史事时大开大阖,奇崛跌宕,令人荡气回肠;又以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清晰地梳理出历史表象后面的深刻内涵。
  • 龙床

    作者:李洁非

    《龙床:明六帝纪(修订版)》为明代的六个皇帝作传。分别是:“另类”朱元璋,是独夫却不是民贼;篡位者朱棣,用一生给自己造了座假牌坊;“韦小宝”朱厚照,一个人格发育障碍的皇帝;朱厚熜,靠语言、心理控制权力的专家;朱由校,名正言顺的亡国之君;朱由检,被绑上道德战车的殉国者。 作者以大开大阖、跌宕起伏的笔墨,叙述这些皇帝平生中的典型事件与行为。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六个皇帝个性奇崛,各有其独具特色的统治铁腕或人格痼疾;透过居于明朝三百年历史始与终的这六个人和在他们的作用下,国家政治体制、政策措施的确立、实施及流变,作者清晰地描绘出明代并中国两千年以来帝制的内在肌理。
  • 帝国的流亡

    作者:张晖

    南明时期(1644—1661)经历了四个小朝廷,其间士人撰写了大量的诗歌,本书通过细致考订南明诗歌,可以见出士人们不约而同地述说着同一个主题,即“帝国的流亡”。本书上编“诗歌中的流亡”,描述朝廷和士人大规模流亡的状态,疆土日渐沦丧、人心涣散,以至于士人最终在精神上无所依凭,只能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死亡、返回故乡和皈依佛门。下编“流亡中的诗歌”返回诗学主题,意在讨论诗歌对于南明士人来说,意义究竟何在?分为绝命诗、殉国诗、悲伤的诗学等专题。 《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在考辨文献的基础上进入士人的生命史,探寻他们为什么选择抵抗、如何抵抗,以及在抵抗的姿态下所发生的种种境遇,设身处地的体会传统士人在困境中的痛苦抉择,还有他们身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精神。 这部英才早露的著作是未完成的遗稿,现在成书的部分,基本实现了作者原拟目录的六七成。让人稍感欣慰的是,作者的研究意图和核心论旨,在书中已经完全展现出来了。根据记录,张晖最后一次的修改保存到他猝然去世,仅相距四天。张晖带着永远的遗憾走了,但书中新鲜的问题和研究方法,正如同他拼命治学的精神,能带给我们持久的启示、激励和感动!